回覆列表
  • 1 # 朔風飛揚鐵甲依然在

    努爾哈赤被袁崇煥的大炮打死,純粹是猿糞吹出來的!根本就沒有任何史書記載!而史書記載的是,寧遠之戰後老奴又好好活了大半年,東征西討,打過毛文龍和林丹汗,還接見過投降的蒙古人首領。

    而且,當時明朝用的紅夷大炮都是用的實心彈,如果被打中了,立刻就是粉身碎骨,還能再活幾個月?就算當時有開花彈,老奴是被彈片擊傷,以當時建奴的醫療條件,一個快七十歲的征戰多年的老人還能再挺大半年?

    為什麼乾隆給袁崇煥翻案?因為當時清朝的統治已經很穩固了,不需要再借用為崇禎皇帝報仇這個藉口了。為了宣傳清朝政權的正義性,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抹黑明朝!把崇禎抹黑成一個殺害功臣的昏君不就說明大清是順應天命來推翻明朝嗎?袁崇煥和後金作戰,又是被崇禎殺的,正好符合條件,就被滿清推出來吹捧成英雄!要知道在明朝末年,當時的文人可是把袁崇煥罵成國賊的!明季北略和國榷以及石匱書都有相關的記載!

  • 2 # 暗夜思考

    提前宣告下,我個人認為,努爾哈赤被袁崇煥開炮重傷從而致死的說法是並不可信的。至於為什麼這樣認為,請看下面的分析。

    首先,我們知道關於努爾哈赤的死因在歷史上主要有兩種說法:

    其中一種說法出自史書《清史稿》,意思是說努爾哈赤身患毒疽,因病情惡化而死。

    對於這種說法其實完全說得過去。畢竟,努爾哈赤於1559年出生,1626年去世,也就是說他活了整整68歲,這個年齡在那個年代已經算是高壽了。另外,努爾哈赤常年征戰,對於身體多多少少有著一定程度的透支,再加上寧遠之戰中敗給了袁崇煥這個後輩小子,內心的鬱悶肯定也是有的。所以,68歲的努爾哈赤因病情惡化而死是合情合理的。

    另一種說法則出自於北韓人李鮮齡所著的《春坡堂日月錄》,其中記載說北韓譯官朝瑗跟隨袁崇煥有親眼目睹了寧遠之戰的整個過程,朝瑗表示努爾哈赤在這次寧遠之戰中身負重傷,戰後袁崇炴又派遣使臣對其進行譏諷與挑釁,最後努爾哈赤在身體與精神的雙重創傷之下鬱鬱而終。

    對於這種說法那就可謂是疑點重重了。首先,我們可以假設努爾哈赤的確在寧遠之戰中被袁崇煥開炮重傷。那麼,這對於袁崇煥來說肯定是大功一件,因此,袁崇煥沒有理由不上報大明朝庭。既然沒有上報,那就說明假設不成立,也就是說努爾哈赤並未重傷(至少,袁崇煥不敢確認其重傷)。其次,我們可以檢視努爾哈赤在寧遠大敗之後的動向:寧遠大戰是1626年正月,努爾哈赤死於1626年9月,在這期間不僅沒有任何關於努爾哈赤治傷的記載,而且他還於1626年4月出徵蒙古。因此,於情於理,此時的努爾哈赤都不可能是重傷將死的狀態。

    總結來說,既然袁崇煥都不敢確認努爾哈赤在寧遠之戰中重傷,那麼一個隨行的北韓譯官又怎能如此確定呢?所以北韓人李鮮齡在《春坡堂日月錄》中的記載根本就不可信。

    現在再來說說,乾隆為什麼會為袁崇煥翻案。個人認為其原因無非有以下四點:

    首先,努爾哈赤並未在寧遠之戰中身受重傷,至少傷不至死。也就是說努爾哈赤的死跟寧遠之戰應該並沒有直接的關係。所以,提問中所說的“為殺祖仇人翻案”並不成立。

    其次,乾隆想給自己樹立公正大氣的形象,其實有了解過的人都知道,乾隆不僅給袁崇煥翻過案,同時也有幫很多反清人士說過話。比如不識時務的黃道周,還被乾隆進行過褒獎,允許其立碑寫傳。

    再者,乾隆想要突顯的是袁崇煥“忠君”的形象。並藉此提倡其他官員忠於自己,忠於大清。

    最後,乾隆借為袁崇煥翻案來摸黑前朝。其表明,明朝之所以滅亡主要是明朝皇帝猜忌臣子,從而中反間計的結果。更突顯出大清入主中原是順應天意。

  • 3 # 江湖小曉生

    努爾哈赤是後金領袖,不可能以身犯險。

    努爾哈赤是後金開國皇帝,即使他御駕親征,也不可能親臨戰場,感受紅衣大炮的威力。除非他有這方面愛好,否則紅衣大炮是不可能傷到如此重要的一個人物的。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

    丁卯,至寧遠。寧前道袁崇煥偕總兵滿桂、副將祖大壽嬰城固守。天寒土凍,鑿城不隳,城上放西洋炮,頗傷士卒,乃罷攻。---《清史稿》本紀一

    也就是說努爾哈赤的大軍來到了寧遠城下,袁崇煥和滿桂祖大壽一起守城,這個時候天氣寒冷,根本就鑿不動城牆。而袁崇煥這邊又放了炮,只有部分士卒是受傷的。所以努爾哈赤宣佈退兵,這裡絲毫沒有提到努爾哈赤被大炮炸傷的記錄。他這樣的大領導也是不可能直接面對對方的大炮的。

    努爾哈赤在這一戰過後,還親征蒙古。

    這裡還有一處非常重要的記載,那就是努爾哈赤在攻打寧遠城沒有成功後,還參與了其他戰爭,那就是討伐喀爾喀五部的戰爭:

    夏四月丙子,徵喀爾喀五部,為其背盟也,殺其貝勒囊奴克,進略西拉木輪,獲其牲畜。---《清史稿》本紀一

    努爾哈赤在這一年的開春進攻寧遠,發現沒有什麼成效,所以退兵。到了這一年的夏天,他轉戰背棄盟約的喀爾喀部落,殺掉了對方的貝勒,並且俘獲了不少牲畜。短短三個多月的時間,努爾哈赤就能重新親征上馬,我不認為他在討伐寧遠的時候被大炮炸傷了。

    因為努爾哈赤是在這一年去世,所以很多人誤會了。

    其實在平定了蒙古喀爾喀部落以後,努爾哈赤基本上就在安排自己的後事了。他並不是突然暴斃,而是做好了一切安排以後,才安靜地離開的。當時他將所有貝勒們一個個都叫到了自己身邊,交流了一番以後才打算離開的。

    八月丙午,上大漸,乘舟回。庚戌,至愛雞堡,上崩,入宮發喪。在位十一年,年六十有八。---《清史稿》本紀一

    努爾哈赤在位十一年時間,六十八歲去世,這是一個正常的年紀,並不存在非自然死亡的必然性。而且他是在這一年的八月份去世的,而這一年的四月份,他還參與了平定叛亂的戰爭。所以說這一年的年初,寧遠之戰中,袁崇煥的大炮並沒有炸死努爾哈赤,甚至連炸傷都不存在。

    壓根就沒有炸死炸傷努爾哈赤,為什麼不能平反?

    袁崇煥只是大明朝的一位將領,他忠於職守保衛大明朝,其實這本身就是忠義的體現。而且他並沒有傷害努爾哈赤,為什麼就不能平反呢?乾隆皇帝為很多前朝的大臣都做了平反,只要是忠心朝廷的,即使是忠心於明朝朝廷,那也是忠心。只要是忠心他就褒獎,其實是為了給大家做一個表率作用,讓手下的臣子們都要對自己忠心耿耿。這樣一來,那些大臣們就都忠心了,因為就算這一代會被冤枉,可是以後總會被平反的。而乾隆皇帝還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撰寫了二臣傳,就是將那些反叛大臣都寫進書裡,吳三桂就是一個典型。以此警戒那些手底下的大臣,一旦反叛了朝廷,那就永遠釘在了恥辱柱上。

    乾隆皇帝想要塑造一個英雄,從而貶低前朝的皇帝。

    袁崇煥是怎麼死的呢?他是被崇禎皇帝下令殺掉的,而且死的非常悽慘,是被凌遲處死,可見當時崇禎皇帝對袁崇煥痛恨到了何種地步。如果這麼一個人突然之間變成了大英雄的話,老百姓們會怎麼想呢?他們會認為殺了大英雄的皇帝,一定是昏君。從而對明朝皇帝沒有任何好感,大家會覺得還是現在的皇帝好,是一位明君,知道給忠臣英雄平反。這樣不僅貶低了明朝的皇帝,而且抬高了自己的身價,一舉兩得的事情,為什麼不去做呢?

    拔高明朝大臣,其實是為了促進一統。 戊子,予明遼東經略袁崇煥五世孫炳以八九品官選補。---《清史稿》本紀十四

    不僅給袁崇煥平反,而且讓袁崇煥的五世孫在清廷做了官,表現了乾隆皇帝的寬容大度,也體現出大清朝天下一統的態度。當時雖然乾隆是統治者,但是滿清王朝內部,絕大多數管用的官員都是漢人,而且老百姓也是漢人,在國內佔據絕對優勢。這可不是一小股力量,乾隆知道用武力是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的,所以只能用策略。他選擇天下一統的說法,在這個說法提出來以後,利用袁崇煥平反事件,成功為自己的這種言論造勢。

  • 4 # 大城公

    乾隆帝為何要給袁崇煥翻案?這個史書沒有交代。但也不是什麼歷史懸案。

    首先,要放寬視野,乾隆帝給袁崇煥翻案不是孤立的事件!

    (一)乾隆帝不僅給袁崇煥翻案,還給鰲拜翻案!給多爾袞平反!給胤禩平反

    為啥這樣做呢,一連串的翻案,究竟圖啥,出於何種目的?比如,多爾袞案子,是順治帝定案的,不管冤不冤枉,沒人敢提,康熙、雍正兩任皇帝都不敢碰它!

    那麼乾隆帝為啥要揭多爾袞案,推翻世祖的蓋棺定論,堅決給多爾袞平反呢?

    搞懂乾隆帝為何要給多爾袞平反的原因,那麼他為袁崇煥翻案的動機也就一目瞭然。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68歲高齡的乾隆帝公然下詔:

    “命追復睿親王封爵”;

    “朕以為應加恩復還睿親王封號,追諡曰忠,補入玉牒,並令補繼襲封。照親王園寢制度,修其塋墓,仍令太常寺春秋致祭”;

    “其原傳尚有未經詳敘者,並交國史館,恭照實錄所載,敬謹輯錄,添補宗室王公功績傳,用昭彰闡宗勳至意” 。

    看清楚了,是為了編寫國史,而給多爾袞平反的:“其原傳尚有未經詳敘者,並交國史館,恭照實錄所載,敬謹輯錄,添補宗室王公功績傳,用昭彰闡宗勳至意” 。

    原來給多爾袞立傳,寫的內容不夠“詳敘”,要重新“照實錄所載”,另外增加編寫宗室王公舊臣功績傳,用以彰顯宗室元勳,體現皇恩浩蕩!

    亂世用兵,治世用典,盛世修史。乾隆朝是清朝最強盛的時期,“十全老人”乾隆帝為彰顯武功文治,大修四庫全書,並且“修正”清兵入關、北京開國這段歷史!

    而這一段歷史,少不了多爾袞出場!而且必須以“正面人物”出場。所以,乾隆帝才觸碰多爾袞這樁歷史舊案,否決世祖的定案,比較公正客觀地重新給多爾袞評價,給他平反。這一切,就是為了編寫國史的需要,這是一樁必須解決的政治任務。

    乾隆帝沒給多爾袞恢復義皇帝尊號,但恢復了睿親王爵位,並且一反常態,全盤推翻順治朝定案,追贈諡號“忠”。

    這一個忠字,就使多爾袞徹底平反,恢復名譽了。

    (二)如何看待袁崇煥這個歷史人物,如果是明朝通敵賣國賊,那他就是大清朝的“同盟者和功臣”,必須封賞!不能就這樣雪藏處理

    乾隆帝為了編寫國史,已很大勇氣推翻世祖定案,為多爾袞平反。那麼,修正《明史》,明末袁崇煥的冤案,就不能不認真對待了!如果確認袁崇煥與清太宗有“密約”,私通後金(清朝前身),那麼袁崇煥就應該是大清朝的“同盟者”,是“盟軍”!因為崇禎帝和雍正朝編寫的《明史》都認定袁崇煥是“通敵賣國”的罪人。既然袁崇煥“通敵賣國”,那就是大清的“功臣”啊!可是,歷代清朝皇帝沒有給袁崇煥半點褒揚!沒有給他一點政治待遇!還是把他作為明朝邊關統帥、作為敵人來看待!這就不正常了!

    如果袁崇煥真是私通後金國,與皇太極有“密約”,是他開關放閘勾引皇太極進入北京郊外的,那麼清朝歷史怎麼會完全抹殺袁崇煥“效忠後金國的功勞”呢?

    就憑這一點,就可以推翻崇禎帝給袁崇煥的定案!袁崇煥不是私通後金,皇太極進入北京近郊,不是袁崇煥招引進來的!

    不管出於何種心態,乾隆帝都要比較公正客觀看待袁崇煥這個歷史人物。否則怎麼編寫他的歷史呢?

    如果繼續認定他是漢奸賣國賊,通敵,那他是效忠清朝這邊了,是功臣,要不要封賞?作為清朝皇帝在北京坐穩天下了,對於以前的“同盟者與功臣”袁崇煥,就必須給予相當的政治待遇,比如封官,追贈“太保”,甚至“太師”,都不過份!必須給袁崇煥重修墓地,修建祠堂祭祀,給他的後代高官厚祿!

    一是為了編寫國史需要,二是為了給歷史一個公正客觀的交代,所以乾隆帝決定說出當年太宗皇太極陷害袁崇煥的實情,還袁崇煥一個公道。

    於是,袁崇煥由他的敵人、清朝皇帝給予平反,也就不算離奇古怪了。因為乾隆帝要認真編寫好太宗皇太極的史料,那麼作為對手的袁崇煥就必須是敵人身份了!

    回顧袁崇煥歷史冤案

    崇禎二年十一月,清太宗皇太極帥軍繞道蒙古(撇開寧錦、山海關防線),分兵三路從龍井關、大安口、洪山口突破長城關隘,進逼京師。

    袁崇煥聞訊,知軍情危急,來不及向北京請旨,率領九千精兵星夜馳援。

    這一回,皇太極沒佔到很大便宜。袁崇煥火速回援北京,總督各路援軍將後金軍堵截在廣渠門外。

    袁崇煥擊退後金軍,因為部隊人困馬乏,請求入城休整,但遭到崇禎帝拒絕!

    崇禎帝搞不懂怎麼回事,皇太極的軍隊怎麼會殺進北京城外?而袁崇煥作為邊關大將不奉聖旨怎麼會擅自帶兵進入北京城外?啥意思?

    崇禎帝真的搞不懂啥意思!所以,派自己家奴、太監出城暗中調查情況。

    (太監是宮裡人,自己的家奴,肯定信得過嘛!從明成祖到崇禎帝,歷朝皇帝都是這樣想的!)

    鬼知道太監辦事無能,竟然聽信謠言,中了皇太極離間計,回稟崇禎帝說:袁崇煥是“通敵謀叛”。

    昏了頭的崇禎帝竟然聽信謗言,將袁崇煥鎖拿下獄!

    崇禎三年八月,一等昏君崇禎帝將袁崇煥凌遲處死。這年,袁崇煥年47歲。

    (三)給袁崇煥平反就等於踩低崇禎帝三百尺

    乾隆49年(1772年),乾隆帝下決心為袁崇煥平反。據《清高宗實錄》記載,其平反詔書大意為:

    “袁崇煥督師薊遼,雖與我朝為難,但尚能忠於所事。彼時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闢,深可憫惻”。

    這段評語,就說明袁崇煥乃是明朝忠臣,守衛邊關,作戰有力,確實堵住後金軍進攻,給清太祖、太宗造成很大困難。但那時候明朝皇帝昏暗無德,政治腐敗無能,對袁崇煥這麼一個忠勇大將竟然汙衊為通敵賣國,並將他凌遲處死,真是太可憐可悲了!

    從乾隆帝給袁崇煥平反的詔書內容,可以看出他是有政治目的,有圖謀的:給袁崇煥平反,抬高袁崇煥的價值,他是明朝的“長城”,但被崇禎昏君汙衊通敵賣國,殘忍殺害,凌遲處死!

    “各位漢族士大夫,讀書的學子們,看看吧,這就是做明朝忠臣的下場,凌遲處死!你們一直懷念的那個崇禎帝是一等昏君!比宋高宗還差勁二十倍!你們不要再懷念這個昏君了,明朝滅亡是正確的!是天意!你們還不如把有生之年的力量效忠我大清朝!”

    乾隆帝給袁崇煥平反,有很強“統戰”目的。不可否認,因為袁崇煥冤案昭雪,這麼一個大忠臣被崇禎帝凌遲處死!很多漢族士大夫、學子和老百姓都對崇禎帝有重新看法了!很多人甚至認為:唉,明朝滅亡也許真是天意!

    (四)政治利益遠遠大於仇怨

    至於袁崇煥是不是用大炮炸傷努爾哈赤?《明史》是清朝人編寫的,他們想盡辦法美化努爾哈赤、皇太極,就算是被大炮炸傷炸死了,也不會真實記錄,很丟臉嘛!

    但努爾哈赤攻打寧遠城,確實嚴重受挫!他是統帥,現場指揮戰鬥,衝鋒陷陣,被大炮震傷,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只是當場沒炸死而已。

    但乾隆帝的政治手腕高超,當年袁崇煥是各為其主,是清朝的敵人,他守衛邊關,堅強抗擊後金軍,這是他職責所在,這個不能怪他!而給袁崇煥平反,正好說明崇禎帝昏暗無德,是天意亡明!那麼清朝取代明朝統治中國,就順理成章了!

    是忠臣,就給他平反!作為忠臣,有戰功,反被凌遲處死,實在可憐可悲!說明崇禎朝皇帝和朝廷大臣都是一群廢物垃圾!他們亡國是對的!

    能夠藉此貶低明朝皇帝的形象,又能為自己增加好評,何樂而不為?

    這就是乾隆帝給袁崇煥翻案的根本原因:

    ①編寫國史需要一個比較公正客觀的評價;

    ②還原袁崇煥一個忠臣、棟樑的面貌,表明清朝皇帝也是最看重忠臣良將,愛惜忠臣!

    在報刊發表文章原用筆名:東山尹,莊滿,鳴白,營種。

    1996~2005年在全國暢銷雜誌包括

    廣東省《共鳴》《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藝》《江門文藝》《惠州文學》《同舟共進》《炎黃春秋》《家家樂》《金橋》

    河北省《文史精華》

    河南省《名人傳記》《人生與伴侶》《時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縱橫》《知音》《警笛》《今古傳奇》

    湖南省《康樂園》

    廣西《西江月》《靈水》

    海南省《青年時代》

    四川省《龍門陣》《分憂》《成都商報》

    雲南省《女性大世界》

    陝西省《家庭之友》

    內蒙古《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匯報》

    安徽省《戀愛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講與口才》《做人與處世》

    黑龍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雜誌報紙發表各類文章160多篇;

    創作

    123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誰主天下》

    60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還我河山》

    39萬字名人傳記《北洋軍閥列傳》

    武俠小說在《江門文藝》連載;

    撰寫《科學發展觀》理論文章17篇;

    創作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本一部;

    深入研究中草藥治療癌瘤學科20年

  • 5 # 尋根拜祖

    努爾哈赤之死有多種版本,民間流傳最廣的,是被袁崇煥的紅衣大炮擊斃說。不過,這種說法漏洞較大,靠不住,按史書記載情況看,努爾哈赤就是病死。由此看來,袁崇煥與愛新覺羅家族的世仇,就站不住腳。乾隆為袁崇煥翻案,立足點肯定不在私人恩怨,其目的無非是為了宣揚大清王朝,比腐朽的大明王朝更具合法性,並藉此收買人心罷了。

    哈爾哈赤死因真相辨析

    先來看一下,民間流傳最廣的說法——努爾哈赤死於寧遠之戰的紅衣大炮。

    《春坡堂日月錄》記載:“翌朝見賊隊擁聚於大野一邊,狀若一葉,崇煥即送一使,備物謝曰:‘老將橫行天下久矣,今日見拜於小子,豈其數耶?’奴兒赤先已重傷,及是俱禮物及名馬回謝,請借再戰之期,因慲恚而斃雲。”

    按《春坡堂日月錄》的說法,努爾哈赤(該書中的奴兒赤)被袁崇煥大炮轟成了重傷,後來“慲恚”(憤懣悔恨)而死。

    如果這個說法成立,努爾哈赤即便不是“立斃”,也是因為傷勢太重不治而亡。這也是看到的唯一一個,記錄努爾哈赤死於袁崇煥的紅衣大炮的說法,其它的文獻記錄則是另一個說法。

    《明熹宗實錄》記載:“炮過處,打死北騎無算......攻具焚棄,喪失殆盡。”

    《石匱書後集》記載:“炮過處,打死北騎無算,並及黃龍幕,傷一椑王。北騎謂出兵不利,以皮革裹屍,號哭奔去。”

    明軍戰後奏報:“奴賊攻寧遠,炮斃一大頭目,用紅布包裹,眾賊抬去。”

    也就是說,這幾個證據只說有“椑王”受傷,有“大頭目”被擊斃,但沒有明確說明就是努爾哈赤。很顯然,如果受重傷或者被擊斃的是努爾哈赤的話,不可能不說。尤其是正史《明憙宗實錄》,連有重要人物受重傷的事都沒說。

    那麼《春坡堂日月錄》從何而來的資訊呢?它的記錄靠譜嗎?

    此書的作者叫李星齡,北韓人,《春坡堂日月錄》是他個人筆記,不是北韓正史。李星齡這段記錄,據他自己說,他是從一個叫韓瑗的人那裡聽說的,韓瑗時任袁崇煥的朝語翻譯官,韓瑗聲稱,自己親歷了寧遠之戰,並親眼目睹了努爾哈赤的中炮。

    這就奇怪了,翻譯官親眼所見的,袁崇煥何以不知道?難道袁崇煥放著這麼大戰功不上報?不可能的。顯然是韓瑗信口開河,李星齡道聽途說。

    按《清高祖實錄》記載,努爾哈赤死於毒疽病

    我們來看一下,自寧遠之戰,至努爾哈赤駕崩這段時間的記錄:

    天命十一年一月:寧遠之戰,後金失敗大軍退回盛京修整,期間親自帶領修葺兵甲,準備再戰;

    天命十一年四月:努爾哈赤領兵親征蒙古喀爾喀部;

    天命十一年五月:明將毛文龍偷襲鞍山,努爾哈赤率兵返回盛京;當月,蒙古科爾沁部鄂巴洪臺吉來盛京,努爾哈赤出城十里親迎;

    天命十一年七月:努爾哈赤病倒,去清河溫泉療養;

    天命十一年八月:努爾哈赤駕崩。

    由此可見,從寧遠之戰到駕崩,中間隔了七八個月,這期間努爾哈赤甚至領兵遠征,絲毫沒有受傷的痕跡,足見,寧遠之戰,努爾哈赤根本沒有受傷,至少沒有受大傷。

    那麼努爾哈赤究竟得了什麼病,導致患病一個月就駕崩了呢?史書沒有記載,據明朝邊將耿仲明的彙報,說努爾哈赤“背生惡瘡”,應該類似於毒疽、毒癰之類的病。這個病在今天不算啥,但在古代,是個死亡率極高的病,明朝開國名將徐達,還有安史之亂的安祿山都死於此病。

    努爾哈赤之死,為何以假亂真

    其實,這個不難理解,滿清以“蠻夷”之身,滅了漢人“正統”的大明,以儒家傳統思想,很多人難以接受這個事實。武力上打不過,從文化層面以阿Q的精神抹黑對方,是慣用的手段。讓努爾哈赤死於袁崇煥的大炮,多少能讓人心裡舒服一點,況且有人聲稱“親眼目睹”了。

    這種情況在清朝歷史上多有體現,比如孝莊下嫁、乾隆身世之謎、雍正無頭等等,都是這個思想作祟,讓本來很清晰的事件,變得撲朔迷離。

    所以,努爾哈赤之死,可以畫上句號了,就是正常的病逝,紅衣大炮根本沒傷著努爾哈赤!

    乾隆為袁崇煥翻案的目的

    乾隆為袁崇煥翻案,與將錢謙益打入《貳臣傳》同步。乾隆親自為二人的“黑白顛倒”執筆:

    “袁崇煥督師薊遼,雖與我朝為難,但尚能忠於所事。彼時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闢,深可憫惻。”“錢謙益本一有才無行之人,在前明時身躋膴仕,及本朝定鼎之初,率先投順,洊陟列卿。大節有虧,實不足齒人類。”

    清軍入關後,袁崇煥作為滿清的頭號大敵,一直不受清人待見,而錢謙益則因為幫助滿清招降納叛而免於罪,並獲得明史副Quattroporte一職。

    本來黑方的袁崇煥,和白方的錢謙益,突然間被乾隆來了個乾坤大挪移,這是什麼緣故呢?

    其實,都是為了滿清統治需要。滿清攻伐中原時,需要漢人歸順,所以,像錢謙益這樣的漢奸,自然備受優待,作為正面典型宣傳。等到天下已定,統治者要考慮的則是統治穩固,以及人心所向。

    在這種形勢大轉折環境下,乾隆皇帝需要強化的是“忠君思想”,必須為華人樹立典型,同時必須強化滿漢一體,及滿人統治權的正統性。

    為袁崇煥平反恰恰能起到這個作用,一是透過表彰袁崇煥的“忠”,來鞏固臣民的“忠君思想”;二是透過為袁崇煥翻案,鞭撻腐朽的大明王朝,從而宣示大清的合法性;三是順應民心,讓漢人接受滿清作為正統的地位。可謂一箭三雕!

    跟清人在山海關鬥了一輩子,最終被自己人殺害的袁崇煥,恐怕怎麼也想不到,為他翻案昭雪的,竟然是“不共戴天”的仇人之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面對春秋亂局,《孟子》是如何破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