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嘻嘻家長
-
2 # 芒種螳螂生
李治不平庸,打贏了高句麗,壓制了隴西門閥,鞏固了皇權,這做的比他爹都好。
太宗留下來的輔政大臣,哪一個是省油的燈,李治不都給收拾了,事實證明,李世民看人的眼光還是很準的。
李治只是身體不好,死的早才讓武則天有機可乘,才讓後世覺得他平庸。
-
3 # 莫老四
你居然認為李治很平庸,其他的且不說,作為能夠對內整治太宗時期關隴集團舊勢力,對外把高句麗劃入大唐版圖就說明李治有多大能耐,要不死後諡號能是高宗。
-
4 # 我只是個投機客
因為李治的母親是長孫皇后……長孫無忌不會同意其他人做太子的,後來長孫無忌不是死在李治手裡嗎,借了武則天的手殺了長孫無忌……每天嘰嘰歪歪……管東管西,倚老賣老……不死才怪!
-
5 # 基股傳話
李治都算平庸,只能說我驚呆了,漢宣帝和李治我覺得是歷史上功勞與名聲差距比較大的,絕對算得上豐功偉績了,看看得到的讚譽與愛新覺羅牛皮癬比起來,哎,幹得好不如吹得好
-
6 # 少湖老仙ovo
李世民有十四個兒子,最有資格繼承王位的是長孫皇后生的三個,分別是老大李承乾,老四李泰,老九李治。李承乾是一開始就被立為了太子,但後面李泰聲望越來越好,而且李世民也開始偏愛李泰。李承乾覺得自己太子地位不保,開始在朝廷拉幫結夥;李泰這個時候也想自己當太子,也開始結黨。李承乾派人刺殺李泰,沒成功,又想直接奪皇位,結果事情敗露,被廢。
李承乾失敗的時候,跟李世民說,我現在已經是太子,哪還有什麼奢望,都是被李泰逼的,李泰想爭太子位置,所以我不得不這樣。如果你立李泰為太子,就遂了他的心願。
李世民肯定也深以為然,因為李泰畢竟也拉幫結夥了。李世民也怕立李泰之後,李泰會藉著他的政治幫派逼李世民讓位,所以李泰也被貶了。
為什麼選李治呢,就在於他沒有自己的小集團,沒有拉幫結派,所以李世民才立他為太子。不過也正是因為李治沒有自己勢力,後面才會被武則天專政。
-
7 # 福鼎肉片肉燕小籠包
李世民自己親口說“若立魏王,承乾、晉王皆不可活;晉王立,承乾與泰可無恙也。”立了李治,承乾和李泰還能安然無恙,因為李治不會對哥哥出手。
李世民的長子是李承乾,皇位本屬於他。
只是這位太子爺不爭氣。雖然老爸給他找最好的老師,還讓他幫忙處理政事,提前熟悉如何當一個皇帝。
但這位太子才能不夠,總讓李世民失望。漸漸地,李世民對他失去信心。
李承乾不是帝王之才,他明顯感受到父親的冷落,以及弟弟李泰的虎視眈眈。著急之下,聯合大臣侯君集一起造反叛亂。
叛亂失敗了,李承乾丟掉皇位。而現在儲君的競爭者只有兩位,一位是李泰,一位是李治。
李泰不論性格,才情,都是上上品,而且頗像李世民,深得李世民寵愛。
而李治呢?性格才情平平,不喜爭寵,與世無爭。平常就是個小透明。
這場戰鬥,李泰明顯更有勝算。誰知結果卻是:李治成為儲君。
李治得寵,貞觀十年起李治便由太宗親自撫養,李泰深知弟弟的這一優勢,李泰是二皇子,按順位關係,非李泰莫屬。當然,李泰也是有才華的。
他懂得投其所好:
首先,他效仿李世民延攬十八學士著書,設立文學館編撰《括地誌》;他展現出來的才華和能力,深受李世民喜愛,李世民還總說:這個兒子,像我像我。
其次,他善了解人心,他知道李世民害怕兒子們自相殘殺。就對李世民說,如果他當了皇帝,就殺掉兒子,然後立弟弟為儲君。讓李世民大受感動,心裡那塊石頭幾乎放下。
可以說,李泰的這番努力沒有白費,他距離皇位很近了,但也只是很近而已。
李泰這個人確實有才華,但絕非善類。李世民被他一時矇蔽,但沒過多久,就發現了他的真面目:
在李泰表示可以殺子立弟時,李世民向大臣們展示李泰的仁心。
然後褚遂良笑了:皇上啊,李泰逗你玩了。你想想,兒子和兄弟,誰更親近?肯定是兒子嘛。
這李泰兒子都能殺,還有什麼事情做不出來,明顯是妄語。
李世民當局者迷,聽了這番話,心涼了。又有一天,李世民召見李治,然後發現他心事重重,惶恐不安。幾次問他,才知道:原來李泰恐嚇李治,說他跟漢王李元昌關係好,暗示他與太子、漢王謀反一案有關。
然後李世民徹底看穿李泰的真面目:這小子,原來一直在裝啊!
於是李世民下定決心,立李治而不立李泰。因為李治仁厚,他即位後,不會殺自己其他兄弟。但李泰就不同了,這麼兇狠的人,即位後,一定會殺死自己其他兄弟,斬草除根的。
李治學習不錯,當太子之後也不馬虎,也敢於在朝堂上進諫憤怒的皇帝,李世民自己都樂呵,兒子定然是在我膝下耳濡目染啦~~
李治當皇帝本就是不錯啊,所有人裡面只有他最適合古代帝王大一統,通常立長不立幼。
這就是李治能當儲君,最後成為唐高宗的原因!
李治能當皇帝也有其他深層原因:
唐朝剛剛建立不久,國家需要穩定,休養生息才能慢慢走向富裕道路。
這時候,需要有才能的仁德之君。如果沒有有才能的君主,像李治這樣的仁德之君也好。
李治雖然資質平平,但性情仁厚,是當國君的不二之選。
所以李治當皇帝,除了李泰不高興,其他人皆大歡喜呀!
-
8 # 阿珍說史
說實話李治真的不平庸,而且非常厲害,如果說他平庸的話肯定沒有看過史書,而是從野史小說或者影視劇瞭解到的。只是李治確實非常尷尬,前面有一個雄才偉略的唐太宗父親,裡面有一個唯一的女皇武則天老婆,還有一個創造開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孫子。他夾在那個中間,名氣實在太低調了,差點被忽略了。小說和影視劇看到的李治永遠都是那個只知道哭,被老婆欺負的沒脾氣,沒有一點主見和本事的“懦夫”。其實這是被黑了,而且黑的還很徹底。其實被黑也是很正常,他父親打造的“貞觀之治”,在他之後竟然被一個女人給奪了江山。
李治有什麼本事看看他的所作所為就知道了,他的皇位說實在的是非常幸運,本來怎麼樣都輪不到他頭上,他上面還有兩個哥哥,而且都是有能力的。長孫皇后生了三個嫡子,太子李承乾本來是最合格的儲君,八歲就被立為皇太子,李世民把一切資源都給他了,對他苦心栽培。而李承乾也是非常爭氣,獲得朝野稱讚,十幾歲就處理政務和監國,李世民對他也是非常滿意。可後來性情大變,做出一些反常的舉動,比如把突厥人交到東宮學習他們的穿著和風俗,還有養男寵之類的。
也許是李世民對他的要求太高了,老師們對他太嚴格了,總之李世民和老師們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逼的太緊了,導致年紀輕輕的他不堪重負,性情大變。後來李世民又對次子李泰越來越好,甚至賞賜超過太子,這就讓他們兄弟有了矛盾,對李世民也有了抱怨。時間一長李承乾就生出二心,整天提心吊膽,怕太子之位被奪了,竟然勾結侯君集和李元昌等人逼宮,這事肯定不可能成功,他父親可是唐太宗李世民,豈能這麼容易就下臺?結果可想而知,沒被砍頭就不錯了,幸好正直大臣來濟跟李世民直諫,要李世民不要殺太子,會成為歷史罪人,這樣李世民將他廢黜,徙居黔州,最後也是死在那裡,享年二十七。
李承乾被廢之後,最得寵的當然是李泰。李泰被封為魏王,他有文化,有心思,有城府,深得李世民的寵愛。李世民跟他聊天的時候說將來要把位置傳給他,要他善待哥哥和弟弟,他心裡高興的不得了,但是嘴上卻說必須的。將來自己繼位一定善待兄弟,把自己的兒子殺了,立晉王李治為皇太弟,百年之後皇后傳給李治。李世民高興壞了,直誇李泰懂事。
本來李泰接班這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可是半路殺出個程咬金,有人反對他,就是他們三兄弟的親舅舅長孫無忌。長孫無忌勸李世民如果立魏王就要先安置好老大和老三,因為李泰連自己的兒子都要殺,難道不能殺弟弟嗎?他哪裡是為了弟弟,而是為了自己。他認為晉王李治是最合適的太子人選,因為他仁孝禮義都有,國家需要這樣的孝子來管理。李世民想想也是,李泰城府太深了,李治仁孝,還是他合適,於是太子之位就這麼定下來了。李世民吸取對李承乾的教育方式,沒有那麼嚴格了,直到李世民駕崩李治繼位非常平穩,這讓李世民安心不少。
李治登基之後處處聽舅舅的,事無鉅細都是長孫無忌和褚遂良這兩位託孤大臣說了算。長孫無忌還處理了李治同父異母的三哥吳王恪,這是長孫無忌的巔峰,也是落幕的開始。因為李治他雖然看著仁弱,但是長孫無忌小看了他,其實他的城府才是最深的。他忍無可忍,一定要奪回大權,自己肯定不是對手,那就找幫手,找誰呢?朝廷上肯定不行,都是以長孫無忌為首的關隴貴族和世家門閥給壟斷了。只能找身邊人和庶族寒族,武則天有本事有心機,她是最合適的人了,還要選幾個助手,許敬宗是寒門又有本事還對自己忠心。
一切安排妥當之後,李治以雷霆萬鈞的手段放手讓武則天去跟長孫無忌鬥,先從“廢王立武”開始。最後武則天完勝,褚遂良和長孫無忌完敗丟了性命。李治從此以後大權獨攬,開啟文治武功,在他統治期間出現幾位赫赫有名的名將。李績、蘇定方、薛仁貴他們三位大名鼎鼎的名將就是在李治時期大放異彩,他們可都是滅敵國的高手。然後開疆擴土,唐朝的疆域在他手上達到巔峰,整個大唐也沒有達到他這個高度。
但是他最大的缺陷就是身體實在太差了,眼睛也不行,後來幾乎失明瞭。這不讓媳婦武則天找到機會了,天天接觸權利,時間長了就上癮,李治身體不好,武則天就高興了,多半政務出自她手,自己身邊就圍了一群大臣。後來被武則天奪了江山他也有責任,所以他才會被黑,其實他的能力覺得不弱,按他開疆擴土的成績來評價的話,用“文韜武略”這個詞非常適合李治。
-
9 # AlexanderG
李泰過於受寵,導致當時太子李承乾壓力過大而謀反。李世民考慮過,如果李泰即位,李世民的其他兒子都活不成,但如果李治即位,其他兒子才可保全
-
10 # 南朝居士
如果你是當時的文學家、儒家大師、大詩人、名士,現在有個皇子想請你寫個好評,你不寫嗎?如果這些名人都給這個皇子寫個好評,說他博學多才、賢德,誰敢說,他不是博學多才?
在李世民眼裡,李泰跟其他兒子都差不多,沒什麼區別,如果有,那可能他更強勢一點吧!僅此而已。
李泰的定位,跟《琅琊榜》中譽王是一樣的,他永遠不可能當太子,他存在的目的,就是一個棄子,皇帝用它來制衡太子,防止太子勢力太大,等皇帝自己快去世,會親自殺了李泰,如果沒有,新皇帝繼位,也必殺了李泰。
孫權曾經用魯王孫霸來制衡太子,結果搞出“兩宮之爭”,事情鬧大了,孫權毫不猶豫的賜死了孫霸,廢了太子,然後立8歲的小兒子為太子。
李淵用李世民制衡太子李建成,結果也鬧大了,李淵想殺了李世民,結果李世民造反了,殺了太子,軟禁了李淵。
李世民也選擇這麼做,因為沒有更好的辦法了,用李泰制衡李承乾,結果太子也想造反,於是廢了太子,
李世民沒殺了李泰,就已經是真愛了,你還想傳位李泰,怎麼可能?
如果是那樣,這不是在暗示後人,我立了太子,你們都可以後太子競爭,爭贏了,你就是太子……誰敢給這樣的暗示?
所以,李泰絕對是不可能當太子的,
李世民為難的是,在吳王李恪和晉王李治中原因,根本就沒考慮李泰,也就是這個原因,只是李泰傻不拉幾的不懂。
李世民選擇李治,有兩個原因,
一,李恪是隋煬帝女兒楊妃的兒子,這點上是減分項。
二,李治是嫡子,有強大的外戚集團支援,如果立李恪,就必須把外戚集團都清理出局,不然李恪爬不上去,但是,外戚集團又動不了,就只能立李治了。
為什麼覺得李治平庸呢?我不太搞得懂,
他是少有的活著的時候,把權臣殺了的皇帝,是歷史上僅有的敢娶小媽的皇帝,而且立為皇后,是開疆拓土,建立唐朝版圖最大的皇帝,是完成了隋煬帝李世民兩代人,花了數十年,死了幾百萬人都沒完成,滅亡高句麗的壯舉,是把關隴貴族控制朝堂上百年清理出局的皇帝,他是唐朝在位時間第二長的皇帝,是唐朝最有權力的皇帝之一。
唐朝的皇帝牛歸牛,有幾個比得上他的?
看問題不能流於表面,很多人是扮豬吃老虎,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我只是比較低調,別把我當傻子
回覆列表
和晉武帝司馬炎傳位給晉惠帝一個道理,英明神武的唐太宗做了和晉武帝一樣的事,唐朝也出了個比賈南風更厲害的女人,還好這個女人比賈南風有政治遠見,而武則天的兒子多,後代不是泛泛之輩,不然唐朝就會和西晉一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