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九九九

    棗樹病害的防治

    一、棗鏽病

    (一)棗鏽病的發生規律及症狀

    棗鏽病,又稱串葉病、霧煙病,在全國各地棗樹產區均有發生,為棗樹重要的流行性病害。在夏季高溫多雨年份常常大量流行。棗鏽病主要侵害葉片,受害嚴重的樹多於8~9月份葉片落光,果實不能正常成熟,往往提前脫落,產量大減,果實品質差,嚴重影響樹體的生長髮育。不僅影響當年棗的產量,而且影響生長和翌年的產量。

    該病初發生時,葉片背面出現淡綠色小點,後逐漸變為黃褐色凸出狀斑塊,其形狀不規則,多分佈於主脈兩側、葉基和葉尖處,有時病斑連線成條狀或片狀。受害葉片正面開始時出現失綠斑點,後來斑點逐漸增大,變成黃褐色或黃棕色角斑,最後乾枯、早落。

    棗鏽病主要以落葉上的夏孢子越冬,這是翌年最重要的初侵染源。棗股中也有夏孢子越冬,這也 是翌年的初侵染源。在6~7月份雨水多、溫度高時,夏孢子發芽,從氣孔侵入,8~16天后 出現症狀,產生夏孢子。然後靠風雨傳播,進行再侵染。7月下旬出現病症,並有少量落葉 出現,到8月中、下旬,葉片大量脫落。每年的發病時期早晚和發病程度大小,與當年大氣的溫度、溼度高低關係極大。降雨早、連陰天、空氣溼度大時發病早,而且嚴重;反之則輕。樹下間作高稈農作物、通風不良的棗園,發病早而重。發病先從樹冠下部、中部開始,以後逐漸向冠頂擴充套件。

    (二)防治棗鏽病的主要技術措施

    為了有效防治棗鏽病,可採取以下主要技術措施:

    第一,在栽培上要注意搞好整形修剪,使樹體保持通風透光。在雨季,要及時排除棗園內的積水。

    第二,在平時要及時清掃落葉,集中處理或深埋,以減少初侵染源。

    第三,提前預防該病的發生。在6月底或7月初、7月中、下旬或8月上、中旬,各噴一次1∶2∶200倍量式的;或 800倍液濃度的高銅(三鹼基硫酸銅)溶液;也可用50%代森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進行噴施。每隔10天左右1次,連噴3-5次即可。如天氣乾旱,可適當減少噴藥次數或不噴;如果雨水較多,則應增加噴藥次數。

    棗鏽病一旦發生後,用粉鏽寧(三唑銅)或滅菌銅進行除治。具體辦法是,噴施2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50%滅菌銅可溼性粉劑400~600倍液,連用2~3次,間隔時間為2周。

    二、

    (一)的症狀

    ,又名叢枝病、掃帚病或火龍病。棗瘋病是包括冬棗在內的棗樹毀滅性病害,病的寄主有棗樹和酸棗樹。

    棗瘋病遍佈於中國華北、西北、華東、華南等棗區。河北、山西、山東、河南等省發病較重。據調查,河北太行山棗區,一般發病株率5%左右,重病區10~30%,以曲陽、阜平、行唐、唐縣和玉田等縣市發生最為嚴重。平原棗區發病較輕,環渤海灣沿海地區的河北、山東等鹽漬土地區發生較少,但這一區域非鹽漬化土壤上也有發生。

    棗瘋病病株大多數在3~5年內死亡。主要症狀因發病部位不同而異 ,枝葉叢生及葉片黃化為該病的主要特徵。一般有以下六種表現形態:

    1、叢枝狀 發病枝條的頂芽和腋芽大量發生,形成叢生枝;芽不正常萌發,萌發枝上的芽不斷萌發;叢生枝條纖細,節間短,形成葉片小而黃的叢生狀,冬季不易脫落。枝形成叢枝症狀的主要原因是芽的不正常萌發和花器返祖。

    2、在花葉病枝上的葉片出現黃綠相間的斑,或出現葉脈透明狀及黃化 葉片和葉脈延伸,形成耳形葉或葉緣捲曲,葉面凹凸不平,質地發脆。

    3、病枝的花變為葉或枝 花期返祖主要是花器變成營養器官,花梗變長,為正常花梗的4~6倍;萼片肥大,變成小葉,花瓣變成小葉,雄蕊變為小枝或小葉,雌蕊變小枝,腋芽萌生,生成短而細的枝條。

    4、棗吊變態 發病棗吊先端延長,延長部分葉片小,有明脈 。

    5、果實 病枝一般不結果,病果發病晚的枝尚能結果,病枝棗果大小差異很大, 著色不齊或有花臉狀綠斑,但果實糖分少,大小不齊,有的病果小而狹變為錐形;有的果面有疣狀凸起或坑窪不平;嚴重的病果乾縮或變黑脫落。

    6、病根 病根變為褐色或深褐色,形成斑點性潰瘍斑,導致爛根、腐朽而死亡。病根常萌發大量叢生小根。這些叢生的病根長到30釐米左右長時,便停止生長而死亡,其母根也相繼死亡。

    (二)棗瘋病的發病規律

    棗瘋病的病源尚未完全搞清楚。目前多數研究人員認同是類菌質體,可透過嫁接和根櫱繁殖傳播。擬菱紋葉蟬和橙帶擬菱紋葉蟬等昆蟲,也可以傳播。

    據多年觀察,棗瘋病一般是在一個枝或幾個枝的棗股上先發病,有的是根櫱先發病或與枝條同時發病,而後擴充套件到全株;在一株樹上,是上部枝一般先發病,也有全樹同時發病的。當年生棗頭和同生的根櫱苗,症狀表現最明顯。冬棗嫁接後,潛伏期最短25~31天,最長 382天;雜草叢生和結果過量的棗園易感染髮病。植株發病後,由於芽的不正常萌發,大量破壞分生組織,消耗養分,使樹體衰弱,最後導致全株死亡。一般從發病到枯死小樹1~3年,大樹4~6年。

    1、傳病途徑 研究證明,傳播棗瘋病的途徑有二類:

    ①媒介昆蟲傳病 主要有凹緣菱紋葉蟬、橙帶擬菱紋葉蟬和中國擬菱紋葉蟬,它們在瘋病樹上吸毒後,轉移到健樹上取食,健樹就被感染。

    ②嫁接傳病 無論是切接、皮接、芽接和枝接,只要有一方(接穗或砧木)帶病,即可使嫁接株發病,嫁接後的潛育期,最短25天,最長382天。潛育期長短與嫁接部位、時間有關。

    2、病原物的執行與分佈 病原一旦侵入7~10天后向下執行到根部,增殖後,又從下而上執行到樹冠,引起瘋枝。小苗當年可瘋,大樹多第二年才瘋。病原透過韌皮部的篩管運轉。病枝中有病原,病樹健枝中基本沒有。生長季節,病枝和根部都有病原,休眠季節末(3~4月),地上部病枝基本沒病原。而根部一直有病原。

    3、發病與生態條件關係 棗園生態條件對棗瘋病的發生與流行起著重要作用。

    ①土壤瘠薄,管理粗放,樹勢衰弱的低山丘陵棗園,發病較重;雜草叢生,周圍有松、柏和刺槐樹及間作芝麻的棗園發病重,這與傳病葉蟬數量有關;土壤酸性,石灰質含量低的棗園發病重;管理水平高的平原沙地棗園發病輕。

    ②靠自生根櫱苗培育成株的棗區病情發展快,而單株栽植的棗區病情發展慢。

    ④棗樹品種間抗病性有一定差異。含糖分高的品種抗性差,行唐的墩子棗較抗病,有些酸棗則是免疫的。

    (三)棗瘋病的防治方法

    1、採用組培脫病毒苗木、選育抗病品種 目前冬棗組培育苗的單位較多,可以直接購買脫病毒組培冬棗苗木進行栽培,若進行無公害冬棗生產時應該完全採用這種苗木;由於酸棗樹一般無棗瘋病(個別株也有),故一般栽時可以用脫病毒組培冬棗苗作接穗、用酸棗育苗作砧木進行嫁接;也可以選擇抗棗病瘋病的品種作砧木進行嫁接,如行唐墩子棗,但需單株選優。注意對病株和病苗的檢查,發現後立即拔除燒燬,把病害控制在幼苗期。

    2、選擇無棗瘋病毒苗木,加強苗木檢疫 嫁接時,採用無病的砧木和接穗。從外地引進苗木要嚴格進行檢疫。在嫁接時,應注意搞好嫁接工具的消毒,以防該病交叉感染。

    3、及早剷除病株病櫱,防止傳播蔓延 對重病樹應立即刨除,要刨淨根部,以免萌生病苗。輕病樹要及早鋸除病枝。

    4、防治傳毒葉蟬,

    ①新建棗園附近禁栽某些樹種和作物 不要栽種松、柏、桑等樹,嚴禁與芝麻間作,以減少葉蟬的吸毒危害。

    ②防治傳病昆蟲、為減少傳病媒介 防治中國擬菱紋葉蟬、凹緣菱紋葉蟬,兼治棗尺蠖、棗粘蟲和,一般可在4月下旬棗樹萌芽時,噴布50% 1605 的 1500倍液,防治中國擬菱紋葉蟬等初齡幼蟲。在5月中旬花期前,噴布10%5000倍液,防治該蟲第一代若蟲,兼治中國擬菱紋葉蟬凹緣菱紋葉蟬。在6月下旬棗樹盛花後 期,噴布80%敵敵畏2000倍液,防治第一代成蟲。在7月中旬,噴布20%2000倍液等,噴藥後遇雨要補噴。

    5、加強棗樹的土肥水綜合管理 增施農家肥和磷、鉀肥,缺鈣土壤要追施鈣肥,改善樹體營養狀況,增強樹抗體抗病能力。

    6、手術治療 目前用藥物防治效果不太明顯。近年來許多單位試驗研究表明,在冬季手術治療棗樹瘋病治癒率可達85%以上,收到了較好的防治效果。冬季手術治療棗樹瘋病,要早發現、早治療、樹上、樹下齊動手,切忌只治樹上部,不治樹下部,手術治療要徹底、乾淨、不留後患。其手術方法是:

    ①主幹環鋸 從地面以上20~30釐米開始,每隔15~20釐米,用手據在主幹上鋸一環,最少應鋸3環,鋸口深達木質部。其作用是把棗瘋病菌控制在鋸口以上的區域性枝條內,阻止病菌透過韌皮部的篩管向下運至根部。用手鋸在病樹主幹上鋸成環狀,發病較輕的棗樹一般鋸三道環。環間距20釐米左右,發病重的棗樹可適當增加所鋸的環數。鋸成環狀時,深達木質部表層,即必須把皮層鋸透,但不又能傷害形成層。手術時間以落葉後至發芽前這宜。對於輕病樹,主幹環鋸與鋸病枝相結合,一般治癒率可達60~70%。瘋枝較多的重病樹,必須加上根部環鋸或斷根才能有較好效果。

    ②鋸除病枝 對初期感染、病狀輕的植株,將病枝剪除,剪口應在病枝以下的健康部位,將病枝從基部鋸除,即使小枝發病,也要鋸掉下邊大的枝幹,;對病勢嚴重的植株,要及早剷除病根及根櫱苗,並將病枝集中燒燬以減少病源傳播。鋸除病枝的時間一般是從入冬棗樹葉子全部落光至翌年春季棗樹萌芽之前進行。

    ④斷根 斷根手術是治療棗樹瘋病的關鍵性手術。方法是:挖開根周圍土層,露出側根,而後從側根基部切斷。這樣就可以清除在病根中越冬的類菌質體,而後澆水施肥,促進樹勢恢復。

    ⑤灌藥防治 萌芽前(4月份)在病枝同側樹幹鑿2~3個孔,深達木質部,將薄荷冰50克,龍骨粉100克,銅綠50克研磨成細粉,混均後用紙筒送入孔內,每孔3克,再用木楔釘緊,用泥封嚴,殺死病原體。

    三、棗炭疽病

    (一)棗炭疽病的發病規律

    棗炭疽病,俗稱“燒茄子”病,是棗樹果實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河南、山東、山西和河北棗區,常局部發生。病果品質下降,重者失去經濟價值。

    該病主要危害果實,也侵染棗吊、葉片、棗頭和棗股。果實染病後,肩部或果腰的受害處,最初變為淡黃色,進而出現水漬狀斑點,逐漸擴大為不規則黃褐色斑塊,中間產生圓形凹陷。病斑連片後呈紅褐色,造成果實早落。早落的果實棗核變黑。天氣潮溼的時候,在病斑上形成黃褐色的小斑點,病果果肉變褐,味道發苦,重者在曬乾後僅剩下果核和絲狀物連線果皮,不堪食用。炭疽病果,果肉糖分低,品質差,多數並不脫落,非感病部分果實可正常著色,愈加成熟發病愈輕。但是炭疽病一旦在染有縮果病的棗果上感染,黑褐色病斑的發生非常迅猛,落果嚴重。

    棗吊、棗頭、棗股受侵染後,不表現症狀,而以潛伏狀態存在,病菌以菌絲體在殘留的棗吊及棗頭、棗股上越冬,和病漿果一起成為次年的初侵染病源。分生孢子堆具有水溶性膠狀物,在自然條件下須有露水或風雨交加的天氣都能傳播。據有關資料介紹,刺傷和沒刺傷的果實均能致病。在人工接種條件下,蘋果、核桃、葡萄和刺槐等也可發病。從6 月下旬開始,即有病菌傳播,7月中旬,田間被侵棗樹開始發病,7月下旬至8月中旬為發病盛期。這時,棗樹大量落果,病果多數腐爛變質。該病發生的早晚及其程度,與當地降雨早晚和陰雨天氣的持續時間密切相關。降雨早而且連陰天時,發病就早而重;在乾旱年份發生則輕或不發生。葉片受害後變黃,早落,有的呈黑褐色焦枯狀懸掛枝頭。

    炭疽病一般零星發生,往往形成不了大的危害。而形成較大危害的多數情況是與縮果病、漿爛果病等交叉感染。縮果病與炭疽病的主要區別,。兩種病果的主要區別,在於棗果的果核發黑或不發黑:只患有縮果病的棗果,果核一般不變顏色;一旦感染上炭疽病後,果核則變黑。

    (二)防治棗炭疽病的主要技術措施

    防治棗炭疽病,可採取以下主要技術措施:

    1、清理棗園,翻耕土地 春季結合修剪,摘除棗樹上的殘留棗吊並予燒燬;翻耕土地,掩埋落地棗吊、葉片及雜草。

    2、藥物防治 結合防治棗鏽病,噴布1:2:200的進行預防,防止分生孢子侵害面性 ,既可防治棗鏽病,又可防治炭疽病的感染。

    發病前後,可噴布50%的多菌靈700倍液,或75%百菌清農藥700倍液,連續噴3~4次,每次之間相隔7~10天。也可結合防治漿爛果病時一塊防治。

    四、棗苗莖腐病

    (一)棗苗棗苗莖腐病的症狀及發生規律

    棗苗莖腐病又稱棗苗爛根病,棗實生苗及歸圃苗的幼苗均有發生。

    棗苗莖腐病的症狀是棗苗生長至3~10片葉時(時間一般在5~7月份),莖及葉片呈現淡黃色,進而蒼白、枯萎而死亡,但枯葉不落。挖土觀察根莖部,其主莖皮層有黑褐色腐爛,木質部及髓部均已壞死,輸導組織中斷,苗木枯死,有的根部已腐爛。

    該病在全國各地均有分佈,除危害棗樹外,還危多種針、闊葉樹種,以及農作物與蔬菜等。

    棗苗莖腐病的病原菌菜豆科球殼孢菌,是一種弱寄生菌。該菌平時在土壤中營腐生生活,以菌核和菌絲在病苗殘體中或土壤中越冬,喜高溫高溼環境。棗苗爛根病在5月初發生,6月中 旬為發病盛期,7月上旬停止發病。

    (二)防治棗苗莖腐病的主要技術措施

    防治棗苗爛根病的技術措施比較簡單,主要有以下兩條:

    第一,要提高土壤的肥力,選擇強壯苗木定植,提高棗苗的抗病能力。

    第二,在棗樹萌芽期對苗床普遍噴施1∶1∶200的;或用50%利得可溼性粉劑 800~1000倍液,對土壤進行消毒。

    五、棗煤汙病

    (一)棗煤汙病的症狀及發病規律

    棗煤汙病,又叫棗黑葉病,是一種真菌病害。該病危害棗樹葉片、枝條和果實,嚴重時葉片、枝條和果實均被黑色黴菌所覆蓋,整個樹冠變為黑色,新葉萌發少,妨礙葉片的正常光合、呼吸和蒸騰作用,因而造成花量小,花期短,坐果少,落果多,果實小,嚴重 影響棗樹的產量和品質。

    該病是由昆蟲和黴菌引起的病害在全國各地棗區均有分佈,除危害棗樹外,還危害桑、柳、楊樹和柑橘樹等。

    造成煤汙病發生的病原菌是一種煤汙病菌,該菌大多屬子囊綱一類的真菌。

    該病多以無性世代出現在病部,因菌種不同其無性世代分屬半知菌不同的屬,其中,以煙煤屬為常見。

    這類病到目前為止尚未見到詳細研究報道,目前知道它是以菌絲、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越冬,當寄主棗樹等的枝、葉、果有汁液外滲或粘有蚧、蚜分泌物或排洩物時,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就以此為培養基在上面生長髮育,靠風力、昆蟲或雨水傳播,一年進行多次重複感染。7月中旬至8月中旬為發病盛期。介殼蟲、蚜蟲密度同該病害的發生成正相關。雨量大,空氣溼度大的年份,可導致該病害大流行。

    (二)防治棗煤汙病的主要技術措施

    防治棗煤汙病,可按以下方法進行:

    第一,適時防治介殼蟲、蚜蟲,是防治和減少該病發生與發展的關鍵。一旦控制住了這幾種害蟲的危害,煤汙病就會很少發生。防治上述害蟲的藥劑,參看有關時章的內容。

    第二,在7月中旬以前適時噴藥,藥劑為多菌靈800倍液,或50%利得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等,連續噴布2~3次,間隔時間為7~10天。

    六、棗爛果病

    (一)棗爛果病的種類和症狀

    棗在採前和採後及貯藏期間常發生的爛果現象,這種現象是由眾多的病害引起的,被感染的病菌不同、其症狀也不完全一樣,但棗農一般都統稱為爛果病。其中有輪紋爛果病、棗軟腐病、棗紅粉病、棗麴黴病、棗青黴病和棗木黴病等。

    棗爛果病在中國各棗區均有發生,尤以河南、河北、陝西和安徽等省發生較重。輪紋病主要危害脆熟期以後的棗果,雖然在冬棗也時有發生,但不太嚴重,在此不多敘述;其餘幾種病害主要出現在採收前後及貯藏期,是常見的病害。在貯藏過程中這些病害稍不注意預防就可造成棗果黴爛,不堪食用,損失很大。爛果病的主要症狀如下:

    ①棗軟腐病 棗軟腐病屬於接合菌亞門的分枝根黴菌,菌絲髮達且有分枝,分佈於果實的內外,有匍匐絲和假根。孢囊梗從匍匐絲上產生,與假根深蒂固對生,在頂端產生孢子囊。孢子囊呈球形,裡邊產生大量的孢子,囊壁易破裂。孢子呈球形或近球形,表面有飾紋。

    果實受害後,果肉發軟、變褐,有黴酸味。病果上先長出白色絲狀物,隨後又在白色絲狀物上長出許多小黑點,這是病原菌的菌絲體和孢子囊。

    ②棗紅粉病 棗紅粉病屬於半知菌亞門的紅粉聚端孢黴菌,分生孢子梗直立、自頂端單個的向下陸續形成,聚整合團。孢子為雙孢、無色、鞋底形,長12~18×8~10微米。

    受害棗果上有粉紅色的黴層,這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和粒線體的聚集物,果肉腐爛,有黴酸味。

    受害果實在表面生有褐色或黑色的大頭針狀物,這是麴黴菌的孢子穗,腐爛的果實有黴酸味。

    ④棗木黴病 棗木黴病也屬半知菌亞門的綠木黴屬,分生孢子的梗有隔膜,對生分枝,頂端著生分生胞子團,有孢子4~12個,孢子無色、呈球形或卵形,長2.8~4.5微米、寬2.2~3.9微米。

    棗果受害後、病果組織變褐、變軟,果面生有深綠色的黴狀 物。這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團。

    ⑤棗青黴病 棗青黴病屬半知菌的亞門的青黴菌,分生孢子梗直立,頂端1至多次分枝成掃帚狀,分枝長出瓶狀的小梗 ,頂端著生成串的分生孢子,孢子近球形。

    棗果受害後、病果變軟,果肉變褐,味苦,果面生有一層灰綠色的黴層,這是分生孢子串的聚集物。邊緣白色,是菌絲層。

    另外,對輪紋爛果病的病原尚未確定,待進一步鑑定。

    棗爛果病的各種病菌孢子廣泛分佈在空氣、土壤及棗樹的各個部位,當果實有創傷、蟲咬、碰傷及採摘果柄附近採收時傷、裝運時擠傷等多種情況區域性受傷時,病菌孢子就會立即從傷口侵入。

    影響輪紋病發病的原因主要是降雨和環境溫度,病菌借風力、雨水傳播,病菌可以從幼果期開始傳播,潛伏期很長、到棗果近成熟時才發病。

    棗果採收後,由於果實內的水分較高,若不能及時通風、涼曬,或遭遇陰雨天,極易發生各種病害而導致爛棗;在棗果的貯藏、保鮮期間庫內溫度、溼度及空氣的成分比例不當,棗果黴爛的機率更大。

    (二)防治棗爛果病的主要技術措施

    棗果的各種爛果病,可採取以下技術措施防治:

    1、加強綜合管理,增強樹勢 對輪紋爛果病的預防,第一要加強綜合管理,增強樹勢,從根本上提高樹體的抗病能力。第二,在幼果期和棗膨大期,噴布50%的可 溼性粉劑800倍液,每10天噴施1次,共噴2~3次。第三,發病後要及時摘除病果,集中深埋,以便有效地減少該病再侵染的機會。貯藏前的預防同其他病害一起防治。

    2、貯藏前後病害的防治 對貯藏前後各種病害的防治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①果實採收時儘量防止損傷,減少病原菌侵入的機會 。

    ②貯存前應儘量剔除傷果、蟲果和病果,貯存時要置於乾燥通風、低溫處,防止潮溼。

    ④對於入庫的棗果可以提前用硫黃對果品進行燻蒸消毒。常用的方法是每立方米空間用硫黃4~5克,在庫房內用火點然後(使其產生二氧化硫煙霧)關閉冷庫、密封。無論對庫內消毒、還是對冬棗消毒,也不管用那種消毒方法消毒,消毒後必須密閉冷庫、時間在24小時以上才能達到消毒滅菌的效果。

    七、黃葉病

    (一)發和發生原因及症狀

    棗樹在生長季節中,由於缺少某種微量元素,或者因土壤內的某些微量元素不能被棗樹有效地吸收,植株就表現出某些發育不良的現象。棗樹黃葉就是常見的一種缺鐵症。棗樹缺鐵在葉片上的典型表現症狀是,葉片為黃綠色或黃白色,而葉脈仍為綠色,嚴重時頂端葉片焦枯。缺鐵症狀以幼樹和大樹的新梢部位最突出。從土壤型別而言,棗樹出現缺鐵現象,以石灰性土壤和鹽漬土壤上的棗園最重。

    形成缺鐵的原因,主要是土壤內的碳酸鈣含量多。土壤的pH值過高,土壤中的鐵多呈不溶狀態。由於植物是以吸收二價鐵為主的,因此對呈不溶狀態的鐵離子,棗樹難以吸收,或吸收後在樹體內運轉受阻,從而引起缺鐵的現象。另外,某些營養元素過剩,也會因離子間的拮抗而表現出缺鐵症狀。

    (二)防治棗樹黃葉病的技術措施

    1、農業管理措施 在夏季注意排水,全年保持棗園地面的乾燥和土壤的疏鬆。

    2、施肥措施 將1份溶解到10倍水內,迅速將其噴灑到腐熟的農家肥料上,邊噴邊攪拌均勻;與農家肥料的重量比為1∶1 5。使用時,先沿樹冠外圍挖環狀溝,或放射狀深溝,溝深50釐米、寬40~60釐米,將拌好的有機鐵肥均勻施入溝內,覆土後澆水。一般10年左右樹齡的大樹,每株施80~100千克,10年以下的幼樹 , 每株施30~50千克。宜在秋後施用,也可在果樹萌芽前施用。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方法不宜在生長季節內使用,以免造成藥害。另外,每年春季或秋季在樹冠下挖溝儘量多施優質農家肥。經過3~5年也會慢慢消除缺鐵症狀。

    3、施用有機鐵肥 防治棗樹黃葉病,目前,多用某些有機鐵肥來防治棗樹黃葉病,效果優於其他技術措施,如黃葉靈、黃葉青等。可到農資商店購買。

    4、葉面噴施 果樹出葉後,對幼嫩葉片噴施0.3~0.5%的溶液至嫩葉全溼,可有效地控制病害發生。由於硫酸亞鐵在水溶液中不穩定,使用效果不理想,可與酸性、微酸性農藥混噴,效果會更好一點。

    5、樹幹注射 配0.05~0.1%濃度的硫酸亞鐵溶液,用樹幹注射器直接注入樹幹的木質部。成齡樹每株注射500毫升(將溶液用醋調成微酸性)。此方法操作簡單,見效快。

    6、根部處理 春季化凍後,在樹幹1米遠處挖環形坑,深30釐米,以露出大側根為好。將側根兩側各割1淺傷口,把濃度20~30%的硫酸亞鐵溶液(調成微酸性)100千克(大樹用量)倒入坑中,浸30分鐘後,覆土平坑。此法對病重果樹效果較好。

    八、棗葉斑點病

    (一)棗葉斑點病的症狀及發病規律

    棗葉斑點病,在山東、河南和浙江棗區發生比較嚴重。近年來,在河北棗區也時有發生。棗樹染病後,一般初期在棗葉上出現灰褐色或褐色圓形斑點,斑點直徑為1~1.5毫米。病情嚴重時葉片 黃化早落,妨礙棗樹花期的授粉受精過程,並出現落花、落果現象。

    (二)防治棗葉斑點病的技術措施

    防治棗葉斑點病的技術措施,主要有如下幾點:

    1、在冬季進行清園,焚燒枯枝落葉,消滅和減少病原菌。

    2、在萌芽前發病區域噴施3~5波美度的。

    3、5~7月份,給棗樹噴布多菌靈800倍液,或800~1000倍液2~3次,每隔7~10天噴布一次,可有效地控制該病的發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李世民和成吉思汗處於同一個時代,蒙古能滅掉唐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