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傳奇歷史觀

    其實他們爭霸的時間並不長,給人感覺上好像早年很英雄,晚年愚蠢。諸侯割據基本上要從公元190年開始,這一年董卓廢了少帝劉辯,立陳留王劉協為帝,才引起天下諸侯起兵。袁紹和劉表的割據歷史也是從這一年開始。而袁紹一共經歷了多少年呢?袁紹202年就死了,劉表比他多幾年,劉表208年死了。袁紹12年左右,劉表18年左右。另外他們可能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厲害,尤其袁紹,厲害了一下就死了。

    先說袁紹,袁紹最大的特點是家族名望,所以很多人歸附他,當時的人們誰都認為袁家才應該出來主持公道,董卓算哪根蔥?恐怕袁紹自己也是這麼想的。袁紹並有四州之地,除了先天具有的家族名望優勢,公孫瓚的作死也是一大原因。在河邊袁紹最大的對手是公孫瓚,而天下最作死的諸侯也是公孫瓚,眾叛親離,又殺死劉虞,導致劉虞的手下全都圍攻他,河北能不屬於袁紹都難。袁紹統一了河北很快就敗於官渡,很快就死了,所以哪來的早年和晚年?其實相差沒幾年。

    再說劉表,190年孫堅殺了荊州刺史王睿,董卓派劉表來接任,劉表單騎入荊州,一場酒席就平定了宗賊叛亂,不能不說沒有謀略。但是劉表多少偏文人,他在荊州時,荊州以前盜賊很多,劉表能夠穩定荊州,有一定的能力。劉表最大的特點是自守荊州,並沒有多少擴張的慾望,隔岸觀火,首鼠兩端,最後繼位人的問題上沒有妥善的處理。有一首詩對劉表總結的非常好: 聲名高八俊,安坐鎮荊州。未有中原志,常懷繼嗣憂。

  • 2 # 張建軍176101937

    袁紹因祖上之功而聞名,所謂四世三公,門生故隸遍於天下,袁紹本人志大才疏,在朝庭當個官員混個奉祿不成問題,但他無法擔當統兵治國的大業,這在他後來成為獨擋一面的諸侯時的短見與無能可見一斑。曹操說的很深刻,袁紹不過是守戶之犬爾。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郭嘉的十勝十敗更是把袁紹的弱點和必敗結局總結的入木三分。至於劉表,年老體弱,雄心不在,兒子劉琦無能之輩,又兼先天不足,體弱多病,難堪重任。所謂英雄者,胸藏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所以,當曹操,劉備,孫策,諸葛亮等人中之傑紛紛登上歷史舞臺,叱吒風雲,大展宏圖時,袁紹,劉表等弱者自然被時代拋棄,優勝劣汰,這既是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法則,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 3 # 燭影斧聲

    其實這是一種錯覺和假象,早年沒有那麼英雄,所謂晚年也沒有愚蠢透頂。

    先看袁紹,袁紹能崛起,一大部分原因是他顯赫的家世決定的,在當時的大背景下,董卓是眾矢之的,以袁紹的家世和名望振臂一呼就有一大幫人賣命,演義裡袁紹看似比袁術強,實際上就實力而言,袁術並不比袁紹差。之所以顯得前期突出,主要是因為面對的對手不同,公孫瓚是個武人,並不是一個合格的諸侯,敗給袁紹也是時間早晚而已。

    至於劉表所謂的早年英雄不可一世,多數是指他單騎平定荊州,當時孫堅殺了荊州刺史,劉表是朝廷委派的名正言順的繼承人,再加上劉表本就精於交際和治理地方,所以很快和荊州世家達成了共識,其實直到他死,蔡家和蒯家在荊州都有相當大的話語權。

    而且兩人從成為諸侯到死一共只有十幾年,特別是袁紹死的時候年齡並不算太大(對比曹操,倆人是發小),所以也沒有什麼早年晚年一說。

    俗話說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劉表對比王睿(前任荊州刺史,好像是這個名吧,記不清楚了),袁紹對比韓馥,顯得很厲害,但是對比曹操自然而然就不行了,這也是前後看似差異大的主要原因。

  • 4 # 泰山7001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之所以說袁紹袁本初、劉表劉景升早年英雄不可一世,晚年卻愚蠢透頂那是因為,他們早年沒有與曹操為敵,晚年卻雙雙敗於曹操之手,他們所謂的英明和愚蠢只是因為參照物的不同而不同。

    袁大公子雖是庶出,可仗著自己四世三公的身份標籤,遍交天下名士,我們可以發現當時也只有袁紹的部下在文才武略上可於曹操集團相抗衡,甚至還要略佔上風。滅掉強敵公孫瓚,打下三州之地,袁大公子在北方出盡風頭,好不亮眼。

    劉表當時也是一個叱詫風雲的人物,漢末“八俊”之一,作為一個文人,他的膽略也絕對不可小覷。當時荊州地方混亂,盜賊、叛軍各自稱霸,劉表只拿著朝廷的一紙任命書,單騎入荊,很快就與當地豪門大族共同恢復了荊州的治安形勢,上不負朝廷,下對得起黎民百姓。

    可惜這倆人晚年遭遇了自己這輩子最為可怕的對手—曹操。他們確實有能力,有辦法,可在曹操面前,他倆都不是對手,他們的強項變成了弱項,他們的弱項變得無限放大,因而顯得愚蠢透頂一無是處。事實上,我們還是要肯定這倆人的能力,再大膽一點,假設沒有曹操,也許三國演義會變成四國爭霸的局面。

  • 5 # 妖大就是仙

    袁紹者,四世三公,門多故吏,踞冀州之地,表面光鮮。而實則:色厲膽薄,好謀無斷,見小利而忘命,棄大義於不顧,無君子之大量,婦人之心胸。一郡刺史可也,逐、鹿中原,必定敗下陣來。

    劉表者:人稱八俊,威鎮荊襄,表面光滑。實則看門守戶,虛名無實,刺史可也,逐、鹿中原,沒有心胸。在曹操眼中“劉景升,狗彘耳。”

    其二人綜合考量,三國以前,一地諸侯,聽命朝庭,不思進取,而進入諸侯兼併戰爭時,由於人格缺陷,沒有戰略雄心,被淘汰是必然的。

  • 6 # 聯盟大俠

    劉表字景升,漢末八駿之一,文采風流志趣高雅,年輕的時候是一個憤青,經常對針砭時弊,議論朝政,後來因參加太學生運動受到牽連,不得已離家避災。但是劉表也因此成熟不少,再後來,單騎入主荊州,說服蒯、蔡兩大家族與之合作,平定荊州除南陽郡以外的所有州郡,一時之間聲望大增(南陽郡是袁氏地盤),荊州世家大族皆衷心臣服,而一直到劉表接納劉備之前,劉表一直都是積極進取的,先是敗袁術、殺孫堅,後是趁劉焉病亡謀取益州,接著聯合張繡共據曹操。雖然沒有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但是也不能說劉表是毫無作為的。只是很可惜,到了後期劉表就變的喜歡聽從讒言,又在繼承人的關鍵問題上放了大錯,致使荊州人心離散,才讓曹操有機可趁。

    而袁紹的經歷也和劉表差不多,前期也是英武逼人,靠著四世三公和禮賢下士的名聲吸引了不好英雄豪傑輔佐,成功的打下了一片基業,雖然官渡之戰敗於曹操,但是如果袁紹不死的話,曹操是很難統一河北的。只是很可惜,袁紹同樣在繼承人的問題上放了大錯,結果導致自己死後,河北四分五裂,幾個兒子打來打去,就是這樣一個局面,曹操還是用了7年才統一河北。

    不要被《三國演義》所誤導,這兩個人絕對算的上是人傑,都是一時之豪傑,只是歷史總有巧合加上本身能力的確不如曹操,所以才會失敗。但是也不能絕對小瞧他們。

  • 7 # 盧茂林198

    袁紹、劉表都是東漢末年雄霸一方的諸侯,讓我們來分析一下他們為什麼早年不可一世,晚年又沒什麼做為呢?袁紹,字本初,今河南周口市商水縣袁老鄉袁老村人。

    袁紹出身東漢名門“汝南袁氏”,從其曾祖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其家族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稱。現在的說法袁紹就是根深蒂固的官二代呀,門第世家、官高權大、門生遍天下,隨便一招呼,就會有很多人前來追隨的。憑藉家族勢力,年輕氣盛的袁紹敢珠殺宦官,敢與董卓做對;所以後來在十七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曹操說“袁本初四世三公,是漢朝名相之後,可為盟主”,所有諸侯一致擁護。但總的來說袁紹也還是有些能力的,也是胸懷雄霸之圖,有並天下之心的。但只是胸懷大志不行啊,你得有匹配胸懷大志的智慧的才能啊。袁紹沒有這個智慧的才能,袁紹兵多將廣,但不善用人;袁紹經常喜歡謀略,但是猶豫不決;袁紹屬於鼠目寸光、沒有遠見的人。袁紹的力量看著很強大,實際不堪一擊。導致後來節節敗退,直到死亡。

    劉表,字景升,今山東微山人,東漢末年諸侯。

    年輕時的劉表受到良好的儒家教育,學識淵博,很有名望。有與當地七位賢士並稱“八俊”的美名。劉表能在東漢末年雄霸一方,成為一域諸侯,可是沒有象袁紹那樣好命靠家族威望做大的,而是靠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打下的江山。劉表管理有方,施以仁道,開立學堂,很受當地老百姓的愛戴和擁護。後來殺孫堅,經常坑擊曹操,名聲大震。但劉表的性格,生性多疑,好於坐談,也沒有什麼雄心壯志,只想守護自己的一方樂土。再後來寵溺妻室,在選擇繼承人的問題上猶豫不決,優柔寡斷直到自己病死。

    總之,袁紹、劉表雖然未成就一番大的事業,但在東漢末年群雄逐鹿的亂世,仍不失為一個傑出人物。

  • 8 # 永無止境Xie

    袁紹:字本初,出身名門,祖上四世三公。袁紹一生中可圈可點的事蹟很多,召集諸侯討董卓,平定青、幽、並、冀四州,和親烏丸,使河北一帶恢復穩定,一生功績早已超越其祖上任何一人。至於說晚年愚蠢透頂,無非就是官渡之戰敗給曹操,不聽許攸建議趁曹操攻徐州劉備時襲擊許都,曹操襲擊烏巢時作出了錯誤判斷導致戰敗,最後一生努力的心血被兒子的內鬥導致付之東流。官渡之戰前襲擊許都無異於魏延的子午奇謀,勝敗無法定論,戰場上的錯誤判斷也是比比皆是。曹操沒有戰敗嗎?赤壁火燒眉毛,割須棄袍於潼關。曹操兒子們沒有內鬥嗎?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也不知道是誰作的!說白了,袁紹敗了,敗了就沒有再站起來,曹操敗了,敗了不知多少次,但是他站起來了,最後成功了,他兒子給他追封了。所以袁紹成了愚蠢透頂了。劉表:字景升,當時人稱荊襄八俊之一。單槍匹馬,入荊襄平定內亂,抗擊袁術,拒江東孫權,抗益州劉璋,守北方曹操,使荊襄地區成為東漢未年少有的經濟繁榮,百姓生活安定的地區之一。能讓一個處於四戰之地的荊襄有如此成績,試問漢未諸侯能有幾人?再說打仗劉表被誰擊敗過嗎?袁術,曹操、孫堅三父子、劉璋,好像沒有戰勝他吧。劉表是善終的。只是兒子投降了,地方被刮分了,從此荊襄永無寧日,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所以帽子戴上了。正所謂:論古今英雄豪傑,成者王侯敗者寇。前朝歷史後朝寫,父親功過由兒書。

  • 9 # 知常容

    沒有愚蠢透頂,他們只是患了一個病,那就是猶豫不決。他們沒有做到冷血,受到了自己的喜好,把自己的大業跟自己的喜好立在了一起。全部都是立小兒子,最後失去了土地。

    袁紹的大兒子和劉表的大兒子都是很賢德的,能力比較強的,但都不招他們喜歡。他們無一例外的喜歡小兒子。所以最後悲催了。

    這是他們性格上的缺陷,劉表他們其實能力都非常強悍,只不過他們性格上面對形勢判斷有些猶豫不決,不如曹操的果斷。比如袁紹跟曹操大戰的時候,劉表採取了觀望。劉備多次勸劉表襲擊曹操。但是劉表卻採用了觀望。而袁紹在迎娶漢獻帝這一件事情上猶豫不決失去了先機。

    這裡要說一下,他們到死的時候都是十分強悍的。如果他們不死,曹操不可能輕易統一北方,也不可能輕易統一荊州。誰不會認為他們很熊,他們是很厲害,只不過他們在立長這一件事情上犯了嚴重的錯誤。

  • 10 # 江南飈

    袁紹是高官的後代後代,所謂“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於天下”。他們家是個封建官僚大家族,世代為官,而且都是高官,到了袁紹這一代,他的叔叔袁隗還是太傅。位列三公,權位很高。袁紹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長大,自然少不了收到封建官僚習氣的薰陶,自然能很適應官場的爾虞我詐和結黨營私。再加上,封建官僚家庭的福廕,使得袁紹年紀輕輕就可以高官得做,駿馬得騎。表面馬上看袁紹年紀輕輕就很有作為,其實這不過是封建社會特權世襲的結果罷了。這也是袁紹早年成功的根本原因。後來政治形勢迅速變化,導致原有的制度體系被破壞,袁紹賴以生存的制度依靠沒了,在混亂的征戰中,他不能勝任佔據的高位,最後被活活嚇死。而他的兒子們又開始為爭奪地盤兒而火拼,最後都被人殺死。

    至於劉表那就更不用說了,他自己就是漢室宗親,而且是世襲的官位,至於名稱八俊那也是別人拍馬屁的說法,把他和另外七個人合稱為江夏八俊,如果他們有真才實學,在亂世為什麼不施展抱負,而是搞一些於經世濟民毫無用處的無聊活動?當時的有識之士對劉表的評價就是守戶之犬,意思是他就是一條看門狗,只能緊緊守著祖宗留給他的那點基業,而不敢走出荊州向更加廣遠的地方發展,這是為什麼?能力不足而已。到最後,劉表一死,劉琮就把基業賣了,最後蔡夫人和劉琮皆為曹操所殺。可見劉表的無能,自己本事不大,子孫沒有教育好,配偶也沒有管好。讓他們落了個身死人手的可悲下場。

    這兩個人說白了都是官二代,靠著祖宗保佑年紀輕輕就爬上了高官顯位。讓人們覺得真是“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天生會打洞”。其實本質上是什麼樣呢?不過是封建特權階級,利用自己掌握的權力為他們子孫開闢了一條特殊權利通道,而同時堵死了被統治階級的上升通道。進入這個通道的無論多麼無能、多麼愚蠢、多麼邪惡都可以大權在握,號令一方,相反,在這個通道之外的人無論多麼能幹,多麼聰明、多麼善良都不能染指權力,更不要說大權在握了。所以在這樣的反動體制之下,勞動人民遭到來自各個方面的壓迫,最後勞苦大眾忍無可忍,舉起了反抗暴政的義旗。東漢末年的農民起義讓這些無能之輩徹底現了原形。

    他們依靠父母祖宗的扶持當了大官,實際上沒有可與官位相匹配的能力,在東漢末年農民大起義的風暴面前,這些昔日的青年“才俊”一個個敗下陣來,反而是像曹操這樣的”贅閹遺醜“、劉備這樣的”織蓆販履之徒“紛紛脫穎而出,在群雄逐鹿的混亂年代裡,力挫群雄,建功立業。而袁紹和劉表之流的人都紛紛敗亡。

    如果說這兩個人年輕時還有點英雄氣的話,那也是顯赫的家族給的,不過是仗勢欺人罷了,至於他們後來的敗亡則是他們的無能的表現罷了。這截然相反的兩個階段都是由他們的階級出身決定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問候早上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