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太史員外郎
-
2 # 黑土進皇城
雍正和胤祥的關係好不好,對比其他皇子在雍正登基後的處境就看出來了。康熙皇帝共有35個兒子,排序的有24人,成年且受冊封的只有20人。這20人當中年齡較大的是大阿哥允禔、二阿哥允礽(廢太子)、三阿哥允祉、四阿哥胤禛(雍正帝)、五阿哥允祺、七阿哥允佑、八阿哥允禩(sì )、九阿哥允禟、十阿哥允䄉、十二阿哥允祹、十三阿哥允祥、十四阿哥、允禵、十五阿哥允禑(wú)、十六阿哥允祿、十七阿哥允禮。
雍正繼位之日就面臨著兄弟們的不滿和挑戰,從對待同胞兄弟的態度上可以看出雍正性格的弱點和心胸的狹窄。大阿哥允禔在廢立太子中得罪了康熙,被奪封爵幽於府第。雍正繼位也沒放過他,直囚禁到雍正十二年死去。
二阿哥允礽太子被廢,禁錮鹹安宮,雍正仍不放心,一方面封理郡王,一方面在鄭家莊蓋房駐兵,將允礽移居幽禁。雍正二年允礽死去。
三阿哥不熱心皇儲之爭,一門心思編書,但也受到牽連。雍正繼位後以:“允祉與太子素親睦”為由,命允祉守護景陵,給發配到遵化看墳去了。允祉心裡不高興,免不了私下發點牢騷。雍正知道後直接奪其爵位,幽禁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死去。
五阿哥允祺被康熙封為恆親王,沒有結黨,也沒有爭褚,雍正繼位後藉故將其削其封爵。雍正十年死去。
八阿哥允禩是當初爭褚時“八爺黨”的首腦,雍正繼位後將允禩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將其削爵並高牆圈禁,還給改了個名叫“阿其那”。近年有學者解釋為“不要臉”的意思。允禩被囚禁受盡折磨,終被害死。
九阿哥允禟因與允禩結黨,也為雍正所不容。雍正藉故削其宗籍逮捕囚禁,改名“塞思黑”。有學者解釋為“迂俗討厭之人”。不久雍正給允禟定了28條罪狀,送往保定加以械鎖,允禟在獄裡備受折磨,以“腹疾卒於幽所”。傳說是被毒死的。
十阿哥允䄉,也因為和八阿哥結黨為雍正所恨。雍正元年藉故將其奪爵拘禁,乾隆二年才被釋放。
十二阿哥允祹,沒有結黨謀位。雍正剛繼位封他為履郡王,不久藉故將其降為“在固山貝子上行走”。就是從親王降到比貝勒還低的貝子,好在這位十二阿哥氣量大,活到乾隆二十八年,享年78歲。
十四阿哥允禵,雖與雍正是一母同胞,當因為與允禩同黨,先是去守皇陵,後連同其子被雍正囚禁在景山壽皇殿。乾隆繼位後才被放出來。
這些個皇子中境遇最好的也就是十三阿哥允祥了,雍正和允祥的關係一直親密,即便是允祥被康熙皇帝囚禁的時候,兩人交往依然密切。雍正繼位後立即重用允祥,任命他為總理事務大臣,封怡親王。並且管理戶部,由此允祥成為雍正朝中的頂樑柱。
雍正之所以器重允祥,敢把財政大權交給他,是因為他深刻了解這位十三爺的為人—即使允祥權勢蓋天,他也會忠誠於自己,恪盡微臣之道。他是不會得勢囂張的。
雍正前期允祥以相當多的精力從事整頓財政,發展生產。雍正對他非常滿意說:“怡親王之在戶部,諾岷之在山西,李衛之在滇省,實系公忠體國滌弊清源,勞績茂箸”。充分肯定了允祥在理財方面的功績。
允祥為人謙和,身居重位卻從不嫉賢妒能。他為雍正廣求人才,李衛就是允祥推薦給雍正的。允祥忠正不阿又富有遠見。雍正曾任年羹堯為大將軍,平叛青海。但長時間不成功。隆科多便從中生事,不讓雍正重用年羹堯。允祥針鋒相對,對雍正說:“軍旅之事,即已委任年羹堯,應聽其得盡專聞之道,方能早獲成功”。這一提議堅定了雍正的信心,挽救了西北戰事使年羹堯能夠安心作戰。不久青海便傳來捷報。
允祥正是因為“純然忠愛”,才贏得雍正的百般信賴。他恪盡臣弟之道,忠心不貳地即當臣又當僕人。允祥有一個特點就是不居功,極其謙抑。這一點當然為極端強調君權的雍正所喜歡。所以允祥能保持寵眷不衰。
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日(陽曆6月18日)允祥去世,時年44歲,因其功績雍正賞他配享太廟,上諡號為“賢”,另賜有匾額“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冠於諡前。將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這成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諱的唯一事例。
-
3 # 史海甄客百曉生
我們都知道,在古時封建社會當中,君王作為九五之尊,必然在世人面前會存在很多避諱,而名諱就是最為普遍的一種方式。雍正名為愛新覺羅.胤禛,在其尚為皇子之前,諸兄弟同他一起都是“胤”字輩,源自於康熙帝欽定的“胤弘永”。待雍正繼位之後,為了避皇帝名諱,所有的兄弟都改為了“允”字輩,起初十三子胤祥也改為了“允祥”。
但在1730年(雍正八年)胤祥去世後,雍正卻又欽定將其名改回到“胤祥”,這在整個清朝是唯一的一例,足以見得二人感情之深厚。當然,二人感情篤深的表現絕不僅僅改名這麼簡單。
怡親王胤祥劇照
雍正為胤祥所做的六次破例終雍正一朝,準確來說是雍正在位的前七年零五個月外加康熙駕崩後的一個月。短短七年多之間,雍正為了胤祥破了六次例,我們按照時間順序來梳理一遍。
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69歲的康熙帝駕崩於暢春園,遺命皇四子胤禛繼位,是為雍正帝。第二天,雍正便在其餘諸事尚未處理之前,先“諭內閣,著十三阿哥允祥,封為和碩怡親王”。要知道,在此之前,胤祥僅僅是康熙皇子的身份,而雍正直接擢升其為親王,連跳四級(貝子、貝勒、郡王),此為第一例;
1723年(雍正元年)六月,雍正將怡親王已逝23年之久的生母敏妃章佳氏追封為敬敏皇貴妃,又是連升兩級(妃—貴妃—皇貴妃)。不僅如此,在同年的九月初一,將已在景陵妃園寢安放了23年之久的敬敏皇貴妃棺槨遷入景陵地宮,與康熙帝、雍正生母孝恭仁皇后烏雅氏一同葬入地宮之內,為此開創了皇貴妃也可祔葬帝陵的先例,此為第二和第三次破例;
康熙劇照
1730年(雍正八年)五月初四,45歲的怡親王胤祥去世,令雍正悲痛不已。不僅令恢復其在皇子之時的名字(前文已詳述,在此不予展開),而且還因其“公忠體國”、“一代賢王”,特於同年建立賢良祠以祀歷朝功勳,而胤祥的神牌居於首位正中的位置,此為第四和第五次破例。
胤祥去世後,為了彰顯其生前功績,雍正特命精於堪輿之術的大臣為好兄弟卜擇葬所,最終在距清西陵30公里、距淶水縣城12.5公里之處的水東村卜得吉地。怡親王園寢自1730年(雍正八年)五月底破土動工,到1732年(雍正十年)九月底完工,歷時兩年四個月。對於好兄弟的園寢工程,雍正是十分關心的。至於關心到什麼程度,在整個清朝200位王爺園寢當中,胤祥的怡賢親王園寢是規模最為宏大的,沒有之一。
怡賢親王園寢
我們都知道,古時特別注重尊卑有別。而怡賢親王園寢的規制,卻處處體現了雍正對這位好兄弟的關愛有加。整個園寢呈東西走向,建築排列長度高達1.5公里,這不僅遠遠超過清代所有的後陵,就連咸豐的定陵、同治的惠陵以及光緒的崇陵都要甘拜下風。不僅如此,園寢當中竟然還建有連後陵都不曾有之的五孔拱橋,足以見得規制之高,這便是雍正為胤祥所破的第六次例。
成也奪嫡事件,敗也奪嫡事件而之所以雍正會對非一母同胞的胤祥如此上心,相信朋友們都會略知一二,知道他是九子奪嫡當中“四爺黨”的成員。那麼史海君在此就進行一下簡略性的總結。胤祥作為康熙一生當中居於中間的皇子(1686年生,出排行22,序齒排行13),且其母當時又是庶妃的身份,所以幼年的胤祥並未得到父親康熙的重視。直到1698年(康熙三十七年),13歲的胤祥才漸漸得到康熙的重視,在之後的十年之內(1698—1708),但凡康熙外出圍獵巡遊,這位十三阿哥必定隨同前往。
胤祥與雍正劇照
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因受太子胤礽被廢一事,胤祥受到牽連,從此失去了康熙的寵愛,還被幽禁於深宮之中。終康熙一朝,未能獲得任何爵位,這也是為何在雍正繼位後封其為親王會被視為連拔四級的原因。
可以這樣說,胤祥“成也因奪嫡事件,敗也因奪嫡事件。”,敗是因為受到牽連失寵被幽禁,而成是因為他始終跟對了人,就是他的四哥胤禛。1722年康熙去世後,被幽禁冷落了14年之久的胤祥終於迎來了光明的未來,得到了四哥雍正的格外重視和信任。而這樣的重視和信任,並不單單因為胤祥是“四爺黨”成員那麼簡單,畢竟能讓素來生性多疑的雍正信任實非易事。
胤祥得以讓雍正信任有加的三大賢能真正讓胤祥可以備受雍正重視並且當得“賢王”之名,在我看來,除了二人兄弟情深之外還因為他有以下三點優勢:
怡賢親王園寢五孔石橋遺址
第一,文武兼備。雖然胤祥自幼體弱多病且英年早逝,但他在世時也是一個多才多藝之人,不僅武藝嫻熟而且在琴棋書畫方面樣樣精通,尤其在書法方面,與同痴於此道的四哥雍正不謀而合,正所謂志趣相投,在興趣一致的助力下,二人感情更為篤厚;
第二,長年累月的沉澱。對於被冷落了14年之久的十三皇子胤祥來說,他並沒有因此而頹廢乃至一蹶不振,相反藉此機會他得以靜下心來思考一些事情,從而對自己的人生做了詳細的規劃,所以在1722年被雍正起用之時,完全看不出怡親王會是一個從未協理過朝政之人;
胤祥與雍正劇照
第三,淡泊心性,公忠體國。不論少年時期的得寵,還是青壯時期的失寵,亦或是中年時期的超拔重用,胤祥始終保持著一顆平常心態,不以得寵而沾沾自喜,不以失寵而頹廢不前,不以重用而產生驕縱之心,這是雍正一直放心重用其的根本原因。
總結:正因為胤祥具備文武雙全、閱歷積澱以及淡泊心態等優勢,在生性多疑的雍正面前,可以一直受到重用,並且甘願為其屢次破例。不僅如此,胤祥的榮光還得以延續到乾隆朝,1754年(乾隆十九年)九月,胤祥被乾隆下詔入祀盛京賢王祠,20年後(1774,乾隆三十九年),怡賢親王胤祥被詔賜世襲罔替之權,成為繼大清開國八大鐵帽子王之後的第九位鐵帽子王,也開啟了除開國有功王公之外亦可享有此特權的先例,可謂是風光無限。
-
4 # 趣談唐宋元明清
雍正猜忌心甚重,唯獨對胤祥寬心
雍正帝曾經與胤祥八百里加急進行過書信交談,鑑於文字原因和其他難操作的因素,翻譯成現代漢語給大家欣賞下:
胤祥:四哥問我怎樣,託你的福氣,我現在還是很好的。雍正:我的確掛念你,只不過掛念你長沒長胖。胤祥:之前的大病已經痊癒,現在正養著呢,照這樣下去肯定會胖的,到時候四哥別再嫌棄我胖。雍正:不會的,胖乎乎的更可愛。胤祥:我要是胖了,回去看你的時候會把馬給累著?雍正:小事情,我給你準備幾匹好馬。以上的對話,全都是用八百里加急文書來回傳送的,並且是一句一傳。相必我不用多說,在座的諸位也能明白八百里加急意味著什麼。如此重要的信件只為了傳遞些家常事,足以見得二人的親切關係。
沒錯,這就是事實當我們翻開族譜的時候不難發現,雍正是老四,胤祥是老十三,更要命的是:他倆的母親不是同一個人。
四哥是德妃的兒子,十三弟是敬敏皇貴妃所生,兩個人充其量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可十四弟是四哥同父同母的兄弟,雍正與胤祥的關係要遠比自己的親弟弟要親。
那麼,是不是可以得出:雍正皇帝是一個珍愛親人的結論呢?恰恰相反,清帝國的皇族比較亂套,舉個簡單的例子吧:八爺黨。
事實上,雍正當上皇帝后,對所有的哥哥弟弟都採取了一定的壓制措施,除了十三弟胤祥。
如果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出發,或許就更容易理解了:十三弟性格乖張,桀驁不馴,對所有人都不服氣,除了自己的四哥。更重要的是,康熙爺不喜歡胤祥,多次懲罰他磨礪他的戾氣。
我們姑且可以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胤祥是對雍正皇位最沒有威脅的人,而且他和雍正關係很好,很聽話。既如此,兄弟間相互幫扶些也在情理之中。
-
5 # 正說清代十二朝
前言:愛新覺羅·胤祥,康熙帝皇十三子。生母系敬敏皇貴妃章佳氏,康熙二十五年出生於北京紫禁城。康熙三十七年到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首次被廢之間的十年中,胤祥應該很得康熙皇帝寵愛。在此期間,康熙皇帝每次出巡,胤祥都會隨行。康熙四十七年,胤祥受廢太子胤礽牽連而被康熙皇帝囚禁,雖然很快被釋放,但康熙皇帝對其再無之前寵愛。康熙一朝,胤祥都未得到任何晉封。
康熙皇帝駕崩以後,皇四子胤禛承繼皇位,是為雍正皇帝,胤祥也迎來了自己人生的巔峰。
《清史稿·列傳七·諸王六》 :六十一年,世宗即位,封為怡親王。尋命總理戶部三庫。雍正初政,胤祥迅速成為雍正的臺柱。其理事之才,識人之明達,手段之老練,完全不像個從未與政的皇子。這也堅定了雍正繼續重用他的決心。雍正皇帝對胤祥的評價為:“朕實賴王翼贊昇平,王實能佐朕治平天下。鹹謂聖王賢臣之相遇數千百載而一見,今且於本支帝胄之間得之。”
可見雍正皇帝對於胤祥的評價之高,那麼,雍正皇帝究竟和胤祥之間的感情有多深呢?
個人認為有三點足以說明:
1、最能說明兄弟兩人之間感情的莫過於兩人在政治上的高度一致性,這對於雍正皇帝而言至關重要。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首次被廢以後,康熙帝眾位皇子之間的“九王奪嫡”事件開始變得公開化、表面化,胤祥雖然受到了胤礽的牽連被康熙皇帝囚禁,但胤祥被釋放以後就堅定的站在了皇四子胤禛的身後支援其奪嫡行為。
康熙六十一年,胤禛成功登上皇位,但當時外有手握重兵的皇十四子胤禵,內有威望極高、朝中勢力強大的胤禩集團掣肘,雍正皇帝好不容易坐上的皇位並不安穩。此時的胤祥在政治上和雍正皇帝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義無反顧的站在雍正皇帝身後支援、鼓勵。追繳國庫欠款、整頓貪官汙吏、整頓旗務、治理水利等等,胤祥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對雍正皇帝的忠心和擁護。政治上的絕對一致性,讓雍正皇帝對胤祥非常信任和仰賴,這也為君臣感情的身後打下了堅實基礎。
2、爵位晉封的特殊性也足以說明兩人之間的感情
康熙六十一年,雍正皇帝剛剛登基就將尚未得到任何晉封的皇十三子胤祥直接晉封為清朝皇室的最高爵位——和碩怡親王。雍正三年二月,又以胤祥“總理事務謹慎忠誠,從優議敘”,特在親王之外又加封一個郡王爵位,允許他在兒子中任意指封一人,這在清代歷史上是沒有先例的。雍正八年,胤祥薨逝,雍正帝諭令:“吾弟之子弘曉,著襲封怡親王,世世相承,永遠弗替。凡朕加於吾弟之恩典,後代子孫不得任意稍減。”胤祥之子弘曉遂承襲怡親王,其兄弘晈別封寧郡王。但就雍正皇帝對胤祥數次史無前例的爵位晉封就足以說明君臣之間的深厚感情。
3、胤祥薨逝以後,雍正皇帝的具體表現
雍正八年,一直被病患折磨的怡親王胤祥薨逝,驚聞十三弟病逝的噩耗後,雍正皇帝悲痛欲絕,他不但親自出席喪禮,並停朝三日表示哀悼。為了表彰這位賢王,雍正下令封諡號“賢”,並將親自所書“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八字加於諡上,配享太廟,甚至下旨將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以示褒獎。
在“九王奪嫡”過程中,在登上皇位艱難執政的過程中,胤祥為雍正皇帝,為大清政權殫精極慮、兢兢業業、奉獻一生。他對雍正皇帝的感情遠遠超過了君臣和兄弟,在政治上的高度一致性,在國家治理上的共同理念和追求讓這對君臣兄弟的感情超越了所有,成為“君臣”、“兄弟”相知的千古典範。
-
6 # 老豬的碎碎念
【雍正胤禛和老十三胤祥的感情,從其陵墓中變可見一斑】
雍正皇帝的清西陵清泰陵和老十三胤祥的怡賢親王墓,筆者全部親自探訪過,所以完全可以從二人陵墓的角度上說一下二人的感情到底有多好。俗語道,事死如事生,他們能在身後事上都如此上心,正好可以反推二人在日常生活中惺惺相惜的樣子了,下面開講。
(此為老十三胤祥)
雍正皇帝,其實雍正胤禛按照祖制的話,是必須要在河北遵化的清東陵選址建陵的,道理很簡單,華人自來的習慣是子隨父葬,像是北京明代皇陵十三陵都是這樣的,在北京執政的所有明代皇帝都是按照子隨父葬統一在北京昌平的皇家陵區建陵,所以到了清代,順治皇帝開闢皇陵區清東陵後,他的兒子康熙皇帝也是老老實實的在他旁邊建造了清景陵,到了康熙兒子雍正這,是左選右選聲稱在此處找不到合適的地方建陵,所以“逼不得已”,雍正胤禛把找風水寶地的大事兒交給了老十三弟胤祥,讓他全權負責自己的身後大事,果然胤祥不負期望,費盡周折,在河北易縣永寧山下找到了一大片風水寶地,這才了卻了四哥雍正的心病,為了感謝老弟,雍正破天荒的在皇陵區要賜給他一塊地,要知道,按制度王爺是絕對不允許和皇帝埋在一個陵區的,從這件事兒上看出雍正對胤祥是真的好,當然,最後胤祥是打死也不敢要這塊地,而是在其他地方選了自己的墓地。
胤祥的怡賢親王墓,按理說,在他四哥登基後,胤禛所有的兄弟必須要“避諱”,把自己名字中的胤字全部改掉,只能雍正一人能用此字,但是雍正下旨,專門允許老十三弟保留此字,這絕對是破天荒無限的恩典了,胤祥為了報恩,不要命的全心全意給四哥辦差,終於把身體累垮了,他死在了四哥前面,據史載,雍正聽聞十三弟去世後,悲痛欲絕,親臨其喪,並輟朝三日悼之。封諡為“賢”,並配享太廟。而且在十三弟的墓地上拼命加恩,最終把老十三的墓建成了大清朝中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唯一有望柱華表的且有三華里神道的王爺墓。這是絕無僅有的。
(悲催的是,老十三的墓在動亂時期被完全破壞了,目前僅存下了2個石牌坊和一對華表及墓碑)
-
7 # 四月文藝
在清朝時期,就有一個對兄弟關係非常好,那就是雍正和他的十三弟,那他們兩個人的關係到底有多鐵呢?他曾為十三弟做了三件事,就可以看得出他們的關係有多好。
第一件事雍正因為和胤祥發生了爭執,把文武百官招來,讓大家評理。雍正按照當時的慣例,給每個兄弟發放了23萬兩白銀的紅包,也沒有偏頗哪一個。可是銀子發下去沒多久,老十三卻退回來了十萬兩。雍正知道自己這個弟弟脾氣很倔,退回來的銀子再送回去,恐怕他是不會接受的。
於是雍正煞費苦心,想了一個辦法,頒發了一條旨意,大意就是以後十三弟府上的各項開支,可以直接到內務府申請報銷,等於說讓十三弟花公家的錢做自己想做的事,放到現在要是哪個老闆這樣允諾員工,那員工可真的算得上錦鯉本尊了。但老十三胤祥可不想佔公家的便宜,讓人給皇兄帶話,說自己不接受。這麼你推我讓下,兩人誰都不服誰。
雍正非常無奈,索性將文武百官招來,讓大家一起給評評理。當時十三弟是幾個兄弟中家裡最窮的,雍正認為自己做為哥哥貼補一下弟弟有什麼錯,老十三非不要。“不聽他的吧,好像我駁了他面子,可是聽他的,難過我心裡這一關。”大臣們聽後雖然知道皇帝說的沒錯,但他們也知道老十三脾氣是最犟的。索性大臣們勸雍正,讓雍正隨了十三弟的意思。所以最終的結果是“仍允王請”,就是說按照老十三的意思辦。
看看當時又有哪個敢這麼和皇帝對著幹。再來看第二件事,我們都知道雍正一當上皇帝,第一件事就是封老十三為和碩怡親王,是除了皇帝外,權利最高的重臣之一了,這還不夠,一向提防其他兄弟的雍正,唯獨對老十三十分信任,還給他挑撥了一支軍隊。
清朝有八旗等級,而皇帝為讓有能力的皇子皇兄,擔任八旗中一兩個旗的旗主,但只是個虛職,八旗軍隊的權利仍舊牢牢掌控在皇帝手裡。而雍正給老十三的這支隊伍,老十三有直接領導權,他可以隨意調動。這還不算,雍正之後又下了一道旨意,老十三怡親王這個頭銜可以世代承襲,也就是說即便雍正不在了,老十三家始終都會有怡親王,還准許從無權繼承王爺的後代中選一個直接晉封為郡王,這個位置其他皇族後代可能奮鬥一輩子都無法企及。
而第三件事,老十三因為身體狀況一直不大好,早早去世了。而老十三的去世對雍正打擊非常大,當時悲痛不已的他食不知味,夜不能寐,為了表達對弟弟的哀思,雍正下旨要替老十三穿一個月的素服,群臣則穿常服,並且要求這一個月內不能進行任何娛樂活動。要知道雍正即便在他的父皇過世後,也只是穿了二十天的常服,便一切恢復正常了。除此之外,老十三葬禮的各項規制也得到了提升,遠遠超過了老十三本該有的喪葬禮制。
所以從這三件事上,我們足以看出雍正對十三弟胤祥的信任,這大概和兩人的經歷有很大關係。老十三小時候生母去世,一直由雍正生母撫養,兩人自小走的也比較近,但是雍正出生後一直是前皇后撫養,和生母的關係並不是很好,看著同樣從小沒有感受過母愛的老十三,做為哥哥自然心生憐愛。加上老十三的生母身份卑微,總是遭到其他皇兄的白眼,唯有雍正對他照顧有加。所以二人的兄弟情是從小就培養出來的。
不管怎麼說,在親情淡漠的皇族中,雍正也好、老十三也罷,能有一個對自己始終如一的兄弟,都是一生的幸事。
-
8 # 麗醬每日分享
“康乾盛世”是清朝的巔峰時期,正所謂盛極而衰,乾隆之後因為閉關鎖國,王朝也漸漸沒落下去。我們都知道,康熙在考慮繼承人選的時候,對幼年的弘曆很是喜愛,以至於想把皇位傳給這個小孫子,所以就先選了他的父親雍正。
有學者表示,如果康熙當時把皇位傳給了十三皇子胤祥,或許後來的下場就不至於那麼難堪,這是為什麼呢?
康熙二十五年,胤祥出生於紫禁城,少年時期的他就表現出過人的才華,頗得康熙喜愛,只要離開京師外出巡遊,康熙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把胤祥帶在身邊,胤祥也確實是皇帝的得力助手,他除了文學素養很高,武學造詣也十分顯著,屬於文韜武略式的全才。
從後來九子奪嫡中可以看出,胤祥和雍正的兄弟情義十分深厚。當時,眾位皇子爭皇位爭得特別厲害,胤祥卻沒有這個想法,只是一心支援四哥胤禛,也是他的扶持才使得雍正順利繼位。
之後胤祥被加封為和碩怡親王,擔任內務府主管的職責,掌管宮中大大小小的內務,作為皇親國戚的一員,雍正對這位兄弟沒有防備之心,而是交代許了許多重要的任務,可見他對胤祥是真的放心。
另外,胤祥對於西洋傳過來的文化也很感興趣,還專門讓內務府的人仔細研究西洋物件,做了一系列仿製品,他的這種開放態度與後來閉關鎖國的狀況形成了鮮明對比。也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有學者推斷,假如胤祥真的榮登大寶,清朝的命運或許就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八國聯軍也不一定會是清朝的對手。
回覆列表
雍正和十三阿哥胤祥兩人的關係非常好。
十三阿哥胤祥,父清聖祖仁皇帝康熙,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 胤祥的母妃逝世的早,而在母妃逝世後,雍正的生母德妃對胤祥多有照顧。
胤祥是個重情重義,有恩必報的人,自然對胤禛 要比其他皇子要好。 胤祥的算學還是由雍正親自教授的。當康熙出巡只帶 他們其中一個扈從時,即使短暫分別,兩兄弟也會詩書往還。
雍正還把他和十三弟唱和的詩作收在詩文集中,讓胤祥的少數作品 得以傳世。從這裡就可以知道,兩兄弟情誼從很小的時候,一直 到胤祥去世都還是很好的。
在雍正繼位後, 胤祥很是受到雍正的重用。雍正把他晉封為和碩怡親王,世稱“鐵帽子王”,並出任議政大臣,處理重大政務。
因胤祥對雍正朝的治績助力甚大,在胤祥去世後,雍正為了紀念他的功勞,讓他死後得享太廟,諡 號為“賢”。雍正還特別下旨,讓他的名字由“允 祥”改回“胤祥”。這是滿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諱的唯一事例, 極為少見。由此可見,雍正對其的非常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