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銳哥娛樂
-
2 # 搬書工人
為了抵禦諾曼人和突厥人的進攻,拜占庭帝國皇帝阿歷克謝向西歐求援,甚至為此出讓了經濟主權,導致了帝國的衰落。並且更糟糕的是,當時一片荒蠻、內部衝突嚴重的西歐,接到了拜占庭的求援,恰好就藉著這個機會轉移內部矛盾,向外開展了十字軍東征。
-
3 # 劉國良7358
7世紀上半葉歐亞大陸的政治形勢,從拜占庭帝國方面,最引人注目的大事,莫過於對東部邊境的老對手薩珊波斯的戰爭和北部邊境多瑙河防線對斯拉夫人的戰爭。這二者之中,尤以對薩珊波斯的戰爭對帝國命運的影響為大。面對崛起於阿拉伯半島的新興伊斯蘭勢力暴風驟雨般的攻擊,拜占庭無力組織有效抵抗。
630年,阿拉伯軍隊打敗薩珊波斯;634年,阿拉伯軍隊在艾支那丹打敗拜占庭軍隊。635年,阿拉伯軍隊佔領大馬士革和艾美薩;636年,波斯首都泰西豐陷落。同年,在決定性的雅穆克河戰役中,拜占庭軍隊幾乎全軍覆沒。638年,聖城耶路撒冷失陷;640年凱撒里亞落於阿拉伯軍隊之手。同年,阿拉伯軍隊侵入埃及,642年攻陷拜占庭帝國的海軍基地亞歷山大里亞。至此,阿拉伯伊斯蘭勢力已奪取了拜占庭帝國在亞洲和北非的大部分領土。阿拉伯勢力的興起引發的危機是波斯和拜占庭兩大帝國面臨的最大難題。
-
4 # 冰冷歷史角
1、瘟疫。查丁士尼雖然再征服了許多前羅馬行省,但查丁士尼大瘟疫的爆發打斷了他的征服。大瘟疫分五次爆發最終導致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實力大減,國土被大量蠶食,分別為公元541—544,第一次瘟疫爆發,帝華人口從4000萬下降為2600萬,其他幾次分別為公元557—558、公元572—574、公元590、公元599,多次人疫加動物瘟疫,大大削弱了帝國
2、氣候。從公元535年到公元536年,北半球發生了短期的嚴重氣候變冷。冰層中的硫含量異常表明這次極端氣候轉化是由一座熱帶火山爆發導致的。氣溫異常,甚至是八月飛雪導致糧食絕收與饑荒,帝國受到嚴重打擊。
3、地震。551年希臘中部與地中海東部發生強烈地震。557年君士坦丁堡發生大地震,聖索菲亞大教堂拱頂塌陷。
4、異族入侵。西歐的法蘭克人、伊比利亞半島西哥特人、東哥特人、亞平寧半島的倫巴第人、北非汪達爾人,等過去的蠻族後裔已經掌握了先進生產力,並不比拜占庭人“野蠻”。帝國一遭到削弱,他們便伺機而動。查士丁尼去世後3年,亞平寧半島北部就被倫巴第人佔領。
君士坦丁堡
-
5 # 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拜占庭帝國的核心領土位於地中海東部地區,包括巴爾幹半島,安納托利亞,外高加索西部,利凡特,美索不達米亞北部以及埃及。經歷了查士丁尼時期“收復故土”的長期戰爭,其領土達到了羅馬帝國最輝煌時期相差無幾的程度,但之後不久,特別是進入7世紀以後,其領土範圍急劇收縮。特別是在東方,儘管希拉剋略呈帝從波斯人的手中奪回了美索不達米亞、敘利亞、巴勒斯坦和埃及,但面對阿拉伯人勢如破竹的進攻,這些地區又再度遭劫。到利奧三世登基稱帝時,拜占庭帝國領土只包括色雷斯、希臘、西西里、亞美尼亞和愛琴海上的島均。至馬其頓王朝時期,經過幾代皇帝的勵精圖治,拜占庭帝國在與阿拉伯人的戰爭中取得了勝利,小亞的西里西亞、敘利亞的安條克和塞普勒斯島以及愛琴海上的克里特島也重新置於帝國麾下。
然而一如其前身的羅馬帝國,強極一時的拜占庭帝國很快又陷入困境,1071年曼茲科特戰役後,帝國在小亞的勢力受挫。拜占庭“世界帝國”的願景難以再現。
此後拜占庭帝國雖經歷了科穆寧王朝初期的“迴光返照”與尼西亞帝國的苦心經營,但其難再復當年之勇,原有的帝國領土逐步被剝離,所餘範圍也僅剩小亞西北角、色雷斯地區和馬其頓地區大部以及愛琴海北部海域的島嶼。拜占庭帝國顯然已經從一個地中海世界帝國轉化為東地中海的區域性國家。
儘管拜占庭帝國東部邊疆地區在其存續的千年中變動不居,但從整體而言,帝國的東部邊疆一直是在西里西亞的前陶魯斯山脈和陶魯斯山脈——北敘利亞地區——幼發拉底河上游——米利塔尼——凡湖一帶及周邊地區——亞美尼亞與高加索地區山地這以地帶浮動。
在這一地帶以東,生活著多樣化的民族與國家,高加索地區的喬治亞人、伊比利亞人,亞美尼亞人以及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和其他民族。9-11世紀,是帝國東部邊疆地區各民族國家發生巨大變化的時期,要想了解發生在拜占庭世界中的事件,就必須要對這些變化有所認識。對於拜占庭帝國,這些民族與國家的發展是尤為至關重要的。
-
6 # A袁大大
作為羅馬帝國的延續者,拜占庭帝國承襲了羅馬帝國的領土遺產。它跟巴爾幹與小亞西亞的戰略之要衝,拖地中海與黑海交通之樞紐,連線兩洋三洲五海之地,在世界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乃列強逐鹿兵家必爭之地。此等空間位置使得“拜占庭帝國的地理環境成為拜占庭世界歷史的關鍵所在。它限定了拜占庭國家戰略的潛在願景以及挑戰;也限定了帝國及其民眾可以依靠和利用的各種資源;並決定了民族與物資流動的模式。”
一、帝國領土的擴張及收縮
拜占庭帝國,繼承了羅馬世界龐大領土、實質上是4至5世紀羅馬帝國的東半部分,同時附帶著中地中海以及西地中海地區隨時變動的部分領土。
帝國的核心領土位於地中海東部地區,包括巴爾幹半島,安納托利亞,外高加索西部,利凡特,美索不達米亞北部以及埃及。經歷了查士丁尼時期“收復故土”的長期戰爭,其領土達到了羅馬帝國最輝煌時期相差無幾的程度,但之後不久,特別是進入7世紀以後,其領土範圍急劇收縮。
特別是在東方,儘管希拉剋略呈帝從波斯人的手中奪回了美索不達米亞、敘利亞、巴勒斯坦和埃及,但面對阿拉伯人勢如破竹的進攻,這些地區又再度遭劫。到利奧三世登基稱帝時,拜占庭帝國領土只包括色雷斯、希臘、西西里、亞美尼亞和愛琴海上的島均。至馬其頓王朝時期,經過幾代皇帝的勵精圖治,拜占庭帝國在與阿拉伯人的戰爭中取得了勝利,小亞的西里西亞、敘利亞的安條克和塞普勒斯島以及愛琴海上的克里特島也重新置於帝國麾下。
然而一如其前身的羅馬帝國,強極一時的拜占庭帝國很快又陷入困境,1071年曼茲科特戰役後,帝國在小亞的勢力受挫。拜占庭“世界帝國”的願景難以再現。
此後拜占庭帝國雖經歷了科穆寧王朝初期的“迴光返照”與尼西亞帝國的苦心經營,但其難再復當年之勇,原有的帝國領土逐步被剝離,所餘範圍也僅剩小亞西北角、色雷斯地區和馬其頓地區大部以及愛琴海北部海域的島嶼。拜占庭帝國顯然已經從一個地中海世界帝國轉化為東地中海的區域性國家。
儘管拜占庭帝國東部邊疆地區在其存續的千年中變動不居,但從整體而言,帝國的東部邊疆一直是在西里西亞的前陶魯斯山脈和陶魯斯山脈——北敘利亞地區——幼發拉底河上游——米利塔尼——凡湖一帶及周邊地區——亞美尼亞與高加索地區山地這以地帶浮動。
在這一地帶以東,生活著多樣化的民族與國家,高加索地區的喬治亞人、伊比利亞人,亞美尼亞人以及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和其他民族。9-11世紀,是帝國東部邊疆地區各民族國家發生巨大變化的時期,要想了解發生在拜占庭世界中的事件,就必須要對這些變化有所認識。對於拜占庭帝國,這些民族與國家的發展是尤為至關重要的。
二、崩裂的伊斯蘭世界
7世紀初,阿拉伯—伊斯蘭帝國進入歷史的視野,開始急速擴張。至7世紀中葉,薩珊波斯帝國為阿拉伯人所滅。埃及以及拜占庭帝國在下亞細亞的南部領土全部為阿拉伯人佔領。隨後阿拉伯人進入北非,仍保持著極強的戰鬥力。
公元711年左右,穆斯林軍隊向東進入錫斯坦,直抵印度,向西又征服了北非,進入西班牙的西哥特人領地。阿拉伯帝國盛極一時。
8世紀後期開始,阿巴斯王朝便開始進入不同的派系鬥爭中。在北非,公元789年,摩洛哥地區的伊迪爾斯德酋長國宣佈成為脫離阿巴斯王朝的獨立的哈里發國家,奉什葉派伊斯蘭教。同時突尼西亞地區的阿赫拉比德斯酋長國也宣佈成為獨立的哈里發國家。9世紀80年代,埃及地區的圖倫埃米爾也成為實際上的獨立統治者。
儘管在10世紀初,阿巴斯王朝重新統治該地區,但隨後不久,公元899年,希賈茲等地區爆發了屬於什葉派支系的卡爾馬特宗的叛亂,埃及地區再次成為實際上的獨立國家。9世紀後和10世紀初,法蒂瑪王朝統治了整個埃及,勢力範圍西至突尼西亞,東到伊德里斯哈里發國家,927年,法蒂瑪佔領埃及,直到11世紀末12世紀初,仍然是這一區域主要的伊斯蘭力量。
三、法蒂瑪王朝是阿拉伯帝國阿巴斯王朝的地方政權
它是以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女兒法蒂瑪之名命名的,這使得它懷有獲得整個穆斯林世界之宗主權的野心,一直奉行積極的軍事擴張政策。
在909年-1171年間,它統治著埃及和北非地區,紅海、巴勒斯坦以及敘利亞都是它的勢力範圍。法蒂瑪王朝和拜占庭各帝國的衝突一開始發生在西西里島,967年到975年間,雙方訂立了兩項和解條約。
然而,“法蒂瑪王朝的較量集中在兩種具有戰略性的目標上:首先,北敘利亞地區和黎巴嫩的沿海港口,如巴勒斯坦、的黎波里、推羅以及貝魯特;其次,阿勒坡、北敘利亞的漢達尼德酋長國的首府,在969年到970年之間已經開始向拜占庭帝國繳納貢金。在整個10世紀80年代,法蒂瑪王朝與拜占庭各帝國之間的戰爭已經寥窶無幾”。
然而到了10世紀90年代,法蒂瑪王朝哈里發阿爾-阿齊茲始了持久的進攻,並在992、994、998年不斷的圍困阿勒坡,騷擾拜占庭軍隊。995年與999年,瓦西里二世被迫出征以鞏固拜占庭的戰略位置。直到阿爾-阿齊茲之子哈里發阿爾-哈基姆統治世紀,法蒂瑪王朝對拜占庭的威脅才得到緩和。
1001年,雙方簽訂了休戰協議,在經過了長達15年的和平後,法蒂瑪王朝於1016年撕毀協議,對阿勒坡進行突襲。雙方在此地的爭奪重新開始,直到瓦西里二世去世,法蒂瑪王朝與拜占庭帝國始終處於區域性的對抗狀態。
在東方與伊朗地區,也相繼出現了數個實際上獨立的伊斯蘭埃米爾國家。9世紀20年代,東部伊朗地區相繼出現了Tahirid家族建立的埃米爾國家。9世紀80年代,薩曼王朝統治了河間地區,只在名義上效忠於巴格達。
與此同時,薩法爾王朝的埃米爾也成為此地的一個實際的獨立權力,後於900年為薩曼王朝所滅。
在亞塞拜然地區,10世紀末,埃米爾伊本·阿比·阿爾-賽伊得到阿巴斯王朝的正式承認,成立了獨立的酋長國——薩傑德酋長國。10世紀末薩傑德酋長國分別為沙達迪酋長國和什萬酋長國征服了南北方。
在鹹海西南沿岸的代拉姆地區,出現了最大的獨立酋長國布耶王朝。代拉米人是哈里發軍隊長期以來的兵源,隨著當地經濟衰落以及政治獨立傳統等因素的影響,10世紀20年代,該地發生了反叛,一些代拉米人在鹹海沿岸以及其東方地區,建立了酋長國。其中布依德控制了伊朗西南部,並於945年,進入巴格達控制了哈里發。
伊斯蘭世界的這次崩裂,帶來了波斯語言與文化在東部和中部的哈里發國家中的復興。布依德在巴格達建立了由3個獨立的酋長國組成的鬆散聯盟(布懷希酋長國、巴格達酋長國以及伊斯法罕的哈馬丹酋長國),採取非中央集權的權力聯盟,成為932-1055年東部與中部伊斯蘭世界的實際統治者。1055年,這一聯盟為塞爾柱突厥人所取代。
-
7 # 學歷史家
拜佔廷帝國(英語:Byzantine Empire;395-1453年),又譯拜占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拜佔廷帝國共歷經12個朝代,93位皇帝,是歐洲歷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國家。
公元395年1月17日,羅馬帝國皇帝狄奧多西一世(346-395年)逝世。臨終前,將帝國東西部分與兩個兒子繼承。
其中的東羅馬帝國延續了近千年之久,在此期間它一般被人簡單地稱為“羅馬帝國”(Imperium Romanum)。到了17世紀,西歐的歷史學家為了區分古代羅馬帝國和中世紀神聖羅馬帝國,便引入了"拜佔廷帝國"這一稱呼。
公元7世紀前後,中亞地中海一帶瘟疫爆發,導致區域人口銳減,戰亂頻發。此時,阿拉伯帝國崛起,開始積極向外擴張,拜占庭帝國成為其想歪發展的重要阻礙。另外斯拉夫等勢力也開始崛起,拜占庭因處於歐亞交界重要區域,成為各方稱霸的必爭之地,遭受打壓。
公元7世紀,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傳播伊斯蘭教,透過宗教和軍事手段建立了阿拉伯帝國。穆罕默德死後,阿拉伯帝國進入四大哈里發時期,開始入侵拜占庭,佔領了敘利亞,又攻打波斯,佔領了伊拉克,然後征服了埃及。
公元661年,倭馬亞家族的敘利亞總督穆阿維什擔任哈里發並且改為世襲制度,由此建立了倭馬亞王朝,帝國繼續擴張,向東進入中亞,攻入印度河流域,向西吞併了北非的廣大領土,又北上佔領了西班牙,領土進一步擴大,不過由於帝國內部宗教分裂內鬥,王朝由此衰落。公元750年,阿拔斯王朝建立,阿拉伯帝國進入全盛時期,由於地處亞洲中部,連線中國和歐洲,處於商路中心,所以貿易繁榮,經濟發達,科學和文化取得了許多成就。
因此,由於阿拉伯帝國的崛起和迅速擴張,發動對拜占庭的戰爭,導致了拜占庭領土的迅速壓縮,在內外壓迫之下,拜占庭帝國領土迅速收縮。
-
8 # 剛日讀史
拜占庭帝國又稱東羅馬帝國,是中古歐洲存在了一千餘年的專制君主制國家,在中世紀歐洲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拜占庭"的得名
公元前7世紀前半期,希臘人在博斯普魯斯海峽的亞洲一側建立了察爾西頓城,後來又在該城對面的歐洲一側建立起新的據點,並使用其首領柏扎思的名字為新城命名,稱拜占庭城。
(七世紀後)
4世紀時,君士坦丁大帝讓拜占庭成為歐洲和地中海第一大都市,而拜占庭這個名字也因此聞名於世。
二、拜占庭帝國簡介
拜占庭帝國是在羅馬帝國陷入危機和分崩離析的時代產生的,與羅馬帝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拜占庭帝國在330年時已經形成比較完整的政治實體。它從過去羅馬帝國的一個大區演變為獨立的政治實體。
君士坦丁一世推行以皇帝為權力核心的中央集權制,並正式實行皇帝血親世襲繼承製度,皇帝成為拜占庭君主專制主義的最高代表,形成只對皇帝個人負責的、嚴格區別於一般民眾的官僚階層,這些都是與古羅馬帝國有本質區別的。
拜占庭帝國是一個農村公社佔有制、自由農佔有制和隸農制並存的國家,同時擁有活躍的商業貿易。
君士坦丁堡地區具有地理優勢,使這裡成為整個歐洲和地中海世界的商業中心,漸漸的他們的人口也超過了西部。
(七世紀前)
拜占庭帝國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包括色雷斯、馬其頓、希臘以及小亞細亞都是拜占庭帝國的領土。
拜占庭帝國的居民以希臘人,或是希臘化的小亞細亞人為主,吸收融合了斯拉夫人和亞美尼亞人,形成了由多民族構成的國家。
基督教是拜占庭帝國的國教,皇帝是基督教的最高首腦。
三、拜占庭帝國疆域
拜占庭帝國初期的疆域基本上囊括原羅馬帝國的大部領土,其領土包括多瑙河以南的巴爾幹半島、黑海及其沿岸地區、幼發拉底河以西的小亞細亞、敘利亞、 巴勒斯坦、尼羅河第二瀑布以北的埃及 、北非的馬格里布地區 、西班牙南部沿海 、高盧和義大利。
帝國設120個行省。
查士丁尼一世繼位時,拜占庭帝國西部幾乎全部失去控制,查士丁尼一世在位期間多次對西地中海發動遠征,滅亡了汪達爾和東哥特王國,重新控制了義大利、北非馬格里布沿地中海地區、西班牙南部和直布羅陀海峽。
地中海變成拜占庭帝國的內海。
6世紀後,斯拉夫人和阿瓦爾人、波斯人都侵入了拜占庭的領土,特別是7世紀中期,阿拉伯人讓拜占庭帝國喪失了大片領土。
到了8世紀,拜占庭帝國疆域僅包括以阿納多利亞高原和幼發拉底河上游為東部界標的小亞細亞地區和以馬其頓北部為邊界的巴爾幹半島,以及愛琴海及其島嶼。
10世紀拜占庭帝國透過對外戰爭,再一次將疆域向東推進到兩河流域中、上游和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南邊也推進到敘利亞和巴勒斯坦地區的愷撒利亞城。
(拜占庭城)
不過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對拜占庭帝國致命的沉重打擊,拜占庭人從此丟城失地, 國家逐漸衰亡。
此後,各種分裂割據的拜占庭政權大量出現,直到拜占庭帝國最後滅亡。
四、七世紀的拜占庭帝國
在拜占庭帝國早期歷史中,企圖重建羅馬帝國昔日的輝煌,力圖恢復古代羅馬帝國的舊疆界。
查士丁尼一世為此付出了一生的努力。
565年查士丁尼一世去世後,拜占庭帝國宮廷政變不斷,外敵大舉人侵,形勢極劇惡化。
從伊拉克略王朝開始,拜占庭帝國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
(伊拉克略王朝士兵)
亞洲的波斯帝國於611年佔領了卡帕多細亞、敘利亞行省,帝國第三大城市安提阿也被波斯人佔領。
雖然希拉剋略皇帝歷盡艱辛重新奪回了這些地區,但帝國的元氣大傷。
剛剛在伊斯蘭教下統一起來的阿拉伯人,作為一支新興的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
(伊拉克略一世)
阿拉伯人於636年在約旦附近摧毀了希拉剋略的軍隊,然後佔領了敘利亞、埃及和巴勒斯坦,拜佔廷帝國永遠失去了這些疆土。
644年,阿拉伯軍隊滅亡了波斯帝國。半個世紀後,北非也落入阿拉伯人手中。
但是在678年,在君士坦丁堡城下,拜佔廷帝國憑藉“希臘之火”打敗了阿拉伯人,雙方簽訂了30年的和平條約。
(希臘之火)
為打敗阿拉伯人,拜占庭帝國衽了新的軍區制,而這種軍區制使得新興的大土地貴族日益強大,在經濟和政治上與帝國中央集權相對抗。
在希拉剋略王朝末期,拜占庭帝國再度出現內亂,從694年到716年的22年間,五位皇帝被殺,拜佔廷帝國已經陷於無政府狀態,疆域也縮小到君士坦丁堡城及其周圍地區、東色雷斯、希臘的幾個港口、南部義大利和西西里。
(阿拉伯士兵)
11世紀末,軍區制徹底瓦解,拜占庭帝國經濟和軍事實力急劇下降,國庫空虛,以農兵為主體的小農經濟的瓦解使拜占庭不僅陷入經濟危機,而且兵源枯竭。以大地產為後盾的貴族,特別是軍事貴族參與朝政,角逐皇位。
他們相互殘殺,引狼入室,致使君士坦丁堡於1204年失陷於十字軍騎士之手。
此後,拜占庭帝國國土分裂,中央集權瓦解,領土不斷縮小,淪為東地中海的小國, 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拜占庭帝國滅亡。
(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
9 # 漩渦鳴人yy
拜占庭帝國其實可以把它稱作為東羅馬帝國,因為在羅馬帝國末期,有一位羅馬皇帝覺察到羅馬帝國即將崩潰,所以將整個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分為東西兩個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首都當然在羅馬,後來在民族大遷徙運動之中,西羅馬帝國由於承受不住歐洲蠻子的衝擊,最終體力不支倒下了,是東羅馬帝國透過不斷地演變和努力,將首都定都於君士坦丁堡,最終成就了拜占庭帝國。
一般來講,拜占庭帝國的輝煌大約在公元6世紀左右,那個時候的拜占庭帝國疆域遼闊,差一點再次恢復羅馬帝國的榮耀,將地中海成為自己的內海,但是在這之後又是陷入了歷史迴圈之中,拜占庭帝國開始衰弱,並且最後在被滅亡的時候,只能夠控制零星的幾個地區,有人就會問了,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
羅馬帝國為什麼會走向衰敗?當然一方面是因為羅馬帝國本身的國家政策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國家沒有辦法再繼續維繫下去,一個方面就是國內混亂的政治紛爭,軍隊不再是隻忠於皇帝了,誰給的錢多就聽誰的,宮廷裡面的禁衛軍儼然已經成為了殺皇帝專業戶,每次宮廷政變,每一次皇帝的死亡,禁衛軍總要插一腳,而且不是說去幫忙幫皇帝擋刀,而是舉著刀朝著皇帝砍!
如此混亂的局面,在拜占庭帝國身上也得到了延續,拜占庭帝國,他的時間維持了很長,但是與此同時,他的皇帝數量也特別多,一共有107位皇帝!一個簡單的演算法,1000多年的時間裡面有100多位皇帝,每個皇帝平均分幾年的時間,十幾年的時間,而且有的皇帝做的時間還特別長,對於其他皇帝來講,系未的時間會大大的縮減。
皇帝的穩定,皇權的穩固決定的一個封建國家,國家,民族政治的穩固,以及他整個國內時局的穩定性,一旦皇帝經常死,皇帝都不安全了,那其他的人民,老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由誰來保護?
所以即便是拜占庭帝國在公元七世紀國家穩定,民生富足,仍然是沒有辦法去恢復古羅馬帝國的輝煌,為什麼他的國家國庫沒錢去打仗了!對外戰爭,尤其是遠距離的奔襲戰,對於一個國家的錢糧來講,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是同時一個強大的勢力也在阿拉伯半島誕生,也就是伊斯蘭教由伊斯蘭教為主體形成的阿拉伯帝國,開始了人類歷史上對外的擴張,這次擴張的規模僅次於成吉思汗的蒙古人,雖然拜占庭透過各種各樣的方法,比如說組建新的軍區,而且在對外戰爭裡面積極備戰,擊敗了當時的阿拉伯人的進攻,但是對於整個國家來講,實力大大受損,尤其是在中東一塊兒的大量土地,全部落於阿拉伯人的手裡。可以說拜占庭帝國向東這個方向,一直都有阿拉伯人在壓制,沒有辦法得到喘息。
向西呢,向西,雖然是自己人,也就是信奉基督教的歐洲蠻子,但是這些歐洲蠻子眼裡只有錢,沒有朋友,多次派出十字軍,在第四次遠征的時候,直接洗劫了君士坦丁堡,不僅如此歐洲方向不停地有新生勢力挑戰拜占庭帝國,設立於歐洲的勢力。
所以拜占庭帝國在公元七世紀以後,實力不斷的縮減,最終被崛起的突厥人直接給滅了國!
回覆列表
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國家內部因素
自395年羅馬帝國分解成東西兩個帝國以來,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共有107位皇帝以各種手段相繼登上皇位。而常年的國家內部混亂和達官顯貴的驕奢淫逸也使得百姓苦不堪言最終爆發起義,而且國家的軍隊將領也因各種原因逝去,造成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的削弱,算是導致拜占庭帝國衰敗的一大誘因,也就造成了領土範圍急劇縮小。
2、周邊勢力的崛起
例如阿拉伯帝國強勢崛起,其也是壓垮拜占庭帝國其中的一塊大石頭。從7世紀初開始,阿拉伯人相繼攻克瞭如今的美索不達米亞,敘利亞,巴勒斯坦和埃及等地區。到7世紀中期,阿拉伯帝國已經將埃及和原拜占庭帝國的領土亞細亞南部納入阿拉伯帝國版圖。還有法蘭克帝國的崛起和奧斯曼帝國的復興以及後來的賽爾柱突厥人等對拜占庭帝國領土的不斷蠶食也是其中的一大因素。
3、十字軍東征
十字軍東征對原本就苟延殘喘的拜占庭帝國更是火上澆油。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甚至直接攻破了君士坦丁堡,將其變成一座“廢城”,雖然後來重新恢復過來並且復國,但是都已經沒有了往日的風采。
所以導致自7世紀以來拜占庭帝國領土急劇收縮的原因是國家內亂削弱軍事和經濟實力,周邊勢力的崛起不斷蠶食拜占庭帝國和十字軍東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