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人苗族小楊
-
2 # 睇睇愛生活
為什麼會秧苗會枯萎,下面給大家詳細說說。
水稻苗期容易感染的病害主要有3種,分別是惡苗病、立枯病、青枯病(根據種植區域不同,發病情況會有差別),這3種病害都能造成秧苗枯死,具體來看。
一、惡苗病水稻惡苗病是苗期時很容易感染的一種病害,發生面積廣泛,中國南北稻區很多地方都會發生,水稻感染惡苗病後,主要表現的症狀有3點:
1、死苗感染惡苗病的稻株,會出現乾枯現象,隨著病害的加重,稻株逐漸出現死苗情況。
2、徒長惡苗病出現旺長是很重要的一種症狀,因此有人又把惡苗病稱為“徒長病”,一般情況下,患病的稻株相比正常的稻株能高出1/3左右,觀察根系,有發黑情況出現。3、倒生根感染惡苗病另外一個症狀,就是會出現倒生根,不仔細觀察,患病植株和正常的植株基本上一樣,所以,倒生根不易被發現,有些甚至到20-30天內才出現枯死。
水稻惡苗病發病原因也有多種,常見的比如播種時種子攜帶、田間殘留的病殘體以及高溫多的雨的天氣等,都是惡苗病的發病因素,因此農戶們要做好預防和防治措施,建議預防為主,如果田間一旦發病,噴施藥劑能起到控制作用。
1、播前拌種(浸種)不論是直播稻還是育秧時,在播前給種子拌種(浸種)是預防惡苗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浸種藥劑可選擇多菌靈、咪鮮胺,拌種藥劑可選擇咯菌腈、戊唑醇。
2、控制如果田間已出現惡苗病,要及時打藥控制,越早越好,可用藥劑多菌靈、咪鮮胺等。
二、立枯病水稻立枯病是一種土傳病害,在水稻苗期時,發生比較普遍,影響水稻的正常生長。水稻立枯病的症狀,如果只觀察地上部門,可能不是很好辨別,主要觀察根部,
其一,根部有黴層出現,這是判斷立枯病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其二,患病稻株的根部顏色為褐色;
其三,隨著病害的加重,根部出現腐爛症狀,最終導致死苗。水稻立枯病發生原因,常見有3點:
1、土壤立枯病是一種土傳病害,所以土壤中攜帶病菌是很重要的發病因素,病菌會在土壤中越冬,等到第二年溫度適宜後,開始危害。
2、種植不論是直播稻還是移栽稻,如果田間種植密度過密,立枯病的發生相對也會增加,當播種過密時,水分養分相互競爭,出現弱苗,容易感染立枯病。
3、天氣如果遇到了連陰雨天氣,立枯病的發生相對會加重,另外,低溫也是其中一個原因,主要是早稻種植區域。針對立枯病,稻農們也是要以預防為主,主要措施有以下3點:
其一,播種前給土壤進行消毒處理,可用藥劑有惡黴靈、甲霜靈等。
其二,合理密植,種植水稻不是越密越好,另外種植早稻時,如果溫度低於10度,不建議種植。
其三,注意水肥管理,底肥、追肥以及排水灌水要把握好,稻苗生長越好,抵抗力相對就越強,越不容易感染立枯病。而當田間出現立枯病症狀時,要及時打藥防治,可用藥劑有甲霜靈、惡黴靈或者甲霜·惡黴靈、甲霜.福美雙等復配藥劑。
三、水稻白葉枯病水稻白葉枯病是一種細菌性的病害,是水稻常見的病害之一,從苗期時就可以發病,一直到抽穗灌漿期,影響水稻的產量。當水稻感染白葉枯病後,觀察葉片,會發現有病斑出現,顏色為暗綠色,隨著病害的加重,斑點會變成長條斑,顏色也會變成白色或灰白色,嚴重的情況下,秧苗直接枯死。水稻白葉枯病發生原因,主要有2點,
其一、種子自身攜帶病菌,
其二,田間殘留的病殘體,給了病菌繁殖越冬的場所。根據觀察,不同地塊水稻白葉枯病發生的嚴重程度有區別,主要和以下4點因素有關:
1、高溫多溼的天氣。
2、氮肥使用過多。
3、種植時密度過密,通風性、通光性受阻。
4、長時間不曬田,根系得不到充足的氧氣,營養傳輸受挫。針對水稻白葉枯病,也要遵循遵循“以防為主、以治為輔”的方針,具體如下:
a、選擇抗病性較強的品種。
B、合理密植,根據田間墒情、肥沃度、品種等決定種植密度。
c、注意曬田,田間不要一直灌深水。
d、合理施肥,尤其是氮肥不要過多,同時注意鉀肥、磷肥的使用。如果田間已出現白葉枯病,要及時打藥防治,常用藥劑有噻菌銅、葉枯唑、農用鏈黴素、菌毒清、代森銨、噻菌茂等,也看使用上述復配藥劑,根據當地的抗藥性決定。以上就是水稻苗期導致秧苗枯死的3種病害的詳細介紹,希望水稻種植戶看完後,能夠有所收穫,關於此,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歡迎在下面評論中留言,一起討論學習。
-
3 # 淺色夏沫LI
水稻是中國第一大食糧作物,但是目前在全國各稻區生產中普遍存在秧苗品質差的難題,主要表現為病秧、弱秧。尤其是近年來旱育秧立枯病成為旱育稀植技巧的最大障礙,正常條件發病率15%左右,因為氣候、管理等方面的起因,毀滅性發病也履見不鮮。該病害是由於受多種不利環境的因素影響,導致秧苗的抗病能力降低,從而被鐮刀菌、立枯茲核菌和稻蠕泡菌等乘虛侵入所至的苗期病害
水稻立枯病死苗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旱育秧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其發病的主要原因是氣溫過低、溫差過大、土壤偏鹼、光照不足秧苗細弱、種量過大等因素,田間症狀主要表現為出苗後秧苗枯萎,容易拔斷,莖基部腐爛,有爛梨味,發病較重的整片死亡,病株基部多長有赤色黴狀物。
發病時期
秧苗在2~3葉期時胚乳將近耗盡,抗寒力最差,日平均氣溫低於12~15℃則生育受阻,抗病性顯著削弱,病菌易侵入,此時若遇低溫陰雨最易發生立枯病。所以,旱育秧苗2~3葉期是立枯病流行的主要時期。
危害症狀
芽腐
出苗前或剛出土時發生,幼苗的幼芽或幼根變褐色,病芽扭曲、腐爛而死。在種子或芽基部生有黴層。
針腐
多發生於幼苗立針期到2葉期,病苗心葉枯黃,葉片不展開,基部變褐,有時葉鞘上生有褐斑,病根也逐漸變為黃褐色。種子與幼苗基部交界處生有黴層,莖基軟弱,易折斷,育苗床中幼苗常成簇,成片發生與死亡。
黃枯、青枯
多發生於幼苗2.5葉期前後,病苗葉尖不吐水,葉色枯黃、萎蔫,成穴狀迅速向外擴充套件,秧苗基部與根部極易拉斷,葉片打綹。在天氣驟晴時,幼苗迅速表現青枯,心葉及上部葉片“打綹”。幼苗葉色青綠,最後整株萎蔫。在插秧後本田出現成片青綠枯死。
水稻立枯病爛秧
發病原因
氣候條件
低溫、陰雨、光照不足是誘發立枯病的重要條件,其中以低溫影響最大。在低溫條件下幼苗抗病能力降低,有利於病害發生。氣溫過低,對病原菌發育和侵染影響小,但對幼苗生長不利,根系發育不良,吸收營養能力下降,更有助於病害發展。如天氣持續低溫或陰雨後暴晴,土壤水分不足,幼苗生理失調,病害發生加重。
侵染迴圈
水稻立枯病屬於土傳病害。是由多種病原菌侵染而引起的,主要有半知菌亞門瘤座菌目鐮孢菌屬Fusarium oxysporium Schelcht(尖孢鐮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禾穀鐮孢菌)、Fusarium equiseti Sacc.(木賊鐮孢菌)、Fusarium solani (Mart.) App. Et Wr.(茄腐鐮孢菌)、Fusarium moniliforme Scheld(串珠鐮孢菌)及無孢目、絲核菌屬的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立枯絲核菌)等,還有鞭毛菌亞門霜黴目腐黴菌屬的Pythium spp. (腐黴菌) 等真菌。鐮孢菌一般以菌絲和後垣孢子在多種寄主的病殘體及土壤中越冬,環境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侵染為害。絲核菌則以菌絲和菌核在寄主病殘體中和土壤中越冬,靠菌絲蔓延於幼苗間傳播,進行侵染為害。
秧苗素質
絲核菌和鐮刀菌等水稻立枯病病源菌廣泛存在於土壤中,均為弱寄生菌,一般能在水中或土壤內營腐生生活。這類病菌致病性不強,它們一般不宜侵染健壯的幼苗,只有當天氣不良和管理不當,致使秧苗生長弱、抗性降低後,各種弱寄生菌才得以乘虛而入並傳播蔓延。因此,秧苗素質差、生長弱、抗病抗逆力差是發生立枯病的直接原因。
綜合防治
防治立枯病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
1、精心選種與曬種。提高催芽技術,防止種子受傷,提高種子生命力和抗病力。
2、適期播種,播種密度不要過大。應在氣溫穩定透過6℃ 時播種,不要盲目搶早。從理論上講,播種密度以300 g/m2為宜。然而在實際生產中,農民為了節省農膜等生產成本,以及考慮到出苗率、使用插秧機等原因,往往會加大播量,即便如此,播種量也絕對不能超過500 g/m 。
3、苗床管理。要做好防寒、保溫、通風、練苗等環節的工作,提高幼苗抗病力,防止和減輕立枯病、惡苗病的發生。
4、加強田間管理。要做好防寒、保溫、通風、煉苗環節,做到前保(出苗前保溫)、中控(出苗後至3葉期控溫)、後煉(3葉期至插秧前調溫),提倡稀插早育苗,控制溫溼度不徒長。一葉一心期保持溫度25~30~C儘量少澆水,第2葉期後必須使其逐漸適應寒冷條件,三葉一心期溫度不超過25℃,土壤水分充足,但不能過溼。3葉期後白天應揭膜通風鍛鍊,夜間如果無霜凍最好也要揭膜使之經受低溫,這樣可以培育出抗寒力強的壯秧。
-
4 # 開心肥仔哥
大家好。小弟是一個小養殖種植戶。種植水稻其實來來去去也就那麼幾種病害。 第一 :水稻容易受到低溫病蟲害的影響,水稻立枯病 在水稻2—3片葉子的時候,容易發生。發病時秧苗枯萎,容易拔斷,莖基部腐爛,有爛梨味,發病較重的整片死亡,病株基部多長有赤色黴狀物。 第二:水稻苗瘟病,主要發生在葉子三四片時候,基部變黑褐色,上部呈黃褐色或淡紅色而枯死。 第三:水稻青枯病。這是立枯病的一種。秧苗徒長,根系發育不良,秧苗柔弱,抗病力低,遇低溫和低溫時段導致青枯型立枯病發生。 這些病只要注重管理,及時作出應對,各個地方都有藥物應用的。可以彌補損失。謝謝。
-
5 # 貴州錦屏侗族小阿哥
你說的應該是水稻立枯病,下面是農民伯伯的防治經驗:
水稻立枯病-防治方法
1、施用完全腐熟的肥料。處理好排水系統,避免地面潮溼。苗間距不能過密,以免造成地面不通風和光照不足
2、苗床消毒:惡黴靈1200-1500倍液或甲霜惡黴靈1500-2000倍液,與土壤相拌,進行消毒。
3、發病後藥劑防治:①噴灑惡黴靈1200-1500倍液,不僅能夠土壤消毒,而且還能促進植物生長,並能直接被植物根部吸收,進入植物體內,移動極為迅速。在根系內移動僅3小時便移動到莖部,24小時移動至植物全身。並具有促進作物根系生長髮育、生根壯苗提高成活率的作用。②甲霜惡黴靈葉面噴施稀釋1500-2000倍液,藥效被土壤吸收,透過根系吸收,可移到葉緣,併發揮作用,且藥效持久。促進作物生長,健苗壯苗:增強髮根能力,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
-
6 # 佳木斯農家三姐
水稻出苗後秧苗枯萎,容易拔斷是立枯病所致,育苗期間最容易發生的有青枯病,立枯病,綿腐病,惡苗病。 下面以我第一年種植水稻失敗的教訓來跟大家詳細剖析種植水稻遇到的各種問題
1、怎樣選購水稻品種選好水稻品種是水稻取得高產穩產重要的環節,第一要看的是種子經銷商是否有全面合乎標準的經營許可證,第二要選擇在種植區域內經過兩年以上推廣並被大多數農戶認可的品種,第三要選擇中矮棵品種減少倒伏的機率,第四要選擇抗病能力強的品種。
2、做好種子包衣水稻種子包衣是一項新型的高新農業技術,在北方是近十年以來逐漸才得到普及的,進行種子包衣對防治病蟲害,提高抗病率,種子出苗率,促進幼苗生長和提高產量都有顯著的效果。在水稻種植過程當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環。
對種子包衣劑的藥品名稱在這裡不詳細敘述,要選擇有知名度在當地農戶中有口碑的品牌使用。,因為種衣季的特殊性,拌種過程當中是越快越好,越均勻越好,當地銷售種衣劑的農資商店都有銷售拌種機器。如果當地沒有這種機器,在人工作包衣處理的時候一定要掌握準確的使用劑量和快速的攪拌,不要偷工減料。
3、要準備專門的浸種器具浸種之前把器具做好消毒,先在器具裡邊放用水量的1/3,然後按浸種的比例把事先準備好的浸種藥用桶稀釋好,為了確保水稻芽率迅速齊全,可以按農資部門指導放一定比例的蕓薹素,稀釋好以後倒入容器裡和水一起不停的攪拌,一定要使用乾淨的井水,禁止使用河泡的死水浸種。
浸種的水要一次加夠,浸種藥和水充分攪拌均勻後,把事先準備好的種子放入容器裡邊,為了數量精確把種子裝入事先準備好的網袋裡,每個袋子的重量一致,方便在使用的時候無論是大棚還是小棚,按照自己的要求只查袋數即可。浸種的水面要高於種子30至35公分左右。
我第一年種水稻失敗的原因之一是我在浸種的時候沒有放浸種藥,因為沒有經驗,靜愚蠢的認為既然經過種子包衣就沒必要放浸種藥。
4、育苗種植水稻的過程是一環扣一環的,每個環節都非常重要,催芽和播種的時間一定要安排好,不要等水稻出芽了這邊苗床還沒有做好,水稻催芽80%露白即可播種,在播種的頭一天晚上,一定要把種子從催芽機裡挪出來放到催芽室裡散熱,一方面控制生長。一方面和野外的大棚溫度接壤過度,避免從催芽機裡直接接觸苗床地面因溫度不適而感冒
無論種地多少,催好芽的種子一定要在一天之內播完,種地比較多的可以分批次育種和播種,現實當中有個別農戶因為某種原因不能讓剛露白的種子及時落地,導致水稻芽生長過長,一是用機器播種的時候會把過長的水稻芽子切斷,第二點是就算你用手楊到苗床上,也會因為過長的水稻種子消耗養分過多影響拱土的能力,導致稻苗參差不齊
我第一年種水稻失敗原因之二,是因為稻種已經完全達到播種狀態這邊苗床沒有做好,沒有及時把種子從育芽室搬出進行溫度管控,雖然種子在育芽室多呆了一天時間,導致種子100%全部出芽並伸出稻殼。
5、出苗後的管理正常情況下種子播下第六天就陸續拱土出苗,到第十天時就基本出齊進行接膜處理,接膜以後如果發現上土過厚有稻苗頂土蓋的現象,必須立刻進行處理,不嚴重的話,可用柳條或者竹竿把土蓋輕輕敲碎,農資商店也有賣這種手持的手推滾子,可以在早晨趁土壤潮溼的時候輕輕地用滾子一推,土蓋既碎落地,稻苗立刻露出。
播種之前底水一定要澆透,測定是否澆透的標準,地表面沒有存水,用手指稍微觸控地表面明顯感覺到有出水的跡象。只要達到這種程度,從播種到出苗兩週之內不用澆水,但也一定要根據自己育苗地理位置高低和稻苗長勢情況而定。觀查稻苗是否健康的最好方法,早晨八點鐘以前會看到每片葉尖上都頂著一顆水靈靈的露珠,如果沒有就要做出不健康的分析判斷。
6、如果發現稻苗有枯萎現象並且一拔就斷,有可能出現了青枯病出現青枯病的原因主要有棚內低溫多溼,光照不足,苗床調酸不佳,播種量過大幾種原因導致。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必須立刻採取措施,禁止發生蔓延。對於治療青枯病的藥劑,我在這裡不做推薦, 以當地農技人員和農資銷售部門的指導下使用為最佳辦法
我第一年種水稻失敗的原因總結是,浸種的時候沒有對種子進行浸種消毒處理,種子露白以後沒有及時播種,導致種子拱土能力差又因為心急而澆水,綜合這幾種原因,最後出現一開始稻苗打柳,後來像馬蹄窩一樣的枯黃致死,惡苗病也緊隨其後接重而來,最後經過部分重新購買稻苗和鄰居們幫忙把剩下的稻苗給我,到秋天別人家每垧地打八噸水稻,我經歷各種哭笑不得的努力,也只打了不到六噸水稻,總算沒有賠上本錢。我之所以把我第一年種水稻失敗的原因說出來,是想給剛嘗試種植水稻的朋友一點提示,方便大家少走彎路。
我是農家三姐,認準一件事情,只要努力堅持,認真學習,誠懇的和有經驗的人請教,都會不斷的成長,並取得不錯的效果。
-
7 #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水稻出苗之後 秧苗枯萎,容易拔斷,很可能是感染了立枯病、青枯病或者綿腐病了。而且,這三種病害在苗床或者南方的直播田是很常見的病害。對水稻秧苗的根系和莖基部有著較為直接的不利影響。
1、立枯病。立枯病是我們北方苗床育秧期間常見的病害,特別是在秧苗2.5葉期的時候是立枯病的高發時期。對於立枯病來說,一方面是立枯病病菌在土壤中繁殖和活動引起的,一方面是不科學的苗床溫度、水分和養分管理造成的立枯病病菌對秧苗莖基部和根系的侵染。可以說,水稻秧苗患立枯病,80%是人為管理不善引起的,20%是天氣條件不良引起的。
對於苗床立枯病的防治來說,主要有幾個要點。一是正常的通風,降低棚內的溫度和溼度。特別是在低溫、寡照的天氣條件下,仍需要每天保證一定的通風時間,降低棚內的溫度和溼度;二是科學的澆水。水稻在大棚育秧期間對水分並不是很敏感。有時候適當的乾旱反而有利於秧苗的根系生長以及降低徒長的風險性。我們可以採取“三看澆水”的方式來進行水分管理,既床土發白、心葉捲曲以及早晚葉尖不吐水為需要澆水的標準;最後是養分的供給。水稻秧苗在育秧期間會多次澆水,苗床的養分隨著澆水會出現大量流失的情況。很容易造成秧苗離乳期也就是2-2.5葉期期間的養分供給不足,降低秧苗的抗性。所以,在離乳期需要適當的透過撒施肥料或者噴施葉面肥的方式補充養分。
2、青枯病。青枯病的外觀表現與立枯病有些類似,也會出現農民朋友所說的“馬蹄坑”。但是青枯病的發病機理和立枯病是截然不同的,而且青枯病的防治只能透過人為的水肥溫管理,是不能透過藥劑來防治的。並且,一旦發生了青枯病,在苗床期間就不會有改善的可能性,而且也不可能透過藥劑使用來改善。只能是移栽之後在本田裡逐漸的恢復。
青枯病的發生,從原理上來講是細胞脫水導致的,也就是說在長期的低溫、寡照天氣情況下,根系吸收水分的能力受限。突然間的晴天造成棚內的溫度急劇升高,秧苗的蒸騰作用突然變強,根系吸收水分的能力不能滿足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需求,從而造成的細胞脫水情況發生而出現青枯病的症狀。所以,防治青枯病最主要的還在於溫度和水分的管理,低溫、寡照的天氣情況下能夠保證一定的通風量是防治青枯病的最有效方式。
3、綿腐病。綿腐病的表現主要是在苗床或者田面的表層出現一些白色的菌絲,主要的發病原因還是低溫以及土壤含水量過高造成的病菌大量繁殖,從而對秧苗進行侵染,使得秧苗感病,根系生長受限。針對綿腐病的防治主要是通風、散墒,降低土壤表面的溼度,創造不利於綿腐病病菌繁殖和活動的條件。
對於立枯病和綿腐病的藥劑防治來說,主要就是以瑞苗清、甲霜 惡黴靈以及紋弗這幾種藥劑作為主要的防治藥劑。可以說,這兩種病害防治的藥劑種類還是比較少的。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回覆列表
理進行防治,常用的成分有噻蟲嗪、咯菌腈、精甲霜靈、咪鮮胺、惡黴
靈等成分的種衣劑。
幼苗期
幼苗期的水稻主要受雜草的危害,在水稻播種後第7~10
天會有第一個出草高峰,雜草以稗草、鴨舌草為主,千金子的發生還會晚3
天左右;第二齣草高峰在播種後第20天左右,以闊葉雜草和莎草為主。
幼苗期的雜草防治,可以透過苗前封閉與苗後莖葉處理。苗前封閉以30%丙草胺(加安全劑)100毫升處理,注意要在水稻催芽後播種,
保證水稻有根系吸收安全劑。苗後處理針對稗草,可以選擇25克
/升五氟磺草胺(商品名:稻傑)、
4%五氟磺草胺·吡嘧磺隆、二氯喹啉酸或者雙草醚或
27.5%二氯·雙草醚,後兩者注意使用時期,要在幼苗較大
後施藥,否則容易產生藥害。前兩者兼治部分闊葉雜草。 1
、千金子
選擇10%氰氟草酯(別名:千金)水乳劑或者乳油劑型防治,前者
更環保。 2、 黑條矮縮病:
由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毒引起,其傳毒介體主要是
白背飛蝨。水稻
發病後典型表現為植株矮縮、葉色深綠、
葉背及莖稈出現條狀乳白色或蠟白色,後變深褐色小突起、高位分櫱及莖節部倒生氣鬚根、不抽穗或穗小,結實不良。劍葉或上部葉片可見凹凸的皺摺,一蔸中有
1根或幾根稻株比健株矮1/3
左右,半全穗。 水稻感病期主要在分櫱前的苗期,秧苗期和本田初期,拔節以後不易感病。最易感病期為2~6
葉期。水稻苗期、分櫱前期感染髮病的基本絕收。
【防控措施】:主要透過防控白背飛蝨控制病害發生。選用25%噻
嗪酮SC、50%吡蚜酮
WP
、80%烯啶·吡蚜酮WDG
等進行防控。直播田在播種後7~10
天用藥。
分櫱期拔節期 1、二化螟
水稻分櫱期,第一代二化螟開始危害水稻。以幼蟲為害水稻,初孵幼蟲群集葉鞘內為害,造成
枯鞘,3
齡以後幼蟲蛀入稻株內為害,水稻分櫱期造成枯心苗。
【防治方法】:二化螟的防治注意結合農業防治技術與藥劑防治。
早春提早灌水翻耕,
在化蛹高峰至蛾始盛期,灌水淹沒稻樁3-5天,能淹死大部分老熟幼蟲和蛹,減少發生基數。當枯鞘叢數達到5%~8%
時,可以採用藥劑防控。選用內吸性強,持效期長的產品,並配合速效性好的產品,可以到達最佳防控效果。建議:200克/升氯蟲苯甲醯胺SC用量10-15毫升/畝
(活性成分2-3克/畝田),或者100
克/升阿維菌素·氟蟲雙醯胺SC,一般用
2-3次,對於抗性強的地區需要組合殺蟲單SP,
阿維菌素EC,阿維菌素·毒死蜱EC等使用。
大齡禾本科雜草與闊葉雜草和莎草:這時的大齡禾本科雜草主要是稗草和千金子,防治難度大,需要增大五氟磺草胺(別名:稻傑)
、氰氟草酯(別名:千金)、噁唑醯草胺(別名:韓秋好)等產品的用量進行防治。對於大齡闊葉雜草和莎草,可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