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扯吧
-
2 # 阿凡呆
秦始皇人稱千古一帝
項羽人稱西楚霸王
項羽二十四歲起兵反秦
二十七歲已成為分封十八路諸候的西楚霸王
三十一歲自刎於烏江
他有所向無敵的千秋霸氣
又有與虞姬悽婉纏綿的兒女情長
縱觀歷史,無論謀略勇氣無人可敵,所以關於他,多說無用,可歸納為一句話——強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
3 # z山海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奈若何,虞姬虞姬奈若何?”
西楚霸王——項羽,在秦末農民“揭竿起義”的戰火硝煙中,項羽叱吒風雲,以萬夫不當之勇,橫掃千軍如卷席,擊敗秦軍主力,戰功居首,軍事實力雄厚,天下梟雄俯首稱臣,勇武過人,堪稱一代霸主,嗟乎哉,捨我其誰也!
試問,有否?天下無有也!
但謀略不足,半個軍事家吧,沒有政治家頭腦,不善用人,“為淵驅魚,為叢驅雀”,大批賢臣良將如韓信、陳平等離心而入敵營,給政敵劉邦憑添有生力量,為己樹敵。
項羽基本一統天下,成就霸業,分封諸侯,雖稱西楚霸王,實則皇帝登基大業已成。
但政治上未採用秦朝成功的郡縣制中央集權制,復辟倒退分封制,造成地方割據勢力,未形成強有力的中央集權政權。
唯心慈手軟孩兒心,不採納忠誠謀士范增良策,剛愎自用,“鴻門宴”放走實力不屑一擊的對手劉邦,“養癰遺患”,羽翼豐滿後,反戈一擊,終至“四面楚歌”,江山美人盡失,敗刎烏江,惜乎哉,留下令人扼腕嘆息的千古遺憾!
太史公對其評價頗高,在《史記》中,將項羽置於皇帝的“本紀”立傳!僅供參考。
-
4 # 自由的因子
本人覺得,項羽是個非常立體的歷史人物,優點缺點都不少。人們對其也是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人傑,鬼雄”,也有人稱他為“一介武夫”。
其實項羽從小就有雄心大志,起義以後,他英勇善戰,身先士卒,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更有破釜沉舟的勇氣。
項羽最主要的性格特點是坦然直率,但驕傲、剛愎自用,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在與劉邦的較量中顯得幼稚,最大的兩次失誤一是在鴻門宴上放走了劉邦;二是封劉邦為漢中王,給劉邦養精蓄銳的機會。
再有項羽不會用人,比較暴治,他雖然是軍事人才,善武,而劉邦善鬥智,又善用人,終敗給劉邦。
但本人覺得霸王項羽還是值得懷念。“力拔山兮氣蓋世”,這是何等的豪邁,乃蓋世英雄,震古爍今,光照日月。
他英雄一世,敢作敢為,是真正的男子漢。他鐵骨錚錚,哪怕英雄末路,他沒有委屈求生,而是從容自刎。他演繹的《霸王別姬》成了千古絕唱,令後人扼腕嘆息,唏噓不止。 如果當初他也像劉邦一樣“留得青山在”,會不會也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這種剛烈的靈魂與同眾多卑微的靈魂相比,還是可歌可泣的,許多人也覺得他雖敗猶榮,雖死猶生!
其實一個英雄也不可能都是完人。
-
5 # 史學達人
項羽的爺爺項燕是楚國的名將,項燕在和秦國交戰中因戰敗自殺而亡。
項家的核心人物項燕一死。對整個家族的影響很大,楚國都沒有了,項家的貴族身份也變為了平民。
此刻的項羽九歲,跟隨者叔叔項梁討生活。
現在項家的主要人物就是項梁。項家雖說沒有了貴族的身份,但是他們身上一直流淌著貴族的血液。他們也時時刻刻都在等著為項燕報仇的機會。
時機成熟時,隱匿在平民當中的項梁,組織起了反抗秦國,復辟楚國的運動。當然這個任務非常的艱鉅,是需要時間來完成的。很長很長的時間,他必須做好和秦軍長期作戰的準備。
這時候的項羽也沒有閒著。項羽原名項籍。羽是他的字,在古代有字號的人,都是貴族出身。你在看看劉邦差點連名字都沒有,更別提字號了。
項羽作為項家小字輩的代表人物。項梁起初是很像扶持他的。先是教他讀書認字,可是學了沒多少天,他覺得學這個除了籤個名外,毛用沒有。
百無一用是書生。他告訴項梁他的想法是想去學擊劍。
項梁想了想,如今這個亂世,是武將的天下,那些讀過書的文人除了會說一些酸溜溜的話語,拍拍領導的馬屁外,多半沒有實際用途。就答應了項羽的請求。
項羽跟著項梁學劍,但是剛練習了幾天,劍還沒有拿穩,他又改變主意了。他告訴叔叔項梁,他想學兵法。
項羽的理由是,學劍即使打仗也是一對一的來打。沒有什麼威力。若是學習兵法,帶領千軍萬馬,馳騁在疆場之外。這才夠威風。
項梁又依了項羽的要求,開始教授項羽兵法。可是項羽是學什麼都不能長久的人。兵法也就是剛剛學到了一個入門,他就又開始厭倦了。覺得兵法也是枯燥無味。沒多大意思。
雖然項羽學的兵法時間並不長,但是項羽天生就是會打仗的料 ,這一點這時的他還不清楚,他叔叔項梁就更加不清楚了。
這也不學,那也不學的項羽,給他叔叔的印象就是一個不學無術的壞孩子。項梁覺得項羽也是個完蛋的貨。從此,對他的前程不大看好。直到項羽看到秦始皇的那一刻,項梁才意識到自己錯了。
項羽見到秦始皇后說了句[彼可以取而代之]就是這句話讓項梁高興了半天。項梁從此對項羽高看了一眼,到了後來項梁舉兵起義了,項羽的表現果然是不一般。
項梁讓項羽當了一名將軍,他開始領兵打仗。最後項羽在鉅鹿之戰中一戰成名。至此,項家昔日的輝煌在項羽手中又復活了過來。
最終項羽滅秦國,為祖父報了仇,成了天底下最大的一個王,西楚霸王。
-
6 # 無奈且向上
項羽,名籍,字羽,(前232~前202)楚貴族後裔,反秦義軍領袖,著名軍事統帥。少年父母雙亡,隨叔父項梁生活,自小不好讀書,隨叔父學習兵法。少年即有大志,一日隨其叔父項梁路遇秦始皇巡視車隊,便口出狂言,我當取而代之。且身材高大力能扛鼎,武藝超群萬人莫敵。
秦二世元年,陳勝吳廣起義反秦,項梁在楚國率800子弟兵響應,屢敗秦軍聲威大震。陳勝吳廣失敗後,項梁就是實際的起義軍領袖。後項梁被秦將章邯所殺,項羽殺楚軍將領宋義,取得義軍領導權。率楚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三年而滅秦。
但項羽生性殘暴,目光短淺。鉅鹿一戰坑秦軍二十萬,入咸陽即屠城,戮殺秦王子嬰,焚燒宮室擄掠宮女財物。分封諸王,並自封西楚霸王。有韓生曾向項羽諫言,關中阻山帶河,四塞之地,且肥饒可王關中,以爭天下。項羽卻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於是殺韓生東歸楚國。
楚漢之爭期間,項羽憑藉兵力優勢,起初戰無不勝,劉邦是屢敗屢戰。但經過四年的戰爭,項羽因為自己狂妄自大剛愎自用,終成孤家寡人,被韓信圍於垓下,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全軍覆沒,英明一世的西楚霸王自刎烏江。結束自己短暫但輝煌的一生。
項羽一個被後世尊為兵神的失敗英雄,因為自己英勇無敵而成就了一世英名,同樣因為自己的剛愎自用,性格魯莽勇而無謀葬送了大好河山,也送掉了自己的性命。
-
7 # 香茗史館
項羽可以說是一個缺點和優點同樣突出的人,他勇武過人卻短於智謀,他精於戰陣卻缺乏戰略眼光,他性格直率卻難以容人,他有將帥之才卻無帝王之能。縱觀項羽的一生,他因戰成名,也因戰身死;他分封天下走上人生巔峰,也因諸侯反叛而滿盤皆輸。
勇武過人卻短於智謀項羽的勇武自不必多說,天生神力“吳中子弟皆憚之”,即使在垓下之戰戰敗之後,面對追擊的數十倍之敵仍然能數次殺出重圍,足見其勇武。
但是智謀方面顯然是項羽的短處,在楚漢爭霸數年之間,項羽在大多數時間內都是佔據著絕對優勢的,可正是由於智謀方面的不足,最終一步步喪失優勢,使得局勢一步步對自己不利,最終落得個滿盤皆輸,烏江自刎的下場。
精於戰陣卻缺乏戰略眼光(鉅鹿之戰)
項羽的戰陣能力無疑極強,更是多次創下以少勝多的奇蹟。鉅鹿之戰以六萬楚軍對二十萬秦軍,以破釜沉舟之志大獲全勝;彭城之戰以三萬騎兵對五十六萬漢軍,一路將劉邦殺得丟盔棄甲;滎陽對峙數次大破漢軍,更是多次將劉邦逼入絕境。
(彭城之戰)
然而在把控戰略全域性方面,項羽顯然處在了下風,他過於計較戰場上的勝負和得失,卻很少從戰略全域性上考慮事情。最終導致天下諸侯皆歸漢反楚,其實西楚最後的境地說“四面楚歌”已經不為過。
(垓下之戰時楚漢形式)
性格直率卻難以容人(范增)
相比於劉邦,項羽顯然是個性格極為直率之人,可正是由於他的這種性格,使得他很難籠絡住人才。縱觀楚漢爭霸時期劉邦和項羽手下的人才對比,在這一點上項羽無疑全敗,韓信、陳平就是典型的例子,好不容易有個范增和鍾離眜,還因為劉邦的反間計而被他疏遠。
(鍾離眜)
人才的匱乏也是導致項羽在戰略全域性全面處於被動的一個主要原因,因為缺少人才所以項羽只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彌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滎陽對峙期間,由於彭越經常在梁地襲擾楚軍糧道,項羽卻毫無辦法,最終只能自己率兵前往平定,卻因為這次離開導致了前線的戰敗。
有將帥之才卻無帝王之能這點最突出的體現在善納諫言這一點上,要成為帝王,不僅要求自身能力過硬,更重要的是如何使用人才,而這也是劉邦能夠籠絡住人才的關鍵,試想一下,作為一個人才,如果你提的意見總被當做耳旁風,還怎麼實現自己的價值,還怎麼為其效力。正如陳平所言“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縱觀整個楚漢爭霸時期,劉邦正是由於善於聽取張良、陳平、蕭何、韓信等人的建議,才彌補了自己在各方面的不足。而在這一點上項羽再次完敗,即使是亞父范增提出的意見,項羽也極少聽得進去。
(秦末十八路諸侯)
另一點,項羽缺少劉邦那樣的帝王眼光,劉邦看出了秦國在諸多制度上的優勢,他並沒有選擇全盤否定,而是有選擇性的予以了繼承。可是在這一點上項羽顯然沒有這個眼光,他對秦國的一切選擇了全盤否定和毀滅,典型的就是滅掉秦國之後再次分封天下,這最終讓他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
8 # louanhuamingyouyicun
♥♥【項羽】秦未一代英雄,推翻秦朝專制的有功之臣,被譽為【西楚霸王】;項羽力大無比,勇猛過人,同時期各路英雄中的戰神;著名軍事思想家,鉅鹿.彭越之戰方顯出英雄的氣質與才華;敗劉邦一敗再敗,眾英雄齊往才能與之匹敵,英到極致,雄到絕頂;【鴻門宴】沽名釣譽.錯失良機,兵敗垓下.自刎烏江!所以毛澤東詩曰:【不可沽名學霸王】!
-
9 # 一個人的歷史
項羽是一個性情率真,隨性而為,不拘泥於世故,不隱忍好張揚的人。因為年輕所以熱血,因為率真所以無畏,因為隨性所以嗜殺,因為張揚所以孤立。
將門虎子,勇力無雙項羽是楚國項氏之子,祖上歷代都是楚國的名將,說出“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豪言壯語的項燕,就是項氏子孫,項羽的叔父項梁也是楚國名將。項羽就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但是他不喜歡學習詩書,喜歡練習劍術,卻也不能持久。力能舉鼎殺伐決斷,在項梁手下屢建奇功。
破釜沉舟,率性而為很多人說項羽“破釜沉舟”是謀略,但是從他殺死宋義但破釜沉舟的舉動來看,這不是謀略而是處於本能的反應。項羽殺死宋義是不需要預謀的,因為只要他動手,就沒有人能阻止他,謀算太麻煩了。項羽並沒有計算過兵力對比這些因素,如果說他有什麼謀劃的話,那就是“狹路相逢,勇者勝!”項羽靠的是勇氣和敏銳的直覺,這和韓信的用兵如神有很大不同,說到底他們是完全不同的兩類人。因此項羽並不喜歡韓信,也不可能重用他,因為韓信“不類我”。
婦人之仁,匹夫之勇項羽並不是什麼嗜血狂魔,而是個率性而為的人,他的內心是敏感而柔軟的。對於將士們受傷時發出的哀鳴,他也會傷心落淚。對於在鴻門宴上處處示弱的劉邦,項羽顯得沒有任何辦法。有人說他坑殺秦軍殘忍不仁,實際上是項羽面對眾多的降卒不知道何去何從的緣故。對於這些雖然投降但是因家眷都在咸陽的人,他們的心是不可能安定下來的,因此坑殺是最好的辦法。
守信之人,不義之徒項羽這個人是個守信之人,他在和劉邦定好了楚河漢界之後,就率軍撤退了。但是劉邦和他不同,不會當過擊敗項羽的最佳時機,他知道“放虎歸山終要傷人”的道理。劉邦在項羽撤軍之後,立刻組織漢軍進攻,項羽措手不及,才有了垓下之戰。面對“不義之人”劉邦,項羽實在是沒有什麼辦法,他最後只能感慨自己是蒼天不佑,而不是自己個人的原因了。
項羽之所以為大家所喜愛,是因為他真實,更加貼近我們。透過司馬遷的《史記》,一個真實的項羽為大家所熟知,古往今來文人墨客都為其感慨不已。
-
10 # 磨史作鏡
項羽七宗罪
1.暴戾不仁,濫殺無辜。最有名的就是坑秦降卒20萬,放火燒了阿旁宮。其實他在起兵之初就親手殺了本來要與他合作反抗秦暴政的會稽太守。
2.背信棄義,不守承諾。本來與劉邦等諸侯共尊楚懷王為義帝,先入關中者為王。但是他仗著自己的軍事力量強大,殺死義帝,排擠先入關中滅秦的劉邦,自稱西楚霸王。
3.胸懷狹小,吝嗇寡恩。捨不得激勵自己的部屬,對出生入死的兄弟封個官跟要他命一樣,把封賞的大印手裡摩挲得都沒了稜角還捨不得給出去。
4.優柔寡斷,婦人之仁。婦人之仁不是真仁義,和前面的殘暴不矛盾。鴻門宴上寬縱敵,烏江邊頭何倉惶!不殺漢高祖劉邦,給自己留下了掘墓人。
5.剛愎自用,不能納諫。項羽是典型的自以為是之輩,自稱恨天無把恨地無環,力拔山兮氣蓋世,因此別人的意見統統聽不進去,錯過了無數好機會,最終走向失敗,演出霸王別姬的悲情戲了。
6.不會用人,眾叛親離。項羽的狹隘自負,使得跟著他的人感覺都無用武之地,於是陳平、韓信這樣的牛人們紛紛棄暗投明,來到了其對手劉邦這邊。只剩一個謀臣范增,項羽根本就不聽他的良言,反而因為范增老是反對他的幼稚做法,導致他將這個忠心耿耿的老臣置於死地。最後只能是孤家寡人,四面楚歌了。
7.推卸責任,死不悔改。即便是自刎烏江之前,他也沒有悔悟,反省自己的問題和不足,反而說“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怨天恨地,連烏騅馬都要替他的失敗負責任!!真是花崗岩腦袋!
回覆列表
西楚霸王項羽,後世對他的評價或褒或貶各持一詞,但是誰也無法用鐵證鐵律來令對方信服。而在大多數的影視劇中,總體上給他戴的都是正面角色的帽子。今天不打算給霸王定性,只說說他的優缺點。
果敢,但太任性。項羽在軍事決策上非常果斷,有膽有識、雷厲風行,身邊的兵將再少都敢於放手一搏。但是,這人又比較任性,不太容易聽進勸言,有時還會把好心當作驢肝肺,不說別人,他的亞父范增就是這麼給氣死的。
勇武,但少謀略。若是論單打獨鬥,十個韓信恐怕都不會是項羽的對手,劉邦這樣的就更是不在話下了。但是,打仗不能光靠“力拔山兮氣蓋世”的純武力,更多情況下依靠的應該是謀略。而就謀略而言,十個霸王恐怕抵不上一個韓信了。
豪氣,但缺遠見。如果要評楚漢風雲榜豪俠人物,項羽當之無愧要排名首位,要不然,秦軍大將章邯怎麼會對他那麼心悅誠服。但是,豪氣的人最容易缺乏遠見卓識,項羽也不例外。比如殺掉義帝楚懷王,就是項羽乾的天大的傻事,不但令他臭名遠播,還把各路諸侯拱手推到了劉邦那一頭。其實,楚懷王的存在只是一面旗幟而已,殺他做什麼呢?
心狠,但不厚黑。成大事的人,心狠是必備之條件。從坑殺秦軍幾十萬降卒、火燒阿房宮等事蹟看,項羽還算得上是一個心狠的人,也是個幹大事的人。但是,這人臉皮太薄,凡事總想顧及點顏面,鴻門宴上不殺劉邦就是最好的例證。但凡老項能夠學得劉邦三成左右的厚黑之道,歷史恐怕真的要改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