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彼得兔成長記

    首先愛心很重要,寶寶一生下來給他最親切的笑容,最溫存的呵護,他的潛意識自然會感到世上的快樂、人間的溫暖與安全,長大起來也會同樣報以對人們的愛心。

    其次要有同情心,成年人要關心老人、病人、有困難的人,熱愛小動物,孩子同樣能受到感染和產生共鳴。

    讓孩子從小就沐浴在有愛有溫暖的環境中成長,那麼他的潛意識自然就會感受到!所以營造環境很重要!

  • 2 # 彩彩育兒手冊

    一、 早期教育 的主要任務是構建人生最積極美好的“潛意識 板塊”

      馮德全 教授勸父母幼師和孩子的親人們,千萬要注意自身的心理修養,給孩子輸入高品位的為人之道:

      1.愛心: 寶寶一生下來給他最親切的笑容,最溫存的呵護,他的潛意識自然會感到世上的快樂、人間的溫暖與安全,長大起來也會同樣報以對人們的愛心。

      2. 同情心: 成年人要關心老人、病人、有困難的人,熱愛小動物,孩子同樣能受到感染和產生共鳴。

      3. 開朗: 成年人表達喜怒哀樂愛與欲要活潑開朗,待人熱情,說說唱唱,表演節目都很自然大方,不怕難為情 ,也從來不羞辱孩子,不把孩子當玩具和笑料。這樣構建起孩子的潛意識同樣活潑開朗,能自由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培養起孩子能無拘無束地表現真實的自我的精神。

      4. 理智愛: 嬰兒8個月以後,家長的愛心表露要適度,情緒要平靜,多專心做自己的事。對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和越軌的行為應表示嚴肅,冷淡或不滿。這樣薄薄的潛意識中就會分清是非,慢慢懂得生活的規律,學會自我控制。自控是非常重要的潛意識,需及早構建。

      6. 熱情: 父母們待人熱情、對事熱情、交友好客、為工作忙碌,也能夠見孩子熱情好客、結交朋友,認真做事的潛意識。

      7. 專注: 父母做事認真專注的神情,會給孩子深刻的印象。專注的神情是很能打動人的,居里 夫人曾說,她小時候天天看到父親小心翼翼從櫃子裡取出實驗器皿,不聲不響做裡化實驗,做完以後又認認真真擦洗器皿,然後把它們整齊地放入櫃內……就是這些神情和舉動打下了她熱愛實驗物理學的基礎。(居里夫人的父母是一位中學物理教師)

      8. 愛書: 掌握視覺語言工具識字閱讀,並用它來進行思維,獲取知識,是人最重要的基本素質之一。父母家長們一定要愛書、還要帶孩子去買書,並建立孩子的藏書櫃……這樣,書就進入了孩子的潛意識,終生受益。(從目前社會的普遍情形來看,我們呼籲“關閉電視,開啟生活和圖書”!)

      9. 勇敢: 在孩子面前成年人應表現得非常勇敢,如不怕寒冷,堅持鍛鍊;不怕病痛、吃藥和打針;不怕小蟲,不怕黑暗和鬼怪;不怕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種種困難等。父母那種堅強的行為和表情都能進入孩子的潛意識,併成為孩子的膽量與自信。

      10. 創造: 父母、幼師和其他親人要經常動手做試驗,例如吹肥皂泡,怎樣吹得更大,飄得更高;作風箏如何更美,飛得更遠;種莊稼如何使它更繁茂、果實更多;投球如何投得更準,命中率 更高;摺紙飛機,如何折得更形象更美好;房間怎麼佈置就顯得更美更有條理,……讓創造進入家庭和幼兒的生活,在他的潛意識中生根,那麼孩子一生都愛創造,事事都願創新,中國的民族性格中最需要這樣的品質。

    二、構建“潛意識板塊”,給孩子心理營養素的8大原則

      我們提倡給孩子的心理營養應相當廣泛、豐富、精美、有趣、能引起孩子的無意注意,接受影響;又能發展有意注意,激發起心理的“食慾”——好奇心和濃厚的興趣。但我們不能要求每個家庭和幼師給孩子的影響都是面面俱到、十全十美的,哺育孩子的親人們儘可以有自己的特色去影響孩子,使孩子群體的心理發展多彩多姿,各不一樣,已形成每個孩子有自己的個性特色和專長傾向。 不過在給與孩子的心理營養時,無論哪個家庭和嬰幼園都應當遵循以下8大原則:

      1. 在孩子身心承受的範圍內,極大地豐富他有趣、有益的精神生活,越豐富越好,不讓孩子與無聊、懶散和吵鬧相伴。

      2. 在激發孩子興趣的前提下,早期教育部分學科,不講系統,不顧深淺,不求甚解;隨生活遊戲而教,也不必有固定的課堂模式。

      3. 給孩子的種種精神產品,應當是久經考驗的人類文明的精品,而決不是隨意粗製濫造的東西。如音樂要明渠、名歌;棋類要圍棋、象棋、國際象棋;故事是中外的經典故事;識字是優美的書法或印刷作品等等,不能寫不像樣的大字塊教孩子讀。

      4. 能給孩子真實的生活感受,就不要滿足於枯燥的玩具,虛構的遊戲去代替;不要滿足於孩子不吵鬧地在枯燥玩具和老一套遊戲中消磨孩子最寶貴的光陰。

      5. 能在孩子日常生活遊戲中接觸的事物,決不進入嬰幼園的課堂去傳授;孩子們有組織有準備的活動課堂,應當展現生活中難以接觸的新鮮事物,特別要多帶孩子動手、動腦、製作、創造。

      6. 孩子們生活、學習環境的豐富,精美的佈置和不斷更新,就是立體化的早教,同樣是構建他們“潛意識板塊”的重要內容,要重視環境的教育。

      7. 父母、家長和幼師的言談、舉止、行為、神情,以及參與孩子活動的表現是最好的早期教育;孩子對成人的神情最為敏感,最易受影響而進入潛意識,因此教育者務必處理好“神情的養魚”。

      8. 千萬不要有意無意地構建孩子不良的“潛意識板塊”,因為一旦不良的環境影響和孩子不良的生活經歷凝結成不良的“潛意識板塊”,那是難以改變的;日後改變它就會經受痛苦並浪費掉大量的時日。

    三、哪些情形必須杜絕進入孩子 的潛意識 ,避免形成不良“板塊”?

      最主要的要杜絕一下種種情形在孩子的生活中發生,力避這些情形給孩子心靈的汙染,更不能染它們積澱成“板塊”:

      1. 家長不愛學習,不求上進,得過且過混日子,把大好的時光經常泡在麻將桌上或電視屏 前……使消極懶散注入孩子的潛意識。

      生活環境骯髒、凌亂、衣冠不整,家用物品亂丟亂放……使骯髒凌亂,美醜不分注入孩子的潛意識。

      3. 過分注意孩子,過分照料孩子,把孩子當中心人物,家人和親戚朋友都談論孩子,圍著他轉……就把高人一等 ,目空一切,沒有禮貌,扭妮作態的思想行為注入了孩子的潛意識。

      要求孩子做的事處處催促,三五遍的催促孩子去做,如催起床、催吃飯、催洗澡、催睡覺……把消極被動,沒有主見,做事磨磨蹭蹭,毫無責任心注入了孩子的潛意識。

      5. 對孩子總是笑臉相迎,捧為掌上明珠,把最好的享受讓給孩子;要孩子做的事就乞求央告,從不講明道理,嚴格要求,堅持原則……這樣就把高人一等、缺乏愛心、貪圖享受、人性執拗注入孩子的潛意識。

      孩子一哭鬧,家長就心軟,依從 遷就他的不合理要求……把粗野放肆,不分是非,不加自控,不求自尊的壞品質注入了孩子的潛意識。

      7. 不讓孩子勞動,處處包辦代替,讓他過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就把懶惰無能注入了孩子的潛意識。

      8. 對孩子不鼓勵,不幫助,不讚揚其優點,缺乏耐心和信心,常常喋喋不休地數落孩子,無可奈何地埋怨孩子……給孩子注入了不求上進,沒有自信,得過且過,自暴自棄的潛意識。

      9. 不豐富孩子生活遊戲,不培養孩子廣泛興趣,讓孩子生活單調,無所事事,起居無規律,生活無朝氣……就積澱了孩子消極懶散,沒有朝氣,不求上進,得過且過的潛意識板塊。

      10. 當著孩子的面,家長群體為教育而爭論,寬嚴不一,意見分歧……這樣就把是非不分,軟弱無能,自我原諒,得過且過的心理注入來自的潛意識。

      11. 家長性格孤僻,膽怯害羞,不交朋友,不善表達思想感情,又常常筆者孩子禮貌叫人,表演節目……就形成了孩子靦腆、膽小、拘謹、自卑 、怕見生人的潛意識。

      12. 家長遇事不冷靜、不沉著,害怕困難,做事無恆心,又不幫助孩子克服困難,不去商量辦事,共同爭取成功,共同獲得成功的喜悅和歡樂……這樣就鑄成了孩子怕苦怕難,軟弱無能,缺乏朝氣和歡樂,喪失自尊和自信的潛意識。

      有人說孩子太小不懂事,大起來給他講道理再教育不遲,這話完全錯了。孩子長大了固然還要講道理不斷教育,但那往往是顯意識的教育,人的現今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在不良的潛意識面前,怎樣也地當不了潛意識的影響力 。

      如果說顯意識是樹的枝葉,潛意識則是樹的根系;顯意識是微風,潛意識則是大氣環流;顯意識是注意保暖彆著涼,那麼潛意識是人的強健的體制和免疫功能;顯意識只是懂得一點藝術技巧,潛意識則是愛美心理和美的鑑賞力和美的創造力……所以對孩子“潛意識板塊”的澆鑄,是人生大廈的奠基,是高素質人才的根本塑造。

      一個孩子的“積極潛意識板塊”鑄造好了,好像這個孩子天生就是好孩子,好青年一樣,數十年不用父母操心且前途無量。所以教子成材的父母和老師對你的寶寶“潛意識板塊”的澆鑄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 3 # 歡樂閣

    寶寶一出生,外界的一切資訊都將湧入他的心靈,他的眼、耳、鼻、舌、身的所有器官,以及那若有若無、神秘不已的“第六感官”,都貪婪地吸收著外界的資訊。

    這些資訊與孩子的心靈碰撞,他做出反應,形成感受,並積澱下來,逐漸固定,大約三四年的時間就鑄成了他的潛意識,深深地影響他後續的發展和一生的生活。

    所以寶寶“二次孕育”中,父母和家庭應當為孩子選擇怎樣的生活至關重要,當然要為孩子選擇最美好的、最幸福的、最具備愛心的、最快樂開朗的、最豐富有趣的、最引起好奇探求慾望的、最有是非觀念的、最能讓孩子經過努力而獲得成功喜悅的生活內容去薰陶他,也就是要用最優質、均衡的精神營養去哺育寶寶,“對牛彈琴”地讓孩子吸收,充分促進他身心的健康成長。

    那麼“二次孕育”中寶寶的“主生活”應當用什麼標準去選擇,去確定?簡單地說“主生活”要極利於開發寶寶的右腦潛能,並能激發左腦潛能。

    1.孕育寶寶愛的情感

    關愛、呵護、安慰、逗樂、遊戲以及關心他人、獲得快樂等,是滿足孩子身心發展的天然需求。給孩子以幸福感、安全感、親切感、快樂感,使他的潛意識感到人間是安全的,生活是快樂的,人際關係是親切的。這樣他就會成長為幸福快樂、積極開朗、親切友愛、無拘無束的人,將來與膽小孤僻、拘束不安、畏縮不前無緣。

    父母要鼓勵孩子笑、說或用肢體語言表達對家人和周圍人的熱情和愛心,例如點頭、招手、歡迎、恭喜、再見、擁抱、飛吻,把好吃、好玩的東西送給他人,撫摸他人碰痛的地方,小朋友摔倒了扶他爬起來,拿毛巾給爸爸擦汗,遞小凳給媽媽坐,給奶奶捶捶背,給爺爺按摩,幫媽媽做家務勞動,勸大姐姐不要哭,等等。

    人生來都有生理需要,並渴望得到滿足,因此孩子都有天生的自私傾向。為此,“二次孕育”中務必要注入“關心他人,快樂自己”的潛意識,從而把孩子培養成為健全的、善良的社會人。

    鼓勵並與孩子一起種植花草樹木和莊稼,飼養可愛的小動物,這既可培養孩子關愛生命、愛護大自然、保護環境的美好品質,更可鑄造孩子博愛的情操。

    當他人或別的小朋友有了進步、做出成績時,應鼓勵孩子熱烈鼓掌,熱情祝賀。這樣孩子長大了,就會為他人的成功而喜悅,願意向他人學習,而不生嫉妒的“毒瘤”。

    2.孕育孩子美的情感

    讓孩子沐浴在美的環境中,培養愛美、欣賞美、創造美的潛意識。孩子生活的環境務必要整潔、樸素、大方、和諧,牆上張貼美麗的圖畫,家中最好有高雅的雕塑,四周環境應該綠化。

    一家人要經常欣賞美術作品、藝術攝影,還要外出欣賞自然風光,以及各種各樣的建築美、裝飾美、商品的設計美和包裝美等。另外要多與氣質文雅、服飾整齊、語言流暢動聽的人接觸,這樣孩子的行為和語言也就美起來了。

    塑造潛意識美感的另一方面是讓孩子沐“音樂浴”。胎兒和嬰兒經常聽聽高雅音樂、經典名曲(連睡眠時也可播放),甚至以此作為生活的背景音樂,這樣孩子長大後就不僅愛音色美、旋律美、節奏美的音樂,而且想象力也特別豐富。

    3.孕育孩子的寧靜感、理智感

    當今孩子大多非常好動,所謂“眼睛一睜,鬧到熄燈”,把大人鬧得筋疲力盡。

    怎樣讓孩子做到安靜專注呢?要讓孩子生活在相對寧靜的環境中,孕育者要安詳、愉悅,脾氣不急不躁,說話輕聲細語,做事有條不紊,動作迅速準確,情緒比較穩定,對孩子態度親切而又認真(有時還帶有平靜和嚴肅)。

    要多給孩子輕聲細語地講故事、念兒歌、背古詩;多多引導孩子細心觀察,互問互答;也可與孩子一起下棋、畫畫、讀書、做手工、做桌面遊戲等;還要鼓勵孩子獨自安靜地玩耍。總之,快樂一定要有個“度”,狂歡和瘋鬧不可太多,寧靜、理智才是最優的心境、最長久的快樂。

    現在許多嬰幼園幾乎沒有寧靜可言,連活動課上孩子也大聲喊叫,師生的嗓子都處於“亞嘶啞”狀態,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

    4.孕育孩子的成就感、自信心

    一定要經常啟發、引導、幫助孩子做好許多事,讓他不斷得到成功的喜悅和獲得讚許的快樂,這樣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就會迅速增長,在潛意識中構建了美好的自我意象,在以後的生活中總是充滿自信,高揚起理想和成功的風帆。

    家庭裡應當設定一個“寶寶成功記錄欄”,凡是孩子各方面的第一次成功,都要在欄目中作記錄,並綴上小星星。如某年某月寶寶第一次自己吃飯;某年某月寶寶第一次安靜地自己學習,不要大人陪伴……這樣日子一久,孩子的潛意識裡會無時無刻不在創新生活,不在積極向上。

    要鼓勵孩子努力克服困難,也可以與孩子一起去克服,並且暗中幫助他做出某些成績。例如做一個生日禮物送給老師,畫一張最有想象力的畫掛上牆,排練一個最精彩的節目等等。幫助孩子做好一件有“轟動”意義的事,往往會使孩子建立起一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在培養孩子的整個過程中,養育者應自始至終對孩子充滿希望和信心。必須做到積極暗示、杜絕一切消極暗示,哪怕在孩子不爭氣、犯錯誤的時候,也要堅持積極暗示,決不可無意中掐掉孩子自信的嫩芽。

    5.孕育孩子的是非感、榮辱感、懼怕感

    孩子不可一味接受表揚、讚美和賞識,更不可給孩子的不良行為“戴高帽子”,哄騙孩子“乖”,那樣孩子不但毫無是非感、榮辱感,而且會變得只能聽好話,不能接受批評,以自我為中心、自私、任性,甚至目空一切,結果會造成心理扭曲和未來人際交往的失敗。

    我常見有的成人,生活中遇到一點點不如意的事,或受到一點點冷淡,心情就立刻消沉下來,臉色很難看,在場的氣氛即遭到破壞。追溯他的童年,往往就是任性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所以他只想到自己的感受,從不考慮他人的感受。

    從小就要給孩子建立生活的準則,大人作出榜樣,要求孩子也嚴格遵守。要做到不允許做的事一開始就不允許,不可時緊時鬆,這樣孩子就沒有痛苦。

    愛孩子務必寬嚴並濟。平時要結合生活,透過談話和講故事,告訴孩子好寶寶應當怎樣做或不應當怎樣做。經常認真、和藹地給孩子講行為的是非標準,甚至把要求孩子的行為標準寫下來,長期堅持實行。

    母教的第一大敵人是溺愛,女性在自己親生的嬰兒面前其智商是最低的,往往“愛昏了頭”,失去了評價孩子的是非標準。為此,年輕媽媽務必要頭腦清醒,提高警惕。

    孩子對語言內涵的理解力極差,但對成人的好惡表情卻非常敏感,所以“二次孕育”中要特別善於運用“表情教育”,在與孩子相處的每一時刻,教育者什麼情況下可以歡笑,什麼時候應該微笑,以及什麼情況下應該讚許、認真、嚴肅、冷淡、生氣、微怒、氣憤等等,都要把握得十分得當。當孩子做錯事時,還要使他感到害羞、懼怕。正常的懼怕感、羞恥感、後悔感也是心理發展必備的良好情感因素。一些青少年無法無天,吸毒、兇殺都毫不懼怕,其病根仍在嬰幼兒時期缺少是非感、榮辱感、羞恥感和懼怕感的薰陶上。

    6.孕育孩子熱愛勞動、獨立做事的責任感

    從寶寶1歲開始,教他自己玩耍,做力所能及的事,並幫助、檢查、評定、表揚孩子的勞動成果。

    這不僅是為了發展孩子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孕育他的責任感:在他的潛意識裡,覺得自己的事要自己負責,關心他人也是自己的責任,得到他人的幫助後要表示感謝等。這樣的孩子長大了,獨立性就很強,做任何事情都有責任心,沒有消極依賴心理。

    總之,“二次孕育”是心靈的塑造,是心理板塊的構建,是人生常青樹的生根催芽。有人說上帝造人,我說是父母和社會造人。著名母教專家王東華在《發現母親》中提出了“化育”和“習育”的概念,真是太好了!“二次孕育”中,“化育”和“習育”是最有用武之地。

    “二次孕育”中注入的潛意識素質,應當還有很多很多,例如透過錘鍊培養孩子的勇敢精神和開朗性格;透過規律生活培養孩子的自制、自控能力;透過在提問、討論中認識萬物,培養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透過音樂生活培養孩子的樂感;透過聽中外經典誦讀培育孩子的語感;透過看圖形、色彩、畫畫培養孩子的色感、美感、空間感……

    只有一切生活都達到“感”化的程度,生活才會在孩子的右腦中深深紮根,終生陪伴孩子的心靈。

    最後我還要特別強調的是,孩子長大了做好事、做大事的英雄氣概,務必要注入孩子的潛意識之中。

    人類是從荒蕪的地球中成長起來的,文明是從艱難困苦中發展起來,我們今天的幸福是世世代代祖先流血流汗奮鬥犧牲換來的。我們在追求自身幸福的同時,也要讓世界更美好。

    所以,人應當有做好事、做大事的胸懷。這種胸懷主要是透過父母的胸懷點點滴滴地影響孩子,慢慢滋潤孩子的心田,真正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就是“化育”,是構建孩子心理板塊最重要、最基本的元素。

    母親的十月懷胎,是造人的“一次孕育”,它塑造了孩子的“生理雛形”。出生時寶寶的身體那麼柔弱,但卻能夠攝取營養,經受鍛鍊,逐漸成長為一個強健者。

    寶寶從出生到3歲,是造人的“二次孕育”,它塑造孩子的“心理雛型”,開發出一個人的巨大心理能,影響人一生的發展方向、速度和成就。

    我之所以提出“二次孕育”,是為了強調心理養育的極端重要性——構建起人生的“潛意識板塊”。

    地球科學稱地殼運動為“板塊運動”,地殼的板塊巨大、結實、深厚且力量之大。把“板塊”與人的潛意識連在一起,說明人的潛意識對人的思想、信念、情感、興趣、行為、習慣、性格、氣概等有非常大的驅動力,又有非常大的穩定性。

    潛意識能不知不覺地、頑固執著地支配一個人的情緒和行為,這一現象超越人們常識範圍,人的潛意識是一個人心理活動的源泉和基本動力。

    為什麼人人都有“母親情結”?一生到老都愛母親,真是“兒不嫌母醜”!古今中外多少關於母親的詩歌、歌曲和散文都經久不衰。

    我的二姐,80多歲時患老年痴呆症,不省人事,但在昏迷中身體極度難受時仍然大聲呼喚“媽媽!”“媽媽呀……”。我們的母親己故大半個世紀了,為何昏迷中的80老人仍會念念不忘地呼喊母親呢?是因為母親的形象、母親的聲音和慈愛、母親的笑容和動作貯存在生命潛意識的深層裡,不可磨滅。

    為什麼人人都有“母語奇蹟”,把母語方言說得那樣惟妙惟肖,天衣無縫;不論是多麼複雜的語音語調、說辭說腔,每個在當地成長的人都能說得絲毫不走樣,那怕是傻子也大多能學好方言的每一細微之處呢?是因為母語在人生的最初幾年裡像從不斷流的小河水,日日夜夜地流進孩子的潛意識,並且成為構建“板塊”的鋼筋。

    為什麼人人都有“性羞恥感”,一談到“性”的問題立刻就會臉紅,感到羞恥和難為情,難以啟口呢?其實“性”是極普通、極正常的生理現象,就像人要吃飯、睡眠一樣,沒有可害羞的。孩子生下來毫無性羞恥感,他最初赤身裸體地走來走去,從來不需要“遮羞布”。

    那麼羞恥感是哪裡來的呢?3歲之前寶寶敏銳地覺察到成年人對“性”諱莫如深,言辭躲躲閃閃,因“性”而臉紅,談性而色變;當他裸露時,大人就神秘地羞辱他:“醜,醜,快把短褲穿上!”等等現象時,“性羞”很快進入他的潛意識,像岩漿凝固在板塊之中。

    為什麼西方人特別喜歡純音樂,古典名曲家喻戶曉,播放交響樂幾乎成為每個家庭的生活背景?是因為西方音樂生活太普及了,孩子一出生就浸泡在純音樂之中,那美妙的旋律也注入了巨大的潛意識板塊之中……。

    以上種種現象都說明了“二次孕育”其間,孩子吸收的資訊所構建的潛意識板塊其能量之大、穩定性之堅實,它可以塑造個體性格、民旅性格,乃至形成人類共有的性格,它的“心理能”是任何“顯意識”的認知和理智選擇都無法匹敵的。

    為什麼四歲之前是形成“板塊”時期?因為幼兒處於右腦發展領先時代,而右腦的功能極大地優於左腦,幾乎達到百萬倍之多。

    大腦右半球主管吸收事物的影象、形象、顏色、色彩、聲音、表情、情感、情緒、肢體動作,空間資訊等等,此時用右腦接收的世界形象和生活情感模式,像血肉一樣長在腦中,以後是怎麼也抹不掉的。

    這就是“二次孕育”,塑造了“第二生命”心理人的雛形。以後左腦發展起來的語言、數理、邏輯思維,雖然也有巨大的認知能量,但怎麼也離不開已經鑄成的“潛意識板塊”的擺佈。顯意識好比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總也擺脫不了水下巨大冰山的底座,只能隨著冰山底座的移動而漂流。

    孩子經過“二次孕育”,構成起潛意識板塊以後,情感、意志、性格、氣質、氣概的基礎部分即穩定下來,以後極難徹底的根本性的改變,所以人們往往誤認為人的潛意識情感和行為是那個人的天性,是與生俱來的命運。可見“二次孕育”對人一生是極其重要的!

    記得我上小學時,聽老師講動物、植物,又在與小朋友快樂遊戲中,看到大樹、小樹、和花草,曾忽發奇想地感嘆:做人多好,做動物也很好,能夠自由自在地走動、跑跳、說話,到處去玩;做植物真太可憐了,一動也不能動,成天成夜站在那裡,又不會說話,做植物太沒意思了!

    現在想來,我對此有新的感觸。動物和人的“自由自在”也是有限的,總是隻在一定範圍之內,人的自由天地看來很寬闊,但不知不覺受著他的潛意識板塊、性格的羈絆。

    我成年後,半個多世紀了,遇見過各式各樣的人,每個人的生活軌跡都毫不例外受著他的潛意識和性格的制約,能掙脫出來改變自己的命運的人極少。至於那些從小養成的怪癖性格,人一生受其害而不可自拔。再加上社會的制約,人生哪有多少自由度可言啊!

    要得到比較充分的自由,還是從小鑄就朝氣蓬勃、積極開朗、富於遐想、勇於探索、敢做試驗、有開拓創新精神,並具備愛心和獨立自控精神的“潛意識板塊”吧!

  • 4 # 諾拉不懂小姐

    孩子的潛意識,有正向光明的,也有陰影暗黑的,我們父母能做的,是給予他愛和意志。讓他的光明的一面成為性格的主導。孩子出生,我的原則是無條件的愛,給予充分的愛,充分的陪伴,需求及時響應,她現在很Sunny,充滿靈性。具體可以推薦《西斯弗育兒手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牛頓笫一定律被推翻,物理學會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