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張不叄讀秦史
-
2 # 楓橈
趙武靈王(約公元前340年—前295年),嬴姓,趙氏,名雍,生於邯鄲。趙肅侯之子,戰國中後期趙國君主,政治家、改革家。
趙雍繼位時,趙國國力較弱,屢受中原大國欺侮。北方的林胡、樓煩等遊牧民族也不時騷擾,鄰境較小的中山國也時常進犯。
趙武靈王二十四年(前302年)頒佈命令,推行的“胡服騎射”政策,改革軍事,趙國因而得以強盛。趙雍率將士攻擊匈奴,佔領今內蒙古南部黃河兩岸之地,建立雲中、九原兩郡,又在陰山築趙長城以抵禦胡人。前296年滅中山國。
趙雍正值壯年,傳位公子何,即趙惠文王,自號為“主父”,公元前295年的沙丘宮變中被圍困活活餓死於沙丘宮(今邢臺廣宗),諡號為武靈王。
趙武靈王的一生武略有餘而文韜不足。先說武略。
其一,趙國參與了兩次"五國相王‘’事件,妄圖爭霸中原,但均以失敗告終。這使趙武靈王清醒的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在戰略上做了明智的調整,就是終生不再稱王。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趙武靈王深有自知之明。
其二,改革軍事,實行‘胡服騎射’,使趙國軍事逐漸強大。就軍事戰略而言,此舉符合且有利於趙國提升軍事實力,見識卻是不凡,也深為後世推崇。
其三,改變戰略方向,開疆拓土。
中原地區古來就為兵家必爭之地,所以,春秋時期,各諸候國就開始逐鹿中原,以圖稱霸諸侯。趙國地處偏偶之地,若想逐鹿中原,需要面對齊,韓,魏等強國,實在是太冒險。
趙武陵王深刻的意識到這一點,遂把戰略目光投向諸候忽視的北方蠻夷之地,一來解決了屢受少數民族的侵擾,二來透過對匈奴的戰爭,獲得了內蒙古南部及黃河兩岸地區,建立雲中,九原兩郡,並在陰山修長城以御胡人,拓野千里,大大擴充了趙國的版圖。中山國為趙國心腹之患,在平定了北方少數民族以後,趙武靈王將其滅國。
在經歷一番征伐之後,此時的趙國己為強國,這為趙國成為戰國七雄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其四,趙雍是個膽略過人的君王,堪稱一代英雄。
在讓去王位之後,趙雍曾孤身犯險,前往秦國刺探虛實,秦惠王發覺時,趙雍已安然脫身,此等膽略,非英雄不能為之。
在對外的武功方略上,趙武靈王堪稱一代雄主,但對內政的文韜上,就有些不足了。
其一,做為一個改革者,在發動改革前,準備不足,沒有足夠的支持者。
趙國雖偏居北方一隅,但深受中原文化影響,尤其是貴族,很看不起少數民族。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自然招致貴族的牴觸。之所以能夠實行,靠的是王權,而非人心。如果,趙武靈王在推行"胡服騎射‘’前,能夠培養支援自己的新興貴族,漸以取代反對自己的保守貴族,也不致有後來的不堪。
其二,過分注重軍事,而忽略了內政。
改革,是件難事。僅僅改革軍事,而不去漸次的改革內政,政權自然難以穩定。內政改革,說到底就是讓人們變革思想。只有思想同一了,政權自然就牢固了。
其三,立儲不當,欲重奪王權,埋下禍根。
趙武靈王有一寵妃,名吳娃,為其誕下一子,名何。但吳娃早逝,臨終前請求武靈王立公子何為儲君。武靈王感念二人恩愛之情,也就答應了。並廢了年長的儲君公子章。
立幼廢長,是王權更迭大忌。況公子何之才,遠不及兄長公子章。
趙武靈王,正值壯年而讓王位。現如今看到公孑何的才能遠不及公孑章,難免有些後悔,就有意親近年長的公子章。這也是王道所忌。
公子章有了父親的支援,野心勃發,原本屬於他的王位,意欲重新奪回來。兄弟二人矛盾日深。而此時精力旺盛的趙武靈王,看到有隙可乘,也想重回王位,實現自己的宏圖大願。遂利用二人矛盾,尋機奪回王權。這最終導致了沙丘宮變,上演了一幕手足相殘的悲劇。
公子章政變失敗,逃到趙武靈王住處主父宮,公子何手下追至主父宮將公子章殺死,趙武靈王亦被困。
公子何怨其父之行,三月餘斷水斷炊,趙武靈王最終餓死於沙丘宮。
趙武靈王做為一代雄主,其武功無可厚非,但文治卻是一般。
如果定位的話,他是個英雄,而不是一個文武兼備的君王。
歷史就是這樣,做一個安分的君王,也許可得善終。而做為一個改革者的命運,往往卻都是悲情英雄,無論是趙武靈王,還是後來做法自斃的商鞅,亦或是王安石,都不會為當時的人所理解,但不要忘記,歷史的眼睛永遠是光亮的!
-
3 # 梅軒說三國
趙武靈王二十七年,正當國家強盛、政局穩定,事業如日中天時,不知怎麼想的,趙武靈王忽然想退居二線,在東宮大會文武,當眾宣佈將王位傳給太子何。
太子何是趙武靈王的寵妃娃贏又叫孟姚為他生的兒子。
趙武靈王長子名章,最早被立為太子。但公子何出生後,武靈王因為寵愛惠後,就沒有任何理由地廢掉章,另立公子何為太子。
二十五年,惠後卒。
惠後一死,趙武靈王好像受了很大刺激,似乎是為了彌補自己對惠後的愛, 居然在自己身體康健時把王位傳給了太子何。
二十七年,王子何臨朝稱制,是為惠文王。
即使是二十歲繼位的話,趙武靈王也才四十七歲呀?清乾隆皇帝做了六十年的皇帝,都八十多了,不是還不那麼情願把皇位讓給已經五十多歲的太子永琰嗎?
中國古代皇帝當太上皇的不少,有的是被逼無奈,如唐高祖李淵、唐玄宗李隆基、明英宗朱祈鎮;有的是年紀大了,厭煩了,樂得清閒,如宋高宗、清乾隆;有的是大敵當前,趕緊把燙手的山竽扔給太子,自己逃避責任,如宋徽宗。
像趙武靈王這樣,自己身體康健,精力旺盛,國家尚未真正和平穩定,兒子又那麼小,就把王位讓出去,自己去當太上皇帝,而且他還不是去享清閒,而是親自帶兵到一線衝殺,甚至還化妝到秦國親自去刺探情報,目的就是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江山打下來,讓小兒子安安穩穩地繼承享受。
你不能不說,趙武靈王用心良苦,實在是一個好父親。
但就是這樣一個好父親,卻親手把自己和兩個兒子推向了深淵。
為保證惠文王儘快適應國君之位,趙武靈王特意安排正直的肥義為相國兼擔任惠文王的師傅。
趙武靈王退居二線後,自稱主父。
有了這個新的稱號和身份,趙武靈王覺得很好玩兒,覺得自己也很偉大。
他發誓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用自己的全部精力把惠文王培養成一個像自己一樣偉大的君主。
趙武靈王將王位傳給太子何後,自己穿上胡服親自率領文武眾將發起伐胡之戰,為兒子開疆拓土。
同時,武靈王還野心勃勃地想從雲中、九原南襲秦國。為刺探情報,他甚至親自化妝成外交使節去秦國會見了秦昭王,一是刺探敵國情報,二是親自看看自己的老對手秦昭王是個什麼樣的君主。
秦昭王覺得這個使者相貌奇偉,肯定不是一般人。武靈王離開王宮後,昭王立刻命人隨後追殺,但武靈王非常警惕,沒等被追上,就早已跑過邊境,脫離了危險。
秦昭公又派人多方偵察,方知這個外交官就是趙武靈王。連昭王帶秦國滿朝文武,都為之大驚。
老天,從來沒聽說過天下竟然有這樣的勇敢無畏的國王!這樣的對手太可怕了!
金庸寫《射鵰英雄傳》,裡面的完顏洪烈,梅軒覺得就有趙武靈王的影子。
貴為一國的王子,為了刺探宋朝的虛實,竟敢孤身潛入中原,幾次身臨險境,幾乎喪了性命。
當然,其氣度的恢弘、其履險的驚險曲折,比趙武靈王遜色多了。
秦昭王很是擔憂,自己恐怕不是趙武靈王的對手。但他沒想到,不用自己動手,那麼英明神武的趙武靈王竟然死在了自己的高度信任的王叔公子成手裡。
惠文王二年,趙武靈王巡視北地,召見樓煩王,命其出兵助趙。
惠文王三年,趙武靈王滅中山國,打通了與代地的交通,去除了趙國的心腹大患,剩下的就是積蓄力量征伐秦國了。
但是這時,武靈王又想起了廢太子章,他突然覺得怪對不起大兒子章的,於是他一激動,就把章封到了代,號為安陽君。並安排田不禮作公子章的相國。
嗐,武靈王固然是位偉大的君主,但他又是一位慈愛的父親,他不想讓兩個兒子任何一個受委屈。他要補償他們。他覺得這樣的安排很公平,自己感到非常欣慰。他覺得,這兩個孩子一定會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一塊兒,為趙國的長治久安,肝膽相照,共同奮鬥。
但是,章這個孩子平素很奢侈驕傲,對父親傳位給弟弟何,心 裡一直不滿。
偏偏主父又選了一個品質不好的田不禮做章的相國,這更助長了章的驕奢。
李兌是個明白人,對這種局面很是憂心。他找到肥義說,公子章強壯而志驕,黨羽甚多,而且野心很大,恐怕暗中會有不臣之心。主父給他配的這個相國田不禮,也是出名的殘忍驕橫。這兩個湊到一塊兒,必然會陰謀作亂。自古小人野心膨脹時,都不會深思熟慮考慮後果,只要有利可圖就會不顧風險、不擇手段、不顧一切地去攫取,互相慫恿鼓動,共同走向深淵。依我看,趙國不久必有大亂。先生您身為相國,任重勢大,如果有禍患,必然成為奸人攻擊的目標,您最好還是早作打算。仁者慈愛萬物,智者防患於未然,如果這兩點都做不到,還坐在相國這樣的位置上,那可是十分危險的。我建議您稱病不朝,把位子讓給主父最信任的王叔公子成。總之,現在政治生態非常惡劣,政治局面非常危險,千萬不要成為眾矢之的,作子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肥義說,這怎麼可以呢?主父把輔佐惠文王的重任交給我,當時特意囑咐我說,“一定要時刻牢記你的責任,堅守一心,直到身歿。”我當時對著主父他老人家拜了兩拜,鄭重承諾一定不辜負他的信任和重託。現在如果因為畏懼田不禮的權勢我就抽身自保,那就太對不起主父他老人家了。進受嚴命,退而不全,還有比這更不堪的行為嗎?當臣子的,不敢擔當,不守承諾,罪莫大焉。古人說,受人之託應該做到“死者復生,生者不愧”,我既然答應了主父,就要踐行我的諾言,怎麼能只顧自己的身家性命呢?再說,忠貞之臣,只有在急難之時才能顯出英雄本色。我知道您提醒我全都是為我好,但是我還是不能從命。
李兌苦笑道,既是這樣,您就好自為之吧。明年的今天我們恐怕再沒有機會相見了,不是我為你收屍,就是你為我收屍。
說罷涕泣而出。
李兌見肥義不聽自己的忠言,就去找王叔公子成,希望他能早作準備,以防田不禮作亂。
肥義雖然沒有聽李兌的建議明哲保身,但李兌的提醒他還是非常重視的。
肥義找到公子信期,對他說,公子章與田不禮互相勾結,實在令人擔憂。他們表面上仁義忠順,實際上包藏禍心,很可能會幹出不子不臣的事來。我聽說,奸臣在朝,是國家的隱患。他們貪婪殘忍,野心膨脹,在內得到主父的信任,在外驕橫殘暴。如果有一天假借國君之令,做出禍國殃民的事來,就會不可收拾。這幾天我憂心得睡不好覺,吃不好飯。您作為國之宗室重臣,有必要做好防備。從今往後,如果有召您入朝的詔令,您一定先不要去,我先替您去打探訊息,沒有危險時您再去不遲。
信期說,好,我知道了,就聽先生您的。
四年,惠文王大會朝臣,安陽君章也來上朝議事。
主父在殿角一側窺視群臣宗室上朝時的舉止態度,發現大兒子安陽君章小兒子惠文王面前恭恭敬北面稱臣,態度非常謙卑,看了之後,心裡很是不忍。
主父突發奇想,欲把趙國一分為二,讓章在代國稱王,他覺得這樣對大兒子才公平。
他這樣打算了,但猶豫未決,決定等合適時機,和小兒子還有文武群臣商量商量 。
但是他做夢也沒想到,他一直眷顧心疼的公子章已經迫不及待,對父親和弟弟搶先下手了。
主父與惠文王巡遊沙丘,公子章即與田不禮糾集黨徒發動叛亂,對外詐稱接到主父的密令,召諸公子、宗室入宮議事,肥義與公子成早就約好了,如果有入宮開會或議事的詔令,公子成先不要去,自己先入朝探聽虛實,結果肥義一入朝,即被當場誅殺。
信期聽說後,急忙點齊人馬與叛軍交戰。
王叔公子成與李兌在自己的封地聽說公子章作亂,也立即率領四方軍隊第一時間入朝平叛,由於準備充分,自己平素威望又高,所以很快殺死田不禮,盡滅其黨羽,迅速穩定了局面。
公子成平定叛亂後,按說應該向在外視察的主父和惠文王彙報情況,但他沒有這樣做,他不想失去這千載難逢的機會,與李兌一商議,即自稱相國,號安平君,封李兌為司寇。
政變未遂的公子章在混亂中單身出逃,跑到了主父的沙丘行宮。
主父一看大兒子如此狼狽可憐,一下子又心軟了,竟忘記了這小子乾的罪不容誅的天大壞事,開啟宮門將其藏在宮中。
公子成與李兌聽說公子章被主父藏在了行宮,立即率兵包圍了王宮,不由分說,將公子章搜出,當場誅殺。
殺完公子章,公子成與李兌一商量,我們因為公子章的緣故包圍主父的行宮,逼死了章,退兵後主父恐怕不會饒過我們,我們這些人都會死無葬身之地。一不做、二不休,乾脆把主父一塊兒殺死算了。
於是,兩個人繼續率兵圍困王宮,對裡面的宮人說,想活的就趕快出宮逃命。
宮中的大小官員、宮娥太監一聽,誰也不想陪著主父趙武靈王等死,一聲吶喊,全部跑光了。
主父想跑跑不了,又沒人送飯,躲在宮中幾天後餓得不行,以至於挖老鼠洞找糧食、爬到樹上掏鳥窩充飢,堅持了三個月,終於餓死於沙丘行宮。
公子成確信主父真死了,這才打開宮門,隆重為主父發喪,組織全國軍民揭批公子章的罪行,緬懷主父生前的豐功偉績,號召全國軍民化悲痛為力量,投入到正常的工作生活之中,千萬不能給各國攻擊趙國的可乘之機。同時,向各國派出使者通報情況,大致意思是亂臣賊子公子章已被繩之以法,主父悲傷過度不幸暴病而亡,現在國內政局穩定,趙國願意繼續與各國保持良好的國際關係。
說起來,這次宮廷政變式的內亂,始作俑者全在主父一人。
主父不能說不偉大,不能說不英明,但在處理接班人事情上卻犯糊塗,屢出昏招,屢犯低階的戰略性錯誤。
開始他立了太子章,只是後來娶了孟姚,因為寵愛孟姚就輕率地廢掉章,另立幼子何為太子。這還不夠,繼而又把王位傳給何,自己交出大權甘願東討西殺以一個臣子的角色去輔佐幼主。
這樣本末倒置的做法不但不合禮法,還使全國上下思想混亂,莫知所從。
後來看到公子章卑微地向弟弟俯首稱臣,他又覺得很對不起大兒子,遂想把趙國一分為二,另立章為代王,讓兩個兒子分庭抗禮,共享共治國家。這種荒唐想法和做法,真是曠古少有。
就這樣,主父從一個偉大、英明的君主,突然英雄氣短變成了一個慈愛、天真,像一個娘們兒一樣的父親,但是事與願違,事情並不按照他的一廂情願的主觀願望發展,而是造成朝中文武無所適從,給公子成和田不禮作亂的理由和機會,最後間接害死了公子章,自己也被餓死在沙丘,成了一個國際笑話。
-
4 # 張生全精彩歷史
趙武靈王用“胡服騎射”,改革壯大了趙國軍事,讓趙國成為當時僅次於秦國的強國。然而,一代雄主最終卻淪落到靠掏鳥窩、捉老鼠充飢,最終被餓死的境地。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趙武靈王劇照)
一、英主繼位,趙國崛起。公元前326年,趙肅侯去世,15歲的趙武靈王得以繼位。
一直覬覦趙國城邑的魏、楚、秦、燕、齊五國,欺負趙武靈王年幼,勾結起來,想在趙肅侯的葬禮上起兵滅趙。
在託孤大臣肥義的幫助下,趙武靈王先以重金賄賂越王和樓煩王,讓他們一個攻楚一個攻燕,楚國、燕國趕緊率軍回去防範,從而去掉兩個實力強大的國家的威脅。接著,趙武靈王又命令全國戒嚴,然後才對魏、秦、齊三國的國君強硬要求,不許帶軍隊進入趙國邊境,只能讓使者帶弔唁品,到趙國國都參加葬禮。
魏、秦、齊見趙國重兵佈陣,知道計劃不能實施,只得把軍隊撤離了。
一場亡國危機被成功解除,同時,也為新繼位的趙武靈王在國際上造就了聰慧英武的名聲。
隨後,趙武靈王仿效胡人,對軍隊戰服進行了改革。又摒棄了傳統的戰車作戰,改以苦練騎馬射箭,結合圍獵的戰術打法,讓趙軍脫胎換骨。
在趙武靈王大刀闊斧的改革下,趙國很快打敗中山諸國,並向北方進一步開闢了疆域,成為繼秦國之後崛起的強國。
二、因美人改立太子。都說美人配英雄,趙武靈王的美人來得更加神奇。
公元前310年,趙武靈王做了個夢,夢中有個美女對他鼓琴而歌。可惜不待他相問,夢就醒了。
趙武靈王對夢中美女念念不忘,於是在宴會上向大臣們描述了這個夢,並詳細地描述了美女的模樣。
大臣吳廣聽完後,便稱趙武靈王所說的正是他自己的女兒孟姚,並將孟姚獻給了趙武靈王。
漂亮的孟姚,果然受到趙武靈王的寵愛。由於嫡夫人趙氏早已去世,趙武靈王便把孟姚扶為王后。
不久,孟姚為他生下一子公子何,這讓趙武靈王非常高興。
好景不長,孟姚患病了。
雖然趙武靈王多方醫治,但還是沒能挽留住她。
孟姚在臨死前,對趙武靈王說,我這一生也沒有求過你什麼,只希望你能答應我,趁我還活著,立公子何為太子。
趙武靈王為了讓孟姚沒有遺憾,二話不說,便廢了公子章的太子之位,改立公子何為太子。
(孟姚劇照)
三、壯年讓位。在公子何10歲時,趙武靈王已經征服了北方各國,接下來準備向中原進發。
趙武靈王想到,當初接替王位時,因為五國會葬,趙國差點被滅。為了以防萬一,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能讓王位平穩過渡。而他也可以拋開政務,專心征伐。
公元299年,趙武靈王再開先河,將王位禪讓給了公子何,並命曾經輔佐過他的老臣肥義,去輔佐才10歲的公子何處理政務。
四、厚愛廢太子。趙武靈王眼看在肥義的輔助下,公子何已經知道如何治國了,心裡非常高興。
但同時,當他看到每次公子章拜見公子何時,一副萎靡不振的樣子,又極為痛心和內疚。
趙武靈王又想到公子章的生母韓夫人。想到當年年輕時和韓夫人的點點滴滴,那也是情深之極。因此,愈發覺得無故廢掉公子章,實在是太對不起他了,應該多多彌補他才行。
於是,趙武靈王又把公子章封為安陽君,讓不受公子何器重的田不禮,輔佐他治理封地。
正鬱郁不得志的田不禮,覺得這是一個翻盤的機會,便常常在公子章面前說一些“嫡長子繼位才是正朔”之類的話。天長日久,本來已認命的公子章,漸漸也覺得趙武靈王不公。於是,公子章在田不禮的煽動下,暗中結黨營私,蓄養死士。
趙武靈王不光把大片肥沃的封地給了公子章,還和公子章吃住在一起,就連儀仗馬車,也是一式兩份,讓公子章享受和他一樣的待遇。
趙武靈王對公子章這般厚愛,讓朝中一些見風使舵的臣子,認為他又有大動作,暗中爭相與公子章往來。這也讓野心勃勃的公子章,愈發想要奪回王位。
五、禪位後又想要回。果然,趙武靈王打算把公子章也封為王。穩妥起見,他先和一向對他忠心耿耿的肥義說了這件事。
肥義是個聰明人,他很快就發現,趙武靈王並不是想封公子章為王,而是故意封公子章為王,讓公子章和公子何發生矛盾,然後趙武靈王好趁機奪權。
肥義分析得沒有錯。
趙武靈王的確是有這樣的想法。
原來趙武靈王禪讓王位時才41歲,相當於壯年退休。
隨著趙武靈王向中原進發的速度加快,蓬勃的野心,讓他又想成為天下的王。同時,他在退休後,昔日的光環便黯然失色。大臣們眾星捧月依舊,但那枚“月亮”卻不是他。這讓他倍感失落。
所以,他有了新的想法,那就是激化公子章和公子何的矛盾,然後他再來做和事佬,趁機收回王權。
肥義識破了趙武靈王的陰謀,卻並沒有揭穿,只是苦勸趙武靈王,說如此會引起趙國內亂,並會引外敵入侵,到時有亡國的危險。
(繼位的公子何)
六、激化矛盾。一心想重新奪回王位的趙武靈王,怎麼聽得進去呢?
他深知肥義不同意,公子何就更不要說了。於是他找到公子章,並把想封他為王的事,前前後後說了一遍。
公子章果然很氣憤,於是聯合趙武靈王,準備侍機殺死公子何。
經過商議,趙武靈王以“去沙丘選墓地”為由,要公子章與公子何同行。
由於肥義已經把趙武靈王的陰謀告訴了公子何,因此公子何覺得,此去凶多吉少。可他又不能不去,所以他一邊佈下精兵在沙丘近郊,一邊帶著肥義和信期去見趙武靈王。
七、自食惡果。當時趙武靈王和公子章居一宮,公子何另居一宮。
公子章亦有自己的小算盤,他打算先殺公子何,再幹掉趙武靈王,然後奪取王位。
於是,他假傳趙武靈王的令符,讓公子何來議事。
肥義認為有詐,決定替公子何走一趟。並說,如果他沒有回來(意思是已經被殺),就趕緊通知精兵誅殺公子章。
果然,沒過多久,公子章的隨從又來請公子何。
信期逼問公子章的隨從,才得知肥義已死。
悲憤的公子何,立刻派信期率精兵圍攻趙武靈王和公子章的主宮。
很快,公子章和田不禮便在激戰中被殺。不過,士兵們都不敢動趙武靈王。
怎麼辦呢?
有人提議,應該先向公子何請示再做決定。
但信期表示,有的問題不該拋給國君。
所以,他只命精兵團團圍住主宮,卻不再向趙武靈王發起進攻。
被困在內宮的趙武靈王,很快就陷於缺糧少水的境地。
飢餓迫使趙武靈王不得不想盡辦法,尋找能讓他活下去的食物。老鼠洞裡的老鼠和窗外樹枝上的鳥窩,都被他搜尋了一遍又一遍。最終在苦熬了3個月後,趙武靈王餓死在主宮中。
趙武靈王死後,信期向公子何報告趙武靈王被餓死一事。
一直不聞不問的公子何,這時候趕緊跑來,抱著趙武靈王的屍體痛哭不止。隨後,他便下令以國君之禮厚葬,並舉國齊哀。
趙武靈王,糊塗啊!
(參考史料:《資治通鑑》《史記》)
回覆列表
趙武靈王的功過從他的諡號就可以看出,威強敵德曰武,亂而不損曰靈,前為功,後為過。
趙武靈王最有名的當然是胡服騎射,但其實這次變革的內涵遠比字面上的還要廣泛,也正是胡服騎射之後,趙國軍力有了飛躍式的發展,先是對中山國四戰四勝並最終將其滅亡,從而徹底解決掉這個趙國的心腹之患;又先後降服了林胡、樓煩兩大部族,林胡王獻出了戰馬,樓煩王也將許多族人交給趙國,用以充實他們的軍隊。他甚至一度考慮要偷襲秦國。在他之後的趙惠文王時期,趙國也確實對秦國取得了閼與之戰的勝利,很可能在當時,趙國已隱隱有了和秦國抗衡的實力。
不過,趙武靈王后期的很多做法顯得心血來潮,先是廢長立幼,廢黜原太子趙章,改立寵妃孟姚之子趙何為太子;後來又在盛年時退位,自居主父,專注於戰事;甚至一度想把趙國一分為二,交給兩個兒子各自統治。這些也激起了國中的不滿,最終釀成了沙丘宮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