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公子小可

    有人說,這個董鄂妃其實就是秦淮八豔之一董小宛。 這個說法在民間廣為流傳。

    據說是當年洪承疇投降了清軍之後, 率軍攻打江南。洪承疇是個好色之徒,早就聽說秦淮八豔(馬湘蘭、卞下 玉京、李香君、柳如是、董小宛、顧橫波、寇白門、陳圓圓)的名聲,尤慕董小宛,因此在攻陷江南之後,就把董小宛抓住,藏在府中,想要據為己 有。結果董小宛寧死不從,沒辦法,洪承疇只好把她送給了順治。

    但是這個說法是經不起推敲的。董小宛在歷史上確有其人,姓董,名 白,字青蓮,大概是崇拜李白才取這樣的名字。她生於天啟四年 (1624),年輕輕輕就已經是秦淮名妓,豔冠群芳。崇禎十五年,19歲的 董小宛從良,嫁給了比她大14歲的“四公子”(方以智、陳貞慧、侯方域 冒襄)中的冒襄。 一邊是秦淮八豔,一邊是四公子。倒也算郎才女貌 可惜好景不長,不久就爆發了戰亂。夫妻二人只好逃命,在順沛流 離中相依為命,但最終董小宛還是因為驚嚇勞累過度,於順治八年正月初二病死,時年28歲,死後葬在瞭如舉冒氏的影梅庵,如此說來,董鄂妃跟董小宛可謂是風馬牛不相及,可是人們為什麼要把她倆拉在一起?, 這大概因為這兩位都是絕色美女,而且都姓董,因此一些文人在搞創作的時候,為了使情節更加離奇好看,就來了個移花接木,把她倆混為一談,但事實上重鄂妃的“重鄂”是滿族語言,也有翻譯為“東古”、 “冬古”、“東果”的,她並不姓董。

    而另外一種說法,則與事實最為相近在《孝莊秘史》、《少年天子》等影視劇裡,認為董鄂妃原本是襄親王的福晉,後來被順治看上,納入宮中做妃子。但據史書記載,襄親王於順治十二年被封為王,當年就死了,年僅15歲,似乎還不到娶福晉的年齡。

    而官修史書對於董鄂妃的來歷,一概是避而不談。只有當時德國的傳教士湯若望在他的傳記裡的一段回憶,最能說明董鄂妃的真實身份,在他的傳記裡記載順治帝對於一位滿籍軍人之夫人起了一種火熱的愛戀。當這位軍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時,他竟被對於他的申斥有所聞知的天子親手打了一 個極怪異的耳光。這位軍人最後怨憤致死,或許竟是自殺而死。皇帝遂將這位軍人的未亡人收入宮中,封為貴妃。這位貴妃於160年產下一 子,皇帝規定他是將來的皇太子的。但是數星期後,這位皇子競而去世 而其母於其後不久亦薨逝。皇帝陡為哀痛,竟致尋死覓活,不顧一切,以上這段話來自《湯若望傳》,文風很明顯是外國作品的翻譯體。 但真相就藏在其中。在當時所有史官都不敢記錄真相的時候,這位外 華人把此事記了下來,並且做成回憶錄,為歷史揭開了謎底。

    真實的董鄂妃,其實是一位八旗將領的夫人,一個偶然的機會,被 順治帝看中,納入宮中。後來生了皇子,卻不幸夭折,不久之後董鄂妃 也死去。這個記錄,跟正史的記錄相似度是最大的,而且沒有避諱,因 此應該是事實的真相。

  • 2 # 文儒風

    孝獻皇后

    孝獻皇后(1639年-1660年9月23日),董鄂氏,世稱董鄂妃,真實名不詳。滿洲正白旗人,內大臣鄂碩之女,費揚古大將軍之姊,世祖順治帝貞妃族姐。

    順治十三年(1656年),董鄂氏入宮,深受順治帝寵愛。同年八月二十五日,封為賢妃。僅一月有餘,順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為理由,晉封她為皇貴妃。升遷速度之快,中國歷史少見。

    順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董鄂氏在承乾宮病逝,年僅22歲。董鄂氏是順治帝一生最鍾愛的女子,死後追封為皇后,合葬清孝陵。諡號為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后(不附帝諡,是中國最後一位獨立諡號的皇后)。

    人物生平立妃

    崇德四年(1639年)出生,順治十三年(1656年)入宮,同年八月二十五日被冊為“賢妃”,僅一月有餘,順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為理由,晉封她為皇貴妃。這樣的升遷速度,歷史上十分罕見。十二月初六日,順治帝還為董鄂妃舉行了十分隆重的冊妃典禮,並頒詔大赦天下,在大清近300年的歷史上,因為冊立皇后妃嬪而大赦天下的,這是絕無僅有的一次。 這一年順治19歲,董鄂妃18歲。中國第一歷史檔案庫中儲存了冊立董鄂妃為皇貴妃的《詔書》。按常規,皇帝只有在冊立皇后的大禮上,才會頒佈詔書公告天下。董鄂妃享受到這種特殊禮遇,表明她得到了順治不同尋常的寵愛。

    性格

    順治與董鄂妃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謂“長信宮中,三千第一”、“昭陽殿裡,八百無雙”,真是六宮無色、專寵一身。 據順治親筆所寫《端敬皇后行狀》的描述,每次順治看奏摺時,有重要的內容,草草看過後,就隨手扔在一邊了,董鄂妃提醒他應該仔細看,不能忽視;每當順治要和她同閱奏章時,她又連忙拜謝,並解釋說:後宮不能幹政。每當順治下朝後,她總是親自安排飲食,斟酒勸飯,問寒問暖;每當順治批閱奏章至夜分,她總是為其展卷研磨,侍奉湯茶。順治每次聽翰林院的官員們講課結束後,回到寢宮時,她一定會打聽講課的內容,他也會再給她講一遍,順治每次講給她聽的時候,她都非常高興。他們的真摯感情,並非卿卿我我的小夫妻,而在於理性的相互促進。董鄂妃時常陪伴在順治的身邊。更難得的是,她時常勸說順治,處理政務要服人心,審判案件要慎重。連宮女太監犯錯誤時,董鄂妃往往也為他們說情。

    生子

    1657年,董鄂妃生下皇四子,順治欣喜若狂,頒詔天下“此乃朕第一子”為此祭告天地,接受群臣朝賀。舉行頒佈皇第一子誕生詔書的隆重慶典,之後更是大赦天下(有清一代因為皇子出生而大赦天下的唯有皇太極的皇八子以及順治的第一子),對這個孩子的待遇甚至超越嫡出,大有冊封太子之意。

    皇四子出生時順治頒行天下的大赦詔書: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自古帝王繼統立極,撫有四海,必永綿歷祚,垂裕無疆。是以衍慶發祥,聿隆胤嗣。朕以涼德纘承大寶,十有四年。茲荷皇天眷佑,祖考貽庥,於十月初七日,第一子生,系皇貴妃出。上副聖母慈育之心,下慰臣民愛戴之悃,特頒肆赦,用廣仁恩。

    然而這個孩子生下不過數月就夭折了,順治下令追封其為和碩榮親王,這已經是超越祖制了,喪葬規格逾制,為他修建了高規模園寢,並親筆寫下《皇清和碩榮親王壙志》,抒發對皇四子的寵愛和痛惜之情:“制曰:和碩榮親王,朕之第一子也。生於順治十四年十月初七日,御天於順治十五年正月二十四日,蓋生數月雲。爰稽典禮,追封和碩榮親王……嗚呼!朕乘乾御物,敕天之命,朝夕祗懼,思祖宗之付託,冀胤嗣之發祥。惟爾誕育,克應休禛。方思成立有期,詎意厥齡不永!興言鞠育,深軫朕懷……”

    佛教

    董鄂妃向來不信佛教,順治有時用一些禪宗經典來告訴她,而且為她解釋《心經》的深層含義。因此成了她推崇尊敬的至寶。專心研習禪學。參悟探究“一口氣不來,向何處安身立命”,每次遇見順治,就總舉出這句話:順治每次都笑而不答。董鄂妃因為長期患病,不能純一參悟,董鄂妃再次舉出這句話,順治用這句話回答她,她才有所醒悟。所以她崩時,言語舉動絲毫不亂,端坐在那裡唸佛號,長長地出氣就坐化了(佛教稱人死亡:圓寂,坐化等),顏色面目都很安詳端整,和平日沒有什麼兩樣。足以見董鄂妃對佛法並專心研習禪理的誠意。

    病危

    孝惠章皇后病危,董鄂妃親自服侍,她的侍婢才得以有些空閒休息,董鄂妃五天五夜沒有閤眼,時而為她誦讀史書,或者談些家常來解悶。凡是孝惠皇后的事,董鄂妃都親自為她置辦好。順治十四年春,永壽宮其他妃嬪有了疾病,董鄂妃又親自服侍,三晝夜沒有休息。她殷切關心幫助她們解除憂慮,事先都準備好,都像是侍奉孝惠後一樣。皇后所裁製的衣物至今都還在。悼念其他妃嬪去世的時候,董鄂妃悲傷之深切,甚而超過了她們的親屬,她很愛念其她的妃嬪。在孝獻皇后崩時,皇后和其他妃嬪都很哀痛。皇后和其他嬪妃想起董鄂妃的好處,感激董鄂妃過去的恩情,都吃素誦讀經書,只有這樣她們才覺得能足以報答董鄂妃的情意。董鄂妃曾在宮中撫養承澤王的兩個女兒,安王一個女兒,朝夕盡心撫養,慈愛不遜於自己親生的。在董鄂妃崩時,這三個公主,都十分哀痛,人們都不忍再聽聞,但因病情過重,1660年9月23日薨逝。

    駕崩

    董鄂妃崩後,皇太后傷心哀痛。天下的臣民沒有不感到悲痛的,皇太后、皇后和其他嬪妃都懷念追悼,只有順治一個人,撫今追昔,雖然順治說不出心中悲傷,悲痛卻常常來襲。

    宮中庶務(雜務等等),以前都是皇貴妃董鄂妃來處理的,盡心檢查稽核,沒有不恰當的。雖然位在皇后之下(董鄂妃時為皇貴妃,只比皇后低一級,而高於諸妃之上。其次皇貴妃有副後之稱,而且董鄂妃實權長期與孝惠後並存),但是董鄂妃卻是盡到了皇后的職責了。其次因有孝惠皇后在,所以董鄂妃才沒有做到皇后的中宮桂冠。董鄂妃自已嚴謹恪守,熱心地輔助內務,殫精竭力,無微不至,各項事務都非常勤勉努力。董鄂妃大約病了三年,雖然身體虛弱,面容憔悴,仍然時而勉勵安慰順治說:”沒有大礙,諸事仍然都很齊備。“禮數上也沒有任何懈怠,董鄂妃都是始終如一。侍奉孝惠皇后更恪盡謙和恭敬,像母親一樣對待她,孝惠皇后更是把她當作姐姐。順治十四年冬,順治去南苑,皇太后身體不適,皇后和董鄂妃都朝夕侍奉,廢寢忘食。她在天帝壇為皇太后祈禱,隨即到南苑去探望,孝惠皇后卻無一句話詢問,也沒有派人來問安。這樣順治因為皇后有違孝道,讓群臣上衣,才讓孝惠章皇后得知的。皇后和董鄂妃長跪在順治面前,磕頭請辭,請皇上體察皇后的本身心意,求皇上不可廢后。

    個人生活

    順治先後冊立兩位皇后。一位是他母親的侄女博爾濟吉特氏,後降為側妃。另一位就是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順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年十四,聘為妃。六月,冊為皇后。

    帝王雖然後宮佳麗無數,但是真正讓順治視為姿容絕代、才華出眾,且清麗脫俗,善解人意的紅顏知己還是董鄂妃,順治帝對董鄂妃可謂是一見鍾情,至死不渝。董鄂妃本來就體弱多病,皇四子又百日而殤,這種打擊使得她一病不起,順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一代名妃、絕代佳人董鄂妃香消玉殞,病逝於東六宮之一的承乾宮,年僅22歲。據福臨說,董鄂妃崩時“言動不亂,端坐呼佛號,噓氣而死。薨後數日,顏貌安整,儼如平時”。愛子愛妃的接連逝去,使得福臨的精神幾乎崩潰。他萬念俱灰,看破紅塵,棄江山社稷如敝履,執意要出家為僧,並讓和尚溪森為他剃了發。後來由於溪森的師父玉林琇以要燒死溪森為要挾,才逼得福臨打消了出家的念頭。福臨悲慟欲絕,他以超常的喪禮來表達對愛妃的哀悼,但因董鄂妃臨終前囑咐:“帝,臣妾宛後,禁裝金玉之物,謹以妃禮。。。”還未說完便亡,但福臨還是以皇后禮葬。

    董鄂妃崩後第三天,即八月二十一日,福臨諭禮部:“皇貴妃董鄂氏於八月十九日薨逝,奉聖母皇太后諭旨:‘皇貴妃佐理內政有年,淑德彰聞,宮闈式化。倏爾薨逝,予心深為痛悼,宜追封為皇后,以示褒崇。’朕仰承慈諭,特用追封,加之諡號,諡曰‘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后’。其應行典禮,爾部詳察,速議具奏。”在禮臣們擬議諡號時,“先擬四字,不允。至六字、八字、十字而止,猶以無‘天’‘聖’二字為歉”。清代諡法,皇后諡號的最後四字為“×天×聖”,“天”代表先帝,“聖”代表嗣帝,表示該皇后與先帝和嗣帝的關係。如孝莊文皇后在太宗時“贊助內政,既越有年”,以後又輔佐順、康二帝。所以她的諡號最後四字為“翊天啟聖”。而董鄂妃諡號的最後四字為“溫惠端敬”四字,明顯比有“天”“聖”二字的皇后低了一等,所以福臨感到內疚,順治欲將太監、宮女30名悉行賜死,“免得皇妃在其他世界中缺乏服侍者”,後被勸阻。董鄂妃去世,福臨為其輟朝四個月,按照禮制,皇后去世輟朝時間也僅僅是五天,這樣的輟朝時間在整個清朝歷史上都是無法被超越的。順治十七年(1660)八月二十七日,董鄂妃的梓宮從皇宮奉移到景山觀德殿暫安,抬梓宮的都是滿洲八旗二、三品大臣。這在有清一代,不僅皇貴妃喪事中絕無僅有,就是皇帝、太后喪事中也未見過。董鄂妃的梓宮移到景山以後,福臨為她舉辦了大規模的水陸道場,有108名僧人誦經。整天鐃鈸喧天,燒紙施食,香菸燎繞,紙灰飛揚,經聲不斷。在“三七”日(第二十一天),將董鄂妃的屍體連同梓宮一同火化,由溪森秉炬舉火。一起燒掉的還有兩座裝飾得富麗堂皇的宮殿,連同裡面的珍貴陳設。火化後,將骨灰裝入“寶宮”(骨灰罐)。十月初八日,皇帝第五次親臨壽椿殿,為後斷七。

    清制中平時皇帝批奏章用硃筆,遇有國喪改用藍筆,過27天后,再用硃筆。而董鄂妃之喪,福臨用藍筆批奏章,從八月到十二月,竟長達4個月之久。順治帝讓學士撰擬祭文,“再呈稿,再不允”。後由張宸具稿,“皇上閱之,亦為墮淚”。為了彰顯董鄂妃的賢德、美言、嘉行,福臨命大學士金之俊撰寫董鄂氏傳,又令內閣學士胡兆龍、王熙編寫董鄂氏語錄。福臨親自動筆,飽含深情地撰寫了《孝獻皇后行狀》,以大量的追悼董鄂妃的《御製哀冊》、《御製行狀》的具體例項,展現了董鄂妃的美言、嘉行、賢德,洋洋達四千言,內容十分豐富。

    本來就體弱多病的順治皇帝經過失子、失妻幾次變故,身心遭到了極大的傷害,董鄂妃死後僅半年,順治帝就得了當時的不治之症——天花。當時正直元旦,無論宮中與民間都張燈結綵準備歡度新年,就在這時皇帝病重的訊息從宮中傳出,朝廷傳諭全國“毋抄豆、毋點燈、毋潑水”,並頒佈大赦令,可是並無收效。在欽定皇三子即位、口述遺詔後,順治皇帝於正月初七日半夜崩於養心殿,時年二十四歲。順治皇帝駕崩後,屍體被火化,於康熙二年與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帝生母)、孝獻皇后董鄂氏合葬入清東陵中的孝陵。

    身世之爭

    孝獻皇后董鄂妃的身世有多種說法,第一種說法就是正史說,第二種是秦淮八豔之董小宛說,第三種是襄昭親王博穆博果爾福晉說。

    順治帝與董鄂妃的愛情悲劇,歷來為世人所矚目。辛亥革命後,董鄂妃的來歷問題,又引起人們的議論,先曾說她是明末名妓董小宛,後又認為她本順治弟媳、襄親王博穆博果爾的福晉。前一種說法屬於誤解,較快得到澄清,後一種意見則綿延不絕,流傳至今。現許多影視,小說都沿用重要這一意見。這也是董鄂妃在清初風雲人物中佔三大疑案之一。

    董小宛

    《清宮演義》、《清宮十三朝》、《武俠董小宛》等小說電視劇,均將孝獻皇后董鄂妃說成是秦淮八豔董小宛。簡要情節是:清軍統帥洪承疇本是好色之徒,早聞“秦淮八豔”(馬湘蘭、卞玉京、李香君、柳如是、董小宛、顧眉生、寇白門、陳圓圓)之名,尤慕董小宛。洪在攻佔江南時,果然生獲董小宛,藏之府中,企圖霸佔,無奈小宛誓死不從。洪無計可施,最後不得已,於順治二年(1645)將小宛獻入皇宮,遂成為順治帝寵妃。也有說小宛是豫親王多鐸俘獲,送入宮中的。

    董小宛,歷史上確有其人,名白,字青蓮,生於明朝天啟四年(1624),秦淮名妓。崇禎十五年(1642),19歲的董小宛從良,嫁給了比她大14歲的著名的“四公子”(方以智、陳貞慧、侯方域、冒襄)之一的冒襄為妾。二人感情真摯,相敬如賓。戰亂中,夫妻二人顛沛流離,相依為命達9年之久。董小宛終因勞瘁過度,於順治八年(1651)正月初二日病死,時年28歲,葬於如皋昌氏的影梅庵。

    為什麼將與董鄂妃風馬牛不相及的董小宛扯在一起了呢?可能是因為她們倆的姓中都有一個“董”字,二人又都是傾國傾城的絕色佳人。一些文人在編寫野史時,為了使情節離奇,有吸引力,或出於對清朝皇帝的故意中傷,於是便採用了移花接木之術,將董小宛說成是董鄂妃了。其實,董鄂妃的“董”是滿語譯音,“董鄂”也有譯為“棟鄂”、“東古”、“冬古”、“東果”的。

    襄親王福晉

    《孝莊秘史》、《少年天子》等電視劇,都認為董鄂妃原是襄親王的福晉,後被順治帝納入宮中,成為寵妃。襄親王,博穆博果爾,清太宗皇太極的十一子,生於崇德六年(1641)十二月二十日申時,其生母是懿靖大貴妃博爾濟吉特氏娜木鐘,順治十二年(1655)二月二十一日冊封為和碩襄親王,當年七月初三日己刻卒,年僅15歲。

    順治帝幼年即位,母親孝莊文皇后對他管教極嚴,加之朝廷大權長期由叔叔多爾袞掌管,形成了暴躁、猜忌的性格。孝莊文皇后出於政治上的考慮,將自己的侄女、蒙古科爾沁部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之女博爾濟吉特氏立為皇后。這位小皇后從小嬌生慣養,尖酸刻薄,並不能體諒順治帝的苦衷,常常與順治帝發生口角,小兩口的感情並不和諧。因此,順治帝覺得事事皆不順心,內心很是苦悶。因為弟媳董鄂妃的美貌和才情深深地吸引了這位多情的少年天子的心,而董鄂妃的丈夫時常領兵出征,也對順治帝產生了好感。兩個情誼相投的人迅速墜入了情網。

    關於董鄂妃的來歷,官修史書一概避而不談,唯有《湯若望傳》提供了下述線索: “1658年(順治十五年)皇帝遭遇一酷烈打擊。第三位皇后(董鄂妃)所生之子,原定為皇位繼承者的,於產後不久,即行薨逝,而這位太子的母后不久崩殂。”

    《湯若望傳》中還有一段湯若望的回憶:

    順治皇帝對於一位滿籍軍人(有學者認為是某個一品或一品以下武職官員)之夫人,起了一種火熱愛戀。當這一位軍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時,他竟被對於他這申斥有所聞知的天子親手打了一個極怪異的耳摑。這位軍人於是乃怨憤致死,或許竟是自殺而死。皇帝遂即將這位軍人的未亡人收入宮中,封為貴妃。這位貴妃於一千六百六十年產一子,是皇帝要規定他為將來的皇太子的。但是數星期後,這位皇子竟而去世,而其母於其後不久亦薨逝。皇帝陡為哀痛,竟致尋死覓活,不顧一切。

    孝獻皇后福臨共有8個皇子,除玄燁外,在7個皇子中,皇二子福全、皇五子常寧、皇六子奇授、皇七子隆禧、皇八子永乾等5人皆卒於康熙朝,勿庸考慮。這樣只剩下皇長子鈕鈕和皇四子。鈕鈕生於順治八年(1651)十一月初一日,殤於順治九年(1652)正月三十日,只活了89天,生母是庶妃巴氏。此子雖也是早殤,但不是殤於順治晚年,而且他的生母是庶妃巴氏,未封過貴妃,因此,鈕鈕和巴氏不可能是湯若望所說的皇子和那位貴妃。那麼只剩下皇四子。該子生於順治十四年(1657)十月初七日,殤於順治十五年(1658)正月二十四日,生母是皇貴妃董鄂氏,即後來的孝獻皇后。董鄂妃病逝於順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由此看來,湯若望所說的只能是皇四子和皇貴妃董鄂氏。

    但這裡有兩個出入,一是皇四子生年是公元1657年,而湯若望所說是1660年;二是皇四子生母是皇貴妃,而不是貴妃。

    但是順治朝期間又並未設貴妃一職,皇四子也被順治說成是皇太子。

    顯然,這裡所說的“第三位皇后”與“貴妃”是指同一人,即皇貴妃董鄂氏。她於順治十四年十月生皇四子,順治特為此舉行隆重慶典,稱為“朕第一子”。

    董鄂妃18歲入宮,不符合選秀女的年齡,所以她應該不是透過選秀女的渠道入宮。而當時沒有被選上秀女的少女,一般就嫁人了。所以她很可能是嫁人後才被選入宮。而且博穆博果爾的死亡時間與董鄂妃的入宮時間極為接近。而且博穆博果爾十幾歲就封王,於理不合。所以,有可能是博穆博果爾的福晉。

    傳說也罷,猜想也好,最後歸於一致的認識就是,這位董鄂妃不但姿容絕代、才華出眾,而且品行清麗脫俗,善解人意,深深地吸引了這位多情的少年天子的心,在佳麗三千的後宮中贏得了順治帝專一的愛情,並至死不渝。

    軼事典故

    世祖所最寵愛者為董妃,美而賢,聰慧能文。有一漢人記其事者,謂妃時進規諫,請帝凡朝臣章奏,皆一一親覽。又勸帝崇尚儉德,宮中宴會只須飲饌適口,不必太豐。帝自言每日臨寢之時,妃必親查室內勢度而調適之。薨時年甚少,帝悲感不能自解,親作碑文,記妃德行。

    其中言帝常命妃陪宴,妃恆不願,勸帝出與大臣共之。其勸帝親賢勤政類如此。由此亦可見當時朝廷禮節尚簡略,上下情意相親,不似後此之尊卑懸絕也。蓋初入關時,猶存滿洲舊風,其後則一切如漢人之制度矣。

    史籍記載獻字諡號

    “獻”字諡號: “聰明睿智曰獻 ,知質有聖曰獻” 。

    另史料記載 《端敬皇后行狀》:“後幼聰穎過人”、“所誦《四書》及《易》,已卒業。習書未久,天資聰慧,遂精書法。”、“洎得後才德兼備”。已明確表明董鄂妃是一位難得的才女。

    賢妃冊文

    冊立董鄂氏為賢妃曰:【奉聖母皇太后口諭。內大臣鄂碩之女董鄂氏。性姿敏慧。軌度端和。克佐壺儀。立為賢妃。】(《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之一百三順治十三年八月至九月》記載)

    皇貴妃冊文

    冊立董鄂氏為皇貴妃賜之冊寶冊文曰:【朕惟乾行翼贊。必資內職之良坤教弼成。式重淑媛之選。爰彰彝典特沛隆恩。諮爾董鄂氏、敏慧夙成。謙恭有度。椒塗敷秀。弘昭四德之修。蘭殿承芬。允佐二南之化。茲仰承懿命立爾為皇貴妃。錫之冊寶。其尚只勤夙夜。衍慶家邦。雍和鍾麟趾之祥。貞肅助雞鳴之理。欽哉。】

    冊封董鄂氏頒佈天下的詔書:【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帝王臨御天下。慶賞刑威、雖當並用。然吉祥茂集之時。尤宜推恩肆赦。敬迓天庥。朕遵聖母皇太后諭上□日。思佐宮闈之化。爰慎賢淑之求。於初六日、冊封內大臣鄂碩之女董鄂氏為皇貴妃。贊理得人。群情悅豫。逢茲慶典。恩赦特頒。

    清史稿

    《清史稿·列傳一·后妃》記載:

    孝獻皇后,棟鄂氏,內大臣鄂碩女。年十八入侍,上眷之特厚,寵冠後宮。順治十三年八月,立為賢妃。十二月,進皇貴妃,行冊立禮,頒赦。上皇太后徽號,鄂碩本以軍功授一等精奇尼哈番,進三等伯。十七年八月,薨,上輟朝五日。追諡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后。古

    上親上親制行狀,略曰:“後兒靜循禮,事皇太后,奉養甚至,左右趨走,皇太后安之。事朕,晨夕候興居,視飲食服御,曲體罔不悉。朕返蹕晏,必迎問寒暑,意少■H3,則曰:‘陛下歸晚,體得毋倦耶?’趣具餐,躬進之,命共餐,則辭。朕值慶典,舉數觴,必誡侍者,室無過燠,中夜罝罝起視。朕省封事,夜分,未嘗不侍側。諸曹循例章報,朕輒置之,後曰:‘此雖奉行成法,安知無當更張,或有他故?奈何忽之!’令同閱,起謝:‘不敢幹政。’覽廷讞疏,握筆未忍下,後問是疏安所云,朕諭之,則泣曰:‘諸闢皆愚無知,豈盡無冤?宜求可矜宥者全活之!’大臣偶得罪,朕或不樂,後輒請霽威詳察。朕偶免朝,則諫毋倦勤。日講後,與言章句大義,輒喜。偶遺忘,則諫:‘當服膺默識。’蒐狩,親騎射,則諫:‘毋以萬邦仰庇之身,輕於馳驟。’偶有未稱旨,朕或加譙讓,始猶自明無過;及聞姜後脫簪事,即有宜辯者,但引咎自責而已。後至節儉,不用金玉。誦四書及易已卒業;習書,未久即精。朕喻以禪學,參究若有所省。後初病,皇太后使問安否,必對曰:‘安。’疾甚,朕及今後、諸妃、嬪環視之,後曰:‘吾殆將不起,此中澄定,亦無所苦,獨不及酬皇太后暨陛下恩萬一。妾歿,陛下宜自愛!惟皇太后必傷悼,奈何?’既又令以諸王賻施貧乏,復屬左右毋以珍麗物斂。歿後,皇太后哀之甚。”行狀數千言,又命大學士金之俊別作傳。是歲,命秋讞停決,從後志也。

    鄂碩已前卒,後世父羅碩,授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及上崩,遺詔以後喪祭逾禮為罪己之一。康熙二年,合葬孝陵,主不祔廟,歲時配食饗殿。子一,生三月而殤,未命名。

  • 3 # 秉燭讀春秋

    清朝入關的第一個皇帝:順治帝,是一個多情種子,是歷史上“愛美人不愛江山”的主。

    1651年,他的寵妃董鄂妃因病掛了,順治帝竟悲痛的數日滴米未進。

    我們都知道,皇上後宮佳麗無數,走了穿紅的來個著綠的,皇上最不缺的是女人,死個妃子算個球。說難聽點,就算順治的皇后駕崩了,也不至於數日不進飯食吧。

    然而順治彷彿中了邪,超出了人們的認知,由於無法擺脫睹物思親的折磨,他決定放棄權力,出走五臺山墮入空門當和尚。

    一來表示忠於董鄂妃,二來以吃齋唸佛的方式超度愛妃。

    順治帝是個擰巴筋,認準道一直跑到黑,他真的這樣做了,不當皇帝進五臺山當了和尚。講真這種痴情男兒世間少見。

    問題來了,董鄂妃是何許人?她何來如此大的魅力?

    能讓順治帝出家當和尚的董鄂妃身世撲朔迷離,有說她是秦淮八豔之一的董小宛,有說她是順治皇帝的弟媳婦兒,還有說她是順治手下一將軍的妻子……

    一、董小婉之說:傳說順治帝的愛妃董鄂妃是秦淮八豔之一的董小宛。

    董小婉(1623~1651年),名白,字青蓮,南直隸蘇州(今江蘇蘇州)人。

    由於家道中落而淪落青樓,在秦淮河上以出賣色藝為生,與柳如是,陳圓圓,李香君等同為秦淮八豔。

    在她16歲時,偶遇28歲的落魄文人冒襄(1611~1693),二人擦出火花,冒襄贖其從良並納其為妾。

    冒襄,字闢疆,是明末清初的文學家,他和侯方域,方以智,陳貞慧並稱明末四公子。

    冒闢疆命運多舛,年輕時雖有文采卻時運不濟,文人以科舉入仕而成名,然而冒闢疆卻六考不中。他還不如范進中舉中的范進,好歹老範堅持考到老頭,最終如願以償中了舉人。

    冒闢疆考了6次,不中就洩氣了,連個舉人都沒撈到。

    到33歲時本該成家立業之,他卻隱居山林成立了復社,除了喝酒談天說地之外,就是挑朝廷的毛病,相當於如今的憤青。屬於不幹實事的大嘴巴,因此得罪了許多權貴,他的仕途更是無望。

    有道是官場失意,情場得意,28歲的冒闢疆走了桃花運,在蘇州河花船上遇到了16歲美豔的董小婉,於是上演了一出才子愛佳人的大戲。

    官方史料記載,董小宛是在28歲時因病去世的,還說她死在了冒闢疆的懷裡。

    如果按照官方的記載,董小婉就不可能是順治帝的愛妃,因為她一直沒離開冒闢疆,她又怎麼能進宮侍奉皇上呢?

    就在人們疑惑的時候,經過翻閱冒闢疆所寫的回憶錄《影梅庵憶語》一書,終於發現了疑點。

    此書是冒闢疆追述與董小宛一起生活的實錄,書中不吝筆墨記述了董小宛的生平,令人意外的是,對小婉生病及喪葬等事卻語焉不詳。

    在董小宛病故時,冒闢疆寫道:“到底不謝,今日驗兌”,意思是說該來的終歸要來,今天應驗了。冒闢疆似乎暗示董小宛並非病死,病死應作“悼亡之辭”,而不會生出“不和諧”之嘆。

    他似有難言之隱,因此後人推測,或許冒闢疆以董小宛被順治帝招進宮封為董鄂妃那天始,作為董小宛已死去的悼念日。

    被皇上搶了愛妾,冒闢疆敢怒不敢言,只好假託董小宛已死,只有這樣解釋,才能說通董鄂妃就是董小婉,不過這種說法終究是一種推測。

    二、董鄂妃是順治弟媳之說:據順治皇帝的老師湯若望回憶錄記載,順治皇帝(1638~1661)狂熱地愛上了一位滿籍軍人的夫人,並在這位軍人斥責夫人不忠時,順治打了這個軍人一個耳光,於是這個軍人因憤恨上吊自殺,隨後,順治帝把這位將軍的夫人納入了後宮,並封為貴妃。

    這位貴妃次年生下一子,順治帝大喜,打算立此子為皇太子,然而這個皇子竟於數星期後夭折,其母不久也去世。

    這一情形與董鄂妃去世時的情況極為相似。《御製董妃行狀》中記載:“董妃於酉冬生榮親王,未己王薨(hong)”。

    問題來了,假如董鄂妃是順治帝手下將軍的妻子,那麼,這個將軍是誰呢?

    將軍夫人能在宮中自由行走,並且能被順治皇帝寵幸,這個將軍肯定是順治的親信,否則將軍夫人也不可能接近順治帝。

    很可惜,清史稿對董鄂妃記載寥寥無幾,只是在順治帝的悼詞裡提到:“董妃18歲時,以德優被選入宮中”。

    這句話不合實情,要知道清皇宮裡的選秀有規定,超過17歲的女子就沒有資格參加選秀了,也就是說選秀有年齡限制?

    假如董妃18歲時才去入宮應選,別說以德入掖庭,就是和眾秀女一起競爭進宮當侍女的可能性都很小,更別說當貴妃了。

    那時選秀的最佳年齡一般在13~16歲之間,如果按照初試、複試的時間來推算,董鄂妃應該在15歲左右進宮。

    顯然董鄂妃18歲進宮不會成為皇妃的。但做親王的妃子不違制。也就是說董妃最初是王妃。

    查閱當時符合情況的親王或將軍,也只有順治帝的同父異母弟博穆博果爾符合條件。

    博穆博果爾(1642~1656)是太宗皇太極的第十一子,他比順治皇帝小4歲。

    弟媳婦18歲時入宮,後人推測是被順治皇帝賜給了剛成為襄親王的弟弟為妃的。

    然而襄親王在16歲上就死了,弟媳婦年輕守寡,她為了排解鬱悶,經常出入後宮和順治帝的嬪妃們聊天,一來二去就和順治帝勾搭上了。

    後來順治乾脆把弟媳婦迎進了宮,並封其為董鄂妃,如此弟媳婦之說能夠成立。

    另外按照清朝的風俗,清初各宗室及親郡王的妻子,有輪番入宮問候侍奉嬪妃的制度,按照這一規定,弟媳婦能夠自由出入後宮,時間一長,她就和順治有了曖昧關係。

    到後來孝莊皇帝發現了其中的貓膩,畢竟皇上和弟媳婦兒勾勾搭搭有傷風化,孝莊皇太后果斷廢除了這一制度,目的就是不讓兒子和董鄂妃繼續往來。

    接著孝莊皇太后冊立孔四貞為東宮皇后,意思是轉移兒子的興趣,誰知兒子偏愛董鄂妃,十分冷淡孔四貞,孝莊皇太后的辦法最終失敗。

    在忍無可忍情況下,孝莊太后果斷出手除掉了董鄂妃,順治皇帝接受不了這種殘酷的打擊,憤然和母親決裂,不愛江山愛美人出家當了和尚。

    到後來據發掘墳墓的學者考證,順治皇帝的弟弟博穆博果爾的正妻並不是董鄂妃,他的正妻和順治帝的皇后一樣,都是孝莊皇太后的親侄女。

    如此以來,孝莊皇太后不可能為難自己的親侄女,從發掘出的陵墓來看,博穆博果爾還有5位小妾,但是到現在為止,無法考證這5位小妾的身份。

    換言之董鄂妃是不是順治皇帝的弟媳婦有待考證。

    總而言之,董鄂妃的身世之謎到現在依然無法揭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來的成年公鼠可以和一隻幼年母倉鼠能放在一起圈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