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從今以後二零
-
2 # 寂寂無人
孫臏是齊國阿鄄地方人,春秋時期“兵聖”孫武的後裔,曾與龐涓一起同鬼谷子學習兵法。他們之間結仇源於龐涓的妒賢嫉能,把孫臏視成自己權力路上的絆腳石。
鬼谷子其人,姓王名詡,又名王禪,因其修道,所以又有一個道號稱玄微子,而鬼谷子的稱號則是因其在東周陽城一座山谷中修道,這座山谷丘高溝深,林木茂盛,到了夜間更是鬼火閃動,幽不可測,當地人稱為“鬼谷嶺”,鬼谷子後來隱居此地修道,自號鬼谷先生,於是人們便尊稱他為鬼谷子。
相傳他有隱形藏體之術,有混天移地之法,還會脫胎換骨,超脫生死,能撒豆為兵,斬草為馬。除了硬實力,還善於揣情摩意,縱橫捭闔。早已飛昇成真仙,能夠歷經數代而不老。聽起來十分之不靠譜!
當年孫臏和龐涓一同和鬼谷子學習兵法,三年後龐涓耐不住寂寞,決定下山幹一番大事業。臨行前鬼谷子為他取花卜算,對龐涓說你必出仕於魏國,‘遇羊而榮,遇馬而卒’。龐涓分別時對孫臏說:“我們同學一場,我準備去魏國,如果我能獲得魏國重用,一定迎取孫兄,共同建功立業,也不枉來一回人世。龐涓下山來到魏國後,由相國王錯引見於魏惠王,魏王問他有何才能?龐涓傾盡胸中所有,滔滔不絕地講了很長時間,並保證說:“若用我為大將,則六國就可以在我的把握之中,一定戰必勝,攻必克,此時正值庖丁為惠王上“蒸羊羔”的菜餚,惠王大加讚賞龐涓,封他為元帥職,正好應驗了“遇羊而榮”。
又過一年孫臏學成山,鬼谷子也為他取花卜算,預言孫臏有殘疾之難,但並無大礙,最終會功成名就,並送錦囊一枚,囑他遇有生命危險時開啟。孫臏辭別師傅後,便到到魏國投靠龐涓,一番交談之下,龐涓發現孫臏才能已在自己之上,擔心自己的權位受到威脅,就想陷害孫臏,他找人假扮孫臏在齊國的親人寫信給孫臏,讓其回齊國探親。然後龐涓假意建議孫臏回家探親,同時向魏王告狀說孫臏想要投奔敵國。孫臏前去和魏王辭行時,魏王被矇在鼓裡,以為孫臏真想要投奔敵國,不由得大怒,令人斷孫臏二膝蓋骨,孫臏為了活命開啟鬼谷子給的錦囊,乃是“詐瘋癲”,於是裝瘋躲過了龐涓的猜忌。之後改名孫臏到了齊國。
後來在馬陵之戰中,龐涓中了孫臏埋伏,此時他已被齊軍擊敗,暮色之中,他隱隱發現一株大樹被剝去了皮,並被刻上了字。他命人燃起火把,發現上面刻的是龐涓死於此樹之下,然後齊軍伏兵四起,萬箭齊發,魏軍大敗,龐涓自知失敗無可挽回,於是引劍自刎,死前嘆道:遂成豎子之名!齊軍馬陵一戰不光殺死魏軍將領龐涓,還俘虜了魏國太子申。孫臏一戰成名,龐涓死在馬陵道,也應驗了“遇馬而卒”。
至於孫臏功成名就之後隱居深山,專注於研寫《孫臏兵法》(該書的竹簡本於1972年2月在山東臨沂銀雀山一號漢墓出土),為中國的軍事理論研究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
3 # 隨波探史
孫臏和龐涓的結仇,全因龐涓的追求名利、妒忌同門所致。他們之間的矛盾,體現了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期,人各為其主,勝者為王敗為寇,不惜同門殘殺的歷史史實。那麼,他們是如何結仇的呢?下面來給大家說一說。
1.桂陵之戰爆發
時間回到公元前446年,魏國的魏文侯即位後,他愛惜才傑,不惜重金招攬天下賢傑,其手下有李悝、吳起、西門豹等人。魏國透過一系列的改革,很快成為戰國初期最為強大的國家。在魏惠王繼位後,他繼承前期霸業,積極向外擴張。
公元前356年,自西周以來一直是東方地區的齊國面對魏國的倔起,齊威王任鄒忌為相,改革吏治、加強國防建設、強化中央集權,利用韓、趙、魏之間的矛盾衝突,在公元前353年對魏國發起大進攻,史稱“桂陵之戰”。
2.龐涓出師
龐涓和孫臏是同學,兩人拜在鬼谷子的門下學習兵法。孫臏是吳國大孫武的後代,當時他學習過祖傳的《孫子兵法》。
桂陵之戰爆發後,魏惠王用重金招徠天下豪傑。龐涓得到訊息後,認為自已學業已滿,建業時機已到,建功機會來了,便辭別老師、同學去求見魏王。透過講述治國強兵的道理,魏王拜他為大將。
龐涓作為魏國大將,他加強兵馬的操練,壯大兵馬的力量,採取從小入手,逐一對付過打了幾個勝仗,深受魏惠王的信任。
3.妒能謀害同學
龐涓在魏國雖然春風得意,但作為同學之間他深知孫臏博通《孫子兵法》,又深得鬼谷子厚愛與深造,並且,魏惠王也早聞孫臏的名聲,今後孫臏必成為自己前進的絆腳石。於是,龐涓派人把孫臏請來並一起與魏惠王共商國事。
龐涓卻在背地裡中傷誣陷孫臏私通齊國,最終孫臏被定罪臉上刺字,割掉兩塊膝蓋骨並投入監禁中。
4.田忌賽馬、圍魏救趙顯身手
孫臏是被齊國一位使者沒法把他救出並帶回齊國,又透過幫助齊國大將田忌賭贏千金賽馬,得到了齊威王的信任並重用。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向衛國發動戰爭並使衛國屈服稱臣,接著又派兵包圍了趙國國都。趙國向齊國求救,孫臏採用“圍魏救趙”的方法大敗魏國。從此,魏國一蹶不振,龐涓對孫臏恨之入骨,後悔以前沒有趕盡殺絕。
5.減灶誘敵、設伏聚殲
公元前341年,魏國派兵攻打南韓,南韓向齊國求救,魏國派田忌和孫臏前往解救。魏國在齊國軍隊深入魏地時突然放棄南韓,轉向齊國。
孫臏通地形分析和利用龐涓的輕敵心理,巧妙地採用減灶敗逃,誘敵深入,然後設伏聚合出其不意出殲的方法,把魏軍引進馬陵。最終結果是正如孫臏刻在堵路木頭上面的字一樣:“龐涓死於此樹下。”龐涓被圍困無路,只好拔劍自刎。
-
4 # 乙丙丁6
鬼谷子的門徒甚多,其中倆徒弟孫臏和龐涓,都是學兵法的奇才,師兄弟倆人本來關係非常不錯,最終卻成了生死之敵,是為什麼呢?
這種情況也不奇怪,歷史上很多先是情義大如天,最終反目成仇的事情。
事情大概經歷是這樣的,龐涓先下的山,他選擇了魏國。魏國有兵家亞聖吳起打的底子,魏武卒橫行天下。龐涓看中的是魏武卒,下象棋都知道"車"厲害,魏武卒就是象棋裡的"車",所以說龐涓很厲害,眼光獨到,他要用魏武卒這個大"車"下一盤好棋。
這時候的孫臏,不叫孫臏,叫孫賓,還在鬼谷子那裡學習呢。
當年孫賓與龐涓情同手足,非常要好。鬼谷子看在眼裡,心裡卻犯嘀咕,都是自己徒弟,他倆不應該又這麼好的關係才對呀,就卜了一卦,不由得驚出一身冷汗!
什麼卦?兩損卦!今日感情越深,他日仇恨越大。鬼谷子知道天命不可違,只能順從自然,由他去吧。
龐涓由於跟孫賓關係好,自己又在魏國很受器重,當上大將軍,就想著孫賓找來一起為魏國效力。這樣也省得孫賓到了別國,將來打仗碰上了不好辦。於是就請孫賓下山,孫賓就欣然答應了。
鬼谷子知道該來的終將會來,也就沒有阻攔孫賓下山。
知道什麼叫一山難容二虎嗎?一個魏國有兩大軍事強人,就等於是一山有二虎!龐涓處處對孫賓都很照顧,並且向魏王舉薦了孫賓。
魏王當時那個高興的,就經常跟孫賓聊強國治軍的事情,漸漸地跟龐涓商量國家大事的時間就少了。
龐涓的手下親信,就開始不滿意了,說長此下去,我們將軍就會失勢,於是就跟龐涓說事。說將軍你對孫賓親如兄弟,可是孫賓卻搶了你的風頭,只怕時間再長一點,就沒有將軍什麼事了。
龐涓也注意到魏王逐漸冷落了自己,又覺得孫賓不夠意思,是我龐涓讓你有的富貴,你竟然讓我不好過,說不準你孫賓在魏王那裡還說了我龐涓的壞話,於是就恨起了孫賓。
龐涓手下見龐涓對孫賓有了防備之心,就乾脆找事給孫賓扣帽子,說孫賓裡通外國。這事鬧到魏王那裡,魏王就再也不信孫賓了,而且要龐涓來處理孫賓的事情。
龐涓見孫賓不被魏王待見了,但又不能讓孫賓離開魏國,跑到別國跟自己做對,就把孫賓的膝蓋骨給挖掉了,就是臏刑。以後孫賓就叫孫臏了。
孫臏,不僅受了臏刑,還被臉上刺了字。可以說是苦不堪言,痛不欲生。
龐涓明擺著是要孫臏走不了路,見不了人。孫臏心有不甘,發誓只要有機會,定然要報仇!
龐涓覺得孫臏就是一個廢人了,就不再嚴密看管他了。
有一天,齊國的使臣來魏國,被孫臏知道了,他爬到驛館,說明來意,希望齊國使臣能把他帶到齊國。
齊國使臣一看,連路都走不了的廢人,到齊國能有什麼用?就想拒絕孫臏,孫賓就把他為什麼被臏刑的內在原因說了出來,就是為什麼他會被臏刑,就是因為他有能力威脅到龐涓,所以才遭此橫禍,因為有才!
齊國使臣一聽,覺得有理,正好齊王也在招賢納士,就偷偷的把孫臏藏在車裡帶到了齊國。
孫臏來到齊國,跟田忌成了朋友。說起這個事,跟賽馬有關,田忌喜歡賽馬,但每賽必輸。
孫臏就找人告訴田忌,只有他孫臏能讓田忌在賽馬場上贏!田忌雖然不信,自己的馬不如別人的好才是關鍵,但是老輸又不甘心,於是就選擇信了孫臏。
孫臏說:"做事情是講究方法的。只要方法用的對,弱也能變強的!"
田忌問:"依你之見,我的馬都比主上的馬差,如何能用弱馬贏強馬呢?"
孫臏說:"將軍可以把自己的最差的馬,跟大王的最強的比第一局,第一局我們不要贏,認輸就可以了。"
"那還能贏個屁!"田忌不由得怒道,"你還不如我呢!"
"將軍聽我說,第二局,我們用最好的馬跟大王的二等馬比賽,我們贏第二局。"
田忌一聽,轉怒為喜,說道:"哎呀,對呀,我怎麼沒有想到這個茬?這麼幹總歸還能贏一次!"
孫臏接著說:"最後將軍用二等馬跟大王的最差的馬比賽,又贏一局。輸一局而贏兩局,豈不勝券在握?"
田忌握著孫臏的手,激動的不得了,說:"方法太重要了!"
賽事開始,按照孫臏所言操作,田忌贏了比賽,跟孫臏成了好朋友,有事就跟孫臏商量,同時再次向齊王舉薦孫臏。為什麼說再次?因為齊國使臣舉薦了齊王沒看上孫臏,還把那個使臣給罵了一頓,說找了個殘廢給齊國丟臉。
這回田忌舉薦孫臏,齊王也不以為然。當田忌說賽馬是根據謀略才贏的這件事時,齊王覺得做事要用對方法的確是很重要的,能夠有方法的人就是人才!齊王就接見了孫臏,一談話,齊王佩服孫臏。
孫臏從此不僅成了田忌門客,還是齊王的座上賓。
龐涓在魏國,如日中天,魏王對他信任有加,派他攻打趙國。
龐涓所向披靡!橫行天下的魏武卒令趙國聞風喪膽,在生死存亡的關頭,為了不被滅國,只好來齊國求救。
齊國於是開會,到底是救,還是不救?最後達成共識,了決定救趙國。
孫臏主張救,齊王問能幹的過龐涓嗎?龐涓這麼厲害,齊王心裡沒譜,希望孫臏給他一顆定心丸,畢竟孫臏辦法多。
孫臏說,救趙國我們先要有方針,就是我們齊國不能陷入戰爭。我們先回復趙國,齊國一定救趙,讓趙國拼死跟魏國戰鬥!齊國不能過早的救,救早了趙國沒用力,倒成了齊國跟魏國幹仗,趙國頭一縮沒他什麼事了。
齊王一聽,覺得非常有理,就認命孫臏為大將軍主持救趙事宜。
孫臏就推辭了,主要是因為上次魏王親近他,結果導致龐涓妒忌,對他下了狠手,這個事他終身難忘,不想再栽跟頭在這上面,就說腿腳不便,不能為大將軍,希望大王讓田忌帶兵,他隨軍出出主意就可以了。
齊王一聽,也行,就這麼招吧。
田忌是個急性子,就問孫臏何時發兵到趙國跟龐涓幹仗,也好幫孫臏把挖膝之仇給一塊報了!
孫臏說:"將軍看見過別人打架嗎?"
田忌一臉懵逼:"看過呀,怎麼啦?"
"打架的時候,旁邊有人勸架,有時候勸架的人沒有處理好,也被打了的都有。如今魏國打趙國,我們就是勸架的人,說白了我們是那拉偏架的。龐涓的軍隊很厲害,是吳起留下的魏武卒,我們上前,說不準就挨劈!"
田忌說:"我們打仗的,怎麼能怕?難道趙國不救了嗎?"
"救!怎麼不救?"孫臏清了清嗓子,"如今魏國強兵都在趙國!那麼魏國的國都大梁就十分空虛。兵法有云,避實而擊虛!我們擺出奔襲大梁的架勢,龐涓必然回兵,在龐涓回軍路上設下埋伏,不僅趙國救了,還能打敗不可一世的龐涓。"
田忌聽明白了,立刻按孫臏的計劃實施,帶領齊國軍隊直奔大梁!上演了一出圍魏救趙的壯舉!龐涓大敗而歸。
不可一世的龐涓後來又進攻南韓,孫臏又故伎重演,上演了一出圍魏救韓都大戲,裡面又添加了佐料,增兵減灶,讓龐涓誤以為齊國軍隊怯戰逃跑的人數過多,帥輕兵猛追,誤入孫臏口袋陣,兵敗自殺!
這師兄弟倆用生命演了一出歷史大戲。
-
5 # 南方鵬
孫臏龐涓二人結仇的經過有點難以理解,二人原是鬼谷子的徒弟,都是一時俊傑,龐涓先學成下山,出仕於當時的天下霸主魏國,魏國是魏武侯的兒子惠王在位,一席交談後非常欣賞他,任命他為將,龐涓在此期間應該立下一些戰功,更受看重。然後重點來了,師弟孫臏也出師,要前來亂世建功立業。關於龐涓如何接到孫臏的,史書沒有交代,只說龐涓感到孫臏才學高於他,接到身邊不懷好意,也太難以理解了!接到身邊後又尋找機會在魏惠王面前誣告他,使得孫臏受了刖足之刑。
孫臏龐涓結仇的經過如此簡單又直白,真的難以致信,孫臏為什麼下山?龐涓既然如此妒忌,為什麼不直接殺了他?史書沒有解釋,而作為小說的《東周列國志》之類,則加插了一些演繹,比如說是為了孫臏祖傳的兵法和鬼谷子的傳於一人的秘術,龐涓才不殺死孫臏。又說孫臏下山是因為魏惠王得知有這麼一位高人,讓龐涓請來的。如此一樣,疑問就解釋得通了。但畢竟是明朝人寫戰國事,史書所無,也沒有考古或其他佐證,真實性實在可疑。不管如何,龐涓砍了孫臏雙足,二人的樑子就此結下,又派人把他軟禁起來,在臉上刺字,決心埋沒了這位師弟。
孫臏不是普通人,發現昔日同窗的詭計後,裝瘋賣傻瞞過了龐涓,在齊威王派人出使魏國時,悄悄拜會了使者,以言辭打動了他,使者便把他偷偷帶出魏國,來到齊國。鬼谷子大名在外,他的學生自然有一定市場,一來二去,田忌招攬了孫臏,成為客卿之類。這自然不會是孫臏的目標,他在後來透過齊威王與田忌的賽馬會,以下駟對上駟讓田忌贏得比賽,走入齊王法眼,得以在齊國朝廷登堂入室。孫臏的成名戰與龐涓息息相關,桂陵馬陵之戰是龐涓人生兩大轉折戰役。這對同窗仇敵對手在這兩仗中各施奇策,調動對方,既是二人的角力,也是齊國魏國爭霸的鬥爭。
桂陵之戰起因是三晉的趙國侵奪衛國的國土,衛國的盟友魏國不樂意了,出兵攻打趙國,展示帶頭大哥的風範,直接兵圍趙國都邯鄲,趙王驚慌失措,當時的最強國實在擺在那裡,趙國接不住它的出招。只得向鄰國齊國求救。齊威王在聽取了朝堂論證後,決定出兵,採取的策略是讓魏軍攻下邯鄲,齊國打傷魏國,一舉而削弱兩個敵國。主帥就是田忌,孫臏應該是副手。這一仗發生了有名的“圍魏救趙”故事,齊軍在孫臏的施策下,先佯攻平陵,給龐涓造成敵軍無謀的錯覺,再準備直取魏國都大梁,激怒破趙後的龐涓回援,再在中途設伏,打掉敵方後勤等計策,一仗全殲敵人,生擒龐涓。
戰國形勢風雲突變,在初期由於還有其他小國存在,合縱連橫朝秦暮楚的事屢見不鮮,不久齊魏講和,龐涓被釋放回國。有關參戰國也各自取得平衡。引出了龐涓孫臏兩人的第二次交戰馬陵之戰。距桂陵之戰有十年之久,魏國進攻南韓,南韓向齊國求救,齊國答應出兵,又再一次不直接求援,從側旁敲打,以期達到削弱韓魏的目的,又是直取魏國國都大梁。龐涓再次回援,又中了孫臏的增兵減灶之策,輕敵冒進,追到馬陵道,死於孫臏準備好的包圍圈中,師兄弟兩人的恩怨至此結束。也宣示魏國霸業沒落和齊國興起。
-
6 # 漩渦鳴人yy
孫臏和龐涓的是同門師兄弟,根據民間傳說,他們在師從鬼谷子先生的時候,兩個人就經常因為見解不同,所以二者之間爭端比較多,最後兩個人互相下絆子,所以在那個時候開始結仇,但是事實上從龐涓邀請孫臏去魏國當官這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得出,兩個人之前在同門的時候可能會爆發些小矛盾,但無傷大雅,並不是那種生死之仇。
兩個人真正開始結仇是因為孫臏到了魏國的首都,然後龐涓把孫臏介紹給了魏王,當時孫臏表現出來的才能讓龐涓刮目相看,所以他覺得孫臏這個人未來可能會威脅自己的地位,因此她故意不告訴孫臏一些魏國的法律知識,讓他犯了一些事情,並且在他的特意關照之下,本來只是一些很小的過錯,被龐涓直接直接改成了很重的刑罰。
也就是讓孫臏的雙腿殘廢,並且在他的臉上刺字,要知道那是一個很講究血統和形象的年代,在那個時候你臉上被刺字了,那簡直就是一生與觀察與權力無緣了。
由此孫臏就感覺自己這個師兄忒不厚道,自己好心好意過來投奔他,原本是不想來的,後來三番五次的盛情邀請自己算是過來幫她,結果就這麼一種對待法,所以當聽說齊國的使者到了魏國以後,孫臏二話沒說直接亮出自己的身份,說自己是孫武的後代,自己熟讀兵法要求他帶自己去齊國。
孫輩也就此和龐涓分道揚鑣,由此兩個人各自輔佐不同的國家,開始了自己的把霸業之路,
其實這件事情呢,說起來也挺無奈的,你說龐涓一開始也是好心好意,可最後還是被自己給活活坑了,要不然你就別邀請孫臏,要不然你就邀請他了之後下狠手直接把他給殺了,不就完了嗎?偏偏要留了一口氣,讓人家找到機會找你復仇,龐涓和孫臏也是倒了八輩子血黴了。
從這一點上來講,孫臏和龐涓其實是同類人,只不過從我們這一點上來看,孫臏被龐涓坑了以後,孫臏是一個受害者,所以我們更多的會從受害者的角度來考慮這件事情,可兩個人都是想要涉足政治的人,他們最終要麼服飾艾同一個勢力互相之間同為政黨,要麼就服侍於不同的勢力,互相之間互為生死之敵,這這是他們的宿命,為什麼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兩個人都是從鬼谷子先生有今天緯地之才,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天下之大難以有二人共同容身之地。
兩個人的反目成仇,從孫臏踏足於他國政治開始便已經註定了二者之間是一個不死不休的局面,就算龐涓不把孫臏的腿給鋸了,不把她臉上測測生病最後也會成長起來,成為一個龐涓不得不去面對的一個對手。就好像犀首,公孫衍以及張儀,一個負責連橫,一個負責合作,那天下所有的土地就那麼大,一塊兒只夠你們兩個人玩兒的。
-
7 # 一世嘉文
師出同門,卻又因妒生恨。最終,一死一殘,令人唏噓!
一、龐涓率先在魏國為將,妒忌孫臏,殘害同門龐涓和孫臏一同學習兵法,但《史記》上並沒有提及,這二人的老師到底是誰,但不管是誰,都應該是個厲害的角色。既然是同學,估計雙方的才能都是相互瞭解的。孫臏是兵聖孫武的後代,可能有遺傳的因素,孫臏的兵法比龐涓厲害。
後來龐涓來到魏國,得到了魏王的賞識,成為魏國的將軍。此時的龐涓到想起了孫臏,不是同學的思念,而是害怕孫臏的本領。龐涓害怕這個厲害的同門,相信這個同門一旦到了其他國家,以孫臏的才能,在戰場上相遇,估計自己打不過!
此時的龐涓便有了類似“金屋藏嬌”的想法,暗地找人招來這位同學,監視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龐涓貴為將軍,在自己的地盤,設計陷害孫臏犯了法應該不是難事。按照刑法,對孫臏施以“臏刑”和“黥刑”,不是砍掉雙腿就是砍掉膝蓋骨,反正極其殘忍!又在孫臏的臉上刻上犯人的刺字。
二、孫臏在齊國被重用龐涓認為,孫臏現在這個樣子,再無出頭之日了,時間久了自然放鬆了不少。
所幸齊國的使者遇到了孫臏,見孫臏雖然形象全毀,但談吐絕非凡人,便偷偷的把孫臏裝進馬車,帶到了齊國。
齊國的田忌,是一個喜歡招攬門客的人。孫臏就在田忌的府中作為門客。
龐涓以為殘害孫臏的形體,就能將孫臏埋沒,但孫臏還是得到了機會。田忌喜歡和齊國的公子們賽馬,比賽規則是三把兩勝制。平時田忌可能輸了不少次,這次孫臏告訴田忌有我在可以贏!孫臏既然是田忌的門客,應該也和孫臏深談過,決定相信孫臏的智慧,下了重注。孫臏讓跑的最慢的馬對戰對手最快的馬,然後用最快的對別人中等的馬,中等的對別人跑的最慢的馬。這樣一來第一局敗,第二三兩局勝!三局兩勝,最終勝出!這就是有名的“田忌賽馬”。
孫臏得到田忌的賞識。
三、圍魏救趙,桂陵之戰,擒獲龐涓,孫臏並沒有殺害龐涓公元前354年,趙國攻擊魏國屬國,引發戰爭,魏國龐涓為將,進攻犀利,圍攻趙國都城邯鄲,第二年,趙國向齊國求救。
孫臏展現用兵才能。趙國求救,孫臏分析戰局。認為,魏軍強悍,但主力投入戰場,遠離國土作戰,這時的魏國是空虛的。如果直接到邯鄲和魏軍主力作戰,沒有勝利的把握,不如避實擊虛,攻其必救,佯攻魏國首都大梁,逼迫龐涓救援大梁,魏軍撤退,趙國自然脫險。然後在魏軍回援的必經之路上伏擊魏軍,以逸待勞,突然襲擊,把守勢轉成攻勢!魏軍必敗。孫臏不愧是用兵奇才。
齊軍照著孫臏的計劃展開行動,龐涓果然中計,匆忙回援的路上被齊軍伏擊,魏軍大敗,齊軍擒獲龐涓。
孫臏為什麼不殺龐涓?或許在孫臏的眼裡,在戰場上大敗龐涓就足夠了,畢竟自己不和龐涓是同一類人,又或者有其它的原因。
不僅沒殺龐涓,而且龐涓在後來還回到了魏國,繼續做他的將軍。
四、圍魏救韓,馬陵之戰,龐涓身死,恩怨煙消雲散桂陵之戰十年後,魏國再次發動戰爭,這次的目標是南韓。相似的劇本,南韓向齊國求救,齊國先堅定的許諾救援南韓,南韓看到希望拼死消耗著魏國軍力,五戰五敗後,秦軍開始了救援。魏軍大怒,調轉兵力進攻齊軍,此時的齊軍已經深入魏國的土地,見魏軍放棄進攻南韓衝自己而來,就佯裝逃走,一路減少做飯要挖的坑。龐涓上當,精兵追擊齊軍。孫臏把最終狙擊魏軍的戰場設在了馬陵,計算魏軍行軍的速度,在馬陵埋伏上萬個弓箭手,砍伐樹木阻斷道路,還留下一棵大樹,砍去樹皮,寫下“龐涓死於此樹之下!”命令弓箭手,見到魏軍點火檢視就萬箭齊發。
龐涓追到樹下,舉火檢視,齊軍萬箭齊發,龐涓羞於中計,料定無法脫身,當場自刎!
龐涓和孫臏的恩怨就此化作雲煙!
五、孫臏留下兵法後來的孫臏也不知到底怎樣個結局,但他留下了《孫臏兵法》。其中的“必攻不守”或許就是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總結!只要發現敵人的弱點,就果斷進攻,就是敵人強大,也不會落入被動防守的境地,把守勢轉為攻勢!
-
8 # 小龍女5505
孫臏戰國時期兵法謀略大家,出身名門、是一代兵法鼻祖孫武后代,與魏國大將軍龐涓師出同門,同為隱世高人鬼谷子四大得意弟子之一。可惜雖師出同門,龐涓卻毫無同門之情,心胸狹隘,嫉妒孫臏才華謀略,設計謀害致孫臏受刑致殘、經歷生死投至齊國麾下,成為齊國一代謀臣軍師。並最終成功為自己復仇,兩次使計大敗魏國、令龐涓兵敗身死萬箭之下,結束了這兩位同門師兄弟的仇怨。
回覆列表
龐涓太嫉妒孫臏了,嫉賢妒能,就怕孫臏入世之後搶了他的風頭。所以先下手為強讓孫臏殘疾,這樣就永遠壓他一頭。唉,龐涓這廝真讓人不知說什麼好。還有一個李斯也是這樣嫉妒韓非子,導致韓非子早夭。男人心胸狹窄起來都沒女人什麼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