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釣魚倌

    清政府從甲午戰敗後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前,從各國共計購買了39艘各型艦艇。

    重建後的海軍新式軍服

    戰敗後到1898年底,共計購買了23艘。其中,比較著名的是1896年從德國購買的“海榮”號、“海琛”號和“海籌”號三艘巡洋艦,1897年從英國購買的“海天”號和“海圻”號巡洋艦。

    1903到1909年,清政府從日本共計購買了14艘小噸位淺水炮艦。1909年,清政府合併北洋、南洋、福建和廣東四支水師,統一改編為巡洋艦隊和長江艦隊。

    1910年,清政府設立海軍部,由光緒帝之弟載洵任海軍部大臣,同年,載洵在日本考察時又從日本訂購了“永豐”號和“永翔”號兩艘輕型炮艦。

    清政府重建海軍後購買的這些艦艇,在經歷了辛亥革命和民國的動盪時期後,大部分成為國民政府海軍的主力陣容,但此時貧弱的中國海軍和世界一流的日本海軍已成天壤之別。

    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海軍由於艦艇少、噸位小以及武器老舊等原因只能在中國的內陸江河對日作戰,在經歷了一系列悲壯的戰鬥後,中國海軍以全軍覆沒之巨大犧牲,為贏得抗戰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

  • 2 # 歷史軍魂

    從1896-1898,三年之間,清政府總共向外國購買了23艘軍艦,其中比較出名的是向德國和英國購買的飛霆號、飛鷹號驅逐艦,海容號、海籌號、海琛號三艘穹甲巡洋艦,這三艘巡洋艦平均排水量2950噸、航速20節;海天號、海圻號兩艘巡洋艦,平均排水量4300噸、航速24節;除此之外還有向德國購買的海龍號、海青號等五艘魚雷艇。北洋海軍的將領如葉祖珪、薩鎮冰等重新得到啟用,1898年義大利海軍想租借浙江的三門灣,葉祖珪率領海軍直接逼退了義大利海軍。

    清末新政時,光緒的弟弟載洵被任命為籌辦海軍大臣,載洵開始了出洋考察。這一時期,清政府向日本訂購了14艘軍艦,比較著名的是永豐號(中山艦)、永翔號。

  • 3 # 達o芬奇密碼

    書上說,洋務運動失敗了,書上說甲午之後,清朝徹底失敗。事實上,洋務運動沒有失敗。清朝的GDP世界第一。中國的茶葉,絲綢,瓷器遠銷世界。大清有很多賠款。各種賠款大部分都是從關稅裡面扣除。清朝只是回到了五口通商以前的財政收入。事實上,大清還是買了一些軍艦,比較著名的就是新軍的中山艦。

  • 4 # 圖文繪歷史

    1895年甲午海戰以後,最強的北洋水師戰艦近70艘全折戟在了甲午海戰,福建水師在1884年馬江海戰已全軍覆沒,南洋水師就剩幾個炮疙瘩守在長江口,廣東水師的戰鬥力欺負漁船還可以,剿匪都費勁,更別提打仗了,清朝海軍已名存實亡。

    許景澄,晚清愛國外交家,為維護國家主權立下汗馬功勞,義和團運動時被慈禧殺害。

    1895年2月北洋水師覆滅,3月清政府就撤銷了海軍衙門,4月簽訂了《馬關條約》後,頑固派跳出來攻擊李鴻章等人,但是以張之洞、劉坤一為代表的洋務派還是認為再艱難也要恢復海軍,於是清政府籌款前往西方買艦。

    飛鷹號驅逐艦於1909年巡視西沙、東沙群島,定島礁宣誓主權。

    首先有幾艘艦艇是在甲午海戰前就訂好的,1895、1896年陸續交貨的,分別是驅逐艦2艘“飛鷹”號和“飛霆”號,魚雷艇4艘“辰”號、“宿”號、“列”號、“張”號。“飛霆”號,是清朝駐英國大使龔照瑗在英國買的,其它都是當時清朝駐德國大使許景澄在德國買的,都未趕上甲午海戰。

    圖為在歐洲考察的海軍大臣載洵(中間胖子)和海軍統制薩鎮冰(穿貂的那位)。

    1895年清政府向德國訂購了3艘巡洋艦,分別是“海容”號、“海琛”號、“海籌”號,1898年抵達天津港交貨;1896年清政府又向英國訂購了2艘巡洋艦,分別是“海圻”號和“海天”號,1899年交貨。

    巡洋艦隊統領程壁光率海圻號巡洋艦1909年訪問過東南亞各國,1911年訪問歐洲後遠洋美國,回國時大清亡了。

    1896年清政府又向德國訂購了4艘小型驅逐艦,分別是“海青”號、“海華”號、“海龍”號、“海犀”號,於1899年抵達天津大沽港口;1898年戊戌變法時曾籌得200萬兩白銀建造艦艇,後變法失敗大部分款項被慈禧沒收,但福州船政局眼疾手快,沒收之前花出去了一部分訂購了材料,這也是福州船政局自己建的“建威”號、“建安”號驅逐艦和“建翼”號魚雷艇。

    至此海軍基本成形,1899年清政府重新設定海軍衙門,1905年已經荒廢的江南製造局船塢製造廠被重新啟用,並派遣大量歐洲人擔任運營、設計、製造等,因管理得當到1911年清朝滅亡前江南製造局船塢製造廠造出了130多艘艦船。

    圖為巡洋艦隊統領程壁光陪同紐約市長,檢閱晚清海軍儀仗隊。

    1909年清朝海軍重新被整編為巡洋艦隊,海軍大臣載洵和海軍統制薩鎮冰從1909年-1910年考察了歐美各國海軍,也分別向英國、義大利、奧地利、德國、美國、日本等訂購了艦艇,但1911年辛亥革命後,這些艦艇訂單有的按時交貨,有的毀約,那都是民國的事情了。

  • 5 # 東方評史

    然而事實上是大清王朝的執政者並未就此灰心喪氣,即便是失去了再做亞洲第一的雄心,但也可以說是不遺餘力吧。

    由此我們也可以給出它一個應有的公正評價:這個政府還是愛國的!大清政府的新式海軍

    就算是它再腐敗,畢竟國家是自己的,畢竟是看著外國列強在華夏大地上橫行無忌心裡是非常不舒服的。

    其次是它同樣也看到了海軍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的重要性,畢竟曾幾何時中國也曾有過令人驕傲的鄭和下西洋的壯舉,而那時的歐洲海軍還遊弋在地中海里在徘徊呢!

    封建時代的君主制雖說在總體上來是比較頑固,但是受到的多次打擊也不得不讓它產生一種幡然醒悟的感覺!新定購的軍艦

    戊戌變法本來就是效仿西方的先進文明,雖然它不為最高當權者採用,但它也從中看到了採用西式建軍的有利一面。

    於是在甲午海戰不久以後的1898年它分別從德國和英國等國家採購了二十多艘規格不一的巡洋艦。

    它們分別是“海榮”號、“海琛”號、“海籌”號、“海天”號、“海圻”號等。海軍部大臣、光緒的弟弟赴日考察

    雖說甲午海戰大清國敗在了日本之手,但它相比於西方歐洲的列強來說畢竟還都是屬於亞洲國家,這從以後的日俄戰爭中大清國在心理上傾向於日本一方可以看得出來。

    在1903年以後又從日本採購了14艘小噸位的淺水炮艦。

    雖說噸位較小,但它畢竟是現代化的技術裝備,再加之採用現代化的訓練體制和現代海軍觀念,從而使得原本由一個古老落後的文明向現代化的過度邁出了一大步伐。

    1910年,大清政府摒棄了從古代沿襲下來的“水師”這一落後的思想觀念,效仿西方先進理念成立了海軍部。

    同年,由任海軍部大臣的光緒帝之弟載洵赴日本考察,又再次訂購“永豐”號、“永翔”號兩艘炮艦!

    但隨著全國革命形勢的發展,大清政府理智的選擇了和平退位,這些由當時大清政府置辦的海軍力量成為了新成立的中華民國海軍的中堅骨幹,並從中培養出了新中國的第一代有海軍經驗的薩鎮冰將軍!定購的歐洲巡洋艦

    雖然大清王朝在中後期有一定程度的腐敗無能,對外作戰屢屢失敗、而對內也治理無方,但不能不看到它也有愛國的一面。

    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也正是它的這些舉措為後來的中華民國海軍乃至新中國海軍起到了一定的領軍作用。

    對華夏民族而言,它的這些舉措是功不可沒的!

  • 6 # 北洋水兵

    雖然北洋海軍因甲午戰爭全軍覆沒,但是並沒有使清政府在海軍建設上停滯不前,相反,清政府又以原北洋海軍軍官團為基礎組建了一支新海軍。不僅和北洋海軍一樣引進西式艦艇,還摒棄了之前北洋海軍中西結合的軍服,為海軍官兵設計了一套西化的軍服。海軍沒有戰艦,有也白瞎。所以清政府又開啟了買買買的模式,不過這次軍購明顯沒有當初組建北洋海軍的時候高明,組建北洋海軍的時候,既有鐵甲艦,也有裝甲巡洋艦、防護巡洋艦以及魚雷艇、岸防艦艇,新建海軍僅僅包含巡洋艦(還是防巡)、驅逐艦(魚雷快船)以及魚雷艇、炮船。比如說早期購買的五海(海天級、海容級)以及其他各型艦船,後期載洵和薩鎮冰又分別訂購了應瑞、肇和、飛鴻三艘防巡,只不過革命後民國政府沒錢,三艘都想不要,薩鎮冰力爭之下,保住了應瑞、肇和,飛鴻號則歸希臘海軍。海圻號海容號海籌號海琛號應瑞號肇和號

    載洵當上海軍大臣之後,曾經去國外訂購了包括三艘應瑞級防護巡洋艦在內的大量軍艦,被人戲稱為散財童子,實際上載洵是為之後國艦國造打基礎,透過對比各國造船技術,選擇最好的一家作為學習物件。而且,載洵所購買的三艘防巡也是練習巡洋艦,從其配置上看應該是為日後買大艦而培訓艦員。

    清政府在1910年還向英國招標了一條戰巡,設計要求650英尺長,89英尺寬,45英尺型深,70000馬力的蒸汽輪機。由Edmund Backhouse經手。Vickers公司還真以極大熱忱報價了,船體108萬英鎊,裝甲93英鎊一噸,1911年7月投標函上報價239.7萬英鎊,此船195米長,27米寬,如果吃水9米的話,應該是條排水量25000噸,開到26節以上的優秀戰巡。不過由於革命了,民國政府不給錢,合同成了廢紙。其實以清政府歲入三億兩白銀來看,每年的銀子擠一擠總會擠出200多萬英鎊買一艘回來,只不過我很好奇為毛不是戰列艦而是戰巡。而且這條戰巡開回來也是倍有面子的事,只不過民國從袁大頭死後就分裂了,不僅大量的銀子便宜了洋人軍火商,還把本國工業基礎給打廢了,呵呵。清政府的海軍軍購計劃,頭等戰艦八隻,估計和上面那貨一樣都是BC。看來清政府自從甲午戰爭以後得了速度恐懼症,不僅新船要裝速射炮,還必須要跑得快,這彎路走的。海天德國前無畏版本

    當年招標海天級的時候,英國給出的方案是快速防巡,德國給出的方案是二等前無畏戰列艦,結果李中堂選了防巡放棄了前無畏,可謂腦殘。不過這個前無畏版的海天排水量不過8000多噸,火力上也是兩門283主炮和8門120/150速射炮,怎麼看都屬於猴版。這還不如買英國的百人隊長級,雖然百人隊長級屬於二等前無畏,但是好歹4門10英寸炮和10門4.7英寸速射炮,這火力也比那個德國版的前無畏強多了。百人隊長級前無畏戰列艦

    當然,我覺得李鴻章當年出去買海天級和海容級,應該是前無畏戰列艦+裝甲巡洋艦這一搭配,一等買不了就買二等的,比買五艘防護巡洋艦更有價效比。當然,這屬於馬後炮了。

    總之,清政府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這一決心是有的,也在為這一目標努力。雖然清政府倒臺使得海軍建設斷絕,但也不能因此而抹煞清政府為了建設海軍的努力。

  • 7 # 辰州觀海

    甲午戰爭,清朝海軍主力北洋艦隊全軍覆沒,雖然清朝還有一些其他海軍,但其實都是擺設,並不具備實際意義上的國防實力。

    而義和團運動後,清朝被迫開始維新,在這段時間裡,清朝購買了不少軍艦,有的軍艦,還曾參與鎮壓武昌起義。

    而其中一部分軍艦,民國時候,成為了福建海軍的主力,後來在抗戰中,福建海軍全軍覆沒。

    不過,隨著二戰結束,國民政府又武裝了一支海軍,這支海軍,延續到現在,不過,屬於對岸的建制。

  • 8 # 宇澤歷史

    甲午戰敗以後,清政府同日本之間簽訂了《馬關條約》,打破了清王朝“同光中興”的幻想,宣告了洋務派“自強新政”的失敗。同時,甲午戰爭的失敗不僅失去了當時中國最先進的北洋海軍,其次也丟失了對北韓的宗主權以及對臺灣及澎湖列島的直接管轄,鉅額的賠款也導致清朝發展近代產業、工業、強國強軍的資源幾乎枯竭殆盡,好不容易修建好的旅順、威海衛軍港也拱手相讓給了西方列強。清政府的腐朽無能是甲午戰爭失敗的一個致命性原因,喪權辱國的條約簽訂後,也迫使華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熱苦不堪言的生活之中。根據資料統計,《馬關條約》也是清政府被迫簽訂了近代史上最為苛刻、也是最空前屈辱的一道條約,戰爭賠款以及被迫向西方列強借支高利貸的鉅額利息等代價竟高達6億兩白銀。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相當於建設30支北洋艦隊的經費,約等於當時日本七八年的財政收入,同時也使得日本一躍而上取代中國成為東亞的頭號強國。

    再反觀當時清朝的其他三支海軍,南洋海軍就15艘小破船了,還都已經老化破舊不堪,也就只能打打小海盜了。福建水師那就更不用說了,一場中法馬尾海戰,二十分鐘就全殲了福建水師主力,甲午戰後福建水師也就是把之前被法國海軍打沉或重創的幾艘軍艦打撈出來翻修了一下,然後才轉交給了廣東水師,基本上福建水師就早已經全軍覆沒了。廣東水師的三艘主力戰艦,早就在甲午海戰中被擊沉、自毀或是被日本人俘獲編入其艦隊了,剩下的也就是破舊不堪的小炮艇、魚雷艇。所以重建海軍也成為了當時清政府必然要考慮的問題,一些有識之士也紛紛上書朝廷,呼籲朝廷重建海軍。畢竟海防潰決,海軍一蹶不振,在很大程度上也給中國乃至中華民族帶來了嚴重危機和在災難。在張之洞和劉坤一的不同主張下,清政府被迫在1906年正式提出了重振海軍,而此時籌劃重建海軍並不是財力有了保證,相反比甲午戰後更加困難。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逼迫清政府又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本息9.8億多年白銀,分39年還清。正是在這樣特殊的形勢下,清政府才被迫思御外侮,重振海軍,力圖振作。重振海軍就必須實幹,1906年7月,清政府派出五大臣考察回國,提出了預備立憲的五個奏摺,主要內容為設立軍部,再分設陸軍、海軍兩部,管理全國海軍陸軍事務,軍權集中於皇帝之手,海軍重建要依階段恢復,先以五年為期,再分年而籌,循序漸進。1909年8月,清政府又將南北洋艦隊合併為巡洋、長江兩大艦隊,1909年至1910年底,載洵和薩鎮冰先後兩次出國,前往意、奧、德、英、美、日等國考察海軍,並訂購了3000噸以下巡洋艦、炮艦、驅逐艦以及魚雷艇共12艘。

    清末重建後的中國國海軍家底主要有以下艦船,向德國伏爾鏗廠訂購的海容、海籌、海琛三艘巡洋艦以及飛鷹號魚雷艇,向英國阿姆斯特朗廠訂購了海天、海圻以及飛霆號驅逐艦,向德國實碩廠訂購了海龍、海青、海華、海犀四艘魚雷艇。

    向日本川崎船廠訂購了楚泰、楚同、楚豫、楚有、楚觀、楚謙六艘淺水炮艦以及湖鵬、湖鶚、湖鷹、湖隼四艘魚雷艇,餘下的還有自造了甘泉、安豐、聯鯨、澄海等七艘小炮艇和魚雷艇,又向義大利、奧地利、德國、美國、英國、日本等國訂購了肇和、應瑞、永豐、永翔、同安、建康、豫章等12艘艦艇,除了在義大利訂的鯨波、奧地利訂的龍湍、美國訂的飛鴻號三艘艦艇未交付之外,其餘艦艇先後於1913至1914年來華。

    當然,清末福州船政局也向海軍提供了建威、建安、福安、吉雲、建翼、寧紹號等艦船,此外清政府又向日本訂購了4艘淺水炮艦江元、江亨、江利、江貞。

    具體的清末後期也就添加了諸如此類的艦艇吧,

  • 9 # 聯合防務

    甲午戰爭之後,清朝對於發展海軍的熱情驟降,一方面是因為沒錢。《馬關條約》賠了2.3億兩白銀,六年之後的《辛丑條約》賠款帶利息更是高達9.8億兩白銀,基本上讓清朝政府在很長時間內都過得很窘迫;另一方面則是把海軍的精氣神給打沒了。一大批海軍精英死的死、散的散,又沒有了一力發展海軍的李鴻章和他的北洋系撐著。所以,甲午戰爭之後,基本上再沒有如此前高漲的發展海軍的熱情。

    但是,也不是說就完全沒有動靜了。畢竟中國有那麼長的海岸線,完全沒有海軍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清朝後來還是買了一些新的軍艦,但其中最大的也不過是巡洋艦,包括來自德國的防護巡洋艦“海容”號、“海籌”號和“海琛”號。這型巡洋艦滿載排水量不過2950噸,每艘造價16萬3千英鎊。裝往復式蒸汽機,最大航速19.5節。主要武器為3門150毫米克虜伯速射炮,8門105毫米克虜伯速射炮、6門37毫米哈乞開斯機關炮和3具356毫米魚雷發射管。三艦於1898年抵華服役,抗戰期間作為阻塞艦沉於江陰阻塞線。

    另外還有兩艘更大號的巡洋艦“海天”號和“海圻”號,這兩艘購自英國,標準排水量4300噸,單艦造價達32.8萬英鎊,1899年抵達中國服役,是甲午戰爭以後一直到抗戰勝利中國海軍最大的軍艦。該級艦裝備2門203mm主炮,10門120mm速射炮,12門47mm副炮,4門37mm機關炮,另有魚雷發射管5具,戰鬥力在當時的中國海軍中首屈一指。最難得的是,該級艦最大航速達24節,在很長時間裡也是中國海軍中最快的大中型艦隻。兩艘巡洋艦中,“海天”號1904年在舟山群島附近海域觸礁擱淺損壞,“海圻”號也在1937年沉沒於江陰阻塞線。

    除了這5艘巡洋艦以外,清政府還買了一些輕型軍艦。包括4艘排水量234噸的海龍級驅逐艦,1899年抵華;1艘850噸的“飛鷹”號驅逐艦,1896年抵華;1艘349噸的“飛霆”號驅逐艦,1895年回國。此外還有一批更小的魚雷艇、炮艇等等。T

  • 10 # 陳悅漫步海邊

    有關近代海軍的問題問海研會就對了,陳悅來解答。

    甲午戰爭之後,清王朝曾興起了多次購買軍艦的浪潮,這些軍艦後來成為清王朝遺留給民國的遺產,幾十年間成為民國海軍支撐門面的主要力量。

    按照時間順序排列,甲午戰爭後至清王朝覆滅之前所訂造的主要軍艦如下:

    一、甲午戰爭期間訂購、戰爭結束後到貨的軍艦

    “飛霆”號魚雷炮艦。甲午戰爭中北洋大臣李鴻章從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購買,甲午戰爭後交付,排水量349噸。

    “飛鷹”號魚雷炮艦。甲午戰爭中北洋大臣李鴻章從德國伏爾鏗造船廠訂造,甲午戰爭後交付,排水量850噸。

    “辰”“宿”魚雷艇。甲午戰爭中南洋大臣劉坤一從德國伏爾鏗船廠訂造,甲午戰爭後交付,排水量90噸。

    “列”“張”魚雷艇。甲午戰爭中南洋大臣劉坤一向德國希肖船廠訂造,甲午戰爭後交付,排水量62噸。

    “海龍”“海青”“海華”“海犀”驅逐艦。1898年總理衙門向德國希肖船廠訂造,排水量305噸。

    “海天”“海圻”穹甲巡洋艦。1896年總理衙門向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訂造,排水量4300噸。

    “海容”“海籌”“海琛”穹甲巡洋艦。1896年總理衙門向德國伏爾鏗造船廠訂造,排水量2950噸。

    二、張之洞訂造的軍艦

    “江元”“江亨”“江利”“江貞”炮艦。1903年時任南洋大臣張之洞從日本川崎造船所訂造,排水量525噸。

    “楚泰”“楚同”“楚有”“楚謙”“楚豫”“楚觀”炮艦。1904年時任湖廣總督張之洞向日本川崎造船所訂造,排水量740噸。

    “湖鵬”“湖鶚”“湖鷹”“湖隼”魚雷艇。1906、1907年時任湖廣總督張之洞向日本川崎造船所訂造,排水量96噸。

    三、海軍衙門大臣載洵訂製的軍艦

    “新璧”川江炮艦,德國克虜伯日耳曼船廠建造,民國時期交付,更名“江犀”,排水量140噸。

    “新珍”川江炮艦,德國伏爾鏗船廠建造,民國時期交付,更名“江鯤”,排水量140噸。

    “新敏”“新瞻”“新逖”川江炮艦,1911年揚子公司承造,排水量90噸,民國後建成,更名“建中”“永安”“拱辰”。

    “江大”“江清”“江鞏”“江固”川江炮艦。1907年在香港訂造,排水量250噸。民國後“江清”更名“江漢”。

    “龍湍”驅逐艦。1909年向奧匈帝國STT造船廠訂造,排水量389噸,民國後建成,因民國政府無法付清尾款而未能交船。

    “鯨波”驅逐艦。1909年向義大利安些度船廠訂造,排水量414噸,民國後建成,因民國政府無法付清尾款而未能交船。

    “長風”“伏波”“飛雲”驅逐艦。1910至1911年向德國希肖船廠訂造,民國後交付,被更名為“豫章”“建康”“同安”。

    “肇和”“應瑞”練習巡洋艦。1910年載洵訪英時分別向阿姆斯特朗公司和維克斯公司訂造,民國時代建成交付。另有一艘同型的“飛鴻”號,由美國紐約造船公司承造,民國時代未能付清尾款交船,被廠方轉賣。

    “永豐”“永翔”炮艦,1910年分別向日本三菱長崎造船所、川崎神戶造船所訂造,民國時代建成交付。排水量836噸。

    “永績”“永健”炮艦。上海江南船塢1911年開工仿造,民國時代建成。排水量860噸。

    “舞鳳”座艦。德國青島造船廠1910年承造,排水量220噸。

    “聯鯨”座艦。上海江南船塢1910年承造,排水量500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年人如何進行足球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