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黃勇在新農村
-
2 # 農訊天下事
農友你好,烏雞可以說是一種營養價值非常高的動物,所以它的飼養方法也和一些普通的家雞完全不一樣的,飼料、環境等等方面也是會有一些不同的要求。而飼養烏雞的技術要點,接下來給你分享一下其養殖管理技術。
一、密,也就是密度比較適宜。烏雞的生長可以說是比其他的雞種要慢,三十日齡的平均體重則是為一百八十克。而且最好的飼養密度則是為:一至十日齡每平方米是六十隻左右,十一至二十日齡是四十隻左右,二十至四十日齡是在三十隻左右,四十至六十日齡則是在十八隻左右,此後的每平方米則是需要保持在十二隻就可以了。
二、水,也就是要進行科學的飲水。烏雞在轉入育雛室以後一定要及時的進行飲溫開水,一升水當中是需要加葡萄糖五十克,維生素C則是需要一克,然後再讓烏雞飲用百分之零點一的高錳酸鉀水一次。平時的時候,則是需要保持飲水的清潔,充足,還需要水源不間斷,防止出現烏雞會打溼羽毛。
三、分,也就是烏雞需要進行分群飼養。大家還要儘可能地保證在夜間的時候進行轉群。而成年雞在產蛋之前也是需要地蠔分群飼養的,而一般的公雞在六至七月齡的時候是可以選擇進行配種的,母雞則是最好以兩年生為好的,畢竟因為產蛋量已經達到了標準。而母雞則是可利用三年至四年。再加上為了可以減少在轉群、防疫的過程當中帶來的一些應激效應,我們是需要在工作十二小時的時候,需要前往飼料當中加入一些抗應激的新增劑,比如說維生素等等。
四、通,雞舍一定要通風換氣。大家需要在保證舍溫的前提下,一定要搞好雞舍的通風換氣,排出二氧化碳、氨氣以及一些羽毛屑,從而換進一些比較新鮮的空氣,減少呼吸道疾病的一些發生。
五、喙,雛雞琮一要及時的進行斷喙。烏雞在二十日齡的時候,我們是可以選擇用三百瓦的電烙鐵,等到電烙鐵燒到出現微紅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進行斷喙了。而在斷喙的時候則是需要將雛雞的上下喙進行閉合好,然後用食指進行撥壓雛雞的舌根部,使舌頭儘量的會縮在口腔之內,這樣是可以防止出現斷掉舌尖。
六、光,烏雞一定要合理的進行光照。一至三日齡的時候是需要進行全光照的。對於育成期的烏雞來說,為了可以防止開產的過早,一定要保證烏雞後期的時候擁有比較高的一些產蛋力,所以我們必須要進行控光才行。而在冬季的時候,如果把每天母雞的光照時間延長到十三小時至十四小時的話,同時也供給一些營養比較豐富的飼料,那可是會提高產蛋率的哦。
七、病,烏雞的防治疾病方面。雛雞在孵出以後的第一、二週,每天是需要在飼料當中加入一些藥物,這樣是可以用來控制雞白痢桿菌病等疾病;十五日齡以後,則是需要每天飼餵食百分之零點零一的痢特靈的飼料;四十五日齡以後,也是需要注意防治雞蛔蟲病的哦。食槽和飲水器則是需要每天進行洗刷乾淨,每半個月也是需要用氫氧化鈉熱溶液來進行消毒一次的。
以上就是從七個方面簡單介紹了一下如何飼養烏雞,但是並不是說主要掌握這些,你就可以把烏骨雞養殖好了,凡事都是做專做精最好!
-
3 # 農村小月月
你好,我為養好烏雞應該做飯以下幾點:
1、保溫控溼
因為雛雞的絨毛稀短,所以不能自己調溫,也不能保暖,如果溫度太低,會阻礙雛雞的生長,容易拉稀感冒扎堆擠壓,容易誘白痢病的爆發。如果溫度太高,小雞會張嘴並喘氣,遠離熱源,精神懶散,食慾不振,大量飲水。如果溼度太大,就會導致球蟲病的發生,因此,在雛雞的管理階段,要做好保溫控溼措施,在育雛室配備溫度計,可以知道育雛室的溫度。育雛室的溫度和溼度:對於1周齡的雛雞,溫度在34-32度的範圍內,溼度在65%-60%的範圍內;對於1-2周齡的雛雞,溫度在32-28度範圍內,溼度為65%-60%的範圍內;對於2-3周齡雛雞,溫度在27-25度範圍內,溼度在65%-60%範圍內;對於3-4周齡的雛雞,溫度在25-23度範圍內,溼度為60%;對於4周齡以後的雛雞,溫度在20度的範圍內,溼度為60%。除了控制溫度和溼度,還應學會“看雞施溫”,透過雛雞的運動,食物攝入,睡眠,養殖技術盡在掌握中。
2、飲水開食
將雛雞從殼中取出20小時後,就可以進入育雛室。進入育雛室時,遵循先飲水的原則,在飲水的時候,可以飲用半天的5%-10%的白糖水,這有助於提高生存率。在雛雞10日齡之前,要飲用跟育雛室溫度相近的開水,最好是採用雛雞飲水器,隨時保持雛雞飲水器隨時有水。飲水2-4小時後,則可以開食。在開食之前,先把餵養飼料用水浸泡,直到一抓即散為宜,均勻的撒在在塑膠布上,讓雛雞自由採食。
3、烏雞的繁殖
用於繁殖的公雞應選擇15周齡,性成熟早的,母性則選擇25周齡的性成熟並開始產蛋的,並在33周齡時達到產蛋高峰期。交配方式是將公雞與母雞交配,搭配比例為1:10,在進行組籠養殖時,每籠7只,公母搭配比例為1:6。收集種蛋後立即進行消毒。消毒後,將其儲存在溫度10-15度和溼度65%-70%的地方。在保持一週後,每天進行一次轉蛋運動,可有效防止蛋黃和殼膜粘連,貯存時需要注意的是,存放時種蛋的小頭向上豎放,孵化期為21天。種蛋孵化條件總共有六個:溫度(39℃),溼度(前期至中期55%,後期60%-70%),通風(為胚胎提供新鮮空氣),翻蛋(三小時至轉過來,18胚齡停止翻蛋,翻蛋角度為45°),晾蛋(17胚齡後需晾蛋降溫,蛋殼涼至32℃即可)與照蛋(鑑於胚胎是否正常,如果發現異常,找出及時原因調整孵化條件)。
-
4 # 農家營
一、烏雞
烏雞又名烏骨雞、武山雞,是中國特有的地方珍禽,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烏雞原產於中國江西省泰和縣武山西巖汪陂村。相傳在清朝乾隆年間,泰和養雞人塗文軒,選了幾隻最好的泰和雞作為貢品獻到京城,乾隆如獲珍寶,賜名“武山雞”。
烏雞有白毛烏骨、黑毛烏骨、斑毛烏骨、骨肉全烏、肉白骨烏之分。目前養殖市場裡烏雞品種主要有:泰和雞(絲羽烏骨雞)、餘干烏黑雞、中國黑鳳雞、山地烏骨雞 。按照毛色來劃分,主要有白羽烏骨雞、黃羽烏骨雞和黑羽烏骨雞等。
有調查稱:廣東、上海等地喜食白羽烏骨雞;湖南、福建、昆明等地喜食黑羽烏骨雞;山東、浙江等地喜食黃羽烏骨雞。目前白羽烏骨雞養殖數量較大,但黑羽雞在烏雞市場上的份額可能會逐步增大。
烏骨雞營養豐富,具有良好的藥用價值。著名的中成藥烏雞白鳳丸就是用烏雞(去毛爪腸)和其他中藥材一起加工製成丸劑,日常生活中多將烏雞燉煮做滋補藥膳。
二、養殖烏雞怎麼樣呢?
另外,烏雞雖然具有體型輕巧、營養豐富、成熟早的優點。但烏雞本身抗病力差,藥物殘留很難控制。再加上如果養殖技術水平低,經驗不足,特別是疾病防治不過關,往往會造成大量死亡。
烏雞三黑特點使其在烹飪方面不如其他的土雞品種受眾廣。多數只適合於滋補膳和藥膳。而土雞用於涼拌、白切或紅燒的居多,所以烏雞的銷售方面很受制約。如果養殖戶資訊不靈,市場行情把握不準,容易存在著盲目發展的風險,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
三、烏雞怎麼飼養?建議先系統的學習養殖技術!
養雞是個環環相扣的過程,往往一個環節上出現的一個小小的疏漏都可能引發一個“大跟頭”,任何一個環節沒走穩,都可能後患無窮。這也正是為什麼人們常說養殖業風險大的原因。想養好雞要懂行業、懂技術和懂經營,缺一不可。
下面我們從養殖過程中挑選出幾個環節來談一談怎樣才能養好雞。
1、場地選擇
哪裡風景好就承包哪裡,沒有考慮是不是禁養區,結果開工建設到一半就被叫停拆除!沒有考慮交通,車進不來,建築材料和飼料得請人用馬馱運上去,人工費可能是材料錢的2倍!雞被偷了警車都過不去,更別說雞販子來拉雞了,很少有人願意為了買一隻雞走幾小時的山路。當地的電力負荷可能還不夠,動不動就跳閘斷電,這樣註定養不好雞。
2、雞舍建設
雞舍是不是要坐北朝南?小雞舍和大雞舍應該如何佈局?雞舍之間間隔多少米合適?育雛室、中雞室和成雞室在場地中的位置是否合適?雞舍的朝向和開窗、跨度等是否合理?這些問題你考慮過嗎?
根據多年經驗,有八成以上的疾病都來源於圈舍環境問題,比如溫度、溼度、光照、通風和養殖密度等沒有控制好。而很多新手小白修建雞舍,多是找老養戶“照貓畫虎”相互模仿或者憑感覺自己摸索修建圈舍,這樣的圈舍在圈舍間距和舍內的光照、保溫、通風等方面可能存在“硬傷”,如果後期不懂因地制宜,精心細緻,不知道如何根據當地天氣變化,每天不同的時段適當的調整保溫和通風措施等,養殖管理難度很大,特別是到了冬季,很難養好雞。
3、雞舍內的設施擺放是否合理
不管是集約化籠養雞舍、平養雞舍還是土雞散養雞舍,雞舍內的料筒、水桶等設施的數量和擺放位置、高度是否合適,雞舍內的通風措施是否科學,這些都會影響雞的生長。如果環境因素不適宜,輕者增加料肉比或者料蛋比,重則導致雞生病,甚至大批死亡。
4、育雛
育雛管理在整個養雞流程中至關重要,對技術水平要求也比較高,但這個環節往往被新手忽略。育雛期要按照日齡科學合理的調控溫溼度,1-3天,4-7天,第二週,第三週,第四周,第五週,這些時間段最佳的育雛溫溼度都是不同的,如果不知道這些引數,不知道如何科學的控制溫溼度,溫溼度不適宜輕則影響料肉比,讓你的成本增高,重則由於溫度和溼度不適宜引起雞的生長髮育受阻,導致疾病,甚至引起大批死亡。即使存活下來,後期均勻度差,品相、生長速度和出欄體重等都會受到影響,死淘率也會比較高。
5、日糧搭配
為土雞搭配營養均衡、充足的日糧,這是增強土雞體質和提高肉、蛋品質的重要保障。土雞不能只飼餵單一粗糧,比如只喂玉米,這樣一段時間後會出現輕度腹瀉、生長速度緩慢,成雞肥油過多,肉、蛋品質較差等問題。養殖戶可以把玉米作為主要的能量來源,同時搭配一些蛋白質和青飼料(蔬菜瓜果等),但需注意青飼料的新增比例。
6、做好防疫和疾病防治
在養殖過程中,需要及時察覺球蟲、感冒、腸道疾病等問題,減少疾病對雞採食量和生長速度的影響。一般情況下雞生病跟養殖管理沒做好有很大關係,一上來就用藥只會治標不治本。例如,雞得了球蟲,系統的掌握了養殖技術的農村養殖戶看到雞的球蟲反覆發作就會考慮是不是環境溼度太大了?治療球蟲的磺胺類藥物使用時要注意保肝護腎,不懂技術的養殖戶容易被不良獸醫矇騙買“高價”保肝護腎藥,但是懂技術的人使用生活中常見的幾塊錢的小蘇打就可以起到保肝護腎的效果,你還會抱怨藥物成本高嗎?
7、結語
很多新農人在農村養土雞都是懷著一腔熱血,不怕苦、不怕累,這一點很令人佩服,但是俗話說:“方法不對,努力白費”!不懂行業,沒有系統的掌握養殖技術,不知道如何經營這一份土雞養殖事業,他們的創業養土雞之路註定坎坷不平,跟頭一個接一個,即使僥倖賺了一兩批的錢,最後一個大跟頭會讓他們功虧一簣,連同一起丟掉的還有做事業的鬥志和信心!
要想富,先技術,單靠自己摸索做養殖等於拿錢打水漂,懂行業,懂技術和懂經營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養殖風險,才能真正養好雞!
-
5 # 尚未開始的旅行
烏雞屬鳥綱、雞形目、雉科。它是小型雞,頭小頸短,頜下有須,耳葉藍中透綠,全身羽毛白色,除兩翅主翼和尾羽為箭形羽毛外,全呈絨狀細毛。雄性為桑椹狀紫黑色圓冠,冠後為一撮細毛髻。雌性頭頂戴白色絨球髻,上頜下連兩頰面上有許多細的短毛。爪分五趾,即後趾上多生一趾,毛腳,蹠毛多而密。因為它的眼、喙、舌頭、皮、肉、骨、蹠趾、內臟及脂肪均為黑色,由此而得名烏雞。
1.精心育雛。雛雞剛孵出時,必須採取保溫育雛。第1周最適溫度35~36℃,第2周齡為32~34℃,以後每週降低2℃,5~7周就可脫溫。雛雞2日齡後,如發現三分之一的雛雞有用嘴啄地的現象時即可開食。開食頭幾天飼餵煮得半熟的小米,並拌入熟蛋黃,蛋黃量按每18只雛雞每天1個即可。7天后改喂混合飼料,飼料以半熟的穀物為主,輔以青菜、魚粉、維生素。育雛時每平方米可飼養17只左右。飲水要充足清潔,初期喂溫水,水中應加入萬分之一的高錳酸鉀。
2.成年雞飼養。雛雞生長較快,30日齡即可生長絲毛,50日齡體重可達250克。平時要保持雞舍衛生,溼度適宜,飲水充足。產蛋期間保持每天光照16~17小時,光照不足時早晚要人工進行補充。日糧要採用配合飼料,配合情況是:魚粉10%、豆餅10%、穀物粉20%、玉米(2316, 2.00, 0.09%)粉30%、高粱5%、米糠7%、貝殼粉2%、生長素1%、青綠飼料15%。採用幹、溼結合的飼餵方法。4月齡前日喂4~5次。產蛋期間,適當多喂青綠多汁飼料,以防止產蛋雞過肥;適當加入錳鹽,提高產蛋量和蛋的品質。
3.防治疫病。烏雞雖抗病力強,疫病較少,但也應堅持“無病早防,有病早治”的原則。每天打掃雞舍,清除糞便,注意防潮;每週消毒1次,每隔3~5天刷洗消毒食槽;不喂黴爛變質飼料。
-
6 # 天水椒農小哥
烏雞怎麼養?其實和普通雞的養法是一樣的。
1.雞舍建造
選擇背風朝陽、地勢乾燥、平緩、四周排水良好、遠離居民區、交通方便的地方,雞舍的大小依地勢、地形而定,一般採用開放式新型雞舍。
2.雞苗選擇
選擇那些羽毛烏黑、發亮,精神飽滿、生長茁壯的適合當地的烏雞品種,烏骨雞生長時期的密度,一般是1至10日齡,密度為40至50只/平方米;10至20日齡,密度為30至40只/平方米;20至30日齡,密度為25至30只/平方米;30至60日齡,密度為20至25只/平方米;60至90日齡,密度為15至12只/平方米。
3.餵食喂水
育雛期內的飼料,粗蛋白為19%,粗纖維小於6%,鈣為0.8%至1.3%,磷為0.6%,氯化鈉為0.3%水分小於14%。育成期內的飼料要求粗蛋白為17%,粗纖維小於6%,鈣為0.7%至1.2%磷為0.55%,氯化鈉為0.3%;水分小於14%。依據雞群不同日齡、不同發育階段的營養需求而制定的。
4.衛生清潔
除了飲食要注意衛生外,雞舍的衛生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定期清理雞舍,嚴格消毒,尤其在各類病毒爆發的高峰季節,更要加強雞糞、殘食、墊料的清理、更換工作,特別是在大規模密集養殖烏雞時。
-
7 # 新農人助力
烏雞因其面板、骨骼和肌肉均為烏黑色而得名,由於烏雞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都較高,對人的滋補效果極佳又享有“藥雞”的美譽,目前烏雞的養殖也成為了比較火熱的致富專案之一,那麼就給大家介紹下烏雞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吧:
一、烏雞養殖方法
1、養殖準備
烏雞的品種繁多,為了增加養殖效益,首先養殖時需要根據市場需求和飼養難易程度來選擇養殖品種,例如湖南地區養殖白羽烏骨雞銷量比黑羽烏骨雞要好且飼養起來也較方便,那麼飼養白羽烏骨雞才能確保效益,另外雖然烏雞適應能力強,可散養、圈養和舍養,但為了保證烏雞肉質,方式以散養為佳,這樣不僅可增強其免疫力,還可讓其自己覓食從而減少飼養成本,其次烏雞抗寒抗溼能力較差,雞舍環境要保持乾燥和溫暖,最後雞舍可修建專門供烏骨雞砂浴的地方以利於烏雞的生長和發育。
2、飼養管理
為了提高烏雞成活率和產量需注意飼養管理,剛買回來的雛雞體質較弱,室內溫度要保持在30℃以上,等養上一兩週後可慢慢調低溫度至28℃左右,這段時間裡一天只需進行3次餵食,飼料主要以精料為主外加適量青菜,等雛雞生理機能全部恢復後就進行正常飼養了,這時可將烏雞放到庭院和林地中讓它們自由活動,每天定時定點投放飼料即可,進入產蛋期的烏雞需先慢慢減少飼養量然後在它進入產蛋後再慢慢的將飼料恢復到正常的飼養量可提高其產蛋率。
3、飼養密度
適當管理飼養密度可正確掌握烏雞的生長速度和減少飼料的浪費,但烏雞每個生長期飼養密度不同,一般半個月左右的烏雞飼養密度以40只左右/㎡為佳,一個月左右的烏雞飼養密度為30只左右/㎡為佳,成年的烏雞飼養密度以8-10只左右/㎡為佳,因此每個生長期需要對烏雞進行分群管理有助於其更快速和更健康的生長。
4、病害預防
病害預防是重中之重,為了減少病害的傷害建議養殖戶每個雞舍的養殖數量不可過多,日常餵養時可定期餵養抗生素來提高其免疫能力,另外要定期的給烏雞注射疫苗,這樣可預防很多不必要的病害,其次養殖地較髒很容易導致細菌感染而出現雞瘟之類的疾病,因此需定時將養殖地的雜物和糞便清理乾淨並進行消毒處理,最後烏骨雞體內有寄生蟲的話要及時給它們除蟲。
二、烏雞養殖過程中注意事項
1、初期雛雞沒養好的話後期育肥就比較困難,因此需注意根據雛雞的習性來搭建育雛室,為了方便給雛雞保溫育雛室最好事先準備好墊料。另外雛雞不喜光,育雛室燈光要比較陰暗,其次雛雞的抵抗力較差,因此需注意初期的衛生清理,育雛室要方便衛生打掃。
2、雞舍需注意通風控溫,由於烏雞排洩物會比較散亂和稀釋,如果此時室內溫度過高就會導致雞糞裡面的病菌極容易誘發並隨之擴散,因此通風口要貫通整個雞舍且位置擺放要合理,不讓會導致部分通風不好的區域出現病菌積累。
3、養烏雞需注意適當的放養,放養時要定好餵食地點並準備好防雨和保溫的地方,地點以原生態為佳,另外周圍護欄要修牢固點,高度控制在1.5米左右即可。
-
8 # 滷城古鎮牛羊交易集市
藥用烏雞當然是農村傳統養殖最好,如田間樹林,山坡上,野外有大量的蟲子,百草芽,大多含有豐富的草本類的保健和營養價值,昆蟲飛蛾含有大量的蛋白質,每天再新增農村中的菜葉子紫花苜蓿,和豆粕,玉米,高粱,燕麥,小米,夏季加綠豆,冬季用紅豆,再黨參,黃芪,大棗等加工粉磨後加拌料,夏季每晚餵食一次,冬季每天餵食三次……
-
9 # 農家v偉哥
烏雞出殼後,反應比其它雞遲鈍,不知飢飽,怕驚嚇, 對溫度要求較高。
一週齡白天為32℃,晚上34℃,以後每週下降1℃~2℃,待二月齡脫盡絨毛長出新羽後方可脫溫。
(1)剛出殼的雛烏雞應先放在暗光下休息,10~24 小時後給予強光飲水、開食,以後把光減弱,用一個15W白熾燈即可。飲水先用0.2%的高錳酸鉀水,如有光叫不吃食的,可往它嘴中滴幾滴糖水, 等拉下胎糞就會吃食。農戶最好在火炕上育雛、炕面上可鋪上一寸厚的細沙。 開食先喂八成熟的小米或玉米細粒、芝麻粒等。3~5天可放上食槽,改喂小雞料。以後每隔5天喂一次高錳酸鉀水或大蒜水用以防病。
(2)中、成烏雞與一般雞的飼養管理大致相同,但烏雞的飼料要精, 粗蛋白含量為14%~18%,代謝能為每公斤2500~2800大卡,日糧以穀物為主, 並按精料的20%~30%喂青綠多汁飼料。自由採食砂子。烏雞怕溼怕潮,雞舍要通風良好,地面乾燥。最好在雞舍內沒置高1米以上的棲架,讓雞棲息,可減少疾病、提高成活率。烏雞群體不宜過大,一般以100~120只較為適當。飼料要足, 每次喂料量以控制在1小時吃完為止。雞舍和運動場地,每年應換20釐米深新土一次。
回覆列表
烏骨雞的飼養方式和肉雞飼養方式基本一樣,籠養、地面散養、
一、烏雞生存環境:
炕上平養或網上平養都可以,在農村炕上平養為最佳。烏骨雞籠舍的建造必須選擇背風朝陽、地勢乾燥、平緩、四周排水良好、遠離居民區、交通方便的地方。
雞舍的大小依地勢、地形而定,一般採用開放式新型雞舍,這種雞舍主要是採用雙坡式頂棚,兩壁敞開,前後兩個視窗。其主要特點是:避雨防火,夏季通風,雞舍乾燥。這種雞舍在氣候溫和或較炎熱的地區比較合適。
二、飼養管理:
育雛期為30天,育雛期的飼養管理是關係烏骨雞生產成敗的關鍵時期,其主要任務是提高雛雞成活率和前期增重。
1、消毒防鼠:育雛前,育雛室的地面和牆壁要用2000∶1的百毒殺S或ABB消毒劑噴灑消毒,再把食槽沖洗乾淨,晾乾備用,同時育雛室要有半米高的水泥圍牆,嚴禁有鼠洞。
保溫控溼:由於雛雞絨毛稀短,不能抗寒,本身不能調溫,溫度過低會造成雛雞生長受阻,扎堆擠壓,導致白痢病爆發;如果溼度過大,會導致球蟲病的發生,所以要保證合理的育雛溫度和溼度。育雛室要備有溫度計,隨時掌握育雛室的溫度。
2、育雛室的溫度和溼度,一般是1周齡內的雞,育雛室的溫度為34℃至32℃,溼度為65%至60%;1至2周齡的雞,育雛室的溫度為32℃至28℃,溼度為65%至60%;2至3周齡的雞,育雛室的溫度為27℃至25℃,溼度為65%至60%;3至4周齡的雞,育雛室的溫度為25℃至23℃,溼度為60%;4周以後溫度為20℃左右,溼度為60%。
除使用溫度計外,還要學會“看雞施溫”。溫度適宜雛雞活潑好動,食慾旺盛,睡眠安靜,雞群疏散,均勻俯臥。溫度過低雛雞易拉稀感冒,互相擠壓,層層扎堆;溫度過高雛雞張嘴喘氣,遠離熱源,精神懶散,食慾不好,大量飲水。
3、飲水開食:雛雞出殼20小時後,就可進入育雛室,先飲水,後開食。開始飲水應用5%至10%的白糖水,飲半天,可提高成活率。10日齡前的雛雞要飲溫開水,水溫要與室溫相近。飲水最好採用雛雞飲水器,飲水器裡應經常保持不斷水,讓雛雞自由飲用。飲水2至4個小時後,可開食,把飼料用水浸泡一下,以一抓即散為宜,均勻地撒在塑膠布上,讓雛雞自由採食。飼料可直接喂飼料廠生產的全價飼料。但不論喂哪一種飼料,開始3至5天,飼料必須加0.2%氯黴素或0.2%新諾明,或在飲水中加氧氟沙星等廣譜抗菌藥物,控制雞白痢病的發生。烏骨雞與其他雞種的不同之處就是先天性的白痢病特別嚴重,所以在育雛期藥物要相互交替使用,不得間斷,用塑膠布喂3至5天后要逐漸換上小木槽或塑膠槽,白天3至4小時喂一次,晚上4至5小時喂一次,總之要保持不斷水、不斷料。
三、飼料管理:
烏骨雞的飼養,不論喂哪一種飼料,都必須達到營養標準,合理的營養是提高烏骨雞生產質量的重要因素。
一般來說,育雛期內的飼料,粗蛋白為19%,粗纖維小於6%,鈣為0.8%至1.3%,磷為0.6%,氯化鈉為0.3%水分小於14%。育成期內的飼料要求粗蛋白為17%,粗纖維小於6%,鈣為0.7%至1.2%磷為0.55%,氯化鈉為0.3%;水分小於14%。
飼養密度:
合理掌握烏骨雞生長時期的密度,可使烏骨雞避免浪費飼料,提高生長速度,提高肉料比,增加烏骨雞養殖的經濟效益。
烏骨雞生長時期的密度,一般是1至10日齡,密度為40至50只/平方米;10至20日齡,密度為30至40只/平方米;20至30日齡,密度為25至30只/平方米;30至60日齡,密度為20至25只/平方米;60至90日齡,密度為15至12只/平方米。
飼養標準:
烏骨雞的飼養標準是依據雞群不同日齡、不同發育階段的營養需求而制定的。一個好的飼料配方要兼顧兩個方面,首先是必須或儘可能滿足各階段的營養需要;其次是要依價格篩選飼料的品種,使配方的成本降到最低,這樣才算是一個好的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