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哈哈哈
-
2 # 小南史
這個肯定是真的,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至於為什麼唐太宗李世民會發動玄武門之變,這一切都歸於皇位的誘惑太大,加上李世民當時有足夠的實力。
皇位的誘惑,李世民無法抗拒從古至今,人對權力的慾望就是無止境,很多人會為了所謂的名利錢財不惜犧牲手足,良心喪失,全無道德底線。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就能很好的說明了皇位多麼的誘人,除了皇帝,其餘人都是螻蟻,一言而定興廢,這就是古代封建社會時期皇帝的一種最為真實的寫照,和平年間還好,如果是動亂時期,就更體現出來。
李世民作為唐高祖李淵的二兒子,按照古代嫡長子繼承製,李世民是沒有機會繼承皇位的,因為當時的太子是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有李建成在的一天,李世民就沒有機會登上皇帝寶座,這種情況之下,任何有野心的人都會想法設法去奪取。
李世民本身的實力並不弱小,足以發動偷襲搞政變當時的李世民坐擁“天策上將”稱號,這個可是可以開府置官署,其下有長史、司馬、從事、參軍以及六曹等,實際上就是一個微縮版的軍事指揮機關。而且李世民還擔任了陝東道大行臺,這個官職更是實際控制了當時唐朝主要區域,陝是指陝縣(今河南三門峽陝州區),陝以西是關中,陝東就是大唐東部的全部區域。
有了這個官職,李世民的命令在陝東通行無阻,不僅朝廷各部門的命令無法制約,有時就連皇帝的詔命都不如秦王的命令好使。
而且,當時李淵改革錢幣,李淵為了彌補李世民對大唐的功勞,特意讓李世民擁有鑄造錢幣的權利,要人有人,要錢有錢,加上控制的地方,李世民完全有實力發動偷襲。
總而言之,關於“玄武門之變”的說法有很多種,有的說是李世民被逼的,也有說是太子李建成逼迫的,其實這一切的最終原因還是在李世民身上,如果李世民沒有這樣的想法,別人也會打壓或者逼迫。
-
3 # 蘆葦少女重拾舊夢
唐代有兩個首都,同時並存。一個是長安,又叫京城、西京;另一個是洛陽,又叫都城、東都。唐代歷史上著名的玄武門之變,就發生在長安城內玄武門前。
大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共有22個兒子。前4個依次是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皆為太穆皇后竇氏所生。李玄霸早天,其餘3個,在李淵建唐過程中都立有功勞。
按照宗法制的原則,皇位的繼承人首先是嫡長子。所以,李淵稱帝后的頭一年,就把李建成立為太子。李淵的這個決定,並沒有什麼不對。李建成這個人,並不像後來人們傳說的那樣糟糕,至於李世民,當時也沒有人預料到會成為一代明君。後來發生的一切,只能說是形勢變化所造成的結果。
李淵稱帝的當年便冊立太子,其中本來就有早定名分,以免兄弟相爭的意思。但是,李淵稱帝的時候,天下還遠遠談不上穩定。不僅群雄逐鹿,就連皇帝就有好幾個,李淵只是其中之一。儘管他佔據長安,有居高臨下的優勢,但實力也不見得最強。李唐得以逐一消滅群雄,天下一統,李世民當推首功李世民在唐朝開國以後幾年中,不僅建立了功勳,而且樹立了威望。更重要的是,他的周圍聚集了一大批文武人才,與軍隊的將領關係密切。到了這個時候,野心勃勃的李世民才對李建成的太子之位構成真正的威脅。矛盾就在這裡展開。一方是名正言順的太子,另一方則認為自己應該作太子,雙方誰也不肯退讓。究竟鹿死誰手,當然要看實力、技巧與機遇,但是,一場衝突,勢所難免。
李世民功業日隆,勢力日盛,李淵也感到了某種不安。後來宮中傳出訊息,說李淵已經私下許諾立李世民為太子。這一訊息如果確實,便是李淵的錯誤,不然,就是一種有意的謠言,不管是真是假,它引起了李建成的恐慌,雙方的矛盾就此公開化李建成開始招募四方驍勇之士,作為宮中衛士,湊集了2000餘人,號為長林兵,計劃在李淵外出時發動政變,控制宮城。不料李淵事先得到了訊息,藉故把李建成召去扣留起來。然後,李淵命李世民消滅亂兵。李淵對李世民說:“亂兵主謀是李建成。你一定要小心從事。你回來以後,我將立你為太子。我不能像隋文帝那樣,令骨肉相殘。”
但是,亂兵平定以後,李淵又改了主意這是李建成首次動手,目標主要是李世民。李世民在平定亂兵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有自己的用心。但是,雙方的打算都落了空,不過,李建成的同盟者李元吉並不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他給李建成出主意,請李世民赴宴。李世民飲了毒酒,心中暴痛,吐血數升。但是,李世民並沒有死掉。後來,李元吉又在府內埋伏甲士,令護軍文寶在李淵與李世民臨幸時行刺。一切都已安排妥當,卻被李建成制止。李元吉打算乘李淵與李世民到太和宮避暑之機,派精兵偷襲,捉住李世民關進地窖。不料卻因突厥入侵而被打斷。最後,他乾脆對李淵說:“李世民借平定群雄之機,樹立私黨,這不是造反是什麼?只要快些殺了他,還怕找不到理由!”李淵不答應,他又去找李建成。建議乘出兵抵禦突厥之機,與李世民同行。到了昆明池,埋伏壯士下手刺殺李世民。如果不是李建成優柔寡斷,李元吉的哪一個主意都足以置李世民於死地。
這時的李世民也並沒有睡大覺。就在李建成和李元吉射出的暗箭一發接一發地落空的時候,李世民已經作好下手的準備。公元626年7月5日,李世民在與他的謀士們計劃好以後,入宮面見李淵,密奏李建成、李元吉淫亂後宮,圖謀造反。他對李淵說:“我對建成、元吉仁至義盡,如今他們居然要殺害我,大概是要為王世充、竇建德報仇。我如果死了,不僅永遠見不到您了,而且魂魄到了九泉之下,也羞於見到王世充、竇建德這些賊寇!”李淵對李世民與李建成、李元吉之間的爭鬥,心中旱已清楚但他對李世民的陳述也不能置若罔聞,何況其中還有淫亂後宮的內容。於是,他決定明天一早讓李建成、李世民與李元吉入宮對質,查明事實
次日清晨,李世民率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瑾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人伏於玄武門,等候李建成、李元吉的到來。此時,李建成與李元吉已經對李世民的舉動有所警覺。李元吉認為,此時應當調動宮府之兵自衛,託疾不朝,以觀形勢。但是,李建成不同意。他認為,自己與李元吉已經掌握兵權,守衛玄武門的將領常何又是親信,應該入朝,以備不測之變。於是兩人上馬一道入朝李建成與李元吉行至臨湖殿,突然發現情形不對,急忙撥馬打算退回東宮。這時,李世民衝出,大聲呼喊李建成的名字。李建成一楞,被李世民一箭射死。李元吉在馬上張弓欲射李世民,慌急之中,無論怎樣也拉不開。這時,一支流矢飛來,李元吉受了傷,落荒而逃。剛逃出不遠,尉遲敬德率兵追來,把李元吉殺死不久,東宮衛士與李元吉府中精兵殺奔玄武門。但是,守衛玄武門的將領常何早已被李世民收買。李建成與李元吉的人馬被阻擋在玄武門外,攻門不破,很快就被李世民的援兵殺退,李世民的秦王府也遭到圍攻,但是,當尉遲敬德把李建成與李元吉的首級給他們看過以後,兵卒們便一鬨而散了。
這時,李淵還在宮中與裴寂、蕭瑀、陳叔達、封倫、宇文士及、竇誕、顏師古等人商議如何處理李建成與李世民的爭端。只見尉遲敬德走進大殿,大驚失色。問明情況以後,便問大臣們如何處理此事。蕭瑀、陳叔達說:“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秦王李世民功蓋天下,士庶歸心,何不立為太子,釋陛下之重負,安蒼生之心願!”李淵無奈,只好順水推舟,召見李世民,好言撫慰。李世民入見,哀號了很長時間,弄得李淵也不好再說什麼。當天,李淵正式冊立李世民為太子,兩個月以後,他把皇位也讓給了李世民。
-
4 # W一家之言
玄武門之變是唐朝皇家的一次宮廷政變,這次政變以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被誅殺,李淵被迫立李世民為太子而結束。玄武門之變是真實的嗎?是否被篡改過?
這件事應該是真實的,沒有被篡改過。雖然這是李世民作為一代明君身上最大的汙點,但李世民對待玄武門之變的態度是“削去浮,要求直書其事”。所以李世民殺兄逼父這件事是真實的,毋庸置疑。
在我看來“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上位的手段並不是衡量一個帝王是否合格的標準,事實也證明李世民是一個成功的帝王。無論是經濟,軍事,文化,外交在李世民的統治下都得到大幅度的發展,使大唐成為中國最繁華的王朝,至今我們仍以唐人自居就是一個明正。
至於為什麼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個真的沒有什麼好說的,都是權利惹的禍。在我們五千年的歷史中,政變那是家常便飯。玄武門之變只是其中的一道菜,沒什麼特別的地方。秦朝有胡亥篡改遺詔,漢有周勃誅呂,三國有司馬懿誅曹,隋有隋文帝搶了外孫的江山,宋有陳橋兵變。都是為了屁股下那把椅子,為了這把椅子,父子相殘,夫妻反目都是很正常的。君不見影視劇裡大家族為了家產父子翻臉,兄弟鬩牆,這只是為了錢,何況為了皇位呢。
歐陽修:“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亂,比跡湯、武;致治之美,庶幾成、康。”
朱元璋:“惟唐太宗皇帝,英姿蓋世,武定四方,貞觀之治,式昭文德······皆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
毛澤東:“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
5 # 趣向雜談
眾所周知,李世民是透過發動玄武門之變登上帝位的。626年6月,李世民在玄武門設伏,將至此的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誅殺。與此同時,李世民還派部將率軍將太子李建成的兒子安陸王李承道、河東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訓、汝南王李承明、鉅鹿王李承義,以及李元吉的兒子梁郡王李承業、漁陽王李承鸞、普安王李承獎、江夏王李承裕、義陽王李承度,不論長幼,一律處死。 此時的唐高祖李淵只能坐視自己的幾個孫子被全部處死,因為他自己的命運還掌握在李世民的手裡。兩個月後,李淵選擇禪位,最終得以安享晚年。李世民不是殺人狂,也不變態,殺戮只是一種手段,手段永遠要服從於政治需要,李世民之所以不殺李淵,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李世民是個做事有底線的人。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兄弒弟,確實非常殘忍。但如果熟知中國皇位爭奪殘酷性的人,就會知道,實際上當時李世民和李建成已經處於一種你死我活的競爭狀態。如果事情按照正常的發展,將來李建成當了皇帝,李世民必然是死路一條。並且李建成已經有要殺他的行為,在他飲食裡下毒,只不過沒有成功。所以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自救。 李世民執政期間,之所以能有貞觀之治。也是他一種贖罪的表現。
李世民希望用他的政績來表明自己是一個好皇帝,儘量消除歷史對他的負面評價。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李世民雖然做出了殺兄弒弟這種極端的行為,但他其實也是一個正常人。如果他再把自己的父親殺掉,那就是完全無原則、無底線了。 玄武門事變,不是在戰場上殺敵,殺的是自己的親人,李世民其實也是處於一種崩潰的狀態。這才有了他“跪而吮上乳,號慟久之”的反常行為。關於這個問題,我在之前曾經詳細解釋過,在此不再贅述。
2、歷史上殺父自立的沒幾個有好下場。
如果李世民殺了自己的父親,那就是弒君弒父,完全失去了道義上的正當性。他的繼位,就是謀逆,就是非法的。他只要還頭腦清醒,就絕不會這麼做。如果他能這麼幹,將來自己的兒子也就能這麼幹。其實他的晚年,也是一直痛苦於究竟立誰為太子?他非常害怕自己這一代人的悲劇,在他自己的兒子們身上重演。 而如果不殺李淵,由他父親傳位給他,這樣當皇帝就是名正言順,天經地義了。 歷史上殺父奪皇位的有南北朝的劉劭、拓跋紹等人,都是上臺後不久就被殺。只有匈奴的冒頓單于,殺父自立並統一了匈奴各部。但在中原王朝,還沒有這種先例。李世民熟知歷史,不可能不知道這些血的教訓。
3.沒有必要殺。
根據《資治通鑑·唐紀》記載:“…世民使尉遲敬德入宿衛,敬德擐甲持矛,直至上所”。李世民在發動事變之前,已經做了周密的安排。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後,讓尉遲敬德帶兵全副武裝控制住皇宮內外,李淵已經完全處於他的控制之下,此時,李世民大局已定,根本沒有必要再殺人。 李世民不僅沒有殺李淵,對隱太子李建成的原部屬,能夠使用的也一概是重用。比如:魏徵、羅藝、薛萬徹等人,李世民一概委以重任。 李世民不是一個殺人狂,一切服從於政治需要。只要對大局有利,不管以前是在哪個陣營,能夠為我所用就行。他對李建成的原部屬都能如此,怎麼可能對自己的父親下手呢?
-
6 # 良人執戟2
歷史上有過這回事,它是一次著名的宮廷政變。據《舊唐書.太宗本紀》卷二、三(節選):“或曰:以太宗之賢,失愛於昆弟,失教於諸子,何也?曰:然,舜不能仁四罪,堯不能訓丹朱,斯前志也。當舜堯任讒之年,建成忌功之日,苟除畏逼,孰顧分崩。變故之興,間不容髮,方懼毀巢之禍,寧虞“尺布”之瑤,承乾之恩。”
翻譯一下:有人會說:“憑太宗的賢明,卻對兄弟沒有愛護,對兒子沒有教誨,這該怎麼解釋呢?我們說:是這樣的,舜不能愛四個惡人,堯不能教育好丹朱,這是前代有記載的。當高祖神堯皇帝任用讒人的日子,李建成忌妒太宗功勞的時候,能夠消除威逼,誰還顧得上家族的分崩離析,那場變故的發生,迫在眉睫,太宗正是懼被徹底毀滅的災禍,哪裡考慮到“兄弟二人不能相容的歌謠”。
和唐高祖李淵一樣,太子李建成也是在“一代天驕”李世民的光環下的那部只屬於勝利者的《唐史》中黯然失色。在《舊唐書》中,李建成是個殘忍的庸才,兄弟李元吉也是一個“兇惡之徒”,這些記載都迴避了一個嚴肅的問題一一僅這些問題就是殺兄逼父的正當理由嗎?
當然,我們無法扭轉一部巜二十四史》的“蓋棺定論”,僅僅只是疑問而己。
李世民“被迫政變”。
兄弟二人的太子爭鬥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日益白熱化,李建成用金銀收買秦王府的護衛軍尉遲敬德,尉遲敬德毫不猶豫的加以拒絕。
李建成和李元吉設法貶黜了秦王府的心腹謀臣房玄齡和杜如晦,被逐出秦王府,斬斷了李世民的左膀右臂。
接著,突厥侵犯邊境,這次在李建成的操作下,只是派李元吉去迎敵,並準備在部隊舉行出征儀式中進行刺殺活動,奪取李世民性命。
李世民得到這個可靠情報後,仍然釆用卜卦的形式判斷行動。李世民手下所有將領全部反對李世民這個做法。李世民決定先下手為強。
李世民派人收買了玄武門的守將常何。
當天,毫無防備的李建成騎馬從玄武門入宮,李世民彎弓射箭,李建成應聲落馬。李元吉與李世民隨後扭打在樹叢中,被趕來的尉遲敬德勒死。當所有李建成的部隊見到㷉遲敬德提著二人首級時,紛紛投降。
尉遲敬德就這樣去見唐高祖李淵,祥細彙報了二人的罪行,並表示:“秦王己將二人除去,天下歸心,陛下如果立他為太子,就把國事交給秦王打理算了。”
高祖藉機說:“善,此吾之夙心也”。
翻譯一下:“高!這正是我很久以來的願望呵!”
-
7 # 孤寡老人講歷史
唐太宗李世民殺兄逼父後獲得皇位,這個是歷史上真實發生的事情,還是歷史上最著名的事件之一,也是唐太宗一生中無法洗掉的黑歷史,史稱”玄武門事變“,發生在唐朝建國後的武德九年。
事件背景:唐朝建國後,唐高祖李淵冊立嫡長子李建成為皇太子,但又曾多次對嫡次子李世民允諾太子之位,原因是,李世民能打,唐朝統一天下時的大部分仗都是李世民去打的,也因此,李世民在李淵欽定開國功臣榜時,被排在唐朝開國功臣的首位。
不過李世民顯然不願意只做個親王了此餘生,他有本事,有眼光,也是嫡子,當然希望也能有機會當上皇帝,李世民麾下文武也都是一時俊傑,他們也希望李世民能更進一步,給他們的後半生帶來榮華富貴,故而李世民和李建成一直都在互相爭鬥,一方捍衛,一方奪取,都瞄準著李淵身後的那個位置。
事件起因:到唐高祖武德九年時,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爭鬥局勢已經明朗化,李淵支援的是李建成,但他也不希望李世民和李建成生死相搏,所以給李世民的承諾雖然已經不是皇位繼承人了,但允許他在關中之外自治,也就是把中都洛陽交給了李世民。
可李世民要的是整個大唐江山,絕不甘心只得到一半,何況這一半還未必能拿到手,李建成登基後真能允許李世民在法外之地?而且在武德九年時,李建成和支援他的兄弟李元吉已經開始對李世民下手了,他們藉口突厥入侵,請求出徵,並試圖將李世民麾下的武將全部調到他們手下,如果真讓他們得逞了,不說那些武將的下場,李世民在長安也會成為孤家寡人,任人宰割。
事件爆發:李世民不願意坐以待斃,他麾下的文武也不願意等死,所以密謀政變,武德九年六月初三,李世民向李淵高密,說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亂後宮,根據《資治通鑑》中的記載,李淵中計,答應召李建成和李元吉兄弟入宮查問:
於是世民密奏建成、元吉淫亂後宮,且曰:“臣於兄弟無絲毫負,今欲殺臣,似為世充、建德報仇。臣今枉死,永違君親,魂歸地下,實恥見諸賊!”上省之,愕然,報曰:“明當鞫問,汝宜早參。”李世民為何要讓李建成和李元吉入宮?原因是在當時的長安,李世民手下沒有多少兵馬,也就幾十名護衛,而李建成作為太子,身邊卻有著幾千東宮護衛,要想殺掉李建成,只能把他從護衛身邊調開,而只有進皇宮是不允許帶護衛在身邊的。
李建成得到聖旨,當然只能進宮,六月初四一大早,李世民就在玄武門後面埋伏,守門的將領常何早就被他收買,等到李建成一進城門,常何就關上城門,將李建成和身後的護衛隔開,而李世民卻在此時殺出,攻向李建成和李元吉兄弟:
建成、元吉至臨湖殿,覺變,即跋馬東歸宮府。世民從而呼之,元吉張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殺之。尉遲敬德將七十騎繼至,左右射元吉墜馬。世民馬逸入林下,為木枝所絓,墜不能起。元吉遽至,奪弓將扼之,敬德躍馬叱之。元吉步欲趣武德殿,敬德追射,殺之。整個”玄武門事變“的過程中,為堅定下屬的信心,李世民帶頭先射殺了李建成,然後尉遲敬德殺死李元吉,之後尉遲敬德帶著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頭跑到後宮找到李淵,威逼李淵讓權,並要李淵宣佈李建成和李元吉謀反,在尉遲敬德的逼迫下,李淵被迫答應了李世民所有的條件:
上方泛舟海池,世民使尉遲敬德入宿衛,敬德擐甲持矛,直至上所。上大驚,問曰:“今日亂者誰邪?卿來此何為?”對曰:“秦王以太子、齊王作亂,舉兵誅之,恐驚動陛下,遣臣宿衛。”上謂裴寂等曰:“不圖今日乃見此事,當如之何?”蕭瑀、陳叔達曰:“建成、元吉本不預義謀,又無功於天下,疾秦王功高望重,共為奸謀。今秦王已討而誅之,秦王功蓋宇宙,率土歸心,陛下若處以元良,委之國務,無復事矣。”上曰:“善!此吾之夙心也。”李世民在得到李淵的聖旨後,以聖旨和兩兄弟的人頭逼退前來試圖救援太子的東宮護衛,然後通知在外面的黨羽殺進太子府和齊王府,將兩兄弟在世的十個兒子全部殺光,斬草除根,至此,李世民策劃的政變圓滿收官。
事件後續:政變結束後,李淵宣佈李世民繼任太子之位,交出一切權力後退休,並於兩個月後退位為太上皇,李世民繼承皇位,是為唐太宗。
-
8 # 醉伊笑紅塵
一、“玄武門事變”的結果是李世民被迫殺兄逼父登上皇位
唐太宗李世民殺兄殺弟逼父登上皇位,確實是真的。史稱“玄武門事變”。
“玄武門事變”發生在天和九年六月,對比下《舊唐書》和《新唐書》上對該事變的記載就會發現,唐太宗殺兄逼父也實屬無奈,根本不像稗官野史上所講的預先圖謀不軌,而是相當被動的。
究其原因,要追溯到唐高祖李淵太原起義,本來就不是李淵想如此為之,而是李世民但見隋亂禍及百姓,為了天下蒼生才發動的,而在對外征戰中,李世民先後擊敗宋金剛、王世充、竇建德等強敵,可以說功高震主了,因此太子李建成有點坐不住了,害怕自己因為功勞少被廢,為了保證自己儲君的地位,太子李建成便勾結齊王李元吉準備一起謀害李世民,沒想到被李世民先知道了,一氣之下,李世民便率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節、秦叔寶、段志玄、屈突通、張士貴等人將太子建成及齊王元吉在玄武門斬殺。
唐高祖李淵聽聞玄武門事變後大驚,隨即便默許冊立李世民為皇太子,八月份,唐太宗李世民便以皇帝身份成為大唐第二位皇帝。
由上述史料可見,唐太宗李世民是因為自保被迫殺害自己親哥哥弟弟的,而逼迫父親退位,也實屬水到渠成,李淵也不會傻到自己兩個兒子都被殺了,還不知趣不退位當太上皇吧。
《舊唐書》:九年,皇太子建成、齊王元吉謀害太宗。六月四日,太宗率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節、秦叔寶、段志玄、屈突通、張士貴等於玄武門誅之。甲子,立為皇太子,庶政皆斷決。 《新唐書》:八年,進位中書令。初,高祖起太原,非其本意,而事出太宗。及取天下,破宋金剛、王世充、竇建德等,太宗切益高,而高祖屢許以為太子。太子建成懼廢,與齊王元吉謀害太宗,未發。九年六月,太宗以兵入玄武門,殺太子建成及齊王元吉。高祖大驚,乃以太宗為皇太子。八月甲子,即皇帝位於東宮顯德殿。 二、唐太宗李世民沒有篡改“玄武門事變”的事件性質。史學界和民間對玄武門事變普遍質疑的就是,唐太宗是否篡改了“玄武門事變”事件性質。
首先得承認,李世民確實看過《實錄》。
看到玄武門之變的時候,發現當時的史學家寫的很隱晦,於是要求“削去浮詞,直書其事”。由此可以窺見,唐太宗李世民是一個很坦率的人,發現史家對玄武門事變遮遮掩掩的敘述,反而讓後人疑惑,所以今天大家看到的史料版本就是玄武門事變的結果,乾脆利落,就是李世民為了自保殺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世民,李淵識趣便退位了。
另外據《唐會要》卷63記載,貞觀十七年(643)七月高祖實錄和今上實錄修好後,“並賜皇太子及諸王各一部,京官三品以上,欲寫者亦聽”。當時很多玄武門之變時原東宮和齊府的很多當事人都還健在呢,如果唐太宗李世民篡改了歷史事實,那麼,這麼多事變當事人不會毫無質疑一言不發的,要知道,唐朝時是沒有文禁的,官宦和讀書人隨便著書立說,沒人會干擾你什麼。
因此,從以上兩段史料記載中也可以做出推斷,玄武門事變性質根本沒後人想的那麼暗流湧動,而李世民也只是為了自保而不得不對兄弟拔刀相見。作為後人,聽信野史就亂嚼舌根子,真是汗顏愧見一生坦蕩的李世民。
參考文獻:《舊唐書》、《新唐書》、《實錄》、《唐會要》
回覆列表
1.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李世民堪稱中國曆代帝王中數一數二的人,但縱然偉大的李世民,也有難以抹去的黑點——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因此背上了殺兄逼父的罪名。
2.李世民在成為天策上將之前,就已經是尚書令和右翊衛大將軍,位居百官之首了。而成為天策上將後,他地位變高了,天策上將可以開“天策府”,自置官署,建立自己的權力體系,這原本是東宮太子才能擁有的權力。
3.後來他又擁有了一個連東宮都沒有的權力,那就是發行貨幣,武德四年,李淵改革幣制,廢除“五銖錢”,發行“開元通寶”,李世民因為功勳蓋世,所以李淵賞賜了三個“鑄錢爐”,這也就意味著李世民擁有在全國發行貨幣的權力。
4.玄武門之變前的他,雖不是太子,卻堪比太子,而論軍中勢力和威望,恐怕連李淵都無法與李世民相比。試想一下,李世民已經站得這麼高了,他會放過觸手可及的至尊之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