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恍兮惚兮5
-
2 # 抱庸詩書
抱庸認為, 現代流行音樂從古詩詞中尋找靈感、拓展題材,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就音樂而言,可以增其雅。古詩詞大多是經過歷史滌澱的文化精髓,較之當下一些流行歌詞中的“自我、任性、極端、俗不可奈”,更為端莊雅緻。就古詩詞文化本身而言,音樂本身也是一種傳續的平臺和渠道,不失為繼承乃至復興民族文化的一種嘗試。
當然,凡亊皆有度。抱庸主張現行流行歌曲可以從古詩詞中尋找靈感,並不代表就贊成隨意更改原作內容、曲解原意、甚至胡扯八道。有兩點建議(或者說是底線)供詩友考慮。
①音樂曲調可以自由創作,詩詞原文不宜擅自改動。 古詩詞是高度凝練的語言,都是經過千百年歷史檢驗的,增減一字都可能會大失意境,造成藝術流失。很多古詩詞朗朗上口、篇幅適宜(五言七言排律詩、宋詞中、長調),完全可以原文入詞。比如鄧麗君所唱《清平調》(王菲)、《月滿西樓》(安雯),就是李白的《清平調》和李清照的《一剪梅》原作一字未改直入歌詞的,都成了經典,深受大眾喜愛。
②一旦歌曲入詞對原詩作了改動,就絕對不宜冠以原作之名。這不僅是版權的問題,更涉及尊重原創作者和傳統文化的態度責任。古詩詞都有嚴格的聲韻格律要求,就拿宋詞來說,它本身就是依詞牌填作,每一字都對應著平仄要求,包括詞中的領字格,都不宜刪減改動。一旦改動,就名不副實,甚至會“以訛傳訛”誤導後人。 音樂人如果真想以古詞形式表現歌藝,可以請人自行創作。比如擅以古風形式入歌詞的方文山老師,也是一種參照。雖然有不多人並不十分看好方老師的類古風歌詞作品,但的確可為參考、其徑可循。
-
3 # 餘與吾
首先,給古詩詞譜曲的不少,有了音樂加上歌手的深情演唱,讓經典詩詞更增添了感染力,更能打動人心,喚起人們美好的情感情思。我覺得在這方面,似有必要重視。吟唱當然也好,這是事物的兩個方面。其次,改編成歌也是好的,所謂改編成歌,不單是歌詞的古雅,文筆的古風,也不單是化用古詩詞的句子,這些都沒錯。根本的是那種情緒情懷,這比較難。物質日益豐厚,而情感世界日見貧ji,乃至於只剩下本能慾望和荷而蒙。深情成為奢侈。為了這些,透過改編普及是大好事,高手不會影響內涵意境。
-
4 # e加一
用音樂的方式來演繹經典詩詞,是一種非常了不起,也很有創意的藝術表現形式。
詩詞之美,在於意境。字裡行間,總會埋伏一些讀者的共鳴點,讓讀者能夠循著詩人詞人留在詩詞裡的線索蹤跡,找到自己喜歡的桃花源。音樂之美,在於旋律。優秀的歌曲是不需要歌詞的,幾句簡單重複的哼唱,配上絕妙的旋律就可以化作一段傳世經典。詩詞之道在於『意』,音樂之道在於『音』。把兩者融合在一起就是歌曲了,當然不是一般的歌曲,應該稱之為『詩詞歌曲』。吟出來的詩,唱出來的詞。其實,給詩詞編曲甚至是配舞的玩法古人都玩過了。對今天的人來說,只是怎麼玩的更好而已。現在的樂器更為豐富,編曲合成技術也越來越先進,甚至還可以加點全息投影等等。用現代技術展現經典詩詞藝術,會給人們提供全方位的審美體驗,算是傳統詩詞藝術的進化,也讓詩詞、音樂與表演者之間相互成就。
-
5 # 古詩今詞
這裡應該是指《經典詠流傳》這個節目吧,將古典詩詞改變成流行歌曲,的確讓人耳目一新,但其實詩詞和音樂本身就有莫大的淵源。
詩歌的起源中國古代把合樂的韻文稱之為歌,不合樂的則稱之詩,我們如今統稱為詩歌。詩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但第一部詩歌總集公認的是《詩經》,《詩經》是用來唱的。
詩和音樂的關係《禮記·樂記》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樂器從之。先秦時期的詩和音樂是息息相關的,只是後來詩和音樂逐漸分離,並各自發展成獨立的文體。
可以這麼說,中國古代的詩詞史也是一部音樂的發展史。隨著西域樂器在中原地區的普及,萌芽了另一種詩與音樂結合的形式——詞。
詞的出現最初是為了配合宴樂助興,與早期詩歌不同的是,詞是定譜的,格律是由樂曲決定的,也就是後來所說的“倚聲填詞”。可惜的是,隨著曲譜的失傳,現在已經無從得知詞牌原來的旋律了。從某種意義上說,如今的詞與詩無異。
詩歌與流行樂在中國古代,詞人是地位很高的。人們傳唱一首作品,最關注的是詞和作者,這與當今的現象正好相反。大眾過分盲目崇拜歌手,往往容易忽視歌曲的內涵,於是出現大批粗造爛制的作品。在市場經濟下,很難出現優秀的詞人。
近年來中國風歌曲備受關注,我認為這是大眾潛意識裡對於傳統文化認可的訊號。雖說目前大部分詩詞改編的歌曲不甚理想,但至少可以說是當今樂壇的新方向。對此我認為不該一味地批判,相比如今浮躁的作品,我覺得更應該鼓勵和引導。
我相信,隨著大眾欣賞水平的提升,庸俗的作品將會被逐漸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優秀曲詞人,屆時我們不再需要照搬古人的詩詞。
華人不滅,詩詞不亡。
-
6 # 小慄科技
我覺得將一些經典詩詞改編成一些歌是合適的,並沒有少了些內涵意境。
詩歌詩歌,在古代,詩歌就是用來歌唱的,人們飲酒作樂時,通常會把一些經典的詩歌歌唱出來,以此來助興。
下面我列舉幾個由古詩詞改編的歌曲:
一、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我們熟知的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就改編成為了一首優美動聽有意境的歌曲《但願人長久》。
我感覺王菲的這首《但願人長久》完美演繹了這首詞的意境,並且旋律優美,給這首詞增添了不少的色彩。
凡是用經典詩詞改變歌曲,必須要尊重原著,不做太多的改動。同時歌曲的旋律等要符合詩詞當時的意境,這樣,改編出來的歌曲大家一般是比較能接受的。
二、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李清照的著名詞《一剪梅》被改編成為歌曲《月滿西樓》,也同樣的優美動聽,
1989年,作曲人蘇越將《一剪梅》譜曲,原詞作為歌詞不變。
個人最喜歡的就是龔玥版本的《月滿西樓》。旋律非常的優美。
三、王羲之《蘭亭集序》想必這一首大家都非常熟悉,由《蘭亭集序》改編而來的《蘭亭序》則是由方文山填詞、周杰倫作曲並演唱的一首帶有中國風韻味的經典歌曲,收錄在周杰倫2008年發行的專輯《魔傑座》中。這首歌的詞韻味悠長,令人品味再三,周杰倫以京劇小旦吊嗓子的方式重複唱一遍副歌,頗有劇中的感覺,更增添了《蘭亭序》的古典美。2011年,周杰倫在央視春晚上演唱了這首歌曲,並獲得了2011年央視春晚“我最喜愛的春節聯歡晚會”評選歌舞類節目三等獎。
-
7 # 夢酣三天
將一些經典詩詞改編成歌合適嗎?是否少了內涵意境?
一,先說詩詞的內涵意境。
中國古典詩詞,是中國文化歷史發展的必然,是極具天賦和才華的詩人們的自覺選擇,蘊含著千百年的歷史文化積澱,注重煉字煉句煉意的詩句,甚至達到一字千金字字珠璣的作用。
煉字,又稱“煉詞”。修辭方法之一,根據內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選最貼切、最富有表現力的字詞來表情達意。煉字的目的在於以最恰當的字詞,貼切生動地表現人或事物,詩史中例子不勝列舉。最廣泛流傳的就是宋代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苦吟詩人賈島”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著名的詞語推敲也是與他有關。
煉字是為了表達的需要,在用字遣詞時進行精細的錘鍊推敲和創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詞獲得簡練精美、形象生動、含蓄深刻的表達效果,同理的還有煉句,煉意。而從詩經就開始運用的賦比興的手法,從來不曾離開,詩人們還運用典故,借古人之事,抒個人之情,以古況今,使詩詞畫面更立體,感情更飽滿,意蘊更豐富,意象更玲瓏。
二,再說,詩詞修改為歌詞。
一字千金字字珠璣的古詩詞,如果修改,甚至被改得七零八落,不止是作者,誰見了都會心痛。但為什麼要改?答曰詩詞發展和社會現實需要。
任何事物都會有發展有高峰有衰落,詩詞也不例外,在如今的多媒體時代,僅靠詩詞的形式,很難比得上其他的文體形式,在過去的三十年間,不便傳播的劣勢盡顯,小說,戲劇(廣義,含影視劇)發展迅猛,詩歌中的新詩頻傳笑話,而作為流行歌曲的一部分,歌詞傳播卻席捲全國。
詩詞不是個人的私有財產,是整個社會的財富,如何借得東風力,送詩再青雲,一直是詩詞從業者的願望,但詩詞改歌詞,屬於再度創作,對原作意蘊和內涵的傷害在所難免,即便改編優秀的作品,也會受到詬病。
修改的比較好的作品,二十多年前有一首,<<濤聲依舊>>,帶有一盞漁火,讓它溫暖我的雙眼……想當初毛寧的白圍巾不知攻陷多少少男少女的心田。改得面目全非的,有<<中華民謠>>,此歌剛流行時,不知受到多少詩詞衛道者的口誅筆伐,但不可否認的是,即便意蘊改個七零八落,至少讀起來還是很美,並且,傳唱度很高。
後來,方文山異軍突起,不是直接修改,而是化古為今,擷取詩詞意蘊,重新裁剪拼接,以流行的方式解說情感,以古風歌曲廣為傳唱,藉助了周董的音樂,詩歌重新插上翅膀,飛得未必更高,但能飛得更遠,也是功德一件。
有人說,方文山只是撿到了詩詞的皮毛,這種觀點不做評判,但廣受認可已經說明一切。試想一下,如果有更高水平的人來改編,豈不是影響更大?改編了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詩詞,還會繼續深挖滄海遺珠,這樣,巨大的詩詞寶藏被逐漸發掘,這樣的明天,是不是很美?
-
8 # 枕溪居主
我覺得將一些經典詩詞改編成歌曲是非常可行、非常適合的。
近幾十年來,已經有不少經典詩詞改編成歌曲,深受人民的喜愛。因為經典詩詞本身就是中華文化CROWN上最耀眼的明珠,再配上優美的音樂旋律,從而成為一種更加完美的藝術形式。詩詞歌曲不僅不會減少詩詞原有的內涵、意境,相反,配上優秀的音樂旋律,會更好的烘托、渲染經典詩詞原有的內涵、意境,從而實現藝術形式的完美結合,使詩詞歌曲成為新的傳世經典。
一、經典詩詞歌曲已經成為人民喜愛的藝術形式
1.毛主席詩詞中的《沁園春.雪》、《七律.長征》、《七律.華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卜算子.詠梅》、《蝶戀花.答李淑一》等早就被改編成了歌曲、戲曲、評彈,有的成了革命歷史電影、電視劇的主題曲,深受人民喜愛並被廣泛傳唱。毛主席詩詞作為革命史詩和中華詩詞寶庫中的瑰寶,被譜成歌曲後,更加深入到人民心中,已經成為一代又一代華人的精神食糧,成為人們耳熟能詳、脫口而出的名言警句。
2.宋代抗金英雄岳飛的《滿江紅》、宋代著名詞人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柳永的《雨霖鈴》、李清照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等都被改編成了歌曲。透過傳唱這些詩詞歌曲,人們對岳飛的精忠報國,蘇東坡的豪放,柳永、李清照的婉約,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3.位居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首的《紅樓夢》,1987年被改編成了電視連續劇,原著中的大量詩詞被改編成了主題曲、插曲。如《紅樓夢序曲》、《枉凝眉》、《葬花吟》、《題帕三絕》、《紅豆曲》、《晴雯歌》、《香菱歌》等。這些由著名作曲家王立平作曲,由著名歌唱家陳力、王潔實、葉矛演唱的歌曲,可以說使原著、詩詞、歌曲,音樂和電視劇達到了最完美的結合,深受廣大觀眾的推崇和喜愛。
二、經典詩詞改編成歌曲須由作曲家精心再創作
經典詩詞經歷了千百年的歷史積澱,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蘊,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因此,要把經典詩詞改編成歌曲,必須經由作曲家的精心再創作。而作曲家必須認真學習理解經典詩詞的文化承載、深刻內涵、和意境。在此基礎上創作出優秀的音樂旋律,和經典詩詞達成完美的藝術結合,形成影響新時代的正能量,才能成為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時代精品。
以上是我的一點不成熟的見解,不足之處,還請大家批評指正。
-
9 # 三上詞話作者
以一曲《永遇樂》說明
古典詩詞,本來是歌詞,流傳下來的也不少。那麼現今要改編恐是新樂,唱唱也無妨。說起唱歌,從遠古先秦就開始。先民在漫長的原始社會生活中就創了音樂,商周時期就出現了《桑林》《濩》《裓》《大夏》等樂舞。從“百獸率舞”與《奮五穀》到《大武》、“九歌”,以及《詩經》之十五國“風”,已具備伴奏歌舞了。秦漢以後以西漢樂府為著稱,唱詞來源於收集、整理和改編民間詩歌外,主要創作新的作品,如《大風歌》用排簫、管、琴、瑟、竽等樂器演奏。隋唐時期的《陽關三疊》,其歌詞有五言、六言、七言,也有後來在每句間及每句末加上“和聲”,如“門前春水(竹枝)小蘋花(女兒)”等。此種唱詞形式的出現,標誌著宋詞將要孕育誕生了。對此,所謂經典詩詞,一般泛指唐詩宋詞。的確唐詩是音樂文化,原本是用來唱歌的,宋詞更是如此。現在將經典詩詞改編成歌,詞還是那個詞,調是不是那個調,難說了。比如《永遇樂》,柳永《樂章集》注歇指調,吳文英《夢窗詞》注林鐘商,晁補之詞名《訊息》,自注越調。現在把《永遇樂》詞譜曲是否原調,已無關緊要了,只要證明宋詞能唱歌就足夠了!下面分享《永遇樂.校園衛士之歌》。
校園衛士之歌mp3
三上詞話_百度百科
-
10 # 爾東說話
我覺得經典詩詞改編歌曲,應該是可行的。這是因為詩詞本身就帶有一定的音樂屬性。比如《詩經》中的詩歌最初都是可以唱的。漢樂府、唐詩、宋詞等都有很好的音樂屬性。就是說都是可以唱的。比如北宋柳永的詞,民間傳唱甚廣,“凡有井水處皆歌柳詞”。現在你讀著那些古詩詞的時候,只看到文字部分,其實古人是可以用來唱的。只是那時候沒有留聲機,只能去腦補了。
但是這裡面有幾個問題須注意的:
一:重視挖掘和繼承古譜,歷史上本來是有大量的詩詞樂譜、曲牌樂譜,但由於歷史變遷,有大量的古譜已丟失了。但也有少量部分保留下來了,需要繼承和發揚。
二、由相當代著名的歌唱家歌手改編的經典詩詞也不在少數。下面重點推薦一下鄧麗君的專輯《淡淡幽情》裡的幾首歌。這些古詩詞被演繹得好聽之極。經過了上千年曆史檢驗的文學精品,配上現代流行音樂後,由鄧麗君用她與生俱來的幽幽情懷唱出來,典雅、莊重又溫柔、多情,頗具唐宋風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是一張最具鄧氏特色的專輯,充分彰顯出鄧麗君情歌演唱的絕代才情和曠世才華。可以說一讀到文字,那美妙的韻律就會在腦海浮現。音樂實在是個奇妙的東西。你不要說沒有聽過哦!
《但願人長久》 (水調歌頭)詞: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唯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獨上西樓》(相見歡) 詞:李煜(南唐)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幾多愁》(虞美人)李煜(南唐)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人約黃昏後》 (生查子)詞:歐陽修(宋)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胭脂淚》(烏夜啼)演唱:鄧麗君 詞:南唐後主 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 太匆匆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 留人醉 幾時重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
你喜歡哪一首古詩詞的歌呢?
回覆列表
不合適,
因為無論怎麼改編,
都要增刪詞句與語序。
真正的好文章,
《道德真經指歸老子指歸》雲,
增一字即成疣贅,損一文即成瘢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