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夜盡天明138437909

    白將軍一代名將!抗日英雄!兒孫滿堂,人才倍出!大丈來天地間轟轟烈烈過一回足矣!放眼國共將帥又幾人能如此!又何必在乎那些帶敵我色彩的宣傳和御用文人和別人用心的人的抹黑與評頭評尾!本就不奢望他們狗嘴裡吐得出象牙!只管身前事,何計身後評!!!!

  • 2 # 木本易

    真是不知天下有羞恥之字。白有如此之神勇,蔣桂戰爭之戰,早可以取代蔣之位,蔣何以穩坐其寶座。蔣以數佰萬美械裝備德械日械之精兵強將,又有美國主子海空支援,何以致一干高官勇將客死孤島?可憐可笑可悲之極!!

  • 3 # 792突擊步槍

    我認為白崇禧的作戰才能遠高於林彪,白崇禧的臺兒莊之戰殲滅了日軍過萬,林彪在抗戰中只打了平型關一仗消滅了日軍後勤運輸隊的500多名汽車司機和馬車馭手就在抗日戰場上消失了,算不上是抗日“名將”,解放戰爭時期林彪在東北戰場與白崇禧交手全部是敗跡,最精彩的是白崇禧在湖南青樹坪設伏消滅了林彪部13000餘人,是解放戰爭時期我軍最大的敗仗,損失的官兵遠遠的超過三野金門登陸戰8000餘人,白崇禧是名副其實的軍神,林彪算是什麼狗屁“戰神”!

  • 4 # 蘭臺

    沒有見過大世面的“小鎮天才”。

    不否認白崇禧在軍事指揮上確實是有一定的天賦,但是白崇禧本質上是一個沒有見過大世面的“小鎮天才”。

    如果白崇禧這樣具有軍事天賦的人出生在歐美乃至日本,他都會取得比歷史上大得多的成就;但是他生活在ROC,導致他一輩子沒有見識過什麼是真正的現代戰爭,他也不知道現代戰爭究竟是怎麼打的。

    指揮軍隊作戰,不僅僅是藝術,而是一門嚴謹的科學,是一門需要經驗積累的科學;甚至可以說,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軍人和醫生一樣,必須時時刻刻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

    換言之,長期在一個低烈度,低科技戰爭環境裡“廝混”的軍事天才是絕對比不過一個長期在高烈度,高科技戰爭環境下成長的庸才的。

    比如白崇禧在廣西內戰中最得意的手筆是派通訊兵透過竊聽陸榮廷麾下大將韓綵鳳電話的方式,知曉了韓綵鳳所部動向,最後全殲韓綵鳳,趕走了陸榮廷。

    但是大家都懂的,這種成功是建立在對手根本沒想到電話也能被竊聽的基礎上的,而這種“奇謀”在抗日戰爭上還會有效嗎?當然不可能。

    其實這一點在淞滬抗戰時表現的更為明顯,白崇禧用軍閥混戰時,桂系軍隊靠著密集衝鋒戰術屢屢打敗強敵的經驗,用桂系抵達戰場的五個旅親自佈置了一次對日軍的反攻。

    結果由於白崇禧真的太缺乏現代戰爭經驗,白崇禧的佈置錯漏百出,桂系因為從來沒有步炮協同的經驗,所以進攻前的炮火準備並沒有讓桂系步兵縮短衝鋒距離,等於是完全浪費了炮火準備;另外白崇禧甚至還讓部隊採用軍閥混戰時期所採用的密集衝鋒戰術進攻日軍,結果日軍火炮大量殺傷,五個旅長陣亡了三個,五個旅一天之內全部失去戰鬥力。

    據時任21集團軍(以桂軍第7軍、48軍編成的集團軍)兵站分監的藍香山回憶:

    當時白在地圖上所劃定的出擊面很大,未顧慮到地圖上的比例尺,須將桂軍全部使用於第一線,又未對敵突前陣地施行嚴密的偵察,純憑主觀的推斷。在攻擊實施前,桂軍也未騰出防域,集結兵力,做好部署,控制有力的預備隊。

    拂曉前,桂軍3個步兵師(共17個步兵團)由原陣地出擊,步兵單幹,一線平推,各級指揮官手中無一預備隊。而且拂曉前行,黑夜未消,方向不明,戰士們誤向敵我空隙間的瀏河方面突進。

    至拂曉後,我側背暴露於敵,受敵機掃射和敵炮轟擊,旅長謝鼎新陣亡。後繼無兵,陷於混戰,一部分新兵被打散,大部分待到日沒後才退回原陣地。

    由此可見,我說白崇禧是沒見過大世面的“小鎮天才”真不是侮辱他,而是事實。

  • 5 # 四川達州人

    軍強政弱

    軍事上確實有能力。

    頗似林彪。

    結局也比較相似。

    傳說:白崇禧死於謀殺。因李宗仁1965年輾轉回國,白崇禧失去牽制作用。而當初李宗仁多勸白崇禧不要去臺灣。

    李宗仁白崇禧合作無間,兩人都屬於有能力的,奈何遭遇開掛的委員長。此後再也難以抵禦黃埔的威力。

    其他的,諸位都說得多了。

  • 6 # 庭州行者

    白崇禧在民國時期棲身於軍政兩界,號稱“小諸葛”。不過從各個方面來看,他和諸葛亮本尊差距相當之大,似乎有些名不副實。白崇禧一言蔽之,在一定的歷史時期算得上是一時豪傑,勉強算得上是有能力獨當一面的帥才。

    行軍打仗,戰場指揮,白崇禧確實有兩把刷子。北伐戰爭期間,白崇禧率軍從廣西出發向北討伐孫傳芳。結果他的部隊開局順利,連戰連捷,大破孫傳芳的得力干將盧香亭,幾乎全殲其部隊。之後白崇禧的部隊一路北上打到山東臨沂等地,後因魯直軍隊反攻徐州而被迫停止北上。而抗日抗日戰爭中,白崇禧更是立下汗馬功勞。雖說著名的臺兒莊戰役是李宗仁的傑作,但白崇禧作為李宗仁的摯友兼第一輔助,自然也是出力不少。能和戰鬥力兇悍的日軍在區域全域性不分伯仲,白崇禧的能力可見一斑。同時,從這個意義上講,白崇禧對新民主主義革命和救亡圖存都是有貢獻的,這點不應該被否定。

    但白崇禧的指揮能力絕對算不上頂尖。蔣桂之戰中,雖然白崇禧一度打得常凱申部隊找不著北。但常隊長稍作調整之後,白崇禧和李宗仁立即顯露了頹勢,最終這次決定KMT內部權力歸屬的大戰以常凱申的勝利告終。從戰略眼光來看,白崇禧的水平更是不敢恭維,不要說和諸葛亮比,就是和他大哥李宗仁相比,那也存在肉眼可見的差距。

    政治上,李宗仁白崇禧曾經是廣西的“土皇帝”,二人所領導的桂系軍閥,也是KMT內部除常大隊長嫡系之外實力最強的一方,什麼閻錫山、龍雲之流根本無法和李白二人的桂系相提並論。然而,白崇禧在大方向上卻常常犯迷糊,這也給了常凱申可乘之機,利用種種手段分化了“李白”這對“鐵哥們兒”。更為幼稚的是,白崇禧居然最後篤定常凱申一定不會虧待他,在常凱申的利誘之下不聽李宗仁的勸告,一意孤行跟隨常凱申退往島上。而李宗仁則選擇了前往美國,臨走前給白崇禧留下了一句:“烏龜王八蛋才去臺灣”。而兩人長達數十年的友誼也隨著這句話而徹底煙消雲散。“李白”自此分道揚鑣。

    李宗仁畢竟看得透徹,白崇禧到島上後果然被常凱申清算。在上島前,常凱申曾對白崇禧許諾以“國防部長(偽)”之職,明眼人都看得出根本不可能,畢竟常凱申和桂系鬥了幾十年,仇恨早已深入骨髓,偽國防部長如此重要的職務常凱申怎麼會交給白崇禧?但號稱“小諸葛”的白崇禧偏偏信了。

    常凱申在島上站穩腳跟後,立刻撕破偽裝。1950年他任命白崇禧為“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偽)”副主任委員,後來又聘請他擔任“KMT改造委員會中央評議委員”。這些官職聽起來很高大上的樣子,實際上權是虛職,常凱申徹底剝奪了他的實權。不僅如此,常凱申把保密局總部安插在白崇禧家對面,保證對他二十四小時全天候不間斷的 監控。之後,常凱申進一步排擠白崇禧,白崇禧的最後幾年及本上相當於被軟禁。想必此時的白崇禧應該是十分後悔,後悔自己沒有聽李宗仁大哥的話,但為時已晚。他的餘生註定只能是“蛇尾”。

    1966年,這位曾經在近代史上名噪一時的風流人物“小諸葛”白崇禧,被發現死於自己家的臥室,面色發青,十分嚇人。KMT官方公佈的死因是突發心臟病,但坊間傳聞小諸葛是倒在了常凱申精心設計的“美人計”之下,如果真是這樣,白崇禧可真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當然真正的情況究竟如何,不得而知。

    總而言之,白崇禧算得上是個人物,他是軍閥,但同時也是愛國將領;他在軍事指揮上的天賦令他的前半生風生水起,但政治上的短視也決定了他最終悲劇的命運。

    時也?命也?

  • 7 # 三悟頻道

    1949年10月,衡寶戰役結束後,林彪曾說:“我認為白崇禧是蔣軍將領中最有才幹的一個”,這句話並非林彪有意拔高白崇禧,而是,林彪從他與白崇禧的3次交手中,總結出來的。

    本文的題目是“怎樣評價‘小諸葛’白崇禧”,在這裡,三悟表示,作為後世“鍵盤俠”,三悟不敢妄自評論老前輩,畢竟,在炮火連天的歲月裡,白崇禧冒著槍林彈雨給侵略者帶去了有力打擊,儘管後來他做出了一些反革命的事情。

    為此,本文結合白崇禧與林彪的3次殊死較量,單從軍事上來對比兩人的“智”與“勇”。

    1.從簡歷上來看,白崇禧年長林彪14歲,出道早,成名早

    白崇禧,在家排行老三,廣西臨桂人,回族,出生於1893年3月,比少帥張學良小兩歲;林彪,在家排行老二,湖北黃岡人,出生於1907年12月,比白崇禧足足小了14歲。

    在林彪出生的這一年,14歲的白崇禧已經考入了陸軍小學堂,並在4年後,與同學們自發組成了一支120人的廣西學生軍敢死隊,北上武漢支援起義。

    當時,白崇禧的母親得知老三要跟隨敢死隊北上,老人家念兒心切,立即安排兩位哥哥前往北門阻攔,可是,志向遠大的白崇禧早已決意投身於革命之中,於是,他偷偷從西門溜出找大部隊會合去了。

    1925年,14歲的林彪考入了黃埔軍校第四期步兵科,而此時的白崇禧在軍旅生涯上已經有了起色,他和同鄉李宗仁以及同學黃紹竑組織了“定桂討賊軍”,透過各種手段,消滅了盤踞在廣西大大小小的土匪,為統一廣西、建立新桂系立下了汗馬功勞。

    1926年,林彪從黃埔軍校畢業,在葉挺獨立團任見習排長,參加北伐;而此時的白崇禧,已經有了更大的舞臺,他被提拔為國民革命軍副總參謀長、代理總參謀長

    從兩人的簡歷對比來看,白崇禧出道較早,成名也較早,而立之年,能當上副總參謀長,沒有兩把刷子是幹不成的。

    而此時,年紀更輕的林彪,還是一個無名之輩,當然,這與他的年齡有關係。不過,在23歲那年,林彪當上了紅一軍團第4軍軍長,與白崇禧相比,其聲名漸起之速度有過之而無不及。

    白崇禧號稱“小諸葛”,是民國時期為數不多的能指揮大兵團作戰的干將,手中的第7軍號稱“鋼七軍”,作戰頑強、極具戰鬥力,甚至,可以與蔣軍的五大主力相比拼。

    林彪是常勝將軍,作戰靈活,極具謀略,蔣校長曾說:“林彪是黃埔最優秀的將軍”。

    就是這麼出色的兩位戰將,總共交手了3個回合,誰更技高一籌?各位讀者,請耐心往下看。

    2.第一個回合“平”,白崇禧計劃落空,給林彪喘息之機

    1946年4月,蔣軍集合10個師的兵力,在飛機、大炮的配合下,進攻四平。東北民主聯軍在林彪的率領下,迅速調集14個師的兵力佈置防禦。

    一時間,攻守雙方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矛盾之爭,一次次進攻,一次次防守,雙方陷入了白熱化階段。

    由於蔣軍裝備精良,後勤保障充足,發起全面進攻後,蔣軍給林彪的東北民主聯軍造成了有力打擊,在傷亡過多、寡不敵眾的情況下,林彪宣佈放棄四平,向松花江以北撤退。

    就在蔣軍佔領四平的前幾天,蔣校長安排“小諸葛”白崇禧從南京飛往前線四平街督戰,白崇禧認真分析戰局形勢後,他打算對撤退的東北民主聯軍要乘勝追擊、永絕後患。

    可是,此時的軍事指揮由杜聿明負責,白崇禧只有建議權,沒有決定權,決定權在蔣校長手裡。

    白崇禧向蔣校長提議,要徹底肅清東北,摧毀林彪的東北民主聯軍。

    蔣校長聽後,只是說了一句:“國防部成立,你回去接事,你的打算,交給杜聿明負責。”

    這話聽起來,就像蔣校長同意白崇禧的主張,實際上,並不是。

    蔣校長並不打算在東北作一勞永逸的冒險嘗試,他主張恢復交通,雙方停戰,並立即頒佈第二次停戰令,要求東北各地停戰15日。

    時間就是戰機,15天的時間給林彪及其東北民主聯軍帶來了充足的喘息機會,他們利用這寶貴的15天抓緊休整、補充兵員和物資,逆轉了不利的戰場局勢,為建立東北根據地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這一場戰役,總體上來說,雙方打平了,為此,白崇禧對此事一直耿耿於懷,他在自己的回憶錄裡指出:“當時若長驅北進,直下東北,消滅林彪,而後抽兵入關內,則對於整個大局或稍可改觀。”

    這一次戰役,東北民主聯軍實屬幸運,假使蔣校長不同意停戰,而是聽取白崇禧的建議,戰局可能會是另一種景象了。

    3.第二個回合:白崇禧勝,打破了林彪不可戰勝的言論

    1949年4月,主席給林彪致電:“我們的基本方針是消滅桂系及其他任何反動派。”

    此後,同白崇禧較量便成了林彪的重要任務。

    兩個月後,林彪、鄧子恢、蕭克帶領四野來到武漢,隨即發起了宜沙戰役和湘贛戰役。

    在湘贛戰役中,林彪集中三個兵團約43萬人,準備殲滅白崇禧主力。

    此時的白崇禧,不到萬不得已,不願意與解放軍作戰,同時,他很機靈,有點兒風吹草動,就帶領主力撤退了,林彪根本就找不到白崇禧的蹤跡。

    直到程潛和陳明仁在長沙起義,白崇禧才有了主動攻擊的念頭。

    1949年8月4日,程潛和陳明仁決定棄暗投明,在長沙宣佈起義,可是,他的部下思想不堅定,在白崇禧的策動下,約有4萬義軍叛逃。

    這還了得?林彪決定給以打擊。

    他立即派遣第12兵團的第40、46和49軍和二野的第5兵團第18軍進行追擊。

    就是在這次追擊中,林彪的第49軍146師麻痺大意,輕敵冒進,讓白崇禧有了可乘之機,在青樹坪佈下了“口袋戰”。

    四野第49軍軍長是鍾偉,湖南平江人,這是一員猛將。

    8月9日,林彪和鄧子恢致電各部:“我49軍須要全力南進,146師應向寧鄉前進,147師應向寶慶方向前進,在發現叛部時仍先完成迂迴,斷其退路,然後實行爭取,如叛部繼續逃走,則追殲之 ”。

    於是,146師向寧鄉疾進,其前衛第436團不等後面的主力到來,就開始攻城,在強大火力的掩護下,他們順利攻克了寧鄉,並與145師一道沿湘鄉至寶慶的公路追敵。

    孤軍作戰,犯了兵家大忌。

    白崇禧見四野僅有145師和146師追了上來,立即調集自己的“鋼七軍”,在青樹坪至界嶺一帶設好埋伏,企圖消滅前來追擊的解放軍。

    林彪也不是好惹的,他迅速得知了白崇禧的計劃,於是,他致電49軍:“切實查明情況,不得盲目前進。”

    可惜,第49軍146師前衛團1營經青樹坪進至界嶺時,由於輕敵,沒有對兩面山地進行搜尋、偵察,就開始推進,當全營戰士全部通過後,忽然,在兩面山上埋伏的敵人朝解放軍猛烈開火。

    雙方激戰後,前衛團1營和後續跟進來的主力只得撤出界嶺。

    說來也巧,就在此時,146師的電臺壞了,鍾偉無法聯絡上146師,心急如焚,馬上安排147師前去接應。

    到嘴的肥肉,豈能讓他輕易溜走?

    白崇禧立即調遣3個師包抄上來,在飛機、大炮的配合下,全力追擊146師。

    此時,146師無法再次撤退了,因為只要他們撤退,就會白白挨敵人的炮轟。

    於是,他們構築工事,頑強抵抗,死打硬拼,一直堅持到天黑。

    這時,147師趕了上來,他們與146師交叉掩護,迅速撤出了戰鬥。

    此戰,斃傷俘敵553人,但146師自己損失達877人,而且,147師損失470餘人。

    這場戰爭的失利,讓土崩瓦解的蔣軍找到了自信,他們大肆吹噓消滅了林彪的一個軍,打破了林彪不可戰勝的言論。甚至,白崇禧還把從戰場上撿來的解放軍武器拿來展覽,以此鼓舞士氣。

    戰後,主席非常震怒,他給林彪和鄧子恢致電:“白崇禧是中國境內第一個狡猾陰險的軍閥”。

    這次失利,林彪能咽得下這口氣嗎?當然不會。

    4.第三個回合:林彪勝,利用一隻“魚餌”,吊了白崇禧的“大魚”

    1949年9月10日,林彪將四野兵分三路對中南地區的蔣軍發起了全面進攻。

    東路軍由江西直指南粵,中路軍又兵分三路攻擊盤踞在衡陽和寶慶地區的白崇禧部;西路軍由湘西南進,切斷白崇禧部的退路。

    10月4日,四野中路軍的第45軍135師一路急行軍,突破衡寶公路,繼續南下。

    其實,白崇禧見此陣勢,是準備撤回廣西的,但是,深諳兵法的他,見四野的135師孤軍深入,於是,他再次打起了“算盤”。

    他火速調來13個師,集結于衡寶一線,準備對四野135師來個“青樹坪大捷”。

    10月5日,訊息靈通的林彪得知了白崇禧的企圖,馬上給各部發電:“目前已突過衡寶公路之我軍,則應在水東江、宋家塘以南地區集結,在公路以北者暫勿南進”。

    可惜,135師沒有及時架設電臺,所以,他們沒有接到這個命令,他們再次急行軍80公里,突破衡寶公路,來到了靈官殿地區。

    當他們架設好電臺時,才知道大部隊沒有跟上來,自己已經孤懸敵後了。

    用兵如神的林彪豈會不知道135師的艱難處境?但是,他認為這次135師深入敵後,與青樹坪之戰中的146師不同,這次135師並不會成為白崇禧的“案板魚肉”,相反,是插在白崇禧部背後的一把尖刀。

    林彪馬上聯絡135師師長丁盛、政委韋祖珍:“你們暫時直接歸我們直接指揮”。

    與此同時,林彪命令中路軍迅速推進,西路軍中的38軍和39軍迅速向東推進,與中路軍一起夾擊白崇禧部。

    此時的白崇禧一心想“吃掉”林彪的135師,他以4個主力師合圍135師,妄圖讓135師“有來無反”。

    雙方經過激戰後,135師迅速將戰情報告給了林彪,林彪指示135師:“你們立即佔領有利地形,構築工事,安下釘子,進行環形防禦,振作士氣,下定決心,準備抗擊絕對優勢敵人的圍攻,將敵吸引住,以便我各路主力圍殲敵人”。

    同時,林彪又直接調動40、41、45、46、49、18等各軍,配合此次圍剿行動。

    一心想吃掉135師的白崇禧,看到四野主力全部壓上來後,忽然明白,此時的135師並不是一塊肥肉,而是一把插在自己面前的尖刀,於是,他立即命令各部撤退。

    可惜,為時已晚。

    白崇禧集團共有4個師,除138師師部率一個團逃跑外,其餘4.7萬人悉數被殲。

    這一戰,林彪及其第四野戰軍沉痛打擊了白崇禧集團,為以後進軍兩廣,全殲中南地區之敵創造了有利條件。

    總結:應當正確地評價歷史人物

    在抗日戰爭時期,白崇禧和李宗仁率領廣西軍隊英勇抗擊日軍,憑藉他的多謀善斷、超人膽和卓越的臨場指揮能力,常常能夠以少勝多,有“常勝將軍”、“小諸葛”、“當代張良”之美稱;但是,在政治上,他無遠見,沒有認清局勢,跟錯了人。

  • 8 # 李三萬的三萬裡

    戰神誇張了。一說桂系(新桂系)就說裡、白,其實新桂系是三巨頭而不是兩巨頭,李抓總,黃負責政務,白負責軍事。白崇禧的小諸葛名號是在戰爭當中打出來的,這點並無爭議,只是他成名的戰爭舞臺是國內烈度偏低的內戰,後來世人也承認白崇禧極具軍事天賦,則是在抗日戰場上,他是中國正面主力上屈指可數的,可以指揮大兵團作戰,而且指揮水平確實也在水準之上,說他是中國當時頂尖的軍事家倒是真的。但是注意,白崇禧的成長環境畢竟就是早先國內低烈度內戰環境,包括後來對日作戰,公允的說,日軍陸軍的武裝作戰水平,在國際範圍內看,只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水準。

    因此,他們那一代的軍人,我個人的看法,樹立戰神還是要用成績說話,我覺得他們當中有一個半戰神:一個是北韓戰場上打出來的彭大將軍!半個是抗日戰場上打出來小老虎薛嶽將軍。餘者包括白崇禧,說優秀足已,說戰神誇張了。黃、李、白在趕走老桂系陸榮廷後建立起來的新桂系,在廣西一地藉助現代國防動員方式,形成的桂軍,是一支有別於老式軍閥的新軍閥部隊,組織度更高,也有了初步的思想武裝。同時我們也要承認新桂系在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中是功臣。單論軍事,白崇禧的指揮能力,在國內很難說有誰能硬吃他,桂軍主力部隊放到國軍、我軍當中,戰鬥力和戰鬥意志也足夠擔負主力位置。即便如此,在國內大環境背景下誕生的桂軍,起點不高這是事實,而且桂軍在國內軍閥部隊當中,還有著嚴重的先天不足:地處偏僻,交通經濟極不發達,人口數量不足,地區產糧更不足(黃李白三巨頭能在這個基礎上,能把桂繫帶到可以屢屢與有大義名份的國軍叫板,已經夠震撼了)。

    我們從淞滬會戰看,派上上海戰場的桂系軍隊勇敢、驕傲、不怕死,這當然是好事,可是六萬寶貴的桂系部隊不信邪,不相信和不願意慎重對待友軍忠告,直不愣登朝日軍海軍艦炮控制範圍的陣地衝,用很大的代價為自己的自大買了單,這反應了桂系部隊,也反應了當時白崇禧,確實對於現代戰場的真正烈度,是缺乏認識的。後來的抗日戰爭當中,桂系主力部隊,在正面戰場,是僅次於國軍主力的戰力,但也許是桂繫一線主力的維持,耗多了資源,桂系二線的表現,與一線部隊相比簡直不像一支部隊。四四年的豫湘桂戰役,桂系二線對於家鄉的保護,就結果來說堪稱可恥!這裡面白建生要說完全沒有責任,恐怕也很難交代。

    到了解放戰爭,白崇禧站錯了隊,他的軍事才能到這時也磨礪成熟,在國軍高層指揮當中,堪稱優秀,但手中桂系堪當大任的部隊,在國共決戰的龐大機器面前,已經微不足道,他的指揮也只能說能贏該贏的,該輸照樣輸,並不具備戰神哪樣能力挽狂瀾於既倒的能力,組織能力上,在這一時期他也沒能統合他能指揮的國軍,一直戰局惡化到廣西,才由自己嫡系的桂系主力打了個於事無補的青樹坪戰役。因此,白崇禧在國戰和內戰兩方面,表現的都是優秀,卻不是最優秀,不過在兩方面都已經擔任大戰略級的總體指揮,確實極具軍事天賦,但還是那句話,優秀,但不是最優秀。

  • 9 # 行駛在鋼鐵大道上的人

    白崇禧有小聰明,沒有大智慧,在一堆土軍閥中還算有點能耐,可算不上智者,打仗比不過毛主席的手下,玩權術比不過蔣委員長,在小圈子中又比不過李副總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討好型人格,內心自卑的人,怎麼提升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