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飛翔魚骨
-
2 # 歷史的一縷陽光
在中國古代,漢武帝劉徹以雄才大略、赫赫武功,成為最傑出的帝王之一。
不過,到了晚年,漢武帝開始追求長生不老,甚至疑神疑鬼,最終釀成巫蠱之禍,包括皇太子劉據、陽石公主劉氏、諸邑公主劉氏,長平烈侯、大司馬、大將軍衛青的兒子衛伉等在內的數萬人被殺。
過了一段時間,時任護衛大漢太祖高皇帝劉邦長陵的郎官田千秋,上疏為皇太子辯冤,漢武帝幡然醒悟,幾個月之內,就把沒有尺寸之功和高深學位的田千秋,越了不知道多少級,提升為富民侯、丞相。
由於田千秋的升遷速度太快,不僅朝野震動,連塞北的匈奴單于都藉機嘲笑漢武帝亂用人。
不過,漢武帝很淡定,田千秋更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擔起了恢復社稷的重任。
聯合勸諫效果為零
田千秋接任丞相之位後,就開始熟悉各個部門、體察民情,很快他就發現了一個大問題。
當時,漢武帝對皇太子冤死一事特別傷心,於是下令追究相關人員,為此被殺和受罰的人非常多,很多大臣和老百姓都提心吊膽,生怕一個不留神就被抓走。
田千秋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他想了半天,決定再次上疏,讓漢武帝緊繃的弦放鬆些,這樣天下黎民也能安心。
於是,田千秋聯合御史、中二千石等級的官員,一起給漢武帝祝壽,勸他廣施仁德,減緩刑罰,活得輕鬆一些。
漢武帝沒有聽得進去,而是寫了一份敕令來回復:
“朕之不德,自左丞相與貳師陰謀逆亂,巫蠱之禍流及士大夫。朕日一食者累月,乃何樂之聽?痛士大夫常在心,既事不咎。雖然,巫蠱始發,詔丞相、御史督二千石求捕,廷尉治,未聞九卿、廷尉有所鞫也。曩者,江充先治甘泉宮人,轉至未央椒房,以及敬聲之疇、李禹之屬謀人匈奴,有司無所發,令丞相親掘蘭臺蠱驗,所明知也。至今餘巫頗脫不止,陰賊侵身,遠近為蠱,朕愧之甚,何壽之有?敬不舉君之觴!謹謝丞相、二千石各就館。書曰:‘毋偏毋黨,王道蕩蕩。’毋有復言。”
可以看到出,漢武帝的內心非常悽苦:自從澎侯、丞相劉屈氂和海西侯、貳師將軍李廣利暗中謀逆,巫蠱之禍導致皇太子和眾多士大夫冤死後,朕就不施恩德了,幾個月每天都只吃一頓飯,根本沒有心情享受。現在還有一些巫師暗施巫蠱,朕特別羞愧,你們的祝壽酒朕也喝不下,這種事情以後也不要再上奏了。
田千秋知道苦勸無益,只能自己想辦法通融上下。
接受遺詔忠於職守
西漢後元二年(公元前87年),漢武帝病重,自知不久於人世,便冊立鉤弋夫人趙氏所生的皇子劉弗陵為皇太子,命博陸侯、大司馬大將軍霍光,安陽侯、左將軍上官桀和田千秋等人,一起接受遺詔,輔佐幼主劉弗陵。
同年二月,漢武帝病逝,皇太子劉弗陵登基為帝,是為漢昭帝。
當時,漢昭帝劉弗陵年僅8歲,朝政由博陸侯霍光、安陽侯上官桀、田千秋等人主持。
沒多久,安陽侯上官桀、鄂邑長公主劉氏、漢昭帝的三哥燕王劉旦等人聯合起來,反對博陸侯霍光,雙方劍拔弩張。
西漢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安陽侯上官桀、鄂邑長公主、燕王等人,命人以燕王的名義上書漢昭帝,誣告博陸侯霍光謀反。
博陸侯霍光有些擔心,不過漢昭帝卻堅決站在他這一邊,還嚴查上書人的來歷,並下令再有人上書毀謗博陸侯霍光,就要按罪處置。
安陽侯上官桀、鄂邑長公主、燕王等人見透過漢昭帝無法扳倒博陸侯霍光,開始謀劃更大的陰謀。
田千秋雖然位居丞相,但他為人寬厚,只是做好自己的職責。
同年,漢昭帝下令郡國舉薦賢良飽學之人,並詢問民間疾苦。
不久,博陸侯霍光以漢昭帝的名義,命田千秋主持鹽鐵之議,進一步“與民休息”,恢復經濟活力。
一言巧應霍光敬重
西漢元鳳元年(前80年),安陽侯上官桀、鄂邑長公主、燕王等人決定發動政變,殺死博陸侯霍光,廢除漢昭帝。
但還沒等他們有所行動,博陸侯霍光就先發制人,將上官桀、桑弘羊等參與政變的大臣逮捕並滅族,長公主公主、燕王等人也先後自殺身亡。
此後,博陸侯霍光大權獨攬,成為朝政實際上的決策者。
當時,每當公卿朝會的時候,博陸侯霍光就會對田千秋說:
“始與君侯俱受先帝遺詔,今光治內,君侯治外,宜有以教督,使光毋負天下。”
博陸侯霍光還是很客氣的:當年我們一起接受遺詔,現在我主內你主外,田大人要多多督促教導我,讓我不辜負天下人心。
田千秋的回答也是一如既往的乾脆:
“唯將軍留意,即天下幸甚。”
這絕對是經典範例了:霍大人自己多留心,就是天下最幸運的事情了。
田千秋不單單是說,他也是這麼做的,無論博陸侯霍光采取什麼舉措,他都不發表任何意見。
因此,博陸侯霍光不僅從不為難田千秋,還非常看重他。
昭帝優待得姓始祖
當時,田千秋年紀也大了,漢昭帝非常優待他,每次朝見的時候,特別恩准他乘坐小車進入宮殿。
時間一長,朝臣們對田千秋也是羨慕不已,給了他一個雅號“車丞相”。
以至於到了後來,人們漸漸忘了田千秋的姓氏,改叫他“車千秋”。
每次一有祥瑞或者好事出現,漢昭帝都會褒獎並且賞賜車千秋。
西漢元鳳四年(前77年),已經做了12年丞相的車千秋去世,諡號為定侯。
車千秋死後,他的子孫中有人以車為氏,為車姓,並尊車千秋為車姓得姓始祖。
-
3 # 道中道道而道
車千秋,本姓田,戰國時齊國宗室後裔,其先祖於西漢初年徙居長陵(今陝西咸陽東北)。車千秋原為高寢郎,供奉高祖陵寢。戾太子因江充讒害而死,他上書訴冤,武帝感悟,擢用為大鴻臚,數月後任丞相,封富民侯。為人謹厚持重。昭帝即位,受遺詔輔政,政事壹決於大將軍霍光。以年老得乘小車入宮,號“車丞相”。為相十二年後去世,諡號定侯。
平反太子
車千秋最初擔任護衛漢高祖陵寢的郎官。漢武帝徵和二年(前90年),漢武帝的太子劉據因受江充讒言陷害而敗亡。過了很久,車千秋上呈事關重大的緊急情況的奏書,為劉據鳴冤,說:“兒子擅自動用父親的軍隊,按罪當打板子,天子的兒子因過錯殺人,算什麼罪呢?臣曾經夢見一位白頭髮老人,告訴我該怎樣定罪。”當時漢武帝已經清楚地知道劉據發兵是出於惶恐,並沒有反叛的意圖,看到車千秋的上書,就深有感觸而醒悟過來,於是召見車千秋。車千秋上前拜見武帝,武帝見車千秋身高八尺多,體貌俊美,很喜歡他,對他說:“父子之間的事情,別人是很難說話的,祇有您明白其實不是這樣。這是高廟的神靈讓您來開導我,您就應當成為我的輔佐。”立即下令封車千秋為大鴻臚。
受人非議
過了幾個月後,車千秋接替劉屈犛擔任丞相,封為富民侯。車千秋沒有別的才能經術學問,也沒有什麼功績和資歷,只不過憑一句話使武帝醒悟到太子死得冤枉,旬月之間就做宰相封侯,世上未曾有過。後來漢朝的使者出使匈奴,匈奴單于問他說:“聽說漢朝新任命一位丞相,他因為什麼得到丞相的職位呢?”使者回答說:“因為上書言事的緣故。”單于說:“假如這樣,漢朝設定丞相,就是不用賢才,隨便一個男子上書就能得到了。”使者回來後,向武帝彙報了單于說的話。武帝認為這個使者有辱使命,想把他交給官吏處置。過了好久,才釋放了他。
勸上施恩
車千秋為人敦厚,富有智謀,在丞相的位上很稱職,超過他前後的幾位。車千秋剛開始主持丞相工作,看到武帝連年追究太子冤死一案,被殺和受罰的人非常多,群臣百姓都提心吊膽,車千秋想寬解皇上的思想,安慰廣大吏民。於是就和御史、中二千石一起給武帝祝壽,讚頌皇上的美德,勸皇上廣施恩惠,減緩刑罰,欣賞音樂,怡養精神,為了天下人民而自尋娛樂歡快。武帝答覆說:“我不施恩德,開始於左丞相劉屈犛和貳師將軍李廣利暗中謀逆作亂,巫蠱之禍殃及士大夫,我一天只吃一頓飯已經好幾個月了,還聽什麼音樂?經常在心裹哀痛和太子戰死計程車大夫,已經過去的事情,也不便再追究了。雖然如此,巫蠱之禍剛發生時,詔令丞相、椒史督責郡守尋找收捕。廷尉審理,但也沒聽到九卿、廷尉查問出來什麼。從前,江充審訊甘泉宮的人,又轉到未央宮皇后住的椒房殿,以及後來公孫敬聲之輩、李禹之流陰謀勾引匈奴,有關官員也沒有發現什麼罪證,現在丞相親自挖掘蘭臺查驗巫蠱,清楚地知道有巫蠱存在。直到現在還有巫師施行巫蠱妖術不止,邪賊侵身,遠近都有巫師暗施巫蠱,我感到慚愧得很,還有什麼值得祝壽的呢?敬謝你們的好意,我不端你們獻的祝壽酒!請告知丞相、二千石官各回各的官舍。《尚書。周書.洪範》上說: ‘不要偏執,不要袒護,聖王的道坦蕩無阻。不要因為這件事再上奏了。”
忠厚自潔
一年多以後,武帝病重,立鉤弋夫人生的皇子為太子,命大將軍霍光、車騎將軍金日磾、御史大夫桑弘羊和丞相車千秋,一起接受遣詔,輔助教導幼主劉弗陵。漢武帝駕崩,昭帝剛即位時,不能處理政事,朝政全部由大將軍霍光決斷。車千秋位居丞相,忠謹敦厚而有德。每逢公卿大臣朝會,霍光就對車千秋說:“當初和您一起接受先帝遣詔,現在霍光治理內政,您治理外事,應該有什麼來開導督促我,使我不要辜負了天下人民的重託。”車千秋說: “請將軍多留心,就是天下極大的榮幸了。”始終不肯對霍光專權發表異議。霍光因此很看重車千秋。每次遇上吉祥嘉應出現,都褒獎賞賜丞相車千秋。直到昭帝去世,國家少事,百姓逐漸富裕充實。始元六年,昭帝韶令郡國舉薦賢良、文學之士,詢問他們百姓感到痛苦的事,在造時產生了鹽鐵之議。
車千秋做了十二年丞相,死後,諡號定侯。當初,車千秋年老,皇上優待他,朝見時。准許他乘坐小車進入宮殿,所以就號稱“車丞相”。車千秋的兒子田順繼嗣為侯,官至雲中郡太守,宣帝時任虎牙將軍攻打匈奴,因私自增加俘虜人數冒功而獲罪自殺,封國取消。
-
4 # 希榮文創
田千秋沒有什麼功勞,就憑第一個為太子申冤而爬上丞相高位,從此穩如泰山,一直到死。田千秋因為年老獲得乘小車入宮的殊榮,外號“車丞相”。車丞相從漢武帝晚年就任丞相一直到昭帝即位,受遺詔輔政,為相十二年後去世。有人質疑他中庸不作為,佔著茅坑不拉屎,有明哲保身嫌疑。有人卻稱讚他大度豁達,面對霍光的專權隱而不發,屬於大智。
田千秋是戰國時齊國宗室後裔,其先祖於西漢初年徙居長陵。車千秋原為高寢郎,供奉高祖陵寢。戾太子因江充讒害而死,株連無數人,其他人紛紛躲避,他卻第一個上書為太子訴冤。他說:兒子擅自動用父親的軍隊,按罪當打板子,天子的兒子因過錯殺人,算什麼罪呢?臣曾經夢見一位白頭髮老人,告訴我該怎樣定罪。當時漢武帝已經清楚地知道劉據發兵是出於惶恐,並沒有反叛的意圖,看到車千秋的上書,就深有感觸而醒悟過來,於是召見車千秋。車千秋上前拜見武帝,武帝見車千秋身高八尺多,體貌俊美,很喜歡他,對他說:父子之間的事情,別人是很難說話的,只有您明白其實不是這樣。這是高廟的神靈讓您來開導我,您就應當成為我的輔佐。立即下令封車千秋為大鴻臚。數月後,車千秋接替劉屈犛擔任丞相,被封為富民侯。
車千秋沒有什麼才能,也沒有什麼功績和資歷,只不過憑一句話使武帝醒悟到太子死得冤枉,數月之間就做宰相封侯。當時人們議論紛紛,就連匈奴單于都納悶:漢朝設定丞相,就是不用賢才,隨便一個男子上書就能得到了。
田千秋卻不在乎人們的議論,忠實履行自己的丞相職責。當時武帝連年追究太子冤死一案,被殺和受罰的人非常多,群臣百姓都提心吊膽。田千秋便上書勸誡皇帝:希望陛下廣施恩惠,減緩刑罰,欣賞音樂,怡養精神,為了天下人民而自尋娛樂歡快。漢武帝當然知道田千秋的良苦用心,逐漸將太子冤死一案冷卻下來。
武帝病病重,命大將軍霍光、車騎將軍金日磾、御史大夫桑弘羊和丞相車千秋一起輔助太子劉弗陵。昭帝即位後,不能處理政事,朝政全部由大將軍霍光決斷,車千秋仍位居丞相。面對霍光的專權,許多大臣議論紛紛,大為不滿,作為丞相的田千秋卻選擇隱而不發。霍光曾試探田千秋:“當初和您一起接受先帝遣詔,現在霍光治理內政,您治理外事,應該有什麼來開導督促我,使我不要辜負了天下人民的重託。”田千秋說:“請將軍多留心,就是天下極大的榮幸了。”始終不肯對霍光專權發表異議。
霍光因此很看重車千秋。每次遇上吉祥嘉應出現,都褒獎賞賜丞相車千秋。田千秋年老,皇上優待他,朝見時准許他乘坐小車進入宮殿,所以就號稱車丞相。田千秋在丞相位上一直到昭帝去世,國家安定,百姓的日子也逐漸富裕充實。
針對田千秋中庸不作為,明哲保身的議論,有人感嘆田千秋才是真正的智者。他選擇與霍光精誠團結,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相位,更重要的是為了國家,為了百姓。再說霍光當時也是首屈一指的政治家,政績突出,並沒有什麼過錯。如果僅僅因為私人嫉妒與霍光反目,吃虧的肯定是江山社稷和普通百姓。
回覆列表
沒有實力而憑藉一時的機遇飛速升遷,恐怕未必是一件好事。這樣的政壇紅人,十有八九下場悽慘。比如嫪毐,比如鄧通。那麼,有沒有例外?當然有,田千秋就是個例外。
田千秋為什麼可以成為例外?
從貶義的角度來回答,田千秋靠的是平庸;從褒義的角度來回答,叫作“有大臣之體”。
什麼叫作“大臣之體”呢?說穿了,就是性格寬和外加能力平庸。
看漢朝的歷史變遷,從漢武帝往後,宰相的權力中落,內朝逐漸強大。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皇帝所需要的不再是精明能幹的宰相,而只是一隻花瓶罷了。田千秋依靠他寬和的性格與平庸的能力,非常得體地給皇上扮演了花瓶的角色。所以,田千秋以一個守墓人起家,居然能夠位至宰相,壽享天年,也就不是偶然了。
也正因為如此,讀懂了田千秋,比讀懂嫪毐、鄧通,更具有意義。
田千秋的身世,極其煊赫:他的祖上,乃是戰國時期齊國的國君,田氏代齊之後便南面稱孤,佔據山東最富饒的國土。但是,風水輪流轉。秦國統一天下之後,田氏的貴族血統就沒有任何意義了。漢朝建立之後,齊國田氏作為聲名煊赫的“關東九族”之一,被舉族遷徙到咸陽附近的長陵定居。而傳到田千秋這一代,他的官職是“高寢郎”:給漢高祖劉邦看守陵寢的小官,也就是今天所謂的“守墓人”。
和死人打交道的守墓人,從正常的仕途升遷體系上來講,是沒有任何前途可言的。但是,田千秋卻在這個位置上作出了一鳴驚人之舉,而這個舉動也從此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當時,首都長安剛剛發生了一起震驚全國的重大案件:巫蠱案。
所謂“巫蠱”,是指採取詛咒、針扎小人偶等方式,希望利用超自然力量對他人的生命健康造成損害的一種惡性犯罪。當時,酷吏江充本著“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的基本精神,為漢武帝查處巫蠱犯罪,將整個長安城搞得烏煙瘴氣。最後,江充搜查到了太子的寢宮,居然也“發現”了巫蠱娃娃。太子知道江充的手段毒辣,自然不肯坐以待斃,便先殺江充,再假傳聖旨徵召軍隊,發動兵變。漢武帝父子倆,就此在長安城打得不可開交。事實證明,薑還是老的辣,太子兵敗身亡。漢武帝餘怒未息,繼續查辦此案。
由此,案子越辦越大,難以收場,牽連的範圍也越來越廣,漢武帝終於hold不住了。而案情也隨著調查的深入而逐漸明朗化,漢武帝終於漸漸察覺到:太子可能是無辜的。漢武帝的內心,浮現出一絲常人不易察覺到的悔意。
事情鬧大了,也該收場了。可是,下出去的聖旨等於潑出去的水,究竟該如何收回?
這一絲悔意,滿朝文武無一察覺,卻偏偏被不起眼的守墓人田千秋捕捉到了。田千秋揣摩著皇帝的心意,憑藉著自己的良心,極其大膽地寫了一封上書,直截了當地為太子伸冤。這封上書是這樣寫的:
“兒子用老爹的兵,不過是責打一頓板子的罪過罷了;何況是天子的兒子過失殺人,哪有多大的罪?”
應該說,在這樣一個政治空氣極度敏感的時期,寫這樣一封上書,是需要冒極大風險的。如果皇帝欣賞,也許可以加官晉爵;如果逆了龍鱗,可能就是掉腦袋的死罪。
滿朝文武一聲不吭,噤若寒蟬,偏偏一個小小守墓人田千秋有這樣的勇氣,喊出了底層人民的心聲,也擊中了漢武帝的心事。當然,田千秋也不是一介莽夫,他在這封上書的末尾添了一句話。正是這句話,給他加了個保險栓,增強了上書的安全係數。
他說:“以上這些話,是臣晚上做夢夢見一個白鬍子老爺爺教我說的,不是臣自個兒想出來的。”皇上要是想怪罪下來,就去怪罪那個白鬍子老爺爺吧,不要怪到我頭上。
這樣一句夢話,體現了田千秋大智若愚的政治智慧。首先,他把責任推到了子虛烏有的白鬍子老頭兒身上,幫自己撇清了關係;其次,漢武帝最近既然查處巫蠱案追查得如此嚴厲,說明漢武帝對於神神鬼鬼這一套無比迷信,用“託夢”這一形式,正好投其所好,比直接犯顏強諫效果要好得多;第三,聯絡到田千秋的職務——看守漢高祖的陵墓,那麼那個所謂的“白鬍子老爺爺”,也就可以確有其人或者說確有其鬼了。
但是,無論如何,這封上書可能帶來的後果仍然極具風險。風險越大,回報越大。田千秋上書之後,小心肝撲通撲通亂跳,等候著命運的審判。
實際上,這封上書果然言中了漢武帝的心事,擊中了他內心中最柔弱的一面。漢武帝下令:召田千秋進宮。
田千秋哪裡知道此行究竟是吉是兇?西洋人有諺語云:“做最好的準備,做最壞的打算。”(Hope for the best,prepare for the worst.)田千秋給家裡交代了後事,鄭重地向漢高祖的陵墓作了禱告,便毅然決然離開。他知道,無論結果如何,他都再也不會回到這裡。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雖千萬人,吾往矣!
田千秋穿上最好的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以烈士就義的姿態,毅然走進了西漢帝國政治運轉的核心區域——漢武帝的宮殿。漢武帝見田千秋身高八尺有餘,容貌俊朗,風度翩翩,放在網路時代是要被起個“守墓GG”的名號放在各大網站成為網路紅人的,心中非常高興。觀其為文,見其為人,漢武帝對田千秋有了絕佳的印象。
漢武帝說:“父子之間的事情,外人是很難發表意見的。惟獨你能敞開心扉,向我說明太子的心跡。你不是一個人!在這一刻,漢高祖、漢文帝、漢景帝靈魂附體!你立功了!不要再給江充任何的機會!朕要封你做朕的輔政大臣!”
於是,漢武帝拜田千秋為大鴻臚,是僅次於三公的九卿級中央高官,相當於今天的外交部長。
不插手他人的家事,是混跡官場的一大古訓。譬如諸葛亮,當年受劉琦求計,死活不肯置一詞。那麼,田千秋為什麼卻偏偏反其道行之,還能取得如此成功呢?原因在於:不插手他人的家事,並非一條死規矩。
拿我們生活中的常識來講,看到鄰居父子吵架,怎麼辦?當然應該上去勸架,而且切記不能拉偏架。這是人之常情。以人之常情處理官場問題,當然不會出問題。所以,所謂“不要插手他人的家事”,指的乃是不能挑撥離間,不能拉偏架,如此而已。
田千秋的好運,才剛剛開始。他擔任外交部長沒幾個月,工作還沒有完全上手呢,漢武帝又立即拜他為丞相,封為富民侯。僅僅因為說了一句夢話,便由守墓人直接破格提拔為一品宰相,這樣坐火箭般的升遷速度,在整個漢朝也是絕無僅有的。因此,《漢書》評價田千秋:“田千秋這個人,既沒有能力,又沒有功勞,一句話說得巧妙,就拜相封侯,開天闢地以來可不曾有過這樣的事情。”
聯絡到李廣身為百戰名將,在戰場上出生入死屢立奇功而一生不得封侯,田千秋這個丞相和侯爵,來得也確實太容易了一些。《道德經》有云:“福者禍所依。”天底下從來沒有免費的午餐,田千秋平白無故得到這樣的高官厚爵,自然容易引起別人的眼紅。毫無實際能力的田千秋身居相位,究竟會如何自處呢?
田千秋,作了一個教科書式的示範。
漢武帝時代,攻打匈奴大宛,拓展邊境,晚年又鬧巫蠱之禍,國力衰退嚴重。田千秋被任命為相,“富民侯”的“富民”二字,明白無誤地表達了漢武帝希望將國家的重心由軍事鬥爭、政治鬥爭轉到經濟建設上來。
田千秋再次敏銳洞察到了這一點。因此,他恢復了“文景之治”時期“不折騰”的無為之治。田千秋為人敦厚朴實,寬宏大量。他雖然沒有實際的能力,卻也從不“亂作為”。而這,正是一個受盡瘡痍的國家所需要的可貴品質。
由於田千秋謹慎小心,雖然沒有功勞,但也沒有過失,因此他穩穩當當坐在丞相的位置上,直到漢武帝病逝。
漢武帝死時,太子還很小,所以按照一般慣例要進行“託孤”。田千秋是漢朝丞相,理所當然應該是首席託孤大臣。但是,漢武帝的託孤名單裡,霍光才是第一名!除霍光之外,金日磾、桑弘羊、上官桀與田千秋,一起接受託孤,排名不分先後。也就是說,漢武帝一死,田千秋在中央的排名,立即由第一名跌落到第五名!
換了常人,無論如何難以心平氣和接受這個結果。但是,田千秋卻毫無怨言。他完全明白漢武帝作出這樣一個人事安排的用心:第一,霍光是外戚,政治上更可靠;第二,幼主即位,需要一個敢作敢當,能夠鎮得住場子的強勢人物,這一點霍光無疑比田千秋更合適;第三,霍光的兄長霍去病能力卓越,有其兄必有其弟。因此,作為首席輔政大臣而言,霍光顯然是比田千秋更合適的人選。
田千秋牢記《道德經》“不敢為天下先”的教訓,把霍光推到聚光燈下,自己則在幕後踏實工作。反倒是霍光有點兒過意不去,對田千秋說:“我和您一起接受先帝囑託,我治內,您治外,您要時時刻刻督促我霍光,以免我犯錯誤啊!”田千秋和氣地一笑:“哪裡哪裡,唯將軍留意,則天下幸甚!”田千秋的意思是:咱倆不是平分秋色的平級關係,而是您說話、我照辦的上下級關係。
田千秋明智地擺正了自己的位置,自然深得霍光青睞,官位可保無虞。
田千秋擺正了自己的位置,但是有人擺不正了。一起接受遺詔的桑弘羊、上官桀,聯結藩王企圖推翻霍光,結果都被滿門抄斬。至此,金日磾病逝,桑弘羊、上官桀被殺,當初輔政的五大臣終於只剩霍光一家獨大。而田千秋能夠在宮廷鬥爭的血雨腥風之中倖存無恙,絕非偶然。
田千秋晚年,年老體衰。皇帝特別恩賜,允許他坐小車上朝。所以,人們就稱呼他為“車丞相”。漸漸地,蘊含著皇恩浩蕩之意的“車”便取代了“田”成為田千秋的又一姓氏,“車千秋”之名也就此叫開了。
能以一句夢話拜相封侯,在漢武帝、霍光兩大強人的籠罩下,生前官至宰相,死後哀榮無限,這正是庸人田千秋的仕途奇蹟。田千秋的智慧,可以讓人們學到一樣東西:如何給已經透支的人生還貸。
嫪毐、鄧通、田千秋,有著兩大相似之處:
第一,平白無故,暴得大名,一步登天。
第二,能力有限,不堪其任,名不符實。
但是,這三個人卻有著迥然不同的兩種結局:嫪毐和鄧通,死無葬身之地;田千秋,位極人臣,哀榮無限。原因是什麼呢?這裡涉及作為一名暴發戶如何自處的問題。
一個人一夜暴發,並非實力使然,更多是運氣使然。這個時候,其實是老天在透支你的人生。嫪毐、鄧通透支成癮,繼續揮霍人生,把攤子越鋪越大,最後難以收場,終於信用崩潰,身敗名裂。
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田千秋也要還。所以,田千秋在一步登天、鉅額透支之後,就開始了細水長流的還貸。他謹慎小心,不敢為天下先,處處甘居人後。這樣一來,終於在人生到達終點之前還清了所有貸款,落得善終。善於給透支的人生還貸,這就是田千秋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