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大梁遊記

    筆者嘗試舉例回答這個問題。

    一日,楊彪質疑曹操的“招賢令” ,說道:

    大漢朝舉賢歷來都是有德者居之。 你怎麼可以用不仁不孝、急功近利之人?

    曹操反問道:

    什麼是德?臨陣能致勝,不使將士枉死是德;治國能安民,不使百姓受凍餒之苦是德。至於那些坐而論道大言欺人,只會擺架子,裝清高,無實惠於家國百姓的偽君子。朝廷,沒那麼多俸祿養著閒人”。

    大家怎麼看?

  • 2 # 以史為鑑

    曹操雖然在三國演義中是奸詐多疑的白臉形象。但作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區區奸詐並不能夠描述曹操。

    一,曹操有核心團隊

    首先,曹操有一支直屬自己的核心團隊,不懼人員流失。

    曹操起兵之時,曹氏家族和夏侯家族,基本上都綁上了曹操的戰車。而曹氏家族和夏侯家族都為曹操提供了大量的團隊核心成員。

    比如和曹操平輩的曹洪,曹仁,夏侯惇,夏侯淵,曹二代的曹彰,曹丕,曹植,曹休。。。

    可以說核心團隊十分健全而且正處於生長期。團隊領袖曹操也具有個人魅力,使得團隊非常被人看好。

    二,曹操有明確的用人綱領

    亂世之中,曹操唯才是舉。並不根據家世來判斷人才。

    求賢令的頒佈對於大批寒門士子來說,

    楊修雖然父親是漢代三公,犯了立儲的忌諱,照樣為曹操所殺。

    郭嘉雖然出身寒門,但依舊是曹操心腹。

    1,許攸

    許攸叛變袁紹來投奔曹操,曹操激動到光腳出去迎接許攸。

    並對許攸立刻全盤相信他,好不懷疑。

    下面說兩個大家不熟悉的曹操用人故事。

    2,魏種

    曹操曾經推薦魏種為孝廉和河內太守,後來河內發生叛亂,曹操信誓旦旦的說,恐怕只有魏種不會背叛我。結果傳來訊息魏種帶頭叛逃了。

    曹操剛發表意見就被打臉,大怒罵道:魏種有種就北上逃到大漠,南下逃到越南,不然就等我抓到看怎麼處置!

    後來曹操平定叛亂,捉住了魏種,大家都以為魏種非死不可,曹操還是惜才,饒恕了魏種,並重新任命為官。

    3,畢諶

    畢諶也是曹操親自推薦的人,後來張邈叛變,劫持了畢諶的母親老婆孩子。

    曹操親自對畢諶說:你的母親都在張邈手中,你要走就走吧。

    畢諶一頓磕頭表達忠心,寧舍家人不捨曹操!把曹操都感動哭了。結果畢諶哭完了,回頭就跑到張邈那邊去了。

    後來曹操攻破張邈呂布,畢諶又被活捉。大家都覺得畢諶藥丸。

    結果曹操大度的表示:這人這麼孝順母親,肯定是個忠臣,我就是希望有這樣的人才啊。於是任命畢諶為魯相。

    四,曹操是亂世中少有的明主

    漢末亂世之中,群雄並起,但是隨著袁紹的敗亡,其他諸侯沒有可以和曹操相提並論的。

    劉備一直在倉皇出逃,就算割據蜀地也只是割據一方。孫權父兄早死,自己滿足於割據江東。

    只有曹操,雖然奉天子以令不臣,但是對顛沛流離的漢室朝廷來說,總算有個穩定的歸宿,不至於朝不保夕,隨時被殺。

    在漢天子的大旗下,許多人才都彙集到了曹操麾下。荀攸,荀彧包括司馬懿這樣的謀士都是在朝廷大義的名義下才被招募來的。

    也正如曹操自己所說,如果天下沒有我,不知幾人稱王,幾人稱帝?

    而且曹操最終也沒有走出篡漢的一部,在這一點上,曹操的確是少有的能把持自己的人臣,值得欽佩。

  • 3 # word86
    曹丞相有一顆愛才惜才的心

    曹操愛惜關羽的人品才華,想招致麾下,對關羽那叫一個好,封侯進爵,三日一小請,五日一大請,轉著麼麼的找藉口賞金賜銀。然而,我本將心向明月 奈何明月照溝渠。關羽情深義重,死心塌地追隨劉備。在為曹操“斬顏良,誅文丑,解白馬之圍”後,離開曹操。曹操仍快馬趕上,贈與路資,並任其闖關斬將而去。

    另外,典韋戰死於淯水,曹操不哭長子和愛侄,獨哭典韋。

    郭嘉病逝多年,曹操想起來還會嗚呼哀哉的感嘆思念。

    唯才是舉,知人善任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曷嘗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賢也,曾不出閭巷,豈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不可以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後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於渭濱者乎?又得無有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變得而用之。

    這是曹操的《求賢令》,我們可以看出,曹操用人根本不看什麼出身、門第、成分、道德、思想,他看的只有兩個字:才能。明確的表達了唯才是舉,英雄不問出身。

    曹操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只要你有才,我就用,來者不拒。比如許褚,就是個沒什麼背景的鄉野村夫,只因力如蠻牛,曾“雙手掣二牛尾,倒行百餘步”,曹操就封了他都尉,並厚賞了他。

    曹操還曾在兗州發動部下唯才是舉,荀彧、荀攸、程昱、郭嘉、劉曄、呂虔等諸多謀士就是在那時網羅的。

    曹操對人才極大的寬容

    曹操用人不念舊惡,氣度非凡。張繡和賈詡曾經降而復叛,使曹操損失了大量軍馬糧草不說,長子曹昂,愛將典韋都是因此戰死。但是在二人再次歸降時,曹操不僅主動勸二人“小有過失,勿記於心”,而且還封張繡為揚武將軍,封賈詡為執吾金使。

    還有官渡之戰結束後,曹操除了繳獲了袁軍的全部 輜重以外,還繳獲了很多袁紹的書信,裡面就有曹操手下的某水、將領和袁紹往來的書信。當時很多人建議把這些人一個一個的都找出來問罪,而曹操卻說:“當時袁紹的勢力太強大了,我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自保,更何況這些謀士將領呢。他們想找個更大的靠山是可以理解的。”說罷,命人把書信全部當眾燒掉,以絕那些人後顧之憂。

    這樣的例子還有,比如畢諶,魏種都是曹操不念舊惡的表現。

    曹丞相是個有擔當的老闆

    還是張繡的反叛,輸的一塌糊塗,損兵折將5萬,長子愛將陣亡,曹操回來第一件事就是自我檢討,說:“張繡投降是我沒有扣下他的家人做人質,他才敢造反,導致今天的敗局。我已經吸取了教訓,請諸位觀察我,以後絕不會再犯。”

    曹操北征烏桓,手下謀士勸他不要去,去了定會失敗。結果曹操大勝而歸,回來就召見勸阻他的人。這些人嚇壞了,難道是要秋後算賬了?

    沒想到曹操非但沒罰還大大的賞賜了一番。曹操說:“我此次徵烏桓,是僥倖得勝,不過是運氣而已。各位的勸阻是正確的,你的提出的才是萬全之計,這次是我一意孤行了。還望諸位以後有話儘管講,好聽不好聽沒關係。”

  • 4 # 大先生的故紙堆

    曹操堪稱知人善用的典範。他求才若渴,為了網羅人才,共釋出過三次求賢令,同時代人沒有誰能與之相比。其中,在第三次的“招賢令”中,這樣寫道:“昔伊摯、傅說出於賤人,管仲,桓公賊也,皆用之以興。蕭何、曹參,縣吏也,韓信、陳平負汙辱之名,有見笑之恥,卒能成就王業,聲著千載。吳起貪將,殺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歸,然在魏,秦人不敢東向,在楚,則三晉不敢南謀。今天下得無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間,及果勇不顧,臨陣力戰;若文俗之吏,高才異質,或堪為將守;負汙辱之名,見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其各舉所知,勿有所遺。”

    當然,光靠筆頭和嘴頭是不管用的,還必須有真正的行動。只要有高人來投奔,曹操那真是如獲至寶。例如,荀彧棄紹投操時,就被曹操猛一頓誇讚“吾之子房”,這話曹操也是一點沒說錯,荀彧在後來曹魏霸業的奠定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更讓人記憶深刻的例子,便是官渡之戰中,許攸來投時,曹操簡直美的屁顛屁顛,他“聞攸來,跣出迎之,撫掌笑曰:‘子遠,卿來,吾事濟已!’”這在中學課本中也是有詳細的介紹,我記得好像還有一張插圖,曹操光腳迎許攸。

    更有一點,曹操讓人欽佩的,在用人上,他可以做到“親仇”,這一點恐怕很多人是難以做到的,真所謂“世之奸雄”。最能說明這個就是他張繡的態度。張繡曾與建安二年投降過曹操,後來又尋悔復叛了,而且一度把曹軍殺得大敗,曹操本人也為流矢所中,長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死於此役。這應該算是血海深仇了吧。但是建安四年,官渡大戰前夕,張繡又復棄紹而降操。而曹操居然跟沒事人一樣,不計前嫌,不僅允降,而且還對張繡加官進爵,封為列侯。這種用人雅量真正難得,充分反映了曹操非凡的政治家氣度。

  • 5 # 漢周讀書

    陝西藍田有個叫劉雄鳴的人,年輕時靠著採藥、打獵為生。

    他每天出入深山老林的雲霧之中,從來都不迷路,人們感到驚奇,就瘋傳他能騰雲駕霧。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李傕、郭汜率兵攻佔長安,京城百姓紛紛逃離,一些人覺得劉雄鳴很有本事,就投靠了他。

    劉雄鳴也不客氣,領著這夥人佔山為王。

    建安年間,劉雄鳴領著這夥人歸附了州郡,州郡官員就向朝廷舉薦,劉雄鳴做了個“小將”。

    馬超聚集西北民眾,反叛朝廷,劉雄鳴不肯依附,被馬超打得丟盔卸甲。

    曹操來到陝西,劉雄鳴求見,並表示願意歸順朝廷。

    曹操非常高興,為了表現自己求賢若渴,拉著劉雄鳴的手一個勁兒搖啊:“我剛剛到關中,夢見了一位神人,難道就是你嗎?”

    劉雄鳴被曹操的過度熱情整蒙了,傻呵呵站在那兒,半天說不出話來。

    曹操對他“厚禮”相待,當時就拜為將軍,命他回去召集部眾。

    可是手下的部眾不同意歸順曹操,劉雄鳴只好立刻反叛了朝廷,很多亡命之徒紛紛響應,一下子聚集了數千人,佔據武關道口。

    曹操見劉雄鳴出爾反爾,勃然大怒,你個山貨,敢耍老子?於是派夏侯淵出兵討伐。

    劉雄鳴手下大多烏合之眾,很快被夏侯淵打得四散而逃。

    劉雄鳴逃往漢中,夏侯淵接著攻破漢中,劉雄鳴被打得滿地找牙,只好領著幾百號殘兵敗將,向曹操投降。

    曹操氣樂了,扯著劉雄鳴的鬍鬚說:“個老東西,跑了你個賣切糕的,這回我可抓住你了!你特麼還有啥可說的?”

    劉雄鳴當然無話可說,一臉傻兮兮的無辜狀。

    曹操覺得老劉萌萌噠,很可愛,於是把他派到北海做官。

    劉雄鳴背信棄義,不被殺,反而做了官,這令天下賢士很吃驚——老曹連這種貨色都能容忍,看來是他禮賢下士並非虛傳。

    於是乎,很多精英投入曹操陣營,曹阿瞞操控的大漢無限公司逐步做大做強,後來曹操的兒子曹丕乾脆併購大漢,最大的股東——漢獻帝反而一無所有了。

    曹操的用人之道,不得不服!

    借用易中天品三國中對曹操用人策略的總結:

    政策一:名至實歸更重實際

    政策二:德才兼備唯才是舉

    政策三:重用清官不避小貪

    政策四:招降納叛盡釋前嫌

    政策五:抓大放小不拘小節

  • 6 # 皓說史
    在演義小說中有許多講曹操刻薄多疑的故事,但歷史上的曹操以博大的胸懷和超然的眼光聚攏了當時海內的一流人才,曹魏的人才是三國中最多的。

    曹操最初在兗州的時候,有個名士叫邊讓,恃才傲物,不肯屈身為曹操辦事,而且說了很多輕視侮辱曹操的話。曹操也同樣高傲,就殺了邊讓,結果激起了陳宮、張邈的叛亂,險些喪失根據地。曹操用鮮血換來了教訓。

    終其一生,曹操的用人的基本特點是:第一為下屬創造寬鬆的施政環境。

    臧霸是位泰山豪強,他在青州和徐州一帶與孫觀、吳敦等人聚兵作亂。曹操與呂布混戰時候,臧霸就站在呂布那邊。等到呂布失敗後,臧霸被曹操逮捕。曹操是非常喜歡他,不僅放了他,還讓他招降了吳敦、尹禮等人。曹操任命臧霸為琅邪相,其他人也都做了太守,將青徐二州的安危託付給這群豪強。

    臧霸等人也知恩圖報,維持了青、徐兩州的穩定,抵禦住其他勢力的染指。官渡大戰的時候,曹操命令臧霸率領精兵屯駐青州,巋然不動,免除了曹軍東部的威脅,使得曹軍能一

    心與衰紹對抗。曹操沒有花費大精力,就利用臧霸等人穩定了東方。其實下屬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是上司協助創造的。

    第二:寬容部下的過錯。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宮渡之戰後,曹操檢查衰紹軍中的書信,發現許多軍中官員的降書。當時陣營內部許多人憂心忡忡。少數人為了表白自己,要求查驗書信。曹操反而是一把火把繳獲的書信全給燒了,說 “當初袁紹非常強大,我還怕不能自保,更何況大家!” 一句話,就贏得了很多人死心塌地的效忠。

    第三∶不厚此薄彼,尊重所有下屬的謀略。

    曹操遠征烏桓的時候,條件惡劣,前途難測。當時幾乎所有的謀士都反對遠征,只有郭嘉認為應該乘勝平定長城沿線。曹操肯定了郭嘉的建議,結果在長城沿線戰役中大獲全勝。回到易州後,曹操照樣重賞了先前勸諫不要攻擊的謀士。他說:“我這次冒著極大危險遠征,僥倖才獲得了成功。雖然得勝了,卻是上天保佑的結果,是不可以效法的。諸位的勸諫是萬安之計,所以賞賜大家。希望大家以後知無不言啊!”

    第四∶注意提拔出身低微的人,甚至是那些投降、俘虜的人才。

    曹操知人善察,提拔張遼、徐晃於俘虜中。這些人都在以後建立了不朽功勳,成為一代名將。至於曹操在民間和陣中提拔的人,更是數不勝數。

    曹操討伐荊州的時候,劉琮舉州投降。他招呼部將文聘一起投降。文聘說 “我不能保全荊州,是個罪人,餘生待罪而已。” 他不願意去迎接曹操,在家中閉門賦閒。曹操渡過漢江,進入荊州後,文聘才來拜見曹操,曹操問他∶“為什麼姍姍來遲啊?” 文聘說 “我先前不能輔助劉表保全荊州,侍奉國家,怎麼還好意思拋頭露面?” 文聘說話間,熱汨盈眶。曹操感動地說 “您真是忠臣啊!”曹操對文聘厚禮相待,還劃撥軍隊由他指揮。文聘在曹操陣營中不僅取得了長坂坡追擊戰的勝利,還在魏國建立後長期鎮守江夏,成為皆魏的南天一柱。

  • 7 # 史無止境

    我可以直接這麼說,曹操公開號召壞人治國。從中華文明來說,自古都主張選賢舉能,賢者在位,能者在職。管理國家大事,一定要選有道德(賢者)有能力(能者)的人。好人不一定做得成好事;壞人肯定不會做好事。如果放手用壞人來管理國家大事,請問還會有好結果嗎?

    曹操在前後七年之間(從公元210年至217年)三下求賢令,即有名的“魏武三詔令”。在第三次求賢令中,他竟公開地說:“高才異質,或堪為將守,負汙辱之名,見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其各舉所知,勿有所遺!”這就是說,他敢於用不仁不孝的人來治國用兵。治國用兵是何等大事,就是很審慎地用人還難免會出一些問題,今竟公開承諾敢用不仁不孝之人,請問會把國治成什麼樣子,把兵用成什麼樣子?用不孝者治國,社會秩序能維持麼?用不仁者治兵,老百姓的生命有何保障?用不仁不孝者治國,國將成為黑社會不仁不孝者帶兵,兵將成為土匪幫。這種辦法,在理論上是矛盾的,站不住腳的;在實踐上是危險的,會出大毛病。在魏晉南北朝,整個中國北方一片糜爛,千百萬人頭落地,這就是曹操用不仁不孝之人治國用兵所付出的沉重代價。我的這種看法,你是怎麼認為的呢?期待你的點評。

  • 8 # 邶禺漫談

    曹操是東漢著名的政治家。他有多疑的缺點,但是他善於用人的的有點為後人稱道,他自己曾說: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

    1.愛惜人才。比如收留關羽。我們看到曹操對關羽的喜愛,以及對他的重視。可是由於關羽首先與劉備、張飛的桃園結義,他最終還是過五關斬六將去尋找劉備,曹操只是感慨,為什麼自己留不住他。這個故事為人稱道,最後關羽的結局很慘。

    2.任人唯賢,唯才是舉。他面對人才,是積極利用人才的優點,比如許攸、郭嘉等。

    3.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集眾人之智力而行之。縱使遭受背叛,也無怨無悔。比如對張秀、魏種就是如此

    4.賞罰分明。對於人才的獎勵也是毫不吝嗇,按照功勞多少來進行獎勵。

    在《世說新語》裡面,有云:“治世之梟雄,亂世之英雄也。”他在那個動盪的年代,是一個才能卓著的領導者,為後人津津樂道。

  • 9 # 實史求是

    在東漢末年,群雄為爭奪天下展開了血腥的廝殺,最終只有曹操、劉備和孫權三人能夠各自自立一國。他們成功的秘密是什麼呢?

    其中最關鍵的一點便是重視發掘和使用人才,而曹操在這方面最為成功。

    曹操的用人原則

    1、唯才是舉

    建安十五年(210年)春,曹操發出了著名的《求賢令》:

    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曷嘗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賢也,曾不出閭巷,豈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若必廉士而後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於渭濱者乎?又得無有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2、重才不重德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又發出了《取士勿廢偏短令》:

    夫有行之士,未必能進取,進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陳平豈篤行,蘇秦豈守信邪?而陳平定漢業,蘇秦濟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廢乎!有司明思此義,則士無遺滯,官無廢業矣。

    3、有能力就行,出身、品行等都可不用考慮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八月,曹操為了延攬人才又發出了《舉賢勿拘品行令》:

    昔伊摯、傅說出於賤人,管仲,桓公賊也,皆用之以興。蕭何、曹參縣吏也,韓信、陳平負汙辱之名,有見笑之恥,卒能成就王業,聲著千載。吳起貪將,殺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歸,然在魏,秦人不敢東向,在楚,則三晉不敢南謀。今天下得無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間,及果勇不顧,臨敵力戰;若文俗之吏,高才異質,或㙋為將守;負汙辱之名,見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其各舉所知,勿有所遺。

    對於曹操來說,只要能為他所用的人,不論是仇人還是不忠不孝的人都可以忽略。只要能夠為他的大業出一份力、發一點光的人,他都要爭取到自己的團隊之中來。比如張繡殺了曹操的愛將、兒子和侄子,還差點幹掉曹操自己,他也能放過張繡,任張繡為官。

    正因為曹操能夠不拘一格用人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的手下才會謀士如雨、戰將如雲,他的人才隊伍才會越來越龐大,各種文臣武將都願意為他賣命效力。

    《魏書》中這樣記載道:

    知人善察……拔于禁、兵進於行陣之間,取張遼、徐晃於亡虜之內,皆佐命之功,列為名將;其餘拔出細微,登為牧守者,不可勝數。是以創造大業,文武並馳。曹操網羅人才,“無所不用其極”

    1、千方百計提高自己的聲望

    曹操在尚未起事前,便不斷地抓住各種機會,為自己撈取政治資本。

    為了提高自己的聲望,他對看不起自己的名士許劭死纏爛打,終於讓許劭開了金口。

    曹操見到許劭,沒有說幾句話,便直截了當地問:“許先生,你看我是怎樣的一個人?”

    許劭認為自己跟曹操這個出自宦官之家的人結交有失身份,就閉口不答。

    曹操並不氣餒,也不在乎許劭對自己的輕視,多次帶著厚禮,賠著笑臉去拜訪許劭,請求許劭幫助自己。最後,曹操甚至找了個機會脅迫許劭。

    許劭遇上曹操這種難纏的人,也大傷腦筋,再加上拿人手短,吃人嘴軟,經不住曹操的再三追問,他終於開了尊口,對曹操說:“你是治世的能臣,亂世的奸雄。”

    曹操起兵時,只有本家族的幾個兄弟和侄子作骨幹,七拼八湊,兵力不足五千人。但在短短几年內,就建了“謀士如雲,戰將如林”的龐大隊伍。

    當時很多人都是因為那句“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評語,才投奔實力並不太強的曹操的!

    2、“挾天子以令諸侯”,獲得了大範圍徵召人才的便利

    曹操迎獻帝到許縣,獲得了高位,他常常以朝廷的名義徵召天下的人才。他不僅可以名正言順地徵召自己地盤之內的人,而且可以名正言順地徵召敵方區域甚至敵方營壘中的人。

    不少人就是看在獻帝的面上,不得不接受召命,而實際上卻為曹操所用的。

    比如華歆、虞翻、王朗等人,有的是孫策、孫權的部屬,有的在孫氏的掌控之中,而曹操都以漢室的名義加以徵召,華歆、王朗等人也最終被曹操爭取了過去。

    3、為獲人才展現實力和自己的最大誠意

    曹操在網羅人才時常常是親自出馬,態度非常謙恭,有時甚至三番五次相請,不厭其煩。

    管寧、邴原等人避亂遼東,張範等人避亂揚州,曹操把他們都召到了自己的門下。這些人大多以超脫世俗、清高孤潔自許,能夠為曹操所用是因為曹操費有不少的功夫。他們來了之後不僅增強了曹操的實力,也因他們的影響力,有了更多計程車人來投奔曹操。

    曹操對太史慈的爭取可以看到他對人才的渴望。

    曹操聽說了孫策手下的太史慈是個不錯的將才,便給他寫了一封信,用小箱子裝好。太史慈收到小箱子開啟後,發現裡面一個字也沒有,只有一味中藥當歸。太史慈明白了曹操的意思,但並未返回北方替曹操效力。

    此事曹操雖然沒有得到太史慈,但在某種程度上卻動搖了敵對勢力中那些未獲重用計程車人的意志,從而使他們倒向曹操成為了可能。

    在漢未大亂中,不少士人流散四方,有的經濟上陷入了困境,有的在政治上不很得意,更有甚者隱姓埋名逃往他鄉。隨著曹操實力的增強,讓這些人看到了希望,主動來投的人越來越多。

    何夔避亂淮南,袁術千方百計想要留他、用他,但他認為袁術不得人心,設法擺脫了袁術的控制,到北方做了曹操的掾屬。田疇避亂山中,袁紹多次要他出來做官他都拒絕了,曹操一去找他,他卻立即答應了。這樣的人還有不少,比如裴潛、趙儼等皆是如此。

    4、下屬推薦也是曹操獲取人才的重要途徑

    讓那些有名望的下屬舉薦,是曹操網羅人才的重要補充。這些得力下屬本謝就可以信賴,他們所舉薦的人必然也可以大膽使用。曹操也正是這樣做的。

    荀彧、荀攸、孔融、郭嘉、陳群、梁習等人都曾向曹操推薦過人才,其中荀彧舉薦的人才最多也最重要。

    荀彧出身名門世家,名重一時,在士大夫中享有極高的威信。曹操手下的大批得力下屬都是荀彧推薦給曹操的。如戲志才、荀攸、郭嘉、陳群、司馬懿、王朗、趙儼、華歆等等。

    人盡其才是曹操成功的關鍵要素

    荀彧曾是袁紹部下卻英雄不用武之地,到了曹操手下,才得以大展宏圖。在軍國大事的謀劃上,荀彧為曹操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決定意義的謀略。可以這樣說,正是因為有了荀彧的忠居輔佐,曹操的宏圖大業才會成功。

    郭嘉聰明絕頂,胸懷大志,也曾是袁紹的幕僚。但郭嘉在和袁紹相處短短几十日後,便離開了袁紹。因為他認為袁紹雖然禮賢下士,卻不懂得用人及驅使人的要領,好施謀略卻不懂得當機立斷,這樣的人即使雄霸一方都難,更不用說統一天下了。

    郭嘉離袁後投奔的便是曹操,曹操立即將他任命為軍事祭酒,成為曹操的主要智囊。郭嘉也不負曹操所望,多次在關鍵時刻獻計,為曹操統一北方做出了突出貢獻。

    曹操手下的賈詡、程昱、毛玠、司馬懿、田疇等人,都為曹氏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毛玠獻出“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策略讓曹操掌握了政治主動權。田疇為曹操做嚮導,使曹軍得以出其不意地打敗烏桓……

    曹操在用人上總能做到仁都用其仁,智者採其智,武將任其勇,文職盡其能。他不遺餘力地廣攬人才,最大限度地用人之所長,用了十九年時間,由弱小到強大,將長江以北的混亂局面扭轉過來,實現了中國大半個版圖的統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影忍者實力排名是怎樣的,不要分開排影,上忍等得,要打亂等級的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