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Tina育兒
-
2 # 漢惠心理工作室但老師
我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但老師,漢惠心理工作室負責人。
孩子在兩歲的時候脾氣大,是這樣的,因為孩子在兩歲左右會出現一個這樣的狀態,這叫做:可怕的兩歲。
之所以說是可怕,因為這個時候孩子正是又想要獨立,又要跟媽媽一體的。在這個時候他們對媽媽的需要是非常大的,孩子看到媽媽,什麼時候找媽媽,媽媽都要反應。然後媽媽真要去幫助他,他又不同意。這時他最常講的就是兩個字:不要。如果你一定要幫他,他會反對,會掙扎,這些都是因為這個孩子正在掙扎著嘗試想要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那在這個時期,孩子最需要的是確認安全感。就是父母要給孩子充足的安全感,否則安全感不足,這個孩子就很難和媽媽分離。很難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並且整個人也會充滿恐懼和害怕。
那如何給到孩子安全感呢?
首先就是:好的夫妻關係,這是我們做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東西。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東西,不是物質,因為孩子太小,他不需要那麼多物質,而是父母之間良好的關係,父母關係好,孩子就會很開心,因為孩子的世界是父母,父母如果經常吵架,互相指責,孩子就會害怕,害怕的時候他不會表達,因為太小,他就會用很多古怪的行為來處理。我們看到孩子有一些古怪的行為,是孩子不知道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
其次,媽媽情緒要穩定,媽媽情緒不穩定,波動起伏,那麼這個孩子會把媽媽的情緒內化進來,他也會變得情緒波動起伏。媽媽情緒穩定,當孩子在旁邊玩的時候,媽媽陪伴孩子,孩子如果需要,媽媽就抱他。如果孩子不需要媽媽,那孩子媽媽就不去抱他。所以孩子要的其實不多,只是想讓媽媽抱的時候,媽媽能抱一抱他。當孩子能夠確定媽媽一直在,確定安全的時候,孩子就會慢慢的和媽媽分離,慢慢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這個時候他就有了一個“我”。
當我們看到有一個孩子,三歲五歲,甚至七歲八歲還抱著媽媽的腿,不願意和媽媽分離的時候,這個孩子在這個階段安全感是沒有被滿足的。
-
3 # lovey彤寶
2歲狗都嫌!2歲寶寶自我意識比較強。
他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並且熱衷於把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同時也希望成年人關注自己,經常做一些事吸引成人的注意力。
這個時期需要家長更多的耐心,比如寶寶發脾氣的時候,不是一味打壓,批評,可以等他發洩出來之後再慢慢引導,或者給他一個擁抱,再告訴他簡單的道理。總之,這個時期的寶寶需要家長更多耐心。
-
4 # 流年似水193396740
我兒子兩歲的時候也是,動不動就說:“我走了”。他奶奶怎麼收拾的呢,只要他抬腿出了門,立馬把門關上,從此不敢來這一套了。
-
5 # 欣寶貝兒智慧屋
寶寶處於二至三歲的階段,是他們心理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期,心理學家稱這段時期為人生的“第一反抗期”,這個時候的寶寶開始學會說“不”,他們的受挫能力也開始慢慢形成,慢慢表現出不聽話、不服管、脾氣大等情況。這就需要我們做家長的仔細揣摩孩子的心理,因為孩子經常不發脾氣,不僅影響孩子的身體,我們做家長的也是萬分頭痛。那麼,如何改善呢?接下來,欣媽與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首先,做家長的要做好榜樣。
榜樣是最好的力量。試問一下,家長在家裡有沒有動不動就發脾氣的習慣?尤其是當我們家長心情不好的時候,孩子恰巧又在這時提出了不合理的要求,你們都是如何解決的?我們家長平時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不能隨便發脾氣,尤其是當著孩子的面,更要注意。因為小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強,如果做家長的經常在孩子面前發脾氣,耳濡目染之下,很容易讓孩子養成壞脾氣的,所以說我們必須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其次,要學會冷處理的方式。
平時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一般都會給與滿足,所以當孩子的某些要求沒有得到滿足,或者稍有不順心就會透過哭鬧、發脾氣來“要挾”我們。這個時候,我們家長千萬不要“以暴制暴”,一定要冷靜下來,思考孩子發脾氣的真正原因,也可以趁機讓孩子也冷靜一下,過後可以找孩子耐心的講解一下道理,讓他知道既然做錯了事情就要學會改正,同時必須把對孩子的愛充分表達出來,讓他明白我們家長始終都是非常愛他的,不要產生被嫌棄的感覺。
另外,我們家長平時一定要與孩子多溝通。
平時跟孩子聊天、遊戲的時候,可以趁著孩子心情超好的時期,嘗試著跟孩子多溝通、多互動。堅持下來,與孩子建立一個良好的親子關係,有問題可以協商解決,孩子自然也會尊重你的意見。
-
6 # 素墨濃香
根據我家2歲寶寶日常表現,有以下幾種發脾氣時刻:
涉及所有權的時候:有天回姥姥家,吃飯時姥姥坐板凳,寶寶大聲喊:這是媽媽的板凳!鄰居小朋友潤潤來玩,坐在紅色的小板凳上,寶寶急了,喊到:是我的!有天出門,寶寶下樓梯特別特別慢,走一步退三步的架勢,我老公就催她,:婠婠再不走,爸爸和媽媽就一起走了,說完從後面摟著我。婠婠著急喊到:放開她,這是我的媽媽,婠婠的媽媽!自我意識逐漸增強,自我意識增強不代表自私,孩子正在感受擁有事物所有權的過程中,滿足孩子的自我意識,讓她體驗真正擁有的感覺。以後成長的道路上才可能體驗分享的喜悅。獨立過程中對事物掌控的挫折寶寶每次玩積木,總要搭的高高的,可是太高了容易倒,一旦倒下她會特別有挫折感,但她不明白為什麼會如此,不知道這種情緒如何表達,每次總是生氣,把積木嘩啦一推,四散滿地。過一會繼續玩的投入。寶寶正在學習事物運作的規律。就跟初學走路不斷的摔倒一樣,總要經歷挫折,在挫折中慢慢領悟進而學會。每次試圖告訴她原因時,她並不會完全照你建議的做。寶爸有時會與她一起搭積木,當然是各搭各的。絕對不能幫她做,她會很反抗。
一旦覺得被強迫,被威嚇,特別容易固執己見有一次寶寶玩水,突然端著一碗水跑到我跟前,試圖往我身上倒。我後退了一步,水倒地上了。我跟她說:你看地上你撒的水,一會容易滑倒。你拿抹布把它擦乾。她說:媽媽擦。忽然感覺自己的固執勁上來了,對她說:誰撒地上就由誰負責擦乾淨。結果就是她感覺到我的強迫命令,開始大哭,而且完全不屈服,堅決不擦啊。我意識到自己的言語問題,後面跟她道歉,她像被理解之後發洩出所有委屈一樣大聲哭了兩嗓子,後又開始玩水去了。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時會大聲哭鬧孩子2歲左右,凡事開始要求自己來,比如倒水,端水,做飯,打掃衛生,自己洗衣服,自己走路不要牽手等等,出於保護欲的心態我有時也是橫加干涉。孩子正處於精細動作敏感期,鍛鍊肢體協調能力。自己會盡量提供適合她動作的工具。比如做飯,會給她提供洗乾淨點的蘿蔔白菜等,水用白開水,刀是塑膠的。因為她做好後會真的就吃了。玩水時腳下鋪防水地墊,以免滑倒。總之提供適宜的安全的環境,讓她自由的探索。一旦寶寶自然成長的要求滿足後,孩子就不會經常發脾氣了。為失去的事物難過,家長要做好孩子情緒的外部調節器。因為寶寶對自己的情緒不瞭解,更不會調控,需要家長及時的給予幫助疏導。有一次寶寶不小心把我的喝水杯打碎了,寶寶原本是很小心謹慎的。摔碎後寶寶就大聲哭,我並沒有責怪她。她說:還要媽媽杯子。我明白她是為打碎的杯子難過。我安慰她:“打碎的杯子不能復原,不能再用了,寶寶替媽媽的杯子難過,媽媽知道,寶寶下次走路再小心一些,注意下臺階。”孩子發脾氣一定有他的原因,小孩真的不會無理取鬧。只有探索背後的原因,真正的理解孩子,孩子才可能做到內心安靜平和。 -
7 # 潁小河畔
父母是最好的老師。這種年紀的孩子沒辦法去講道理,約束的很了反而會適得其反。
你應該考慮下孩子脾氣暴躁的原因是什麼?是過於溺愛嗎?是平時家人的行為給他樹立了不好的榜樣嗎?
過於溺愛,無條件的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最終會害了他。
昨天帶孩子出去吃飯,店家門口有一個小型的兒童樂園,裡面有幾個小寶寶在玩。我和爸媽在吃飯,媳婦兒在旁邊看著孩子在裡面玩滑梯,沒一會兒就聽到一個小女孩在哭。家長們都衝了過去,我過去的時候我孩子被嚇到了,愣愣的站在那兒。媳婦兒進去把她抱了出來,旁邊一個家長正在發飆:
“你養的什麼孩子!”
原來,是一個小男孩把另一個小女孩打了,不是普通的打鬧,而是把小女孩拉下滑梯,拉到角落裡狂扇耳光!把小女孩嚇懵了,臉也腫了,哭個不停。
聽完描述,我簡直不敢想象眼前這個只有三歲左右的小男孩竟然能做出這種事!拉下滑梯,拉到角落,心思何其縝密,下手何其兇狠!
小女孩的父親盛怒之下推了小男孩一下,旁邊的一個少婦就破口大罵說欺負人!
冷眼旁觀下,小男孩的母親,一個衣著得體的少婦,紅口白牙顛倒是非,汙言穢語粗俗不堪!這種家長,這種素質的家長教出這樣的小男孩也是理所當然了。
丟人。
這麼多人,這麼多孩子,能張口就來粗口也是夠了!
我沒看到最終的結局,因為我實在不能將我被嚇壞的孩子置於這個女人的粗口之下。
想想還是堵心,不說了。
-
8 # 噹噹小叮噹
2歲寶寶!說明人家正值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嘛,家長不用過於著急。
作為一個3歲半男孩的媽媽,這些我也經歷過,而且還歷歷在目!好在,很快就克服了這個階段的困難。下面就談一談我的一些小方法吧!
1.如何制止動不動就打人的寶寶
曾經有一次,我帶兒子去樓下奶箱取奶,他拿著小鑰匙在那裡嘗試開箱,旁邊走過來一個小朋友,很是好奇,湊過來看著。大人之間,自然是要打一下招呼的,還沒說上兩句話,只見湊過來一起看的小男孩伸手去搶我兒子手上的鑰匙,還用身體去擠、去推。我兒大聲嚷了一句不要搶我的,然後伸手去搶回,沒成想不成功。於是他二話不說,一個巴掌扇了過去。嚇得那個小孩哇哇大哭,人家奶奶心疼得不得了,我只好羞著臉道歉。
待人家走後,我抱了一下孩子,問他:是不是被搶走了鑰匙,你很生氣?他點點頭,說:那是我的,不是他的。
這時候,我也很理解他,換作我們大人,自己的東西被別人搶了,也會覺得不爽呢!
但我也只能和孩子說:下次,可以請媽媽幫忙,不要急著打人,如果我們把他打傷了,要花錢給他看病,嚴重的話,可能警察叔叔還會把我們抓進監獄。
2歲這個階段的寶寶,物權意識非常強烈,在他們的眼裡,世界都是自己的。所以但凡有看上的東西,都認為那是自己的(儘管那明明是別人的),一旦被人“搶”走,難免要動手。
我覺得看護人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小朋友相互接觸的過程中,不要讓孩子手上拿有“兇器”,儘量避免器物傷人;其次,要觀察、理解孩子打人的原因,試著去和孩子溝通,告訴他打人的做法是錯誤的,併為他提供解決類似問題的辦法;最後,不要太在意打人這件事,也不要過分強調,3歲以後,我發現孩子再也沒有打人的現象了,看見小朋友,只想著要去和人家一起玩。可怕的2歲,就這樣轉眼就過去了!
2.撒潑滾打哭,無非是求關注
仔細觀察我們不難發現,有時候孩子哇哇大哭,是沒有眼淚的“假哭”。
他想吃巧克力,媽媽非要他吃飯,不管他提一次、兩次還是三次,媽媽都會明確拒絕他。無奈,只能大哭、滾地,以此讓媽媽妥協、投降。如果嘗試成功了,那麼他就知道勝利的秘訣了,下次發生同樣的事情,他將會沿用同樣的套路,真的是人小鬼大呀!
面對這樣的小機靈鬼,蹲下來和他好好說一說,問他:巧克力是不是很好吃呀?那一會兒吃飽飯,媽媽和你一起吃巧克力吧,我們還可以像朵拉一樣,跳個巧克力舞!
他可能點頭笑著答應,也可能答:不行,我現在就要吃巧克力!
那就繼續講道理吧:如果現在不吃飯,飯菜就要涼了,涼了再吃就不好吃了,而且吃了涼的還會肚子痛、拉肚子,嚴重了還要去醫院打針治療!
這樣還是不行的話,剋制住,別發脾氣!
給他兩個選擇:一個是你好好吃飯,吃了飯獎勵一塊巧克力,並且媽媽和你一起跳巧克力舞,一起玩遊戲;另一個是你可以吃一塊巧克力,但是今天不可以再吃飯了,肚子餓了只能喝水,而且對於不吃飯的寶寶,媽媽有點不高興,決定今天不和你一起跳舞,一起玩遊戲了。
二選一,不選也得選了,小機靈鬼會自己權衡利弊的。
教孩子的道理有千萬條,每個孩子也有每個孩子不同的教法,但總的來說,還是儘量控制自己的情緒,多蹲下來,多聽孩子的心聲,多講道理,多提建議,多供選擇,多些關注、多些愛!
-
9 # 三城一郭
孩子的性格是從父母學來的,家庭和睦,父母脾氣溫和的父母,孩子的脾氣也不會差。
孩子脾氣暴躁,大多時候是想要用發脾氣來要求父母。
見到到一位媽媽,她說她的孩子脾氣非常大,一不順孩子的意就使勁兒地哭。在幼兒園玩滑梯的時候自己脫了鞋,把鞋整整齊齊地放在一起,衣服自己穿,書包自己背。回了家一進門就告訴她媽媽:“媽媽給我脫衣服、脫鞋。”她媽媽說:“你自己能行,自己脫。”孩子說:“我不會脫。”然後一直站到門口不動,等著媽媽給脫衣服。很多時候是她媽媽給脫了,有時候她媽媽會發脾氣也會罵孩子,孩子就會哭的更加厲害。
如果媽媽不給脫,就使勁哭,亂喊亂踢扔東西,哭個沒完。再者在家時,動不動就生氣,發脾氣,她媽媽常常被磨的沒辦法就依了孩子,有時不會依孩子,就會對孩子發脾氣管教孩子。有時不依,孩子哭個沒完,媽媽嫌心煩就又去哄孩子,孩子就說:“媽媽給我道歉。”等到說了“對不起”後,孩子說:“你這態度不認真,重新道歉。”
你看到這個故事了吧!孩子的行為,就是媽媽平時沒原則的行為。
自己高興時順著孩子,哄著孩子,不高興時,嫌孩子麻煩,對孩子發脾氣,久而久之,孩子就學習了母親的樣子。孩子摸住了母親的脾氣習性,往往動搖的是大人而不是孩子,而這種動搖一點都不造就孩子,孩子的是非觀沒有建立起來。更讓人哭笑不得顛覆觀念的是讓媽媽給她道歉,到最後誰對誰錯都混淆了。這樣的教育孩子對孩子成長是不利的。
所以,怎麼糾正孩子脾氣暴躁的性格?父母要有愛,有原則,不要溺愛孩子。父母有原則是對孩子最大的愛,不要隨著自己的心情變化來隨意管教孩子。往往,孩子會摸住父母的性格鑽空子,並且比父母更加有耐力。父母堅持選擇,存著忍耐的心引導孩子,孩子就會聽父母的話。孩子發脾氣時,不要著急去哄孩子。要告訴孩子為什麼不對,並且讓孩子知道發脾氣是不對的,讓孩子冷靜,想想自己的問題,並且這樣媽媽不喜歡。孩子發脾氣,媽媽要蹲下來和孩子交談,為什麼發脾氣?是不是哪裡不舒服,鼓勵孩子學會表達,透過表達解決內心的情緒問題,而不是透過發脾氣。如果孩子委屈發脾氣或者哭泣,有時候父母可以不要禁止孩子,換成與孩子的同理心來對方孩子,孩子就會因著媽媽對她的關愛而改變。使她知道自己被接納。 -
10 # 圖騰心崇拜
兩週歲的孩子應該不存在脾氣好壞的事情。
你說的脾氣壞可能是因為你們之間的溝通不到位,孩子兩歲剛開始形成自己思考問題的習慣,並開始自己透過語言磕磕絆絆的表達自己的需要,但是他們對語言的使用還不太熟練,很多時候表達不到位,這個時候家長如果沒有正確領會到他們的意思,或者敷衍他們,他們會急躁、會發脾氣是正常的。
這就需要家長耐下心來慢慢的和孩子進行平等的溝通,一定要有耐心,去了解孩子真正的需要,他是哪裡不舒服,想吃什麼,想要什麼,想去哪裡等等。在和孩子的溝通中,也能鍛鍊、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並且對孩子的性格形成方面有很大的幫助。這個時期很重要。
另外,孩子發脾氣時多給孩子擁抱,撫觸,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讓孩子有安全感,慢慢的孩子的脾氣就會平和下來。
回覆列表
兩歲的寶寶還是很蠻討人喜歡的時候。不知道您說的寶寶脾氣很大是指的什麼樣的表現。
如果是孩子以哭鬧大聲喊叫等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那麼家長一定不要生氣和大聲吆喝的跟孩子講話,要耐心地告訴寶寶,並引導寶寶把情緒發洩出來。而不是堵住孩子不讓孩子表達自己的心情。情緒表達出來後才會有很好的效果。孩子的脾氣也會隨著情緒的平復而變得更坦然和平靜。
1、家長要耐心。兩歲的小寶寶還是什麼都不懂得,家長耐心她也會耐心,家長暴躁她也會暴躁,家長對寶寶的耐心能夠讓寶寶更加的平靜、懂事。
2、家長要溫柔。尤其是寶寶的父母一定要儘可能的避免發生爭吵。父母吵架對孩子的脾氣沒有好處,寶寶看到爸爸媽媽的表達方式她就會學習,把這些變成自己的東西。所以爸爸媽媽要溫柔地善待對方。
3、家長懂得照顧孩子的感受。兩歲寶寶雖然不懂事,但是他還是能感受到情緒的。比如開心、快樂、憤怒等等。要是連情緒都感知不到的話,那就沒有發脾氣一說了。所以家長一定要明白孩子的情緒,照顧好、引導好孩子的情緒。
以上請家長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