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麼對他有褒有貶?
6
回覆列表
  • 1 # 白露為霜65799235

    廖化,絕不是庸才,算得上有勇有謀,但並不突出,感興趣可以自行問度娘,看看他的生平和成就自己分析一下。廖化最大的長處是活的長,在這方面他可能打敗了所有三國名將。

    據說關羽戰死後,降了東吳,後來詐死,攜家帶口逃回蜀漢。

  • 2 # 妖大就是仙

    荊州丟失後,公安郡傅士仁被虞翻招降。傅士仁又說降了南郡守將麇芳。時值關羽被困於麥城。關羽遣廖化往上庸求救,上庸守將劉封、孟達拒絕發兵,“廖化上馬大罵出城,望成都而去。”

    廖化在這裡罵得有理有利,“節”可不敢恭維,扔下關羽父子,自己先離開隊伍去成都?

    “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廖化充其量屬二流能力,到廖化出場,蜀軍已無大將可遣。

  • 3 # 譚小龍29

    能被姜維看重,七十而當先鋒,能力是有的,應該這樣說,作為黃巾餘孽,沒死在黃浦嵩、朱儁等等一幫大佬的打擊下活著跑了,能力不低,並且逃跑的能力很高!肯定沒有頂尖的才能,蜀漢前期的武將是什麼情況不用多說,大家都清楚,後期確實青黃不接,除了王平和廖化,真沒有什麼大將可用了,王平這人確實是大將之才,防禦漢中肯定是優先用王平,先鋒不用廖化用誰?

    一句話把廖化比作猴子是低看了廖化,廖化應該算是隻狼,當老虎、獅子都在他弱了些,當豹子(馬岱、陳到)在時他是一個戰力,比以前顯眼些,當老虎、獅子、豹子都不在了,狼自然是很厲害的動物了。

  • 4 # 史海爛柯人

    廖化是個很有能力的人,在《三國志》中的評價也很高,為人也很忠義,而且頗有謀略,曾做過關羽的主簿,後又前往西蜀,先後任宜都太守、丞相參軍、右車騎將軍等職,受封中鄉侯,假節鉞。

    所以,透過廖化的“履歷”來看,足以證明他很受器重,是蜀軍中的一員大將。至於如何評判,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每個人的視角不同,得出的結論也自然會有差異,褒貶不一是個很正常的現象。

    不過,如果深究起來,人們覺得廖化太弱,還是因為“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話。這是後人根據《三國演義》總結出來的評價,大致意思有點像“矮子裡拔將軍”。其實,在姜維北伐期間,蜀軍出現了明顯的頹勢,加之沒有形成人才梯隊,使得缺少可用的將領,因此才不得不任用已經年邁的廖化。

    不過,廖化雖老,但並不糊塗。而且,領兵作戰也並非但看將領的武功,更強調謀略和應變能力。中學時讀《三國演義》,總覺得廖化是個老實人。可後來翻了翻《三國志》,才發現,其實廖化的鬼心眼挺多的。

    《三國志》中有這樣一段話:

    廖化字元儉,本名淳,襄陽人也。為前將軍關羽主簿,羽敗,屬吳。思歸先主,乃詐死。時人謂為信然,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會先主東征。遇於秭歸。先主大悅,以化為宜都太守。

    是講當時廖化跟隨關羽,等關羽兵敗後,被迫降吳。不過,廖化還是想歸附劉備,於是就詐死。在瞞過周圍人後,廖化便帶著母親晝夜向西投靠劉備。正好趕上劉備東征,廖化與劉備大軍相遇。見到如此忠義的歸附者,劉備心中大喜,馬上封廖化為宜都太守。

    能夠在兵敗被俘後,靠裝死來麻痺對方,然後偷偷溜走,這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透過這件小事,也能反映出廖化確實不是凡人。

  • 5 # 中孚鑑

    廖化,字元儉,後來封中鄉候,劉禪投降,蜀漢滅亡後,病逝於去洛陽的路上。廖化是蜀漢後期的重要將領!

    廖化的能力!

    蜀漢有評語,“前有王平、句扶,後有張翼、廖化”。說明廖化的能力還是不錯的!如果能力不行,也不會有這樣的評語。

    同時劉備殿西偏殿之中有十四尊塑像,是後人以紀念蜀漢的武將,分別是趙雲,孫乾,張翼,馬超,王平,姜維,黃忠,廖化,向寵,傅僉,馬忠,張疑,張南,馮習。廖化位列第八,同樣說明他的能力!要不然也不會位列第八!

    為什麼會有褒貶的說法!

    有這樣的說法,主要是因為“蜀國無大將,廖化為先鋒”!

    本來廖化在蜀漢前期,並沒多大的名聲,但是隨著蜀漢前期的名將老將都死了。蜀國沒有可用的大將,只能用廖化為先鋒大將!

    所以有人懷疑廖化的能力。覺得他能做上先鋒,是因為蜀漢那時沒有厲害的將軍,若是有也不會輪到廖化為先鋒!

    但是真正的廖化並非平庸的將領!同時廖化為人正直,對蜀漢忠心,這又是對他的認可,是屬於褒獎的。

    所以就有了對廖化有褒貶的說法!

    關羽戰敗,廖化怎麼逃回蜀漢的!

    廖化開始的時候是在關羽帳下為主薄。後來孫權取荊州,關羽兵敗被擒,廖化也一起到了東吳!

    後來關羽不願投降被殺。廖化假裝死去,所以東吳就沒有對他在意,廖化就趁機逃回蜀漢!

  • 6 # 石頭說歷史

    有句俗語“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所以一般人把廖化看做是庸才。其實廖化的能力還是不錯的,雖然在三國武將中稱不上一流,但二流中檔的實力還是有的。一、廖化的年齡。廖化,字元儉,荊州人氏。他是三國曆史中最為長壽的幾人之一。演義中寫到他參加過黃巾起義,歷史中卻沒有提及。唯一一處提到廖化年紀的記載是這樣的,261年諸葛瞻統領朝政,廖化想和宗預一同拜見諸葛瞻。宗預說,咱倆都年過70了,有必要這樣做麼?按年過70算,廖化當時的年齡在70-79之間,其出生年份為182-191之間。又據三國志記載,廖化於264年病逝於隨後主前往洛陽的途中,所以廖化的年齡在73歲-82歲之間,這在當時已經是高壽了。為啥要先說歲數呢?因為活個好歲數也是一種能力。

    二、廖化的能力。廖化在前期默默無聞,直到蜀漢中後期才嶄露頭角。廖化是荊州豪族,剛開始在關羽底下做主簿(不要小看主簿,呂布也是主簿出身)所以廖化有一定的政治基礎。荊州陷落後,廖化逃到了益州(詳細過程後面說),受到劉備重用。劉備死後,廖化進入丞相府,任參軍,多次參加北伐戰爭,立有戰功,成為蜀漢集團的中堅力量。259年,廖化升任右車騎將軍,兼任幷州刺史(虛職),封中鄉候。當時的人這樣說,前有王平和句扶,後有廖化和張翼。可見廖化的能力是不亞於王平的。此時年事已高的廖化對蜀漢的形勢看的很清楚。他曾對姜維後期的用兵策略表達不滿,他說姜維能力有限,兵力也有限,卻無節制的用兵,落敗是早晚的事。果不其然,因姜維分散兵力多次出兵,讓曹魏找準了時機,發動了滅蜀之戰。在蜀漢最後的保衛戰中,廖化同姜維一道據守劍閣關,但因鄧艾偷渡陰平,功虧一簣。再得到後主的訊息後,隨姜維一同投降了曹魏。在姜維鍾會之亂中,廖化竟能全身而退,也是不容易。三、關羽戰死後,廖化是如何逃走的?演義中,廖化從麥城突圍前往上庸求救,被拒絕後又一直跑到了成都。歷史中卻完全不同。219年末關羽被害後,廖化和很多人一樣投降了東吳。在東吳那邊,廖化一直想著要回到劉備身邊,於是上演了詐死計謀。東吳信以為真,廖化便趁機帶著母親西逃。222年春,廖化和東征的劉備在秭歸相遇,在經歷了兩年的俘虜逃亡生活之後重新加入了劉備集團。所以廖化是一個既有武力,智謀也不錯,還異常忠心的將領。按滿分100計算,廖化的武力為80,智謀為65,是個標準的二流中檔武將。

  • 7 # 夕陽下的晚楓

    廖化其實是一個被我們忽視的三國名將。說的直白些,在蜀軍將領中,不少網友更熟悉關、張、趙、馬、黃等“五虎上將”,可這種認識卻是從《三國演義》中獲得的。再深究起來的話,恐怕多數人還是看的電視連續劇。

    歷史上的廖化,是蜀軍中後期的中流砥柱,官職和爵位,也都非常顯赫。談到褒貶不一,其實倒也不存在。因為,大家其實對廖化並不是很瞭解,雖然知道這個名字,但卻很難說清楚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有著什麼樣的功過。

    談到對廖化的評價,不過有一句“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而已。這話講的不錯,但也不是在貶低廖化。相反,在蜀軍整體呈現頹勢的時候,老將廖化能擔此重任,也從側面反映出廖化絕非泛泛之輩。

    在投靠劉備集團初期,廖化是追隨關羽的,曾在荊州做關羽的主簿。關羽兵敗後,廖化等人被俘,被迫投降東吳。但是,廖化還是覺得劉備是個更好的主公。於是便絞盡腦汁準備脫離東吳,向西尋找劉備。

    關於廖化如何逃走的,正史中的記載很少,僅有“乃詐死,時人謂為信然,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等隻言片語。但基本可以肯定,這個傢伙被俘後,在東吳過得並不順心,於是就裝死。當時,作為一個受降的主簿,廖化應該並不引人注意,因而很輕鬆地瞞過了周圍人。

    等大家信以為真時,廖化又偷偷地帶著母親從東吳逃走。在古代,長途跋涉是一件很辛苦,也是很危險的事。不過,廖化的命比較好。當他們往西逃的時候,正趕上劉備親率大軍東征,討伐東吳。就這樣,廖化和劉備在秭歸相遇。

    面對歷經艱險前來投奔的舊部,劉備心中自然是無限感慨,同時為了顯示自己的愛才之心,馬上封廖化作為宜都太守。就這樣,廖化開始在蜀軍中逐漸升遷,先後做過丞相參軍、右車騎將軍等職,受封中鄉侯,假節鉞。

    由此來看,廖化也是蜀軍中能夠拜將封侯的人物,而且享有特權。這樣一位老將,能在三國後期成為蜀軍中的中流砥柱,自然也不會是泛泛之輩。

  • 8 # 四馬奔程

    廖化,字元簡,蜀漢後期主要將領。歇後語“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是對廖化的一種不公的評判,真實歷史上的廖化作戰勇猛,忠肝義膽,並不是一位平庸一輩。廖化初為關羽帳下主簿,跟隨關羽鎮守荊州,後東吳襲取荊州,關羽陣亡,廖化無奈被迫歸順了東吳。可是廖化的心一直在蜀漢,對劉備念念不忘,於是在東吳詐死,趁著夜色帶著老母逃走了。這一點和關羽當初被迫降曹,後千里走單騎尋找劉備頗為相似。只不過廖化在整個三國中不是主線人數,所以對他這段記載並不是很多,但廖化的忠肝義膽由此可見。諸葛亮與司馬懿在祁山對峙時,曾經將曹真副將秦良一刀斬於馬下,武力可見一斑。後諸葛亮用木牛流馬之計成功誘騙司馬懿,廖化領軍一路追殺,嚇得司馬懿丟下金盔,奪路而逃,試想如果司馬懿被擒殺,三國曆史必將改變。廖化老年遲暮之際,七十多歲高齡依舊披甲上陣,為國效力,可是抵禦鄧艾、鍾會未果,最終國破,廖化含恨病死。如此至忠至勇的廖化,誰還能說他平庸。時人評價“前有王、句;後有張、廖。”陳壽在《三國志》中更是用“以果烈稱”的美評予以讚譽。至於有人對他的貶低,應當是一些不明事理的人以訛傳訛的結果。

  • 9 # 立公子

    《三國志》陳壽評價廖化:以果烈稱。

    果烈:果敢,剛烈。

    與我們所熟知的“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一貫印象,差距比較大。

    成都武侯祠中的武將廊中,有蜀漢的十四員武將的塑像,廖化排名第八,位於老將黃忠之後,反映了清朝人對廖化的看法,應該,也是不低的。

    畢竟,黃忠可是曾與關羽並列的後將軍。

    這說明,廖化的能力還是很強的。

    至於為什麼對他有褒有貶。

    那是因為他的光芒始終被別人所掩蓋。

    先是跟著關羽,後是跟著姜維。

    1、跟著關羽時,他只是關羽的主簿。

    主簿這個官職,大體上相當於機要秘書一職。

    功勞都沒他的份。

    但是關羽被殺後,他從了孫吳的軍隊。

    這算是他的黑歷史吧,畢竟大節有虧。

    但,我們放到當時的歷史大環境裡去看,廖化當時的行為,沒有什麼可堪指責的。

    因為當時陸遜取了南郡之後。

    一不騷擾地方,二不殘害關羽軍隊的家屬,三不取關羽所藏珠寶。

    關羽派人回去打探虛實,陸遜還領著使者挨家挨戶的見見面。

    這位使者回到軍中把情形一說,軍心可就散了。

    到麥城的時候,關羽實際已是眾叛親離。

    那麼此時,廖化從順了東吳,似乎也是順勢而為。

    更何況,廖化從了東吳之後,心念蜀漢,便詐死逃生,也算全了大節。

    2、詐死逃生,奉母千里西歸。

    廖化是透過詐死,騙過了江東的一大幫人。

    讓後侍奉著自己的老母親,一路向西跑。

    這腦筋動的,比一言不發死守曹營的徐庶,好像強那麼一點點吧。

    到秭歸的時候,正好碰到執意東征的劉備。

    以廖化為宜都太守。

    3、等到劉備東征失敗,死於白帝城之後。

    廖化先後擔任了丞相參軍等職,被封為中鄉侯。

    跟著諸葛亮出祁山有他,

    跟著姜維出征伐魏有他。

    逐漸認識到,蜀漢軍隊,無論是計謀還是實力都不如曹魏,

    勸姜維不要再繼續窮兵黷武,靡費國力,

    姜維不聽啊,直接不帶廖化出徵了。

    最後,年齡大了,也不受重視了,都到了想和宗預一起討好後輩諸葛瞻的地步了。

    幸虧被宗預勸住了,那意思,咱倆都是七十多歲的大老頭子了,就算了吧。

    待後主劉禪降魏之後,死於內遷洛陽的途中。

    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

    是清末小說《掃迷帚》二十四回中的一句話。

    聯絡上下文的意思,是說當時蜀漢老將已死,也就剩了相對年輕點的廖化做先鋒了。

    是說他的年輕,而不是說他的平庸無能。

    這黑鍋背的,不讀三國志,不縱觀蜀漢與魏吳的實力對比。

    很容易就小瞧了這位年近百歲方與國偕亡的老將軍。

  • 10 # 伊斯旦丁

    廖化本名淳,出身豪門世族之家,曾給關羽當過主簿,孫吳襲擊荊州時,關羽兵敗被害,廖化亦歸入孫吳。後因思念漢主劉備,以詐死之計迴歸蜀漢。

    其實廖化也是一員能征慣戰的大將,只不過由於,有像關羽、張飛、趙子龍這樣的人在,他們的光芒太盛,顯示不到廖化而已。

    到了蜀漢後期,劉備去世後,太子劉禪即位,廖化逐漸受到重用,授封丞相參軍,後來又被封廣武都督,陰平郡太守等職。

    238年九月,廖化率兵攻打魏國守善羌候宕蕈駐守的營寨。魏雍州刺史郭淮派兵救援,廖化擊破南安太守遊奕,射殺廣魏太守王贇。

    廖化是蜀國後期有名的將領,以勇敢果斷著稱,晚年因功升至右車騎將軍,蜀國滅亡後,廖化被徙往洛陽,於半道病逝,終年70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看過次數最多的電影是哪一部?能否分享在不同階段看該片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