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生命召集令

    近些年來,我們發現在門診看病的孩子的數量在逐年增加,而且有很多小孩生病很頻繁,隔三差五就會去一次醫院,甚至有些小孩常年都在吃藥,可以說是藥不離口。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歸根結底是由於孩子的體質變差了,身體的自身抵抗能力不行。現如今好多家庭都是雙職工家庭,孩子多是隨老人。老人帶孩子就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孩子正處在活潑好動的年齡,對外面的世界也充滿好奇,但是老人的體力確跟不上,因此更多的時候老人帶孩子的活動範圍就在家裡,孩子缺少大量的戶外的活動;另一方面有的老人帶孩子太“仔細”,養育觀念落後,把孩子養成了溫室裡的花朵,見不得一點風吹雨打,這樣的孩子是很容易生病的。除了在孩子活動方式方面出現的問題,在餵養和護理方面也存在不少誤區。有些孩子過早過多食用含激素食物,比如肯德基,確實,這類食物口感好,能夠引起人的食慾,但是長期使用,打亂了正處於成長期的孩子的體內激素水平,當病毒等入侵時,缺乏堅實的由日常均衡營養建立起來的基礎,所以導致某些孩子“一擊就倒”。另外,抗生素的濫用在兒科疾病治療方面同樣存在,這也導致了臨床疾病治療病程延長,耐藥性增強。

    如何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堅持母乳餵養,這是重要的一環,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可以餵養到2歲及以上;合理膳食,食物多樣化,避免過早接觸“快餐”;積極參加各項體育活動。孩子逐漸具備了這種非特異性免疫,是有效避免孩子總是反覆生病的重要方式。

    本期答主:樊曉陽,醫學碩士

  • 2 # 心連心好月嫂

    有不少寶媽說:“我們小時候很少得病,就是病了也就吃點藥,最多肌注一兩天就好了,現在孩子經常病,有時輸液一週也好不了。”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導致寶寶生病的罪狀有哪些?以前多是營養不良,因為貧窮落後而生的病,隨著中國城市化、工業化的程序加快,現在兒童疾病譜發生了變化。主要還是綜合因素造成的:

    1,環境因素:家庭裝修;霧霾天氣;工業重金屬等無機汙染物;農藥等有機汙染物,這類物質可以在人體內累積。

    2,飲食不當:蔬菜吃得太少;零食過多,副食當成主食吃;吃得過飽;吃得過甜;飲料當開水喝。會造成脾胃功能差,引起食積、消化不良、肚子發漲、對牙齒不好,影響微量元素的吸收。建議在孩子睡覺前一小時之前儘量不吃東西。

    3,護理失當:過於乾淨無菌的環境;不曬太陽;缺少運動;有點小病就輸液造成體內免疫失衡。穿得過暖,毛孔全部開啟,再一遇到涼風,立馬流涕、咳嗽。

    如何增強寶寶「提高免疫力」? 首先是飲食營養要均衡,避免虛胖(看著健康,體質差),避免出現「缺乏某種特定的營養素」引起的免疫力低下。給寶寶吃母乳,為寶寶提供免疫保護,利於骨骼、智力發育。

    其次是規律的睡眠,可增強身體的抗病能力;經常戶外活動,讓寶寶適應環境,天氣改變就不會感冒了;按時接種疫苗可以讓寶寶體內產生抗體,抵抗各種傳染性疾病;抗生素謹慎使用,掌握一個簡單的原則就好了:需要用才用,醫生說用多久,就用多久。

    切斷「傳染源」儘量不帶寶寶去人多的地方;控制「傳播途徑」不與其它寶寶共用物品,大人回家立即把外衣換掉,全家人勤洗手;減少「誘因」:比如注意身體保暖、環境保溼,家中通風,正確洗手。

    順應自然規律,讓孩子"自由"成長 人身上都有超過 100 萬億個病毒、細菌、真菌等微生物,處於共生平衡狀態,打破這種平衡,機體就可能出現各種病症。病原菌的侵襲和機體的反侵襲,無時無刻不在進行,機體在這個過程中,防禦系統逐漸健全。

    美國公佈的研究報告說,在過於乾淨無菌的環境下成長,兒童長大後更容易感染炎症,從而會增加罹患各種疾病的風險。 衛生條件的改善客觀上降低了人類罹患各種傳染性疾病的風險,但乾淨過度,談「菌」色變,使用各種抗生素、消毒劑,對一切微生物宣戰就有點矯枉過正了。

    讓孩子迴歸大自然,多跑跑,玩玩泥,接觸一些小貓小狗,「髒一點」讓免疫系統得到足夠的鍛鍊的機會,身體不至於遇到一點挫折就大動干戈,這樣人體會更健康。

    不要輕易應用「免疫增強劑」!許多嬰幼兒,看似「免疫功能低下」,主要原因可能是孩子的「免疫記憶」尚未建立,同時在幼托機構或其他環境中有過多機會接觸到感染源。

    不支援應用保健品類所謂“免疫製劑”。除非的確存在反覆呼吸道感染等免疫缺陷,以下正規醫藥類免疫製劑也不能濫用。 1,「免疫增強劑」,比如胸腺素、匹多莫德等,只適合臨床確診的免疫功能低下的人使用。

    2,蛋白粉的蛋白質純度太高,加重肝腎負擔;嬰幼兒時期攝入過多的蛋白質,成人後易得肥胖。

    3,丙種球蛋白是血製品,有輸血相關的所有風險;小牛脾提取物容易引發過敏反應;氨基酸也沒必要,正常飲食提供的氨基酸已經足夠。

    免疫力就象部隊一樣,要想有強的戰鬥力,能打勝仗,就需要經常練兵。所以,我們不能給寶寶太多的保護,讓寶寶能夠適應環境。大自然是孩子的教育之神,孩子可以在一草一木、一雨一露、一花一土中孕育健康體魄與健全人格。

  • 3 # 張家綱小兒推拿

    孩子愛生病,都是家長的錯!

    小兒愛生病,與孩子年齡有關,3歲前小兒容易傳染一些流行病,但更主要的是因飲食不妥和衣著不當而起病。現在講求“零歲教育”、“早教”,各種配方牛奶和營養品廣為流行,父母們都擔心孩子的身心發育輸在起跑線上,想著嬰幼兒時期,必是生長髮育最迅速的關鍵,營養肯定要跟上,遂有“每餐必保多少種微量元素”、“每天必保多少種食材”的餵養原則。然而,孩子聰明機靈或有,但過胖、過瘦、睡眠不安、感冒發熱等問題也接踵而來。

    其實,新生兒從孃胎裡出來,往往還帶有母體的偏性;孕期的母親大多吃得好、穿得暖、勞作少,身體有些積火,所以才有“一歲以下小兒有病,多是胎毒”這麼一說。1~3歲間,孩子的體質特點是“肝常有餘,脾常不足”。“肝主生機”,身心快速生長髮育,像一臺旺盛的小馬達,自身有不少熱量要散發;“脾常不足”,消化吸收力不夠壯,尤其要警惕五花八門的零食 。如果給孩子喂得過飽、穿蓋過暖,就容易食積上火,夜裡睡覺翻來覆去不踏實。再者,過暖不利於筋骨強健,肌肉緻密,溫度一起伏,風一吹,孩子很容易感冒。

    上醫治未病。中醫文化源遠流長,數千年來在民間和醫學範疇均積累了很多簡單可行的預知方法,每一位家長應該做上醫,大家只要熟知並細心觀察即可作出判斷,並有針對性的提前進行飲食調理,防患於未然,最大可能的減少患病機率,讓寶寶少生病甚至不生病。

    現奉獻中醫智慧之【中醫防病六句真言】

    第一句:大便幹,最為先。中醫認為大便幹是大腸內熱的表象,會造成小兒內熱盛,往往易患感冒發熱。2-3歲以內的小兒應經常給些菜泥、鮮梨汁、蔬菜、水果等,這些都有清熱通便的作用。

    第二句:食不好,睡不安。吃飯與睡眠之間有連帶關係,如遇到小兒在睡眠中翻動不安,咬牙,家長就應考慮寶寶是否吃過生冷、不好消化的食物等,這些都會引起小肚脹,甚至肚子疼痛。

    第三句:鼻中青,腹中痛。寒和痛均可見面色發青,特別是鼻樑兩側較為明顯。小兒過食生冷寒涼的食物,可損傷脾胃之陽氣(指消化、運轉食物的一種動力),使脾胃運化功能失常,因而導致寒溼內生,發生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

    第四句:舌苔白又厚,腹中有積食。一般說來是濁溼內停或消化不良,此時可聞到小兒口中撥出的氣帶有一種酸腐味。每遇這種情況,應及時給小兒服適當的消食導滯的藥物。

    第五句:手足心熱,常有病禍。俗話說:冰涼溫幹,吃行可便。但遇小兒手心腳心乾熱,則往往是小兒將要發生疾病的一種現象。

    第六句:口鼻幹又紅,肺胃熱相逢。鼻通肺,口腔是消化道的上端,口、鼻乾燥發燒,口唇、鼻孔乾紅,或者鼻中有粘涕、黃涕,都是肺和胃燥熱的表現,如不及時解除,可能很快會出現小兒高熱。

    如果感興趣的寶媽可以學習運用小兒推拿——這也是中醫育兒大智慧!為寶寶祛除病灶,也是相當給力哦~~~我先給大家推薦兩大手法,在分清寶寶寒熱症狀的前提下,採用不同的穴位,用於防病保健:

    熱症推天河

    清天河水:天河水位於前臂正中總筋至洪池(曲澤)成一直線。用一隻手握住孩子的手腕,使其掌心向上,然後用中指、食指指腹自孩子腕橫紋推向肘橫紋,推的方向是從腕到肘。比如,上面的第4、5、6句描述的症狀都可以清天河水,一次十分鐘,每天可兩次,以症狀消除為度。

    作用:清熱解表、瀉火除煩,多用於小孩外感發熱、內熱、煩躁不安等症。

    寒症揉外勞

    揉外勞宮:位於手背側,第2、第3掌骨之間,掌指關節後約0.5寸處。也有很多寶媽反應找不準,小親給大家介紹個簡單的方法:讓孩子握拳,這樣就很容易找到2、3掌骨。(大致是孩子掌背中點位置)

    作用:可以有助於排出體內寒氣,對於孩子脾胃受寒引起的嘔吐、腹痛、腹瀉以及體質陽虛、氣虛等有很好的調理作用。

    如果懂小兒推拿的媽媽可以辯證配合其它手法調理,效果更快更有效!

    清朝梁章鉅,在《退庵隨筆·攝生》中寫下一句養生名言:若要小兒安,常帶三分飢與寒。其實也不獨梁老有此看法,在傳統兒科醫學中,這是一個普遍的共識。只是,在過度倡導“營養”的今天,被人們“知而不行”了。老話重提,對於年輕一代父母,尤有啟發意義。

    “三分飢”,即不貪食,不要讓孩吃得過飽。比如說巧克力糖是高熱量食品,對小孩來說,不能吃得太多,吃多了很容易過度滿足了孩子對熱量的需求,引起“上火”。有一個嬰兒鼻腔流血,經檢查鼻腔沒有毛病,後來瞭解到他愛吃巧克力糖,他的媽媽竟然一個月給他吃了2公斤巧克力!在新增輔食時,應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由一種到多種的原則。現在做父母的唯恐孩子吃不飽,只要孩子對什麼嗜好,就一味地讓他吃。

    “三分寒”,寒與熱對一個人的生理來說,寒比熱來得重要。感冒一般由外感風寒而來,小兒本身就較成人易患感冒,這主要是由小兒的內在因素決定的。小兒中樞神經發育未完善,對外來的刺激(如:冷、熱、空氣等)反應常較慢,並易於泛化;呼吸道的發育未成熟,如鼻和鼻咽相對短小、鼻道狹窄,無鼻毛,粘膜柔嫩,血管豐富,肺臟彈力組織發育差,血管多肺泡,數量少,機體免疫功能尚未健全,呼吸道區域性缺乏免疫球蛋白A等。如果孩子家長平時能經常持久地讓孩子進行耐寒訓練,使孩子體內慢慢產生抗寒能力,感冒的患病率同樣能降到最低限度。

    幼兒的體質特點是“肝常有餘,脾常不足”,喂得過飽、穿蓋過暖,容易食積上火,夜裡睡覺翻來覆去不踏實,還容易感冒。尤其要禁絕零食,水果適度,否則容易積留溼熱。真心希望寶媽們能夠遵循老祖宗的教誨,為了中國新一代寶寶更加健康快樂,請大聲頌讀中醫智慧之【中醫育兒歌】,並潛心施行。

    希望寶媽能多學點,多懂點養護知識,孩子就會少受點罪,少受點苦!張家綱願與大家一起為了孩子的健康和快樂的明天,一起研討小兒推拿和育兒知識,每天進步一點點,未來生活更美妙!

    重要的事說三遍!切記“若要小兒安,三分飢和寒”。這些忠告望大家切記,切記!

  • 4 # 健康保姆

    免疫力差、愛生病,這是什麼問題?一味中藥泡水喝可以改善!這類人的身體狀況比較差,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體質不行”,最容易感染風寒、溼邪等,稍為不小心就感冒發熱、腹瀉拉肚子,中醫上稱這種現象為營衛不足,肌表不固;想要改善這個問題,捍衛身體的健康不得病,那就要補足營衛之氣。

    有沒有什麼簡單的方子呢?太子參茶最理想,方法如下:茶方組成:切片太子參20~30克。製作方法:將太子參置入燉盅中,加水約800ml,大火煮沸,換小火煮20分鐘,溫後服用,不拘時,代茶飲,每天1劑。此方有養腎固精,補充元氣,生津養陰,補足營衛,定驚除煩等多種功效,在中醫臨床上使用是非常廣泛的;相比於其他“參族”的成員來說,太子參最大的優點就是藥性十分平穩,而且副作用很小,慢性病人可以長期大量地服用,普通人群也可以將它視為日常的清補之品而長期服用。

    增強兒童體質,太子參該如何用?兒童的體質受父母的體質遺傳和胎兒在母體裡的發育營養狀況影響,這屬於先天因素;而兒童長期飲食失調、厭食、營養不足、大病或久病之後引起臟腑功能減弱,則屬於後天因素;兒童體虛常見的有肺氣虛、脾氣虛,肺氣虛表現為易感冒,多汗,易乏力;脾虛多表現為消瘦、厭食、面色萎黃,大便溏薄;中醫理論是講陰陽平衡的,只要人體氣血陰陽平衡就是健康,不足的是虛弱需補養。體質虛弱的兒童多有“汗症”,一般包括“盜汗”與“自汗”兩大類,入睡後汗出異常,醒後汗止稱為盜汗;不分白晝而汗出過多者稱為自汗;肺衛不固者和營衛失調者多自汗,氣陰兩虛者和陰虛火旺者多盜汗,溼熱迫蒸者自汗和盜汗並見;中醫治療原則為虛則補之、實則瀉之,肺衛不固者益氣固表,營衛失調者調和營衛,氣陰兩虛者益氣養陰,陰虛火旺者滋陰降火,溼熱迫蒸者清熱瀉脾。

    太子參甘、微苦,平。歸脾、肺經。太子參又稱為孩兒參、童參,是人參的一種;太子參體潤性和、補氣生津;太子參含有太子參多糖及人體必需的多種氨基酸、微量元素,常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食慾不振、肺虛咳嗽、津虧口渴、病後體虛、盜汗、夜間驚哭等;實驗研究證實,太子參可以提高免疫功能,改善心功能。

    太子參最大的特點是性平和味甘潤,與具有同樣補氣生津作用的人參、黨參、西洋參相比,太子參滋補的藥力相對要弱一些,但它的長處正在於此,因藥性十分平和,兒童服用不易引起上火,因而特別適宜嬰、幼、孩及虛不受補型的人群食用,太子參被衛生部列為“可用於保健食品的中藥材”。《中國藥用植物誌》謂:“治小兒生虛汗為佳”。太子參很少單用,與黃芪、黨參等配伍用於脾胃虛弱,症見疲倦乏力,食慾減退者;與山藥、玉竹等配伍用於胃陰不足;與五味子、黃芪等配伍用於氣陰兩虛,症見氣短、自汗、口渴者;與五味子、麥冬、酸棗仁、柏子仁等配伍用於氣陰不足而致心悸失眠者;與浮小麥等配伍用於小兒自汗者;與陳皮、山楂、麥芽等配伍用於健脾虛弱、食慾不振者。

    食療方:

    1、太子參10g、黃芪15g、紅棗7枚。補肺健脾的功效,適宜反覆感冒的兒童。

    2、太子參9g,浮小麥15g,水煎服,治自汗。(《陝西中草藥》)

    3、太子參10g、百合15g、玉竹15g、淡竹葉10g。補氣養陰,清熱,適合燥熱體質者。

    4、太子參15克,黃芪12克,五味子3克,炒白扁豆9克,大棗4枚。用於病後氣血虧虛,神疲乏力。

    5、太子參15克,五味子、酸棗仁、遠志、炙甘草各9克,水煎服。用於氣陰不足而致心悸失眠者。

    6、太子參12克,白朮、茯苓各9克,陳皮、甘草各6克。用於脾胃虛弱、飲食減少。

    臨床以太子參作為君藥的中成藥有小兒太子參顆粒,健胃消食片、兒寶膏、小兒康顆粒、樂兒康糖漿等,這些藥方正是利用太子參的補氣生津、益氣健脾之功。用藥注意:表實邪盛太子參雖補力平和,但表實邪盛忌用,另外,高血壓及腎炎、胃炎患者不宜多食。

    含太子參的中成藥都有哪些?太子參,別名孩兒參、童參,來源於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異葉假繁縷的塊根。太子參味甘、微苦,性平,歸脾、肺經,具有益氣健脾,生津潤肺功效。常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食慾不振、肺虛咳嗽、津虧口渴、病後體虛、盜汗、夜間驚哭等。太子參的特點是藥性十分平穩,既能益氣,又能養陰,補中兼清,適合慢性病人長期服用,尤其適合脾胃虛弱,虛不受補者;另外,氣陰不足而又血壓偏高之人使用太子參不用擔心血壓升高;青壯年患者服用太子參不用擔心引發上火;兒童服用太子參沒有引發早熟之嫌。因此,太子參特別適宜嬰、幼、孩的人群食用。那麼,臨床上以太子參的中藥都有哪些?

    1、太子金顆粒:由太子參、枳實(炒)、砂仁、雞內金(醋制)、山楂(炒焦)、鱉甲(醋制)、穿山甲(制)組成。健脾和胃,消積增食。用於小兒乳食內滯所致厭食,消化不良,脘腹脹滿,面色無華,形體消瘦,大便失調的輔助治療。1~3歲一次1/3~1袋,3~6歲一次1~1.5袋,6~9歲一次1.5~3袋,9~12歲一次3~4.5袋,一日3~4次。

    2、健胃消食片:由太子參、陳皮、山藥、炒麥芽、山楂組成。健胃消食。用於脾胃虛弱所致的食積,症見不思飲食、噯腐酸臭、脘腹脹滿;消化不良見上述證候者。口服,一次3片,一日三次,小兒酌減。

    3、寶兒康糖漿:由太子參、茯苓、薏苡仁、白朮(炒)、白扁豆(炒)、甘草(炙)、芡實、北沙參、山楂、陳皮、山藥、麥芽(炒)、石菖蒲、蓮子組成。補氣健脾,開胃消食,滲溼,止瀉。用於小兒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大便稀溏,精神睏倦。週歲小兒一次 2.5 毫升,二歲至三歲一次 5 毫升,四歲至六歲一次 10 毫升,一日 2 次。

    4、兒寶膏:由太子參、山藥、白扁豆(炒)、茯苓、北沙參、麥冬、山楂(炒)、麥芽(炒)、陳皮、葛根(煨)、白芍(炒)組成。健脾益氣,生津開胃。用於小兒面黃體弱,納呆厭食、脾虛久瀉,精神不振,口乾燥渴,盜汗。口服,1~3 歲一次 10 克,4~6 歲一次 15 克,6 歲以上一次 20 克~25 克,一日 2~3 次。

    5、小兒康顆粒:由太子參、葫蘆茶、山楂、烏梅、蟬蛻、白芍、麥芽、榧子、檳榔、陳皮、茯苓、白朮組成。健脾開胃,消食導滯,驅蟲止痛,安神定驚。用於食滯蟲痢。煩躁不安,精神疲倦,脘腹脹滿,面色萎黃。週歲以下每次 1/2 袋,一至四歲一次 1 袋。四歲以上一次 2 袋,一日 3 次。

    6、複方太子參顆粒:由太子參、靈芝、茯苓、山楂、麥芽、稻芽、硫酸鋅、葡萄糖酸鈣、枸櫞酸鐵銨組成。益氣生津,健脾消食。適用於小兒氣陰兩虛的厭食、久病體弱、盜汗、洩瀉及缺鐵性貧血。

    7、樂兒康糖漿:由太子參、黨參、黃芪、茯苓、山藥、薏苡仁、麥冬、制何首烏、大棗、焦山楂、炒麥芽、陳皮、桑枝組成。益氣健脾,和中開胃。用於脾胃氣虛所致的食慾不振、面黃、身瘦;厭食症、營養不良症見上述證候者。口服,一至二歲一次 5 毫升,二歲以上一次 10 毫升,一日 2-3 次。

    8、稚兒靈顆粒:由太子參、黨參、南沙參、地黃、制何首烏、白朮(麩炒)、當歸、白芍(麩炒)、黑大豆、木香、白扁豆、山藥、仙鶴草、功勞葉、茯苓、五味子(制)、石菖蒲、浮小麥、甘草(蜜炙)、牡蠣、牡蠣(煅)、陳皮、遠志(制)、大棗組成。益氣健脾,補腦強身。用於小兒厭食,面黃體弱,夜寢不寧,睡後盜汗等症。開水沖服,一次 9~15 g,一日 2 次。

    9、渴樂寧膠囊:由黃芪、黃精(酒炙)、地黃、太子參、天花粉組成。益氣養陰生津。適用於氣陰兩虛型消渴病(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症見口渴多飲,五心煩熱,乏力多汗,心慌氣短等。口服,一次 4 粒,一日 3 次,三個月為一個療程。

    10、玉液消渴顆粒:由黃芪、葛根、山藥、知母、天花粉、雞內金、五味子、太子參組成。益氣滋陰。用於糖尿病消渴乏力,口渴多飲,多尿症。口服,一次 1 袋,一日 3 次。

  • 5 # 平安好醫生官方號

    1、喜歡宅在家:有些家長覺得外面環境,空氣什麼的都不好,所以也不怎麼帶孩子出去玩,就讓孩子整天宅在。這不僅會使孩子的體重超標,而且孩子也不會暴露在Sunny下,免疫力會降低,身體狀況會更糟,天氣會稍微變化。孩子就很容易感冒生病。因此,如果天氣好的話,一定要讓孩子們到戶外,享受更多的Sunny,並有更多的活動來保持健康。

    2、蓋厚重的被子: 孩子蓋過於厚重的被子,不僅有明顯地壓迫感,影響孩子的睡眠質量,阻礙孩子夜間的生長髮育,而且過厚的被子不易散熱,會導致孩子的體溫過高,孩子晚上很容易蹬被子,造成最直接的後果就是著涼感冒、腹瀉腹痛。如果在睡覺時發現寶寶很熱,那麼出汗就表明被子太厚了。當寶寶睡著時,可以選擇一個睡袋來防止踢和保暖。較大的孩子可以單獨蓋小被子了。

    3、一生病就輸液:小孩發燒感冒父母選擇輸液快速起效,但這不是最好的選擇。經常讓孩子輸液治療,會失去鍛鍊孩子免疫系統的機會,從長遠來看,免疫系統也會隨之降落,孩子也更容易生病,這就墮入了死迴圈。所以孩子生病能打針吃藥就不要輸液了。

    4、過度乾淨:很多家長都以為,孩子的健康跟衛生有間接關聯,只要注意衛生保持乾淨,就會避免許多細菌的入侵。如果孩子長時間處於“無菌”環境中,孩子會變得非常敏感,如果孩子稍微暴露在細菌中就會被感染。

    5、給孩子加餐:有些父母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他們擔心自己的孩子吃不飽。當孩子們回家時,他們會讓孩子吃各種零食等充飢,各種好吃的誘惑。吃多了這種飲食習慣對孩子的健康非常不利,孩子的消化不良,孩子的免疫力逐漸降低,自然容易生病。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有疑問請諮詢我們醫師,將免費為您解答】

  • 6 # 深測淺評

    為什麼孩子總三天兩頭生病?原來根源在這

    大家常說上幼兒園的第一年,孩子幾乎是病過來的,經常生病,請假是常事。就算自己不生病,也會因交叉感染而被生病。那家長們有沒有分析過,為什麼每次流行性感冒你家娃都能趕上“末班車”呢?問題到底出在哪?

    除了體質弱的原因,還與家長這些無微不至的“關懷”有關。為什麼有些孩子總是三天兩頭生病?根源都在家長身上,別不在意。晚餐把孩子喂得“太飽”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吃得越多越好,所以每次吃飯就把孩子喂得飽飽的,就怕孩子餓著肚子,對他的成長髮育不好。可是,這樣做恰恰就對孩子的健康不好。早上吃得飽一點沒問題,因為白天孩子跑來跑去的,食物消化的也快。但是晚上就不一樣了,如果吃得太飽,不僅容易積食,甚至還影響腸胃的消化功能,進而影響到孩子對疾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生病也會變得頻繁。每次出門把孩子裹得嚴嚴實實有時候適當的寒冷可以提高人的免疫力,要不怎麼說經常冬泳的人身體都很好呢。這對孩子來說也是適用的。天氣冷的時候,不用把孩子裹得太嚴實,可以在保證孩子不被凍著的情況下,給孩子適量少穿衣物鍛鍊耐寒能力,讓他能夠快速適應室內室外溫度的變化,這樣自身的免疫力也會提高,就不會一被冷風吹到就生病了。有點生病的徵兆就給他吃藥人的身體對於疾病都有一定的抵抗力,在孩子受到病菌的侵襲的時候,身體就會做出相應的反應與這些病菌對抗,而在這個過程中身體的免疫力是在不斷增強的,對於一些自限性疾病其實不用吃藥孩子也能自己好。如果孩子一有點生病的跡象你就給他吃藥,孩子的免疫系統得不到鍛鍊,免疫力也會隨之下降,孩子就會很容易生病。怎麼才能讓孩子少生病或不生病呢?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嘴巴再急,沒洗的水果,也不能直接吃。給孩子吃的食物一定要是做熟透的,儘量多在家做飯,少帶孩子在外面吃飯。進行適當體育鍛煉鍛鍊可以強身健體。週末可以讓爸爸多帶孩子,培養一項體育鍛煉專案,比如拍球,跳繩,騎車,這些簡單易學的運動專案。這樣既解決了親子陪伴,又鍛鍊了身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這個世界變化太快,默克爾與特朗普決裂,文在寅要收回戰時指揮權,這說明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