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體育產業生態圈
-
2 # 太乙歸蒂運動學院
非常好。
運動康復屬於預防科學,現代醫學也越來越傾向於預防大於救治。
人們平時錯誤的生活習慣,站、坐、立、走和日常活動的不良運動模式,錯誤的體育或健身鍛鍊,造成人體形態改變,長久慢性身體疼痛和慢性疾病的產生。
運動康復也叫物理治療,可以從多方面,比如糾正日常行為習慣,糾正錯誤的運動模式和調整不良體態,達到預防身體慢性疼痛和疾病的產生,並且透過專業的運動康復訓練,使長久的頸肩腰腿痛可以康復,改善運動功能受限或障礙,使運動表現增強,並且快速恢復急性運動損傷,如訓練過程當中的肌肉拉傷、崴腳等急性損傷,使人擺脫亞健康諸多一些症狀。
目前中國的預防科學在剛起步階段,國內懂得運動康復的教練和醫生鳳毛菱角,但存在以下諸多症狀的亞健康人群遍佈全世界,所以運動康復人才是現在及未來及其稀缺的職業,所以就業前景及其廣闊。
太乙歸蒂運動康復導師賀紹鳳
-
3 # 譚淋豐
其實我很看好這個運動康復這一塊。
第一,國家大力支援發展中國體育,體育一定會是朝陽產業,有這麼多人運動,就會有運動傷病。
第二,現在中國已經是小康,大家都有錢了,大家對運動意識越來越強,以後的健身房會包含一系列的,運動康復訓練課程,
中國真正的運動康復中心很少,腳扭傷,韌帶拉傷,沒有真真正的和外傷這些分開,
運動康復以後是很好的職業
-
4 # 田陽1990
在北京做過7年健身教練,運動康復愛好者,在北京體育大學讀過兩年半的運動康復與健康。現在在北京冉冉健康專門做運動康復的機構工作。算是一個業餘愛好者吧。一般在健身房做教練的稍微會點康復治療或功能訓練私教課都會特別好賣,月薪1.5-3萬之間吧,其實也沒有解決太嚴重的問題,一般都是慢性勞損,腰椎,頸椎,肩,膝蓋的疼痛,透過手法,拉伸,啟用就能改善,如果技術好點的再加上銷售還行的月薪3-5萬的教練也有。在專業的運動康復機構的康復師一般月薪6000-20000吧,也有技術特別牛的月薪5-10萬吧。醫院的康復師普遍收入比較低,月薪過萬的不多,但沒啥壓力,又穩定。個人覺得收入的差距最大的原因在於服務的人群和營銷,而不是技術的差距。總體來說運動康復還是比較有前途的,選對平臺和服務的人群很重要。
-
5 # 南方健康
運動康復這個專業是新興學科,傳統醫療行業的模式為治療,而新興醫療模式則擴充套件為治療+院內康復+生活康復,也就是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生活條件。而傳統醫療行業則是治癒好就行,沒有後續一系列的手段。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生活質量要求也會越來越高,運動康復作為康復大學科中的重點,會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國家近年來醫療政策逐步重視康復,相信未來是大熱點。
-
6 # 中醫院治療師大老趙
康復以後的發展前景很好,我是一位山東康復治療師工作十幾年了,親身經歷了山東康復近十年的高速發展,在北京中康進修學習半年,去深圳學習工傷康復半年,同時時常去參加康復會議。
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質量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人們的康復理念也是不斷的提高,以前是找病人做,求大夫給病人,現在是反過來了,病人找治療師,大夫給病人主動聯絡康復治療師,這都說明了康復的重要性及以後的發展前景。康復已被納入醫院等級評審的必須要有的,重要的檢查專案之列。
很多大學院校,開設或增設康復治療專業,同時開了專門的康復學院,專業也已增設或細化了。
同時康復的就業前景也很好,就業也廣泛,一是醫院,二是鎮衛生院及社群服務站,三是中國進入老齡化,鼓勵醫養結合,醫養結合養老機構,四是運動教練,及健身教練,還有運動場上的隊醫,五是國家允許獨立幹,等等
-
7 # 微笑
個人認為運動康復的前景還是不錯的,不僅醫院的治療師在發展運動康復,健身教練,瑜伽教練,運動隊的治療師都在接觸運動康復可見選擇運動康復的就業前景還是不錯的,同時運動康復的競爭力也會越來越大。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很多健身館,瑜伽館都有調整骨盆前傾,調整翼狀肩胛等專案,客戶也願意報名參加。
另外很多小朋友有脊柱側彎都可以透過運動康復的方式來保守治療,越來越多的人也願意接受運動康復
-
8 # 小冉哥運動康復
運動康復在國外需要非常系統的培訓,本科四年,研究生兩年之後出來工作一段時間之後才會有資格成為物理治療師,現在國內行業比較亂,很多人都是衝著這塊蛋糕來的,但是相對於總體康復師的水平,專業出身的康復師的優勢會比較明顯。
可能在初期的時候,很多在市場上培訓的康復師會有很多一招鮮的治療方式,並且有很多見效比較快的方法,很多方法很實用,但是相對於長期來說,或者說相對於比較困難的病例,專業人士更有可能去解決,並且今後的發展會更加深入。
要知道運動康復和其他職業一樣,最基本的還是系統的基本功,或許學習一招鮮的方法很快就能上手,但是有多少非專業人士會沉下心來系統的學習練習這些專業出身的本科四年所不斷學習的基礎知識架構。
當然我也見過有非專業出身的人會沉下心來去學習,卻補上哪些基礎知識,之後在慢慢進入到專業領域中,當然這些人是非常熱愛這個行業的,所以,最後看到底誰厲害,還是要看這個人是不是會努力的去系統的學習,去努力的構建自己的專業完整構架,而不是學了很多的技術,有很多的認證,卻只會解決簡單的問題,套路的問題,不會應變,一招鮮只能用來忽悠不懂的人。
-
9 # 搬鐵者
現在的健身房越來越多需要的運動康復教練也會越來越多,但是運動康復比較難需要花很多時間去學習和實踐,當然越難的東西越珍貴越不會被淘汰。
-
10 # 中研網
2016-2017年康復治療行業市場情況分析
一、康復治療行業市場發展分析
中國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疾病譜改變,老年人高發率病種本身的康復需求加上慢性病致殘帶來的需求,持續擴容康復醫療行業需求空間;目前中國人均康復醫療市場規模遠低於美國,市場潛力巨大;中國康復市場供給不足,康復醫療服務體制機制不夠完善,制約了中國康復產業的發展。
在現代醫學中,康復醫療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但卻是中國醫療體系的短板,理念不足、發展水平低等問題長期存在。為此,政府有關部門正大力支援發展康復醫療,最終形成急性期在三級醫院、亞急性期轉到康復醫院、恢復期在社群醫院的醫療體系。
二、康復治療市場存在的問題
資金來源單一,社會融資困難。公立醫院的資金來源有3個方面,即政府財政支援、經營收入和銀行貸款。公立醫院轉型升級需要大量資金保障,而其現有的資金來源只能保證機構的正常運轉。在市場經濟中運營的二級公立醫院,在經費短缺的情況下,必須不斷融通各類資本為己所用,才能確保轉型成功。
人才引進不暢,待遇差強人意。康復醫院的人才建設主要有兩個渠道,一是其他專科人才轉崗培訓而來,二是招聘新的康復醫師或治療師。對於轉崗培訓來說,有意願的人員少,且轉崗通道不暢通;對於招聘新人來說,很多二級醫院要求引進的人才必須具有碩士或博士學歷,導致可以勝任康復治療工作的本科生和大專生被排除在外。目前的康復人才隊伍還處於嚴重短缺狀態,日常工作中,一個康復醫生或治療師需要同時負責多名病人,工作非常辛苦,但是其整體待遇並不高,這讓很多有意願的年輕人望而卻步。
康復醫療行業配套政策不完善。雖然很多政策的出臺為康復醫療行業發展奠定了基礎,但目前政府還未真正從行動上為康復醫療行業制定方向和路徑,相關的配套政策尚不完善。政府對康復醫院沒有特殊的補償政策,轉診機制尚未建立健全,康復治療價格倒掛,醫保覆蓋範圍小、報銷水平低,康復醫院沒有自己的評級標準,績效考核、物價、醫保、科研、教育等政策的協同作用未充分發揮等,都嚴重製約了著康復醫療的發展。
此外,儘管目前社會公眾對於康復的需求不斷增加,但對於臨床治療與康復治療結合的重要性認識還不足,忽略了早期康復治療的必要性,仍存在重治療、輕康復的現象。
三、康復治療市場規模分析
圖表:2016-2020年康復治療市場規模分析
-
11 # 齊向東16107475
非常好的專業,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會有很大的需求量,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運動康復專業就業就業薪酬統計
透過86份運動康復專業就業狀況分析,運動康復專業平均薪酬水平為 5940 元。
若按照工作經驗和工齡來統計,運動康復專業應屆畢業生工資3550,3-5年工資5000,0-2年工資5730,6-7年工資10550,8-10年工資10670。
你認為上面關於運動康復專業的就業薪酬統計準確嗎?太高還是太低了?
2運動康復專業就業排名統計
運動康復專業就業前景怎麼樣?根據375份就業資料分析出:
運動康復專業在所有 1099個專業中,就業排名第628;
運動康復專業在教育學17個專業中,就業排名第11;
運動康復專業在體育學類7個專業中,就業排名第4。
3運動康復專業就業區域和方向統計
運動康復專業就業方向有哪些?哪個地區需求量比較大?根據375份就業資料分析出:
需求運動康復專業最多的地區是 廣州,佔23%;
需求運動康復專業最多的方向是 醫療/護理/衛生,佔25%。
一、運動康復專業就業方向分佈
排名 方向 佔比
1 醫療/護理/衛生 25%
2 醫療裝置/器械 15%
3 娛樂/休閒/體育 14%
4 製藥/生物工程 8%
5 網際網路/電子商務 7%
6 快速消費品(食品、飲料、化妝品) 6%
7 美容/保健 6%
8 批發/零售 5%
9 貿易/進出口 5%
10 教育/培訓/院校 4%
二、運動康復專業就業地區分佈
排名 地區 佔比
1 廣州 23%
2 北京 19%
3 上海 17%
4 深圳 12%
5 武漢 8%
6 重慶 4%
7 成都 4%
8 杭州 3%
9 蘇州 3%
10 南京 2%
-
12 # 科學運動與健康
什麼是運動康復?運動康復就是採用物理治療手段以及患者主動運動的方式幫助患者消除肌肉疲勞或是減緩損傷使之更快恢復到正常生活工作狀態。
隨著中國的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知識面的拓展,還是有相當大的一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運動損傷之後,利用運動來進行康復的益處。所以,運動康復的就業前景現在還是相對較好的,並且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現在很多醫院都已經開設了相應的醫療機構,這也說明了醫療領域對運動康復的認可!但是還是很多二三線城市這方面的職業沒有發展起來,這其中存在很多的原因,就不一一敘述了。就目前而言,運動康復專業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就業前景是最好的。除了成為運動康復師以外,也可以成為各運動隊的隨行隊醫(當然,這點肯定是要看個人能力的。)或是老師(高校相關專業的老師)等。
但其實無論什麼專業,最看重的還是個人能力。
-
13 # 鋼鐵直男愛財經
運動康復前景非常好,體態問題出現的比例越來越多,包括很多辦公室人群會出現骨盆問題,會骨盆前傾,腰肌勞損,脊柱側彎等,很多人還會出現圓肩含胸,這些問題都不是常規的抗阻訓練可以解決的,這個需要專門的學識技術去解決,必須懂肌肉功能,骨骼分析,等,所以這個市場是很大的,前提是你足夠專業,如果你不夠專業,也不要接這個貨,別害人害己。
-
14 # 左pai青年收廢品
運動康復的前景還是非常不錯的,因為國家政策發力提成體育鍛煉,但是隨著社會發展現在很多人缺乏鍛鍊,完成職業病,導致一些亞健康的問題,這些問題又不是身體病理性改變,所以吃藥打針只能緩解,不同於其他的是運動康復是整合多科室,多專業內容的整合針對亞健康,頸肩腰腿痛的康復訓練非常好,而且健身房,部分三甲醫院疼痛科都開始重視運動康復訓練的內容。
-
15 # 好有特點的名字
我從事康復運動方面工作已經5年時間,從目前來說,前景十分廣闊!但是限於目前國內的康復服務市場來說還是比較有限,主要出自以下方面:
1.華人對康復治療的接受層度相對較低,有一些有康復有所瞭解的,基本來自於多媒體,比如小影片,內容大多博眼球:什麼一招搞定什麼問題,出現什麼問題每天堅持做這個動作就可以輕鬆解決等等。沒有一點醫療或康復知識的人容易被誤導!
2.受民間無證中醫按摩正骨推拿館等影響,以為腰突頸椎病等問題能透過去這些地方可以解決。我不是說中醫的推拿沒用,推拿只是放鬆肌肉的一種方式,當然運動康復前期也是需要放鬆緊張的肌肉的。於是給很多人的印象就是中醫的推拿按摩就是康復治療。
3.國內康復師技術和經驗都偏不足,大致可以分為理論派和臨床派。理論派一般都是科班出生,嫌在醫院等單位工作待遇太低,於是自己出來做培訓,運作多媒體等。理論很紮實,真正有這方面的病人能不能幫人家解決問題其實他們也不知道。臨床派基本都是半路出家,很多是去外面培訓班上幾天課,學了一招半式,就想著自己出來開個店當老闆。慢慢的他們很多臨床經驗豐富,因為天天做臨床。但是這些人缺乏理論知識的支援,有時候遇到一些之前沒遇到的問題,基本束手無策。
回覆列表
希望此篇文章給你幫助。
2018年4月15日堪稱“馬拉松春運日”,有至少43場馬拉松在全國各地進行,有超過26萬人群參與其中,除了路跑行業的火熱之外,全民健身的背後,運動康復也正在成為火速躥紅的賽道。
2018年4月12日,根據國務院當日釋出的關於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健康中國”戰略被進一步擺上檯面。該政策中明確指出,要多渠道增加全民健身場所和設施,要發展醫聯體、“網際網路+醫療”。
“全民健身”的話題已是見縫插針於各類體育事業與產業的發展中,並且與之直接相關的健身、路跑等行業也深受資本青睞,但是在“健身基因”薄弱的中國,與運動傷病的預防與治療直接相關的“運動康復”雖然非常重要,卻面臨黯淡的現實。
運動康復:背靠1億人的巨大市場
運動康復,是康復醫學的一個分支,是體育、醫學、健康等多領域交叉的專業,指根據骨骼肌肉損傷和身體機能的實際情況和癒合程序,藉助器械、徒手手法操作、患者主動運動等方式,幫助其在身體功能和精神上獲得恢復。
運動康復所針對的人群包括骨骼肌肉系統損傷和骨科術後患者、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亞健康人群、姿勢不良者、長期制動者、靜坐少動者等。
早在2014年的那份“46號檔案”,運動康復領域已被劃上重點:
“大力發展運動醫學和康復醫學,積極研發運動康復技術,鼓勵社會資本開辦康體、體質測定和運動康復等各類機構。”
第四次全民健身狀況調查資料顯示,中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已經達到1/3,2015年,這個數值上升到3.9964億,而據公開資料,目前中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達到5億,已超過中國“到2020年,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4.35億”的目標,可見國民體育健身意識得到普遍性增強。
而根據專業人士估算,這個群體中約有1/5會經歷不同程度的運動傷病,這也意味著約有1億人有運動損傷和疾病方面的治療服務需求。
就整個康復領域而言,截止至2016年,中國的市場規模為200億元人民幣(人均約15元),而美國康復醫療市場為200億美元(人均80美元),相差6倍之多。
根據上述統計及相關調查,我們發現國內運動康復行業現狀的幾個特點:
實體運動康復為資本入局的主流方向,其次是器械類及App類;
2016年熱度高,入局者多,但資本層少,近兩年熱度降低,但融資金額卻顯著上漲,可見部分觀望者已開始找準時機進入賽道;
在獲得融資的4家實體運動康復企業中,體創動力、弘道運動醫學已擁有醫療資質,脊近完美也正在申請醫療牌照;
未獲得或未公開融資者佔近2/3,其中實體運動康復機構佔到82%以上,其中有醫療資質僅有尤看、唯寶在內的極少數;
佈局城市以北京、南京、上海為主,整體上,覆蓋南方城市較北方多
我們也可以看到,早在2006年就有入局者,而十餘年過去,隨著政策、社會環境、人民生活水平和觀念等多方面因素的變化,運動康復這條賽道卻遲遲難以盼來春天。
2013年進入市場的抒坦運動康復中心,如今在全國已有三家康復中心,北京兩家,海南一家。整體運營良好,單店日均客流量在40人左右,客戶主要為有相關需求的職業運動員、運動愛好者和普通大眾。
國家網球運動員汪宇佳在抒坦進行運動康復
雖在行業中站到了發展前列,但是盈利狀況似乎沒有理想中美好,抒坦運動康復CEO王坤告訴生態圈記者,“目前運轉的資金主要來自初期合夥人投資以及經營利潤所得,要想做成行業的領導者,就要有資本的進入,但目前還沒有找到合適的投資方。”抒坦現階段的目標是在北京開立一家新的康復中心,並在運營的第二年實現財務持平。
健行者運動康復中心
2014年開始做實體運動康復的泰德復健,目前主要為國家乒乓球隊、國家田徑隊提供運動康復服務,此前已有七八年醫療診斷技術經驗,雖然背靠義大利Human Tecar的先進運動康復技術支援,但盈利狀況目前不算樂觀,泰德復健董事戴如君向生態圈表示,其現階段營收剛好能養活團隊。
行業人艱難前進的背後,究竟有怎樣的荊棘和挑戰,又有沒有加速行業發展的破局之道?
遙望運動康復市場藍海:世界上沒有簡單事
1、專業人才供給不足
2004年,現北京體育大學運動醫學與康復學院副院長及運動康復中心主任矯瑋,執筆向中國教育部寫了三次申請,終於創設了運動康復專業。2005年,北京體育大學成為運動康復專業的創設和首批招生院校。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到2017年9月,國內開設運動康復專業的高等院校有64所,包括體育院校和醫學院校,以及部分師範類院校。每年每個院校招生的規模在30到120人,但是全國累計畢業人數不足3000人,與國外相比差距非常大。
中國某體院運動康復專業學生在學習康復實踐
目前中國主流的運動康復師中80%-90%為體校運動康復、運動人體科學等專業出身。行業人士表示,他們雖然也會學習相關專業知識,但跟真正的醫學相差甚遠,而醫學院出身的康復師又對體育運動了解不深,這導致現實是中國專業運動康復師人才及專業機構的供給不足。
另一方面,根據公開資料顯示,中國目前具有康復治療師技術資格的約有3.6萬人,每10萬人口的物理治療師數量為2.65人,而歐洲的該項資料為平均60人/10萬人口,美國為62.8人/10萬人口,德國為68.7人/10萬人口,香港為36.4人/10萬人口。
而據業內人士透露,國內康復師資質發證機關有十多個,權威性有待考察,另外考試的准入門檻各地也有差異,這導致該資質的真正擁有者其實並不多。
除了康復治療師方面的專業人才緊缺,行業內的管理人才也面臨供不應求的景況。對此,抒坦運動康復中心CEO王坤錶示,最大的挑戰來自管理運營團隊的搭建。在目前整個行業還沒有開啟的形勢下,大眾對於運動康復行業的認知有限,這導致真正有經驗、看得懂並且想進入這個行業進行管理的人才少之又少。
2、體醫脫節,醫療背景更受資本青睞
據瞭解,中國目前最好的運動醫學中心北醫三院,其運動醫學與康復科並不在一個體系,也就意味著,即使是在國內最好的運動醫學醫院,也不一定擁有真正專業的運動康復科。
一位正在健行者運動康復中心進行膝關節前交叉韌帶術後康復的籃球培訓教練告訴記者,自己曾是CUBA山西大學隊的籃球運動員,9年前左腿因為同樣的傷在當地醫院康復科進行了康復,效果不是很好。前段時間在打球時再次受傷,由於山西沒有很好的運動康復中心,只有醫院的康復科,所以這次專程從山西來到北京進行運動康復治療。
曾在國內有過四年內科醫生職業經歷,並在歐洲從事近20年醫療相關職業的泰德復健董事戴如君,在2010年接觸到運動康復行業後,意識到這背後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是,體醫脫節。
戴如君向生態圈介紹到:“這是目前中國運動康復市場的一個巨大斷層,反觀國外,雖然也有純粹的物理治療師,但是其教育是納入在醫學教育體系之內的,在這樣的情況下,體育和醫療可以有很好的結合。”
一位在英國攻讀體能訓練專業的研究生告訴記者,英國公立私立的康復機構、骨科診所、物理治療師,功能健全、分工細緻而完善。就診的過程是,全科醫生把患者推薦到骨科、康復、物理治療、正脊等不同功能的運動醫學診療分支,然後根據其傷情需要,採取相應的治療或者預防手段。在這樣的體系下,體醫結合密切而自然。
2017年5月,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趙勇曾強調“體育和醫療融合是推動健康革命的迫切需要,是迴應群眾關切的迫切需要”,而“體醫融合”也成為運動康復、康復醫學的重點關注方向。
在這樣的情勢下,也就不難看到前文的統計中,擁有醫療背景的康復機構更受到資本的青睞。
但是在中國目前的體制之下,拿到醫療資質對新興的運動康復機構來說並不是一件易事。
在1994年國務院頒發的149號檔案《醫療機構管理條例》中,明確規定不設床位或者床位不夠100張的醫療機構,需要向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申請。
而這一要求國內目前的絕大多數康復機構幾乎都無法滿足。另外在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在排水、消毒、康復師數量、助理治療師數量、臨床經驗年限上等也都有一定要求。
另一方面,在沒有醫療資質的前提下,未來醫療保險、商業保險的接入也難以實現,於是相應的服務價格也很難下來。據記者調查瞭解,國內一些知名運動康復中心的療程單價在400-700元每次,一般最少一個療程是12次,費用在4800-8400元左右,多數人的康復情況是在兩個療程及以上。
這就導致,這些年來國內無醫療資質的運動康復機構們其實處於艱難前進的環境中。
3、援引外籍康復師的“真相”
據業內人士透露,這些康復師的服務價格往往高出本土5-10倍,比如本來1小時500元的康復治療如果聘請這些外籍康復師價格可能會達到5000元。
誠然,在國內運動康復行業市場化和體系化沒有足夠完成的情況下,康復師得不到更高的利益回報,也就很難出現本土高質量的康復師,於是給了這些優秀的外援進入市場的機遇和空間。而另一方面,華人若隱若現的“崇洋媚外”心理也給部分“徒有其表”的“假外援”渾水摸魚的機會。
一位擁有國外康復行業職業經歷的資深人士告訴記者,自己曾幫助國內一家康復機構面試來自海外的康復訓練師,給他們的薪水在2000歐每月(約合人民幣1.5萬元),而這家機構再把康復師價格翻番賣給國內有需求的運動康復人群。而事實是,這些康復師一方面針對病人的實踐經驗很少,另一方面其資質證明很多並不是來自國家部門機構,而是當地一些很普通的培訓機構,並沒有權威性。
“這個高階運動人群,潛意識裡會覺得外華人在這方面做得更好,也有能力花更多的錢買這些服務,但事實是這些‘假外援’可能不僅沒有本土康復師做得好,反而使用手法不接地氣不適應華人的體質。”
運動康復的星辰大海:不是遙不可及的未來
2017年8月,國家衛生計生委就“放管服”有關工作進展成效舉行例行釋出會。國家衛計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表示,將再新增五類獨立設定的機構類別,進一步簡化醫療機構設定審批程式,目前正在起草制定相關標準,這五類包括獨立設定的康復醫療中心、護理中心、消毒供應中心、中小型眼科醫院、健康體檢中心。
而文首也提到國務院近日釋出的“要發展醫聯體、‘網際網路+醫療’”政策,相信在政策紅利的大背景下,運動康復市場的發展有望在近年內實現進一步切實的發展。
另外,基於運動康復的醫學特殊性,行業也可往更為安全的市場化機制發展。國外康復行業往往術業有專攻,單個團隊人數並不多,很少有大而全的公司,但是每個個體會做精一兩個方向,隨著長時間的市場運作,各方在自己的領域都非常專業,漸漸也會形成一個相對良性的生態體系。如果在這個過程中有缺漏的領域,也就成為新入局者努力的方向。
而深耕國家運動隊康復服務的泰德復健也看到,大眾化服務是必然趨勢和目標。戴如君表示,“但是不能急於求成,國內很多情況是太著急,基本業務都沒做好,然後很快就黃了。應該先做好內功,打好基礎,獲得更專業的口碑和認可。等運動康復真正普及了,相信有實力的會脫穎而出。”
時間,是眾多受訪企業在被問及“運動康復市場會爆發嗎?”這一問題時所不約而同給出的答案,“大家一起努力,把這個市場讓更多人知道,這個行業也就會慢慢發展起來。”
而我們也相信,運動康復市場的星辰大海,不是海市蜃樓的虛幻,終將乘風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