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戰國時期四大刺客之首豫讓是一個曠古爍金的英雄,他的故事是那樣一個禮崩樂壞時代下最熱血的俠義之歌。
21
回覆列表
  • 1 # 敦煌戍卒

    豫讓是春秋戰國時期晉國正卿智伯瑤的家臣。晉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在晉陽大戰中趙韓魏三大氏族聯手攻打智氏,智伯瑤兵敗身亡。為了給主人智伯瑤報仇,豫讓用漆塗身,吞炭讓嗓子變啞,懷揣利刃埋伏在橋下面打算謀刺趙襄子,刺殺未遂反而被趙襄子抓住了。豫讓臨死時問趙襄子要了件衣服,拔出配劍把這件衣服砍碎之後伏劍自殺,其實也就是死不瞑目臨終YY了一下,以衣服代替主人,算是給智伯瑤報了仇了。"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歷史典故就是源自豫讓。

    怎麼評價豫讓這個人呢?作為智伯瑤的家臣,忠於主人當然值得讚賞。不過智伯瑤這個人平時囂張得很。趙襄子的老爹趙簡子死後,智伯瑤做了晉國正卿。當時晉國有四大勢力,智氏,趙氏,韓氏,魏氏。智伯瑤權力最大,勢力也最大,經常壓著趙韓魏三家打。

    智伯瑤和趙襄子的矛盾開始在晉出公九年(公元前466年),當時他們倆率兵包圍鄭國京師,智伯瑤讓趙襄子攻城,襄子卻用外交辭令推脫,反而智伯瑤出兵,智伯瑤本來就以能言善辯著稱,聽了趙襄子的託詞之後憤而罵道:"你個癟犢子相貌醜陋,懦弱膽怯,你爹立你為趙氏繼承人簡直是瞎了狗眼!"趙襄子不卑不吭地說:"我想一個能夠忍辱負重的繼承人,對趙氏宗族並沒有什麼壞處吧!"

    好了,從此智伯瑤和趙襄子的仇怨算是結下了。好在趙襄子他爹趙簡子早有遺策,他算準了智伯瑤必定會和趙家結怨,臨死前吩咐趙襄子找機會搬到晉陽(就是現在山西太原的晉源鎮)去。讓趙襄子以地利之險,克敵疲之短,相機再戰。

    智伯瑤權力膨脹,打算獨吞晉國。公元前455年,他假借晉侯之命,以恢復晉國霸業為由,向趙氏、韓氏、魏氏分別索取一個萬戶之邑。韓康子、魏桓子明知這是智伯意在削弱別家,但不敢與之爭鋒,如數交出。可是趙襄子不樂意啊,他在晉陽早就做好戰鬥準備了。

    這些事智伯瑤全都記在本子上呢,見趙襄子不肯,他也沒有立馬翻臉。就這麼太平了幾年,智伯瑤勢力培植好了,帶著韓氏魏氏攻打趙襄子。

    這就是著名的晉陽之戰,可惜的是,韓康子和魏恆子也不是傻蛋。智伯瑤的勢力太大了,不如從了趙襄子,三家聯手幹掉智伯瑤吧。

    說幹就幹,智伯瑤被打死了。趙韓魏三家不但分光了智氏的田地和女人,還把智伯瑤的腦袋砍下來塗上漆當作炊具。

    其實豫讓刺殺趙襄子可不止一次,智伯瑤剛死的時候,豫讓就化妝成罪人,躲在趙襄子家的廁所裡欲圖行刺了。可惜那天趙襄子上廁所時,忽然心動不安,讓人一搜就把豫讓抓住了。左右隨從要將他殺死,趙襄子說:"智伯死無後人,此人還要為他報仇,真是一個義士,我小心躲避他也就行了。"說完讓人把豫讓放了。

    豫讓不死心,他也是個狠人,於是把自己弄殘再去行刺,就發生了本文開頭說的那一幕。

    個人以為:豫讓和趙襄子都是了不起的人物。一個不達目的是不罷休,一個宅心仁厚心胸寬廣。都有可取之處。

  • 2 # 孔見文史

    豫讓,姬姓,畢氏。春秋戰國時期晉華人,是晉國正卿智伯瑤的家臣。晉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趙、韓、魏聯手在晉陽之戰中攻打智氏,智伯瑤兵敗身亡。為了給主公智伯瑤報仇,豫讓用漆塗身,吞炭使啞,暗伏橋下,謀刺趙襄子未遂,後為趙襄子所捕。臨死時,求得趙襄子衣服,拔劍擊斬其衣,以示為主復仇,然後伏劍自殺,留下了“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歷史典故。

    作為一個歷史轉折中的刺客,豫讓說出了足以震盪中國歷史的一句話:“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在他之前的曹沫、專諸都不是“為知己者死”:曹沫手劍劫齊桓,是為雪戰敗之恥;專諸刺王僚,於公子光、伍員僅為賓客。而豫讓和其後的聶政、荊軻則是“士為知己者死”的典例。我們當然不能說豫讓是這種士風的開創者,但把這種士風上升到文化意義上,他是一個極為關鍵的人物。

    豫讓還說了另外一句同樣有名的話:“臣事範、中行氏,範、中行氏皆眾人遇我,我故眾人報之。至於智伯,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這一句話既是對上一句話的註解,也是我們把豫讓與那些愚忠者區分開來的標記。我們讀《史記》,經常感嘆那些最有名的話,通常是借那些粗墨無文的人物說出,就像陳涉的“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就像樊噲的“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我們不清楚豫讓的文化水平,也不必糾纏這些話是不是經過史官的潤色,更不必質疑豫讓能否當得起“國士”的稱號,觀其言,察其行,見其肝膽而已矣。

    不僅如此,豫讓做刺客還有自己的原則。他吞炭為啞,隱姓埋名,自苦其身,只為刺殺趙襄子,然而當他的友人勸他屈事仇人、伺機而動時,卻被他斷然拒絕了:“既已委質臣事人,而求殺之,是懷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為者極難耳!然所以為此者,將以愧天下後世之為人臣懷二心以事其君者也。”這才是豫讓的不可及處。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不講原則,是鄙夫行徑,非士之所為。這一點兒,我們可以將其與春秋史上另一個著名的刺客要離做一個對照:要離刺慶忌,利用苦肉計,先取得他的信任再殺了他,雖有其悲壯之處,卻少了光明磊落。史公未將其列入《刺客傳》,大概是有微意在的。

    我們讀《豫讓傳》,還應當表彰一下另一個人物,即趙襄子。作為被刺殺的物件,趙襄子不以為忤,不僅曾赦免豫讓,還允許他斬衣三躍,同樣也代表了先秦士風重義的一面。不知道趙襄子在面對豫讓的時候,頭腦裡是不是閃現了曾經冒死撫養其先祖趙武的程嬰和杵臼的身影——兩個同樣以義烈著稱的布衣之士。

    《唐雎不辱使命》中有一段很有名的話:“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這就是布衣之怒。唐雎沒有提豫讓,但豫讓毫無疑問屬於這個範疇。這些矯矯不群的布衣之士,他們沒有驕人的豐功偉業,有的只是一腔血氣,有的只是壯懷激烈;他們只是一介之士,卻給歷史增添了悲慨壯烈的色調,贏得後人的憑弔感泣,這大概就是豫讓們的價值吧。

    我們應當感謝太史公,他把五大刺客並傳,同那些最優秀的人物並列一起,後來的史書再也沒有這種筆力和史識,逐漸淪為了帝王將相的家譜。

    於是,一個時代結束了。

  • 3 # 歷史趣訪談

    “士為知己者死 女為悅己者容”其中這個士指的就是豫讓。

    豫讓是春秋戰國時期人,是當時晉國“正卿”智伯瑤也就是大將軍的家臣。在進入智家之前一直默默無聞、鬱鬱寡歡,直到智伯瑤的賞識,在他家乾的不錯,工作什麼的乾的都很到位,智伯瑤很是信任他,受到重用,豫讓也是無以為報,一腔熱血肝腦塗地。後來趙、魏、韓三家聯合侵略智氏家族,智伯瑤兵敗被殺,還被趙襄子侮辱屍首。而豫讓得以存活。為了報答智伯瑤再造一般的知遇之恩,氣不過主公屍首被褥,豫讓決定拼上性命為主報仇。一開始偽裝成修廁所的工人,想在趙襄子上廁所的時候行刺,結果被趙襄子識破,趙襄子知道來龍去脈之後,頗為感動,不但沒殺他還放了他。豫讓不死心,決定在外面刺殺趙襄子。可是仇人趙襄子貴為趙氏家族老大,出入皆有士兵隨從,再加上自己早已被通緝,殺他難如登天。豫讓決定一不做二不休,決定改變容貌形象刺殺趙襄子。他吞食炭火使自己變啞,用顏料塗抹全身改變自己的膚色,為刺殺成功不惜自殘,決心不可為不大。一切準備妥當,研究好趙襄子的出行路線,在必經之路的一座橋下隱藏。當目標出現時,毫不猶豫的挺身而出,毅然決然的刺殺趙襄子。奈何趙襄子地位尊崇,兵甲隨行,最終刺殺失敗,被趙第二次抓獲。趙襄子感其情誼,沒有侮辱他也不殺他。豫讓承趙不殺之恩也無法再刺殺他。最終,豫讓求來了趙襄子的衣服,自己砍刺,算是殺趙。算是對恩公和自己有個交代。

  • 4 # 史海覓蹤

    我是歷史悠悠,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豫讓,戰國時期的一位刺客,太史公將他的故事選入《刺客列傳》,是想褒揚他那種“士為知己者死”的精神。

    但是,個人認為他不足以被稱為四大刺客之首。畢竟武功不及聶政及專諸,運氣也很背,可排在第三位。

    1 豫讓為何要刺殺趙襄子?

    豫讓,晉華人,曾經在範氏和中行氏兩家做事,但是都沒有得到重用。後來智伯滅了範氏和中行氏後,他就投靠智伯,受到智伯的賞識和重用。

    時光飛逝,一晃又來到了公元前450多年,智伯已是晉國最大的卿大夫。他還想繼續吞併其他3家的土地,於是就想到了一個主意,讓每家拿出一塊地來送給晉侯。韓、魏忌憚智伯的勢力,只能服從,可趙國就死活不給。智伯惱羞成怒,便聯合韓魏攻打趙國,約好攻下後三家分其地。

    後來,趙國久攻不下,智伯想使用水淹,韓魏兩國認為他太過心狠手辣,臨陣倒戈,與趙國一起把智伯滅了,瓜分了他的土地。趙襄子特別很智伯,還把他的頭骨漆成了炊具。

    從此,豫讓就開始計劃替智伯報仇雪恨,刺殺趙襄子。可是他的運氣總是很背。

    2第一次行刺

    第一次,喬裝成受過刑的工人,到趙襄子宮中修廁所,懷裡藏著把匕首,想要刺殺趙襄子。話說趙襄子剛走到廁所門外,心突然狂跳不止,就把修廁所的工人抓起來詢問,才知道他是豫讓,而且衣服裡面還藏著把利刃。

    豫讓眼看事情已經暴露,乾脆大聲說道:“我要替智伯報仇!”侍衛剛想動手殺掉他,趙襄子連忙叫停,說:“他也算是條好漢,我以後小心迴避他就是了。智伯並沒有後人,家臣卻還想著為他報仇,他應該稱得上是天下的賢人啊!”就把他放走了。

    如果是一般人,必然會為趙襄子的言行所感動,放棄報仇。可這大千世界,無奇不有。豫讓就是個例外。他壓根兒不為趙襄子的言語所感動,他只是覺得上次刺殺不成功是策劃的不夠好。

    於是,他開始更殘忍地折磨自己,把漆塗在身上,讓肌膚腫爛,吞炭讓聲音嘶啞,沿街討飯,終於他把自己折騰得連他妻子也不認識他了。

    可是,容顏變了,氣質沒變。他還是被朋友辨認出來了,問道:“你不是豫讓嗎?”豫讓一陣心塞,點頭承認。

    朋友心疼得眼淚直流,說道:“憑著您的才能,去投靠趙襄子,他一定會善待您。您再想辦法行刺,豈不更好?何苦要自殘成這般模樣,再想接近趙襄子恐怕更困難了。”

    豫讓說:“我不能那樣做。我之所以選擇自殘,就是要使那些懷有異心的臣子感到慚愧!”

    3第二次行刺

    過了不久,機會終於再一次降臨。趙襄子有事外出,豫讓便提前埋伏在他必經的那座橋下。趙襄子剛來到橋上,馬受驚嘶鳴。趙襄子嘆了口氣,說道:“一定是豫讓。”

    派人去檢視盤問,果然是豫讓。趙襄子很生氣,說道:“你不也曾經侍奉過犯氏、中行氏嗎?智伯把他們消滅了,你不替他們報仇,反而委身為他的家臣。如今智伯死了,你為什麼一定要為他報仇呢?”

    豫讓說:“我為範氏、中行氏效力時,他們只把我當普通人看待,我像普通人那樣報答他們就行了。至於智伯,他把我當作國士看待,那我就要像國士那樣來報答他。”

    襄子喟然長嘆,流著淚說道:“唉!你上次為智伯報仇,就已經成名;我寬恕你也算仁至義盡了。這次我不能再放過你了!”便命令士兵將他團團圍住。

    豫讓說:“聽說明主從不埋沒別人的美名,而忠臣願為美名去死。您上次寬恕我後,天下人都在稱道您的賢明。今天,我無論都難逃一死,卻有個不情之請,想在您的衣服上刺幾下,這樣也算遂了我的心事,雖死也無遺恨了。還希望您能滿足我的心願!”

    趙襄子很欣賞豫讓的俠義精神,就遞了件衣裳給他。豫讓拔出寶劍,用力刺了幾下,仰天說道:“我終於可以報答智伯於九泉之下了!”然後引劍自刎。那天,趙國的有志之士皆為他哭泣。

    結語:

    士為知己者死,就是對豫讓最好的評價,雖然他過於迂腐,也不考慮他效忠的那個人是否值得他如此忠心耿耿,以命相報。

  • 5 # lzurn853

    古代“四大刺客”是:專諸,聶政,豫讓,荊軻。與他們有關的成語:1、專諸的故事:魚腹藏劍2、聶政的故事:弟忠姐烈3、荊軻的故事:圖窮匕見4、刺秦王豫讓的故事:斬衣三躍1、魚腹藏劍:讀音[yú fù cáng jiàn],指的是一歷史事件,發生於春秋時期吳國,該事件指的是吳王闔閭為了登上王位而指使專諸魚腹藏劍殺死了吳王僚。出自《戰國策·燕策三》。造句:職場中,時時要提防魚腹藏劍的人。2、弟忠姐烈:讀音[dì zhōng jiě liè],聶政(?-前397年),軹邑深進裡(今河南省濟源縣軹城南)人。春秋末期,南韓大夫嚴仲子受丞相俠累的迫害流亡他國。他遊歷各地,欲尋俠士為自己報離鄉之恨,刺殺俠累。後聞聽魏國軹地人聶政因殺人避仇,攜母及姐隱跡於齊國,在市場做市販屠狗生意。其人仁孝俠義,武功高超。嚴仲子遂赴齊,尋至聶政所居,數次登門拜訪,並備酒饌親向聶母致禮,贈黃金百鎰與聶母為禮。聶政堅持不受,但已心許嚴仲子為知己。出自《戰國策·燕策三》。造句:弟忠姐烈讀故事告訴我們做人應當坦坦蕩蕩、剛正不阿。3、圖窮匕見:讀音[tú qióng bǐ xiàn],比喻形跡敗露,事情到最後顯露出了真相。出自《戰國策·燕策三》。造句:當警察把所有證據擺在囚犯面前是,囚犯知道自己已經圖窮匕見,便全部招認了。4、斬衣三躍:讀音[zhǎn yī sān yuè],豫讓是一個失敗的刺客。他說出了“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這樣的名言。他臨死前對著刺殺目標的衣服,蹦蹦跳跳地砍削刺殺,很容易笑場的情形,卻有著一種儀式般的莊嚴,讓人沒有辦法笑得出來。出自《戰國策·燕策三》。造句:不自信的人在關鍵時刻會以斬衣三躍的形式展示自己。

  • 6 # 木&桃

    原文:三家分智氏之田。

    解讀:怎麼分?是均分麼 ?我覺得懸,趙氏晉陽被圍三年,能反敗為勝,死裡逃生,耗損大大滴,但鑑於老趙家的發家史幾經磨難,幾經榮辱,還做過兩次帶頭大哥,給予綜合實力四顆星。老韓家一直處於吊車尾的地位,一個世族能夠如此平淡無奇的久處狗尾巴草位置,其綜合實力給予兩顆星。最後老魏家,雖然與老韓家在此次聯合攻趙時,幾乎都沒有什麼大的損失,但其底子厚,一直是一種坐山觀虎鬥的撿豬肉狀態(現在的豬肉很傲嬌,一般人還真撿不到),綜合實力五顆星。切克鬧 此處可有閃光燈 分大餅的高光時刻來嘍 魏大於韓大於等於趙。

    近來新冠海外疫情整的波瀾壯闊,搶衛生紙的,扣留物資的,還有甩鍋的。。此時中國伸出援助之手,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中國14億人口大國,為何能有條不紊的迅速控制住,我想說的是除了體制優越,民眾配合,醫務人員捨命奉獻,這一切的一切歸結在一起便是綜合實力!可能現在捱打的表現形式不一樣了,但素 落後就要捱打,落後就要捱打,落後就要捱打,每一個華夏兒女都不可忘記,都須刻入骨血。願祖國強大,我服從,我奉獻,從我做起!

    原文:趙襄子漆智伯之頭,以為飲器。智伯之臣豫讓欲為之報仇,乃詐為刑人,挾匕首,入襄子宮中塗廁。襄子如廁心動,索之,獲豫讓。左右欲殺之,襄子曰:“智伯死無後,而此人慾為報仇,真義士也,吾謹避之耳。”乃舍之。

    解讀:豫讓此人為何如此突出,智伯之士難道就只有一個豫讓肯為他報仇?豫讓最初是範氏家臣,後又給中行氏做家臣,都是默默無聞。 直到他做了智伯的家臣以後,才受到重用,用豫讓自己的回答便是:"臣事範、中行氏,範、中行氏眾人遇我,我故眾人報之。至於智伯,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 此處插播一條 千里馬:伯樂 where are you? 伯樂: i am here ,come on ,baby ! 無須我再多言。。。

    解讀:豫讓是怎麼進去趙無恤宮中的?而且此時的豫讓也算小有名氣,春秋之時人口有限,這些幕僚們還動不動就去鄰國串門嘮嗑,竟然能順利進去掃廁所,本人以歷來追劇的經驗來講,要麼他身懷絕世武功,可上天入地,隱於無形。要麼他在趙襄子宮中有老相好(嘻嘻),要麼就是趙襄子宮中實打實的上演潛伏,有接頭的。這些估摸著趙襄子心中有個小算盤,所以他第一次逮著豫讓,說他是個爺們,好樣的,你走吧。實則是傳遞的幾個訊號:對其手下,看見沒,要忠心,忠心關鍵時刻能保你小命。對潛伏在他周圍蠢蠢欲刺殺,報仇的智氏殘餘勢力,看見沒,你們只要老實八角的,我不會拿刀霍霍向你們,為啥,豫讓都殺到我廁所來了,我還是放了他,夠意思了吧,你們不要搞事情撒。穩定局勢小能手!我是仁君,不是殺人狂魔。願治下四海昇平,人人有飯吃,吧啦吧啦吧啦。咳咳 大街小報 官媒私媒 給我吆喝起來!!!

    原文:豫讓又漆身為癩,吞炭為啞。行乞於市,其妻不識也。行見其友,其友識之,為之泣曰:“以子之才,臣事趙孟,必得近幸。子乃為所欲為,顧不易邪?何乃自苦如此?求以報仇,不亦難乎!”豫讓曰:“既已委質為臣,而又求殺之,是二心也。凡吾所為者,極難耳。然所以為此者,將以愧天下後世之為人臣懷二心者也。”襄子出,豫讓伏於橋下。襄子至橋,馬驚;索之,得豫讓,遂殺之

    解讀:豫讓此人真個有毅力,把自己毀的妥妥的,可是連床頭打架床尾和媳婦都認不出了,哪來的友人竟然能火眼金睛的看出來,還在這破口婆心的給意見,話說這位友人的意見我覺得得給個贊,若是豫讓真的一心想要報仇,這個辦法可以說得上優秀,假意投誠,趙襄子礙於大局不會叫他滾蛋,再伺機行刺,成功的機率還是比較大的,就是名聲不太好,會被人說成二道賊子,用這下流手段,但素,我是說忠誠二字本就困局,對A忠誠就意味對其敵對勢力不忠,若是真忠心,一是在智伯死後,便隨他而去,生死相隨,一同飲下那大碗兒孟婆湯,也不負一場君臣。二是講究一擊必中,用最穩妥的最接近敵人的懷柔,慢慢軟化他的心,就算老趙你活著的時候我不能把你宰了祭我主公的墳頭草,我的後人也會搞得你們老趙家雞犬不寧,這恨意,這忠心,可謂山無稜天地絕,有些滲人了。但是豫讓是在深山老林裡躲了些時候,不知到是不是抽風摩西噠才決定開展復仇大業,他的動機著實令我懵逼,那時還是自給自足的農耕時代,和媳婦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不好麼。。。此舉我能想到的最合理解釋便是 豫讓 不甘心如此默默無聞 他重名 他愛名 勝過他的忠心 。於是便有了第二次的橋下刺殺,可這次趙襄子確不給他面子了,找死!此處插播一條 臨死時,豫讓求得趙襄子衣服,拔劍擊斬其衣,以示為主復仇,然後伏劍自殺,留下了"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歷史典故。 書接上回,趙襄子為何知道豫讓在橋下,想必是派人監視了吧,防人之心不可無,何況是刺殺過自己一次的人。此次殺豫讓,也是傳遞出 :小樣的 給你臉不要臉 不作死就不會死,同時也敲山震虎,有異心的人聽著,我的耐心是有限的,莫要逼我不動口而動手,要知道動手遠比動口要簡單的多。

  • 7 # 於無聲處

    這是一個壯烈但悲哀的故事,晉國義士畢陽的孫子豫讓,用一般人難以忍受的行動,比如為了替主公報仇不惜毀容、主動感染癩瘡、最後自殺來回答什麼叫“士為知己者死”。從豫讓一生的所作所為,我們可以窺見春秋戰國時期,華人“重信義輕生死”的精神面貌。那是一段中華文明最具俠膽義腸的光輝歲月。1

    最初豫讓為晉國的大夫範氏、中行氏當差跑腿,因為兩個主公都不太喜歡性格孤僻的他,沒多久被打發走人了。

    於是豫讓又投奔了晉國的另一位大夫知伯,知伯很信任他,待他很優容,也很理解孤僻的豫讓。

    等到眾所周知的“三家分晉”,趙、魏、韓三家滅了知氏瓜分了晉國,趙襄子砍下知伯的頭拿來當作盛酒的器皿,豫讓在混亂裡逃往山中,心中暗念:士為知己者死,主公死得這麼慘,我應當報答知伯知遇之恩!

    於是,他改名換姓,裝扮成服勞役的犯人,來到趙襄子的宮中,去整修廁所,想借機刺殺趙趙襄子。

    也許天意昭然,趙襄子去廁所,心裡忽然感到慌得很,於是就抓起整修廁所的人來審問,發現竟然是豫讓!他的灰抹子上還裝有利刀,豫讓被捆了起來,坦然地說:“我要為知伯報仇。”

    左右的人要殺掉他,趙襄子說:“他是義土,我小心點避開他算了,況且知伯已死,也沒有後代,他昔日的臣下出頭為他報仇,這個人很不錯。”說著就命手下把他放了。

    2

    豫讓出去後,又用漆塗身,讓自己生癩,剃掉鬚眉,毀傷自己的面容,裝扮成乞丐去討飯,以尋找時機再度刺殺趙襄子。

    他的妻子看著豫讓大驚失色,說:“這個人的樣子不象我的丈夫,可是聲音怎麼這樣象我的丈夫呢?”

    讓人匪夷所思的是,豫讓於是又吞炭改變自己的聲音,他的朋友對他說:“您這樣做,實在太不愛惜自己了,說您有志氣,那是肯定的;但要說您很聰明那可不見得。其實趙襄子是欣賞你的,你不如假裝去盡心竭力侍奉趙襄子,趙襄子一會親近信任您,您就能接近趙襄子,到時候不就可以為所欲為了嗎,這麼一來,刺殺一定成功!”

    豫讓笑了笑,回答說:“我之所以要殺了趙襄子,是為了君、臣的大義,並不是為挑選容易的事去做。如果按您說的那樣為他服務、卻又想方設法去殺害他,這雖然容易但並不道義。漆身、毀面、吞炭是很不容易的事,我之所以要這麼做,就是讓後世那些心懷二意的人臣感到羞愧!”

    3

    過了不久,趙襄子將出外巡視,豫讓拿著利刃預先埋伏在他要經過的橋下面,趙襄子剛到橋上,騎的馬突然驚起,趙襄子說:這一定是那個豫讓在這裡躲藏著準備刺殺我!”

    立即派人去查探,發現果然是豫讓,於是趙襄子當面責備豫讓說:“您不也曾給範氏、中行氏當過差嗎?知伯滅掉了範氏、中行氏,您為什麼不為這兩人報仇?知伯現在死都死了,您為什麼偏偏這樣拼命地為他報仇呢!”

    豫讓說:“我給範氏、中行氏當差,他們把我當普通人看待,所以我也象普通人那樣去報答他們;知伯理解我,把我當國士看待,所以我也象國士那樣來報答他。”

    趙襄子深深嘆了一口氣說道:

    “唉!豫讓啊!您這麼對待知伯,名聲已經成就了,我饒過您一次也已經夠了,您自已考慮考慮吧,我不再放過你了。”

    豫讓回答:“我聽說,明君不埋沒別人的忠義,忠臣不惜以死成名,您以前已經寬恕了我,天下都稱讚您的賢能,今天的事,我早已準備伏法。但我仍希望拿來你的衣服讓我用利劍擊刺它(以表示我報仇雪恨的心意),那我雖死無憾,我冒味地提出我衷心的願望,不知能不能滿足我的心願。”

    趙襄子認為他說得很有道理,就把自己的衣服交給豫讓。

    豫讓拔出利刃,三次跳起來,揮劍擊刺趙襄子的衣服,喊著:“天啊!我還是沒有報答知伯之恩。”說完立即自刎而死

    ------

    以漆塗身、吞炭使啞的豫讓為知己者而死,其義舉完全出自對傳統價值觀的堅毅追求,源於對理解‬自己‬的‬主公‬的恩德圖報。

    事實‬上‬,豫讓既不是扶危濟困的俠客,也不是武藝‬高強‬的‬刺客,他‬只是‬一個‬平凡‬但‬忠誠‬圖‬報‬的‬人‬,他‬無論‬榮與辱、愛與恨、生與死———

    其靈魂都是弘毅而澄澈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太平洋戰爭為什麼一些噴子說日本被美軍輕輕鬆鬆的按在地上打,毫無還手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