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科技之重

    由於三代半戰機並沒有明確的標準,通常將“換裝相控陣雷達,增強航電系統,強化電子戰能力,對機體隱身修型”之後的三代機稱之為三代半戰鬥機。常說的三代半戰鬥機有“殲10C,殲16,颱風,陣風,蘇35S,F18E/F,F16E/F”,而蘇30MKI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屬於三代半戰鬥機,效能就更比不上以上幾型戰機。

    蘇30MKI的NO10M無源相控陣雷達。

    NO10M無源相控陣雷達,對典型戰鬥機之類的目標探測距離為130千米,其自重600千克。由於該雷達是俄羅斯第一代無源相控陣雷達,以至於其效能比較差,有時連敵我都識別不了。雖說,蘇30MKI的無源相控陣雷達的效能比較悲劇,但也是相控陣雷達。從這點來說,與蘇35S和陣風F1/F2以及颱風一致。畢竟颱風還沒用上相控陣雷達,而蘇35S和陣風還是用的無源相控陣雷達。所以說雷達的效能,並不能將蘇30MKI從三代半戰鬥機的行列中剔除。

    蘇30MKI的隱身問題

    事實上,三代半戰鬥機或多或少的都會採取些減小RCS的措施。但是從蘇30MKI戰鬥機上,一點縮小RCS的方法都沒用。僅從RCS這個角度來看,蘇30MKI與陣風,殲10C相比有較大的差距。但是蘇35S和殲16的RCS也不會小,既然這兩款都是三代半戰機,那麼蘇30MKI也應當屬於三代半戰機。

    蘇30MKI的航電效能

    其實,航電系統不僅僅指的是雷達,還包括通訊,導航,電子戰,態勢感知等多種裝置。在航電系統的效能上,蘇30MKI就被甩的遠了。眾所周知,俄羅斯在戰機航電系統的研發上一直處於劣勢,不如中國和歐美,這也就直接反應到蘇系戰鬥機上。蘇30MKI的航電系統自然不如俄羅斯自用的蘇30SM,更不如蘇35S了。所以說,蘇30MKI的航電系統著實落後。

    蘇30MKI的電子戰水平

    從中國蘇35戰鬥機將翼尖掛架換成電子戰裝置,就可以看出俄羅斯電子戰系統的水平如何。在電子資訊科技落後的前提下,蘇30MKI的電子戰能力也是捉襟見肘。另外,並沒有看到蘇30MKI的機身長有什麼電子戰裝置的天線。況且,蘇30MKI的服役時間比較早,那時俄羅斯的航電系統根本不能和現在比。所以說,蘇30MKI也不具有較強電子戰能力,最起碼無法和陣風,殲10C相提並論。

    另外,從印度方面也可以得出結論,如果蘇30MKI的戰鬥力達到了三代半戰鬥機的水平。那麼,印度還有必要從法國購買陣風戰鬥機嗎。蘇30MKI的作戰能力在三代半戰鬥機以下,在第三代戰鬥機以上,充其量算是個3.3代,還不如殲10B。

    另外,蘇30MKI的機動性也不怎麼樣,儘管安裝了向量噴管。但其作用並不是在全速度範圍內的,只單單增加向量噴管,而發動機的推力並沒有提高。也就說明其空戰能量不足,在近距格鬥時,容易被擊落。在紅旗軍演中,被美國F15C打的落荒而逃,就是因為F15C利用蘇30MKI能量弱的劣勢。(圖片來自網路)

  • 2 # 英雄光

    這個問題應該首先分清“三代半”的定義是什麼?

    對於戰鬥機來說,是沒有明確的三代半戰機的分界線的,“三代半”是一個像“4S標準”,“瞬時機動理論”等詞語一樣的來自論壇或帖子裡的中文自創詞語。

    那麼對於本問題中的“三代半”我們應該如何定義呢?我在網上進行搜尋之後,發現大部分文章或帖子都談到了三代半,比如“J-10C是三代半”,“蘇-35屬於三代半”的言論,但是這些飛機為什麼屬於三代半,還是沒有統一的標準。

    最後我總結了大概三種流傳較廣的對“三代半”的定義:1. 根據時間劃分。(這種劃分方法很有意思,甚至使用了早期三代機,中期三代機,三代半三個標準)2. 根據機載航電和攜帶導彈進行劃分。3. 是否使用了隱形塗料。

    如果是這樣的話,蘇-30MKI在第一個第二個定義中顯然是符合三代半的標準的,而第三個定義蘇-30MKI顯然不滿足的。

    我個人認為上述三個定義其實都包含一定的侷限性,如果真要分三代機和三代半的差別,那麼應該以綜合的標準來判斷,這樣才會比較科學,比如戰鬥力。

    在這裡如果我們以戰鬥力高低來劃分三代半的話,我認為蘇-30MKI屬於三代半戰機。

    蘇-30MKI的戰鬥力其實還是比較強的,不管是WVR,BVR還是格鬥能力,蘇-30MKI的能力都很不錯。

    畢竟是當時的終極側衛,曾經最強的側衛系戰機。

  • 3 # 海事先鋒

    蘇30MKI能夠算作是三代半戰鬥機,但是在三代半戰鬥機中屬於比較出初級的一款,他屬於直接在蘇30MK這款經典的三代機基礎上,更換雷達、發動機和氣動佈局,獲得的一款效能提升版戰機,但是比起如今世界上眾多的典型三代半戰鬥機,他的效能又差了不少。

    上圖為印度的蘇30MKI,下圖為俄羅斯的蘇30SM,嚴格來說,蘇30SM算是典型三代半戰鬥機,蘇30MKI則只是勉強能算。

    一般而言,三代半戰鬥機屬於比三代戰鬥機更加強調中距離和超視距作戰效能的戰機,因此三代半戰鬥機一般需要使用更強大的雷達、更強大的電子對抗裝置和數字化作業系統,還需要更先進的頭盔瞄具、電傳飛控,需要更多的複合材料,需要一定的隱身修型,雖然不見得會成為隱身戰鬥機,但是也會大大降低RCS雷達反射面積,在探測距離上和被發現距離上佔據優勢。

    上圖為蘇30MKI使用的N100M雷達,下圖為印度蘇30MKI戰鬥機的座艙,可見其儀表盤還是比較雜亂,電子科技技術程度不算很高。

    蘇30MKI對標上述幾條,有些達到了,有些沒有達到。首先,他使用了一臺N001M型無源相控陣雷達,這種雷達體制比較落後,從效能上看他有最大300公里的搜尋距離,這是集中波束掃描的模式,一般用於對已知敵機方位後的集中掃描,而在正常的搜尋狀態下,他的探測距離只有150多公里,這個效能顯然距離真正的三代半戰鬥機使用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差距甚大,就算是和同樣使用無緣相控陣雷達的蘇35S比起來也差距不小,因此在雷達這一款,蘇30MKI並不算很達標。

    圖為中國出口巴基斯坦的梟龍戰機的座艙,是典型的一平三下佈局,比起來就要強太多了。

    在發動機方面,蘇30MKI換裝了一臺AL31FP發動機,在原來的AL31F發動機基礎上直接加上了一個向量尾噴,可以實現尾噴上下15°的偏轉調整,這樣蘇30MKI戰鬥機就可以在爬升率和轉彎半徑等戰術效能上有一個不錯的表現。不過,由於他的向量控制職能用機械操作來進行,而不能使用數字化電傳飛控去一體化控制,因此在飛行中飛行員需要手動進行調整,不能使用向量能力和飛機其他翼面的配合,提高飛機在大過載和高機動條件下的戰鬥力。

    圖為蘇30MKI戰機,他的外形沒有進行隱身修形。

    在氣動佈局和機體結構上,蘇30MKI雖然擴大的複合材料使用率,也更新了氣動佈局,然而並不是那麼激進,比起蘇35S在複合材料上的應用比例還是差了不少,蘇30MKI也沒有實施隱身修型,其基本的機體外觀沒有變化,而且增加了鴨翼這個翼面,使得飛機的翼面多了一對,這樣飛機的RCS雷達反射面積也大大提高,蘇35S就是因為如此才放棄了早期方案中的鴨翼設計,由此可見蘇30MKI在機體設計上也不算是三代半戰鬥機,只是剛剛觸及了門檻。

    圖為印度蘇30MKI戰鬥機,擁有機械化的二維向量能力。

    總的來看,蘇30MKI並沒有為了中距離作戰進行多大的改進,也沒有為了戰鬥機的電子技術水平提升付出努力,因此他還是一架以能量空戰為主要設計思路的戰鬥機,三代戰機特徵明顯,但是戰鬥力又稍強於其他三代機,算是三代半的初級版了,如果硬說他是三代半,也沒有問題。

  • 4 # 晨曦談兵

    不算。如果真要劃一下的話,鑑於是專為印三開發的戰機,就算3.3代吧。

    “三代半”戰機的說法,源於歐洲與美國F-22同期的四代機計劃,分別是法國的陣風戰機,英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四國的颱風戰機,瑞典的JAS-39鷹獅戰機(筆者一般將他們成為“歐洲三傑”)。其研發結果大家也看到了,他們在隱身、超音速效能、航電效能、過失速機動效能等方面,與F-22有著比較大的差距,於是被美華人嘲諷為“只是3.5代戰機”。

    雖然達不到4代,但是他們也有不少新技術的表現,比如強調瞬時機頭指向(角度作戰)的氣動設計,氣動的主動控制技術,更好的航電、武器系統等。只不過這裡面有一個特例,那就是鷹獅戰機,其多項關鍵效能與颱風、陣風戰機差距比較大,各項指標只與殲10相當,實際只是一個3代戰機。

    印度的蘇30MKI,在具體技術上有幾個新的應用,比如更先進的無源相控陣雷達,向量發動機等。但是,這兩項進步卻有著明顯的缺點,比如其BARS無源雷達功率(與同尺寸無源雷達相比)較低,探測精度不高;比如其AL-31FP發動機,推力並沒有增加,造成(在戰機空重增加的情況下)其空戰推比比蘇27還低;而且其發動機的向量噴口在前期壽命短,可靠性差,並沒有與飛控交聯等等。一個簡單的例子,雖然都裝了向量發動機,但蘇35、蘇57都展示了類似落葉飄這樣的過失速機動動作,蘇30MKI,或者俄羅斯國內版的蘇30SM,展示過嗎?這說明兩者其實有著本質的不同的。

    概括來說,蘇30MKI使用了幾個關鍵性的新技術,但這幾項技術卻不完善/表現平平;整體航電方面,除了雷達外,其他方面也沒大的進步;在武器方面,蘇30MKI也沒什麼進步。因此,蘇30MKI就處在了一個不上不下的比較尷尬的境地,即比常規的3代機好那麼一些,又達不到3.5代的標準。所以,如果真要劃代,蘇30MKI可以看過一個過渡品,3.3代這樣檔次的產物。

    從印度實際空戰結果看,蘇30MKI在面對巴基斯坦的F16A/B中期改進型號(MLU)、F-16C/D、FC-1梟龍等3代機時,並沒佔什麼優勢。

    注:除了歐洲3傑外,國際上通常也把原3代機的後期/最新改進型,稱為3.5代機,比如F-16V、蘇35、殲10B/C等。這些型號不止是在雷達方面換裝了更先進的無源/有源相控陣雷達,而在整個航電系統方面都進行了提升,比如資料處理、座艙顯示、電子戰等等,發動機的推力更大,在武器方面也更加的先進(蘇35除外)。像蘇35、殲10B/C,飛控系統比老型號都要先進半代到一代。

  • 5 # 魂舞大漠
    瞅見沒有,印度蘇-30,不是組裝,而是在授權生產,全部製造工作都在印度斯坦航空公司旗下的納西克生產完成,包括髮動機和雷達待關鍵部件,百分之分要在納西克完成。

    應該說,俄羅斯給了印度一很大的生產地位,印度自2012年以來卻一直在抱怨,不停說三道四。其實印度在向俄羅斯提出生產地位的時候,俄羅斯即一針見血地指出,印度玩不了。一句話刺激了印度的自尊,只要你給我,我就、就能造。造到現在,如其自己所說,完好率只有一半的樣子,現在印度空軍拒絕自己生產的飛機,400家配套工廠面臨關閉。

    印度自己也知道,蘇-30MKI是俄羅斯根據四代標準而打造的,要不然俄空天軍不會自己裝備,現在空天軍也是按照四代機使用蘇-30MKI的出口轉內銷版本蘇-30SM,然而凡事到了印度自己,正會變得很複雜。現在正在坐臘,正不知納西克的命運會如何。

    蘇-30MKI剛交付印度時,用得也蠻好的。經常飛去歐美搞演習,演習回來常自自娛自樂地說,狂勝、大勝等等這樣的字眼,時爾能見諸印度各大媒體。

    那麼先進的雷達,發生這樣的糗事,並不使人感到任何奇怪,因為印度組裝的蘇-30MKI,5米之內什麼也看不見。難怪其空軍開玩笑地說,HAL才是印度空軍最大敵人。

    納西克組裝的價格7000多萬美元,而原裝進口不過4000多萬美元。造得貴不說,還不能用,現在大半數趴窩不能用,2018年還發生了一架剛下線的飛機,在試飛時就墜毀的奇聞。

    俄羅斯在調查了以後給其的結論,導致印度蘇-30差的原因,主要是生產質量堪憂,維護水平低下,還有當地高溫高溼的氣候。

    再好的飛機不能用,一型三代半,也就是今天說的四代機,生生砸在自己手裡,真真惱得印度空軍不要不要的。

  • 6 # 資訊所長

    印度的蘇30MKI戰鬥機,進口自俄羅斯,印度後來也只能算是組裝。而俄羅斯目前被世界公認的三代半戰鬥機,只有蘇35戰鬥機,已經實現了出口,並且俄羅斯目前還在大力的向全世界推廣蘇戰鬥機,比如向土耳其,未來出口前景很不錯。

    印度裝備的蘇30MKI戰鬥機,算是一款不折不扣的三代機,而且還是世界第三代戰鬥機的代表機型!但是要說是三代半,蘇30MKI戰鬥機的確還沒有達到,不管是雷達效能還是武器效能等方面,和蘇35差距明顯。

    目前三代半戰鬥機和四代戰鬥機,差別最明顯的就是雷達隱身性,這個是所有三代機都無法改變的。因為幾乎所有的三代半戰鬥機,都是在三代機的基礎上改進而來,包括俄羅斯的蘇35戰鬥機和美國的F15E戰鬥機,都是原來的外形,然後升級了雷達、發動機、航電系統和武器系統等等,外形不變,變內在。

    我們知道,外形是決定戰鬥機雷達隱身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所以目前三代半戰鬥機,無法實現的就是隱身效能!而蘇30MKI戰鬥機不只是雷達隱身方面,它的雷達系統和機動性,都和蘇35戰鬥機還有些差別。

    就比如蘇35戰鬥機裝備的雷達是“雪豹-E”相控陣雷達,對RCS(雷達反射截面積)超過3平方米的目標迎頭探測距離最大可達400千米,最大可同時探測30個空中目標,並對其中的8個發起攻擊。該款雷達除了相控陣本來就有的電子掃描角度之外(電子掃描角度為60度),本身還可以進行機械轉動,可進行60度的偏轉和120度旋轉,這又增加了雷達的探測範圍。

    而蘇30戰鬥機配備的還是NO10M“BARS”無源相控陣雷達,這是俄羅斯第一代無源相控陣火控雷達,無論是探測距離還是探測角度,雷達效能和有源相控陣雷達差別很大,比如電子掃描角度,蘇30MKI的雷達只能掃描40度。

    此外在發動機方面,蘇30MKI和蘇35戰鬥機也有著較大的差別,蘇30MKI使用的是較為普通的AL-31FP型發動機,而蘇35使用的是新式的AL-35FM,AL-35無論是在推力和使用壽命,都比AL-31有提升。

    此外還有航電系統和武器系統,蘇35戰鬥機也領先蘇30MKI戰鬥機很多,所以蘇35屬於三代半戰鬥機,蘇30MKI只能屬於三代機。

  • 7 # 科沁雜談

    印度蘇30MKI在北約的戰機標準裡邊算第三代戰機,在俄羅斯的標準裡邊屬於第四代戰機。印度蘇30MKI戰鬥機安裝了鴨翼和AL-31FP向量發動機,空中機動能力不錯,又由於安裝了全新的無源相控陣雷達和機載火控系統,使得蘇30MKI得對海對地對空能力都不錯,是一款重型戰鬥機,成為北約的三代機,俄羅斯的四代機。

    蘇30MKI由於沒有升級航電系統,使用空空導彈能力受限,像R77中距空空導彈就因為蘇30MKI的航電系統落後而影響到它的射程。雖然蘇30MKI使用無源相控陣雷達,看得遠,但是看得不清楚,分辯距離比較短,對隱身機沒有處理能力。雖然有OEPS-30紅外搜尋和跟蹤系統但還是喪失了先敵發現先敵射擊的優勢。

    其後印度空軍在2017年的11月22日,和2019年的5月22日,成功發射了印度空射型2.5噸、射程300公里的超音速空對地巡航導彈,還是改變不了它是三代機的事實,不僅是三代機體,連作戰、通訊、電子戰、態勢感知、雷達電子系統都屬於三代。

    從蘇30MKI的效能上可以看出,其安裝的相控陣雷達、航電系統、電子戰能力都沒有達到三代機的標準,最重要的還有一個機體隱身的效能基本不具備,所以蘇30MKI只能算是北約標準的第三代戰機,俄羅斯標準的第四代戰機。

  • 8 # 五嶽掩赤城

    謝邀,三代半(四代半)的定義非常寬泛,蘇-30MKI算三代半,但還有部分欠缺

    “三代半”這一定義相當寬泛,最初是指颱風、陣風這些,設計時間晚,效能較先進,但是因為隱身問題,達不到F-22所定下的4S標準,又不甘與三代機為為伍,所創造的名詞。但是隨著各種原有三代機們型號升級,為了市場競爭需要,這一名詞完全被爛用,變成了只要有部分“第四代戰鬥機”一些技術,比原來的強,都可以稱為三代半戰鬥機。蘇-30MKI和颱風、狂風(由近到遠)

    蘇-30MKI按照第二種定義的話,完全有資格稱為“三代半”戰鬥機的。他是在原先蘇-27基礎之上進行大規模升級,原本是蘇-27升級的T-10M專案的技術應用,即老版三翼面佈局的蘇-35,他跟老版蘇-35有85%的結構通用性。但是他的問題在於,各方面改程序度都大幅度落後於新的蘇-35,俄羅斯是把蘇-35稱為“4.75代”、“四代++”來解決問題,但真的合適麼?

    蘇-30MKI空重17.7噸,最大起飛重量增加到35噸,最大武器外掛能力8噸,他克服了原先蘇-27的在高亞音速區間,最大過載下降到7G的結構性問題,並且改善了滾轉效能。但是三翼面佈局雖然改善對飛機飛行效能的控制能力,但是也增加了風阻。並且雙座的蘇-30MKI本身為了後座視野,加高了座艙高度,增加了迎風面積,這種負負相加,恐怕對他的高速效能造成嚴重影響。

    蘇-30MKI另外兩項技術突破是雷達和發動機領域,他使用的兩AL-31FP渦扇發動機,帶有軸對稱亞音速單鉸接式向量尾噴管。轉向噴管控制系統由液壓系統操控,由飛機飛控系統自動控制,根據飛行員操縱飛機駕駛杆的情況和飛行條件自動完成,可保證蘇-30MKI在垂直仰角,零速度時還能有效控制飛機。

    但是AL-31FP只能二元上下偏轉15度,在蘇-30MKI上他是採用兩臺發動機水平對稱向內偏轉32°安裝的方式,產生“偽三維向量的效果”,跟蘇-35BM的全向三維運動的117S發動機相比,顯然還是代差級差距。而且AL-31FP發動機噴管大修壽命只有500小時,相當嬌氣。當然,這個AL-31FP儘管實用價值較低,但好歹是世界上第二款裝備向量發動機的戰鬥機,目前也就三款現役戰鬥機裝備有向量發動機系統。

    在雷達方面,蘇-30MKI裝有N011M無源相控陣天線的RLSU-30MK雷達綜合瞄準系統,代號“雪豹”。這套火控系統在1999年蘇-30MKI原型機首飛時,是當時第四款採用相控陣雷達的戰鬥機(前面三個分別是米格-31、F-22和陣風)。考慮到米格-31的“屏障”雷達相對落後,陣風RBE雷達功率和尺寸都非常小,蘇-30MKI這一套在當時已經是相當了不起了。

    但是不想雷達技術這些年發展太快了,有源相控陣雷達已經開始大規模推廣,蘇-30MKI的雪豹無源相控陣雷達就有點不夠看了。無源相控陣雷達雖然在探測距離和精度上並不比有源相控陣雷達差,但是在電子對抗方面,就差遠了。

    至於三代半的話,現在連F-16V這種,換個閹割版的有源相控陣雷達,都敢說自己是三代半,那麼蘇-30MKI還有重型機這一加成優勢,稱為三代半還是沒問題的,他是吃推出時間較早的虧,相比較紙面資料效能比老對手F-15,當時賣給南韓的F-15K還是要領先很多。對岸王師的F-16V是目前三代半中的“底板”,換了個閹割的限制功率的AN/APG-83雷達,就來稱自己是三代半了。

  • 9 # 墨家荊天明

    蘇30-MKI戰鬥機準確的判定是要歸屬於四代半戰機中(俄、美代數已經統一)。而在這一代飛機有強也有弱,如殲-10C、梟龍Ⅲ、陣風、F-16V、蘇-30等飛機都可以算是三代半飛機。也許說道這很多讀者會不明白什麼叫三代半飛機?下面就由我來為大家簡單的說一下這個問題。

    “三代半戰機”就是“三代戰機”跨越到“四代戰機”,中間的過渡的一些戰機。但是它的戰鬥效能或者在其他功能上要優於“三代戰機”,接近“四代戰機”或擁有“四代戰機”的某些特徵功能,這種戰機我們一般統稱為三代半飛機。

    蘇-30MKI是在蘇-30K(出口型)的基礎上根據印度要求進行升級,出口給印度的一款多功能戰機。而蘇-30在80年代中後期,在蘇-27的基礎上進行升級研發的一款戰機“三代半戰機”代號“側衛-C”。也許在許多軍迷的心目中有一個誤區,認為蘇-35“側衛-E”戰鬥機才是大家認可的“三代半戰機”,但事實上蘇-30MKI就是“三代半戰機”。我們也可以從它的研發時間、目的、綜合性能、與隱形戰機的功能差距就可以的到結論。與蘇-30幾乎同步研發的蘇-35

    蘇-30是1984年阿穆爾共青城加力林廠和蘇霍伊莫斯科實驗生產聯合廠在蘇-27UB教練戰鬥機的基礎上衍生出來。同時蘇-30MKI戰鬥機,也從蘇-27戰鬥機的全天候空中優勢戰鬥機轉變到多用途機型,功能不再單一。增加了對地模式和海上打擊能力,雷達探測距離比蘇-27 要較遠、探測角度變大。對海作戰、打擊目標能力和空中防禦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也可透過資料鏈同時只會多架戰機,引導指示攻擊目標,對目標進行打擊。蘇-27UB戰鬥,蘇-30MKI前身

    在發動機上,安裝了當時較為先進的AL-31FP推力向量發動機,噴口可以進行上下15°的調整,這一點實際上是可以縮短飛機的起飛滑跑距離,同時也可以在空中做到許多非常規的機動多做,可加大飛機在空中的俯仰角度,運用得當飛機在空中更加機動。當然推力向量發動機雖好,但是用在蘇-30MKI上也許是成為了這款飛機最大的敗筆。但是這也是往隱形高速巡航的方向邁步。AL-31PF推力向量發動機

    隨著雷達、火控的系統的升級,蘇-30MKI逐漸的開始進入遠距離攻擊,印度曾說,在超遠距鎖定某國五代機。雖然並不知道這句話的可靠性,但是我們還是可以推測出,蘇-30MKI戰鬥機是擁有著遠距探測的能力。加上AL-31FP推力向量發動機,可縮短起飛滑跑距離和功能多用化。效能上其實已經遠超“三代戰機”許多,所以蘇-30MKI可以說它是“三代半戰機”。蘇-30MKI NO10M“BARS”無源相控陣雷達

    而我們大部分認定的蘇-35戰鬥機的研發時間,其實與蘇-30的研發差不多是一個時代。1986年改裝蘇-27S型戰鬥機形成的蘇-27M型,最終在1992年改名為蘇-35,最大的區別就是,蘇-35戰鬥機是自己用,配置會高一些;而蘇-30MKI是出口型戰鬥機相對配置和效能要求會相對較低點。但是這也不能否定蘇-30MKI不是三代戰機的依據。所以蘇-30-MKI戰鬥機是屬於“三代半戰機”,只是屬於這個階段的中下水平而已。

  • 10 # 使用者4217020671054

    看看227空戰表現就知道了,連美國F16中期型號水平(裝的最小尺寸三代機掃雷達)都打不過,也有臉稱三代半?

    巴鐵建的227空戰F16擊落蘇30MKI 的紀念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減肥比較健康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