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微諾資訊科技
-
2 # 度0206
首先在交易市場上所說的不預測行情跟預測行情的區別在哪裡呢?體現在所有的交易者裡面,這個就是根據每個成熟的交易者自身的交易系統來定的,分為左側交易與右側交易。怎麼理解呢?
先簡單說說左側交易,交易者透過斐波那契,波浪理論,江恩法則,等等各類指標,以及自身掌握的各類資訊,設定自己的交易計劃,比如在市場經過一輪上漲或下跌後,在某一關鍵點位附近反向操作,從而抄底逃頂。
在實際的交易中該如何選擇用那種交易模式呢?傾向預判的左側交易,可能會博取到高收益,相對風險更大,傾向不預測市場的右側交易,能確定市場的相對頂底,但是收益確要大打折扣。在實際交易中不管是用預測型的左側交易,還是要使用跟隨型的右側交易,都要選適合自身的交易模式,方能持續盈利。
-
3 # 淡淡禪風
交易場上不存在絕對的事,因此,交易之前要有自己的主見。其實,這就是在預測,但是可以透過理論支撐,讓我們所做的預測成功率很高。纏論中的不測而策,並不是不預測,雖然纏論可以把趨勢的終結方式歸結為四類,然後透過小級別走勢來判斷那一種的機率更大,其實這也是在預測,不過預測的成功率很高而已,但這對於交易來說足夠了。因為,只要你的每一筆交易都堅持朝著大機率方向做,你做對的機率就大,做錯了還有止損補救。這樣,你的資金曲線就會呈現緩慢上升趨勢。
下面以纏論的完全分類對當前大盤做一個分析,大家自己感覺一下預判和不預判的區別。先來看3288點這個日線高點是如何一步步確認的,然後再來對3288點之後的回撥終結如何分類。
3288點的高點是如何做到不測而策的日線筆終結方式的確認
纏論把終結方式歸結成了四類,這是纏論很厲害的地方,所有的終結方式都跑不出這四類,分別是中樞背馳、盤背、無背馳終結和小轉大終結。其中小轉大終結只會出現在急跌急漲中,所以大盤日線自2440點開始的反彈,不會是小轉大。排除了一種,還有三種。
大盤在3月底的時候,日線終結方式還有三種,如圖所示,直接向下走,是無背馳終結,3129點就是日線的高點;而向上走是大機率就是中樞背馳,因為這裡在60分鐘上形成了中樞。所以,走到3月底的時候,指數的終結方式只剩下二選一。
可能有人會說,3000點也就是60分鐘上的10號點之後的上攻,還有可能再開啟新的上攻,上攻不背馳的可能,不錯,這種說法沒問題的,這就是一個機率的問題了,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纏論中所謂的不測,其實也是在預判。纏論認為,當隨意級別的一個趨勢走到第二個中樞後,已經完成了建倉、洗盤、拉昇、出貨的過程,很大機率會終結這個趨勢,特別是大級別上,第一個中樞後有明顯拉昇的趨勢,個例除外。大部分個股走到第二個中樞後就會終結,個別的會走三中樞,四中樞,但我們能做到大部分的個股就滿足了,何必強求那小比例的個股。
如上圖所示,自2440點開始的反彈,在60分鐘上已經經歷了兩個中樞A(雖然畫不出來,但已經起到了中樞的作用,等同於中樞)和B。因此判斷,10號點再向上攻的話,大機率是中樞背馳的走勢,來結束日線上攻筆。
現在來看,因為沒有急漲,排除了小轉大終結;因為第二個中樞建立,排除了盤背終結;因為10號點之後開啟了上攻創新高,排除了無背馳終結;最後就只剩下了中樞背馳的可能。現在知道了日線筆終結的方式,下一步就是如何確認日線筆終結。
日線筆終結如何確認確認日線終結,纏論中有三種方式,分別是日線頂分型停頓、次級別二賣、次次級別三賣,三種方式是相當於三個訊號,出現任何一個,都是風險加劇的訊號,意味著日線終結的機率在增大。注意這三個訊號不是確認訊號,都是預判的訊號,出現這種訊號,意味著日線很大機率要被終結,其實這對我們交易很有指導意義,出現這種訊號時,說明風險來臨,你走人是不會錯的。雖然有時可能會走錯,但大部分是對的,這就足夠了,因為交易中沒有100%的事。
我們分別來看一下三個訊號都是何時出現的:
日線頂分型確認K線是在4.11號,經過包含關係處理後,這個頂分型力度不足,不足以說明日線就此結束,但這是風險訊號。
日線次級別60分鐘上的二賣出現在4.22號,這個頂分型就很典型了,在14:00時出現了頂分型的確認K線,日線次級別二賣大機率在這一刻出現了,日線筆終結的第二個訊號出現。如果說日線頂分型不足以讓你引起風險意識走人,那這個次級別二賣應該果斷走人了。出現60分鐘二賣後,之後是常規的走勢,且在4.25號收盤時,跌破了12號點,確認了日線3288點的高點。
日線次次級別的三賣出現在4.25號的開盤,也就是61號點,這是最後的逃命機會。當天低開沒有迅速回補缺口,已經說明了5分鐘三賣的成立,日線上攻筆結束。
3288點高點確認過程中,有預判,比如用日線頂分型、60分鐘二賣、5分鐘三賣做為日線筆終結的訊號,但預判具備指導意義;也有不預判的成分,比如日線筆的終結方式。因此,筆者看來,交易場上是應該有預判存在的,但你的預判是建立在有理論支撐的基礎上,不是自己所謂的猜測。
3288點之後的回撥終結如何做預判首先,從日線級別看,現在次級別沒有形成結構,出現了急跌,因此判斷這裡日線的終結方式可能選擇小轉大,判斷是不是小轉大要從小級別來看。如果是小轉大的話,5分鐘的第一筆反彈要有力度才行,要不然小轉大的機率就小多了。
如果排除小轉大的可能,那就要在這裡做出60分鐘級別中樞後才會終結日線的回撥,那就要邊走邊看了,判斷下跌終結和上漲終結一樣,排除小轉大的可能後,判斷日線回撥低點的方法和判斷3288高點一樣,本級別底分型,次級別的二買,次次級別的三買,訊號出現的先後順序可能不同,但是每一訊號的出現,都是成功的機率增大的標誌,不用全出現後才操作,出一個訊號就可以操作的,只要做好止損就行。
結論:交易中是要有預測的,但是這預測是以得到實踐的理論為基礎的,不是以個人感覺為基礎,這是筆者對預測跟不預測的理解。
-
4 # 天檀
股票交易有句老話說的好:一定要順勢而為;此話意為順者昌、逆者亡。然後很多人解讀為不要預測市場、不要自設立場,順著趨勢就行。
但如何選擇行業呢?難道不需要判斷、不需要研究嗎?研究、判斷其實就是在預測,雖然預測不一定對,但有預測總比沒預測要好。
股票交易同樣如此,順勢而為的前提是研究、判斷趨勢,在此基礎上給出幾個可行性的預案,並在行動過程中根據市場變動來隨時修正,這與完全不預測有本質區別。
我就想問一句:你不預測,你如何知道順應的勢是什麼?
-
5 # 孟可的思想空間
實際上很多人說不預測、不預判都是在裝腔做勢,絕大多數的人在交易上都是說一套做一套的。人們大多都是口上說“不要進行預測”,而實際上自己做預測做的比誰都歡!
絕大多數人包括所謂的名家都是經常做預測的。比如剛說完炒股要不預測,後面的話就變成預測市場現在是第幾浪的行情。因為實際上極少人有真的懂“不預測在”交易中的運用。
交易如人生,絕不是一句空話。我現在坐在這裡,一會我要開車出去。我有必要預測一會我在路上會遇到紅燈和綠燈嗎?有必要預測我在路上會遇到什麼情況嗎?
根本就沒有必要!而且預測也預測不準。 開車上路後一切根據當時的情況做應對就可以了。遇紅燈就停,遇綠燈就行,看清就停。。。多麼簡單的事情啊!做應對就足以應付未來的各種不確定。
預測與不預測的區別在於:一個是對未來進行胡蒙亂猜、一個是提前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做出計劃安排
一個人從來不聽天氣預報卻從不被雨溼身,為什麼呢?因為他總是隨身都帶著雨衣。
另一個人卻天天聽天氣預測,不喜歡帶著雨具。迷信天氣預測早晚會被大雨淋成落湯雞。
-
6 # 郭一鳴
預測不是目的,但經過分析的預測去制定相應的策略,才是最終目的。按照策略來交易,不打無準備之仗!
其實我們經常說不去預測,也經常說順應趨勢,但誰又能做到不去預測呢。即便是上行趨勢,但對於明天誰也不能保證明日是漲是跌。所以我們有意無意都會去預測一下;但是,有些人是僅限於口頭預測,或者只是臆想,而很多人確實是預測,只不過是有根據的預測,有目的的預測。
以股市為例,如果長線投資那麼順勢而為也無妨。但是短線投資者就絕對需要預測,預測接下來市場的可能走勢,可能的熱點板塊和個股等等。但是他們不是憑空的預測,是需要對大盤的覆盤、資料的比對以及上中下的綜合分析得出的結論。這個結論是預測的,但是有理有據,而且這個預測並非目的,目的是根據這個預測來進行操作計劃。
我們經常說不要打無準備之仗,但怎們才能做到呢,就是需要提前的計劃和佈局。提前的計劃和佈局如何來呢?不適當的預測分析是不行的。
-
7 # 布林28
用一個非常簡單的比喻!
假設我的交易系統是看到高位十字星就做空!假設這是我唯一的交易訊號。
那我我交易的時候無論行情怎麼走我都不做任何預判,和猜測行情的未來,只有等到行情出現高位十字星的時候我就做空。
而不是分析今天行情怎麼樣,會怎麼走,會不會出現十字星,這些分析都是預判和預測。
做到不預判不預測,就是等你的交易訊號,等到就做沒等到就觀望。
-
8 # 股市財狼
交易與預測是不可分割的,預測是實際存在的並優先於交易的。
在你交易之前,必先有預測,選擇下多單還是空單的選擇判斷時間,就是無法繞開的預測。
提問者是明白這個道理的,才會問它們的“分別”與“理解”。老狼是這麼理解的,分兩個意思來闡述:
一、在媒體上確實有為數不少的“不炒股”的專家,實在是無能力預測,因而憑紮實的文字功底,忽悠“不預測”,而用自己紮實的金融知識來吸粉。如果相信了在交易場上“不預測”,那麼在金融學知識上,其確實是“專家”。然而,在交易場上,古今中外未發現一位“金融學家”能賺錢的。
二、在交易開始後“不預測”。耐心理解後面的解釋:交易之前必須是預測,預測了方向之後,下單,在下單操作完成時(已成交)將思維“改為”“不預測”,即後市怎麼走?我不知道。這是一種方法論,當你“不知道”後市的漲跌時,你將時刻對當下發生的走勢進行著判斷,如果走勢不符合之前的預判,則隨時啟動止損操作。或者說,用走勢來否定之前的預測,如果能否定,則出局。如果否定不了,則繼續。
目前A股市場中,大多數股民在空倉時還算冷靜,股票一上漲就急了,明顯上漲走勢時,怕踏空急忙買入,並認為是自己的預測而交易的,成交之後,“預測”轉變為“期望”,期望上漲給自己帶來收益,而如果股價走勢不符,下跌了,就開始瘋狂的找一些看多的股評家,從看多股評家的“安慰”中尋找“安慰”,或是找一個堅定持股的理由。這就是中國大多數股民的真實寫照。
從中國股民的真實寫照中可以看出,根本無“預測”的存在,是股價漲在前,股民即開始看漲,股價暴跌在前,股民到虧損20~30%以上才看跌,賣出就是割肉在地板上。
預測確實是高難度,因而預測準確者才可發大財。多數人是來股市準備“躺著發財”的,卻不知炒股即是腦力活、也是熬夜體力活。有人對你說“不預測”,正中下懷。
老狼的方法是“預測”之後,用實際走勢“驗證”預測,如果驗證不符,立刻改變之前預測。以下圖上證指數120分鐘走勢為例:
-
9 # 馨月說財經
在交易場中,因為預測趨勢比較困難,所以不容易預測準確,而近些年來由於隨機漫步理論的流行,並且這一理論透過實踐驗證說明選股與趨勢預測都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具有很強的隨機性,所以越來越多的人認為風險投資具有不可測性。
隨機漫步理論認為,證券價格的波動是隨機性的,像一個在廣場上自由行走的人一樣,價格的下一步將走向哪裡,是沒有規律的。影響股票的因素多而複雜,但是在長期趨勢中起伏卻是基本均等的,所以隨機性很強。
隨機漫步理論還認為,股票市場內有成千上萬的人都懂得分析,而且資料流入市場都是公開的,所有並無秘密可言。因此,股票現在的價格就已經反映了供求關係,或者離本身價值不會太遠。所謂內在價值的衡量方法就是看每股資產值、市盈率以及派息率等基本因素來決定,但這些因素亦非什麼秘密,而現時股票的市價就是市場各種反映的結果,已經構成了一個合理價位。市價會圍繞著內在價值而上下波動,但這些波動卻是隨意而沒有任何軌跡可循的。
隨機漫步理論由於透過美國參議員用擲飛鏢選股、動物選股、巴菲特打賭等案例證明隨意選擇的投資組合和股市整體表現相若,更不遜色於專家們建議的投資組合,甚至比某些專家的建議更表現出色。所以市場不預測說當下更被推崇,而由此理論又引出了被動投資等策略,成為了目前市場中的主流投資策略之一。
我也基本認同這一觀點,因為這個觀點基本符合布朗運動原理,1905年愛因斯坦根據擴散方程建立了布朗運動的統計理論,後來被驗證是正確的,所以隨機漫步理論具有一定的理論與實踐基礎,但是隨機漫步理論也並不能完全說明市場都是不可預測的,因為這一論證並不完全符合市場實際。
譬如,火車在某個時間從北京出發,基本上在什麼時間到達成都這是可以預計的,再譬如物體拋入高空後必然落地這是可以預計的。當人類的生產活動越來越系統化與規律化的時候,很多事情是可能被預計的,譬如你在某公司工作,這個工作日與你基本的工作範圍是可預計的等等,這樣可預計的例子也枚不勝舉,為何就一定說股票就不可預計呢?過去天氣是很難預計的,但是隨著衛星等體系的健全,天氣預報逐漸提高了準確性,所以我認為股票趨勢價格並非完全不能預測,而是目前的監控理論與體系不夠健全。
確實,股票具體價位是很難預計,但是其基本運動區間有時又確實是可以探討的。我認識的投資者當中,有幾個在國內股市幾次牛市中都逃頂成功,他們也是透過預測方法提前套現利潤的,這說明股市中還是存在不少預測成功案例的,所以完全否定股市的預測問題也不可取。
巴菲特雖然也認為股市難以預測,但是巴菲特長期的價值投資是不是建立在對公司的充分調研上呢?對上市公司做充分的調研,難道不就是對其預期增長做出判斷嗎?那麼這一舉措是否屬於預測行為呢?我認為也含有預測成分,因為預期判斷就是一個預測行為。巴菲特雖然認同隨機漫步等理論,但是巴菲特從來不會投擲飛鏢去隨意選股票,更不會抱一隻貓來選股票,所以認同不等於遵從,這就說明隨機漫步等理論在股市實踐中依然存在很多不足。
股市的波動由於與資本有密切的關係,所以資金的流入流出決定了股市的漲跌,只是過去的軟體系統由於資訊的不對稱,導致廣大投資者無法看清股市資本流動的過程,如果能夠建立一個更為高階完善的資金流動監控體系,那麼股市的漲跌當然就更利於判斷了。即使股市中有再多的因素與投資者情緒影響,但是最終都要反映在買賣行為上,最終都要反映在資本的流入流出上,如果可以監控資本流動性,又怎麼可以說股市具有不可預測性呢?
我認為投資股市不須侷限於某種學說,現在市場中的學說沒有一個是萬能的,都是有待發展與健全的理論體系,只有不斷地研究與實踐才能說明問題,才能找到答案。投資是一條不崇拜與不盲從的道路,需要不斷認識人性,需要深入研究金融投資學,需要不斷實踐。預測與不預測可能是未來投資的永久話題,但是我認為兩者在投資上都是缺一不可的。
-
10 # 交易匠人
當然,絕對的不預測是不存在的。
當你使用技術分析的時候,實際上就是在嘗試預測,技術分析構成了交易系統的開倉條件和平倉條件,所以,不管你是主觀交易還是客觀交易,所有的交易都開始於對市場方向的預判,也就是預測,只不過決定交易結果的不是在某一筆交易的開始,而是在於一系列交易的過程中。
即使是預測是所有交易的開始,在不同的交易者用來,也會有不同的交易結果,原因在於:
有的交易者執著於自己的預測,堅持認為自己的預測就應該是市場真實的走向,即使虧錢了也不止損。
有的交易者把自己的預測當做測試市場真是方向的成本,當自己的預測方向與市場真是方向一致的時候最好,當不一致的時候也會即使改變自己的看法,止損出場,再次尋找與市場同步的機會。
回覆列表
在交易場上,都說不預測,不預判,這個說法不完全對,市場的大部分走勢(如大盤和板塊)是不好預測和預判的,不過很多交易高手對於前一天交易的股票,會透過覆盤大盤和板塊的行情來預期第二個交易日的大概走勢,雖然說是有預期,但是操作並不以預期為準,而是隨市場變化而改變,因為就算預期了再多的可能和因素,市場說變就變,市場的實際走勢很有可能與預期走的不一致。
大盤的行情是很難預測的,板塊的行情次之,個股的行情相對於以上兩個因素來講存在一定的可預測性,不過這也只是建立在大機率基礎上的,並不是百分之百的,就算是控盤的主力,在遭遇系統性風險之時,也沒辦法穩住個股盤面向自己想要的位置波動,對於散戶來講,預測跟不預測的最大不同就是預測相當於提前判斷,為快速操作提供了判斷基礎。
比如前一天追隨熱點買入某隻股票,而這隻股票所處的熱點板塊大部分個股出現放量大幅走高的表現,如果是打板交易者會結合前一交易日的漲停情況和收盤後板塊的總結,來預判次日繼續連板的力度,假設次日成交放量後出現滯漲表現,那麼高手會清倉出局,假設次日繼續暴量漲停或者是縮量漲停,那麼高手會持有不動,量能配合的好的情況下,鎖倉的資金還有可能會加倉,當然加倉之後盤面如果出現異動炸板的時候,資金為安全起見也會把底倉出掉,控制風險,這些都是以市場的實際情況隨機應變的操作,就好比打牌,我們不可能把把牌都拿的一模一樣,而我們拿到大致相同的牌時打法也有可能不一樣,因為這個時候對手的牌也發生了變化,所以不管是打牌還是交易,主要的策略都是在控制風險的情況下,把勝率提高或者是把虧損降到最低。
說到針對把虧損降到最低,這個情況有時候符合預測,有時候又超出預測,符合預測的時候是因為我們知道利空的影響,而超出預測的時候是因為我們沒有關於利空方向的訊息,這個時候,把虧損降到最低就成為了預測出現偏差時糾正的關鍵手法,比如前一天追高買入某隻個股,當天收盤板塊個股表現也偏好,我們看不到利空訊息,但是第二個交易日開盤時板塊個股卻出現180度的轉彎,全部大幅低開,不管是昨天漲停的還是沒漲停的通通一樣競價按倒大幅低開,這個時候就算是我們前一交易日預期多麼偏好都需要把虧損降到最低放在第一位:止損離場。
交易需要有預期,沒有預期的交易與盲目交易差不多,不過也不能完全相信預期,一切以市場的實際變化為準,我們的預測是靜態的,而市場的變化是動態的,靜態的預測不可能把市場的所有動態變化都覆蓋,所以我們還要引入修正方法,就是當預測出現偏差是怎麼及明糾正,以免讓錯誤繼續漫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