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梅軒說三國
-
2 # 風雨中的梅雲
當然是秦國啦。因為秦國把那些最厲害的都收拾了。我們說,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的確可以成為劃時代意義的改革。他的胡服騎射改變了中國漢族的作戰模式。甚至稱之為促進了中華民族的南北大融合也不為過。但胡服騎射最終還是敗給了秦國的長平之戰。儘管後來的李牧將其發揮到了極致。但敗就是敗了,說多了也沒用。魏國的武卒也算是當時最厲害的之一。但它同樣沒能擺脫滅亡的命運。俗話說,兵慫慫一個,將慫送一窩。再怎麼精銳的軍隊,主要還是看什麼樣的將領來帶隊了。就拿長平之戰來說吧。最開始。秦軍將領王紇和趙軍將領廉頗對陣。廉頗把秦軍給禍禍的首尾不能相顧。損失慘重。但到了後期,白起對陣趙括。四十五萬趙軍全軍覆沒。包括趙國引以為傲的胡服騎射自居的騎兵。我們說,胡服騎射雖然在趙國乃至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猶如一道絢麗的彩虹,劃過歷史的天空。用曇花一現來形容胡服騎射也不為過。但胡服騎射對後世中國的影響卻是極為久遠的。謝謝。
-
3 # 楊柳青青春之聲
秦、魏、趙三國的武士應該說秦國的赳赳老秦最強大,最兇悍,利益糾結,如狼似虎。戰場上的決絕,爭鋒鬥死,氣勢凌厲。魏國的魏武卒圖霸只是魏國暫時的陣勢,逞一時之快,決一時武,沒有貫穿到底,更是加速了魏國的滅亡,或安邑、或大梁。前後失策,國祚危矣。趙國胡服騎射是在趙武靈王執政時期趙國國祚危在旦夕,趙武靈王不得不決然用其胡服騎射來圖強國家,立於諸侯而為之,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最大的結果是滅了中山國。
而秦國的兵士之銳,他有秦國從西戎發軔而來的張揚彪悍,任我馳騁的疆場決鬥之勇。商鞅變法以後商鞅對秦人的改造,對秦國的治理,耕戰之法直接把秦人放到了利益的懸崖之上,軍功與兵士緊緊的聯絡在一起,決然覺醒的秦國兵士到了戰場上推鋒爭死,如狼似虎,其銳氣銳不可當,酣暢淋漓。這樣的兵士軍略才走出模樣,獨步天下,滅六國,歸一統,秦軍兵士天下無敵,銳在魏武卒與胡服騎射之上!
-
4 # 白露為霜65799235
魏武卒。
趙國的胡服騎射那是騎兵,不好跟步兵相比,考慮騎兵和步兵的區別,打個折之後不如魏武卒。
-
5 # 扣毛
歷史已經告訴你答案了,秦國銳士統一了天下,自然是秦國銳士戰鬥力第一。
至於原因,聽我慢慢給你分析。
戰國時期列國有四大強軍,分別是齊國技擊士,魏國魏武卒,趙國胡服騎士,以及秦國銳士。
魏武卒只能強大一代首先說魏武卒,魏武卒的興衰實際上是伴隨著魏國變法富強的過程而進行的。魏武卒誕生於魏國第一個也是戰國第一個變法大家李悝之手,在另一個變法大家吳起手中達到極盛,也隨著吳起的離開而衰落。魏武卒訓練非常精良,根據荀子記載
魏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服矢五十個,置戈其上,冠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這種訓練強度,即便與現代特種兵比較,也毫不遜色。想象一下,這些身著三層甲,拿著十二石弩,揹著五十支箭的“超人“,不論是遠戰近戰還是機動性,都遠超同時期其他軍隊,給舊貴族統治的奴隸制軍隊帶來了極大的衝擊。
靠著這隻勁卒,魏國在文候,武侯,和惠王時代獨步天下,為了保持住魏武卒的戰鬥意志和忠心,魏國對於武卒的獎勵手段非常簡單粗暴:“土地”,免稅的土地。這種獎勵手段把魏武卒變成了類似於後世西方騎士基層這樣的小封建主。
但是這樣,帶來了一個巨大的問題,國家的土地是有限的,尤其是在戰國這樣一個國家分裂的時期,魏國有限的國土面積造成兩個後果:
第一:魏武卒規模不可能無限擴大。
第二:魏武卒戰鬥力無法持久。
第一個好理解,數萬魏武卒已經是魏國供養的極限,再多沒有足夠的土地封賞不說,全部免稅,國家還要不要財政收入了?
第二點更加致命,魏武卒戰鬥力固然高強,但是成年男性過了二十七八歲,體力就開始下降,戰鬥力也隨之降低,然而他們所擁有的土地不可能收回,這導致新兵無地可封,有戰鬥力的新兵無地可封,沒戰鬥力的老兵佔據大量土地無法收回也不交稅,最終造成了魏武卒只能強大一代的悲催事實。
利其田宅,是數年而衰而未可奪也,改造則不易周也,是故地雖大其稅必寡,是危國之兵也。——荀子《議兵》趙國騎士亡於騎兵戰術與軍事科技的不匹配以及變法的不徹底趙國胡服騎射改革之後的邊軍,實際上是最能與秦國銳士一較長短的精銳,實際上,胡服騎士是戰國最超前的軍隊,他們高度重視機動性,騎馬進行長距離迂迴突襲作戰,趙武靈王曾經針對秦國做出過一個大膽的戰略設想,他打算避開六國一向攻打函谷,西渡黃河的老路,而是揮軍北上,從雲中草原向西,渡過黃河後再一路本襲南下,越過陝北高原,直插秦都咸陽。
趙武靈王一代雄主,他敢於做出這種看上去異想天開的戰略構想,全在於他對自己一手打造的這隻胡服騎士高超機動性的絕對信心。儘管這個戰略隨著沙丘宮變而胎死腹中,但是胡服騎士在後來依然是打敗秦軍最多的軍隊:閼淤之戰,邯鄲保衛戰都是秦軍成型後難得的敗仗,李牧則憑藉胡服騎士將後來威震東北亞的匈奴人打的不敢南下,戰國四大名將(白起王翦廉頗李牧)秦國趙國各佔一半,趙軍之勢,可見一斑。
然而,成也騎兵敗也騎兵,趙國的騎兵出現的太超前了,超前到軍事科技還沒有跟上戰術的發展,後世騎兵威震天下的關鍵性裝備——馬鐙,還沒有發明出來,後世對步兵陣營具備強大沖擊力的重騎兵此時根本無法登場,靠著輕甲長刀的趙軍騎兵,機動性可能有餘,但對步兵的壓制力依然不足。
其二,趙國的胡服騎射與其說是一場變法,實力不如說是一場單純的軍事改革,胡服騎射本身對於貴族政治制度的改變非常有限,魏國,秦國的變法都以削弱分封,加強中央集權制而努力,趙國對於貴族,尤其是軍功貴族,公室貴族(比如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做出了很大的妥協,幾乎沒有對落後的奴隸分封制度有什麼衝擊,這種情況下君王賢明還好,一到碰上趙遷這種讓李牧自盡的貨色,趙國一朝完蛋。
齊國技擊之士是一隻典型的古代軍隊,為什麼?因為齊國技擊之士當兵的目的只有一個:“錢”。
齊國的地理位置用古代最常用的話來說,就是“盡享東海魚鹽之利”。在管仲重商主義改革之後,齊國的經濟一向是各國翹楚。
寫累了,先到這,回頭再更新——2019.02 27
-
6 # 靜水深行
按順序排名為:秦銳士、魏武卒、趙邊騎(胡刀騎士)。主要理由:
1.部隊性質。趙邊騎是精銳騎兵;魏武卒是精銳重灌步兵;秦銳士是“兩棲”作戰士兵,要求上馬能斬趙邊騎,下馬能敵魏武卒。
2.人員組成。趙邊騎是國家常備軍的普通騎兵,魏武卒是直接從百姓中嚴格選拔計程車兵,秦銳士是從全軍現役士兵中嚴格選拔的戰鬥骨幹,類似現在由戰技術素質優良計程車官組成的部隊。
3.武器裝備。趙邊騎主要是馬匹、長弓和胡刀等;魏武卒重甲、長戟、鐵劍、強弩,可遠攻近戰,負重50斤,半日行百里;秦銳士是重甲、闊身短劍、精鐵匕首、牛皮盾牌,負重80斤,體能要求超過武卒標準。
除此之外,塑造一支能征善戰的部隊,不僅僅是對士兵的選拔和訓練,還要使軍官和士兵具備作戰動力和戰鬥精神,激發光榮感、使命感、責任感,這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援、社會力量的協助。
秦銳士之所以冠絕天下,與秦國軍功授爵,一人當兵,全家光榮;兵器生產物勒工名,標準嚴格,製造優良;靈渠、都江堰、秦直道,國防工程建設配套等等有關。可以說秦軍是一支政策支援到位,全民尚武擁軍,名將人才倍出,兵員素質一流,戰鬥精神飽滿,武器裝備精良,作風紀律嚴明,國防工程配套,“能打仗、打勝仗”的軍隊。秦軍將士不負眾望,完成了“六國畢,四海一”的光榮使命,中華民族大一統思想從此根深地固,雖然厲經風雨,但能國祚永昌。
-
7 # 大秦鐵鷹劍士
以學術客觀公正稱著的戰國名士荀子對戰國時代的四支強兵做如下總結:齊之技擊不可遇魏氏武卒,魏氏武卒不可遇秦之銳士!也就表明最強的軍隊是秦銳士,其次是魏武卒,再次是齊技擊。筆者認為趙國胡服騎射後的趙飛騎戰力跟秦銳士相當,馬服君趙奢曾以同等兵力擊殺十萬秦軍,邯鄲之戰秦軍戰死十五萬而敗退。整體來說,秦軍與趙軍旗鼓相當,魏武卒跟齊技擊則是過去式,燕軍戰鬥力最差!
最早的職業武士是齊國的技擊之士,他們以勇力侍奉貴族,類似於私人保鏢。公孫接上山可搏虎,下海能殺蛟;田開疆有張飛之勇,曾力戰三軍,敵畏之而退;古冶子曾在濟河中十里搏殺巨鱉。這三位齊技擊的佼佼者死於爭奪兩個桃子,不亦悲乎!齊軍在桂陵、馬陵之戰中擊潰精銳魏武卒,不是齊軍戰力強於魏軍,而是孫臏的謀略太逆天! 魏武卒是吳起訓練的一支重灌步兵,這些士兵都是職業兵,有著十分優越的待遇,他們不論裝備、技能、意志都是一流的。魏國奪取秦國的河西之地後,秦國上下十分暴怒,起兵五十萬擊魏,吳起率五萬精銳武卒一舉擊潰秦軍,侵佔秦國所有河西領土!魏武卒的存在讓諸侯恐懼,誰不聽魏國話,魏武卒就暴捶誰,魏武卒東征西討打出了一片大大的江山,奠定了魏國的霸主地位。魏武卒主力覆滅於馬陵之戰,殘部敗於秦銳士之手,之後魏武卒沒落! 秦銳士是商鞅變法後組建的一支新軍,由車英、司馬錯兩位名將訓練而成,是加強版的魏武卒,重灌版的趙飛騎。秦銳士不是職業武士而屬於國家義務兵,他們戰鬥的動力來源於豐厚的軍功獎賞,用敵人首級數量來確定軍功,根據軍功大小來給予物質與精神上的獎勵。秦軍絕大多時候都是追亡逐北的,敵軍聞其名而退,望其風而逃;但是也有戰敗逃命之時,秦軍敗退逃命的速度也比別的軍隊快。趙國常年與匈奴相戰,後來借鑑匈奴騎兵組建了一支鐵騎,戰鬥力爆表,多次痛擊秦軍,但是廟堂昏庸,最終葬送了這支軍隊。
-
8 # 上將噯福斯
胡服騎射的趙軍,完爆秦銳士和魏武卒。理由如下:第一,騎兵對步兵有天然優勢。
在古代戰爭中,騎兵是機動性最強的軍種。而機動性就是戰鬥力。
機動性強,可以迂迴包抄,切斷敵軍補給線,可以聲東擊西,攻敵不備。具體的戰鬥中,騎射部隊,可以遠距離用弓箭殺傷步兵,一旦戰局不利,可以迅速脫離。
戚繼光就認為,一個騎兵戰鬥力相當於十個步兵。
《三韜六略》則認為,一個騎兵的戰鬥力相當於五個步兵。可能是因為但是的騎兵沒有馬鐙。戰鬥力還沒有那麼強悍。
趙國的騎兵是仿效匈奴等遊牧民族,本身也有很多遊牧民族士兵。主要是弓騎兵部隊,作戰方式就是騎馬射箭,來去如風,侵略如火。
秦銳士和魏武卒都是步兵,雖然都是優中選優的精銳部隊,也裝備了強悍的弓弩。但是與騎兵在機動性上的巨大差距,決定了他們註定失敗。
項羽三萬騎兵就能摧毀劉邦的56萬步兵。這還只是楚國的騎兵。趙國的只會更強。
-
9 # 不書公子
個人觀點來看,衡量一支軍隊的戰鬥力,光靠士兵們在戰場上拼刺不行,還要看這支軍隊的領導者和後援力量:
魏武卒在吳起帶領下與各諸侯國大戰七十二場,其中全勝六十四場,其餘八場不分勝負;卻在龐涓率領下連遭厄運,幾乎被屠戮一空。
秦銳士在武安君白起的率領下,殲滅了六國一百多萬軍隊,戰無不勝;亦曾在胡傷麾下於閼與之戰中被趙軍打得喪師十萬。
趙飛騎在趙武靈王帶領下,滅掉樓煩、林胡、東胡及中山國,拓土千里;卻在長平之戰中被白起圍殲。
三支勁旅的戰績都曾輝煌得不可一世!
如果非要為這三支勁旅的戰鬥力評個高低的話,應是秦銳士強於魏武卒,魏武卒強於趙飛騎:
秦人祖先養馬出身,本身就是“馬背諸侯”。所以,秦國騎兵戰力不輸趙國飛騎。商鞅變法後,秦國實行二十級軍功授爵制,以戰場斬首數量多少來評定戰功。秦軍將士們為了良田、爵位,不惜赤膊上陣拼殺。秦國吞併巴蜀兩國後,開始訓練水軍,謀劃攻楚。相比較之下,秦軍的騎、步、水軍兵力配比是最科學的。
魏武卒“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冑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可野戰,可攻城拔寨,但對比秦軍兵種配置,略遜一籌。
趙國飛騎興於趙武靈王時代。趙國位於中原北部,北方邊境與遊牧民族接壤,經常受到馬快弓強的少數民族騎兵侵擾,邊防不安。為打破這一現狀,趙雍實行“胡服騎射”改革,趙國軍隊戰力空前強大,以往耀武揚威的遊牧部族騎士被趙軍飛騎衝殺得灰飛煙滅!但與秦銳士相比,趙飛騎兵種過於單一;與魏武卒相比,趙飛騎更適合野戰,攻堅戰力堪憂!
綜合對比來看,秦銳士戰鬥力更勝一籌!
-
10 # 優己
肯定是秦國銳士厲害了。這主要是由兵員素質,武器裝備,武器工業,臨戰經驗值共同決定的。秦國銳士的兵員選擇採用魏武卒的標準,這使得秦國銳士從建軍開始就不弱於魏武卒。
其次是武器裝備情況,由於秦國富裕,裝備更加精良,比如秦軍使用的箭頭重7錢,趙軍使用的箭頭重4錢,同樣的情況下秦軍弓弩射程會比趙軍多25~30米左右。秦軍弓箭對比魏武卒也有優勢,魏國箭頭重6錢~6.5錢,秦軍弓弩射程也可以超過魏軍5~10米。這種細節往往可以決定大問題。
第三,武器工業問題,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秦國國力強,然後發展時間也比魏武卒晚,這使得秦軍的工業能力強太多,比如秦軍銳士裝備的強弩還有弩車,這是蒙恬蹂躪匈奴人的利器。而魏軍跟趙軍都沒有裝備這些武器。
第四,秦軍銳士老兵多,經驗值高。同樣是得益於秦國的國力,秦軍經常打勝仗,這使得秦軍的戰死率低,這留下來的老兵都是身經百戰的人。而魏軍跟趙軍多次打敗仗,損失慘重,兵員是重新徵召的,戰鬥經驗少,戰力弱於秦軍。
回覆列表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使趙國軍隊的戰鬥力成為諸侯之冠。
趙武靈王十九年正月,趙武 靈王用五天的時間,與肥義共議國是。又北巡中山、代國,登上黃華山,叫來樓緩和他商議說,現在中山國在我們的腹地,北邊有燕國,東邊有胡,西邊有林胡、樓煩、秦、韓威脅,而且我們也沒有強大的外援,這是非常危險的,必須得想辦法突破這種局面。一個國家,如果徒有高世之名,而沒有強大的實力作支撐,早晚會成為別人的案上魚肉。我想好了,我們必須實行胡服騎射,學習胡人先進的軍事技術,壯大我們的實力,在新的國際格局下實現迅速崛起。
樓緩說,大王英明,我非常贊成。
但是,群臣都認為不可行。胡人是野蠻之國,我們堂堂大趙國怎麼能學習他呢?我們的尊嚴何在呀?
趙武靈王見群臣大部分都不支援,又把肥義叫來,說,古人說,有高世之功者,負遺俗之累;有獨智之慮者,任驚民之怨。作為國家的元首領袖,要想建立不世之功業,有時候就要承擔國民的怨言和議論,只有用改革的實際成果來說服教育他們。現在我主張‘胡服騎射’,大家都不贊成,你說應該怎麼辦?
肥義說,我聽說‘疑事無功,疑行無名。’做一件事情,如果總是疑神疑鬼,猶豫不決,就會半途而廢,一事無成。大王既然下決心要推進改革,就不要過分顧及天下人的議論,畢竟他們沒有大王您的深謀遠慮,他們總是安於眼前富貴,永遠不會站在您的位置上去想事情的。古人還說,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要想成就不世之功業,就不能等到所有人都看明白、想明白才去幹,如果事事都取得所有人的認同,什麼事也幹不成。愚昧的人往往不考慮長遠,只有智慧的人才能見事於未成。大王既然認定了這個戰略目標,就要堅定不移地去推進,不要有任何疑慮和顧忌。
趙武靈王說,我一點都懷疑“胡服騎射”戰略的正確,我只是恐怕天下人笑話我。你這麼一說,我不再猶疑了。即使是舉國之人都不支援,我也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強力推行“胡服騎射”,我相信,不出幾年,胡地、中山一定會歸入我們趙國的版圖。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趙武靈王首先從自己開始,換上胡人的窄袖緊衣。
趙武靈王知道推行“胡服騎射”阻力一定很大,王叔公子成威望很高,趙武靈王決定從王叔開始做思想工作,讓公子成帶頭。
趙武靈王派王緤傳話給公子成說,我現在帶頭穿上了胡服,希望王叔也能和我一樣。古人說,在家聽從長輩,在國聽從國君。作晚輩的不反對長輩,作臣子的不對抗君主,這都是古今的通義。現在我推行“胡服騎射”,您身為一國之王叔,如果公然不服從,恐怕會招致天下之人的非議。治理國家,以利民為本;執政的根本,令行禁止最重要。移風易俗要從普通老百姓抓起,推行新政領導幹部必須率先垂範。我現在推行“胡服騎射”,並不是為了養欲樂志好玩兒,而是為了我們趙國的千秋大業。我們搞改革,不是為了徒有其名,關鍵是要取得成效。您身為一國之王叔,應該率先響應國家號召,給全華人民帶個好頭。要當促進派,千萬不能當促退派呀。這次我讓王緤去見您,給您送了衣服去,請王叔務必穿上。
公子成聽王緤傳達完趙武靈王的講話精神,衝王緤拜了兩拜,說,“胡服騎射”的事我早就知道了。只是我最近身體不好,沒有對這件事發表意見。既然大王傳下命令,我也正好有話對大王講,拜託您把我的話帶給大王。我們大趙國號稱中原之國,有著上千年燦爛文明,地大物博,廣袤富饒,我們始終是世界人民學習的榜樣,從老祖宗開始,都是萬國來朝,現在大王不注重發揚我們民族的光榮傳統,反倒去學習蠻夷之地的文化,這是數典忘祖的行為,這是崇洋媚外的行為,這是違反全華人民意願的行為,任何一個愛國主義者都不會同意他這麼做的。你回去把我的話原原本本告訴大王,希望他能改正自己的錯誤思想和行為,回到老祖宗指定的道路上來。
王緤沒辦法,只好回來一五一十地向趙武靈王作了彙報。
趙武靈王說,我也聽說最近王叔病了,我還是親自跑一趟吧。
趙武靈王親自來到公子成的府中,對公子成說,我們穿衣服,圖的就是方便實用;制定禮儀制度,目的是有利於工作推進辦成事。聖人制定禮法,也都是按照有利於民眾生活,有利於國家發展,有利於繼承傳統文化的原則。越華人喜歡斷髮紋身,吳華人喜歡在衣冠上精雕細刻,各國的衣冠都不一樣,目的卻是一樣的,都是為了順應本民族習俗,有利於生活方便。鄉異而用變,事異而禮變,聖人治國就是這樣,只要能夠利民厚國,沒有什麼是不能改變的。只有那些落後封閉的國家才會對一點變化就大驚小怪。正確的思想應該是對自己不知道的不去冒然懷疑,對與自己不同的思想和行為不冒然非議,把選擇僅 交給群眾,讓民眾自己選擇,集合大家的意見就能找到最佳方案。現在王叔您堅持的是傳統的習俗,我倡導全華人民做的就是要改變不適應時代發展的習俗,向先進民族學習,拿來主義,為我所用。我們做的是前無古人的事情。現在我們趙國四面都是強敵,可是我們軍隊的戰鬥力卻非常虛弱。過去中山國曾經倚仗齊國的強兵,侵略我們的邊地,搶掠我們的人民,如果不是祖宗保佑,鄗地幾乎就要被中山國佔領。先王對此一直引以為恥。我現在推行“胡服騎射”,近可以虎視上黨,遠試圖報中山侵略之仇。王叔如果帶頭拒不執行詔令,不但是違背先王的意志,也是忘記了鄗地被圍的恥辱,這是我和全華人民都不願看到的。
趙武靈王苦口婆心一番話,終於把公子成說服了。
公子成說,我聽明白了,我看問題確實沒有大王深遠,您放心,我馬上帶頭變服,協助您推行新政。
趙武靈王很是高興,把帶來的衣服給公子成留下,打道回宮了。
第二天,公子成一早就穿著胡服,第一個在朝堂候旨。群臣一看,王叔都換上了胡服,誰也不敢再非議新政了。
趙武靈王一看時機成熟了,於是下令正式出臺胡服令,命令全國軍民脫下寬袍大袖,一律換上胡人的窄袖緊衣,拋棄笨重的戰車,一律學習騎馬射箭,掀起聲勢浩大的“大比武”、“大練兵”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