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論

    這個問題很容易回答,我們看戰績就可以。

    馮異人稱“大樹將軍”是追隨劉秀,創立東漢政權。劉秀登基後封馮異為“徵西大將軍”,漢明帝時被封為“雲臺二十八功臣”之一,排位第七。

    白起,人稱“殺神”,被封“武安君”,“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統領秦軍30年,攻城70餘座,殺人不下一百萬人,要知道,整個戰國時期,才死兩百萬人,白起一人扛了一半。

    李靖,李淵曾下旨“三軍之任,一以委靖”,李靖實際上已成為三軍統帥,封“衛國公”,“上國柱”,“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行第八,著有《李衛公兵法》、《唐太宗李衛公問對》、《李靖六軍鏡》。

    由此可見,白起、李靖均是軍隊統帥,相當於“總司令”,而馮異相當於“西部戰區司令”,地位上差一個級別。而且白起、李靖在自己的年代都是無敵的存在。在這三人中,白起的戰績最好(拿了全場一半的人頭),李靖的理論最高,留下多部著作。所以說馮異與白起、李靖二人不可同日而語。

  • 2 # 夏有涼風61

    東漢馮異打過什麼仗?能否配得上白起、李靖這些全史頂級的名將呢?

    “馮異”是東漢開國的名將,帶兵打仗不居功,在論功的時候常躲大樹底下乘涼,得了個“大樹將軍”的稱號。

    要說“馮異”打過什麼仗,馮異帶兵打仗大小戰役也不少,要說有名的就是讓部隊假扮赤眉軍伏擊赤眉軍,並讓假赤眉軍高喊投降帶動真赤眉軍投降。

    還有就是打敗軍閥,天水的“隗囂”。

    要知道天水隗囂也是志向不小的勁敵,禮賢下士招攬人才,有好多地方都願意歸附。

    哪論軍事才能“馮異”能不能配得上白起、李靖這些頂級名將了。

    要說白起、李靖、馮異的軍事才能,就“白起”以磨礪戰術為主。

    李靖、馮異則不同。自“秦亡漢立”,漢時期都是先以“勸降為主,兵不血刃為上。兵法戰術為次。戰術為次但必須精。

    李靖、馮異率軍打仗,一般都先以招撫勸降為主,但戰術上也不含糊。李靖最大的功就是“招撫”東南九十六州歸順免於戰亂。戰術以戰敗荊州“蕭銑”,丹陽“輔公祏”,徵襲突厥,敗吐谷渾等。

    馮異也與李靖類通,都是努力以勸降招撫為主,所以很多小的勢力都能認清形勢而歸附。戰術上也能打。三人比較因所處的歷史背景不同。

    但我個人認為戰國“白起”善打殲滅戰,但易失去人心。李靖、馮異則更易讓人歸附。

    馮異作為東漢名將,雖沒有李靖、白起名聲顯赫。但軍事才能並不比倆位遜色多少。

  • 3 # 回望一萬年

    【馮異打過什麼仗,也可以稱為他為劉秀幹過什麼】

    馮異

    --交集--

    王莽篡漢後,馮異任潁川郡掾。也就是說這時候他還是新朝的人。

    公元22年,劉縯起兵反新。馮異奉命監護穎川附近五縣,與苗萌互為倚重,抵抗漢軍。

    23年(更始元年),劉玄稱帝,建立更始政權。劉秀率軍由南陽進攻潁川,屯兵於父城附近。

    一日,馮異外出巡視屬縣,巧遇漢軍被俘。此時,他的堂兄馮孝及同郡人呂晏等都在劉秀軍中,他們共同保薦馮異,劉秀即召見。

    當時的新朝,舉國大亂,百姓流離。馮異見劉秀龍行虎步,氣象萬千,雖溫和有禮,但又不怒自威,遂決心追隨劉秀一同匡正大漢。

    --追隨--

    但馮異想確定一下劉秀的誠意,遂表示:“異老母現在城中。如能釋放回城,願將所守五城獻上。”一般人對此肯定心有疑慮,會想那你跑了咋辦,但劉秀二話沒說,直接放他回去了。

    馮異回到父城後,力勸苗萌歸順劉秀。劉秀大喜。

    不久,劉秀兄長劉縯被更始帝殺害,劉秀悲傷之下蟄伏宛城。但馮異始終堅守父城,拒不投降更始政權,並擊敗了來征討的更始諸將的十餘次圍攻。後來,在劉秀任司隸校尉後經過父城,馮異則立即開門奉獻牛酒迎接,並被任命為主簿,並隨從劉秀到達洛陽。

    可見,此時馮異已經鐵心的追隨了劉秀,而不是更始帝。

    --輔佐--

    更始帝劉玄屢次欲派遣劉秀經營河北,部下諸將皆以為不可。當時左丞相曹竟之子曹詡任尚書之職,頗有權勢,馮異勸劉秀與之交好。後來劉玄決定派遣劉秀前往河北,曹詡的幫助起了不小的作用。

    劉縯遇害後,劉秀雖當眾毫無悲傷之色,但在獨居時常哭泣。馮異前去寬慰,並趁機進言,勸劉秀乘機收攬人心以發展自己的勢力。劉秀採納了他的意見。馮異還暗中調查各郡太守對於劉秀是否同心。

    24年(更始二年),王郎在邯鄲起事。劉秀率部眾自薊城(今北京市)疾馳南下,到達饒陽治下無萋亭時已經深夜。正值天氣嚴寒,大家都感到飢餓疲勞,馮異急忙煮好豆粥供應。

    次日,劉秀對諸將說:“昨得公孫豆粥,飢寒俱解。”等到了南宮縣,又遇到大風雨,劉秀率領隨從到道旁空舍中避雨,馮異又親自煮麥飯為之充飢。劉秀入據信都後,命馮異至河間一帶招收兵馬,並授偏將軍。此後,馮異隨劉秀擊破王郎、大敗鐵脛農民軍,平定河北,因功被封為應侯。

    --功業--劉秀平河北後,劉玄派舞陰王李軼、廩丘王田立、大司馬朱鮪、白虎公陳僑與河南太守武勃率三十萬大軍鎮守洛陽。劉秀為鞏固在河北的統治,自率大軍回師掃蕩農民軍。同時,又命寇恂為河內太守,馮異為孟津將軍,統率河內、魏郡二郡駐軍,共同抗禦朱鮪、李軼。 馮異探知朱鮪、李軼不和,為了分化瓦解,致書李軼曉以禍福,指出劉玄政權已危在旦夕,而劉秀勢力則蒸蒸日上,勸其“覺悟成敗,亟定大計”。李軼曾與劉縯、劉秀兄弟同謀起兵,情誼深厚,後來依附劉玄,參與殺害劉縯。因此,李軼雖知長安已危,欲降又“不自安”,在回書中表示,願同馮異交好,希望透過他能和劉秀恢復舊好,為自己留一條歸降的退路。李軼自從通書後,不再與馮異交鋒。馮異利用這個時機,北攻天井關,攻取上黨郡兩城,又南下攻取河南成皋以東十三縣,這些地區豪強割據的屯聚也都一一平定,歸降者十餘萬人。武勃乃率兵討伐歸降者,馮異率軍渡河救援,與武勃大戰於士鄉(在今河南洛陽市東),擊斬武勃。李軼閉門不救。馮異見分化瓦解策略已經奏效,於是上奏劉秀。劉秀為進一步激化李軼、朱鮪間的矛盾,故意洩漏李軼與馮異通書信的內容,朱鮪聞知大怒,派人刺殺李軼,並派討難將軍蘇茂渡河進攻溫縣,同時自率兵進攻洛陽西北的平陰,以牽制馮異。馮異與寇恂先合兵擊破蘇茂,然後馮異所部渡河攻朱鮪,朱鮪逃歸洛陽,馮異軍直追至洛陽城下,圍城一週而歸。捷報傳到河北,諸將慶賀劉秀,並勸他即位稱帝。劉秀遣使令馮異來鄗邑計議,馮異也勸劉秀稱帝。劉秀告訴他:“昨夜夢乘赤龍上天,醒後,心中動悸不安。”馮異認為這是天命所示,並與諸將定議上尊號。--平亂--

    26年(建武二年),馮異定封陽夏侯。這時關中遍地饑荒,原來盤踞漢中地區(今陝南)的延岑出兵侵擾長安以西各地,各郡縣豪強地主紛紛擁兵自守,赤眉軍因給養困難,將士多欲東歸。

    劉秀因鄧禹經營關中日久無功,乃以馮異代鄧禹率兵入關,主持關隴地區軍事。劉秀親自送到河南,賜以七尺寶劍,告誡他說:“今之徵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諸將非不健鬥,然好虜掠。卿本能御吏士,願自修敕,無為郡縣所苦。”馮異受命西行,佈施威信,一路投順劉秀大軍破赤眉軍之戰者無數。

    赤眉軍自長安東歸,與馮異所部相遇於華陰。兩軍相持六十餘日,馮異收降五千餘人。27年(建武三年)春,劉秀派使者任命馮異為徵西大將軍。

    這時,大司徒鄧禹與車騎將軍鄧弘引兵東歸,也到達華陰,並要求與馮異合兵進攻赤眉軍。鄧弘領兵攻赤眉,被赤眉軍擊潰,馮異不得已只好同鄧禹一起率兵前往救援,赤眉軍後退。馮異勸鄧禹暫且收兵,鄧禹貪功追擊,被赤眉軍揮戈反擊,打得大敗,士卒死傷逃散,潰不成軍,鄧禹逃奔宜陽。

    馮異與麾下數人棄馬步行,走上回溪阪(今河南澠池縣南),收集潰卒並糾集附近地主武裝數萬人,整軍復戰,先以精兵伏道旁,令其身著赤眉軍服裝,假扮赤眉軍,然後縱兵會戰,俟赤眉軍疲勞時,伏兵盡起。赤眉軍不別真假,驚惶失措,大敗於崤底,餘眾十餘萬東奔宜陽,陷入重圍之中,被迫投降。於是,劉秀賜書褒獎馮異,令其入關平定關中。

    這時赤眉雖已投降,豪強地主武裝分據各郡縣,自稱將軍,擁兵多的有萬餘人,少的也有數千人,互相攻擊。馮異邊戰邊走,屯兵於上林苑中。延岑擊破赤眉,自稱武安王,設定州牧郡守,想佔據漢中,並率張邯、任良共同攻打馮異。馮異將他擊破,斬首千餘級,諸營保守附於延岑的都來向馮異歸降。延岑走攻析縣,馮異派遣復漢將軍鄧曄、輔漢將軍於匡邀擊延岑,大破延岑,其將蘇臣等八千餘人向漢軍投降。延岑就從武關逃到南陽。

    這時百姓飢餓,人吃人,一斤黃金只能換到五升豆子。而道路斷絕隔離,運輸不到,軍士都以果實為糧。劉秀命南陽趙匡為右扶風,率領軍隊援助馮異,並且送去絹和穀子,軍中齊呼萬歲。馮異兵士糧食逐漸增多,就對不聽從命令的豪傑們漸漸加以誅滅,而對那些降附後有功勞的人加以表彰賞賜,凡是大帥都遣往京師,凡是部眾都散歸本業,威德盛行於關中。只有呂鮪、張邯、蔣震派遣使者投降了蜀,其餘全部平定。

    第二年,公孫述派遣將領程焉隨從呂鮪出駐陳倉。馮異與趙匡迎擊,大破程焉,程焉退走漢川。馮異追戰於箕谷,再破程焉,回軍攻擊又破呂鮪,營保投降的很多。後來蜀又多次派遣將領乘間而出,馮異常給予摧垮挫敗。招來百姓,申理冤屈,前後只三年工夫,來上林歸附的人很多。

    馮異劇照

    --忠正--

    馮異自己以久率兵在外,心不自安,上書說思慕朝廷,願意相親於宮室,劉秀不許。後來有人上奏章說馮異在關中獨斷專行,殺了長安縣令,威望權力很重,百姓心中歸服,稱他為“咸陽王。”劉秀派人把奏章給馮異觀看。馮異惶恐害怕,上書謝罪說:“臣本來是個儒生,在戰亂中獲得受命的機會,充備於行伍之間,過分地蒙受恩私,被拜為大將,封爵為通侯,受任專委西方,以期建立微功,都是從國家利益著想,不計一己之私。我俯伏自思:以詔命征討,常獲得如意結果;有時以私心來決斷,未嘗不有所悔。皇上獨見的明智,久而更加遠大,就知道‘性與天道,是不可得而聞的了。’當兵革開始興起,擾攘混亂的時候,豪傑群起競逐,迷惑的人很多,我在遭遇之中,得以託身在你的麾下,在以前那樣危險混亂的形勢下,我尚且不敢有過失差錯,何況現在天下平定,上尊下卑,而我在受爵恩寵的情況下,還能做出高深莫測的事情嗎?我是誠心希望謹慎勤勉,以做到始終如一。看了聖上轉示給我的奏章,戰戰兢兢恐怖害怕。我想明主知我的愚性,所以才敢於自陳心跡。”

    劉秀以詔書回答說“:將軍之於國家,義為君臣,恩如父子。有什麼嫌疑,而感到害怕呢?”

    30年(建武六年)春天,馮異到京朝帝,劉秀中黃門賜以珍寶、衣服、錢帛,並道:“倉卒困箏時無蔞亭送我的豆粥,滹沱河送我的麥飯,深情厚意很久沒有報答。”

    馮異叩頭謝道:“我聽說管仲曾對齊桓公說過:‘願君王不要忘了射鉤的事,我也不要忘了檻車的事。’齊國賴此而強。我今也願皇上莫忘了河北的災難,我也不會忘了你赦我於巾車的恩德。”

    後來幾次賜宴引見,商議討伐公孫述問題,留了十多天,就令馮異的妻室兒女跟隨馮異回到西邊去。

    --謀戰--

    夏天,劉秀因派遣的將領在隴右被隗囂打敗,改命馮異進軍栒邑。馮異還沒有到,隗囂派部將王元、行巡率領二萬多人下隴,因而分遣行巡攻取栒邑。馮異即刻驅兵,準備搶先佔據栒邑。諸將都說:“隗囂兵盛而且是乘勝而來,不可與他相爭。應在便利的地方把軍隊停下,慢慢思考方略。”

    馮異說:“隗囂兵臨境,習慣於爭奪小利,就想乘勢深入。如奪取了栒邑,就會使三輔動搖,是我的憂慮。兵法說‘攻者不足,守者有餘’。現在先佔據城邑,以逸待勞,並不是與他相爭哩。”就暗中進城關閉城門,偃旗息鼓,行巡不知道,奔往栒邑。馮異乘其不意,驟然擊鼓建旗殺出,行巡軍驚慌錯亂奔走,馮異追擊數十里,大破行巡。祭遵也在栒攻破王元。於是北地諸豪長耿定等,都叛隗囂而降漢。馮異上書說明情況,不敢自矜其功。

    劉秀感到憂慮,就頒下璽書說:“詔令大司馬(吳漢),虎牙(蓋延)、建威(耿弇)、漢忠(王常)、捕虜(馬武)、武威(劉尚)將軍:虜兵率眾下隴,三輔驚恐。栒邑危亡,在於旦夕。北地各營保,都按兵觀望。現在偏城得以保全,虜兵遭到挫折,使耿定之流,復念君臣之義。將軍徵西功如丘山,還自以為不足矜持。與過去的孟之反殿後拒齊兵而不自言其功,又有什麼區別呢?現派遣太中太夫賞賜徵西吏士死傷者以醫藥、棺殮,大司馬以下親自吊死問傷,以表謙讓。”使馮異進軍義渠縣,併兼北地太守事宜。

    青山胡率萬餘人投降馮異。馮異又攻破盧芳將賈覽、匈奴薁鞬日逐王。上郡、安定投降後,馮異又兼安定太守事宜。

    劉秀

    --盡瘁--

    33年(建武九年),祭遵去世,劉秀令馮異代理徵虜將軍,並統率原祭遵部隊。等到隗囂死後,部將王元、周宗等再立隗囂兒子隗純,繼續總兵佔據冀縣,公孫述派遣部將趙匡等往救隗純,光武再令馮異兼任天水太守。進攻趙匡等近一年,把他們都斬了。諸將共攻冀縣,不能攻下,準備暫時回兵休整,馮異堅持固守不動,常常為眾軍先鋒。 [20] 34年(建武十年),馮異與諸將攻落門。落門尚未攻下,馮異便病死於軍中。劉秀得知後,賜諡號為節侯。

    白起

    【與白起相比,如何評價馮異】

    與白起相比,馮異的軍事才能肯定是有不如的,戰國時期六國中強國尤其是趙、楚兩國的主要有生力量,幾乎被白起以一己之力殲滅。注意,是殲滅,不是打散。

    白起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號稱“殺神”,那不是一般的名將,幾乎將多個國家直接打殘。這種戰鬥力不是一般名將能達到的。

    但論輔佐君主,處理與君主和君臣的關係,打消各方的猜疑這些為臣之道,馮異遠遠強過白起。

    可以以下面的故事就可以看出:

    1、跟隨劉秀的開國的將領們,征戰間隙,常常聚在一起聊天,話題無非是自述戰功,胡吹亂侃。每當眾將爭功論能之時,馮異總是一個人默默地躲到大樹下面。於是,士兵們便給他起了個“大樹將軍”的雅號。 後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將領。

    2、馮異曾在關中平定赤眉軍。後來到洛陽朝見時,劉秀指著馮異對滿朝大臣說:他為我劈開多刺叢生的荊棘,平定了關中。 披荊棘本是劉秀誇獎馮異的征戰之功,後變為披荊斬棘一句成語,比喻掃除前進道路上的障礙或克服創業過程中的艱難。

    從以上可以看出,馮異的低調溫厚之處,和為人為臣的過人之處。過於剛直的白起落得賜死下場,比起馮異的“死而後已”的完美結果顯然差多了。

  • 4 # 穿越再現彼岸

    東漢開國將領馮異在歷史上的確有不俗的戰績,相比於武安侯白起和唐朝李靖應該差了一個檔次。根據唐肅宗時期建立武成王廟祭祀前代武將先賢的評定來看,姜子牙被封為武成王,張良、韓信、白起李靖、諸葛亮、吳起、樂毅、孫武、田穰苴、李勣等十人為十哲,而東漢的馮異則排列在以下64名將中,排在中間的位置,這是唐朝官方進行綜合評價的結果。

    宋朝趙匡胤參觀武成王廟,看到白起時認為他大規模屠殺俘虜,把他移出了武成王廟,和戰功無關。到明朝時期,東漢的名將配享歷代帝王廟的名將只有鄧禹和馮異了。(武成王廟雕像,中間為武成王姜子牙,左側為武聖孫武,右側為謀聖張良)

    馮異的戰功如何?

    馮異和劉秀見面可謂是“一見鍾情”,在更始政權的劉秀進攻父城(河南寶豐縣附近),馮異負責駐守,劉秀未能攻克。馮異的一些親戚朋友在劉秀軍中,他微服探營,被劉秀的人抓住。馮異第一次看到劉秀面貌和氣質,覺得在亂世之中這個人是可以追隨的明主,隨即決定歸順劉秀。跟隨劉秀平定河北王朗、銅馬起義軍,被封侯,並於公元25年擁立劉秀為帝。(馮異劇照)

    馮異最大的戰功是平定關中時的崤底之戰(澠池之戰)。

    公元26年,劉秀派遣鄧禹經營關隴地區,很久沒有取得效果,劉秀派遣馮異代替鄧禹來經營關隴地區。馮異並非是好戰的名將,一路恩威並施,很多人歸順到他的手下,並被劉秀任命為徵西大將軍。他的軍隊與從長安東歸的赤眉軍(沒飯吃)相持於華陰地區,不相上下,馮異略佔優勢。此時鄧禹等也率領軍隊東歸,鄧禹認為力量足夠可以和赤眉軍一戰,馮異也只得合擊赤眉軍,這就是所謂的“華陰之戰”。此戰頗具戲劇性,鄧禹、馮異的部隊本來沒有和赤眉接戰,但漢軍的一支進攻赤眉,被赤眉軍擊潰,他二人只得救援,赤眉被擊敗,鄧禹貪功冒進,再被赤眉軍反擊殺的一敗塗地,鄧禹帶領24個騎兵逃跑,馮異率領幾個人棄馬進入山中。(鄧禹劇照)

    馮異並不氣餒,在河南澠池附近收集潰逃計程車兵,並將周邊的地主武裝集合起來,很快又達到了數萬人,整備軍隊,再與赤眉軍一戰。此次馮異安排自己計程車兵換上赤眉軍的服裝(稍有差別,自己人能分辨出來),埋伏在指定區域,同時自己率軍與赤眉軍交戰,赤眉軍大戰疲憊休息地區是馮異部隊的埋伏地點,此時赤眉軍和伏擊軍隊的服裝一樣,赤眉軍大亂,分辨不出敵我,十餘萬軍隊大潰逃。在赤眉軍潰逃的必經之地,馮異也埋伏了人馬,又累又乏的赤眉軍被迫投降了馮異,關中赤眉軍全部被消滅,此戰堪稱經典,以少勝多。

    關中地區雖然赤眉軍被消滅,但豪強林立,擁兵自重者少則幾千,多則幾萬,馮異采取戰爭和安撫兩手策略,擊敗首要反對集團,受降了大批地方武裝,只有少數歸順了蜀地。

    和馮異有關的兩個成語。

    第一個: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馮異在關中和赤眉軍作戰先敗於華陰,後完勝於澠池,劉秀知道訊息後,下詔表彰:

    赤眉破平,士吏勞苦,始雖垂翅回奚,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第二個:披荊斬棘

    馮異平定關中朝見劉秀,劉秀指著馮異說:

    是我起兵時主簿也,為吾披荊棘,定關中。

    馮異在劉秀起兵是時是劉秀的主簿,類似於現在秘書長的職位,誇讚馮異的話後經過諸多演變,形成了“披荊斬棘”這一成語。

    而且這兩個成語都和馮異澠池消滅赤眉軍相關聯。

    馮異、白起、李靖在中國戰爭史上早就有評價,差了一個檔次而已。

  • 5 # 君山話史

    很多人喜歡跨朝代來比較不同將領的軍事水平,我認為這是這種對比是比較無聊的,因為對手不同,背景不同,戰場形勢不同。馮異是東漢開國名將,如果只論個人對整個國家所起的作用而言,馮異與白起、李靖相比,還是略有差距。

    下面,我便說說馮異打過的幾個重要戰役。

    第一,消滅赤眉軍

    東漢建立之初,整個中國四分五裂,軍閥割據,其中最大的一股勢力便是赤眉軍。赤眉軍入長安後,建立政權,光武帝派鄧禹與之爭奪關中。由於鄧禹作戰不力,光武帝以馮異接替鄧禹,進剿赤眉軍。

    馮異是劉秀非常賞識與器重的一員虎將,不但作戰勇猛、有謀略,而且有學問,為人謙遜。據史書所記,馮異精通《左氏春秋》,是難得的儒將。他本是王莽政權的一員將領,後歸降劉秀。每有徵戰,當別人爭搶功勞時,馮異總是獨自一人蹲在大樹下休息,不願爭功,故而被稱為“大樹將軍”。

    馮異到關中後,很快扭轉形勢。赤眉軍在關中混不下去,向東流竄。馮異緊咬不放,追到華陰縣,與赤眉軍相持六十多天,大大小小的戰鬥數十次,馮異收降赤眉官兵五千多人。

    建武三年(公元27年),馮異向赤眉軍首領樊崇下了一道戰書,約期會戰。在雙方殺得難解難分時,馮異安排的一支奇兵,身著赤眉軍服裝,突然殺出。赤眉軍莫辨敵我,被打得大敗,約有八萬人向馮異投降。赤眉軍餘部竄到宜陽時,被早已坐等的光武帝包圍,最後全部放下武器投降。

    在消滅赤眉軍的戰役中,馮異是第一功臣。

    第二,經略關中

    赤眉軍撤出關中後,盤踞在漢中的軍閥延岑乘虛而入,控制長安城。因此,光武帝消滅赤眉軍後,又一次派馮異兵進關中,奪取長安。

    馮異重返關中,且戰且進,屯兵上林苑,逼近長安。他的對手延岑有“用兵之良將”之美譽,曾大破赤眉軍,殲其十萬人。延岑自恃兵強馬壯,打心眼裡瞧不起馮異的漢軍,打算趁馮異立足未穩之際,先下手為強。延岑糾集精兵,進攻上林苑。馮異早有防備,在上林苑之戰中,漢軍大破延岑兵團。此役的勝利奠定了光復關中的基礎,關中歸附於延岑的武裝勢力紛紛見風使舵,轉而向馮異投降。延岑見大勢已去,遂率殘兵敗將退走南陽。

    馮異光復長安後,遇到一個嚴重的問題。此時關中由於戰亂破敗不堪,糧食緊缺,民不聊生,群盜蜂起。光武帝劉秀又派遣一支軍隊支援馮異,大批的糧食、布匹陸陸續續送抵關中,這才使得馮異走出困境。馮異對關中的群盜武裝一一清剿,解散其眾,飽受戰爭之苦的長安城總算有了安寧的一天。

    第三,征討西州隗氏政權

    在劉秀統一中國之戰中,西州隗氏政權是最大的對手之一。

    隗囂是東漢初期最重要的軍閥之一。反莽戰爭爆發後,隗囂於西州起事,被推舉為上將軍,勢力迅速膨脹,軍隊擴大到了十萬人。他分遣諸將攻下隴西、武都、金城、武威、張掖、酒泉、敦煌等郡,成為名符其實的西北王。

    光武帝劉秀消滅東方諸軍閥勢力之後,剩下的主要對手,便是西北的隗囂與西南的公孫述。消滅隗氏政權的戰爭曠日持久,這裡只說說馮異在這場戰爭中的表現。

    公元30年,隗囂與光武帝的戰爭爆發。第一仗,東漢軍便吃了大敗仗。光武帝緊急派三路漢軍馳援西線,分別由建威大將軍耿弇、徵西大將軍馮異、徵虜將軍祭遵統率。隗囂乘漢軍主力尚未抵達之際,派大將行巡率兩萬人馬,前往進攻栒邑。

    馮異得知訊息,立即下令火速進軍,必須在敵人發動攻擊之前趕到栒邑。部將們紛紛勸阻,認為隗囂剛打了勝仗,士氣旺盛,不可與之爭鋒。

    馮異力排眾議,指出倘若隗囂攻下栒邑,長安地區將全線動搖。於是漢軍馬不停蹄,晝夜兼程,早一步到達栒邑,然後緊閉城門。隗囂的部隊輸在情報上,他們還完全矇在鼓裡,不知道漢軍主力已經抵達。行巡率領西州兵團直撲栒邑,在他看來,這座小城守備力量不強,根本不能抵擋西州兵團的進攻。

    馮異本來只是想據城力守,可是當他發現敵人完全沒有戒備時,他改變主意了。他在城上觀察到行巡的部隊鬆鬆垮垮的,便果斷出擊。這時行巡才發現他完全低估了栒邑的守備力量,匆忙上陣。結局並不出人意料,馮異兵團大獲全勝,行巡帶著殘兵敗回西州。

    隗囂病逝後,其子隗純上位。東漢乘此時機,由來歙率領馮異等五名將軍,進攻天水,討伐隗純。與此同時,西南公孫述派趙匡、田弇等將領率領一支軍隊前往援助隗純。

    公元34年初,馮異擊敗了趙匡、田弇的西南軍團。經過數月的征戰,漢軍將士也疲憊不堪,大家都要求馮異先退兵休整一段時間後再戰。馮異堅持己見,他認為必須要咬緊牙關,一舉攻克隗純盤踞的冀縣落門。不幸的是,由於積勞成疾,馮異病死軍中。

    在馮異去世後不久,東漢消滅隗氏的西北政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印花怎麼穿才能穿出高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