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侯哥在崑山的打工生活
-
2 # 歷史最美
花和尚魯智深是《水滸傳》裡面的主要人物。他行俠仗義、人品高尚、遇事通達、頗有遠見。性格率真還有些急躁魯莽,但行事有張有弛。性格特點非常鮮明。
1、有勇有謀,粗中有細。
在《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節當中,魯智深本意是想懲治惡徒,不料失手把鄭屠打死了!面對意外他遇險不驚、從容鎮定。假意說:" 你這廝詐死,灑家和你慢慢理會。”然後一頭罵,一頭大踏步走啦。就這兩招給自己的逃跑爭取了時間。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魯智深有勇有謀、粗中有細
的性格。
2、慷慨大方,仗義疏財。
在得知金氏父女的悲慘遭遇之後,魯智深不僅掏出了自己身上所有的錢,而且向史進、李忠借錢贈送金氏父女,並言明不用歸還。而李鐘的摳摳搜搜正反襯魯達的慷慨豪爽。就如同把牡丹放在茅草叢中,更加襯出牡丹的豔麗;把西施放在美女當中,更顯出她的風姿綽約。
3、愛憎分明,嫉惡如仇。
在得知金氏父女被鄭屠如此欺凌的時候,魯智深對鄭屠的行為怒火萬丈,即刻就要前去打死他。對於弱勢的金氏父女,他懷有莫大的悲憫。為了素不相識的金氏父女,慷慨解囊、痛打鄭屠、客店送行,對弱者的呵護無微不至,而懲治惡人毫不手軟。鮮明地表現了他除暴安良、申張正義的品質和疾惡如仇的性格。
4、救人救到底的精神。
在救助金氏婦女的時候,他一路救到底,讓金氏父女安全脫險。在野豬林救助林沖的時候,也是也是一路護送,直到林沖脫險。
5、對官場有清醒的認識。
被髮配滄州的路上,林沖備受折磨,隨時有死亡的危險,可林沖一再忍讓、妥協。在危急關頭,魯智深杖打仇人,救了林沖。他恨恨地說:"你卻怕他本官太尉,灑家怕他甚鳥。″可見他對貪官酷吏有著強烈的反抗精神。在徵方臘之後,魯智深拒絕招安,而選擇出家為僧,也正是基於他對官場的清醒的認識。汙濁黑暗的官場是沒有魯智深的一席之地的,甚至因為他們暴力反抗過朝廷,入朝為官還存在著巨大的風險。最後的事實也證明魯智深的判斷是正確的。
6、魯智深也有缺點。
在潘家酒樓喝酒的時候,聽到隔壁有哭聲就焦躁的把盞兒碟兒都扔到地上,可見他的性格是非常急躁的。魯智深說話一向口無遮攔,不顧情面,頻說髒話。這正是施耐庵塑造人物形象的高妙之處,這樣魯智深顯得更加的真實,豐滿,有血有肉。這樣的塑造使的魯智深成為《水滸傳》當中一個熠熠閃光的人物,也是讓讀者難以忘懷的人物。
-
3 # 保羅A
魯提轄的性格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見義勇為,嫉惡如仇,扶危濟困,愛憎分明,仗義疏財,慷慨大方。
魯提轄在潘家酒樓吃酒時,聽了金家父女對鄭屠的控訴後,毫不猶豫地要去“打死了那廝”,被史進、李忠勸住後,馬上從身上掏出五兩多銀子,又向史進借了十兩銀子一併交給金家父女作盤纏。回到住處後,仍不釋懷,氣得連“晚飯也不吃”。第二天還親到客店中,將店小二痛打一頓,以使金家父女能夠脫身。“拳打”鎮關西時,採取不依不饒的態度,“應口”要打,“討饒”更要打,三拳便將這個地方惡霸置於死地。本來,魯提轄與金家父女素不相識,與鄭屠無怨無仇,能如此這般,就充分顯示了他見義勇為、嫉惡如仇、扶危濟困、愛憎分明、仗義疏財、慷慨大方的性格特點。而這些性格特點的中心皆在一個“義”字。
(2)勇而有謀,膽大心細。
魯提轄在救助金家父女,懲治惡霸鄭屠時,處處表現了這個性格特點:當詳細瞭解金家父女的姓名住處及鄭屠肉鋪的地址後,雖氣憤難當,卻能權衡利弊,首先解救金家父女,使其脫身,並能考慮到他們缺少盤纏,將銀子送給他們;為了防止店小二去追趕他們,一反平時的火暴脾氣,竟然能“掇條凳子,坐了兩個時辰”,“約莫金公去得遠了,方才起身”;“拳打”鄭屠,更顯出他的智勇雙全:先採用“激將法”,鄭屠果然經不住“三激”,被他引到當街上,手執利器,造成持器行兇的口實,然後再當眾質問“你如何強騙了金翠蓮?”使圍觀的人知道懲治鄭屠是伸張正義,待到“拳打”時,本欲狠狠懲治,並非想把鄭屠打死,面對這種意外情況,卻能隨機應變,故意說:“你詐死,灑家和你慢慢理會!”大罵著慢慢離去。這些情節皆表現了魯提轄的勇而有謀、膽大心細的性格特點。
(3)熱忱率直,粗獷剛烈,兼有粗野。
邀史進、李忠吃酒敘話,當酒保問他:“官人吃甚下飯”時,便不耐煩地說:“問甚麼!但有,只顧賣來,一發算錢還你!這廝,只顧來聒噪!”當聽見隔壁閣子裡有啼哭時,就摔碟子摔碗,並要酒保“你與我喚得他來”問個明白。聽了金家父女的哭訴後,二話不說就要去“打死了那廝”,又送銀相助等。這些都反映出魯提轄對朋友熱忱,辦事直爽,性情剛烈粗獷,兼有粗野的性格特點。
-
4 # 明天的奮鬥
見義勇為,嫉惡如仇,扶危濟困,愛憎分明,仗義疏財,慷慨大方,勇而有謀,膽大心細,熱忱率直,粗獷剛烈,兼有粗野。
魯智深,本名魯達,綽號“花和尚”,法名智深,中國著名古典小說《水滸傳》中的經典人物形象之一。渭州(甘肅平涼)人,生活在北宋年間,原名魯達,當過提轄,又稱魯提轄。身長八尺,長得面闊耳大、鼻直口方。為人慷慨大方,嫉惡如仇,豪爽直率,但粗中有細,與史進、林沖、武松、楊志等交好。因見鄭屠欺侮金翠蓮父女,三拳打死了鎮關西,出家當和尚,後與楊志、武松佔領二龍山擔任大頭領。在梁山泊一百單八將中排第十三位,星號天孤星,梁山上司職步軍總大將。死後追封義烈照暨禪師。
1.愛憎分明
魯達這一性格是貫穿始終的。 從他對待金家父女和鄭屠的不同態度就可以充分看出。當他傾聽了金家父女對鄭屠的血淚控訴後,就非常同情關心他們,主動贈送銀兩,親自保護他們逃離虎口。而對鄭屠則怒不可遏,當即就要去打死他。
魯達與金家父女素不相識,與鄭屠也無個人恩怨,他的作為充分表現了他愛憎分明的立場,見義勇為的高貴品質和對受壓迫者扶危濟困,對壓迫者嫉惡如仇的性格特點。
2.慷慨大方
瞭解了金家父女的不幸遭遇後,雖然自己與他們非親非故,卻馬上主動提出要給金老盤纏讓他們回東京。當李忠不爽利地只摸出二兩銀子時,魯達便認為李忠不仗義,將那二兩銀子丟還他。
3.膽大心細。
為了防止店小二去追趕,一向暴躁的魯達,竟在店門口“坐了兩個時辰”,“約摸金公去得遠了,方才起身。” 懲治鄭屠,也不是一到就動手,而是採取先激後打的策略,造成口角鬥毆的架勢,讓鄭屠手持剔骨尖刀先動手,將他引到街上,當眾質問鄭屠,讓大家瞭解“拳打鄭屠”是正義的行動,魯達本意是痛打懲治鄭屠,不料失手打死,面對意外,他隨機應變,遇險不驚,從容不退卻。他假意道:“這廝詐死,灑家和你慢慢理會。”“一頭罵,一頭大踏步走了。”魯達這些行為,充分體現了他勇而有謀,膽大心細的性格。
展開
魯智深嫉惡如仇,重情重義、粗中有細
嫉惡如仇,行俠仗義,愛憎分明。魯智深原本是差役,因為看不慣弱女子金翠娘受鎮關西鄭屠欺辱,才殺了人犯了罪,最後淪落到四處逃亡,成為一名和尚。
講義氣,重情義。魯智深與林沖在大相國寺菜園中結識,並拜為異姓兄弟。後來林沖受高俅陷害被刺配滄州,魯智深一路暗中保護,在野豬林解救林沖,也因此失去了大相國寺的安穩生活。
粗中有細,有勇有謀,心中自有溝壑。當初本意只是教訓鄭屠,哪隻卻失手錯殺。此事發生之後,魯智深當即心思翻轉,遇險不驚,從容不退卻。他假意道:“這廝詐死,灑家和你慢慢理會。”“一頭罵,一頭大踏步走了。”最終得以脫身。在暗中護送林沖到滄州時,為了防止店小二去追趕,一向暴躁的魯達,竟在店門口“坐了兩個時辰”,“約摸金公去得遠了,方才起身”。
-
5 # 天地人4249025525652
水滸傳中的魯智深本名魯達,法名智深,他本是官家人物,當過提轄,人稱魯提轄。身長八尺,長得面闊耳大,鼻直口方。 (1)見義勇為,嫉惡如仇,扶危濟困,愛憎分明,仗義疏財,慷慨大方。
魯提轄在潘家酒樓吃酒時,聽了金家父女對鄭屠的控訴後,毫不猶豫地要去“打死了那廝”,被史進、李忠勸住後,馬上從身上掏出五兩多銀子,又向史進借了十兩銀子一併交給金家父女作盤纏。回到住處後,仍不釋懷,氣得連“晚飯也不吃”。第二天還親到客店中,將店小二痛打一頓,以使金家父女能夠脫身。“拳打”鎮關西時,採取不依不饒的態度,“應口”要打,“討饒”更要打,三拳便將這個地方惡霸置於死地。本來,魯提轄與金家父女素不相識,與鄭屠無怨無仇,能如此這般,就充分顯示了他見義勇為、嫉惡如仇、扶危濟困、愛憎分明、仗義疏財、慷慨大方的性格特點。而這些性格特點的中心皆在一個“義”字。
(2)勇而有謀,膽大心細。
魯提轄在救助金家父女,懲治惡霸鄭屠時,處處表現了這個性格特點:當詳細瞭解金家父女的姓名住處及鄭屠肉鋪的地址後,雖氣憤難當,卻能權衡利弊,首先解救金家父女,使其脫身,並能考慮到他們缺少盤纏,將銀子送給他們;為了防止店小二去追趕他們,一反平時的火暴脾氣,竟然能“掇條凳子,坐了兩個時辰”,“約莫金公去得遠了,方才起身”;“拳打”鄭屠,更顯出他的智勇雙全:先採用“激將法”,鄭屠果然經不住“三激”,被他引到當街上,手執利器,造成持器行兇的口實,然後再當眾質問“你如何強騙了金翠蓮?”使圍觀的人知道懲治鄭屠是伸張正義,待到“拳打”時,本欲狠狠懲治,並非想把鄭屠打死,面對這種意外情況,卻能隨機應變,故意說:“你詐死,灑家和你慢慢理會!”大罵著慢慢離去。這些情節皆表現了魯提轄的勇而有謀、膽大心細的性格特點。
(3)熱忱率直,粗獷剛烈,兼有粗野。
邀史進、李忠吃酒敘話,當酒保問他:“官人吃甚下飯”時,便不耐煩地說:“問甚麼!但有,只顧賣來,一發算錢還你!這廝,只顧來聒噪!”當聽見隔壁閣子裡有啼哭時,就摔碟子摔碗,並要酒保“你與我喚得他來”問個明白。聽了金家父女的哭訴後,二話不說就要去“打死了那廝”,又送銀相助等。這些都反映出魯提轄對朋友熱忱,辦事直爽,性情剛烈粗獷,兼有粗野的性格特點。
-
6 # 易彥銘
《水滸傳》裡魯智深的性格特點有哪些?魯智深在成為梁山一百零八個好漢之前,還有一個身份,就是一個受了戒的和尚。這麼一個身份,本身就給魯智深打上了一個獨具其個性的標籤。而是讓觀眾覺得新鮮的是,魯智深在和尚的身份上,還有一種“最不像和尚的和尚”的感覺。他雖然受了戒,那麼就應該遵守佛門清規戒律,但他沒有,依然我行我素,下山喝酒吃肉。而魯智深整個人的形象,也與人們心中或慈眉善目,或正氣凜然,或白淨面潔的和尚不一樣。他長的三大五粗,面目兇狠。背後還有一大片花秀刺身。整個人仗義疏財,愛好打抱不平。
我們在讀《水滸傳》時,感慨這些英雄的動人故事同時,作者把這些英雄放到一個複雜的社會環境中來刻畫他們的形象。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和英雄形象就不同。花和尚魯智深,其人品高尚,但性格急躁,有些魯莽,但行事卻有張有馳。 他的性格特點鮮明,魯達本意是痛打懲治鄭屠,不料失手打死,面對意外,他隨機應變,遇險不驚,從容不退卻。他假意道:“這廝詐死,灑家和你慢慢理會。”“一頭罵,一頭大踏步走了。”魯達這些行為,充分體現了他勇而有謀,膽大心細的性格。
1、有勇有謀,粗中有細
魯智深的“勇”不同於李逵的魯莽之“勇”。李逵打殷天錫是拉下馬來就是一拳;魯智深打鄭屠是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李逵打死殷天錫卻害得柴進身陷囹圄;魯智深打死鄭屠,卻救得金家父女安全脫離苦海。可見,李逵有勇無謀,而魯智深是勇謀兼備。 再如,在鄭屠“口裡只有出的氣,沒了入的氣”和自已決計逃走時,還假意罵鄭屠裝死,其目的是這自己逃走贏得時間,因為周圍的人懼怕魯提轄,不敢到近處觀看,等他們確知鄭屠已死,魯智深已逃遠了。這一情節同樣閃爍著魯智深智慧的火花。 “言行粗魯”、“性情急躁”是魯智深性格方面的缺點,但正是這一缺點增強了這一人物的真實性。因為英雄不是神而是人,而人總有這樣那樣的缺點。魯智深的性格有“粗”的一面,也有“細”的一面。例如,魯智深向李忠借銀子,李忠摸了半天摸出二兩銀子,魯智深嫌少,但只說了一句:“也是個不爽利的人!” 並沒有當著金老父女的面把銀子丟還他,這是為了過分傷李忠的面子,足可見魯智深性格之細。又如客店送行中,擔心店小二前去攔截,掇條凳子坐了兩個時辰,估計金公走遠了才起身,也可看出其“細”。再如,為自己逃走贏得時間,假意罵鄭屠裝死,也證明他的“細”。 為了防止店小二去追趕,一向暴躁的魯達,竟在店門口“坐了兩個時辰”,懲治鄭屠,也不是一到就動手,而是採取先激後打的策略,造成口角鬥毆的架勢,讓鄭屠手持剔骨尖刀先動手,將他引到街上,當眾質問鄭屠,讓大家瞭解“拳打鄭屠”是正義的行動。
2、慷慨大方,仗義疏財
魯智深慷慨豪爽的性格主要在情節的發生和發展兩個階段中表現出來。在情節的發生中,史進與魯智深在茶坊裡相遇便慷慨地邀請史進喝酒,路上遇到史進的開手師傅李忠,便邀約他一同去,進了潘家酒樓,吩咐灑保,只要有的菜儘管賣來,慷慨豪爽之態躍然紙上。 在情節的發展中,從他對待金家父女和鄭屠的不同態度就可以充分看出。為給金老父女盤纏,他傾其所有摸出五兩銀子,又向史進和李忠借,史進慷慨地取出一錠十兩銀子,並言明不用還。 而李忠摸了半天才摸出二兩銀子,與魯智深一樣同樣是“摸”,但他的“摸”是猶豫之“摸”,吝惜之“摸”,史進是從正面襯托魯智深的形象,李忠則從反面襯托魯智深的慷慨豪爽。這與正如置牡丹於眾芒,愈顯其豔麗;處西施於美女,更見其卓約。
3、愛憎分明,嫉惡如仇
魯達這一性格是貫穿始終的,當他傾聽了金家父女對鄭屠的血淚控訴後,主動贈送銀兩,親自保護他們逃離虎口。金家父女逃離虎口後,魯達來到鄭屠肉鋪,以買肉為名,當眾戲弄鄭屠,殺他的威風,激他與自己鬥打。三拳便將他打死,為民除了害。 “禪杖開啟危險路,戒刀殺盡不平人”。魯智深一出場就表現出強烈的正義感和對弱小者深切的同情。在《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中,他與史進、李忠在潘家灑樓上喝酒正盡興之時被打攪,丟了碟兒盞兒,“氣憤憤地”,但當灑保說哭的是“綽灑座兒賣唱的”、“自苦了啼哭”時,他便要灑保喚來問個明白。 憑他豐富的生活經驗,他預感到啼哭的父女可能遇到了什麼悲慘的事情。聽完金家父女的苦訴,鄭屠的醜惡行徑惹得他怒火萬仗,便要即刻去打死鄭屠。可見,他對受迫害者的同情是何等的深切!對土豪惡霸的憎恨是何等的強烈! 接下來的慷慨解囊,客店送行,痛打鄭屠,魯達與金家父女素不相識,與鄭屠也無個人恩怨,他的作為充分表現了他愛憎分明的立場,無一處不表現出他天不怕,地不怕,伸張正義,除暴安良的品質,對壓迫者嫉惡如仇的性格特點。
4、“救人須救徹”的精神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而且“殺人須見血救人須救徹”。表現了他徹底革命的精神。這種精神在《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中充分地顯示出來。在潘家酒樓上,他了解到金家父女的遭遇,一怒之下馬上就要去把鄭屠打死,被史進和李忠勸住 。
從現代價值理念視角下魯智深的人物性格是有缺陷的,從不同的視角研究魯智深的文學藝術形象,其得出的結論是不盡相同的,但是有一點是文學界早已達成共識的,那就是魯智深的形象塑造可以集中代表作者施耐庵的文學造詣,是中國文學史上人物塑造不可超越的經典之一。運用現代視角重新研讀和分析魯智深的文學形象,對於全面研究《水滸傳》,豐富當代中國文學理論知識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所謂“現代價值理念”視角,是指“五四”以降“西風東漸”而來的以“民主、自由、平等”為核心的價值觀。運用人文化和現代化的價值觀分析和研讀經典文學作品,將文學作品中蘊含的精神實質放置於現代社會文化價值觀念和體系下進行重新解析,透過這個過程我們可以得出一些與以往研究完全不同的結論,即:《水滸傳》以現實主義的筆觸如實記錄和刻畫了魯智深的缺陷:
1.粗鹵急躁,蠻橫無禮 魯智深粗鹵急躁,蠻橫無禮的形象,不僅表現在他的行動上,也表現在其語言上。他和史進去喝酒,遇到史進以前的師父李忠,便要拉著一起去喝酒。李忠叫他們等一會兒,魯智深便道:“誰耐煩等你?去便同去!”然後卻將看李忠賣膏藥的人,一推一交,把眾人趕散,使李忠被迫與他們喝酒。這裡從語言和行為上都顯出了他的鹵莽性急的性格。強請別人喝酒,卻不覺得自己蠻橫無禮。又如“魯達焦躁,便把碟兒盞兒都丟在樓板上。”“魯達道:‘坐甚麼!你去便去,等甚麼!’”等也從行動上和語言上表現了他的急躁的性格。他時常罵人為“醃髒潑才”“直娘賊”“鳥人”“鳥寺”等粗俗不堪的語言,更顯其粗鹵。還有更厲害的,他本在五臺山出家當了和尚,可是卻搶人酒喝,並在神佛像後大小便,不但不守寺院的清規戒律,而且更顯得自己沒有修養,狂放不羈,粗俗不堪,再顯其粗鹵的性格。
2.欠債賒帳,輕視民眾 魯智深剛一出場,便欠了一泡茶錢作“出場費”。他和史進喝完茶以後,不付帳就走了。書裡寫道:“魯提轄挽了史進的手,便出茶坊來。魯達道:‘茶錢灑家自還你。’茶博士應道:‘提轄但吃不妨,只顧去。’”接著,魯智深和史進又約了李忠去喝酒,在此遇見了金氏父女,賑濟了十五兩銀子給他們,喝完酒,三人走時,魯智深又喊了一聲:“主人家,酒錢灑家明日送來還你。”主人家連聲應道:“提轄只顧自去,但吃不妨,只怕提轄不來賒。”我們知道的結果是第二天,魯智深便打死了人,一溜煙走了,茶錢、酒錢只好先賒著不還。顯然,即便不打死人,他也不會歸還茶、酒錢。魯智深不是愛貪小便宜的人,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受了那個社會的一個普遍觀念——官本位思想的毒化,他白吃白喝,重點不在吃喝本身,而在於他能賒帳;他能賒帳也重點不在賒帳本身,而在於賒帳能顯示他的地位——當官的!魯智深的官本位思想在他打鄭屠時,表現得最清楚,他當時說:“灑家始投老種經略相公,做到關西五路廉訪使,也不枉了叫做鎮關西。你是個賣肉的操刀屠戶,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鎮關西!你如何強騙了金翠蓮?”這段話最能反映魯智深對鄭屠的輕蔑,這種輕蔑不是品格上的輕蔑,而是身份職業上的歧視。正是華人最典型的官本位思想的表達,至今猶存。即便後來魯智深當了和尚,不再是“官人”,也自始至終將一般的平民百姓視為弱勢群體,而以“救黎民於水火之中”的“英雄好漢”自居。
3.行事輕率,不講法律 苛求身處封建社會的梁山好漢來依法辦事,似乎頗有些吹毛求疵了;然而,細想來當時的魯達乃是關西五路廉訪使、經略府提轄,本就是主管此類事務的主官,他本來就有這個權力甚至可以說主要是義務依法作出處理。我們有理由提出這樣的疑問,出現“金翠蓮”案,是否本身就可以看作魯大提轄的失職呢?魯智深聽了金氏父女的一面之詞,就要去找人打架,這未免失之輕率。如果從一個更為嚴格的角度來講,把這件事置換到一個法治社會的時空中,魯提轄就應該再去仔細地調查一下事實的確切真相,再以法律的名義對鄭屠實行制裁,這樣,鄭屠受到制裁也會心服口服。倘若司法太腐敗了,所有可以救濟的合法途徑都已經嘗試過,而且都失敗了,鄭屠還是沒能得到應有的懲罰,這時再去把他揍一頓,豈不合情合理,又大快人心,而且法律的正義也得到了維護。顯然,法律程式是很繁瑣的,不比魯大提轄三拳兩腳來得乾脆利落,來得痛快,來得解恨。
回覆列表
魯達的性格特點
(1)愛憎分明,剛爽豪邁,見義勇為,粗中有細,扶危濟困,疾惡如仇:他非常同情關心被當地惡霸鎮關西欺侮的金家父女,在傾聽完金氏父女的控訴後,主動向金氏父女贈送銀兩,親自保護他們逃離虎口;等到金家父女逃離虎口後,他才來到鎮關西肉鋪前激怒鄭屠,讓其對自己動手,最終為民除害,這些表現了他扶危濟困、嫉惡如仇的優秀品質。
(2)慷慨大方,重義疏財:與金家父女沒有任何關係,但當傾聽完金家父女的控訴後,馬上主動提出要給金家父女盤纏讓他們回東京,當他掏出自己所有的銀子覺得不夠時,便向旁邊的李忠求助銀兩,當李忠不爽利地摸出二兩銀子時,魯達便認為李忠不仗義,將那二兩銀子丟還他。
(3)率直粗獷,勇而有謀,粗中有細:為了保證金氏父女能平安的離開,魯達竟在店門口“坐了兩個時辰”拖住店小二追尋金氏父女的舉動,“約摸金公去得遠了,方才起身。”
在懲治惡霸鎮關西的時候,不是不問青紅皂白就動手,而是採取先激後打的策略,讓鄭屠手持剔骨尖刀先動手,將他引到街上,當眾質問鄭屠,讓大家瞭解“拳打鄭屠”是正義的行動,直到後來不慎失手打死鄭屠,他也是隨機應變,遇險不驚:“這廝詐死,灑家和你慢慢理會。”“一頭罵,一頭大踏步走了”這些都表現了魯達的勇而有謀、粗中有細的性格特點。
編輯本段人物故事
魯智深,人稱花和尚,小說《水滸傳》中重要人物,梁山一百單八將之一。姓魯名達,出家後法名智深。 魯達本在渭州小種經略相公手下當差,任經略府提轄。為救弱女子金翠蓮,他三拳打死鎮關西,被官府追捕。逃亡途中,經趙員外介紹,魯達到五臺山文殊院落髮為僧,智真長老說偈賜名曰:“靈光一點,價值千金。佛法廣大,賜名智深。”他有了安身之處,隱姓埋名過起了日子。可智深在寺中難守佛門清規,大鬧五臺山,智真長老只得讓他去投東京汴梁大相國寺,臨別贈四句偈言:“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
魯智深在相國寺看守菜園,收服眾潑皮,倒拔垂楊柳,偶遇林沖,結為兄弟。林沖落難,刺配滄州,魯智深一路暗中保護。在野豬林裡,解差董超、薛霸欲害林沖,魯智深及時出手,救了林沖一命,此後一直護送至滄州七十里外。智深因而為高俅所迫,再次逃走在江湖上,後與楊志等一起打下青州二龍山寶珠寺,就此落草。武松做了行者後,也來入夥。
呼延灼連環馬為徐寧所破,投奔青州知府慕容彥達,惹出事端,於是有二龍山、桃花山、白虎山三山聚義,攻打青州。宋江引梁山泊頭領下山增援,成功後一眾人等同上梁山,魯智深方與林沖重聚。
梁山一百單八將聚齊後,排定座次,魯智深為天孤星,位列十三,在戰鬥序列中為步軍頭領之首。不久,宋江在滿江紅詞中流露出招安之意,武松、李逵不快。魯智深說:“只今滿朝文武,俱是奸邪,矇蔽聖聰。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殺怎得乾淨!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 宋江等受招安後,魯智深陪同宋江,重上五臺山,參禮智真長老。師父說:“徒弟一去數年,殺人放火不易!”臨別再贈四句偈言:“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後來,宋江徵方臘,大戰烏龍嶺。魯智深追殺夏侯成,卻迷路入深山;得一僧指點,從緣纏井中解脫,生擒方臘。宋江大喜,勸智深還俗為官,蔭子封妻,光宗耀祖,智深說:“灑家心已成灰,不願為官,只圖尋個淨了去處,安身立命足矣。”宋江又勸他住持名山,光顯宗風,報答父母,智深說:“都不要!要多也無用。只得個囫圇屍首,便是強了。”宋江等凱旋,夜宿杭州六和寺。智深聽得錢塘江潮信,信中頓悟,道:“‘逢夏而擒’,俺在萬松林裡殺,活捉了個夏侯成;‘遇臘而執’,俺生擒方臘;今日正應了‘聽潮而圓,見信而寂’,俺想既逢潮信,合當圓寂。”於是沐浴更衣,圓寂涅盤,留頌曰:“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徑山大惠禪師最後點評魯智深的法語是:魯智深,魯智深!起身自綠林。兩隻放火眼,一片殺人心。忽地隨潮歸去,果然無處跟尋。咄!解使滿空飛白玉,能令大地作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