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智風林

    劉姥姥兩進大觀園,都拉著王板兒,這是必須的,因為劉姥姥與賈府沒有半點關係,之所以能攀上賈府這棵大樹,就是因為板兒的祖爺與王夫人之父拜為連襟,認為姪兒,這才有來往的理由,當然,劉姥姥很聰明,極力討好賈府上下,最終贏得豐厚的回報。

  • 2 # 醉吟扶夷
    板兒是叩開榮國府大門的敲門磚,是通往榮國府內部的橋樑

    可能有人沒看過《紅樓夢》這本書,但是對“劉姥姥進大觀園”這句話一定不會陌生。其實劉姥姥本人和賈家是沒有什麼關係的。真正和賈家能攀上關係的,是劉姥姥的女婿王狗兒。按輩分排起來,王狗兒的兒子、劉姥姥的外孫板兒,是王熙鳳的遠房侄兒。

    王狗兒家和王熙鳳家本來也不是什麼正經親戚。只不過當年王狗兒家祖上貪圖王熙鳳家祖上的權勢,連了宗、認的親戚,本來就不是走得很近。到了後來,王狗兒家越過越窮,最後直接務農為生,兩家就更沒什麼往來了。

    眼下王狗兒家到了年關,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這才窮急生變,想到去賈府打秋風;可是這麼多年兩家都彼此不來往了,突然沒有任何名目地上門去,本就突兀;更何況劉姥姥本人與賈家更無瓜葛,帶上板兒,等同於將兩家多年不來往產生的間隙上架上了一座橋樑,重新搭上王家這門親戚。因此,板兒在劉姥姥進榮國府這件事情上起著敲門磚和橋樑的作用。

    從這一點上就能看出,劉姥姥雖不識字,人情上卻甚是通達。

    博取更多同情,增加成功機率;

    前文說過,劉姥姥去榮國府是去打秋風的,是衝著銀子去的。可是兩家久不來往,人家認不認你這門窮親戚都難說,還能指望人家給你錢?

    因此,劉姥姥只能厚著一張老臉(我很同情她,但更多的是敬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見到了真佛——榮國府的現任管家王熙鳳。寒暄兩句後,怎樣才能張口提錢的事情呢?

    劉姥姥的老臉紅了又紅,終於還是忍著羞恥將自己的來意說了出來,並順勢推了一把板兒,說道:

    “你爹在 家裡怎麼教你的?打發咱們來作煞事的?只顧吃果子!”

    這麼一推一說,既是稍微解了一下自己的難為情,又希圖博得王熙鳳更多的同情,這也是劉姥姥的老辣之處。

    為日後劉姥姥報恩救巧姐埋下伏筆

    劉姥姥二進榮國府,已是熟門熟路,看似板兒已是多餘之人,但是為何板兒又出現在了榮國府呢?曹公的筆下向來沒有閒筆,喜歡打埋伏的作者其實另有一番安排。

    這一趟進榮國府,劉姥姥得到了賈母的招待。席間卻有一段看似漫不經心的描寫:

    忽見奶子抱了大姐兒來,大家哄他玩了一會。那大姐兒因抱著一個大柚子玩, 忽見板兒抱著一個佛手,大姐兒便要。丫鬟哄他取去,大姐兒等不得,便哭了。眾 人忙把柚子給了板兒,將板兒的佛手哄過來給他才罷。那板兒因玩了半日佛手,此 刻又兩手抓著些果子吃,又見這個柚子又香又圓,更覺好玩,且當球踢著玩去,也 就不要佛手了。

    這一段裡,忽然出現了王熙鳳的女兒“大姐兒”也就是後來的巧姐與板兒的交集。眾人喝酒吃點心,為何莫名其妙要花費筆墨在這兩個不知世事的小孩兒身上呢?

    如果結合《紅樓夢》中巧姐的畫與判詞來看,我們就會有所發現。

    【畫】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裡紡績。【判詞】勢敗休雲貴,家亡莫論親。偶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

    畫裡的美人自然是王熙鳳的女兒巧姐,而判詞,說的明白,賈府被抄後,巧姐被劉氏所救。這個劉氏,自然是劉姥姥。是她,不忘當年鳳姐的恩惠,救下了巧姐,將她安置在鄉間生活。

    那麼板兒會在這個過程中充當什麼樣的角色呢?兒時兩人那短短的一段因緣,會給成年後的巧姐和板兒帶來什麼曲折的故事嗎?

    一切留待後人猜謎吧!

  • 3 # 流年書瓶

    劉姥姥兩次進大觀園,都帶著外孫子板兒,為什麼呢?這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劉姥姥本身和賈府沒有一點關係,再窮也沒理由到賈府門口打秋風,而板兒卻是劉姥姥通向賈府的橋樑。

    原來,板兒是劉姥姥的外孫子,姓王。他太爺(父親的爺爺)當年是個小小的京官,認識了同樣在京都做官的王夫人的父親。本來此王非彼王,王狗的爺爺貪圖王夫人父親有勢力,便連了宗,認作侄兒。就是本來不是一個祖宗的兩支人脈為了拉近關係硬認作是一支人脈。這樣一來,兩家人成了族親。

    按理王狗兒和賈府也沒關係,妙就妙在賈府的兩代“女掌門人”王夫人和王熙鳳都是王家人。

    劉姥姥捋著這層陳年老關係,找到了去賈府走動的理由。王板兒是連線劉姥姥和賈府之間的紐帶,所以劉姥姥得帶著,這樣才好說話,才好說:“今日我帶著你侄兒來,也不為了別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裡,連吃的都沒有……”

    第二,劉姥姥來賈府是來尋求幫助、打秋風的,需要引起人們的同情心。示弱很重要,老人家和小孩組合就顯得很弱,越弱越可憐,就越有機會博取同情。

    有兩句古詩:寒雞得食自呼伴,老叟無衣猶抱孫。意思是寒冷飢餓的雞覓到食後,自個兒呼喚著同伴來吃;無衣取暖的老人懷裡摟抱著孫兒,用自己的體溫溫暖著小孩。 劉姥姥和板兒,一老一小,也有那種相扶相依、可憐見的意境。

    事實證明,不管第一次進大觀園打秋風,還是第二次進大觀園送果蔬,劉姥姥帶著板兒,都獲得了賈府的大力幫助,示弱效果非常顯著。試想一下,如果跟劉姥姥來的是板兒他爹王狗兒,大老爺們來行乞,效果會這麼好嗎!

    板兒中間人的身份,和弱者的身份,就是劉姥姥兩次進大觀園都帶著板兒的原因。

    大家猜猜劉姥姥和王夫人誰的輩分大呢?

  • 4 # 我就是竹韻

    劉姥姥是一個老寡婦,靠著女婿和女兒過生活。這年冬天,家裡窮的揭不開鍋,她女婿王狗兒在家裡找氣生,她女兒不敢回嘴,劉姥姥看不過,就說了狗兒幾句,又出主意,何不去賈家國公府去求告一番?王狗兒見說,就穿掇劉姥姥去榮國府走一遭。

    劉姥姥內心也發怵,說我是什麼人,他們家也不認得我,去了也是白去。狗兒說,

    “不妨事,我教給你個法兒。你竟帶了小板兒先去找陪房周大爺,要見了他,就有些意思了。”

    當初周瑞因爭買一處田地,得狗兒幫忙。

    一、王狗兒之所以讓劉姥姥帶著王板兒,是因為王板兒可以作為王狗兒家的代言人。

    劉姥姥去榮國府要投靠的是王夫人,而劉姥姥和王夫人並沒有任何關係,王狗兒的爺爺和王夫人的父親曾在一起做官,因貪圖王家富貴連過宗,認為本家。後來到狗兒祖上越來越窮,父親這一輩搬到了鄉下,因家道差的遠,慢慢失去了來往。

    現在劉姥姥以王家名義打秋風,王板兒就是王家的代言人。

    二、去侯門公府 劉姥姥內心還是膽怯的。她用手攜著的這個五六歲的小外孫就是她遮掩膽怯、去除羞怯最好的“道具”。

    如果劉姥姥這麼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一個人在寒冬裡,一個人走在路上,此一去錢途未卜,內心裡也忐忑不安,會很可憐、很淒涼,但因為有了嘣嘣跳跳、興高采烈地板兒的陪伴,這一路進城,像旅遊似的,少了一份悽楚,多了一份趣味。

    劉姥姥在和周瑞家的寒暄以及和王熙鳳周旋的時候,每到緊張的時候都拉板兒一下,或打板兒一下,或囑咐他一些話,來緩解自己的緊張和不安。

    劉姥姥第一次進榮國府,沒有說一句話的小板兒,扮演了一個非常有趣的角色。

    進了城,劉姥姥先去見了周瑞家的。周瑞家的看到板兒,說你也長了這麼大了,一句話就拉近了劉姥姥和周瑞家的距離。

    劉姥姥馬上要進榮國府了,心內一定非常緊張,這時她:

    “下了炕,整頓衣服,又教了板兒幾句話,跟著周瑞家的,逶迤往賈璉的住宅來”。

    教板兒幾句話,也是自己再回顧一遍,見了王熙鳳應該怎麼說、怎麼做。“教板兒幾句話”,也很形象地再現了劉姥姥對即將到來的會見的期盼和對結果不確定性的忐忑心理。至於板兒記不記得住則是次要的。

    劉姥姥見到王熙鳳的時候,王熙鳳正優雅地坐在炕上撥手爐內的灰。她在底下拜了半天,要張口求人,但很侷促不安,羞怯地難於張口。但不張口求告,所來為何?少不得壯著膽子,侷促地說明來意。但話說出來,等待結果時,又不知道怎麼辦了,她就再拿板兒來說事。

    “今日我帶了你侄兒來,也不為別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裡連吃的都沒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沒個派頭兒,只得帶了你侄兒奔了你老來。”說著又推板兒道:“你那爹在家怎麼教你來?打發咱們作煞事來?只顧吃果子咧!”

    劉姥姥每當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侷促不安時,她就拉板兒一下,板兒躲在她背後不肯出來,她就罵他沒用。罵板兒沒用,其實是在罵她自己沒用,其實是在排解自己的侷促,緩解自己的不安。

    在這一回故事中,王板兒並未說一句話,就透過劉姥姥的扯一下、拉一下、打一下、罵一句,把劉姥姥求人的尷尬和卑微寫活了。

    好在王熙鳳是個很聰明的人。當她明白劉姥姥的心思後,並沒有給劉姥姥難堪,也沒有讓她空回去,而是給了劉姥姥二十兩銀子一吊錢。

    後來在劉姥姥第二次來榮國府時,說二十量銀子是他們一家一年的生活費。這二十兩銀子不僅救了劉姥姥一家最難熬的冬天,而且為來年春天的生產奠定了基礎。

    更溫暖的是,王熙鳳還給了劉姥姥一吊坐車的錢。她也看到了這一老一小一大早步行來城不容易。如果沒有這一吊錢,劉姥姥一定不捨得花銀子顧車回去。這一老一小還會在寒風中走很久。

    三、伏脈千里、草蛇灰線,暗寫王板兒和賈巧姐的姻緣際會

    劉姥姥和板兒第一次進榮國府時,見王熙鳳前,先見到了奶孃抱著大姐兒。這是兩小兒第一次碰面。

    劉姥姥第二次進榮國府時,兩個小孩有了交流:

    忽見奶子抱了大姐兒來,大家哄他頑了一會。那大姐兒因抱著一個大柚子頑的,忽見板兒抱著一個佛手,便也要佛手。丫鬟哄他取去,大姐兒等不得,便哭了。眾人忙把柚子與了板兒,將板兒的佛手哄過來與他才罷。那板兒因頑了半日佛手,此刻又兩手抓著些果子吃,又忽見這柚子又香又圓,更覺好頑,且當球踢著頑去,也就不要佛手了。

    脂硯齋批語:“柚子,即今香團之屬也,應與緣通。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也。以小兒之戲,暗透前後通部脈絡,隱隱約約,毫無一絲漏洩,豈獨為劉老老之俚言博笑而有此一大回文字哉?”

    意思是,這一大回文字,並不是只為了寫劉姥姥的村言村語如何博大眾一笑,還有更深的含義:窮小子王板兒和公侯小姐賈巧姐的姻緣。

    賈巧姐判詞裡“偶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王熙鳳一生做了很多壞事,但卻因為賙濟劉姥姥一家,與劉姥姥和王板兒結了善緣和姻緣。在後來賈府敗落後,巧姐被狼舅奸兄所賣,是劉姥姥和板兒把巧姐救出來,最後又嫁給了板兒。

    天道有輪迴,泯泯之中自有天意,王熙鳳一定不知道,她所救助的,所悲憫的是她未來的女婿。賈母和王夫人也不知道,王夫人的一百兩銀子、賈母的兩個金如意,也是無意之中提前為自家女兒攢下的一點微薄的嫁妝。

  • 5 # 紅學愛好者蕭夢

    劉姥姥去賈府打秋風帶著外孫板兒,應該有三個原因,如下:

    一、帶著孩子更能激起別人的同情心。

    劉姥姥來賈府的目的不是來旅遊的,也不是來走親訪友的,而是來討活路的。

    現在一些乞討的人,也總是帶著孩子就是這個道理,孩子會激起別人的同情心,尤其是陌生人。

    劉姥姥與賈府也是屬於八竿子都打不著的親戚,關係太遠了,如果不是周瑞家的幫忙引薦,估計劉姥姥連進門的機會都沒有,更不要說打秋風了。

    可見,劉姥姥帶著孩子也是為了博得同情。

    二、作者“千里姻緣一線牽”的伏筆安排。

    劉姥姥帶板兒出現了四次,每一次都有特殊的意義。第一次是借板兒博同情,劉姥姥在王熙鳳面前呵斥板兒的話,足以說明這些。

    第二次是劉姥姥二進榮國府,正是這一次,板兒與巧姐互換了玩具,脂批說小兒姻緣留下伏筆,可見後四十回中,巧姐的結局應該是經歷磨難後嫁給了板兒。

    第三次是賈府出事後,劉姥姥帶板兒到獄神廟看望賈家的人,從王熙鳳嘴裡知道巧姐的被賣。才有第四次板兒陪劉姥姥救巧姐的戲。

    三、孩子也是大人掩飾尷尬的陪襯。

    如果劉姥姥不帶板兒,而是自己去賈府,要錢的時候,萬一遇到拒絕,自己很尷尬。

    帶著板兒就不一樣了,即便是尷尬也好借孩子掩飾。

  • 6 # 蘇小妮

    劉姥姥帶著王板兒,是有多方面作用的。

    一、老人家帶孫子走親戚,關鍵時刻可以做道具。

    帶板兒去榮府是劉姥姥的女婿王狗兒提出來的:“不妨,我教你老人家一個法子:你竟帶了外孫子板兒,先去找陪房周瑞,若見了他,就有些意思了。”

    想象一下,一位老人家,帶了一個小孫子出門,就完全可以見機行事了,若別人能夠順遂自己的意思呢,正好,若不成,就當帶孩子來走個親戚,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關鍵時刻就不會顯得尷尬了。

    試想一下,如果劉姥姥獨自一人去榮府,開門見山就說自己來求援的,若是遭拒,碰了一鼻子灰,那將是多尷尬呀。

    二、板兒出場,是伏了將來與巧姐兒一筆。

    如果說板兒第一次進賈府只是劉姥姥的道具,第二次進賈府則與巧姐兒有了緣份,一個柚子一個佛手的互換,暗示著這兩個人將來可能會有機緣,因為柚子又叫香櫞,而兩個人互換,為將來埋下伏筆。

    雖然後續書作者將巧姐兒嫁給了周財主的公子,這顯然跟曹公在判詞裡說的不一樣:後面又是一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裡紡績。其判雲:勢敗休雲貴,家亡莫論親。偶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

    後續書作者之所以將巧姐兒寫成嫁給周財主家,可能有他的考量。在作者眼裡,覺得劉姥姥救巧姐是不為回報的,為顯然劉姥姥的高尚,所以不能將巧姐兒嫁給板兒,那樣似乎有趁人之危之嫌。嫁給家境比王家更好的周家,似乎才對得起鳳姐和巧姐兒。其實,他忽略了作者提前給板兒和巧姐安排的緣份。

    三、帶板兒進城也是讓他見世面。

    京城是個繁華地,如果劉姥姥不是要出門求援,可能有的鄉下人一輩子都沒有進過城。這種現象在以前是很普遍的。我老家鄰居的那位奶奶就一輩子連縣城都沒有去過。現在,劉姥姥有機會要出遠門了,把自己的小外孫子帶出門見個世面,不也是不錯的安排。要知道,王家祖上也曾經風光過的,不管是劉姥姥還是王板兒都應該還是有眼光的。只不過是因為眼下他們太窮了,無以為生,所以只能窩在家裡,一旦得著機會出來,那自然要出門見識見識。這應該是劉姥姥上賈府求援的副產品,順帶。

    這也恰恰從側面證明,劉姥姥雖是個鄉下婆子,卻也是見過世面的,有遠見的。

    另外,從小說的角度來說,因為增加了板兒,在劉姥姥跟周瑞家的和王熙鳳說事的時候,都有了更生動的場景,不至於尷尬。如果說一部小說的主要人物是它的骨架,那麼小說是需要次要人物來豐富血肉的。

  • 7 # 細說心語

    劉姥姥一共帶著板兒去了兩次榮國府。

    首先,板兒是劉姥姥進榮國府的敲門磚。

    因為劉姥姥和榮國府實際上是沒有任何關係的,而板兒的祖上和王夫人連過宗,所以也算是稍微有點兒關係。

    如果劉姥姥自己去找王夫人是沒有道理,人家完全沒有接待她的必要,或者說也不用理她。劉姥姥心知肚明,也很有自知之明。

    書中寫道:

    劉姥姥道:“噯喲,可是說的‘侯門深似海’,我是個什麼東西,他家人又不認得我,我去了也是白去的。”

    雖然板兒這個親戚確實有點太遙遠了,可以說是八竿子打不著,但是有總比沒有強,只要王夫人依然是憐老惜貧的話就會接見板兒。

    狗兒笑道:“不妨,我教你老一個法子。你竟帶了外孫子小板兒,先去找陪房周瑞。若見了他,就有些意思了。這周瑞先時曾和我父親交過一樁事,我們極好的。”劉姥姥道:“我也知道他的,只是許多時不走動,知道他如今是怎樣。這也說不得了。你又是個男人,又這樣個嘴臉,自然去不得。我們姑娘,年輕媳『婦』子,也難賣頭賣腳的。倒還是舍著我這副老臉去碰一碰。果然有些好處,大家都有益。便是沒銀子拿來,我也到那公府侯門見一見世面,也不枉我一生。”

    說句難聽話,劉姥姥帶著板兒上榮國府,基本上和要飯的差不多,而要飯的人總要是老的老小的小,才會引起別人同情心,才有可能施捨他們錢。

    一個身強力壯的年輕人去要飯,別人肯定首先會想他一定是一個好吃懶做的人,所以打心眼兒裡不想給他錢物。

    所以劉姥姥帶著板兒去榮國府打秋風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第二,劉姥姥帶著板兒去榮國府,萬一遇到有些話不好說,有些情況很尷尬,就可以拿板兒當幌子就可以遮掩過去,或者委婉的表達出自己的意思。

    這在書中有很明顯的表現。

    這裡劉姥姥心身方安,才又說道:“今日我帶了你侄兒來,也不為別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裡,連吃的都沒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沒個派頭兒,只得帶了你侄兒奔了你老來。”說著,又推板兒道:“你那爹在家怎麼教導你了?打發咱們作煞事來?只顧吃果子咧!”

    我們看,當時劉姥姥真的是不好意思張口自己這把年紀去討要東西呢,所以趕緊把板兒拉出來,也算是給自己留點兒尊嚴。

    我覺得文中有一個詞作者用的非常好,雖然後文劉姥姥遊大觀園一回中,我們感覺她是一個會來事兒,會奉承巴結人的人,但實際上她也是有自尊心的。

    是哪一個詞呢?就是“忍恥”。

    劉姥姥會意,未語先飛紅了臉,欲待不說,今日又所為何來,只得忍恥說道:“論理今兒初次見姑『奶』『奶』,卻不該說;只是大遠的奔了你老這裡來,也少不的說了。……”

    簡單的一個詞,寫出了劉姥姥多少的淒涼!

    有人說劉姥姥之所以帶板兒去榮國府,是為了後文他和巧姐的姻緣伏線,我覺得是作者的事,和劉姥姥沒有任何關係。

    就算劉姥姥是一個很有智慧的老太太,但是打死她,她也不敢有這種非分之想!

  • 8 # 潤楊的紅樓筆記

    劉姥姥與王家也有些瓜葛,二十年前,她到過王夫人的孃家,當時還是王夫人接待的,因此劉姥姥認識了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後來二十多年沒有見面。如今劉姥姥要上門找王夫人,而且是去王夫人婆家打秋風,她心底裡是有些畏懼的,但是為了全家能過上年,她豁出去了。

    劉姥姥拉著外孫子板兒有2個目的。還結成一樁意外的姻緣。

    第一,為了讓人同情。

    前幾年聽說,有的人拐騙小孩上街替他們要錢,利用人們對孩子的同情心,而掙錢。劉姥姥拉著外孫子也有這個目的。一老一幼穿戴很破舊,站在那裡,不用說話,人們就會心生同情。大門口的老家人,就是看著這一老一少不容易,才告訴劉姥姥去後門找周瑞家的。

    小孩子不會掩飾自己的情緒,而這正是到公侯家說需要的。在大姐的房裡。

    忽見二人抬了一張炕桌來,放在這邊炕上。桌上盤碗森列,仍是滿滿的魚肉在內,不過略動了幾樣。板兒一見了,便吵著要肉吃……

    一個窮孩子的形象躍然紙上。吃慣了雞鴨魚肉,都膩煩了的人,突然發現這個孩子連剩飯剩菜都吵著要吃,顯然是沒有吃過,誰都會可憐這個孩子。

    周瑞家的再三跟劉姥姥說道:“沒甚說的便罷,若有話,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樣的。”一面說,一面遞眼色給劉姥姥。劉姥姥會意,紅著臉,指著板兒說事,

    “今日我帶了你侄兒來,也不為別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裡,連吃的都沒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沒個派頭兒,只得帶了你侄兒奔了你老來。”

    有一顆玲玲剔透心肝的王熙鳳,當然明白劉姥姥的意思,阻止她說下去。於是給了劉姥姥二十兩銀子和一吊錢,之前還請劉姥姥吃了一頓飯。客客氣氣地把劉姥姥送走了。

    第二,劉姥姥領著外孫子板兒是為了緩解尷尬和緊張的氣氛。

    劉姥姥頭一次進榮國府,心裡也是膽突突的,有一個外孫子壯膽,心裡稍微有些安慰。當劉姥姥不好意思開口向王熙鳳求助時,她又推板兒道:“你那爹在家怎麼教導你了?打發咱們作啥事來?只顧吃果子咧!”緩解一下自己求人的尷尬和緊張的氣氛。

    劉姥姥帶著板兒進大觀園與巧姐結成了香圓之姻。

    劉姥姥和狗兒都沒有想到,劉姥姥帶著板兒進大觀園竟然結成了一段香圓之姻。

    一進榮國府,劉姥姥和板兒就到了巧姐的房裡,那時她還叫大姐兒。

    劉姥姥二進榮國府時,在探春的房裡,板兒要佛手玩,大姐兒抱著個柚子,看佛手好玩,也要佛手。丫頭們就用大姐兒的柚子換下了板兒的佛手。這就是香圓之姻。

    劉姥姥臨回家前,王熙鳳和劉姥姥有一段推心置腹的談話。王熙鳳告訴劉姥姥,大姐經常生病,而且生日還不好,是七月初七出生。並且請求劉姥姥給孩子取個名字。於是劉姥姥給孩子取了個“巧”字,希望孩子遇難成祥。

    賈府被抄家後,巧姐被舅舅和哥哥賣到妓院。劉姥姥傾全家之力,救下了巧姐,並且讓板兒娶了巧姐為妻,香圓之姻成為了現實。

  • 9 # 有雪片片57321

    劉姥姥兩進榮國府,為何要帶著板兒,那我們來看看劉姥姥,板兒與榮國府有著怎樣的關係,為何可以兩次到這裡來打抽豐討銀錢度日呢?

    打抽豐的背景

    這板兒姓王,父親叫作王狗兒,狗兒的祖父曾經與榮國府王夫人的父親同日為官,互相認識,那狗兒的祖父貪圖金陵王家的勢力,便上趕著連了宗,作親戚來往,後因勢敗,家業便蕭條起來,狗兒的父親,祖父均已亡故,所以近幾年不曾與王家走動。而這位劉姥姥卻是狗兒的岳母,因為是個寡婦,狗兒家裡有兩姊弟需要看顧,便將她接來家裡一起生活,劉姥姥因見家貧,便給狗兒出謀劃策,叫他來找榮國府的王夫人走走路子,可那狗兒臉軟嘴硬,不會這些交際往來的套路,反而央求他岳母走這一趟,因為前幾年兩家火熱之時,劉姥姥也見過王夫人,且對她印象不錯,便應了下來,所以,便有了後來兩進榮國府的熱鬧事。

    至於她為什麼每次都帶著板兒,這可大有深意,劉姥姥可以金銀錢米,綾羅綢緞的滿載而歸,全指著板兒這眼“活泉”呢!為何這樣講?

    一.板兒是活證

    我們想想王夫人肯兩次接濟劉姥姥的原因是什麼,原因是兩個王家祖上的情分,那王夫人贈予的是王家,不是劉家,如果劉姥姥單槍匹馬地獨身前往,誰知道這老婦人是想拿著銀錢跟誰去過活啊!就算劉姥姥一張嘴能說會道可以代表她女婿前來求求恩典,又有什麼可以證明她是真的和女婿女兒生活在一起,拿了這項救濟不是自己私吞去了,即使王夫人與劉姥姥是舊相識,而且也相信她的為人,恐怕也不好就此救助她,當家之人需要嚴而且明,處事不公,行事不明何以管理一家大小,還記得探春當家時,沒有錯處,那些下人還算計著找茬讓她難堪呢!如果做事沒有綱紀,管理沒有標準,一則惹人恥笑,二則助長歪風,所以如果她不明不白地讓劉姥姥框去了許多銀錢,後人以此為例,不就成了漏洞了,所以為了清白,這裡就體現板兒的作用了,板兒就是最好的證明,所以小說裡描繪的很經典,那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一見到那孩子就認得是板兒。所以,劉姥姥那抽豐可以打的成功,全靠板兒這“活證”了。

    二.孩子是籌碼

    板兒的玄機除了他是王家的後人,還有一個比他父親王狗兒更有利的條件,因為他還是個孩童。此話怎講,插一段故事,本人很小的時候,就被奶奶帶著去異地的親友家裡討要借款,小時候不理解,現在想想就明白了,孩子是最好的調和劑,再怎麼尷尬,矛盾的事情當著孩子的孩子面也得壓下幾分。中華民族講的就是尊老愛幼,憐老續貧是美德,所以我們都是見到老,幼,行事說話多少會軟一些,讓一些,即便脾氣性格壞的人面對老弱也多數會謙恭有禮,如此看來,那劉姥姥帶著板兒來榮府,這一老一小倒比他父親王狗兒親自來有利形勢多一些。所以,從此處看來,孩子是反而是一種有利的籌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尿酸偏低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