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Q嚮峰
-
2 # 水墨鄂州
說起蜀漢王朝的特種部隊——無當飛軍,很多文章將其說成是使用大砍刀,身披厚甲的勇士,身強力壯,武器淬毒,擅長在山地與叢林作戰。但這種看法其實過於片面,無當飛軍不僅有出色的步兵和弓箭手,實際上更有優秀的騎兵,能夠衝鋒陷陣和馳射殺敵,為季漢北伐的大業建功立威。
諸葛亮又利用土著和當地豪強大族的矛盾,令豪強大族出錢招募夷人作為部曲,從屬於豪強,但戰時需要接受徵發為朝廷作戰。豪強透過招募部曲名義上擴大了勢力,招募多者還能獲得蜀漢朝廷授予的世襲官職,但朝廷享受了實惠。②
▲步行南中武士銅像
這種看法當然頗有可取之處,但也較為片面。我們需要注意到,無當飛軍所發源的南中地區,位於蜀中、雲南和藏區的交界處,地形高涼,頗有馬匹生產,除了矮小的滇馬之外,也有好一些的藏馬。另外,雲南也並非沒有良馬。在昆明周邊地帶,當時就生產一種叫做滇池駒的馬匹,效能遠比一般滇馬優異。③而羌系民族也由康巴藏區南移,進入南中之地。無當飛軍組建時的所吸納的青羌,實為青羌在南中的分支氂牛羌。由此我們可以推斷,無當軍應當也有數量可觀的騎兵部隊。從“無當”二字來看,也可看出這支部隊具備很強的衝擊破陣能力。
在西漢時期,滇國就曾大量招募這些羌系民族,組建騎兵部隊。據《華陽國志·南中志》載,漢武帝時司馬相如、韓說初開益州郡郡治滇池縣 , 今雲南晉寧縣,“ 得牛馬羊屬三十萬 ”。《漢書·西南夷傳》 也說 “ 昭帝始元五年前年 , 漢將田廣明用兵益州郡獲畜十餘萬 ”。又《後漢書·西南夷傳》載建武二十一年公元 年 , 劉尚擊益州郡少數民族頭人棟蠶 , 得“馬三千匹 , 牛羊三萬餘頭 ”。北方的西漢征服者在征服初期就從滇地動輒掠得牛羊馬數萬、10數萬、數十萬頭。即便有所誇張,也證明滇池區域畜牧業發達牛馬成群。
氂牛羌以剛狠著稱,翻閱蜀漢在南中最為傑出的兩名地方官員馬忠與張嶷的傳記,便可見到氂牛羌的兇悍,這個種落能夠斷絕成都通往西南的道路上百年之久,在諸葛亮南征後,還敢於屢次反叛殺害兩任太守,一度使得繼任的太守不敢到郡, 整個越巂郡徒有虛名,經過馬忠和張嶷的征討才得以平定。④滇地騎兵使用了原始的繩圈式馬鐙,來彌補南人騎術的不足。由於三國時代北方尚未發明馬鐙,大量吸收南中騎兵入伍的無當飛軍在與魏軍騎兵交戰時,實際上對於馬匹的操控上頗有優勢。
武器上,南中騎兵使用長矛、狼牙棒、斧等長武器。而由於南方氣溫高於北地又潮溼,鐵製品易鏽,且雲南產銅,因此南中騎兵除了穿戴皮鎧之外,往往使用銅製的盔甲。從考古發現來看,部分南中騎兵所用的鎧甲防護面積很大,除了上半身的胸甲和保護大腿的扎甲片外,還包括脛甲,臂甲,頸甲,面具在內。也就意味著蜀漢王朝透過招募南中羌人,甚至還能獲得一批具裝騎兵。
▲古滇國三騎銅鼓
無當飛軍的第一任統帥是蜀漢名將王平,有看法認為王平可能是巴郡的漢化賨人。如果確實是如此的話,由於同屬少數民族,王平當與無當軍頗有共同語言。
▲蜀漢名將王平
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王平於馬謖街亭慘敗後結營而守,擊鼓驚嚇張郃虛張聲勢,掩護了其他各部撤離戰場後才緩緩撤退。諸葛亮第四次北伐中,司馬懿親自與諸葛亮野戰,令張郃進攻王平營寨,結果諸葛亮把司馬懿打得大敗,王平亦再次抵擋住張郃的進攻。由於王平麾下多有無當飛軍等南中戰士,我們可以看出無當飛軍確實擅長防禦作戰。而且魏蜀爭衡的隴西地區地形崎嶇,與青藏高原和雲貴高原交界的越巂郡相似,也利於擅長山地戰的無當飛軍作戰。
在諸葛亮去世後,王平鎮守漢中,獨當一面,曾經以3萬不到的兵力在興勢山等地抵禦曹爽率領的十萬多魏軍,多設旗幟,虛張聲勢,又廣泛襲擾,令魏軍無法突破防線。當費禕率領援軍趕到後,王平和費禕一同追擊從駱谷撤退的魏軍,殺傷甚多,取得了驕人的勝利,是為興勢大捷。
蜀軍掌握制高點,居高臨下,有地形優勢。在興勢之戰中,無當飛軍的步兵和弓手們利用翻山越嶺如履平地和蠻族擅長小團隊作戰的優勢,連番出擊襲擾魏軍,使得魏軍疲憊不已。當雙方攻守互換,蜀軍轉入戰略反攻時,南中騎兵則紛紛出動,騎射手在山谷間穿梭如風,具裝騎兵則居高臨下對魏軍發起衝鋒。魏軍騎兵雖然擁有更好的具裝,但卻沒有能夠幫助在山地作戰的簡易馬鐙,在崎嶇的秦嶺谷地遠不及南中騎兵靈活,被打得死傷慘重。
▲網傳說法認為另一名優秀的無當軍統帥張嶷戰死後,無當飛軍就告全軍覆沒或建制崩潰,這應當是誤傳。
▲張嶷鎮守南中,威名赫赫,但戰死於北伐之中
南中夷族素重勇士,故每有空缺,南人必奔走而告,刺血踴躍,以此為榮。襄武一戰,雖然張嶷率領前鋒軍隊與魏將徐質作戰,殺敵倍之,南中勇士盡沒,許多精悍的南蠻步卒和騎士殞命沙場。但姜維隨即率領大部隊趕到,擊破並斬殺徐質為張嶷復仇,既然此戰獲勝,蜀漢王朝一定會盡快招募新的兵員,補足無當軍損失的兵額。⑤
不過張嶷去世後,無當飛軍失去了最後的優秀統帥,在史海中也就不再有記載。按道理上推測,無當軍應該還參與了姜維此後對曹魏的一系列軍事活動,多次在激戰中殺傷魏人,直到鄧艾奇襲成都,逼迫後主劉禪投降,無當軍才最終解散編制,消失在歷史的茫茫煙海當中。
-
3 # 中孚鑑
在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是一個動亂的時代,所謂亂世出英雄、時勢造英雄,在這段時間內湧現了很多的勇猛之將,比如關羽、張飛等,亦出現曹操、劉備這樣的英主。不僅如此,還出現了一些著名的勁旅部隊,比如公孫瓚的白馬義從、曹操的虎豹騎,當然還有蜀漢的無當飛軍,這些勁旅都有過輝煌的戰績,亦做出一些貢獻。
那蜀漢的無當飛軍有什麼貢獻呢?
無當飛軍的組建是諸葛亮在徵南中後,因為南中的蠻夷兵士作戰勇敢,諸葛亮就以當地的蠻夷兵士組建了無當飛軍。無當飛軍組建後,經過一系列的訓練,從而無當飛軍在身穿鐵甲的情況下,尚可翻山越嶺,同時亦善於防守和野戰。
無當飛軍的第一任統領是王平,最後一任是張嶷,無當飛軍在住諸葛亮北伐和姜維北伐時,都曾立下功勞。
比如在一次諸葛亮北伐的時候,諸葛亮因為器重馬謖,所以那次的先鋒沒又讓久經沙場的魏延等人擔任,而且讓馬謖做了先鋒,之後的事大家都熟悉,就是馬謖失去了街亭,因為街亭的丟失,讓此次諸葛亮北伐無功而返,亦損失不小。
在開始的時候諸葛亮雖然叮囑過馬謖如何布兵,但馬謖之後卻沒有聽從諸葛亮的,而且違背了諸葛亮的作戰部署,王平屢勸馬謖,但馬謖不聽。
從而導致馬謖的軍隊全面敗退,正在這時,王平就帶領一千無當飛軍,以聲張虛勢的辦法迷惑魏軍,從而其他部隊得以安全撤離,讓蜀軍極大的減少了損失,不僅如此,在那種危機的局勢下,王平亦得以全身而退。
王平和無當飛軍因為在此戰中立下功勞,所以王平也更加得到諸葛亮的器重,被封為討寇將軍,並且讓他統領無當飛軍。同時無當飛軍也成為了諸葛亮北伐的重要核心精銳部隊。
後來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時候,諸葛亮讓王平帶領無當飛軍屯兵南圍,司馬懿則讓曹魏名將張郃攻打王平,不過在王平率領的無當飛軍的堅守下,張郃始終不能打敗王平軍。
雖然無當飛軍在正史中的記載並不多,但是《華陽國志》對無當飛軍的評價非常之高。
無當飛軍不僅在諸葛亮北伐時曾立下功勞,同時因為無當飛軍有山地作戰的特點,所以有時無當飛軍也被用於討伐叛亂的蠻夷。比如曾經蠻夷叛亂,蜀漢朝廷本來是讓向寵的宿衛隊去平叛,但結果卻失敗了,最後還是調無當飛軍去平叛,局面才得以控制。
然而無當飛軍雖然有輝煌的戰績,但是無當飛軍的結局卻很悲壯,在姜維第七次北伐的時侯,那時五千無當飛軍為了讓主力、主帥安全撤軍,張嶷就帶領五千無當飛軍經進行了一場惡戰,雖然無當飛軍英勇善戰,但是無奈雙方兵力懸殊太大,最終無當飛軍可謂是損失殆盡。
當然無當飛軍畢竟是一個精銳的勁旅,所以後來又組建了無當飛軍,不過那時雖然有無當飛軍之名,但其整體的實力、戰力已經不能和以前的無當飛軍相比了。
-
4 # 耕山種水
蜀漢是不設立史官的,所以蜀漢的歷史記載是比較少的,對於這支特種部隊記載也確實是非常缺失的,但是不影響它的真實存在,諸葛亮七擒孟獲以後,發現了一個問題,他發現手下的漢人軍隊在區域性戰爭當中,還真的就打不過當地的那些少數民族的部隊,為啥?這是因為農耕民族向來在打仗方面比不過遊牧或漁獵民族,這個說法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農耕社會講究的是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天天蹲在田邊看著莊稼慢慢地成長起來,所以他的任務是守城而不是去拓展。遊牧民族和漁獵民族不一樣,他們沒有自己固定的土地,他們不會種田 他們所有的生存資源就來自於大自然給你的條件,遊牧民族是逐草而居的,漁獵民族通常是看哪兒的魚比較多就去的哪裡,所以他們是居無定所,他們的任務就是不斷的跑更遠的地方去看看那裡有沒有水草,有沒有魚群,這就註定他們的個性就是不斷的出去拓展,拓展的過程當中碰到了敵人碰到了對手,如果不夠兇狠那麼這種拓展就是個笑話,所以農耕民族打仗的時候一對一往往是抵抗不住遊牧和漁獵民族的,諸葛亮認識到這一點。既然是這樣的話。那麼當地的少數民族的那些士兵怎麼辦呢?現在平定了不打仗就把這些人解散了讓他們回家嗎?如果萬一哪天有個挑事兒的出來一喊說咱們造反吧。這些人又回來了怎麼辦?這些人不能留,那不能留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嗎?一種方法就是殺,殺乾淨了了事,第二種方法就是為己所用,第一種方法是不可能實現,你殺一個還有兩個100個站起來,而且仇視越積越深,所以諸葛亮的想法就是把這些人聚攏起來當自己的部隊,至於這幫部隊他的糧餉從哪來呢?當地的土豪給,為什麼願意給錢養這支部隊?也簡單,只有我們出錢養部隊,那我們就是國家的人,而且這幫部隊保護的就是我們的利益,他們收了我們的錢呢,那還不給我看家護院了,所以他們樂意出錢,而至於那些即將下崗失業的軍人,其實他們心裡也高興,回到家以後也不知道幹啥好?現在有人給發糧餉,幹嘛不繼續重操舊業呢?況且以自己人管自己的地盤,就等於以夷制夷,他們都是本地人,對當地的情況很瞭解,那麼和當地民眾起衝突的機會就少了,這樣一來大家你情我願,這支部隊就成立起來了。
這支部隊身披鐵甲這個爬山越嶺啊是如履平地,手上的弓箭都是強弩,而且都是帶毒的毒箭,這一些士兵出去打仗啊所向披靡,這次軍隊被人稱為所當無前,號稱飛軍!就是說面前就不會有擋得住他們的人了,外號叫跑得快,所以他們的名字就被稱為無當飛軍!這支部隊在蜀漢的歷史上是立下赫赫戰功,他們第一任的軍團的司令叫王平,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王平這個人,字子君,這也是個粗人,大字不識幾個,但是他為人很不錯,他知道自己的缺陷和短板,所以性格非常的穩重、內斂,平時話都不怎麼說。
這個人卻帶領無當飛軍有什麼戰績呢?第一個戰績就是失街亭,諸葛亮當時對馬謖是寄予厚望,守住了街亭就等於在北方曹魏的地盤上打入了一個釘子,這個地方守住了,以後再北伐就方便多了,隨時都可能要曹魏的命,曹魏也知道這個地方不搶回來的話,自己後院裡面都多了一頭狼,所以是想方設法的要吃掉街亭,偏偏馬謖就是一個書呆子,理論知識非常豐富,實際上來說呢這個人如果當參謀那是一等一的,當初諸葛亮平南中,民族政策就是馬謖提出的,但是理論知識強,不等於實踐能力行。他要是領兵打仗那就是一個小白,他偏偏就按書本的知識去做,結果丟了街亭,街亭一丟蜀漢軍隊是大敗虧輸,大敗如山倒。斷後的就是王平率領的無當飛軍,這無當飛軍是一邊苦戰一邊用弓箭束住對方的陣腳,同時呢派出疑兵在各個山頭敲鑼打鼓,讓曹魏的軍隊以為這個是蜀漢的援軍已經到了,不敢玩命的追,這樣才讓主力部隊緩緩的撤走了。事實上在這一仗當中王平率領的無當飛軍損失非常的小。這是第一次無當飛軍發揮它的威力。
一轉眼來到了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第四次北伐的時候諸葛亮想只取祁山,攻打司馬懿的大營,但是他卻派出了王平作為副師,在另外一個地方駐守,王平帶領的依然是無當飛軍。不過呢這個想法被司馬懿識破了,司馬懿當時就派出了張郃,先去把王平的軍隊給吃了,吃完了這個軍隊以後,回頭我再包抄諸葛亮的主力,按說這種戰法是很要命的,這就是圍魏救趙,只是司馬懿萬萬沒想到,派出的張郃確實很猛,但是他碰到的王平率領的無當飛軍更加兇猛,死死地抵抗住了對方的進攻,而且戰役因為他們的死戰進入粘濁狀態,這下好了,這邊沒打完那邊諸葛亮已經攻破了祁山大寨,司馬懿的大本營都守不住了,這一下王平的飛軍一看那邊主力已經獲勝了,這邊我還不衝出去撿便宜?於是這些無當飛軍個個勇猛的衝了出去,直接把對方張郃的魏軍斬首數千,由敗轉勝!再一次展現的就是的無當飛軍的勇猛和無敵。可能有朋友會問這一次無當飛軍能贏,是不是他面對的並非是魏軍的主力?錯了,因為諸葛亮那邊能很及時地攻破了司馬懿的大本營,這就說明司馬懿是把主力部隊派給了張郃,由張郃先吃掉王平,戰略計劃就是這樣的。當時無當飛軍只有3000人,而他們面對的曹魏軍隊足足是他們的20倍,也就是說不是以一當十,而是以一當二十!這種情況下還能贏,你說他們的戰鬥力強是不強?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一支僱傭軍精彩的表現,北伐第一次諸葛亮才獲得了大勝,實際上這支核心的精銳部隊在諸葛亮北伐的時候一直髮揮著重要的作用,可惜諸葛亮最後北伐未能成功,就已經在五丈原去世,無當飛軍雖然勇猛,但是最後沒有造成決定性的戰局。
這支無當飛軍的戰績在《華陽國志》上面有明確的記載,給於了非常高的評價!他的結局其實也是很悲慘的,他的預設的軍官叫張嶷,張嶷也是在南中地區待了15年,對當地的民族政策有了極大推進的那個人,最後一站他率領5000的無當飛軍和敵死戰,魏軍是自己的兩倍還多,史書上說了“殺敵倍之”,他們是和兩倍於自己的敵人同歸於盡,張嶷在這一戰當中也是實現了他殺身以報的夙願,最後和所有的弟兄們一起戰死,從那以後無當飛軍作為一個整體的建制就不存在了。雖然還有飛軍的稱號,後來也在這個陽平關防守當中呢發揮著作用。但是整體的部隊的形象已經從此消失於歷史當中了。這也是這一支精銳的僱傭軍部隊的一個悲慘結局!
-
5 # 海鏡清
首先要說明的是,無當飛軍的說法來源於網貼,史書上從來木有這個說法。寫這個網貼的歷史發明家,欺負大多數人不會花時間精力去琢磨史料原文,於是把蜀漢的“飛軍”和無當軍糅合在一起,弄了一個無當飛軍出來。還編出了第一任指揮官是王平,最後一任指揮官是張嶷的彌天大謊。
有說無當飛軍是騎兵的——因為羌族騎兵可不少
有說無當飛軍是重步兵的——這是認為青羌不是羌族,而是藏族
有說無當飛軍是弓箭手的——這是認為青羌是彝族
飛軍,是蜀漢在平定南中之後,把比較桀驁不馴的少數民族“青羌”遷移了一萬多家進入蜀地作為兵戶(世代作為職業軍人):““移南中 勁卒青羌萬餘家於蜀,為五部,所當無前,號為飛軍。”
很明顯,史書上只說了飛軍,沒有說無當飛軍。不過這位聰明的網貼作者,就根據“所當無前”四個字的評語,硬把飛軍和另外一支部隊拉在了一起。
那麼,第一任指揮官王平又是怎麼來的呢?
王平在街亭之戰中的表現受諸葛亮欣賞,讓其“統五部兼當營事”。既然王平統領五部,飛軍也是五部,這位歷史發明家就自作聰明地把王平作為飛軍指揮官了。
王平:我指揮的是無當軍,飛什麼飛?
實際上“部”是兩漢魏晉時代的軍制,一軍分若干部,部由部校尉或部司馬率領,部下設若干曲,曲由軍候率領,五百人一曲,曲下有屯設屯長,五十人一屯。
因此,飛軍分五部和王平統領五部並沒有必然聯絡。
而王平在第四次北伐中,擔任的是無當監的職務,“(司馬)懿乃使張郃攻無當監何平於南圍”。“監”在蜀漢特指某一支部隊的指揮官,例如糜照為虎騎監,孟琰為虎步監,很明顯“虎騎”、“虎步”都是軍號,所以無當監就意味著指揮的是無當軍。
王平小時家貧,過繼給何家,後來發達了才恢復王姓,所以這位何平就是王平。既然歷史發明家已經把王平定為飛軍指揮官了,那麼把飛軍和無當軍拉在一起就是順理成章了。
史書上並不存在的無當飛軍就這麼被髮明出來了。而如果說王平、無當軍、飛軍被揉在一起是生拉硬拽、似是而非,那麼張嶷指揮無當飛軍就純屬捏造了,史書上找不到一點關聯。
張嶷:無當軍也好,飛軍也罷,和我沒關係啊
我們來捋一下時間:
225年,飛軍成立,指揮官不詳。
228年,飛軍成立三年之後,王平指揮五部兵馬,沒有史料證明這是飛軍或是無當軍。
231年,王平的官職是無當監,指揮無當軍,沒有史料證明無當軍和飛軍是同一支部隊,也不能證明無當軍就是三年前王平統領的那五部。
231年之後的史料,既沒有提到飛軍,也沒有提到無當軍。
三國之中,由於鍾會導致的成都之變,蜀漢史料損毀特別嚴重,所以最為模糊不清。而由於史料缺乏,飛軍有什麼貢獻無法查證,無當軍也只有防禦張郃進攻這一次記載。那位網貼作者對於蜀漢軍的喜愛和關注無可厚非,但不能憑空想象,肆意捏造。從現在度娘到處都可以搜到無當飛軍的各種網貼就知道,他當年的一個謊言,流毒非淺,也許永遠都無法糾正了。
-
6 # 碼上行
說起蜀漢王朝的特種部隊——無當飛軍,很多文章將其說成是使用大砍刀,身披厚甲的勇士,身強力壯,武器淬毒,擅長在山地與叢林作戰。但這種看法其實過於片面,無當飛軍不僅有出色的步兵和弓箭手,實際上更有優秀的騎兵,能夠衝鋒陷陣和馳射殺敵,為季漢北伐的大業建功立威。
諸葛亮平定南中之後,為了獲得優質的兵源,也為了避免南方割據勢力死灰復燃,不惜本錢,遷移一萬多家南中蠻夷和當地的氂牛羌到西川腹地,成為國家的兵戶。這就是無當飛軍,最初得名的來源。諸葛亮又利用土著和當地豪強大族的矛盾,令豪強大族出錢招募夷人作為部曲,從屬於豪強,但戰時需要接受徵發為朝廷作戰。豪強透過招募部曲名義上擴大了勢力,招募多者還能獲得蜀漢朝廷授予的世襲官職,但朝廷享受了實惠。
遷移南蠻人口和利用南中當地豪強招募,成為蜀漢王朝組建南中兵團的兩種重要來源。一般認為,無當飛軍作為南中兵團中的精銳力量,皆身披鐵甲,能翻山越嶺,善於使用弓弩和毒箭,尤其精於防守作戰。這種看法當然頗有可取之處,但也較為片面。我們需要注意到,無當飛軍所發源的南中地區,位於蜀中、雲南和藏區的交界處,地形高涼,頗有馬匹生產,除了矮小的滇馬之外,也有好一些的藏馬。另外,雲南也並非沒有良馬。在昆明周邊地帶,當時就生產一種叫做滇池駒的馬匹,效能遠比一般滇馬優異。
而羌系民族也由康巴藏區南移,進入南中之地。無當飛軍組建時的所吸納的青羌,實為青羌在南中的分支氂牛羌。由此我們可以推斷,無當軍應當也有數量可觀的騎兵部隊。從“無當”二字來看,也可看出這支部隊具備很強的衝擊破陣能力。
在西漢時期,滇國就曾大量招募這些羌系民族,組建騎兵部隊。據《華陽國志·南中志》載,漢武帝時司馬相如、韓說初開益州郡郡治滇池縣 , 今雲南晉寧縣,“ 得牛馬羊屬三十萬 ”。《漢書·西南夷傳》 也說 “ 昭帝始元五年前年 , 漢將田廣明用兵益州郡獲畜十餘萬 ”。又《後漢書·西南夷傳》載建武二十一年公元 年 , 劉尚擊益州郡少數民族頭人棟蠶 , 得“馬三千匹 , 牛羊三萬餘頭 ”。北方的西漢征服者在征服初期就從滇地動輒掠得牛羊馬數萬、10數萬、數十萬頭。即便有所誇張,也證明滇池區域畜牧業發達牛馬成群。
氂牛羌以剛狠著稱,翻閱蜀漢在南中最為傑出的兩名地方官員馬忠與張嶷的傳記,便可見到氂牛羌的兇悍,這個種落能夠斷絕成都通往西南的道路上百年之久,在諸葛亮南征後,還敢於屢次反叛殺害兩任太守,一度使得繼任的太守不敢到郡, 整個越巂郡徒有虛名,經過馬忠和張嶷的征討才得以平定。滇地騎兵使用了原始的繩圈式馬鐙,來彌補南人騎術的不足。由於三國時代北方尚未發明馬鐙,大量吸收南中騎兵入伍的無當飛軍在與魏軍騎兵交戰時,實際上對於馬匹的操控上頗有優勢。
武器上,南中騎兵使用長矛、狼牙棒、斧等長武器。而由於南方氣溫高於北地又潮溼,鐵製品易鏽,且雲南產銅,因此南中騎兵除了穿戴皮鎧之外,往往使用銅製的盔甲。從考古發現來看,部分南中騎兵所用的鎧甲防護面積很大,除了上半身的胸甲和保護大腿的扎甲片外,還包括脛甲,臂甲,頸甲,面具在內。也就意味著蜀漢王朝透過招募南中羌人,甚至還能獲得一批具裝騎兵。
無當飛軍的第一任統帥是蜀漢名將王平,有看法認為王平可能是巴郡的漢化賨人。如果確實是如此的話,由於同屬少數民族,王平當與無當軍頗有共同語言。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王平於馬謖街亭慘敗後結營而守,擊鼓驚嚇張郃虛張聲勢,掩護了其他各部撤離戰場後才緩緩撤退。諸葛亮第四次北伐中,司馬懿親自與諸葛亮野戰,令張郃進攻王平營寨,結果諸葛亮把司馬懿打得大敗,王平亦再次抵擋住張郃的進攻。由於王平麾下多有無當飛軍等南中戰士,我們可以看出無當飛軍確實擅長防禦作戰。而且魏蜀爭衡的隴西地區地形崎嶇,與青藏高原和雲貴高原交界的越巂郡相似,也利於擅長山地戰的無當飛軍作戰。
在諸葛亮去世後,王平鎮守漢中,獨當一面,曾經以3萬不到的兵力在興勢山等地抵禦曹爽率領的十萬多魏軍,多設旗幟,虛張聲勢,又廣泛襲擾,令魏軍無法突破防線。當費禕率領援軍趕到後,王平和費禕一同追擊從駱谷撤退的魏軍,殺傷甚多,取得了驕人的勝利,是為興勢大捷。
蜀軍掌握制高點,居高臨下,有地形優勢。在興勢之戰中,無當飛軍的步兵和弓手們利用翻山越嶺如履平地和蠻族擅長小團隊作戰的優勢,連番出擊襲擾魏軍,使得魏軍疲憊不已。當雙方攻守互換,蜀軍轉入戰略反攻時,南中騎兵則紛紛出動,騎射手在山谷間穿梭如風,具裝騎兵則居高臨下對魏軍發起衝鋒。魏軍騎兵雖然擁有更好的具裝,但卻沒有能夠幫助在山地作戰的簡易馬鐙,在崎嶇的秦嶺谷地遠不及南中騎兵靈活,被打得死傷慘重。網傳說法認為另一名優秀的無當軍統帥張嶷戰死後,無當飛軍就告全軍覆沒或建制崩潰,這應當是誤傳。
南中夷族素重勇士,故每有空缺,南人必奔走而告,刺血踴躍,以此為榮。襄武一戰,雖然張嶷率領前鋒軍隊與魏將徐質作戰,殺敵倍之,南中勇士盡沒,許多精悍的南蠻步卒和騎士殞命沙場。但姜維隨即率領大部隊趕到,擊破並斬殺徐質為張嶷復仇,既然此戰獲勝,蜀漢王朝一定會盡快招募新的兵員,補足無當軍損失的兵額。
不過張嶷去世後,無當飛軍失去了最後的優秀統帥,在史海中也就不再有記載。按道理上推測,無當軍應該還參與了姜維此後對曹魏的一系列軍事活動,多次在激戰中殺傷魏人,直到鄧艾奇襲成都,逼迫後主劉禪投降,無當軍才最終解散編制,消失在歷史的茫茫煙海當中。
-
7 # 遠遠歌哥
”無當營“是有的,“飛軍”也是有的,但“無當飛軍”,是沒有的。“(司馬懿)乃使張郃攻無當監何平(即王平)於南圍。”——《三國志》引《漢晉春秋》“移南中勁卒、青羌萬餘家於蜀,為五部,所當無前,號為飛軍。” ——《華陽國志》
這倆湊活湊活,就被編出個“無當飛軍”,聽著是不是很燃,是不是想交錢訂閱?
所以說,現在炒得大家熱血沸騰的什麼些個"陷陣營"、“白眊軍”、"先登死士"、"白馬義從"之類的,最初都是由一些痴迷三國的小清新粗粗瀏覽了幾本敘述三國兵制的書,然後像摘抄徐志摩詩集經典句子來寫情書一樣,湊成豆腐乾貼在網上然後被網路大神們當資料收集起來,再經過演繹描述,就全給誇張成古代的特種部隊了。
所以千萬別被那些杜撰的穿越小說給騙了。
然而在歷史上,這支“飛軍”卻是真實存在的。據說是諸葛亮在平定孟獲之後,挑選少數民族壯勇組建的部隊,這份史料真假難辨,不過蜀漢多山地,少數民族常年活躍于山林草木之間,若真有這樣一直軍隊,行走於崇山峻嶺之間,恐怕確實像是在飛——就跟人猿泰山似的。
“然喪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及曲長屯將七十餘人,突將、無前、 賨(cong)叟 、 青羌 、散騎、武騎一千餘人,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若複數年,則損三分之二也,當何以圖敵?此臣之未解五也 。”——諸葛亮《後出師表》
這其中的賨(音從)叟 、 青羌都是少數民族,是這支部隊的主體,比如青羌,屬於古代西南地區羌族的一支,服飾尚青色,故稱;又比如賨叟:
“閬中有渝水。賨民多居水左右,天性勁勇;初為漢前鋒,陷陣,銳氣喜舞。帝善之...”——《華陽國志》
飛軍五部的規模共約一萬左右,卻被諸葛亮視為"圖敵"的憑藉,可知其精銳。原因是南征後蜀漢的兵員很多來自少數民族,比如赤甲軍、南中五子、鄧芝所設的射獵官等等,這些部隊經過諸葛亮的一番調教,本來就生性兇悍的少數民族士兵,後來更熟悉戰陣配合,因此戰鬥力奇高。
王平擔當的無當監也大抵是這飛軍中的一部,然而並無史料證明這支部隊的編制以及統率將領,更無法證明王平是飛軍的最初統帥,因此王平街亭之戰斷後時的千人部隊也多半不是這支飛軍。
至於網路小說中把張嶷作為飛軍最後一任統帥的說法也是錯的,因為張嶷所統率的南蠻部隊是他在征戰南中時自己招降的各種少數民族部隊,兩者根本不是同一時期同一編制。
劉備還有一支白毦兵,對這支部隊,諸葛亮評價是“西方上兵”。不過,白毦兵的蹤跡,也僅止於此了。
所以從史料中,我們無法得知所謂的“無當飛軍”或者“飛軍”究竟有哪些彪炳史冊的戰功,多半都是網路寫手們的臆想。
而飛軍本身是否代表蜀漢最精銳的部隊?根本不是,飛軍以少數民族為主,固然驍勇,可這支部隊只佔據很小的比例,相較蜀漢的最正規部隊根本不值一提。比如諸葛亮最開始讓姜維統領的虎步軍才是蜀漢精銳所在,而在那之後數十年裡姜維軍逐漸擴編,這批部隊身經百戰,而魏軍少有敢與姜維正面硬剛的記載,那才是三國時期蜀國少有的精銳部隊。
更何況,即便諸葛亮有過“白毦兵”和“飛軍”,待到三國鼎立之勢形成,各國軍制逐漸完善,整座國家也就沒必要再特意保留這樣的精英部隊。因為,那時的正常國家,應當只有以下幾種軍制:禁軍、中央軍、軍區兵團,以及逐漸消失於史書的屯田軍。後三國時代的戰爭動輒十萬人甚至數十萬,而一支僅由數千人組成的精英部隊,不僅於戰局無補,而且容易滋生不穩定因素。
回覆列表
王平為了報答諸葛亮的知遇之恩,也為了真正的融入蜀漢,盡心盡力的操練無當飛軍。他與士兵一起吃飯、一起訓練,這樣的同甘共苦之下,使得士兵都對他恭敬異常。並且王平因為性格嚴謹,為人正直,使得他在訓練無當飛軍時公正嚴厲,正是因為王平的管理,才真正的為這支部隊樹立了一種精神,這便成就了無當飛軍的前身。
無當飛軍因為本身便驍勇善戰,勇猛異常,再加之經過了嚴格的訓練,成為了一支令魏軍聞之膽寒的傳奇軍隊。在眾多的戰役中,無當飛軍屢戰屢勝,立下了赫赫戰功,真正的被世人認可。在馬謖失街亭之後,王平帶領著無當飛軍選擇為了大部隊而留下殿後,阻擊魏軍。面對數倍之敵的魏軍氣勢洶洶而來,無當飛軍以一敵十,最終成功掩護蜀漢大部撤退,自己也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