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大飛熊騎士

    曹操能順利收編黃巾軍,跟曹操入兗州平叛的軍事行動有很大關係,正是曹操這個動作,收穫了一個根據地和一支軍隊,也可以說是發跡的開始。另外,曹操在兗州還得到一名大將,于禁。何焯說:“魏武之強,由此開始。”是有道理的。

    (五子良將的于禁,原為鮑信的部將)

    在十八諸侯討伐董卓的期間,曹操兵力是很少的。於是,曹操和夏侯惇到揚州去募兵,得丹陽兵四千,丹陽兵難治,大部分中途反叛,還燒曹操的大帳,還好不叛者有五百人,後又得到建平等地一千餘兵。可見,此時曹操在士兵數量上是窘迫的。但是曹操依然心繫天下,在討伐董卓後的第二年帶兵入兗州。

    (黃巾軍活動範圍)

    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席捲東漢許多州郡,聲勢浩大,黃巾軍的黑山賊於毒,白繞等部,十萬人進攻兗州的東郡,太守王肱不能敵,直到曹操便率軍來援,大破於毒等黃巾軍,東郡局勢才好轉。但是,到了四月,青州的黃巾軍百萬大軍攻入兗州,兗州刺史劉岱想主動進攻叛軍,鮑信則勸劉岱堅守,可惜劉岱不聽,結果戰死。曹操此時在兗州東郡,既得天時(劉岱戰死),又得地利(在兗州境內),好朋友鮑信(人和)等人迎曹操為兗州牧,曹操平添了一大塊根據地。當然這裡有鮑信的功勞,後來鮑信戰死,曹操重金購買鮑信屍體,但是估計是沒找到,曹操只好用木頭刻成鮑信模樣,祭而大哭。曹操此時兵力比兗州黃巾軍少了很多,又是新兵居多,故而初戰不利。不過曹操畢竟是軍事家,抓了一段軍容軍律,部隊戰鬥力提高了很多。

    (鮑信可以說是曹操的好友兼福星)

    黃巾軍畢竟人多糧少,雖然號稱百萬,士兵只佔三分之一左右,其他都是家屬,如此浩大的隊伍,最要命就是缺糧,所以鮑信勸劉岱堅守,就是要等叛軍缺糧離散,再進行反擊。可惜劉岱不聽,曹操自然比劉岱高明很多,趁著黃巾缺糧,廣開降路,又晝夜不停伏擊黃巾軍,最終在濟北逼迫三十萬黃巾軍投降,男女家屬百餘萬,挑選精銳者,號為青州兵。

    (黃巾起義)

    除了軍事壓迫以外,黃巾軍其實對曹操是有“好感”的,因為曹操一些做法居然和黃巾軍一致,引起黃巾軍“錯覺”。根據《三國志.魏書》記載,黃巾軍在和曹操對峙中,曾經寫信給曹操,大意是,當年曹操擔任濟南相時,毀壞不少神壇,其道和中黃太乙的意思差不多,如今漢行已盡,黃家當立,不是你一人可改變的。曹操看後,大罵了一頓。當年,曹操毀壞淫祠神壇,是為國家百姓著想,誰知道被黃巾軍拿去用來自己身上,不怒才怪。不過,也許正是因為曹操任濟南相時的所為,讓黃巾軍對曹操有那麼一絲“好感”吧。這可能也是百萬人馬投降的因素之一,曹操也擁有“青州兵”的資本了。

  • 2 # 平陽侯

    你以為黃巾軍是什麼人,是狂熱的異教徒?是窮兇極惡的強盜?

    都不是,他們只是一群吃不飽飯,活不下去的農民而已。

    中國的農民是很有韌性的,不到餓死的程度,絕不麻煩政府。

    這樣由飢餓的流民組成的隊伍,戰鬥力的很弱的,革命意志也是很弱的,畢竟人家造反只是為了一口吃的。

    許以高官厚祿,往往能招降一大片。這裡面最有名的當屬後梁太祖朱溫,農民起義出身,被朝廷收編,最後混到皇帝,一生可謂是傳奇了。

  • 3 # 籬悠散人

    1.曹操挾天子令諸侯,代表的是漢末正統,黃巾起義實為百姓對漢朝的反抗,起義軍被鎮壓後肯定投降北方代表朝廷的曹操。

    2.北方其他諸侯容不下造反的農民黃巾軍,如徐州陶謙,公孫瓚、孔融等都先後對黃巾軍進行剿滅,孔融更是被黃巾軍逼得請劉關張才解圍。

    3.曹操在與黃巾軍交戰數敗後發現道義上黃巾軍只尊皇帝和老子,曹操利用這點發出檄文“昔在濟南,毀壞神壇,其道乃與中黃太乙同。似若知道,今更迷惑。漢行已盡,黃家當立。天之大運,非君之力所能存也。”檄文發出後曹操被擁立為青州軍領袖,至此曹操利用青州軍屯田,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 4 # 奕天讀歷史

    曹操所收編的黃巾軍,經過挑選改編之後,就是三國曆史上赫赫有名的“青州兵”。曹操除了嫡系精銳部隊“虎豹騎”之外,“青州兵”是跟隨曹操打天下的主力。

    曹操之所以能大量收編黃巾軍,奕天在分析了相關史料之後,認為主要有幾個因素。

    一、第一個時機正確,黃巾軍大起義進入尾聲

    這個條件非常重要,如果黃巾軍還有其他的出路,是不會投降曹操的。

    張角率領黃巾軍在184年起義的時候,曾經聚集了包括徐州、青州、兗州等等八州在內的農民軍力量,人數達數百萬之眾。但是,隨著漢獻帝召集漢朝各地諸侯聯合討伐黃巾軍,張角兄弟相繼被殺,黃巾軍在各地的起義力量也陸續被鎮壓。

    在192年前後,黃巾軍勢力較大的僅剩青州一地,於是各地的黃巾軍紛紛向青州集結。他們為了吃飯,聚集了三四十萬士兵,加上家屬有上百萬人,開始進攻兗州。

    只要打敗這支黃巾軍,那麼黃巾軍就再也沒有大規模的起義力量可用。

    二、第二個時機正確,兗州刺史劉岱戰死

    青州黃巾軍進攻兗州時,濟北相鮑信曾勸兗州刺史劉岱,黃巾軍初來,勢力強大,不易出擊,可以用固守的方式,等待黃巾軍士氣低落,諸部開始離散之時,選擇精銳擊破。但是劉岱不聽勸諫,“岱不從,遂與戰,果為所殺。”

    三、曹操是個有準備之人,搶到了機會,聽從了陳宮入主兗州的建議

    曹操當時的勢力只有一個小小的東郡,數千人馬。而陳宮在得知劉岱戰死的訊息之後,馬上找到曹操,說兗州剛剛失去主人,他願意前往兗州當說客,說服兗州官員,“明府尋往牧之,資之以收天下,此霸王之業也。”曹操做了兗州牧,就可以以此為根基,成就霸王之業。曹操當然很高興的打贏了,陳宮也不辱使命,成功說服了鮑信等人,迎曹操入兗州。

    可見,陳宮其實是曹操的諸葛亮呀,曹操的霸業由此才踏入了正軌。所以,曹操在擊敗呂布時,不忍殺陳宮,是發自內心的。

    四、曹操兵雖少,但有能力擊敗黃巾軍

    黃巾軍因為是流民,所以紀律渙散,戰鬥力差,這也是劉岱敢出擊的原因。曹操犯了同樣的輕敵錯誤,在大部隊並未跟上的情況下,與黃巾軍主力在壽張東部作戰,結果被圍。幸虧鮑信拼死保護曹操,力戰而死,曹操才得以倖免,並勉強擊退了黃巾軍。

    曹操之後率大軍,一直追趕黃巾軍到了濟北地區。缺少了這一條件,黃巾軍是沒有投降的理由的。

    五、曹操策略得當,誘降了黃巾軍

    黃巾軍戰鬥力再差,畢竟也有數十萬之眾,加上家眷有上百萬,是不可能殺光的。所以,曹操就採取了一邊打擊,一邊誘降的策略。曹操是“數開示降路;遂設奇伏,晝夜會戰,戰輒禽獲”,一邊設計謀打黃巾軍,一邊用各種辦法,勸降黃巾軍。

    曹操的努力沒有白費,“冬,受降卒三十餘萬,男女百餘萬口,收其精銳者,號為青州兵。”曹操將三十餘萬降卒中的數萬精幹人員,挑選出來編成了“青州軍”,而剩餘的降卒和家屬則在曹操管轄的兗州區域內分配土地,就地屯田。

    兗州因此也成了曹操創業的大本營,而由黃巾軍改編而來的青州兵也成了曹操初期的主力部隊。

  • 5 # 歷史研習社

    宋朝以來,華人最耳熟能詳的歷史莫過於三國了。透過評書演義、電視劇、電影和動漫等種種形式,三國故事在今天依然膾炙人口。三國一開始講的就是東漢末年,黃巾軍起義,沉重打擊了東漢,引出了曹操收編黃巾軍,實力大增,群雄並起,逐鹿中原。

    

    魏武帝曹操像

    曹操曾先後三次參與鎮壓黃巾軍,可以說是雙手沾滿了黃巾軍戰士的鮮血。但是曹操在第二次鎮壓中,收降青州黃巾軍30餘萬,實力大增,成為一方諸侯,這背後可謂是疑點重重。因為兩方不僅有深仇大恨,其實力相差也極為懸殊。以曹氏家族為基礎的曹操軍隊,數量當在一萬以上。

    反觀黃巾軍兵力有三十多萬,加上後備力量總共男女百萬餘口。黃巾軍起義後誅殺了原來的兗州牧劉岱和鮑信,足以看出來黃巾軍戰鬥力頗為強悍。曹操成功收編的黃巾軍黑山部就曾經被袁紹打敗,但並沒有投降袁紹。那麼為什麼曹操能夠成功收編黃巾軍呢?我們極為熟悉的歷史背後有什麼鮮為人知的秘密呢?

    

    曹操高陵出土“魏武帝常用挌虎大戟”石牌

    曹操能夠有以萬餘兵力收編三十萬青州軍,根本原因還是因為他摸準了黃巾軍的宗教信仰——黃老道教。黃老道教是早期道教的一支,尊崇黃帝和老子,發展出了一套歷數變更和宇宙迴圈說。黃老道教認為東漢即將迎來天地毀壞的終末時代,漢家應當更改天命,也就是所謂“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故而黃巾軍教團在全國起事,影響極大。黃巾軍從來沒有人稱帝稱王,就是因為他們一直在等待天帝使者下降,改換天地,建立所謂的“黃家”、“黃天”。

    曹操的信仰與黃巾軍是一致的,這是曹操收編黃巾軍的基石。從曹操祖父曹騰開始,曹氏家族就和黃老道教有密切關係。曹騰曾經侍奉過四位皇帝,而皇帝多信奉黃老道教。其中漢桓帝從小就為曹騰服侍,曾在宮中祭祀黃老,曹騰有所參與,相互影響。曹操信奉黃老道教,有此家學傳統。在曹操晚年居住的洛陽宮殿裡,有專門祭祀黃老道教的“濯龍祠”,足以證明曹操也信奉黃老道教。

    

    曹操書法“袞雪”

    漢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曹操在攻打青州黃巾軍時收到了黃巾來信。信中說,曹操當年在濟南時大舉搗毀當地神壇,可以看出曹操並不信仰神壇巫法,而和黃巾軍一樣信奉道教的“中皇太一”之道(道教的一種存思術)。故而黃巾軍說“漢行已盡,黃家當立”,勸告曹操不要與此天運作對。曹操接到這封信後,表面上加以叱罵,但是暗暗地向黃巾軍開示降路,邊進攻邊勸降,希望黃巾軍倒向自己。

    果不其然,雖然黃巾軍諸部意見不一,有所反覆,但黃巾軍三十萬主力還是歸依了曹操。曹操與黃巾軍之間,有黃老道教這一共同宗教信仰為基石。曹操死後,其曾經收編的青州兵“以為天下將亂,皆鳴鼓擅去”,這反證了青州軍認可曹操的“黃天”地位。而曹丕即位後,建元“黃初”,意思是“黃天之初”,正是對當時黃老道教所謂“黃天”的認可。

    參考文獻

    《三國志》

    《曹操論集》

    姜生:《曹操與原始道教》

  • 6 # 大學生追夢者

    曹操能夠收編黃巾軍,我認為有以下兩種原因:

    一、黃巾軍崇拜曹操

    首先要知道曹操是在青州靠鎮壓黃巾軍發家的,但是曹操一開始其實並沒有“平天下”的,曹操是在收編兗州的黃巾軍以後才有平定天下的意願的。

    其實在一開始曹操鎮壓黃巾軍的時候,只要黃巾軍一被曹操打敗或者打了敗仗就給曹操寫信,像曹操諮詢。黃巾軍將曹操視為自己的“精神導師”。所以在黃巾軍在被曹操打敗的時候曾經給曹操寫了懿一封檄文:

    昔在濟南,毀壞神壇,其道乃與中黃太乙同。似若知道,今更迷惑。漢行已盡,黃家當立,天之大運,非君才力所能存也。

    大體的意思:“在您曾經擔任濟南相的時候,破壞了曾經王族建立的祠堂,你的這種做法跟我們黃巾軍的做法差不多相同。您不能受到迷惑,漢家的天下已經快要結束,黃巾軍承接漢朝,這是天下的運勢所趨,並不是單單依靠您的力量所能改變的。所以您應該和黃巾軍一起來推翻漢朝的統治,而不是抗拒天道。”從這封檄文上可以看出來黃巾軍對曹操很崇拜,所以曹操能夠收編三十萬黃巾軍不是什麼難事。在漢末的時候人口是最重要的,因為只有自己的統治區域有足夠多的人才能夠有稱霸天下的能力,要知道當時三十萬黃巾軍可不僅僅只是隻是表面三十萬這個數字這麼簡單,他們黃巾軍每次遷移還會帶著自己的家眷,所以曹操不僅僅是接受了三十萬的兵力還有接近七八十萬的人口,經過這一次接受整編特工曹操一下子從七八千兵力變成了擁有了十萬青州兵的霸主(青州兵是曹操將三十萬黃巾軍整編挑選出來的)而且從此曹操有了平定天下的志願。

    二、曹操的政策對黃巾軍有利

    黃巾軍都是農民起義,而曹操實行屯田制。

    歷史上的農民起義都是因為糧食不夠吃以及沒有安身立命的場所所以才會起身造反的,但是曹操讓這些黃巾軍去屯田。因為這不只可以安撫投降的黃巾軍還可以增加軍隊的軍糧還可以將多餘的糧食賣出去,這樣就不光可以增加自己軍隊的糧食儲量還可以永多餘的糧食儲量來進行交易增加錢財。

    曹操因此該設立了“屯田都尉”以及“典農校尉”這些專門負責屯田的官職。咱只要知道在當時幾乎所有勢力都想招募流民來幫助他們屯田,因為在當時糧食才是最重要的,因為亂世之中只有糧食就會有軍隊,各個霸主對待屯田收入的分配都很相似那就是將屯田所得全部收回自己所有,一點也不給流民,但是曹操只是在第一年拿走了五到六成其餘的全部給了流民而且在之後的收成拿的很少就像咱們的納稅一樣。

    跟著曹操就會有糧食和住所所以才會輕而易舉的將三十萬黃巾軍收編。

  • 7 # 君山話史

    曹操佔據兗州後,面臨青州黃巾軍的巨大威脅,這支黃巾軍幾乎成了一個流動的部落,除了三十萬戰士外,還有上百萬的隨軍家屬。

    有一個奇怪的現象,這支百萬流動大軍,史書幾乎沒有提及首領的名字,難道他們徹底消滅了等級差別,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社會?或者他們僅僅只是一群漫無目的的流浪者,四處漂泊的唯一理由,只是為了混碗飯吃?我寧願認為是後者,這只是一群烏合之眾。

    一百多萬人口,放到今天也絕非小數目,何況是東漢。儘管從人數上看頗為嚇人,但連一個強有力的領袖也沒有,可想而知絕不可能凝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黃巾軍的破壞力是顯而易見的,每到一個地方,勢必要吃光當地的糧食,而後再尋找下一個覓食的目標。

    正因為如此,黃巾軍的戰鬥力與戰士數量根本不成正比。之前三十萬黃巾軍圍攻公孫瓚的兩萬人馬,竟然死亡與被俘的人數超過十二萬,這就是強有力的證據。

    這一點,曹操看明白了。

    他決意要蕩平這支東流西竄的流民,否則兗州永無寧日。

    曹操一路追擊,一直追到濟北。對於這場追擊戰,史書只寫下寥寥數字,沒有過程,只有結果。結果是黃巾軍全體向曹操投降,包括三十萬戰士與一百萬家屬。看上去這是偉大的勝利,如何史書卻輕描淡寫,一語帶過呢?

    最接近真相的解釋只有一個:這一百多萬人根本沒有抵抗,因為他們飢腸轆轆,步履蹣跚,或許連舉起武器的力氣也沒有。他們沒有高遠的理想,沒有明確的政治目標,他們只是想吃飯,只是想在亂世苟且生存,只是想維持作為人的最基本需求。他們不是敗在曹操的刀槍之下,而是被他的政治宣傳口號輕而易舉收降了。

    一百萬人是要吃飯的,曹操要怎麼辦呢?

    如何給百萬流民一個生存空間呢?曹操要幹大事,不是整天喊打喊殺,而是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在曹操急需發展農業生產的時候,百萬流民,豈不正是勞動力麼?對百萬流民來說,若非兵荒馬亂,誰願意過蝗蟲般的生活呢?如今曹操允諾讓他們有田地可耕,有飯吃,這不正是他們想要的麼?

    這就是雙贏。

    收降百萬黃巾流民,曹操不僅得到大量的勞力,還從中挑選一批強壯的漢子,組建一支軍隊,這些人來自青州,故號稱“青州兵”。

    既解決了兵患,又得以發展生產,一舉而兩得,曹操不是普通的軍閥,我們應稱他為“政治家”。

  • 8 # 千古名將英雄夢

    東漢靈帝年間,百萬黃巾軍同時起義,聲勢浩大,很快席捲全國,但由於其組織鬆散、缺乏訓練,幽、冀、荊、揚、豫、兗六州黃巾被漢軍殘酷鎮壓後陸續慘遭失敗,只有青、徐二州黃巾堅持戰鬥了近十年,直到漢獻帝初平年間,除徐州部分黃巾被陶謙鎮壓而被臧霸武裝收編外,其餘各部全都轉入青州,青州遂成為黃巾集結地,聚眾達百餘萬,當然這其中大部分是隨軍家屬與後勤人員,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為戰鬥部隊,但即便如此已經是很可怕的一支力量了。

    各州黃巾殘部為何都往青州跑呢?原來,青州刺史焦和乃一懦弱無能之輩,北海相孔融也是一個只會空談和讓梨的書生,青州官員大抵如此,他們碰到黃巾後,往往敗逃無蹤,導致黃巾一日日發展壯大,烏泱泱如蝗蟲一般,所過之處搶掠殆盡、寸草不生,一路將青州吃光光,以至“州遂蕭條,悉為丘墟。”

    吃光了青州,黃巾百萬張嘴仍未滿足,為填飽肚子他們又向南流竄進入兗州,經泰山郡席捲任城國(今山東濟寧),殺死國相鄭遂,又向西北轉入東平國(今山東東平縣),進到兗州腹地。

    兗州頓時亂作一團。面對危機,有的人眼裡是危險,有的人眼裡卻是轉機。這位大牛人,就是緊急接受兗州刺史之位的曹操。

    然而,曹操此時滿打滿算也就五六千兵馬,而黃巾光戰鬥部隊就足有三十萬,這仗怎麼打嘛!

    面對如此逆境,曹操的領導能力與領袖魅力爆發了,他每天全副武裝去各營巡視慰勞,發表講話,穩定軍心,鼓舞士氣,嚴明賞罰,並親臨一線,先鋒表率,帶領全軍發揚不怕疲勞不怕辛苦連續作戰的作風,跟黃巾玩兒起了游擊戰,他將六千部隊再分為幾個支隊,分進合擊,零敲碎打,斷敵糧草,連設奇伏,軟磨硬泡,晝夜襲擾,往往一日接戰數十次,殺的黃巾是疲於應付,苦不堪言。終於,黃巾再也受不了這個戰爭瘋子了,說惹不起你我還躲不起嗎?於是向北撤入了濟北國。但曹操不依不饒,帶著幾千兵馬繼續追在百萬黃巾的屁股後面一路襲擾,同時展開政治攻勢,連發傳單勸降。

    黃巾畢竟只是幫流民,無組織無紀律,戰鬥意志更差,加之適逢饑荒時節,黃巾野無所掠,又被曹軍追擊無暇攻城,只得一路帶著幾十萬隨軍家屬餓著肚子轉戰狂奔,這不是打仗,簡直就是百萬難民偕老扶幼跑馬拉松,太慘了,好在黃巾之中也有些寒門精英,他們想起曹操在青州擔任過濟南相,做的事情與他們也像是同道,於是發了一篇檄文送給曹操,言:“昔在濟南,毀壞神壇,其道乃與中黃太乙同。似若知道,今更迷惑。漢行已盡,黃家當立。天之大運,非君之力所能存也。”

    原來,曹操在做濟南相時曾禁斷淫祠、大舉毀壞神壇,這與黃巾的宗教信仰不謀而言。因為黃巾信奉的太平道屬於黃老道教,只敬軒轅黃帝和老子,“不奉他神”,對於其他的神鬼祠廟則一律禁燬。所以他們認為曹操與其宗教信仰相同,是可以爭取和策反的。

    曹操一家確實有道教信仰傳統,但黃巾的反漢思想卻不能為曹操所容,所以曹操回書叱罵,堅決表明自己的政治態度,但又表明雙方也可以求同存異,悠悠亂世,芸芸眾生都在往活路上掙扎狂奔,互相踐踏,誰又能怪得了誰?你們造反也是為了混條活路,但凡有口飯吃也不會在刀尖上過日子。這樣吧,投降我曹操吧,我曹操不能為你們反漢,但至少會尊重並保護你們的宗教信仰,並能給你們一口飽飯吃。

    在當時,曹操能這樣做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因為這違背了他的階級屬性。比如袁紹公孫瓚皇甫嵩等其他豪強,他們對於黃巾就嚴重缺乏好感,表現出來就是心狠手辣的刻骨仇恨。皇甫嵩不但將已死的張角剖棺戮屍,傳首京師,並且對黃巾斬盡殺絕,首獲十餘萬人,築京觀於鉅鹿城南。袁紹討黑山於毒,圍攻五日,破之,斬毒及其眾萬餘級。又擊劉石、青牛角等,復斬數萬級,皆屠其屯壘。公孫瓚更狠,他逆擊青、徐黃巾軍於東光南,斬首三萬餘。黃金奔走渡河,公孫瓚半濟而擊之,又殺黃巾數萬,流血丹水。

    在這些雙手沾滿農民軍鮮血的漢末群雄之中,曹操簡直就是一個異類。究竟官宦世家出身的曹操與這些賊寇出身的黃巾之間有何曖昧不明的關係呢?

    這還是得從曹操與青州兵共同的宗教信仰上去尋緣由:事實上,曹氏家族百年來一直信奉黃老道,曹操亦深受家族影響,一生都尊奉此道,在他晚年所居的洛陽宮殿裡,也還有專祠黃老的‘濯龍祠’。而黃巾所信奉的太平道,乃至後來漢中張魯的五斗米道,都並非要打了天下建立一個農民政權,他們只是認為“漢行氣盡”,末世即將來臨,為避此終末之災,故而想改變朝代及宇宙的迴圈,找出新的“受命者”去輔佐他,併成為他的精神導師,正如他們所想象的老子曾經在過去許多時代為皇帝們做天師一樣。

    如此,同樣信奉黃老道並對道教人士非常優容的曹操,就逐漸成為了道教教眾最終認定並想要輔佐的“黃家”真命天子,從晉代道經《真誥》所儲存的資料“魏武帝為北君太傅”,也可以看出,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曹操都被道教奉為真神,且神位崇高。

    另外,與道教同源的五行學說認為:土行應該代替火行,黃色應該代替赤色,而漢朝即赤色火行,必被黃色土行所取代。因此,曹丕即位後便以“黃初”為年號,將黃老道定為曹魏的主要意識形態。也因如此,道教領袖張魯才表示“寧為魏公奴,不為劉備上客。”率領百萬教民毅然投降“黃家天子”曹操,而曹操也拜張魯為鎮南將軍,待以客禮,封閬中侯,邑萬戶,封地為天下列侯之最;其五子亦皆被封侯,其女則嫁於曹操之子曹宇為妻,兩家聯姻。曹操對黃老宗教人士之優容竟至於此,連史家裴松之都認為這過分了——張魯雖有善心,要為敗而後降,今乃寵以萬戶,五子皆封侯,過矣。

    裴松之根本就不明白,曹操這才是深謀遠慮啊!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末世危機,真人救世……這些暗流湧動的社會思潮與人民運動,正是一股隱藏在歷史邏輯背後的宗教力量。比起二袁孫劉等其他諸侯,曹魏更好的理解、掌握並利用了這股力量,所以才能順勢而進,事半功倍。

  • 9 # 水芝子

    曹操是以鎮壓農民起義起家的,此話有一定道理,他先是在光和末年(公元184年)在黃巾起義的情況下被拜為騎都尉,並因討伐潁州黃巾軍的功勞做上了濟南相;後接受袁紹的命令在濮陽攻其必救,計破黑山軍白繞部,被袁紹表薦為東郡太守,有了自己的地盤。

    中平末年(公元188-189年),各地黃巾軍再次壯大,其中青州、徐州的起義軍數目達至百萬。在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四月,黃巾軍百餘萬眾攻入袞州,袞州牧劉岱領兵與黃巾軍作戰,結果兵敗被殺。 劉岱既死,袞州無主,此乃天賜良機。曹操接受屬下陳宮的獻計,前往袞州代理袞州刺史(後稱州牧),擔任袞州最高一級軍事長官,曹操成為真正的事實上的一方之主了。

    曹操領袞州牧之後,立即帶兵出擊黃巾軍於壽張東(今山東陽穀)。初始交戰不利,但是很快曹軍屢屢得手,黃巾軍被迫退走。冬十二月,曹操追黃巾到濟北(今山東長清南),黃巾軍被迫乞降,曹操收降卒30餘萬,男女百餘萬口,收其精銳者,號“青州兵”。

    曹操這次收編,使得他的勢力真正的壯大起來,切實奠定了以後大發展的根基。終其一生,青州兵一直是作為單獨建制存在的並始終是曹操手中最具戰鬥力的主力部隊,為其打下半壁江山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經濟上也為屯田積穀付出了辛勞。

    曹操之所以能夠收編成功有多方面因素。

    首先,這是曹操取敵以資己的軍事思想在實踐中的成功。曹操收編農民起義軍以壯大自己的想法早在醞釀之中,他雖然堅決鎮壓農民起義軍,但是從來不想袁紹、公孫瓚那樣數萬數萬地進行殘酷屠殺,因為他對天下大勢始終保持清醒認識,知道天下大亂的情況下,足夠的兵力才是立身的根本,而農民起義軍就是最好的來源,所以他一直對待起義軍是鎮壓與誘降相結合的兩手政策。

    其次,這是封建社會的農民起義軍本身的原因。封建社會的農民起義軍不是先進生產方式的代表,農民起義對於社會的政治制度和社會的經濟秩序大多是破多立少。在東漢末年的混戰中,黃巾餘部與黑山軍實際上是其中的一方,並且還常與割據軍閥結合,加劇了軍閥混戰的破壞程度。農民起義的目的,大多數參與者是為了活命,為了吃飯,進而祈求一個安定的生產環境與社會環境,但起義軍隊伍的領袖人物則多是別有所圖。有的是想坐天下,有的想稱霸一方,有的想與統治階級討價還價,以招安換取爵位等。

    因此,在作戰失利的情況下,當時的30萬黃巾軍投降也就不難理解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農民實行一戶一宅,但城裡人卻可以有幾套或更多套單元或別墅,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