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骨科碩士小鹿vlog

    本人從前是不大愛看電影的,一直不太明白電影的魅力究竟在何處,以為只有長長的囉裡囉唆的電視劇才是消磨時間的最好的法寶。直到我看了一部《肖申克的救贖》,我才發現電影的無窮魅力,在電影的一兩個小時中你能得到的是數不清的財富。因此《肖申克的救贖》作為我的“啟蒙影片”,在我的心裡佔著很重要的位置,也一直被我反覆拿出來看,反覆的去思考。

    令我感到高興的是《肖申克的救贖》這部影片不僅在我的心裡排名是第一,在影史上也多次排到第一名。可見這部影片也是被許多人所認可的。其實影片最大的魅力就在於導演可以在很短的時間裡用他的構思去把一個故事的精髓融入進去。並且每一個鏡頭都不多餘,每一個鏡頭都有它的畫面內涵,值得人們去品味。

    那麼這部沒有令人眼花繚亂的特效,沒有感天動地的愛情,沒有恢弘壯闊的的場景的影片是如何經久不衰,成為電影史上的一部經典之作的?

    電影改編前原著作品的成功

    可以說電影能否成功,不僅要看演員的演技和導演的拍攝技巧。更重要的一點就是開始拍的這個劇本一定要好,劇本精彩的,無疑會給這個電影加分。我們可以發現有很多經典的電影,他們都是改編自著名的作品。在導演拍這部作品之前就已有了一個非常好的劇本的雛形,只需要找編劇去打。同時,當你有了一個知名度比較大的作品作為你的影片保障的同時,你就會有了一部分的關注度和一票粉絲的支援。這也就是為什麼當下中國很多影視劇的創作都選擇找IP,這對影視作品本身的劇情質量是一個有效的保證。

    《肖申克的救贖》是由美國的著名作家斯蒂芬金所寫的一篇中篇小說,也是他的比較出名的一部代表作,可以說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力的。但是劇本好固然是很突出的一個亮點,更重要的是在改編的過程當中,電影基本上都是遵循原著的,沒有對作品進行很大的那種改動,我覺得這是尊重原著的創作。好的作品遇到了好的編劇,再遇到了好的導演,那麼《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就很難不被人注意到了。

    電影細節處理到位

    我們知道電影當中的男主人公最後是越獄出去的。而在影片當中並沒有明確的表明他是有這個準備的,但是在很多細節方面我們都可以看出導演的用心。從男主一些看似莫名其妙的細小的舉動中,就能夠窺見他正在為他的未來佈下一盤令人眼花繚亂的棋局。

    電影當中還有一個令人驚歎的細節。我們知道,在前期的時候安迪向瑞德索購了一把石錘子。當監獄裡的警察來查房的時候,我們會很驚訝為什麼沒有發現安迪的石錘,這把石錘被他放在了哪裡?當時這一幕場景的時候,監獄長手上是拿著安迪的聖經的,當然這個時候我們也不會聯想到更多的內容。但這一點會成為一個困惑,在最後揭露出來的時候,監獄長打開了一本聖經,原來當初錘子是放在了聖經挖出的洞裡。這個時候我們不得不感慨導演拍攝的精妙之處,劇情安排得如此巧妙。

    人物刻畫形象生動

    安迪:安迪這個角色在電影中真的特別出彩,他睿智隱忍,成功逃出監獄,給所有的人塑造了一個傳奇人物般的形象。在影片當中他無疑是一個正面的形象,沒有犯罪卻被關在了監獄裡。在真相快要浮現出水面,他即將要獲得清白的時候,惡毒的典獄長為了自己的一己私慾害死了無辜的湯姆,毀掉了,證明安迪無罪的證人。但可貴的是安迪並沒有放棄對自由的希望,他為了逃出監獄做了將近20年的努力,終於成為了一個自由人。

    老布:老布出現在影片當中的時候已經是一個很老的老人了。他管理著監獄裡的圖書館,養著一隻叫傑克的鳥。本以為這是一個平平無奇的人物,但是在影片當中卻引發了一次小高潮。在肖申克的制度管理下生活了50年的老布,再也沒有辦法適應外界的生活。於是在沒有辦法只能假釋之後,他終於選擇了自殺這樣一條路。他是一個充滿著悲劇色彩的人物,沒有辦法和制度化進行抗爭。於是只能在他的住所上留下字跡,證明他曾經來過。

    電影伏筆恰到好處

    伏筆一:在影片當中,有一幕大家在整理圖書的時候,整理到了一本大仲馬的《基督山恩仇記》。當作者大仲馬的名字,在電影當中引發大家的玩笑時,安迪忽然為大家解釋了這本書是講的越獄的事情。我相信在這個時候觀眾的心情隱約有些激動了。應該已經有所瞭解到,這一幕的安排並不是沒有目的的,他是為後來安迪的越獄做一個暗示的伏筆。

    伏筆二:還有一個伏筆在影片當中顯得特別的巧妙,當然更確切的來說他是一個前後的對照,相當於是一條線索。就是瑞德三次申請假釋,我們可以看出,在這三次的申請當中,他的年紀越來越大,在監獄中呆的時間越來越長。他對於人生的看法也越來越豐富。我們從這個線索伏筆當中,可以看出在監獄裡人長時間的一個心理的變化。

    作品內涵深刻意味悠長

    第一個關鍵詞—自由:在黑暗的監獄中,幾乎所有的囚犯都向往著一樣東西,就是自由。當遇到有戶外的勞動時,很多囚犯都會去爭取那僅有的名額,就是因為希望在戶外勞動中能夠獲得片刻的自由。當無數黑暗醜陋的人性在肖申克里揭露出來的時候,安迪並沒有對他的人生感到絕望。反而更加激發了他對自由的渴望。他知道自由的人不能沒有音樂,於是他冒著風險,為大家放歌曲,他為瑞德送去會吹的口琴就是希望他不要放棄心中的自由。自由是我們必須追求的,且是我們終身要去追求的,無論我們是否被判處終身監禁。

    第二個關鍵字—制度:影片當中有一個悲劇人物老布,他就是典型的在監獄制度當中犧牲的代表。長時間的制度化的生活,讓他失去了主動去改變,去適應的能力。他的自殺似乎也暗示了在監獄中其他人未來的命運,可以說著實令我們唏噓不已。但我們仍要努力的去改變自己,不讓自己被制度化。

    第三個關鍵詞—環境:環境,在這部影片裡顯然也是一個很關鍵的點。我們可以發現在一個環境當中,對人的影響和改變是極其重大的。肖申克這所監獄,因為有了安迪的存在,他去努力申請圖書館的建設資金,為囚犯們爭取一個更好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感染下,無疑對那些鐵籠裡的人起到了莫大的安慰。有時候一個好的環境,也可以讓黑暗的人心得到寬慰。

    品味完《肖申克的救贖》的一個小結——我相信人間總有希望,救贖之路就在其中。

    每隔一段時間,當我感到困惑,當我感覺到生命中好像沒有希望的時候,我就會重溫這樣一部影片。每每看到最後安迪越獄成功,在雷雨聲中重獲自由的時候,我感覺那一刻我的心似乎也得到了釋放。可能這就是一種精神的感染力,也是這部影片於我的魅力。一部好的影片固然有它精彩的劇情,導演縝密的安排。但我覺得當我們欣賞完了一場視覺盛宴或者是故事盛宴之後,不該只是在這場電影的餐桌上留下殘羹剩飯,抹嘴走人。

    它必須要能夠帶給我們一些什麼,這個就是優秀經典電影的使命,也是它之所以成為經典的原因。而我相信《肖申克的救贖》就是這樣一部電影,因為在這部電影當中,我相信了希望,找到了我的救贖之路。相信每一個觀影的人都有不一樣的感受,但是在不一樣的感受當中,我們都能得出一樣的結論,就是他值得經典,值得被我們永遠記住。

    我覺得這部影片之所以會成為經典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於,每個人都可以在這部電影中的人物身上找到屬於自己的影子。不是說我們真的像肖申克監獄裡的人犯過罪,又或是有做過驚天動地的事情。而是你也有許多關於人生、希望、自由制度、環境的困惑。

    如果你的心中也有一座肖申克監獄,千萬不要毫無作為的住在這座監獄。別讓監獄陰暗機械似的環境將你制度化,永遠記住,只要你有希望,救贖之門就會為你開啟。附上影片中的一句話,希望給你啟發:“滌盡罪惡,在彼岸重生”。

  • 2 # 臨風影劇

    臨風觀劇,我來回答!

    簡明扼要的說,《肖申克的救贖》講述了一個蒙冤的男人,在漫長的牢獄生涯中實現了自身價值和自我救贖,並且最終脫獄獲得自由的故事。

    關於其在影史上的地位,可以看到在亞馬遜公司旗下網站“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的250部最佳影片中,《肖申克的救贖》一直排位第一。在美國電影學會評選的20世紀百大電影清單中,《肖申克的救贖》也始終名列前茅。在廣大業內人士的心目中,這部電影是高高在上的神一般的存在,能與其比肩的唯有《教父》而已。

  • 3 # 你好你好你好啊

    有這麼一部影片,它雖然在當年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一無所獲,但是它的口碑,以及在日後全球影迷心中的地位,卻永遠成為了經典中的經典,它就是《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當年不止是沒拿到藝術類獎項,連票房也撲街了。美華人率先提出了好萊塢電影概念,就是在世界電影本源混沌不清的基礎上,強化了電影型別的分門別類,藝術電影主要靠口碑和影碟發行賺錢。但是在當年風頭完全被老對手《阿甘正傳》遮住的“肖申克”,只得到了一部分影評人的支援,可以算是毫無收穫。

    直到IMDB網站的出現,“肖申克”意外地被選中,從上千萬部電影中脫穎而出,成為了這家全球最知名影視評分網站中的電影類評分頭名直到今天。在中國,後來成立的豆瓣電影TOP250的第一名同樣是這部電影。

    可以說《肖申克的救贖》對於熱愛電影的我們來說,是進入優秀電影殿堂的“一塊敲門磚”。當我們渴求更優質的影像來滿足我們視覺與心靈雙向衝擊的時候,我們便會搜尋有哪些電影是得到更多人認可的,《肖申克的救贖》永遠是主流榜單中那第一個被推薦的電影。

    如今過了十多年的時間回顧這部電影,已經不像第一次觀看時產生那種憤怒、刺激的感覺。再看安迪的越獄,其實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這也是美國型別片在挑選劇本時極其看重的一點,劇情一定要曲折,要有足夠多的反轉。

    那張夢露的海報,如此顯眼的擺在安迪的牢房中,鏡頭多次給到的特寫,都在預示著這一切都不是那麼簡單。

    在影片初始,安迪被誤認為是殺人犯的庭審畫面與殺人當晚的畫面形成了蒙太奇化學反應。律師一邊誘導安迪去回顧當晚的情形,一邊吧案情往自己的設想上引導。這種律師質詢環節,其實更多的是律師對於犯人的一種心理上的誘導。哪怕是沒有罪的證據,也會在這種誘導下最終把不利的一面轉向被告人。而其實安迪的職業恰恰是律師,這就形成了一種諷刺的效果。在美國法律不健全的那個年代,律師可以掌控一個人的生死,這本來就是一種罪狀。安迪雖然無罪,但他在辯護的時候其實也間接的決定了別人的命運,所以這種命運也算是自有天意。

    導演在影片中不止在安迪的命運中開了一個玩笑,男二號瑞德同樣被命運操控。已經在獄中度過很長時間的他,每次提出保釋都被駁回。然而就在安迪逃出監獄後,瑞德再度面對機會,每次都渴望的他這次卻因為安迪對他的改變,說出了自己內心的肺腑之言,卻沒想被批准了保釋,他得以重獲自由。這同樣是命運對瑞德開的一個大大的玩笑。命運看似無情,實際上每次的改變,其中又都蘊含了耐人深刻的道理。與其說安迪和瑞德在監獄的遭遇是不幸的,不如說是監獄的洗禮讓他們二人對人生有了新的定義:若想獲得自由,必須放下所有。

    同樣被命運支配的當然還有典獄長。他高高在上,不失威嚴嘴裡滿是仁慈。他會給犯人們講聖經講典故,犯人們沒什麼學歷,自然無法跟典獄長一樣通透聖經中的道理。但其實典獄長也並非聖人耶穌,耶穌傳教不會使用暴力,但典獄長卻是一個暴力狂,當他的政策受到挑釁,他便會派他的手下透過暴力鎮壓來達到施政目的。說到底他也只是凡人,他也是監獄中眾多罪人中的一個。監獄中的犯人透過痛苦贖清了自己的罪孽,以坦蕩的面貌去面對出獄後的生活。但典獄長卻在這間牢籠裡不斷犯錯,積累自己的罪孽,最終的下場也只能說是必然的命運。

    《肖申克的救贖》之所以可以得到世界上眾多影迷的喜愛,就是因為它的深刻性並不影響普通影迷甚至是普通人的觀看。每個人都能理解這個淺顯的道理,每個人也都會像安迪和瑞德一樣思考人性、自由、權利這些宏偉的命題。

    再看“肖申克”,我們能否在這部電影中找到更多亮點呢?我想也許可以,比如之前提到的有關“命運”和“監獄”的母題。是在諸多影評中很少涉及的,但除此之外,影片中再難尋到更有價值的內容。這實際上限制了“肖申克”成為一部更加出色的行業內電影。同時比較老對手《阿甘正傳》,雖然都是改編小說,但是“阿甘”的電影情節非常有趣,裡面很多有關年代的產物在影片中還原的比較到位。這也是我們在談論電影的好壞時,必須要注意的一點,即除了劇本之外,影像的表現能力同樣十分重要。

    《阿甘正傳》,嬉皮士運動興起

    所以,請想象一下,當你今時今日看完這部影片為之感動,十年之後有人再問起你這部影片時,你還記得些什麼呢?是安迪憂鬱的眼神還是海灘二人喜獲自由重逢時的悵然若失呢?我想大都不是。你會記住“自由”“決心”“信念”這些詞,因為這部電影的劇本過於出色了,出色到人們忘記了畫面之於電影的重要性。

    同樣致命的還有人們對於此片導演的忽視。德拉邦特其實是拍型別片很有一手的導演。2000年的《綠裡奇蹟》讓他再次提名了奧斯卡,只可惜仍然沒有獲獎。

    《綠裡奇蹟》,2000

    在2010年,德拉邦特出人意料的執導了當年大火的美劇《行屍走肉》。這部劇在全世界範圍內大獲成功,“瑞克”“弩哥””格倫”的形象深入人心。作為導演兼編劇的德拉邦特自然功不可沒,可是這一次他再次選擇待在幕後,不接受媒體過多的採訪。

    《行屍走肉》第一季,2010

    弗蘭克·德拉邦特

    德拉邦特用他的智慧完成了對《肖申克的救贖》的表達,儘管原著已經十分出色,但德拉邦特仍然做到了把文字變成影像,並在更大範圍內推廣的任務。並讓每個人都喜歡這部電影,這便是他最大的成就。

    《肖申克的救贖》作為一部兩大榜單排名第一的電影,其實電影完成度很高,是一部非常有實力的影片。同時電影傳達的理念也感染了幾代人,成為影史不可磨滅的經典作品。然而影像的表達略顯平淡,劇情依賴原著,過於套路化,很容易被模仿的問題也不容忽視。即使它已經足夠成功,但依然要為其中出現的每一幀失誤,承擔合理的批評,這也正是電影最大的魅力。

  • 4 # 深夜創造

    斯蒂芬·金的影片《肖申克的救贖》於1994年在美國上映,豆瓣分9.6分,先不說美華人對這部電影的看法,單單是9.6這個高分就知道這部電影不差。

    這部電影究竟想表達什麼意思?我覺得應該是講述一個人靈魂的救贖。

    這是發生在1947年的一個故事。擁有高收入高智商的銀行家安迪被指控搶殺妻子而被判無期徒刑,同時也意味著他,將會在肖申克這個監獄裡過完一生。而正是男主角安迪的加入才使得蕭申克這個監獄,能夠打破固執死板的活法。

    誰能想到一個看似軟弱的書生能有如此強大的力量。

    因為心中充滿希望,不甘在此苟活餘生而拿起自己的精神武器與在外的制度對抗,經管過程艱辛,隨時都有可能面臨死亡,但是眼前只有兩天道路,一個選擇,要麼忙著活,要麼忙著死。

    我們需要的救贖不止是身活身體上的救贖,需要你打破思維的固執打破環境的束縛,這種救贖是來自靈魂的救贖。

    安迪透過自己的專業知識以及圓滑的為人處事還有自己內心的堅持不懈,最終在一個暴雨交加的夜晚,雷生大作,已經得到靈魂救贖的安迪成功的逃脫了,逃脫也意味著新生。

    整個電影都是圍繞希望與自由而鋪開的。作為個體的人類,不僅僅需要身體上的自由,更應該得到靈魂上的自由,那才是生命的意義。

    人的一生,要麼忙著死,要麼忙著活。

    這就是這部電影不能撼動的原因。

  • 5 # 小皮革

    這部電影我看了三遍。

    《肖申克的救贖》上映至今已有25年之久,它就像是一罈深埋在地窖的老酒,隨著時光的流逝,越發醇香。國內的豆瓣和國外IMDB無一例外給出非常高的好評和排名,近年來排名一度穩居排行榜第一。

    《肖申克的救贖》講的是希望,信念,二者讓人在絕望中生存,在絕望中反擊,並在絕望中勝利。表達了一種在絕望的環境中不放棄希望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並奮起鬥爭最終戰勝絕望取得勝利的中心思想,對觀看者影響不可謂不大,此片能夠引起大多數人的共鳴,經歷的風浪越多,看後越能夠感同身受,越能夠發人深省。很多初出茅廬的小牛犢在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難之後看到此片往往能夠熱淚盈眶。作為電影,它很成功。

    我認為這部影片久經不衰和排名影史第一的原因是它引發我們對人性最基本的思考和認知,還有就是故事的結尾符合大眾的預期。一部電影的成功,不止在於美女環繞、特技音效、富商大佬;而是不管多少年重溫,會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

    以下是這部電影裡面的經典臺詞(僅代表我個人觀點):

    1、生命可以歸結為一種簡單的選擇:要麼忙於生存,要麼趕著去死。

    2、監獄裡的高牆實在是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是體制化。

    3、懦怯囚禁人的靈魂,希望可以感受自由。強者自救,聖者渡人。

    4、記住:希望是件美麗的東西,也許是最好的東西。美好的東西是永遠不會死的。

    5、有些鳥註定是不會被關在籠子裡的,因為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

    6、堅強的人只能救贖自己,偉大的人才能拯救他人。

    7、我無時不刻地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深感內疚,這不是因為我在這裡(指監獄),也不是討好你們(指假釋官)。回首曾經走過的彎路,我多麼想對那個犯下重罪的愚蠢的年輕人說些什麼,告訴他我現在的感受,告訴他還可以有其他的方式解決問題。

  • 6 # 一嗑瓜子話就多

    《肖申克的救贖》至今已有24年之久,就像是珍藏的紅酒,而隨著時光的流逝,越發酵香。

    劇情循序漸進,不斷改變現狀,希望一點點實現。

    大概每個看電影的人都從電影裡看到了自己,監獄的高牆就像我們自己生活的圍牆,圍牆裡面的我們漸漸習慣了現在的生活,難以去追尋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和在意的東西,而電影中的安迪就像一個衝破自我的我們。這種徹頭徹底的自由主義是我們每個人都及其渴望卻難以擁有的東西。

    電影並沒有因為時間流逝而失去價值,反而歷久彌新,讓每一代徘徊的年輕人轉而去尋找生命重生的意義。

  • 7 # 道君

    這是一部很怪的電影。它在 1994 年完全屬於徹頭徹尾的失敗者。

    奧斯卡 7 項提名,全部落空。歐洲三大影節也沒撈到一個名分。

    更慘的是,票房大敗。總票房收入 2800 萬美元,剛剛夠得上成本的 2500 萬美元。

    而同期上映的《阿甘正傳》票房收入 6.7 億美元,所以,《肖申克的救贖》如今的影史地位,完完全全是依靠觀眾慧眼識珠,捧起來的。

    由無數影迷口口相傳,一顆顆星,一篇篇影評,一把鼻涕一把淚養大的。

    它才是真正的粉絲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毫無疑問是一部好片子,沒有動作,沒有特技,甚至沒有美人,卻依然能深深打動觀眾,並且歷經十幾年而魅力不減。它靠什麼吸引我們?有人說是因為它反映出了“人性之韌”。確實,用一把小榔頭,近20年的時間,在人身控制極為嚴格的法西斯式監獄,挖出了一條逃生的小隧道(或許叫敲鑿出了一條小隧道更合適,那個榔頭實在太小了)。這難道不是體現了人的韌勁嗎?

    電影中最經典的一段旁白,來自原著小說:

    我曾經試圖描述過,逐漸為監獄體制所制約是什麼樣的情況。起先,你無法忍受被四面牆困住的感覺,然後你逐漸可以忍受這種生活,進而接受這種生活……接下來,當你的身心都逐漸調整適應後,你甚至開始喜歡這種生活了。什麼時候可以吃飯,什麼時候可以寫信,什麼時候可以抽菸,全都規定得好好的。

    在這段話中,如果你只看到了體制對人的束縛,那就只看到很表面的東西。

    這種感覺你應該似曾相識:當我們離開“逼你學”的高中,進入“自由學習”的大學,我們是不是一下子不知道怎麼學習了?

    我們離開制度森嚴、流程有序的工作8小時,我們是不是有一種無力安排自己的生活的感覺?

    是否因為害怕自由,才讓我們甘願把自己變得忙碌呢?

    紀伯倫說,自由是人類枷鎖中最粗的一條。

    肖申克監獄裡所有的犯人和現代社會的人一樣,他們追求的自由是一種自由的幻覺,是牢籠中一時的喘息。

    安迪所追求的自由,才是痛苦的自我反省、漫長的自我救贖後,體會到的真正的自由,又有他的自律、耐心、智慧做保證。

    這才是《肖申克的救贖》中,真正的救贖。

    安迪個人強烈詮釋了一句話,當你最終意識到現在自己的生活處境,別人給你的待遇和態度、自己的情緒等都是自己一手造成時,你會真正強大起來,從而去努力主宰自己的生活,掌握自己的節奏。

    《肖申克的救贖》是豆瓣網第一部突破百萬評分的電影,百萬打分的另一邊是高達9.6分的評分,同時也打敗了時間,這麼長時間的影片了,抗住了時間的考驗,所以我認為它是無冕之王。

  • 8 # 迷電影

    對於大部分普通觀眾來說,看電影是一件放鬆身心的事,是開闊視界、尋求思考與共鳴的精神活動過程。像《肖申克的救贖》這樣一部根據小說改編,情節引人入勝,表演完美,又可以提煉出各種各樣“人生真諦”的故事片,它的確能迅速抓取觀眾的興奮點,供人回味,引發關於“希望”“堅持”“信念”等等人類優秀品質的討論。毫無疑問,它是一部優秀的敘事電影,能夠得到大量觀眾的喜愛,並在美國的IMDB以及中國的豆瓣網和時光網等媒體網站上拔得頭籌,並不是沒有根據的。

    但從其它角度看,電影自誕生之日起到現在已有一百二十多年的歷史,用一部僅僅二十幾歲的年輕作品來代表整個“影史”是不是有點草率?況且這部電影在IMDB上的排名還有一段並不太光彩的“往事”:當年克里斯托弗·諾蘭的《黑暗騎士》上映時,粉絲為了能讓此片在榜單上超越當時的冠軍《教父》便瘋狂給後者打低分,而《教父》的粉絲也不甘示弱,用同樣的手段反擊。結果誰也沒有預料到,《黑暗騎士》沒有被拱上第一名的寶座,《教父》也因為被狂刷低分而無辜降位,而長年處在第2名位置的《肖申克》卻漁翁得利,順勢爬到了Top1的位置。

    當然,無論第一還是第二,在質量上並沒有太大的差異,只是“第一名”的光芒實在太過耀眼,會吸引更多慕名的觀眾前來欣賞、打分,錦上添花。久而久之,地位就堅不可摧了。

    如果我們從電影從業者的角度來看此片,會發現《肖申克》在“影史”的存在感並不強。如果說當年的奧斯卡無視《肖申克》是一時的失誤,但距離1994年已經過去25年了,無論美國還是歐洲,這部所謂的“無冕之王”並沒有被撥亂反正的跡象。

    美國電影學會AFI在2007年更新了“百年百大電影”的名單,位居第一名的是奧遜·威爾斯的不朽之作《公民凱恩》,而《肖申克的救贖》排在第72名。

    同樣2007年,法國著名雜誌《電影手冊》召集78位影評人及從業者選出“世界最美的100部電影”,《肖申克》落榜。

    2012年,英國權威電影媒體《視與聽》組織846位影評人和358位導演進行投票,選出世界影史Top250,希區柯克的《迷魂記》超越《公民凱恩》成為No.1,《肖申克》榜上無名。

    如果我們去逛書店,隨便翻開一本世界電影史,醒目的都是《公民凱恩》《遊戲規則》或者《羅生門》《偷腳踏車的人》,著重講解的都是義大利新現實主義或者法國新浪潮,提到《肖申克》的恐怕寥寥無幾。

    說到這裡,恐怕有人會說:電影是拍給大眾看的,大眾喜歡的才是真的經典。但從業者或者影評人就不屬於大眾了嗎?大眾就不應該用相對專業一點的眼光去欣賞電影了嗎?換個角度,“世界史”“中國史”或者“音樂史”“美術史”又有哪部“史”是透過大眾打分投票而確定的?IMDB和豆瓣真的能代表“影史”這個宏大概念嗎?

    所以,《肖申克的救贖》是我們普通觀眾心頭的至寶,這無可厚非。但在把它上升到“影史第一”之前,或許真的要多瞭解瞭解情況,增加增加閱片量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草珊瑚特點有哪些,怎麼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