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湖小曉生
-
2 # 路遙lgy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是司馬徽先生給諸葛亮和龐統兩個人定的高階職稱。就是說這兩個人都是最好的人才。
龐統在東吳應聘時,孫權問他,龐統不是很在意的回答,使孫權沒有用他。卻在赤壁之戰時向曹操獻了連環計,也是立功一件。
諸葛亮在給龐統寫的推薦信上說“龐統之才,強我十倍”。龐統卻故意不用。
劉備取得荊州各郡的勝利,站住腳跟。正好張松來見,並獻上益州地形圖。使劉備打算取益州。這就是龐統有了施展自己的機會,因為荊州各地剛剛平定,諸葛亮對荊州熟悉,需要他安撫籌劃各郡的事物。龐統由於顯然不合適留守荊州。
劉備與龐統攻取涪關,久攻不下。這時彭羕來投,法正與龐統將他推薦給劉備。彭羕告訴劉備“前寨前有涪水,兩側是高山峭壁,如後被用軍隊堵住撤退的路,河水暴漲必然全軍覆沒”。“為將之道豈有不知地理乎”。劉備趕緊命令魏延的前軍撤退。
龐統攻取涪關後,在攻打雒城時,被流矢擊中身亡。劉備感念他有功,派人遠風水好的地方埋葬。龐統被埋在了“落鳳坡”。
龐統英年早逝,的確是可惜。龐統有才,但卻清高,他去孫權那裡應聘就是前例。後有諸葛亮推薦信,他不用。說明此人確實清高傲氣些。在攻打涪關,被彭羕指出佈陣的缺點。龐統肯定不會不懂得行軍的地理常識,只是他的清高與不在意,是之處於危險之地。
龐統英年早逝,在於他的清高侍才無物,與諸葛亮的處處謹慎入微相比,只能說是計不如人了!
-
3 # 公明淏
《寡人之於國也》:“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龐統向劉備獻上上中下三條臭不要臉的“妙計”,都是坑陷劉璋用的:益州牧劉璋與先主會涪,統進策曰:“今因此會,便可執之,則將軍無用兵之勞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國,恩信未著,此不可也。”這個不行,否。選擇一箇中等不要臉的吧,龐統被自己的這個中計給害死了,劉備選擇得!
反正都是竊取益州,劉備就不選擇“無用兵之勞”的上計?為什麼!當下有句名言,既要當婊子又要立牌坊,這才是劉備得真相。他這麼做的直接後果就是龐統被KO掉了。
這就好比,劉備和龐統兵在前線敗下陣來,劉備逃跑了五十步,龐統逃跑了一百步,劉備就譏笑龐統,說他不中用。其實兩人都是在逃跑了,只是跑得遠近不同罷了。龐統跑的遠了一點,中箭了,活該!
-
4 # 笑傲江湖161104
龐統一死,直接導致諸葛亮從荊州入川,關羽缺少了一個最佳軍師。試想,諸葛亮在荊州輔佐關羽,他既熟悉荊襄人脈地理,又與東吳關係良好,是孫劉聯盟的創立者,關羽再任性傲慢,諸葛亮的面子還是要給的,想想,要是關羽在諸葛亮輔佐下,發動荊襄戰役,會有什麼結局!孫劉聯盟就不會那麼快瓦解,即使孫權想奪荊州,憑諸葛亮的謹慎,東吳還能輕易偷襲成功嗎?簡單地說,是戰爭總要死人的,還是劉備人才太少了,死一個龐統,就少了一根頂樑柱。劉備巧取豪奪益州,本來就是一場風險巨大的賭博。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益州易守難攻,正常進攻是難得手的,且勞民傷財。劉備憑藉劉皇叔的名號,與劉璋拉親戚,才得以入川,這是百年不遇的好機會,之後中心開花,裡應外合,才能巧取豪奪。過程中,四面處處都是敵人,付出傷亡也很正常。龐統為了主公創立基業,嘔心瀝血,身先士卒,折戟沉沙落鳳坡,也算是死得其所,我想劉備取成都後,應該是非常懷念這位好軍師的。只是,龐統一死,直接諸葛亮從荊州入川,關羽少了一位最佳軍師。
-
5 # 海浮人
一龍並一鳳,相將到蜀中。才到半路里,鳳死落坡東。
風送雨,雨隨風,隆漢興時蜀道通,蜀道通時只有龍。
這就是東南之處的童謠。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這就是三國仙人水鏡先生司馬徽對諸葛亮龐統的評價,可謂之高。
龐統是了不起的軍事家,在同劉備時入川中埋伏死於落鳳坡,年僅36歲。壯志未酬身先死,說明了什麼?
《三國演義》這部小說,有許多的超自然現象,如諸葛亮的借東風,擺續命之陣。可以說那時的名士,不會一點巫術、卜卦之學都說不過去。那麼浮人來看看,與諸葛亮齊名的龐統英年早逝說明了什麼。
龍鳳不呈祥,大漢難再興。一個大一統的國家光有龍氣的存在是不完整的。諸葛亮號臥龍,龐統號鳳雛,二人都是仰慕劉備賢德之名而出仕的。當時劉備留諸葛亮留守荊州,自己與龐統入蜀地幫助劉璋,引狼入室而已。龐統身死,鳳死龍飛。劉備沒有龍鳳相助,沒有大一統國家君主的命運。倘若劉備在東征東吳時龐統未死,何苦犯下如此大錯,也不至於多年基業毀於七百里火燒連營。
雛鳳墜地,臥龍昇天。二人都是當世齊名的大才,龍鳳齊名,卻互相爭鬥,不能通力合作,那時,劉備的打算就是留一人守荊州,帶一人取益州,擴充套件疆土。龐統這隻鳳過於高傲。劉備軍一路凱歌,得益州指日可待,在進攻洛城的前一天。馬良帶來荊州諸葛亮的書信,亮曰:亮夜算太乙神數,今年歲次癸亥,罡星在西方;又觀乾象,太白臨於雒城之分,主將帥身上多凶少吉。切宜謹慎。此時諸葛亮也算出這將帥二人將有災難,劉備也略有擔憂,可龐統不這麼想,看看龐統怎麼說:孔明怕我取了西川,成了功,故意將此書相阻耳。唉,諸葛亮叫你小心,而龐統則說諸葛亮阻止自己拿的功名,有點狗咬呂洞賓的意思。本來劉備看到諸葛亮書信打算不進兵,而龐統自作聰明說:統亦算太乙數,已知罡星在西,應主公合得西川,別不主凶事。統亦佔天文,見太白臨於雒城,先已斬蜀將冷苞,已應凶兆矣。主公不可疑心,可急進兵。結果龐統身死落鳳坡。龍鳳爭鬥,必有一死。二人都是當世大才,誰也容不下誰,可以說龐統不死,諸葛亮很難施展才華。這既是三國中紫虛上人對二人評價:雛鳳墜地,臥龍昇天。
古峴相連紫翠堆,士元有宅傍山隈。兒童慣識呼鳩曲,閭巷曾聞展驥才。
預計三分平刻削,長驅萬里獨徘徊。誰知天狗流星墜,不使將軍衣錦回。
鳳雛鳳雛,虛負凌雲萬丈才啊。
-
6 # 上將噯福斯
說明了運氣這玩意,真的很重要。
龐統是怎麼死的?他是中流矢而死。也是說敵人並不是特意瞄準他射箭,而是不知道從哪裡飛來一支亂箭,把他射死了。
可真夠倒黴的。
按照常理,龐統是文官不是武將,是參謀不是先鋒,他上陣殺敵,應該是在中軍指揮。不可能衝到第一線和最前沿。一般情況下,還是很安全的。
可是偏偏被一支不知從哪飛來的莫名其妙的箭就給射死了。這運氣太差了。
相比之下,諸葛亮的運氣就要好得多。長坂坡那麼兇險,全軍覆沒的情況下,諸葛亮能跟著劉備全身而退。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龐統之才,略遜於諸葛亮,與法正在伯仲之間。如果不是發生意外,將來封侯拜相少不了他。
所以說,運氣啊,太重要了。不服不行。
-
7 # 鴻哥iouyh福小鋪
暗示劉備無法一統天下,而且使得作者可以自圓其說,所謂的鳳雛臥龍得一可安天下,劉備都兩者兼得,結果是死了鳳雛,夢想破滅的第一步,儘管後來還是奪得了益州,但最終只能維持了個三國鼎立。
再說鳳雛,他是劉備集團的一位軍師,甚至可以說是和諸葛亮屬於不同終端的體系。
體系很重要,最佳化的體系代表著效率和效益。
若是鳳雛活著,相信諸葛亮可以管理荊州體系,而鳳雛則是管理益州體系,相輔相成,再加上二人是摯友,心意相通,雙管齊下,想必曹操就要倒大黴了。
奈何啊,鳳雛掛了,諸葛亮自個挖下的坑就要自個填。
荊州、益州都得管理,最後只能將荊州託付給關羽。
時不時的打聽與指導關羽,說明諸葛亮依舊對關羽的信賴程度不如龐統。
但也說明一件很重要的事,戰略調整與人事最佳化還是諸葛亮,也就是劉備集團的致命點。
畢竟戰略體系因龐統的死崩壞,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修復或者更新,奈何都不是,愣是拖著原系統繼續前行,劉備集團能不泥潭深陷?
-
8 # 豹眼看歷史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諡曰靖侯。後來龐統所葬之處遂名為落鳳坡。
龐統壯志未酬身先死,說明了些啥?還真不太好說。不過,龐統死之前說了些啥,倒是說明了一個很有意思的事。
這個過程,值得仔細品味一下。
01
建言入蜀
益州牧劉焉死後,其兒子劉璋繼承了他的職位。由於漢中張魯不聽招呼,劉璋就殺死了張魯的母親和弟弟。
劉璋害怕張魯報復,於是在建安十六年(211年),派法正到荊州迎接劉備,入益州共拒張魯。
法正私下向劉備獻密計,請劉備藉機謀取益州。劉備猶豫再三,不能決斷。
於是就有了類似於《隆中對》的一段君臣對話。
軍事中郎將龐統對劉備進言說:“荊州荒蕪殘敗,人物流失殆盡。而且東有孫權,北有曹操,難以有大的發展。益州戶口百萬,土地肥沃,物產豐饒,如果能奪取此地,以為根基,可成就大業。”
劉備心裡清楚,諸葛亮也是這麼說的,但心有顧慮,仍然擔心:“如今與我水火不同的是曹操。曹操峻急,我便寬厚 ; 曹操暴虐,我便仁慈 ; 曹操奸詐,我便忠誠。凡是與他相反,才有今天的成就。如今為得益州,採用這等手段,恐怕失信於天下,這不行吧?”
龐統說:“凡事不能墨守成規,如今正當亂離之際,要隨機權變才好。不趁現在攻取益州,到時就會被別人佔了先機,悔之晚矣。況且吞併弱小,攻擊闇昧,逆取順守,報之以義,正是古人所重視的。只要事定之後,封還他一塊兒土地,還有誰能說您有負信義呢?”
劉備認為,龐統說得有理,決定留諸葛亮,關羽等鎮守荊州,而自己則帶領龐統率領數萬兵士進入益州。
益州牧劉璋和劉備在涪城相會。龐統勸劉備於宴席中挾持劉璋,但劉備以自己初來乍到 , 在蜀中恩信尚未確立為由 , 而拒絕了龐統的建議。
劉璋隆重地招待劉備及其部下,增撥給劉備不少人馬糧草和軍用物資,連戰略要隘白水關也交給他督理,命他率兵去進擊張魯。劉璋交代完畢就回了成都,劉備則率部到了葭萌關。
02
獻計徵蜀
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劉備已經在葭萌關屯住一年。
龐統就下一步的戰略問題,向劉備獻上三條秘計:
第一,挑選精兵,晝夜兼程,直接偷襲成都,可以一舉而定,此為上策;
第二,楊懷,高沛是蜀中名將,手下有精銳部隊,而且據守關頭,我們可以裝作要回荊州,引他們輕騎來見,可就此將其擒殺,而後進兵成都,此為中計。
第三,退還白帝城,連結荊州,慢慢圖謀益州,此為下計。
如果猶豫不前,繼續呆在這裡,將會有大難,不能在此久留。
劉備認為中計最好,依計而行。斬殺楊懷,高沛,直取成都。
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就打到涪城。
在涪城,劉備大會將士,置酒作樂,志得意滿。
劉備乘著酒興對龐統說:“今天這個宴會還高興吧?”
不料龐統卻很掃興,說:“把討伐別國當作快樂,不是仁者之師啊。”
此時的劉備已經喝醉啦,大怒道:“武王伐紂,前歌後舞,難道不是仁義之師嗎?你說啥呢,給我滾出去。”
於是,龐統起身退出。
看到龐統走了,劉備馬上就後悔啦,立即請他回來。
龐統回來後,看也不看劉備,也不道歉,自顧自地吃吃喝喝。
龐統說:“呵呵,你我兩人共同的過失。”
劉備哈哈大笑,酒宴又恢復了歡樂的氣氛。
03
劉備之仁,龐統之不義
劉備說:我也想跟曹操一樣做啊,可我玩不過他哦,我只好假仁假義,跟曹操反著幹,忽悠那些不明白事的,才有了今天這點成績。如果就這麼取了益州,豈不就露了餡了哦?”
龐統:“逆取順守,報之以義,古人都這麼玩啊,也不算很不仗義啊!關鍵是叫別人佔了先機,就沒你啥事啦。”
關鍵是這一句,劉備聽進去啦。
劉璋與劉備在涪城相會,龐統要做鴻門宴的故事。既然要奪人家的地盤,就別講究手段啦,反正做的是下三濫的事,就不必一定要高大上的方式啦。結果重於過程。
劉備怕萬一殺不了他,被劉璋殺了咋弄呢?董承搞得那個衣帶詔,要不是我跑得快,就沒命啦。這事不合適。
上中下三計,直取成都是好計,好說不好聽啊,傳出去不好再在江湖上混啦。那就中策吧,就說楊懷,高沛找事,我不得已才收拾了他們。
涪城宴會,劉備是真喝高啦,千年的老狐狸也露出了尾巴。
龐統一看明白啦,於是就有了“你我都有過失”一說。
龐統認為自己是看錯人啦。向來就喜歡品評人物,自以為看人很準,但這次看走眼了。
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帶兵圍困雒城。
龐統一個軍師率眾攻城,被飛箭射中,死去。時年三十六歲。
龐統躺在落鳳坡,心裡想,劉備不是啥好鳥,與其將來被他弄死,還不如躺在這裡舒服哪!
就他那個個性,暫時還會對我不錯的。
牽強附會,龐統之死,或許就說明了這點吧。
-
9 # 史研
這個說明的話就是人太聰明的話,有可能就會死的特別早,就是英年早逝啊,這句話就特別的符合鳳雛這個人。而且的話就是不要去出驕傲,要是有低調的話就永遠低調,要高調的話就是永遠高調,你突然想高調起來的話,有時候你飛不起來就會被狠狠的砸在地上,就會被摔死,而龐統也是這樣子的。
這也是三國中最悲哀的一件事情,很多英雄人物沒有得到,最後發揮自己強大的實力就這麼死了,就像那個說出帶三尺之劍,立不世之功的那一個人,他也是死得特別的早,真的是一種遺憾,可能遺憾就是三國中最多的一種吧。
龐統的死也說明很多謀士都是太脆弱了,根本不會什麼武功。像很多厲害的人都是不會什麼武功的,雖然他們非常聰明,但是沒有強大武功去保護自己,再怎麼聰明也沒什麼用,尤其是在三國這麼混亂的朝代,很多時刻都是容易被人殺死,就算你上一刻非常的輝煌,但是你下一刻可能就死無葬身之地,說不定還能夠滿門抄斬的。這都是很多人都經歷過的事情,比如董卓袁紹,還有一些厲害的人物,都是非常有錢,有權勢差點就可以統一天下了,但是最後他們還是失去了天下,沒有統一天下。
都被曹操給打敗了,曹操最後成為了北方霸主,可是曹操也被又被他們打敗了,這都是一個因果迴圈。而身為主公的他們都這樣子了,更何況是手底下的謀士呢,要是沒有一個強大的人物保護的話,都是非常容易去死的,就比如劉備有趙雲去保護,而曹操是許褚去保護的。他們都是非常愛惜自己,就是因為自己敵人得罪的太多了,要是沒有一個人保護的話,就很容易死翹翹。
而雖然說龐統沒有什麼敵人,但是他是這麼聰明,而且他死的時候是代替劉備死的,很多人都知道劉備騎著白馬,而龐統當天就是騎著劉備的馬,所以就被發現了,所有人雖然不認識劉備,但是知道那匹馬所以就射馬的主人就是劉備了,可是龐統那天坐在上面,所以也就是代替劉備去死。
也說明了三國很多都是一種遺憾,英雄都沒有成功,最後都失敗了。很多聰明人都是死的非常早的,就是因為他們實在是太聰明瞭,像諸葛亮這種人都會委曲求全保護自己,但是龐統實在是太驕傲了,總是喜歡展現自己的優勢,而且曾經差點得罪了張飛,只不過張飛非常喜歡他聰明,所以才放過了他。他在東吳混不好,所以才到劉備這邊,就是因為他自己的性格不好,所以才會造成這樣的結局。
同時還有一個事情,就是很多英雄都是死的特別的遺憾,三國不一定只有那麼光輝的時刻,一步又一步的成長起來,還有一些人剛剛成長起來就已經徹底的消失了,就比如關羽曾經達到了天下無敵,但是最後還不是死的非常的慘呢,這很多事情都是說不清楚的,就像我們現在的人生一樣。
-
10 # 浮萍青虹
龐統壯志未捷身先死,說明了什麼?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是杜甫寫的悼念諸葛亮的兩句詩,多少人讀了都為之嘆息。對於古代讀書人來說,“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這是他們一生的夙願。可是龐統卻早早的死了,馬馬虎虎算是壯志未酬吧,這能說明了什麼呢?談談我的兩點看法吧。
1.蒼天無眼,天妒英才
龐統是德才兼備的一個人。司馬徽曾對龐統評價說,南州士子沒有人可以與龐統相比的。徐庶也曾對劉備說過,臥龍鳳雛,得一而可安天下。在徐庶看來,諸葛亮和龐統是不相上下的。龐統雖然很有才,但是他並沒有恃才傲物,還很謙虛。史書上裡有一段記載:顧劭曾問龐統,說他和龐統比,誰好一些?龐統說,陶冶世俗,甑綜人物,我比不上您,但是論帝王之秘策,我可就比您強一點了。勇敢承認自己的不足和別人的長處,這種人是很有雅量的。龐統也很有德,他在當功曹時,常常高度評價他人,以此來勉勵他人,還想借此來整頓風俗,宣楊大道。
龐統是一個有大才,而且德才兼備的人,但一開始是懷才不遇的。在孫權那邊不被重用,後來好不容易投靠了劉備,也只讓他當了耒陽縣令,經魯肅和諸葛亮的推薦才被劉備重用。他的出山可比諸葛亮冤多了。諸葛亮是先考驗別人,然後風風光光的出山,龐統是被人考驗,然後才出山。臥龍鳳雛本齊名,可遭遇卻大不同啊!
有大才還德才兼備,好不容易出山了,也為劉備獻了一些計策,為劉備攻打西川立下了一些功勞,可還沒完全施展他的才華卻被流矢給意外射死了。
可悲、可嘆、也可惜!只恨天妒英才,蒼天無眼!你不同意,我也不同意,還有很多人不同意。所以後人在寫小說,演電視劇的時候,儘量的改編,讓龐統能死得其所,死得有價值。我們先來看《三國演義》,龐統的死是因為和劉備換了馬,不然本來該死的是劉備,在這裡龐統算是為主而死,比真實歷史上的死好多了,有價值多了。在電視劇《新三國》裡,導演還不滿足,繼續為龐統的死找一個更好的理由,在這裡龐統是大義凜然的,是想以自己的死來讓劉備有攻打西川的藉口,是明知會死卻要偏偏去赴死,這樣的死不僅死得其所還無形中拔高了龐統的形象。所以你對龐統發出這樣的感慨“壯志未酬身先死”,我們都理解,大家也有同樣的感慨。只不過真實的歷史讓我們很無奈,因為這樣的人還很多,比如周瑜,魯肅,還有那個天縱奇才的郭嘉,後人因此常常因此感嘆蒼天無眼,天妒英才!
2.蒼天雖無眼,更顯人間有正道
記得《老人與海》這本書吧,它要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就是人可以被毀滅,但永遠不會屈服。試看天下,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更比一代強!毛澤東也說過“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對,我們要有這樣的氣概,因為我們是踩在他們的肩膀上過來的,我們就是風流人物。一代人有一代的人使命,近代史上那些叱詫風雲的人他們的使命就是救亡圖存,現在我們的使命就是實現偉大的復興夢,龐統的使命就是報劉備的知遇之恩,幫劉備收復大漢江山。只要是為了使命,為了心中的道,那麼他就是他所處時代的風流人物。為道而犧牲,為使命而犧牲是值得的。從這個意義上說,龐統的死是有價值的。
所以,龐統壯志未酬身先死,說明了什麼呢?我想那就是毛澤東說的一句話“人間正道是滄桑”,從來沒有什麼平坦的Sunny大道,為了道就必然有犧牲!!!!!
回覆列表
第一,劉備向來隨性,並不在乎屬下安危。
很多人會出來反對,但是我還是要說,劉備這個人跟曹操不一樣,他對生死似乎有一種漠然視之的態度。不僅對屬下的安危不在意,對自己的安危也不在意。當年東吳招親的時候,劉備奮不顧身前往東吳,其實就是非常危險的事情。諸葛亮是強烈反對的,但是劉備本人似乎並不太在意,他後來從龐統那裡聽說周瑜差一點就要扣留了他,這才心有餘悸。在曹操拿下荊州的時候,劉備只顧著自己逃命。手下人全都給走散了,甚至連老婆孩子都給走丟了。他的兩個女兒被曹純俘虜了,他的老婆甘夫人投井自殺了,要不是趙雲拼死相救,阿斗可能也不在了。作戰他總是親臨現場,有一種亡命徒的風範,這樣的人怎麼會在意龐統的安危呢?他是在乎龐統的,但是潛意識裡認為親臨現場是不會出事的,結果出事了。
第二,龐統立功心切,操之過急了。誠如很多人所說的,龐統沒有聽從諸葛亮的建議循序漸進,而是採取了最直接的辦法攻打成都。這當然也是會奏效,不過所受到的損失將會巨大。龐統是從東吳這邊過來的,他屬於第二次就業,跟諸葛亮的心態是不一樣的。在大家的推舉下,龐統此刻已經跟諸葛亮一樣的地位,成為劉備的軍師中郎將。然而諸葛亮初出茅廬已經幫助劉備奪取了荊州,龐統此刻卻寸功未立。在龐德公的策劃下,臥龍鳳雛那可是齊名的,現在所做出的功績卻完全不同。尤其是龐統在東吳做了幾年官,也是一無所成。所以龐統心裡十分想要證明自己,這次奪取成都之戰,如果能夠成功,他將名垂青史,這是他人生的轉折點。
第三,軍師親臨現場,本身就不正常。作為一名謀士,為什麼要親自到攻城現場檢視呢?這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我們可以看到曹操帳下有若干謀士,從來沒聽說曹操會讓哪位謀士到前線去作戰的。他們全都是在中軍大帳之中,為曹操出謀劃策,這才是他們的本職工作。那麼為什麼龐統會出現在前線呢?我們現在已經不能檢視當年劉備到底是從哪個角度去攻打雒城的,如果是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還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雒城坐落在山上,如果劉備大軍在山腳下往上進攻的話,亂箭難免會射到中軍。可是這種情況下劉備為什麼要讓龐統出戰呢?我覺得當時攻打雒城一定十分不順利,應該是死了很多人。而這個時候龐統心裡也著急了,他在亂了方寸的時候,毅然前往前線查探,一個不巧就被射死了。
第四,說明了劉家天下是時候終結了。龐統無疑是上天賜給劉備最重要的軍師,他在幫助劉備奪取西川的路上出謀劃策,解決了非常多的問題。一直打到涪城之前,所有的城池基本都是望風而降,沒有受到多少阻撓。這說明龐統的能力是沒的說的,可是為什麼要安排龐統去死呢?我覺得是劉家天下確實走到頭了。如果龐統還活著的話,那對劉備來說,絕對是強大的幫助。至少不需要諸葛亮進入益州了,那麼這樣的話荊州便固若金湯。有了強大的荊州作為糧草後援,劉備便可以實行諸葛亮的隆中對,這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可惜龐統死了,諸葛亮不得不入川,缺少人才的劉備集團只能做出讓關羽守荊州的決定。
總結:龐統是荊楚高才,卻為劉備喪命。龐統在東吳的人氣還是比較高的,除了孫權看不上他的容顏,那些文雅高士對龐統那是佩服的五體投地。在龐統投靠劉備以後,劉備給了他一個縣令,他消極怠工,最終被撤職。可是魯肅和諸葛亮都先後寫信給劉備,稱龐統不是池中之物,是天下大才,這才被劉備重用。古人是比較看重長相的,龐統這種長相確實不吃香。當時他消極怠工其實也是一種無聲的反抗,是對以貌取人這種陋習的一種反抗。這就跟黑人對種族歧視有反抗是一樣的。可是反抗的結果卻是為了劉備喪命,不過我覺得龐統應該是自願的,畢竟劉備以寬仁之量重用了龐統,使其名留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