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薩沙

    應該說的是《尼布楚條約》吧!

    不敢一戰的原因有很多,聽我來說。

    滿清透過兩次雅克薩之戰,將沙俄半軍半民的哥薩克部隊殲滅,獲得軍事上的絕對優勢。

    由此,《尼布楚條約》條約簽訂。

    有意思的是,當時沙俄在遠東根本沒有什麼力量,即便在尼布楚也只有少量駐軍而已。

    如果不是這樣,沙俄不會坐視雅克薩被包圍大半年,卻不出兵營救了。

    那麼,滿清本來可以繼續推進,掃蕩沙俄在這一帶的實力,甚至可以藉機收復貝加爾湖地區。

    滿清為什麼不做?

    第一,對北方領土沒有興趣。

    尼布楚條約確定外東北包括庫頁島屬於中國,但滿清對這些領土其實毫無興趣。

    簽訂條約以後,滿清根本沒有在庫頁島駐軍,完全是放棄不管人,任由俄軍和日軍進駐長達100多年。

    即便是外東北,清軍駐軍也很少。

    其實,清軍在整個東北地區所謂龍興之地也沒有什麼兵力。

    如果這裡不是他們的老家,還有這不少遊牧的女真同胞,滿清怕是連東北都會放棄。

    在他們看來,關內的錦繡河山尚且統治不過來,為什麼要去爭奪北方寒冷貧瘠的不毛之地,還要同強敵俄羅斯為敵?

    這豈不是腦子壞了。

    土包子一個,根本沒有領土觀念。

    第二,噶爾丹的威脅。

    在條約簽訂之前1年,也就是1688年。噶爾丹出兵蒙古高原,擊潰喀爾喀蒙古,佔領他的所有地盤。土謝圖汗和哲布尊丹巴率喀爾喀全族南下尋求清朝保護。

    隨後的1690年,噶爾丹再次東征,同秦軍在烏蘭布統決戰。

    由於噶爾丹是中原的宿敵瓦剌蒙古,地盤也靠近滿清,實力雄厚,滿清認為他的威脅更大。

    所以,滿清急於同俄華人停戰,以專心對付噶爾丹的數萬騎兵。

  • 2 # baby愛科學

    在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之前,雙方並沒有誰佔據優勢一說。只能說是當時的清朝中央政府距離有關地區確實比沙皇俄國要近,但僅此而已。

    在兵力方面,滿清確實佔據優勢,但優勢實際上並不明顯。兩次雅克薩之戰,面對據險固守的沙皇俄國哥薩克,清軍只有2500:450和2000:850的兵力對比,而且與哥薩克就地捕魚搶掠不同,主場作戰不能搶掠沒有捕魚工具的清軍獲得補給更加困難。在武器方面,清軍也處在劣勢。

    其次是當時的局勢清朝政府也實在是無暇北顧,三藩之亂時期,已經證明了曾經在三四十年前還“人如龍、馬如虎”的八旗兵戰鬥力早已糜爛,只能依靠綠營作戰,而綠營主要要負擔南方的三番,鄭氏,一方面在北方還要耗去主要精力應對葛爾丹的威脅。

    本來能投入到東北地區的兵力就十分有限,清政府為了保住“龍興之地”又嚴格限制漢人出關。這就進一步削弱了關外的清軍兵力。

    《尼布楚條約》的簽訂,應該說是清政府充分考慮了自身的難處,但很顯然站在今天的角度,沙俄比當時的清政府更難。即使在當時困難的情況下,清政府仍舊有可能爭取更大的利益。但由於缺乏足夠大的視角與格局,痛失領土也就在所難免了。

  • 3 # 一天打魚一天曬網

    一些人連有關《尼布楚條約》簽訂前後最基本歷史知識都沒有,居然跑上來充當歷史事件的解說者不覺得羞嗎?史書記載康熙皇帝對劃定疆界的條件說的清清楚楚(看附圖紅圈內)。”而且,康熙的附加談判條件有個非常重要的要求是遣返逃人,這個逃人就是原先世代生活在尼布楚地區,後來為躲避哥薩克人,翻越大興安嶺到呼倫貝爾投奔滿清的達斡爾部落根特木爾酋長,在康熙六年不願忍受滿清管轄帶領數百屬民返回尼布楚歸附了俄華人,造成了一些索倫部落人心不穩,康熙擔心其它部落仿效根特木爾外逃,談判條件中一直強硬要求歸還此逃人。連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通古斯族人都是滿清透過數年征服一點點的吞併的,遠在千里之外貝加爾湖的布里亞特蒙古族部落地盤什麼時候歸併了滿清?一門心思千方百計想把貝加爾湖“許配”給滿清的人從來絕對迴避或閉口不談這個叛逃事件(或者根本就不知道還有這個事情),不談康熙親口講俄羅斯地圖上“涅臣斯科(即尼布楚)磐磐大都夫,非吾家故物矣”,康熙連尼布楚都認定不是皇家故物,千里之外貝加爾湖是依靠誰的拉扯帶來的?哪一個信誓旦旦“嫁接”貝加爾湖給滿清的人能夠實打實的拿出歷史資料來證明你不是在編造!

  • 4 # 歷史哨聲

    為什麼康熙帝要簽署《尼布楚條約》 主要原因在於噶爾丹

    很多人並沒有注意到,在1689年康熙帝簽署《尼布楚條約》時,準噶爾汗國的噶爾丹早已在1688年佔領喀爾喀蒙古,統一外蒙古。

    下面將《尼布楚條約》事件和噶爾丹、三藩之亂同時進行時間線審視:

    1、1652年,俄羅斯人進入黑龍江,駐防寧古塔章京海色和俄羅斯人發展了中俄第一次戰鬥;

    2、1856年,噶爾丹去西藏接受灌頂,隨後去日喀則扎什倫布寺學習佛法;

    3、1657年,俄羅斯派遣正規軍建立雅克薩和尼布楚城;

    4、1671年,噶爾丹成為準噶爾汗國的琿臺吉;

    5、1872年,噶爾丹和大清建立關係,確保穩定的外部環境

    6、1673年,康熙帝決定撤藩,吳三桂等起兵獨立,開始三藩之亂;

    7、1678年,噶爾丹統一天山以北,成為博碩克圖汗;

    8、1681年,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亂;

    9、1682年,在滅哈密和吐魯番後,噶爾丹再滅葉爾羌汗國;

    平定三藩之亂時當時的東亞政權

    10、1685年康熙帝派遣彭春從璦琿攻打雅克薩城;噶爾丹攻佔安集延,臣服吉爾吉斯;

    11、1686年清軍再次攻打併圍城10個月重新佔據雅克薩的俄軍;噶爾丹插手喀爾喀蒙古;

    12、1687年,噶爾丹和喀爾喀蒙古的扎薩克圖汗部等結盟,出兵攻打土謝汗部;

    13、1688年,噶爾丹在俄羅斯的支援下,統一了喀爾喀蒙古,又迫使背叛噶爾丹的策妄阿拉布坦西逃;這個時候的噶爾丹基本控制了今天的新疆、西藏、青海、蒙古四地;

    14、1689年,大清和俄羅斯簽署《尼布楚條約》;

    15、1690年,因科布多大旱,噶爾丹不得不東征進攻奪取大清的漠南蒙古,在烏蘭布通之戰中先勝後敗;同時準噶爾本土被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奪取;

    16、1691年,科布多被策妄阿拉布坦襲擊,噶爾丹糧食和物資基本被毀,不得不和策妄阿拉布坦議和;

    17、1695年,噶爾丹再次進攻喀爾喀,和清軍在昭莫多決戰,以失敗告終;

    18、1697年噶爾丹在科布多附近去世,有服毒自殺和病死兩種說法。

    俄羅斯據點、雅克薩之戰路線和之後的尼布楚條約界線(紫色虛線)

    從上面的時間線,我們可以得出兩個結論:

    1、1673到1682年這段時間裡,大清和準噶爾汗國都在解決自己的問題:大清在消除威脅中央的地方隱患,準噶爾汗國在吞併周邊鄰國擴大疆域;

    2、1685年到1688年之間,康熙帝努力遏制俄羅斯人在東北的擴張,噶爾丹積極併吞外蒙古;

    3、1688年噶爾丹統一外蒙古,導致控制新疆、西藏、青海、外蒙四地的準噶爾汗國成為比俄羅斯更具有威脅的大清敵人,康熙帝必須和俄羅斯人講和,以抽身對付噶爾丹的準噶爾汗國。

    若康熙帝沒有和俄羅斯簽署《尼布楚條約》必然:

    俄羅斯支援噶爾丹進攻內蒙古,而俄羅斯人重佔雅克薩城,並繼續順黑龍江而下,東北不保。

    康熙帝和失去俄羅斯支援的噶爾丹作戰尚且不佔優勢,若噶爾丹得到俄羅斯的支援,科布多大旱可得到緩解,噶爾丹對內蒙的攻佔更有條不紊。

    因此康熙帝簽署《尼布楚條約》原因:

    1、傳統滿族土地沒有丟失,割讓的都不是滿人的土地,或者大清所控制的土地;

    2、和俄羅斯議和,從東北抽身,專心對付更具威脅性的一同意外蒙古的準噶爾汗國;

    3、切斷俄羅斯對噶爾丹的支援。

  • 5 # 滄海拾遺錄

    謝邀。這裡指的應該是清朝在康熙年間與沙俄簽訂的《尼布楚條約》,說這一條約是不平等條約就有點片面了,清朝面對入侵雅克薩地區的沙俄殖民者也並沒有畏縮不敢一戰,而是透過兩次圍困雅克薩,最終迫使沙俄主動投降,與清朝方面簽訂和平條約,以法律形式劃分了雙方在遠東地區的勢力範圍。後世不少人之所以對這一條約耿耿於懷,大概是因為《尼布楚條約》中,清朝方面作為勝利者,對沙俄沒有提出相應的有利條件,在疆土方面做了不少的讓步。但是,據此認為《尼布楚條約》是清朝方面簽訂的第一份不平等條約是有失公允的,這一條約是清朝欣然接受的,並沒有帶有強迫性質。而清朝方面之所以要這麼做,有內在的原因。

    一是條約簽訂前後,康熙二十八年,清朝內部正面臨噶爾丹入侵喀爾喀的危機情況,無意在遠東荒無人煙的地區過度糾纏。噶爾丹是當時清王朝的心腹大患,多次入侵蒙古草原,還向沙俄購買了大量火器,對中原地帶威脅很大。而當時的外興安嶺以北地區氣候寒冷,人煙稀少,在清廷眼裡屬於蠻荒之地,並不受重視,康熙皇帝為儘快結束東北部邊境戰事,集中力量應對噶爾丹入侵,斷絕沙俄對噶爾丹的火器供應,願意做出部分讓步,以換取沙俄簽訂合約。

    二是當時沙俄勢力佔據的地區也並非清王朝有效實際控制地區,清王朝和沙俄帝國實際上也不過是對雙方都沒有實際控制的無人地帶進行勢力劃分。

    三是當時清王朝沒有現代的“主權”概念,他們認為外興安嶺以北地區人煙稀少氣候惡劣,長期屬於不毛之地,要對這片廣袤無邊的地區進行有效管轄,必須派駐邊防官兵和官吏,還要進行一定規模的移民,以有效保障邊境,從當時的現實意義看,所得收益遠小於成本支出。清王朝統治階層覺得不划算,不如將這苦寒之地做個順水人情,換取北方邊疆的安寧。

  • 6 # 冰哥聊史論古今

    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為何在佔據優勢下籤訂尼布楚條約

    清朝在初年的時候,也就是康熙皇帝當政的時候,曾經和沙俄簽過一個所謂的尼布楚條約。在籤那個條約之前,滿清曾經和沙俄進行過兩次大的戰役,滿清這一邊都取得了勝利。當時無論從哪一方面來講,滿清都佔有絕對的優勢,但是當時卻和處於弱勢地位的沙俄簽了這麼個不平等條約,這是有諸多原因的。

    首先就如鹿鼎記小說裡面所說的,在關外極北之地,尤其是黑龍江以北的地方,那個地方人煙稀少,只有一些投靠滿清的部落,如鄂溫克族等等。滿清當時不對這些地方進行直接的統治,只不過透過籠絡那些投靠過來的部落,間接的擁有這些地方而已。而且當時還沒有國境線一說,滿清對於這些土地有多少屬於自己,並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也就是說在滿清朝廷和康熙皇帝看來,這些地方並不能算作是滿清的領土,最多隻是一些屬國而已,所以對這些領土的得失也沒有多大的關心。

    其次,滿清入關之後就等於從一個農村跑到了一個城市裡面去了,到了一個繁華之地。到了繁華之地後,自然對原先的那些荒涼的農村地方看不上眼。滿清當時的主要軍事力量都放在關內中原地帶,對於自己所謂的龍興的關外之地只是簡單的保持著而已,從來沒有想過要往北去開疆拓土。因為本身自己所原先所在的地方就夠荒涼了,還去搶那些更荒涼的地方就很沒有必要了。滿清總共也就那麼點人,只要把關內之地佔好了,絕對是幾百年都不用愁了,自然不願意費勁去佔領北方的荒涼之地。

    所以沙俄的軍隊從西邊過來搶佔東部土地的時候,滿清表現得也很冷漠,因為那些地方在滿清朝廷看來,根本不值得去爭奪。費了很大的力氣,就為了爭奪一塊不毛之地,這在清朝看來,投入和產出完全不成正比嘛。而且康熙時期,滿清剛剛問鼎中原不久,還有很多不安定的因素,例如臺灣的鄭氏,雲南的吳三桂,還有反清復明的天地會等等。所以當務之急是鎮壓這些不安定因素,至於極北苦寒之地,丟了就丟了吧,反正也算不了什麼,也沒什麼心疼的。

    後來康熙平定三藩,並且收降臺灣之後,滿清的統治已經大大的穩固。這個時候因為北部的一些部落屢屢受到沙俄的侵略,一直向朝廷求救。所以康熙皇帝在中原初定之後,也決定出動軍隊打擊沙俄侵略者,做到揚威於域外。很快清朝的軍隊以絕對優勢兩次打敗沙俄入侵者,沙俄入侵者在受到了教訓之後,也只能乖乖坐下來和滿清進行談判。

    但是在談判中,滿清並沒有把這些土地當回事,因為當時滿清已經佔領了中原那些富饒遼闊的地方,從這些地方能夠得到巨大的利益。而現在這些北方的苦寒之地,在滿清統治者看來實在沒有多少價值,不值得花大力氣去和沙俄進行爭奪,沙俄如果要的話就給他算了。正是因為滿清統治者的這種心理,所以最後只能是白白便宜了沙俄。

    這些地方離中原實在是太遠了,滿清派軍隊攻打沙俄入侵者的時候,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別的不說,光後勤的補給線就太長了,如果一直打下去的話,對滿清來說,恐怕是一個沉重的負擔。而沙俄看起來實力也不弱,所以滿清也不願意和沙俄一直耗下去。因此就在簽訂條約的時候把很多地方都讓給了沙俄,也正是因為這樣,在滿清初年,在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卻和沙俄簽訂了這樣一個不平等的條約。

  • 7 # 玄坤文史

    在我們看來,清朝時期和沙皇俄國簽訂的《中俄尼布楚條約》,是滿清王朝和西方國家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事實上,這個條約可不只是我們覺得不平等,俄國佬還覺得對他們不公平,當然這明顯是無稽之談。

    《中俄尼布楚條約》

    在晚清時期,滿清和西方列強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但是這些條約和清初時簽訂的《中俄尼布楚條約》有很大的不同,因為晚清時期是因為國力羸弱,軍隊荒於訓練,裝備也落後,和西方列強有很大差距,屢戰屢敗後,被迫簽訂了這些不平等條約,但是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清朝的情況是不一樣的,軍力,國力都遠強於沙俄,也在最初爆發衝突時,擊潰了沙俄部隊,那麼為何清朝要和沙俄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呢?

    1689年時,索額圖和俄國大使戈洛文談判時,沙俄一方帶來談判的軍隊,大概有兩千多人,就算加上原來就在這邊,被清軍打的差不多的,也不超過三千人,而滿清一方,加上當地的駐軍,和雜役人數大概有八九千人,其實當時不管是清政府還是沙俄政府,兩國都是想盡可能透過和談解決領土爭端,清朝是因為和蒙古葛爾丹交戰,康熙想把精力抽出來幹葛爾丹,而沙俄也好不到哪裡去,西伯利亞太遠,要增兵過來一時半會也趕不上,西邊和奧斯曼帝國又在打仗,也是急於解決遠東的問題。

    雅克薩之戰

    所以在和談這一點上沙俄和滿清的處境是差不多的,如果最後還是要以武力解決問題,可以肯定的清軍會更佔優勢。在清朝和沙俄之間,產生了此次邊疆糾紛是俄國佬先挑起的,主要爭奪的區域是黑龍江流域,後來俄國佬在尼布楚河與石勒喀河之間,建立了雅克薩城,之後中俄多次邊境摩擦就是因為這裡爆發的。

    回顧中國近代的歷史,我們要知道,想要和平談判,沒有強大的武力作為支撐,那麼就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特別是面對俄國這種貪婪的國家,不先以武力讓對方知道自己的實力,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和平談判,《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就很好的驗證了這一點,從17世紀開始,沙俄開始入侵中國,康熙二十四年,三千清軍出兵征討俄軍,在這之後,反覆一年多的戰爭過程中,俄軍傷亡慘重,俄軍指揮官也被擊斃,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俄國才提出了談判的。

    雅克薩之戰

    在準備談判期間,雅克薩城被清軍圍了一年多,裡面八百多名俄軍,最後就剩下了六十多名,也就是在這種俄軍對抗清軍,佔不到優勢的背景之下,雙方都因為國內的其他原因,坐到了談判桌前,清朝和俄國的衝突是在康熙二十四年到康熙二十八年期間,康熙二十六年時,葛爾丹開始入侵喀爾喀蒙古,不只如此,葛爾丹還和沙俄勾結在了一起,不久喀爾喀蒙古開始向清朝求救。

    康熙二十七年,康熙皇帝親征葛爾丹,但是清軍的進攻並不算順利,一度陷入了困境,這個時候葛爾丹的勢力範圍包括了今天的西藏,新疆,包括外蒙一代,將清朝的西方,西北都包圍了,而沙俄在尼布楚清朝的東北入侵,所以康熙皇帝面臨的處境並不好,這個時候能少一個敵人就少一個敵人。而事實上,外興安嶺一代,甚至更偏遠的一些地區,對於清朝而言並沒有達到實際的統治。清朝周邊疆域局勢圖

    所以索額圖在得到康熙皇帝的底線之後,前往尼布楚和俄國談判。但由於經驗不足,讓俄方談判代表得知了清朝的底線,讓清朝的談判陷入了被動,最後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其中包括了這麼一條。

    從黑龍江支流格爾必齊河到外興安嶺、直到海,嶺南屬於中國,嶺北屬於俄羅斯。西以額爾古納河為界,南屬中國,北屬俄國,額爾古納河南岸之黑裡勒克河口諸房舍,應悉遷移於北岸。《尼布楚條約》中俄邊界示意圖

    我們從上也可以看到,其實清朝割讓給沙皇俄國的區域,在這之前是個很模糊的疆域範圍,清朝有人到這居住,也有原住民,但是要說因此這裡就是清朝疆域,顯然是不合適的,當然和沙俄更沒有什麼關係了,所以繼續為了這種模糊的疆域地區,而分散精力和沙俄僵持下去,或是讓沙俄真的和葛爾丹一同出兵,入侵清朝就得不償失了。

    而沙俄也一樣,和葛爾丹聯手可以分散滿清的兵力,但是和清軍交戰後,沙俄也明白真和滿清一直打下去,對自己不利,也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清軍雖然在和沙俄交戰的過程中,一直佔有優勢,卻仍然和沙俄簽訂了不平等條約,但是也確保了在平定葛爾丹一戰時,沙俄不在干預這場棘手的戰爭。

    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

  • 8 # 北洋海軍炮手

    搞笑,實在是搞笑,尼布楚條約都成了不平等條約,真是可笑的要死。不過,這也反應了被大漢族主義嚴重洗腦的人形蛋白質已經沒啥新意了,因為尼布楚條約這個梗從六、七年前就被人形蛋白質拿來黑清,這麼多年不僅沒換過新的,甚至連形式都一樣,老夫突然有一種獨孤求敗的趕腳。人形蛋白質嘛,應該長這樣

    就尼布楚條約本身來說,其確實是個不平等條約,因為對俄國來說是不平等條約。因為俄國進入黑龍江流域比清朝早的多,卻被清朝一股腦的打了出去。這主要是因為,黑龍江流域是一塊無主之地。當然,人形蛋白質們不服,畢竟他們會腦補出一堆什麼中國王朝統治過黑龍江流域的證據,不好意思,統治講究的是實際控制,你連最基本的駐軍和官吏都沒有,算個屁統治。所以無主之地的含義就是沒有政府實施統治的地區,不管該地區有沒有原住民。而且無主之地的所有權,要麼是先到先得,要麼是比誰能打。如果根據先到先得的原則,那麼黑龍江流域的所有權應該歸俄國所有,但是誰讓清朝介入之後透過戰爭掌握了該地區的戰略主動權呢?所以黑龍江流域得歸屬就按照第二條來的。?實際上,清初在東北方向並沒有地圖畫的這麼誇張,都越過了外興安嶺,實際上清初的東北邊防線也只在寧古塔一帶,可以說還沒出吉林省,要不然清初幹嘛要設定寧古塔將軍這個邊防司令官呢。這主要是因為清初主要經歷在於恢復內地經濟生產,畢竟清朝統一天下以及平定吳三桂叛亂的戰爭對社會經濟生產造成了嚴重的破壞,所以康熙只能休養生息,恢復社會經濟生產。再者,清朝開疆拓土是被動的,因為清朝開疆拓土往往建立在本土安全基礎上,並非窮兵黷武。就這一點來說,清朝皇帝還是非常合格的。

    但是問題在於,俄國南下引起了康熙的警覺。俄國自從17世紀佔領貝加爾湖周邊之後,就以此作為前進基地,向黑龍江流域開拓。而且黑龍江流域水網密集,反而便於俄華人以水路來機動,不斷的向黑龍江流域滲透,向當地的原住民勒索實物稅。對於清朝來說,如果任由俄國開拓黑龍江流域那麼勢必會威脅到清朝龍興之地的安全,同時讓清朝的東北邊防陷入被動。所以,清朝也像黑龍江流域施加影響力,在黑龍江流域築城並派遣軍隊,並將當地的原住民編入八旗。所以中俄雙方在黑龍江流域存在結構性矛盾,兵戎相見是早晚的事。

    當時俄國在黑龍江的主力是哥薩克人,哥薩克人可不是中文網路上貶低的土匪流氓,反而哥薩克人是沙俄開疆拓土的急先鋒,而且沙俄之後的蘇俄也非常依賴哥薩克人充當騎兵。而且哥薩克人骨子裡就有好戰的越野,要不然車臣戰爭當中怎麼會有哥薩克人主動加入俄軍。所以,中俄雙方就在雅克薩城開打。雙方的共同點都是參戰人員不多,而且都是遠離本土,而且兵員質量上清軍未必佔優,因為清軍除了少量的炮兵和藤牌兵是從關內支援的之外,主力部隊是在黑龍江編成的三千索倫八旗。不過清軍得表現卻十分出色,因為第一次雅克薩之戰的時候,雅克薩城還只是個木製城堡,清軍架起大炮猛轟,打退了俄軍反攻,並且切斷了雅克薩同尼布楚的水路聯絡,所以敵酋托爾布津只能帶領哥薩克人投降。清軍拆毀雅克薩城堡之後就撤軍,但是托爾布津撤退之後有捲土重來,這回托爾布津不僅加強了兵力,還有莫斯科來的城防工程師,俄華人在原址修建了一座稜堡。當清軍發現被俄華人耍了之後,再次動員了兩千多人包圍了雅克薩城堡。但是由於稜堡易守難攻,清軍強攻不克之後立即改為圍困,並且環城修建三道有著胸牆的封鎖壕溝,並建造了炮臺不停地轟擊雅克薩。效果也十分明顯,清軍猛烈的炮擊打的哥薩克人不敢反擊,只能躲在寒冷潮溼的地窖裡,敵酋托爾布津也被清軍擊斃。再者雅克薩城內缺乏食品和藥品,大量的哥薩克人死亡,之後一百多人倖存,大部分都喪失了戰鬥力。接替托爾布津的拜頓在給尼布楚的信件中哀嚎:這段時間以來我和哥薩克們生活在骯髒當中,即便是現在允許我們舉辦葬禮,也沒人來主持。但是第二次雅克薩之戰還沒停止的時候,中俄雙方的談判使團就在尼布楚展開了外交交鋒。雙方都屬於武裝使團,而且除了少數本土派遣的精銳部隊之外,剩下的都是僕從軍,不過清軍要明顯更勝一籌,因為根據俄華人的記載,索額圖帶的使團當中有重騎兵、火槍兵以及炮兵,再就是蒙古王公的僕從軍。根據俄國談判大使戈洛文的記錄,在清軍的武力威懾下,俄華人不得不讓步,因為戈洛文提出雅克薩以及西部應該歸屬俄國,索額圖下令清軍展開戰鬥隊形,自忖打不過清軍的戈洛文妥協,按照清朝的要求籤訂了尼布楚條約。

    根據條約,俄華人必須向清軍交割黑龍江流域所有的俄軍城堡以及據點,並將該地區的俄華人遷到額爾古納河以西。所以這個條約怎麼看怎麼都是俄國向中國割地,也難怪俄國一直認為尼布楚條約是中國武力強加給俄國的不平等條約,因為根據無主之地先到先得的原則,黑龍江流域應該歸俄華人,卻被後來的清軍攆了出去。從清朝的角度來說,尼布楚條約完全是開疆拓土,因為黑龍江流域幾乎完全被清朝納入版圖,魏源在《聖武記》中也寫到:東北數千裡化外不毛之地盡入版圖。兩次雅克薩之戰北韓也派火槍兵支援宗主國

    回到題目,清朝透過戰爭達到了目的,那麼請問清朝如何不敢一戰?為何雅克薩城堡的俄軍被清軍打的連突圍的勇氣都沒有?為何俄軍會在清軍的武力威懾下按照清朝的方案來劃定雙方東段邊界?所以,提問者完全是在胡說!畢竟嘴炮最容易,上嘴唇碰下嘴唇就完了。

    那麼尼布楚條約割地沒有?當然,蛋白質們會說尼布楚條約割地,但是問題是清朝從來沒有統治過西伯利亞,何來割地一說!中國歷史上只有大元統治過北緯63度以南的西伯利亞地區,黑龍江流域也在大元的統治下,但是隨著元朝的崩潰以及北元的解體,這些地區都成為無主之地,而明朝也沒能接替元朝填補元朝因崩潰留下的權力真空,所以我很想知道這個屎盆子如何扣到大清頭上!相比之下,大清透過一系列開疆拓土的戰爭重新締造了一個大中華,借用清史權威戴逸先生的話說,就是如果沒有康雍乾盛世期間的統一大業,中國就沒有現在的版圖,更就談不上現在的統一。而且那時候不統一,中國將是一盤散沙,在近現代遭受帝國主義侵略後勢必分崩離析。所以,如果沒有大清開疆拓土,那麼中國就被列強瓜分成殖民地了,也就是大清不入關,中國變斯坦。

    只不過有意思的是現在的民族主義蛋白質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罵娘,大清再造中華的歷史貢獻不僅被蛋白質們無視、抹黑,甚至還用那些不切實際的玩意來指責清朝。這不是無知,而是無恥。當然,我可不屑於和蛋白質們辯論,因為正如郭德綱所說,我正要瞧蛋白質一眼都是我輸。所以我就說這麼多。

    全文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89-94塞爾維亞遭連敗,創世界大賽最差戰績。全NBA球員的美國隊為何成績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