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最近看到了一本關於預言的奇書——《推背圖》,有這方面研究的人能說說看這本書預言真的有那麼準嗎,最早的一個版本是什麼時候的,有哪些相關的文獻資料可以查閱的?
13
回覆列表
  • 1 # 2627200670169

    推背圖我覺得非常不可思議,有人說現在的推背圖不是真的。看一看第五十六象也就明白了。飛者非鳥也就是指的飛機與導彈,潛者非魚指的是潛艇,魚雷。戰不在兵,造化遊戲。指的是戰爭之中士兵數量的多少也再不是起決定性的作用,造化遊戲也就是指資訊化作戰。戰爭就象玩一樣,雙方都在螢幕上指揮。海疆萬里盡雲煙,上迄雲霄下了人泉,金母木公工幻弄,干戈未接禍連天。描述的導彈滿天飛而且攻擊目標很遠,上打到雲霄之上的目標下打到水中目標,飛機導彈就象幻覺一樣讓人感到不真實,士兵與士兵之間還沒有看到相互的影子就會打死。資訊化戰爭概念在上世紀八十年中期才提出來的,而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可以預見到,這真不可思議!

  • 2 # 行走的小土豆go

    中國的《推背圖》《易經》與西方的《瑪雅預言》《諸世紀》一起被譽為世界四大預言經典。《推背圖》和《乾坤萬年歌》《馬前課》《梅花詩》《藏頭詩》《燒餅歌》《黃櫱禪師詩》一起被稱為“中國七大預言書”。而《推背圖》更是號稱“中華第一預言書”。《推背圖》是在《周易》八卦學說的基礎上,運用一定的演繹方法對人類社會發展軌跡作出的概括性預言。每一卦象以八八六十四卦之一起始,全書共60象。除第一象引言和最後一象結言不是預言外,共有58象預言。每一象的編排是:卦圖一幅,圖下面是讖詩二首,讖下面是頌。“讖”是預言的意思,是推斷和猜測。“頌”是主流歌曲。

    《推背圖》的神奇性還在於其預言的準確性。截止到清代學者金聖嘆在世時已應驗到33象,一般認為從39象到47象預言的是20世紀中葉至21世紀上半葉的歷史,其中39象至42象的預言已經發生。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已經發生的歷史似乎被《推背圖》中的預言一一言中。如第3象的卦圖是手握刀刃的女尼,因武則天曾出家為尼,暗示武則天稱帝;第5象圖為史書、馬鞍、玉環,楊貴妃又名楊玉環,預示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亂和馬嵬之變;第21象圖為一位胡人驅趕兩位皇帝,預示女真人南侵,“靖康之變”;第27象中預言朱元璋建立明朝;第28象則預言“靖難之役”;第32象是說李自成推翻明朝,明朝滅亡;第34象預言太平天國內訌;第35象圖為城門大開,有兩個士兵(後面遠處還跟著一個士兵)正大踏步地往裡闖,暗示第二鴉片戰爭英法聯軍入侵北京;第36象描述的是辛亥政變及其後的兩宮太后垂簾聽政的歷史事件;第37象就是清朝的結束;第39象預言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的勝利。

    《推背圖》預言的時間跨度大,內容既廣泛又集中。其預言的是唐代以後約1800年有關國家命運的政治歷史大事。預言範圍從第2象的大唐氣數一直到第59象的世界大同,每象相接,且依歷史順序而來,並不錯亂。內容涉及爭霸戰爭、宮廷政變、王朝開闢、太平盛世、農民起義等多個方面,但每一件事又都是關係到國家命運和歷史發展的大事,意義非凡。

  • 3 # 枕邊夜話

    推背圖介紹

    《推背圖》相傳是唐太宗年間,由天相李淳風和袁天罡合著,共60卦。關於《推背圖》有這樣一個傳說,想傳李淳風有一天夜觀天象,看到帝星閃爍,北斗星異常明亮,就一時興起推測起大唐國運,推著推著不過癮,就接著往下推演,不料這一推就推了兩千年,直到袁天罡在背後推了李淳風一下,提醒他不要過分洩露天機,這才有了《推背圖》。

    ▲推背圖推測出一千後的天平天國運動

    那麼,這《推背圖》準與不準,見仁見智。可《推背圖》歷來被各朝各代封為禁書,甚至在現在,大陸也很難找到《推背圖》的圖文原版,只有香港和臺灣儲存著並流傳著《推背圖》神秘的面容。

    到底是歷史久遠,難以考證。歷史上關於推背圖也是眾說紛紜。很多人懷疑《推背圖》是後人根據歷史編出來的,因此才那麼準。至少從金聖嘆批註的《推背圖》來看,截止金聖嘆時期,前三十三卦均已應驗。如果我們可以得到金聖嘆批註的《推背圖》原版,後面的二十七卦原封未動。倒也有可能驗證其真偽。

    第二卦附圖是一盤李子,有二十一個。批文是這樣的:

    萬物土中生 二九先成實 ,一統定中原 陰盛陽先竭 。

    ▲金聖嘆(劇照)

    金聖嘆說,李子,就代表李唐天下,二十一個就意味著可以傳位二十一個皇帝。最後一句是陰盛陽竭,意味著武則天慢慢興旺,中期建立武周天下的意思。

    從這一卦可以看出,李淳風從唐太宗年間,就已經預測到了武則天篡唐的事件,看來真的是非常非常真實準確。

    但是有個不可忽略的問題,《推背圖》流傳久遠,難免有人偽作,如果這本書不是李淳風所作,而是明清某個人寫出來的,那麼,真假更是難辨了。

    你想讓它是真的,那就是真的

    和歐洲的著名預言書籍《諸世紀》不同,《推背圖》給了我們一個天下大同,美滿的大團圓結局,和歐美的末日學說很大不同。

    ▲推背圖原文

    在《推背圖》第五十九卦,預言了世界大同,還預言了大陸終將一統臺灣。這是多麼令人開心的結局。因此,很多人將《推背圖》奉為圭臬,無上推崇。

    可是就我個人而言,我不相信《推背圖》是真的。

    首先是第一個疑點:《推背圖》講述了二千多年的歷史,到了太平天國以後,時間跨度就非常大,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到文革,都有涉及,但是後面就沒有圖片記錄了。這就有點奇怪了,星象會告訴李淳風現代服侍長什麼樣嗎?

    第二個疑點:《推背圖》為什麼要講述和中國國運聯絡不大的外國。《推背圖》有一卦涉及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那一卦根本沒有設計中國。

    第三個疑點:《推背圖》前後語言的變化。有些唐代都不會出現的詞語,居然出現在了裡邊,比如說:世界等

    因此,我覺得《推背圖》是後人根據歷史偽作的。

  • 4 # 展示你追風一面

    在民國四年(1915年)出版的金注《推背圖》中,有被解讀為1937年七七事變和1945年日本戰敗的一象,所以此民國四年版被認為很神奇。

    筆者認為也可以有其他解讀,不過不是預測,而是在金注《推背圖》出版之前。革命黨人早期崇尚暗殺,所以為了革命宣傳需要,民國初年的版本似乎有必要加入此象。

    金注《推背圖》第三十九象中的巧合,“精衛刺羅”

    圖中,一隻鳥,立於山石上。一輪太陽,從地平線升起。

    讖:鳥無足,山有月。旭初升,人都哭。

    頌:十二月中氣不和,南山有雀北山羅。一朝聽得金雞叫,大海沉沉日已過。

    在民國四年(1915年)出版的金注《推背圖》中,此象通常被解讀為1937年七七事變和1945年日本戰敗,並據此認為民國四年版被無比神奇。

    從此象的文字中,明顯看出有寫到汪精衛、愛新覺羅溥儀,這是此象被認為是抗日戰爭時期的關鍵。那時確實有以汪精衛和溥儀為首的有一南一北的偽政權。不過,筆者認為此象也可以有其他解讀,不過是發生在金注《推背圖》出版之前的另一個歷史事件。

    實際上,汪精衛與愛新覺羅皇室之間,更早就已經有故事了。而故事發生的時間,早於民國四年,即1910年。另外,革命黨人早期崇尚暗殺,所以為了革命宣傳需要,民國初年的版本似乎有必要加入跟暗殺有關的內容。

    4月2日凌晨,黃復生、喻培倫在什剎海附近的銀錠橋(應為甘水橋)下埋設炸彈,被發覺。16日,警廳逮捕汪精衛和黃復生。1910年4月23日,汪精衛等刺殺攝政王載灃未遂之舉,震動全國。可以說,此次失敗的刺殺行動,竟成就了日後的汪精衛。

    筆者推測,此象的作者,可能在描述這個故事。筆者試解如下:

    1) 圖中的鳥,是傳說中的“精衛”,用來指代汪精衛;圖中的太陽,表示凌晨的日出。

    《山海經·北山經》:又北二百里,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於河。

    傳說中,精衛“赤足”,銜“西山”之木石,去填東海。這裡的“赤足”,是紅色之足的意思。

    圖中,(精衛)鳥立於西山之上,遙望東方太陽。東方的太陽,有兩重含義:一是表示山和日之間,還有東海;二是表示圖中的山是“西山”。所以此圖與精衛填海的傳說應有聯絡。

    早期認定的案發地是銀錠橋,而“銀錠觀山”是燕京小八景之一。“銀錠觀山”中的山,正是“西山”。

    不過,經後人深入研究汪精衛等埋炸藥的地點,實為什剎海甘水橋,與銀錠橋無關。

    另外,以筆者在後文的解釋,圖中的太陽是在東方,表示凌晨。 (2018年5月5日)

    2) 讖“鳥無足”,指傳說中的精衛鳥“赤足”。

    讖中,“鳥無足”是半個字,加上第二句“山有月”中的“山”字,合為“島”字。一般理解為島國日本。不過,筆者認為“島”字不是唯一的謎底。

    傳說中,精衛鳥“赤足”。“赤”的本意是紅色,但此象作者,取“赤”的另一重含義:空;盡;一無所有。“赤條條”中的“赤”字,就有“無”的意思。

    推測此象作者在創作時,為避免後人過於容易聯想到精衛鳥,並增加神秘感,故意用“無足”二字來代替“赤足”。而圖中並沒有把鳥畫為“有足”,應是為了提供線索給後人。

    3) 讖“山有月”,解為“崩”字,指埋藏的炸藥威力很大。

    汪精衛等在橋下所埋炸藥,為喻培倫所研製(或從日本購買)的烈性炸藥,威力極大,可使山“崩”。即使埋於橋下,也可使清晨將要路過此橋的愛新覺羅載灃喪命。

    此次行動失敗後,汪精衛被捕為一大損失,而費勁心機帶到北京的烈性炸藥被繳,是另一大損失。

    4) 讖“旭初升,人都哭”,指日出前後,敗露。

    黃復生和喻培倫在凌晨埋設炸藥時,被一個偶然路過的人看見,並通知了巡警,眾人只有匆忙丟下炸彈逃離,放棄了這次計劃。行動敗露、眾人慾哭的時間,是太陽初升之時,即“旭初升,人都哭”。

    5) 頌“十二月中氣不和”,指汪精衛名字中的 “精”字。

    “十二月中”,有研究者認為是指農曆十二個月的中間發生“七七事變”。1937年7月7日, 是農曆五月廿九,7月8日是農曆六月初一。如果將農曆五月算作“十二月中”,那麼1937年會有四個月(5月,6月,7月,8月)是“十二月中”,時間跨度太長。所以,“十二月中”指七七事變,較勉強。

    筆者認為,“十二月中氣不和”,指汪精衛的名字中的“精”字。

    “十二月”,是“青”字。而“氣不和”,意思是把“氣”字拆開,得一 “米”字。“米”字與“青”字,合成“精”字。

    6) 頌“南山有雀北山羅”,指汪精衛和愛新覺羅載灃。

    “南山有雀北山羅”中,“雀”,指精衛鳥(汪精衛)。“羅”字,指愛新覺“羅”。如果解讀為抗戰時期,就是汪偽政權的汪精衛和滿洲國的溥儀。但如果把時間提前到1910年,“雀”仍是“汪精衛”,而“羅”則指溥儀的父親——愛新覺羅載灃。

    此句頌,借用了《詩經》中的兩個篇名:《詩經·南山》和《詩經·北山》,其中《詩經·南山》第一句是“南山崔崔”,而“南山有雀”,相信就源於這句,因為“崔”跟“雀”字形很相近。

    此句的另一巧妙之處,就是“雀”和“羅”字放在同一句中,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羅雀(捕鳥)。而“羅雀”卻與此象無關,從而增加了推測的難度同時讓人覺得更加神奇。

    7) 頌“一朝聽得金雞叫”,指日出時刺殺行動敗露。

    “一朝聽得金雞叫,大海沉沉日已過”,一般是從字面理解:某天聽到雞叫後,大海之外的日(日本)的時代過去了,指1945年(雞年)日本戰敗。不過這種解讀有些小問題,就是“一朝”一詞。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的時間是雞年8月15日正午,不是“一朝”。

    “一朝聽得金雞叫,大海沉沉日已過”,與讖“旭初升,人都哭”含義相同,筆者仍解讀為:日出時被發現,刺殺行動失敗。

    “一朝聽得金雞叫”,一句,除了有“朝”字,還暗含“歌”字。成語有“鶯歌燕舞”,即“歌又指禽鳥鳴叫”(見百度)。朝與歌,連起來,就是朝歌。朝歌,是商紂王的都城之一,商亡後,有衛國最早建都於朝歌。汪精衛的“衛”字,就是建都於朝歌的衛國的“衛”。此解也是巧合。

    8) 頌“大海沉沉日已過”,指汪精衛在行動失敗後很沮喪,“大海”指“汪”。

    成語“汪洋大海”中的“汪”字,表示“眾水所歸往”,水歸往“大海”。

    “大海沉沉”,表示汪精衛在行動失敗後的沮喪心情。

    “日已過”,指過了清晨那個時間,已無法再實施刺殺計劃。

  • 5 # 破乞

    圖:哈佛大學漢和圖書館所藏《推背圖》

    所謂《推背圖》確實存在,但其預言功能則是虛構的。如果瞭解《推背圖》的產生歷史及版本演變的話,再去破解種種相關傳說,其實非常容易。

    唐代《推背圖》與現在完全不同

    從現存資料看,有關《推背圖》的內容,最早見於唐代《大雲經疏》(敦煌本),預言武則天將代唐稱帝:

    “按《推背圖》曰:大蓄八月,聖明運翔,止戈昌,女主立正起唐唐……”

    據學者考證,《大雲經疏》是法名、懷義等僧人為宣揚武后“天命”所作,引用了包括《推背圖》在內的18種讖緯之說。此時《推背圖》的行文尚不是整齊的五言或七言詩,而是長短錯落的雜句;至於讖語外有無配圖,則不得而知。①

    “唐李淳風作《推背圖》。五季之亂,王侯崛起,人有幸心,故其學益熾……藝祖即位,始詔禁讖書,懼其惑民志以繁刑辟。然圖傳已數百年,民間多有藏本,不可復收拾,有司患之……”

    意即是說,五代時期,天下大亂,遍地都有人稱王、稱帝,於是有野心的人就利用《推背圖》等讖緯之書,作為起事的依據。北宋建立後,趙匡胤就禁止私藏《推背圖》,違者要被處以刑罰。但此書在民間流傳已久,很難全部收繳,於是趙匡胤想了一個辦法:

    “乃命取舊本,自己驗之外,皆紊其次第而雜書之,凡為百本,使與存者並行。於是傳者懵其先後,莫知其孰訛;間有存者,不復驗,亦棄弗藏矣。”

    趙匡胤命人把《推背圖》中讖語、圖畫的次序搞亂,並抄寫100本投放民間,讓它們和原本一起流傳。久而久之,人們或者不知孰為原本,或者以為預言不準,就不再收藏了。

    這個故事的細節未必真實,但三點可以確定:第一,《推背圖》在五代、北宋時期已廣為流傳;第二,統治者禁止《推背圖》在民間流傳;第三,《推背圖》不只有一個版本。

    圖:臺灣所藏手抄本《推背圖》,號稱“貞觀秘書”

    在岳珂之後,元初道士趙道一所著《歷代真仙體道通鑑》中,有“陛下豈不見袁天綱《推背圖》”之句,將袁天綱(也作“袁天罡”)當作《推背圖》的作者。

    五代人、宋人編的《舊唐書》《新唐書》裡,都有李淳風、袁天綱的傳記,列有二人著作數十種,沒有一句提及《推背圖》,反而元人編修的《宋史.藝文志》裡,記有不知著者的“《推背圖》一卷”。

    此外,宋元時期文人留下的《新編分門古今類事》《新編五代史平話》等書,也有關於《推背圖》的文字,預言黃巢之亂,及石敬瑭、郭威稱帝事等。其中提及的讖語,如“非青非白非紅赤,川田十八無人耕”(指黃巢)等,在今天所見的《推背圖》裡也能找到。②這些書都未言及《推背圖》的作者。

    由此看來,《推背圖》之名雖在唐初就已出現,但行文發展為現在所見的七言雜詩形式,則是宋元時期的事;同時,南宋以前,也未有人言及《推背圖》的作者。那麼流傳至今的《推背圖》,只可能是後人假託李淳風、袁天綱之名,附會而成。

    圖:民間供奉的李淳風、袁天罡像

    《推背圖》版本眾多,各不相同

    如上文所說,古代統治者禁止讖緯之書傳播,因此在民國以前,流傳的《推背圖》皆為抄本。這些經人不斷傳抄的《推背圖》間,文字差別極大。

    按照臺灣學者翁常鋒的統計,世界各地圖書館現存《推背圖》,至少有數十種之多,基本都成書於清代及其以後。其中包括六十七圖本、六十五圖本、不同內容的六十圖本,以及現在最為常見的金聖嘆批註本。在這裡,我們就來對比下這些不同版本的《推背圖》。

    首先,不同版本的《推背圖》,所記之事不同。

    成書於元末明初的《水滸傳》中,有《推背圖》暗示方臘稱帝的內容:

    “《推背圖》上道:十千加一點,冬盡始稱尊。縱橫過浙水,顯跡在吳興。那十千,是萬也;頭加一點,乃方字也。冬盡,乃臘也;稱尊者,乃南面為君也。正應方臘二字。”

    這四句話不僅出現在明朝流傳的《推背圖》裡,在現存的大多數《推背圖》上也能找到包含“十千加一點”的句子。如哈佛大學燕京學社所藏《推背圖》,第22圖讖語為:

    “若逢女子上牛頭,有一娼狂上陡州。家是十千加一點,那時國亂此蹤由。”

    圖:哈佛大學所藏《推背圖》第22圖

    荷蘭萊頓大學所藏,光緒年間流傳的《推背圖》(原主人為高延),也有讖語:

    圖:萊頓大學所藏高延本《推背圖》部分文字

    但是,所謂“金批”《推背圖》上並無此句。學者楊康認為,“方臘起義”為時較短,影響有限,故後人在編改《推背圖》時,將其去除。

    這種推測不無道理。在中國文化中,六十為一甲子,代表一個輪迴。要想在給《推背圖》增加圖畫、讖語的同時,又不破壞六十圖的總數,只能對一些原有內容做刪節處理。

    同其他版本《推背圖》相比,“金批”版多出的是對晚清史事的“預言”。如34象讖語及頌語分別為:

    “頭有發,衣怕白。太平時,王殺王。”

    “太平又見血花飛,五色章成裹外衣。洪水滔天苗不秀,中原曾見夢全非。”

    這是明言洪秀全及太平天國禍亂天下,且有“王殺王”的“天京事變”。

    又如第37象:

    “漢水茫茫,不統繼統。南北不分,和衷與共。”

    通常認為,這說的是武昌起義爆發,然後南北統一,實現共和。

    圖:“金批”版《推背圖》第37象

    以上這兩條讖語,不見於其他版本《推背圖》,為“金批”版獨有。

    其次,不同版本《推背圖》,記事所用文、圖不同。

    現在所見各版《推背圖》,開篇都是“預言”李唐建政及武后稱帝。如美國洛杉磯J.G.Stanoff藏本(前有所謂“姚廣孝序”,署“永樂四年”)第3象為:

    “其中女子身姓武,手執金符坐中土。身著霞光五色衣,自乘金槌擊金鼓。”

    圖:J.G.Stanoff所藏《推背圖》第3象

    荷蘭萊頓大學所藏,清朝中期(原主人為高羅佩)《推背圖》中,文字略有變化:

    “當空女子身姓武,手執金符坐中土。身著冠霞五彩衣,自秉金槌擊金鼓。”

    圖:萊頓大學所藏高羅佩本《推背圖》部分文字

    “金批”版第3象說的也是武后事,但讖語、頌語、配圖完全不同:

    “日月當空,照臨下圖。撲朔迷離,不文亦武。”

    “參遍空王色相空,一朝重入帝王宮。遺枝撥盡根猶在,喔喔晨雞孰是雄。”

    圖:“金批”版《推背圖》第3象

    第三,“金批”版以前的《推背圖》,都詳敘五代事,而略談明清事。

    學者王碩對不同版本《推背圖》“預言”歷代的數量進行了統計,結果如下:

    圖:不同版本《推背圖》“預言”歷代事件的數量

    從圖中可知,通常所見《推背圖》六十七圖本(所謂“清華本”,藏於清華大學)中,涉及五代的“預言”多達16象,佔24%;六十圖本(所謂“秘本”,藏於東京秘書庫)中,有關五代的“預言”有所減少,也還有10象,佔17%。這兩種版本在有關清朝建立的“預言”後,再未有明確指稱史事的讖語,剩下的皆是“未驗之事”。

    “金批”版與其他版本都不相同。一方面,關於五代的“預言”僅剩下6象,佔10%;另一方面,應在清朝的“預言”竟有10象之多,佔17%。

    之所以會有此種情況出現,應該是和岳珂所說,五代時期讖緯之書盛行有關。既然《推背圖》曾在五代時期被各路野心家利用,那麼為顯示“預言”的靈驗性,自然需要新增已經發生,且為人們熟知的當代事(如劉知遠、郭威稱帝等)。

    不然的話,一本預言書沒有理由不厭其煩地預言五代50多年間發生的事情,而輕視清代300多年的歷史。

    在有了對唐、五代史事的“預言”做基礎後,人們不斷續寫《推背圖》,直至六十圖本、六十五圖本及六十七圖本出現。

    綜合以上幾點,正可以驗證王碩的結論:

    “在中國古代……(書籍)在傳抄過程中,行文出現脫、衍、錯、顛倒的情況是常見的,但象《推背圖》這樣體例不一、影象不同、詞句歧異的情況還是少見的,只能認為是屢次經人修改的結果。由此可知,我們今天見到的《推背圖》一書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經過層累迭加,不斷敷衍修改而成的。”④

    “金批”《推背圖》系民國年間偽造

    透過以上對部分詞句的簡單對比,我們會發現,除“金批”版外,其他各版《推背圖》雖然也有差別,但可以看出,它們有同一“母本”。“金批”版非但文字不同,每一象還增加了八卦符號,並區分了讖語和頌語。

    那麼,與眾不同的金聖嘆批註版,究竟從何而來呢?

    民國四年(1915年),當時文明書局、中華書局出版《中國預言》,首次收入所謂金聖嘆批註的《推背圖》。出版者聲稱,此書是八國聯軍侵華時期,由宮中流出,並經張之洞證實,確認為金聖嘆親手批註。

    圖:自“金批”版問世,就成為流傳最廣的《推背圖》

    臺灣學者翁常鋒在專著《<推背圖>研究》中,針對“金批”版的真實性,提出一系列質疑,主要包括:

    1、金聖嘆手批《推背圖》的原本,至今未見。

    2、”金批“版《推背圖》序中說,金聖嘆批此書是在天啟二年,當時他年僅15歲,有無理解讖語的能力,讓人懷疑。此外,“金批”中多有反清詞句,與金聖嘆真實思想不合。

    3、“金批”版中出現的“匹夫有責”“南轅北轍”等詞,在清代以前都並不存在。如果《推背圖》確係唐人所作,那麼怎麼可能使用後代才有的詞語?

    4、南宋人岳珂在《桯史》中所記《推背圖》“開口張弓之讖”,“金批”版中沒有。

    5、“金批”版問世時,正值“二十一條”談判期間,國內反日情緒高漲;而“金批”版中,“旭初升,人都哭”等句,恰恰是反日的,有刻意編寫,以應時事的嫌疑。

    6、“金批”版《推背圖》的編輯名為“清溪散人”,屬匿名,讓人無從詢問此書真偽。

    7、“金批”版署“唐司天監袁天罡、李淳風撰”,而兩人都未有在司天監任職的經歷。

    8、“金批”版的配圖中,出現清人,甚至民國時人的裝束。

    圖:“金批”版《推背圖》中,配圖人物著裝“穿越”

    9、除“金批”版外,其他存世《推背圖》中都沒有《易經》卦名。編者加入卦名,是為了增加“金批”版的權威性,使其內容更加可信。⑤

    不誇張地說,翁常鋒所列疑點中的任一點,都足以將“金批”版《推背圖》證偽。顯然,“金批”《推背圖》必是偽作無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最佩服歷史上哪位名相?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