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小義老師扯歷史

    呂端,大事不糊塗,平時朝堂對呂端的印象是個糊塗老頭,很多小事呂端處理的並不是很好。

    呂端在大事上從不含糊,舉個例子,皇帝駕崩太子繼位,國家皇權交替之際,太監串通原皇后密謀將皇帝小兒子扶上皇位,方式是搶先於太子進宮之前,在文武百官面前稱帝,造成既成事實。

    太監一方面通知太子不要進宮,一方面通知百官儘快進宮恭賀天子即位。呂端感覺到形勢不對,趕緊跑到太子府,拉著太子趕緊進宮,突然出現在百官朝賀現場,順利即位,保證皇權順利交替沒出內亂。其中一個細節很有意思,也充分體現出呂端很關注細節,大事決不含糊,當新帝更衣後坐在簾子後等待百官山呼萬歲時,呂端直接跳上臺去,直接喊停,掀起簾子確認坐著的是太子後,方才組織百官山呼萬歲,確認皇帝即位,心思縝密啊!

    呂端堪稱一代名相,毛主席有點評“呂端大事不糊塗”,給予很高的歷史評價。

  • 2 # 國泰民安guotaiminan

    我最佩服的是武則天時期的宰相狄仁傑、唐太宗李世民時期的宰相魏徵、長孫無忌、唐玄宗時期的宰相姚崇、張九齡、清朝乾隆時期的宰相劉墉。

    下面依次上傳長孫無忌、張九齡、狄仁傑、劉墉、魏徵、姚崇復古真實原貌畫相。

  • 3 # 古梁鏞

    小哥出品,必屬精品!

    在中國五千年璀璨歷史中,歷朝歷代都湧現出無數的優秀管理人員,他們為建立民富國強的社會而鞠躬盡瘁,這些官職之中,宰相的官職尤為重要,因為宰相上覆皇命,下察百官,責任重大。

    宰相是輔助帝王、掌管國事的最高官員的通稱(泛指),歷史上宰相的具體官職名稱多達幾十種,比較多是如太宰、相、相邦、相國、丞相、大司徒(東漢)、尚書令、中書令、侍中、尚書左僕射、尚書右僕射、同平章事、內閣大學士(明朝)、軍機大臣、總理(清朝末期)等等。

    宰相不同於丞相。

    在歷朝歷代的名臣將相中,小哥認為最為著名的,當屬萬曆年間的首輔張居正。

    萬曆首輔張居正

    張居正是明朝中後期著名的改革家和政治家,在他的帶領下,步履蹣跚猶如黃昏殘陽的大明王朝煥發了第二春,從上而下、由外而內都有了全新的發展。張居正從政治、商業、文化、軍事、賦稅、田地等多個方面進行改革,扭轉了大明王朝的下降之勢,被稱為大明“中興之臣”。

    下面,小哥就從政治、經濟和軍事三個方面詳細介紹一下萬曆首輔張居正的事蹟。

    張居正之政治改革

    張居正的政治生涯有多麼兇險呢?他凌駕於皇帝明神宗之上,同時滿朝文武百官在他的高壓下,一個個都盡心盡力為朝廷服務。

    張居正的政治能力有多強呢?大明王朝歷史250多年,期間有99位首輔,張居正一個人在首輔的位置上就穩穩的坐了10年之久,在他前面的有嚴嵩、徐階、高拱、夏言、李春芳等等。這些人都認為張居正是一個公平正直的老實人,但是在徐階和嚴嵩的交鋒中,張居正是幕後真正的大佬,而張居正聯合大內太監馮保擊敗高拱獨攔內閣。

    1572年,張居正從省議論、振紀綱、重沼令、核名實、固邦本、飭武備等六個方面提出改革政治的方案,其核心就是整飭吏治,富國強兵。

    1573年,張居正上疏實行“考成法”,明確職責。他以六科控制六部,再以內閣控制六科。對於要辦的事,從內閣到六科,從六科都到衙門,層層考試,做到心中有數。改變了以往“上之督之者雖諄諄,而下之聽之者恆藐藐”的拖拉現象。考成法的實行,提高了各級部門的辦事效率,而且明確責任,賞罰分明,從而使朝廷釋出的政令“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張居正的政治改革讓慵懶鬆散的明王朝各部門重新緊密團結,共同驅動了大明王朝欣欣向榮的歷史車輪。

    張居正之經濟改革

    加強官員考核,落實徵稅制度

    在張居正大力改革之前,明王朝一直是國庫空虛,入不敷出,在張居正推出“考成法”官員體系後,於1576年規定,地方官員徵賦稅不足九成者,一律處罰,並且懲罰頗重,這使懼於降罰的各級官員不敢懈怠,督責戶主們把當年稅糧完納。

    由於改變了拖欠稅糧的狀況,使國庫日益充裕。據萬曆五年戶部統計全國的錢糧數目,歲入達435萬餘兩,比隆慶時每歲所入(含折色、錢糧及鹽課、贓贖事例等項銀兩在內)250餘萬兩之數,增長了74%(《明通鑑》卷六七)。財政收支相抵,尚結餘85萬餘兩,扭轉了長期財政虧虛的狀況。

    清丈田地

    在封建社會,生產力以農業為主,田地則成為各階級收入的主要來源,在明王朝長久的腐敗管理下,大戶佔據了大量土地,他們透過一些手段鑽制度的空隙,致使吞沒的一部分土地不再賬面,而張居正曾經在早年遊歷期間,對這種情況非常震驚,因為大戶豪強如此作為直接影響了國家財政收入,所以在他入住內閣後,在萬曆八年(1580年),張居正上疏並獲准在全國陸續展開清丈土地,並在此基礎上重繪魚鱗圖冊。全國大部分地區根據戶部頒佈的《清丈條例》對田地進行了認真的清丈,經清丈後,全國田地共為為7,013,976頃,比隆慶五年(1571年)增加了2,336,026頃。隨著額田的增加,加之打擊貴族、縉紳地主隱田漏稅,明朝田賦收入大為增加。

    賦稅改革

    萬曆九年(1581年),張居正下令,在全國範圍內實行一條鞭法。—條鞭法是中國田賦制度史上繼唐代兩稅法之後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它簡化了賦役的專案和徵收手續,使賦役合一,並出現了“攤丁入畝”的趨勢。後來清代的地丁合一制度就是一條鞭法的運用和發展。

    一條鞭法。通將一省丁糧,均派一省徭役。則徭役公平,而無不均。從此役無偏累,人始知有種田之利,而城中富室始肯買田,鄉間貧民始不肯輕棄其田矣”,做到了“田不荒蕪,人不逃竄,錢糧不拖欠”。

    一條鞭法的施行,改變了當時極端混亂、嚴重不均的賦役制度。它減輕了農民的不合理賦役負擔,限制了胥吏的舞弊,特別是取消了苛重的力差,使農民有較多時間從事農業生產。一條鞭法所實行的賦役沒有徵收總額的規定,給胥吏橫徵暴斂留下了可乘之機,這是它的主要不足。

    萬曆十年(1582年),隨著清丈田畝工作的完成和一條鞭法的推行,明朝的財政狀況有了進一步的好轉。這時太僕寺存銀多達四百萬兩,加上太倉存銀,總數約達七八百萬兩。太倉的存糧也可支十年之用。

    張居正在經濟改革方面,一方面力求為國家增加財政收入,一方面也在努力的減輕人民的賦稅負擔,他透過多種渠道設法減輕人民的賦役負擔,甚至直接提出減免人民的稅負。

    萬曆七年(1579年),明神宗向戶部索求十萬金,以備光祿寺御膳之用,居正上疏據理力爭,言明戶部收支已經入不敷用,“目前支援已覺費力,脫一旦有四方水旱之災,疆場意外之變,何以給之?”他要求神宗朱翊鈞節省“一切無益之費”。結果,不僅免除了這十萬兩銀子的開支,連宮中的上元節燈火、花燈費也免除了。在張居正的力爭下,還停止重修慈慶、慈寧二宮及武英殿,停輸錢內庫供賞,節省服御費用,減蘇松應天織造等,使封建統治者的奢侈消費現象有所收斂。甚至因為害怕浪費燈燭,將萬曆安排在晚上的課程改到了白天。纂修先皇實錄,例得賜宴一次。張居正參加篆修穆宗實錄,提出辭免賜宴。他說:“一宴之資,動之數百金,省此一事,亦未必非節財之道”他還請求將為明神宗日講的時間放在早上,可以免晚上的燈火費用。

    張居正還反對傳統的“重農輕商”觀念,認為應該農商並重,並提出“省徵發,以厚農而資商;輕關市,以厚商而利農”的主張。因此他也反對隨意增加商稅,侵犯商人利益。這些做法順應了歷史的發展潮流,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百姓的負擔,緩和了一觸即發的階級矛盾,對歷史的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所以在明代,中國就已經有資本 主義萌芽了。

    張居正之軍事成就

    隆慶四年(1570年),韃靼首領俺答汗進攻大同,計劃稱帝。張居正接到報告,弄清投奔大明的汗那吉和俺答汗的特殊關係後,再次寫信給王崇古,要其妥善安排把漢那吉,並派人通報俺答:“中國之法,得虜酋若子孫首者,賞萬金,爵通侯。吾非不能斷汝孫之首以請賞,但彼慕義而來,又汝親孫也,不忍殺之。”

    然後,張居正指授方略,要祟古、逢時奏疏皇上納降。朝中很多人極力反對,認為敵情叵測。

    俺答的騎兵如黑雲壓城至北方邊境。祟古早在居正授意之下作好戰事準備並以其孫要挾,俺答終於被迫妥協。居正順水推舟應俺答之求,禮送把漢那吉回鄉,俺答則把趙全等叛臣綁送明室。把漢那吉穿著皇上官賜的大紅絲袍回韃靼帳幕。俺答見到非常感動,表示以後不再侵犯大同,並決定請求封貢、互市,和明友好相處。

    隆慶五年(1571年),明穆宗在張居正等人的力勸下,詔封俺答為順義王,並在沿邊三鎮開設馬市,與韃靼進行貿易。

    張居正作為一名文官,透過簡短的幾份書信將一場戰爭消散於無形,同時還為兩國開通了邊境互市,建立起了良好的貿易合作關係,真正做到了武將作戰的最高境界“不戰而屈人之兵”,這份“軍功”放眼漫長的歷史,也不過數人而已。

    後記

    張居正入仕的時期正是大明王朝走向衰落的時期,張居正辛勤工作多年,歷任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內閣次輔、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內閣首輔。

    張居正也是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師的文官。

    萬曆十年(1582年)7月9日(六月二十日)張居正卒,享年五十八歲,贈上柱國,諡文忠(後均被褫奪)。

    張居正因大力改革得罪了很多朝中大臣和權貴勢力,去世後被明神宗抄家,至明熹宗天啟二年(1622年)恢復名譽。

    喜歡的記得點關注哦!

  • 4 # 飛天ZY漫雪

    最佩服武將之家走出的千古一相姚崇,姚崇,名元崇,字元之,因避諱唐玄宗的,開元,年號,所以改名為姚崇。他是顯赫的吳興姚氏的第二十一世孫。

    姚崇曾擔任武則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有數時宰相,之稱,也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宰相。

    姚崇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為開創,開元盛世,立下了汗馬功勞。開元初年,唐玄宗任命姚崇為相,他向玄宗提出了十項中肯的建議。一,廢除嚴刑峻法,二,不要窮兵黷武,三,執法要公平,四,宦官不得干預朝政,五,廢除苛捐雜稅,六,皇親國戚不得擔任高官顯職,七,皇上對臣下要以一禮相待,八,皇上要虛心求諫,九,嚴禁濫建佛寺道觀,十鑑戎過去國戚干政之教訓。玄宗看後,大讚十項建議,姚崇更將十項建議貫徹在施政實踐中。

    其實歷史上令我佩服的宰相還一真不少,張九齡、管仲、張居正,還有被稱為,山中宰相,的,陶弘景等,他們都是有名的宰相!

  • 5 # 舊事舊人歷史說

    中國歷史上有許多名相從夏商周時代的伊尹周公到中世紀的諸葛亮再到明清時期的張居正張廷玉可謂是數不勝數。

    然而,在這眾多標兵史冊的名相里我最佩服的有三個!

    商鞅:極心無二慮,盡公不廢私!

    商鞅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丞相之一,我把他當做中國封建時代的第一任丞相。他在秦國進行變法正式確立了1君主專制為核心的中央集權制度也就是封建政治制度。為中國封建社會做好了政治上的模板,奠定了政治上的基石!商鞅變法,使得秦國迅速崛起,最終統一六國,將整個封建政治制度推而廣之!

    商鞅為整個封建制度的確立,尤其是封建政治制度的確立,做了奠基性的工作。

    王安石: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自從公元前359年商鞅變法開始,封建制度經過了長達1000餘年的發展,到了北宋中期的時候,整個封建制度的弊端已經開始顯現。再加上北宋周邊存在著許多少數民族政權,社會矛盾民族矛盾空前尖銳。為了挽救北宋挽救整正在衰落的封建統治制度。王安石先是上了《萬言書》,最後在送神中的支援下開始變法,這次變法是中國歷史上繼商鞅變法之後又一次涉及整個社會的徹底變法!他以實現富國強兵為直接目的,實質上則是整個封建地主階級在封建制度面臨深重社會危機之時發動的自救運動。

    王安石變法雖然失敗了,但他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北宋的封建統治,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整個封建制度的衰落。

    張居正:大明第一內閣首輔

    公元15 16世紀中國正處於明朝中後期,此時的明朝已經日漸衰落,而放眼整個世界,這會發現整個世界的封建社會和封建統治都處於風雨飄搖之中。中國封建社會自然而然的也已經進入了衰落期!

    為了挽救明朝的衰亡,張居正在萬曆初年進行了大規模政治改革,使得明朝國力一度強盛。張居正改革,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明王朝的統治,也在一定程度上彈壓了封建統治機制日益突出的缺陷,使得封建型國家機器得以正常運轉,最終出現了康乾盛世的迴光返照!

    我之所以喜歡他們三位,就是因為他們是封建社會的奠基者,中興者,挽救者!雖然封建社會以及封建政治體制經濟體制,在現今看來是落後的但是在他們那個時代,這是正當的符合國家發展要求的正常體制!

    朱東潤先生有一段評價張居正的話,我想用在商鞅和王安石身上也是可以的:

    “第一,因為他能把一個充滿內憂外患的國家拯救出來,為垂亡的明王朝延長了七十年的壽命。第二,因為他不顧個人的安危和世人的唾罵,終於完成歷史賦予他的使命。他不是沒有缺點的,但是無論他有多大的缺點,他是唯一能夠拯救那個時代的人物。”

  • 6 # 俚說

    我最佩服的名相是管仲。

    春秋時期,諸侯並起、群雄爭霸,社會動盪。管仲胸懷宏偉的政治抱負,以政治家的膽識、思想家的睿智,洞徹社會發展趨勢,在實踐中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治國思想,贏得了世人的謳歌和後人的禮讚。孔子稱之以“仁”,梁啟超譽之為“中國之最大的政治家”、“學術思想界一鉅子”。

    管仲(前716——前645),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穎上(今安徽穎上)人。管仲的祖先是周穆王的後代,與周王室同宗,父親管莊曾是齊國的大夫。管仲自幼刻苦自學,通“詩”“書”,懂禮儀,學識淵博,武藝高強。父親去逝,家道中落,為維持生計,曾與鮑叔牙合夥經商,後經鮑叔牙推薦,為齊國上卿(即丞相),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霸主,被稱為“春秋第一相”。一、官拜丞相。

    齊信公有三個兒子,分別是太子諸兒、公子糾和公子小白。公元前674年,齊信公駕崩,太子諸兒即位,是為齊襄公。

    齊襄公人品卑劣。與其妹(魯恆公的夫人)文姜秘謀私通,並殺死魯桓公,齊國前途不明。管仲和鮑叔牙分別輔佐公子糾和公子小白出走他國逃禍。公子糾的母親是魯君的女兒,管仲保護公子糾逃到魯國去躲避。公子小白的母親是衛君的女兒,但衛國太遠,要是齊國有什麼不測,萬難在第一時間趕回,所以鮑叔牙就同公子小白跑到齊國的南鄰莒國去躲避。

    齊襄公十二年(前686年),齊襄公叔伯兄弟公孫無知因利益糾紛(因齊襄公廢除了他原本享有的特權),勾結大夫闖入宮中殺死齊襄公,自立為國君。公孫無知在位僅一年,就被齊國貴族殺死了。齊國一時群龍無首,亂成一團。逃亡在外的公子糾和公子小白,誰能率先趕回齊國,誰就可以搶佔先機,登上國君之位。

    公子小白和鮑叔牙向莒國借了兵車,日夜兼程趕回齊國。魯國國君也急派人送公子糾回國。

    無奈公子小白已走在前頭,管仲自請帶30乘兵車輕裝簡行,埋伏在營國通往齊國的路上攔截公子小白。等公子小白的車馬走近時,管仲一簡射去,公子小白裝死應聲倒下。管仲見射死了公子小白,就放鬆警惕,率領人馬回去了。等管仲一行走了後,公子小白和鮑步牙急速挺進齊國,順利登上國君之位,是為齊恆公。

    齊桓公即位後,欲拜鮑叔牙為相。鮑叔牙向齊桓公推薦了管仲,說管仲有濟世安邦之才,自己自嘆弗如。並說:“如果您想管理好齊國,有高候和我在您身邊就夠了,但如果您想稱霸天下,則一定有管仲不可!”勸齊桓公拋棄舊怨,化仇為友。並說他射殺國君,不過是各為其主罷了。齊恆公求賢若渴,不計前嫌。當即派人前去迎接管仲回國,以厚禮相待。

    管仲向齊桓公系統論述了治國稱霸之道,使齊恆公的毛塞頓開,豁然開朗,毅然拜管仲為相,為表示對管仲的尊崇,稱管仲為仲父,授權讓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經濟改革。

    在管仲的輔佐下,齊恆公在政治、經濟、軍事各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人們的生活逐漸好轉,齊國也漸漸富強起來。齊恆公治國整軍,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使齊國成為春秋首霸。

    二、治國理念。

    主張法制:管仲主張依法治國。他認為國家治理的好與壞,根本之道在於能否依法治國,上至王侯將相,下至普通老百性,都要知法守法。

    重視發展經濟,管仲認為“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國家的安定與不安定,人民的守法與不守法,都與經濟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主張以民為本,尊重民意。指出:“政之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 軍事和組織架構方面:主張“守則同固,戰則同強”。構建一種社會與軍事相結合的戰鬥體制。將全國分為二十ー鄉,工商之鄉六,士鄉十五。工商之多不從事作戰,實際從事作戰的是士鄉十五。五鄉為一帥,有一萬人。由齊君率為中軍,兩個上卿各率五鄉為左右軍,是為三軍,就是“參其國”。一鄉有十連,一連有四里,一里有十軌,一軌有五家,五家為一軌,這就是伍其鄙”。軌中的五家,因世代相居處在一起,因為利害禍福相同。政治和外交:主張“尊王攘夷”,使齊桓公適時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幟,以諸候長的身份,挾天子以伐不服。“尊王”,即尊崇周王的權力,維護周王朝的宗法制度。齊恆公採納並實行管仲的“尊王攘夷”政策,不僅使齊國霸業更加合法合理,同時也保護了中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為中華文明的存續作出了巨大貢獻。 三、著述著作。

    管仲的著作收入《國語・齊語》和《漢書・藝文志》。《管子》共24卷,85篇,今存76篇。內容極豐,包含道、名、法等家的思想以及天文、輿地、經濟和農業等方面的知識。其中《輕重》等篇,是古代典籍中不多見的傑作,對生產、分配、交易、消費、財政等均有論述,是研究中國先秦農業和經濟的珍貴資料。

  • 7 # 飛哥講歷史

    說起最佩服的名相,必是李鴻章(清朝沒有宰相這個職位,李鴻章官至總督、大學士,正一品,夠資格參議中樞軍國大事了,已有宰相權利)

    佩服李鴻章有兩點原因

    第一,內憂外患下的據理力爭

    根據收集的資料,李鴻章自1876年開始,代表清政府簽訂了30多個條約,誠然,這些條約都是“不平等條約”

    記得去年,看張益達演的一部電視劇,裡面模仿當時的條件進行談判,益達兄幾近崩潰,當時感觸頗多。自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清政府就淪為各國列強的口中之食

    試想一下,好幾只獅子圍著一隻兔子,不去吃,是為什麼?

    難道是害怕兔子反駁嗎?當然不是,是害怕其他獅子趁機偷襲

    這種條件下的談判,根本就不能稱作談判,是告訴你“我話講完,誰贊成,誰反對”

    李鴻章不是這隻兔子,他僅僅是代表兔子,而且兔子已經決定“割肉保命”並且是隻要留著命就行

    李鴻章做的是把這塊“肉”,“爭得一分有一分之益”

    名字不難寫,但這種情況下的是世界上最難寫的三個字

    華人皆稱“賣國者秦檜,誤國者李鴻章!”

    可是給了別人能怎麼樣?

    義憤填膺的摔筆而去?還是怒不可遏的破口大罵?

    第二,糊裱匠也裡外不是人

    軍事方面:李鴻章在晚清無力鎮壓內亂的情況下一年之內組建淮軍,參與鎮壓太平太國起義、平定捻軍;面對列強無休止的欺辱,建立北洋水師

    北洋水師建成之初,擁有艦艇25艘,官兵4千餘人,直接成為亞洲最強大的海上軍事力量,其失敗,是因為清朝內部官員誹謗,此為李鴻章私人軍隊,不給撥款,要求停止添船購炮,導致北洋海軍的建設陷於停頓、倒退的困境,威海衛之戰中丁汝昌彈盡糧絕服食鴉片自盡以謝華人

    經濟方面:中國近代早期的四大軍工企業中,李鴻章一人就創辦了三個(擴建江南製造局、金陵機器局、天津機器局);創辦中國第一家民營輪船公司,也是中國近代最大的民用企業,輪船招商局;支援鋪設了中國第一條電報電纜線,在大沽口到天津城之間開通了電報公司;在整個七八十年代,先後創辦了河北磁州煤鐵礦、江西興國煤礦、湖北廣濟煤礦、開平礦務局、上海機器織布局、山東嶧縣煤礦、天津電報總局、唐胥鐵路、上海電報總局、津沽鐵路、漠河金礦、熱河四道溝銅礦及三山鉛銀礦、上海華盛紡織總廠等一系列民用企業

    雖然其建立的各種公司大多是為了軍事,但確實是以盈利為目的的,這些公司以“官督商辦”的名義建成之後,就成了晚清的錢袋子,無休止的索取,抽離資金,強加冗員,導致企業重病纏身無法正常運轉

    如果沒有淮軍,清朝會亡於內亂;如果沒有北洋水師,清朝哪有勇氣試圖反抗;如果沒有這些企業,清政府根本沒錢討好列強,這三點都有效的延續了清朝國祚,卻把李鴻章搞得沒法做人

    總結一下:李鴻章一生都在為清政府縫縫補補,想方設法的延續清朝統治,其確實做到了,奈何清政府腐朽不堪,實在是“耶穌來了也沒有用”,這種情況,換成任何人都不一定比他做的好

  • 8 # 天香雲外飄

    筆者最佩服歷史上的名相是,三國時期蜀漢的丞相“諸葛亮”。然後筆者佩服諸葛亮的原因主要是:

    (1)按《三國演義》原作小說的描述,諸葛亮甫一登場,就語驚四座了:“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

    (2)諸葛亮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之後,即與劉備作《隆中對(策)》,擬定“天下三分”了。然後,諸葛亮一直輔佐劉備,東聯孫吳北敵曹操;平定南方九伐中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以說在整個三國時代,諸葛亮都成為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代名詞了!

    (3)諸葛亮是後世忠臣的楷模,諸葛亮著有《出師表》一文,可以說是千古名篇了。然後,諸葛亮還教子有方,正是我們的榜樣。在諸葛亮的《誡子書》當中,有名言“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4)唐代詩人杜甫寫有詩歌讚頌諸葛亮。其一是《八陣圖》:“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其二是《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所以說歷史上的名相,筆者最佩服的就是諸葛亮了!

  • 9 # 花開花落緩行客

    古代歷史上名相輩出,各領風騷,最讓人佩服的當屬徙木立信,變法強秦的商鞅。

    商鞅變法,富國強兵,大秦崛起。

    齊、楚、秦、燕、趙、魏、韓戰國七雄中,秦國本是邊陲小國,國弱兵微,無法與齊、楚這樣的大國相提並論。

    但自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之後,迅速崛起,國富兵強,秦國面貌煥然一新,能夠與六國相抗衡。

    秦孝公用商鞅而能使弱秦變強,可見商鞅的能力超群,所以我最佩服的歷史名相是商鞅。

    百代用秦法,商鞅影響深遠。

    商鞅變法之後,秦國迅速富國強兵,即使商鞅被車裂之後,秦國後代君王仍然採用商鞅之法,最終統一天下。

    商鞅人死而法不滅,為秦國的富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使得秦始皇能夠統一天下,建立秦朝。

    秦朝雖然二世而亡,但自漢朝以後的朝代都奉行秦法,而秦法裡面都有商鞅的樣子,所以商鞅雖死,但是商鞅變法影響後世千年,所以歷史上的名相,商鞅最讓人佩服。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冬天如何選擇和搭配靴子,才能時髦又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