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鏡清

    重創匈奴是實實在在的,但是說匈奴一蹶不振就太誇張了,在漢武帝后期,匈奴反敗為勝,給了漢軍很大打擊。匈奴真正一蹶不振要到東漢時期了。

    漢武帝時期,一共進行了11次大型戰役,前5次因為漢軍組建了強大的騎兵野戰軍,全部獲勝,迫使匈奴西撤,徹底解除了匈奴對中原地區的威脅。但是在爭奪西域控制權的後6次大戰中,漢軍卻遭到了失敗。

    第一次戰役。前127年,車騎將軍衛青殲滅了盤踞在河套南部的匈奴白羊王、樓煩王,斬首2300,俘虜3000。

    第二次戰役。前124年,車騎將軍衛青率10萬大軍突襲匈奴右賢王庭,俘虜15000。

    第三次戰役。前123年,大將軍衛青率10萬大軍襲擊單于王庭,殲敵近2萬,漢軍也有兩支部隊戰敗,損失3000騎兵。

    第四次戰役。前121年春,驃騎將軍霍去病率1萬騎兵突襲河西走廊,大破匈奴渾邪王、休屠王,殲敵近9000。同年夏,霍去病率數萬騎兵襲擊祁連山,再破渾邪王、休屠王,殲敵3萬。匈奴發生內亂,渾邪王殺了休屠王,率4萬人投降,不願投降的8000人被霍去病殺死。至此,共殲敵8.7萬,河西匈奴全軍覆沒,是最大的一次勝利。

    第五次戰役。前119年,漢軍分進合擊,衛青率5萬騎兵擊單于王庭,殲敵1.9萬。霍去病率騎兵5萬擊左賢王,俘虜7萬。

    至此,漢軍共殲敵20餘萬,匈奴被迫撤往新疆東部、蒙古西部休養生息。

    從前112年至90年,雙方在西域又進行了22年的戰爭。因國力兵力消耗巨大,衛青和霍去病又英年早逝,漢武帝任用並非將才的李廣利為主帥,結果連遭失敗,其中大戰役有6次,一次小勝,二次無功而回,三次全軍覆沒。

    此後一直到漢宣帝時期,國力有所恢復,才又開始對匈奴進攻。前72年,漢軍騎兵16萬,與烏孫國5萬軍隊合擊西部匈奴,俘虜4萬。而匈奴內亂不斷,分裂為北匈奴和南匈奴,無力與漢朝爭奪西域。

    前36年,西域副校尉陳湯發西域各國4萬軍隊,殺死郅支單于,滅亡北匈奴。前33年,呼韓邪單于求與漢朝和親,王昭君出塞,南匈奴與西漢因此開始了長期的和平共處,直到西漢滅亡。

  • 2 # 小奔說史

    這個題目本身就是錯誤的,漢武帝確實給予匈奴以重大打擊,但匈奴並沒有一蹶不振,匈奴最後的敗亡主要在於內亂和天災導致。

    首先,漢武帝時期的對匈戰爭大大削弱了匈奴的實力。

    在漢武帝之前,西漢一直被匈奴壓著打,被迫採取和親政策,但這並不能阻止匈奴入侵,其中漢文帝時期,大規模的入侵就有三次,小規模的更是多不勝數。

    漢景帝時期,繼續採用和親政策籠絡匈奴,但斷斷續續的小規模入侵仍然持續不斷,著名的飛將軍李廣就是在這些入侵中成長起來的。

    只有在漢武帝時期,漢朝才取得了對匈奴的重大勝利。

    儘管這個是文景之治以來漢朝休養生息到了一定程度自然而然奠定了物質基礎的結果,但和漢武帝本人的雄才大略,以及出現了衛青、霍去病等天才軍事統帥有關。

    其中,衛青七次出擊匈奴,捕斬五萬餘人,霍去病六次出擊匈奴,斬捕十一萬餘人。

    此外,由於對漢戰爭屢次失敗,激發匈奴內部發生變亂,於是發生了渾邪王降漢事件,後果是數萬名匈奴歸降,外加收復了今天的河西走廊(武威、張掖、酒泉和敦煌)。

    所以,漢武帝時期的對匈戰爭,大大削弱了匈奴的實力。

    其次,漢武帝時期並沒有取得對匈奴的決定性勝利。

    所謂殺敵一千自傷八百,匈奴固然遭到很大損失,但西漢包括人力物力在內的損失同樣巨大,一尤其是戰馬的損失更是巨大。

    著名的天才統帥衛青病逝於元封五年,即公元前106年,然而在他去世前的整整十四年時間,漢朝已經沒有一次主動出擊。

    原因就是:戰馬稀少!

    儘管匈奴因為實力受損被迫收縮到大漠以北,並整體向西遷移,但在與西漢的交往中仍然堅持對等地位,沒有任何屈服於漢朝的意思。

    不僅如此,西漢還遭到了幾次巨大的慘敗,分別是公元前102年浞野侯趙破奴兩萬騎兵全軍覆沒、公元前99年李陵五千人全軍覆沒、公元前89年貳師將軍李廣利七萬部隊全軍覆沒。

    最後,匈奴的一蹶不振主要是因為一系列罕見的天災和內部紛爭。

    公元前105年-102年,兒單于在位期間,短短几十年內,匈奴連續遭遇多次罕見雪災。

    相比之下,農耕民族如果一年收成不好,可以期待來年風調雨順。

    遊牧民族如果牲口大量死亡,想要恢復元氣,要等上好幾年。

    所以,戰爭、天災的雙重襲擊,導致匈奴實力銳減。

    在這樣的背景下,動盪不安的內部紛爭顯得更加致命:

    匈奴的狐鹿姑單于死後,其子左谷蠡王在漢昭帝始元二年立為單于,此後,匈奴因為繼承權問題發生內部分裂。

    此外,烏桓、丁令、烏孫等遊牧也開始復興起來,從而使匈奴日益陷於四面受敵的窘境。

    其中,真正導致匈奴一蹶不振的是前後五個單于爭奪大位,先後自立為單于的內亂。這場內亂從壺衍鞮單于死後,弟弟左賢王立為虛閭權渠單于開始,匈奴內部自相攻伐,殺到公元前54年,最後剩下呼韓邪單于和郅支單于兩個。

    失敗的呼韓邪單于被擊敗後逃向南邊,向漢稱臣。

    公元36年,漢朝攻滅郅支單于之後,呼韓邪單于再次為成為匈奴唯一的單于,並再次統一匈奴。

    此後,匈奴曾經兩漢之間一度恢復強盛,並再次恢復入侵內地,不過只是短暫的迴光返照。

    東漢初年,匈奴再次分為南北兩部,此後,匈奴再也未能統一起來,直到被徹底擊敗。

    所以,題目中所說的情況是不存在的,漢和匈奴的戰爭前後綿延數百年,橫跨兩漢,並不是在漢武帝一個時期,就能取得徹底的決定性勝利。

    儘管如此,還是要肯定漢武帝對匈奴戰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舉個例子,漢武帝在位時期,投降漢朝的匈奴貴族大臣非常之多,僅僅被封候的就有20多位。

  • 3 # 求圓4

    謝謝邀請;匈奴雖然分佈的地域很廣,很多地方都是荒漠地帶,所以是地廣人稀,漢武帝能夠消滅十萬匈奴,這10萬匈奴都是最彪悍的,多為青壯年,這些人灰飛煙滅,對匈奴來說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削弱了匈奴的軍事實力,也促使匈奴內部的分化瓦解,匈奴入侵中原的目的主要是搶掠財物,遭到漢武帝軍隊沉重打擊後,產生了一種畏懼感和膽怯心理,所以基本上能夠緩解和解除了匈奴對西漢邊境的騷擾和掠奪。

    漢武帝時期能夠對匈奴用兵並且取得重大戰果,這與漢初實行的休養生息政策,國力不斷強盛,特別是文景之治的成效,再加上漢武帝能夠選賢任能,大膽的選拔人才,重用了衛青、霍去病這樣優秀的將領,才能取得擊敗匈奴的重大成果,這樣的成果也是來之不易的,他的影響也是十分深遠的。

  • 4 # 張峰149764346

    在中國幾千年歷史長河中,邊患是每個朝代都面臨著的最大的危脅。

    漢初劉邦推翻了強秦,自以為是,低估了匈奴的戰鬥力,親率30萬大軍迎戰,結果被匈奴誘敵深入在白登山丟盔棄甲慘敗,丟盡臉面無果而反,以屈辱無賴的送公主結親,維持著自已的統治。

    在漢武帝劉徹在位其間,經過養精畜銳。終於想用武為解除匈奴對邊關的威脅,雪昔日國恥家恨,傾全國之力,對匈奴發起了三次大的圍剿戰役。

    特別是第三次戰役,漢武帝下了狠招,傾全國之力,派得力干將衛青,霍去病深入敵境漠北千里,經過激戰消滅了匈奴精銳主力,使匈奴受到沉重打擊,從此匈奴內部失去鐵統能力,四分五裂,土崩瓦解,匈奴帝國不復存在。

    這一仗,對當時的漢朝邊患起到了重要作用。

  • 5 # 飛海

    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人是一種最最重要的戰略物資。在歷史上,因為天災人禍,致使人口銳減,從而導致滅國的屢見不鮮。

    白起坑殺40萬趙卒,從此趙國國力不振。那個時期,當兵的應該都是青壯年。是國家軍事力量的重要組成,也是國家生產力的重要保障。

    短時期內失去大量的青壯年男性,對一個勢力的打擊是非常巨大的,應該是短期無法彌補的嚴重損失。

    霍去病北擊匈奴的時候,幾乎上就是在推行三光政策,見人就殺,見東西就燒。這樣的政策隱藏了行蹤,又削弱了對方的力量。最後,漠北匈奴不得不進行堅壁清野和汙染水源。

    並且當時的匈奴人口基數並不是很大,一下子損失很10萬精壯,對於匈奴的打擊相當嚴重。

    因為當時匈奴是部落制的,所以一下子損失很多精銳士兵,就會對匈奴內部勢力權力構架,形成新的政治利益的分配。

    這一切的因素就是匈奴短時間內無法再集中力量對漢族進行侵略。

    當然說匈奴從此一蹶不振,也是不正確的,因為匈奴當時生活的環境非常惡劣,能在非常惡劣環境下生存的民族都非常頑強的。

  • 6 # 德厚致遠

    漢武帝出兵征剿匈奴,只是消弱了匈奴實力,減輕了匈奴的威脅。並沒有使匈奴一蹶不振。

    匈奴是約公元前3世紀時興起的一個遊牧部族,在不斷吸納或吞併周圍部族的基礎上迅速壯大,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遊牧部族,建立起遊牧民族的第一個奴隸制政權,並在秦漢之際使西域諸國多臣服於己。對漢地也時常侵擾,漢室被迫採取聯姻妥協苟安。

    到公元前1世紀漢武帝時期,為顯示漢王朝的強大和威嚴,也為邊疆人民安居樂業,漢武帝對匈奴進行十餘次大規模征伐,使匈奴遭受重創,部分匈奴或內服或西遷西域,最終使匈奴後來分化。

    漢武帝首先任命名將衛青出征匈奴,衛青是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子夫的弟弟,衛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襲龍城,揭開漢匈戰爭反敗為勝的序幕,曾七戰七捷,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

    在衛青建功立業的同時,霍去病也被漢武帝任命為統軍將領,隨衛青共同出擊匈奴,霍去病是衛青的外甥,也是軍事天才,用兵靈活,注重方略,善於長途奔襲、快速突襲和迂迴穿插。霍去病初次征戰即率領800驍騎深入敵境數百里,把匈奴兵殺得四散逃竄。在兩次河西之戰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打通西域的絲綢之路。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為了徹底消滅匈奴主力,漢武帝發起了規模空前的“漠北大戰”。此戰中霍去病出定襄、入漠北,遇匈奴左賢王部激戰,殲敵七萬多,俘虜匈奴王爺及將軍相國多人,渾邪王殺了休屠王,率4萬人投降。霍去病繼續一路追殺,乘勝來到今蒙古肯特山一帶。在狼居胥山舉行祭天封禮,於姑衍山舉行祭地禪禮。兵鋒直到翰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方才回兵。經此一役,“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歸。

    漢武帝晚年,因巫蠱之禍造成父子相殘,貳師將軍李廣利也被逼投降匈奴,所統帥七萬大軍全軍覆沒。

    西漢後期,匈奴虛閭權渠單于死,引起內部分裂,先後出現五單于爭立的情況,混戰不斷,後來發展為呼韓邪單于和郅支單于的相互攻伐,最後,呼韓邪單于南下附漢稱南匈奴,留在漠北的郅支單于稱為北匈奴。公元前53年,南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率眾投降西漢。漢元帝劉奭竟寧元年即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于自請為婿,王昭君嫁與其為妻,此後60餘年漢朝與匈奴保持了和平。公元48年,南匈奴醢落屍逐鞮單于又率眾投降東漢光武帝劉秀,被安置在河套地區。南匈奴在五胡十六國亂華時期建立前趙政權。

    東漢時,北匈奴的叛服不定,讓東漢下決心摧毀北匈奴。漢和帝劉肇永元元年即公元89年,將軍竇憲大破北匈奴,班固在燕然山(今蒙古杭愛山)南麓勒石,銘刻《封燕然山銘》紀功。公元91年東漢大將軍耿夔又出擊金微山(今阿爾泰山)大敗北匈奴軍,這導致北匈奴走向沒落。匈奴大部分西遷至伊犁河流域,仍與東漢發生多次戰役,後又西遷至中亞地區和東歐地區,其小部分留居鄂爾渾河流域,隨著鮮卑族的強大,逐步佔據匈奴故地,匈奴人後被鮮卑所並,北匈奴與鮮卑的混血後代鐵弗人在河套地區建立過胡夏,後全部融入漢族。

  • 7 # 國史春秋

    所謂的一蹶不振只是心理上的忌憚,行為上的蜷縮表現。簡單地說,就是被漢朝的軍隊打怕了,從而喪失了站起來繼續挑釁的信心與勇氣。

    其實,匈奴並沒有真的爬不起來,而且還有一息尚存的實力。漢朝在公元前99年,武帝派大將李陵、李廣利出擊匈奴。李陵率五千步兵與匈奴八萬騎兵激戰數十天,轉戰數千裡,最終彈盡糧絕被俘,李陵被逼投降。

    從此以後,漢朝對匈奴用兵幾本上沒有討到什麼便宜,再沒取得什麼向樣的戰績。但是匈奴也沒有主動的進犯,只是躲在草原深處惶惶渡日,每當發現漢朝有軍事動作的跡象,匈奴便提前跑來示好示弱。所以,給人一種昔日不可一世的匈奴人,被漢朝打的一蹶不振的感覺。

    其實,這就是一種心理上的落差。

    歸納起來,漢武帝對匈奴發動了三次大規模的軍事打擊,也就是歷史上熟知的漠南、河西和漠北之戰。從此重創匈奴人,匈奴遠遁,而幕南無王庭。

    但是,從匈奴人崛起的那一天,中原王朝就開始受欺負和凌辱,並持續遭受了近百年的騷擾。秦始皇雖然能橫掃六國,卻徹底消滅不了匈奴,最後不得不修築工程浩大的萬里長城來防禦匈奴。

    從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以來,以及文帝、景帝時期一直用送金錢和女人的方式討好匈奴。但是匈奴人還是經常犯境搶掠,只是稍微的收斂了一點點。正是由於中原王朝長久以來的示弱和忍氣吞聲,從而助長了匈奴人的囂張氣焰,也給人們留下了中原王朝軟弱可欺的映像。所以到了漢武帝時期,中原王朝開始揚眉吐氣,當匈奴人被打的灰頭土臉的時候,人們終於恍然大悟,原來匈奴人這樣的不堪一擊。

    漢武帝能戰勝匈奴人有三大優勢

    文帝、景帝的修養生息,積累豐厚的財富。漢朝能征善戰的將軍集中湧現,軍事奇才輩出。漢武帝本人的雄才大略。

    漢武帝之後,西漢時期匈奴人的命運走向。

    公元前87年漢武帝去世,前85年的漢昭帝時期,匈奴發生內亂,分成三個國家。

    公元前57年,匈奴內亂,形成五單于並立之勢。第二年,其中之一的呼韓邪單于兼併匈奴各部。此時,匈奴徹底衰敗,呼韓邪單于的匈奴殘部不過數萬。從此決心與大漢永世修好。

    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于第三次親自到漢朝朝見,並娶走了風華絕代的王昭君。

  • 8 # 葉子寫實

    匈奴部族並沒有一蹶不振,只是在一段時間被削弱了。

    1,處在長城以北的遊牧民族,在大多的時間裡都是各自為政。比如匈奴部族,就有很多政權,他們之間也會相互戰爭、分裂或兼併,在發生災難時就會跨過長城到漢朝來搶掠。

    匈奴部族基本是奴隸社會制度,沒有文字也沒有法律,來到農耕文明目的就是為了搶掠生存物資,基本上就是搶完就走,文明程度相對於農耕文明來說野蠻落後。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殺父而自立。冒頓單于殺死了自己的父親,成為新的單于。冒頓單于是一位 有著雄才大略的統治者。繼位不久他統一了北方草原,建立起龐大強盛的匈奴帝國成為西漢帝國強大的威脅。在冒頓單于的統領下,匈奴部族開始了對西漢有計劃的大規模的戰爭。

    伊稚斜(yī zhì chá)單于是漢武帝初期時匈奴的首領,經過衛青、霍去病等人的努力,消滅了匈奴的主力部隊,史稱“是後匈奴遠遁,而幕(漠)南無王庭”,公元前114年(漢元鼎三年),伊稚斜單于死。,一部分匈奴人投降漢朝,一部分逃往歐洲,另一部分也分裂為南北兩部分。分裂的匈奴無法成為強盛的西漢的威脅。

    2,草原地區地廣人稀,以內蒙古自治區為例面積佔全國面積的12.3%。即使 2016年內蒙古自治區的人口也僅2500多萬。而面積不到國土面積2%的河南省人口卻在一億以上。

    在兩千多年前漢武帝時期西漢的人口達到頂峰時也只有幾千萬,十萬的青壯年對於當時匈奴來說已經是不小的數目了。

    人口的銳減,政權的分裂,讓匈奴遭受了極大的打擊,在一段時間了不能和西漢抗衡。

  • 9 # 關東俠客

    匈奴是生活在北方草原的遊牧民族,披髮左衽。關於其族源同時代的西漢武帝時期的司馬遷在《史記-匈奴列傳》中說"其先夏后氏之苗商也,曰:淳維。唐虞以上有山戍,獫狁,葷粥居於北蠻隨畜牧而轉移。用現代觀點來看就是生活在草原的騎馬遊牧集團而非單一血統的民族。匈奴人在戰國後期開始強大起來,並佔據河套地區。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將軍蒙恬率三十萬人反擊匈奴,把匈奴人逐出河套。西漢初期冒頓單于統一草原東滅東胡,西擊大月氏,兼併烏孫等26國,北服丁位南降婁煩控弦之士三十萬人。公元前200年白登山之戰後,漢高祖用"和親”的辦法維持同匈奴關糸。漢文帝時,匈奴騎兵十四萬人兵進渭水,涇水,漢朝朝野震動。文,景二帝時期採守勢隱忍不發,努力發展經濟,辦馬政養馬數十萬匹。到漢武帝時期國家強大了,人口增多了,反擊匈奴的準備己經完成。從公元前133年一公元前199年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進行兩次河西之戰,漠南之戰和漠北之戰消滅匈奴人十餘萬人,u匈奴遠遁,漠北無王庭"。前後漢匈進行了45牟戰爭。狐鹿姑單于至書漢朝提出議和請求。漢武帝在國內頒佈《罪已詔》要休兵養民兩國敵對狀態緩合。匈奴人比較少,最強盛時控弦之士三十餘萬,經武帝時期大規模戰爭損失十餘萬人,分裂成匈奴五部,各各部落為爭奪草原,人口和牲畜不斷髮生兼併戰爭無力與漢朝為敵。東漢時期,匈奴人又分裂成南北兩部分。東漢派竇憲率漢軍,南匈奴,鮮卑等聯軍把北匈奴徹底打殘。五胡十六國時期,南匈奴貴族劉淵建立前趙政權,匈奴人與鮮卑人混血的鐵弗匈奴赫連勃勃建立胡夏政權。隋唐以位,困撓中原政權五六百年的匈奴人消失在歷史的煙塵中。

  • 10 # 劉一千五

    秦始皇讓蒙恬去築長城,目的是防匈奴攪邊。之前的燕,趙,魏,秦都修過長城備胡。戰國時期,匈奴處於上升階段,所以,秦,趙,燕三國都在邊境佈署重兵以防這個遊牧民族的掠奪侵邊。秦開在燕,趙武靈王,趙奢,李牧等在趙,蒙恬在秦,可謂百折不撓,頑強抵抗。才把匈奴遏制在長城以北的地區。

    及至秦楚相爭,北方王離長城軍團南下,北方防守洞開,匈奴人過陰山,奪河套,抵九原。冒頓控弦三十餘萬,與中國為敵。

    楚漢之時,沿長城一線,西起臨洮,東到遼東,均為匈奴侵佔。劉邦除異姓王,十分之九的將領反叛朝廷,投降匈奴,成了早期的一批漢奸。北登山一役,匈奴達到巔峰,睥視中華,縱兵不休,漢初深受其害,不得不以"和親"與之周旋。漢文帝時,匈奴己達中回宮,關中長安暴露在匈奴人的彎刀下。漢文帝不得己派周亞夫為首的三路大軍拱衛京師。這些,一提起都是淚……

    漢武帝得先祖先帝的積蓄和國勢,掃蕩國內阻礙勢力後,奮然雪恥。先後用衛青,霍去病為代表的抗匈英傑,帶領眾多抗匈志士和數十萬中華子弟,展開了持續的,不間斷地對匈奴的打擊。才有效遏制住匈奴人的向南擴張,掠奪和侵騷。

    至於究盡消了滅了多少匈奴軍隊,這恐怕遠遠不十萬。

    匈奴地廣人稀。它據有縱橫的地域實在太寬廣了。加上和平時放牧,戰時全民(男人)皆兵,青壯騎馬上陣。獎勵機制特殊,所以,一上戰場,人人奮鬥,個個爭先。單于,王侯招集人馬,短時間立即可達上萬,上十萬之多。

    漢武帝后期,霍衛之後,攻勢尚有李廣利,李陵,但微小了,匈奴得以喘息。向西向北逃遁。加上匈奴內部之爭,外部生存逼仄,很快分化,一部分北遷,一部分南降被同化。到東漢竇憲時,匈奴凋零。三國時,呼韓邪單于被曹操威逼,不得己歸還蔡文姬歸漢。其後,匈奴分化為其他部族,晉朝末期,司馬氏內亂,五胡亂華,中華民族飽經戰火離亂,痛苦哀怨達四百多年……

    所以,漢武帝攻匈奴,滅了多少人(題主說十萬),就讓匈奴一蹶不振,實在不敢苟同。不然,何以有後來的幾百年危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原東江縱隊隊長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