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12月2日,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簡稱東江縱隊)成立,曾生任司令員。率領東江縱隊深入港九敵後,挺進粵北山區。1945年7月,任中共廣東區委委員。至抗日戰爭結束,東江縱隊已發展成為一支擁有1萬多人的人民抗日武裝,轉戰華南39個縣、市,收復大片國土,建立6個縣級抗日民主政權,根據地和游擊區總面積約6萬平方公里,人口450餘萬。對日、偽軍作戰1400餘次,斃傷日、偽軍6000餘人,俘虜3500餘人,消滅了日軍的有生力量,牽制了日軍的大量兵力,為華南敵後抗戰和全國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貢獻。
1946年6月,率領東江縱隊主力北撤山東。歷任華東軍政大學副校長,渤海軍區黨委副書記兼副司令員,華人民解放軍兩廣縱隊司令員、黨委書記,率部轉戰華東戰場,先後參加豫東、濟南、淮海等戰役。1949年(民國38年)9月,和雷經天、尹林平一起,指揮由兩廣縱隊、粵贛湘邊縱隊和粵中縱隊組成的南路軍,解放和平、連平、河源、龍川、惠陽、博羅、東莞、中山等縣,迂迴至廣州南。10月,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委員、兩廣縱隊司令員和珠江三角洲作戰指揮部司令員兼前委書記,奉命率部進駐珠江三角洲。10月14日,廣州解放。
廣州解放後,歷任廣東軍區副司令員兼珠江軍分割槽司令員、政委,中共珠江地委書記,華南軍區第一副參謀長。1952年參加抗美援朝,率部赴朝作戰,任華人民志願軍第十二軍副軍長。回國後,入南京軍事學院海軍系學習。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56年8月在南京軍事學院畢業後,歷任南海艦隊第一副司令員,中共廣東省委常委,中共廣州市委第三書記,廣東省副省長兼廣州市長,廣州軍分割槽第一政委,廣州警備區第一政委,國家交通部副部長、部長,國務院顧問。
“文化大革命”期間受迫害,1974年獲得平反。1982年和1987年,先後當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是第一、二、三、四、五屆全華人大代表,第四、五屆全華人大常委會委員。1995年11月20日在廣州逝世。
1943年12月2日,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簡稱東江縱隊)成立,曾生任司令員。率領東江縱隊深入港九敵後,挺進粵北山區。1945年7月,任中共廣東區委委員。至抗日戰爭結束,東江縱隊已發展成為一支擁有1萬多人的人民抗日武裝,轉戰華南39個縣、市,收復大片國土,建立6個縣級抗日民主政權,根據地和游擊區總面積約6萬平方公里,人口450餘萬。對日、偽軍作戰1400餘次,斃傷日、偽軍6000餘人,俘虜3500餘人,消滅了日軍的有生力量,牽制了日軍的大量兵力,為華南敵後抗戰和全國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貢獻。
1946年6月,率領東江縱隊主力北撤山東。歷任華東軍政大學副校長,渤海軍區黨委副書記兼副司令員,華人民解放軍兩廣縱隊司令員、黨委書記,率部轉戰華東戰場,先後參加豫東、濟南、淮海等戰役。1949年(民國38年)9月,和雷經天、尹林平一起,指揮由兩廣縱隊、粵贛湘邊縱隊和粵中縱隊組成的南路軍,解放和平、連平、河源、龍川、惠陽、博羅、東莞、中山等縣,迂迴至廣州南。10月,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委員、兩廣縱隊司令員和珠江三角洲作戰指揮部司令員兼前委書記,奉命率部進駐珠江三角洲。10月14日,廣州解放。
廣州解放後,歷任廣東軍區副司令員兼珠江軍分割槽司令員、政委,中共珠江地委書記,華南軍區第一副參謀長。1952年參加抗美援朝,率部赴朝作戰,任華人民志願軍第十二軍副軍長。回國後,入南京軍事學院海軍系學習。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56年8月在南京軍事學院畢業後,歷任南海艦隊第一副司令員,中共廣東省委常委,中共廣州市委第三書記,廣東省副省長兼廣州市長,廣州軍分割槽第一政委,廣州警備區第一政委,國家交通部副部長、部長,國務院顧問。
“文化大革命”期間受迫害,1974年獲得平反。1982年和1987年,先後當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是第一、二、三、四、五屆全華人大代表,第四、五屆全華人大常委會委員。1995年11月20日在廣州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