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好奇而已716

    日本作為二戰的法西斯軸心國,給世界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有人說這是因為國家實力強大,才會想到侵略他國。我說日本有美國強大嗎,那日本怎麼敢打美國呢?這不是因為日本強大,所以才會侵略別國,也不是因為中國積貧積弱,才遭到日本侵略。我說這是因為日本國民性裡就有侵略的野心。日本是一個島國資源匱乏,而且人口又比較多,這麼多的人口生存再一個沒有多少資源的島上,怎麼才能生存呢?那只有向外擴張。

    早在明朝時,日本就開始侵略北韓,但被明朝狠狠的教訓一頓後,回到自己的小島上老實了幾百年。但日本一直沒有忘記透過侵略別國,來獲取資源。

    從日本明治維新開始,日本的國力增強,而中國的清朝卻在閉關鎖國中一步步落後。日本見中國落後,隱藏在心中的侵略夢又開始復甦。在賭上國運的中日甲午戰爭中,日本獲勝了,從這場戰爭中,日本獲得了巨大的戰爭紅利,透過獲得紅利,日本有快速發展,這讓日本的侵略野心,受到了極大的鼓舞。再到後來的日俄戰爭中,日本同樣取得勝利,擊敗了老牌的帝國主義國家沙皇俄國。日本獲得了世界的認可,也躋身世界列強之列。

    日本透過一場場戰爭,一步步侵略,走向了世界的舞臺,獲得了世界的認可,自信心得到極大滿足,野心也進一步膨脹。到1931年9月18日,日本又用同樣的方法侵略中國東北,這一次日本獲勝更加輕鬆,僅幾個月就佔領了上百萬的土地,日本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廣袤的土地。心中自信,野心可謂膨脹到極點。接下來盧溝橋事件,開始全面侵略中國,在國民政府的節節敗退中,中國數百萬國土就這麼淪陷了。日本已經不滿足與僅僅佔領中國了,日本想要的是全世界。日本又將目光投向了東南亞,要進攻東南亞橫在日本面前的是美國,為此日本偷襲了美軍珍珠港,重創了美太平洋艦隊。隨即日本侵佔東南亞,這時,日本達到了自己侵略戰爭的頂峰。

    自信心爆棚的日本,野心極度膨脹的日本,以為以己之力就能佔領全世界。這正印了那句話,天要其亡,必先讓其瘋狂。日本也受到了相應的懲罰,原子彈威力讓其知道了世界並不是他說了算。但我們應該時刻警惕日本隱藏在內心中的侵略的野心。

  • 2 # 兔哥哨位

    兔哥回答;日本是一個島國,過去的日本經濟發展並不發達,而且是落後的,日本人口的繁育非常快速,急劇膨脹的人口對資源的消耗極大,日本的工業革命化起步落後於西方國家,西方國家的工業革命走向成熟時,日本才開始。早期日本的工業革命從蠶絲和棉紡等輕工業開始,1854年英法美俄荷等工業革命國家開始以不平等條約的形式打壓日本,這也讓日本感覺到了恥辱,同時也認識到了工業革命的好處。1868年,建立了以明治天皇為首的政府,統一全國政權,正是從“明治維新”開始日本效仿歐美,重視教育,重視工業革命,日本提倡“求知於世界”的思想,開始工業革命的發展。日本重視鋼鐵,兵工廠的建設,“甲午海戰”的得利使日本的野心迅速膨脹,去它國掠奪更多的資源才能滿足國內的消耗和國力的增強,同時日本透過發展工業革命在國際上的地位越來越高,取消了所有的不平等條約,日本嚐到了甜頭。

    縱觀世界戰爭史,挑起戰爭最後滅亡的侵略者,都有一個特點,就是過於自信,日本同樣如此;自二戰爆發前,日本也曾經重創沙俄,這也增加了日本的自信,自信往往會導致自我膨脹,從而自我迷茫,自信心與實際的不相符導致了最後的滅亡。但問題是,一個全國上下自我欣賞的思潮下,個個就像打了雞血一樣,自信心爆棚,加上日本傳統的軍國主義思想,結合日本島國資源的匱乏,讓日本感覺到不發動戰爭就無法使日本保持工業大國的根基。二戰爆發前日本也看到了弱肉強食的世界格局,日本不想成為被人啃食的肉,而是要做啃食別人的猛獸。但小小島國,彈丸之地豈能有強勝之根本,能源、資源都嚴重依賴它國,於其受制於人,就不如佔為己有,這使得日本的野心和盲目的自信有機結合起來,日本準備赴湯蹈火去送死了,正所謂不作不死。

    二戰爆發前日本和周邊國家的實力對比;日本自二戰爆發時,其工業革命水平已經很高了,擁有了完整的工業體系,特別是軍工企業更是發展迅速,艦船、包括航空母艦、作戰飛機、坦克,雖然陸軍武器裝備不能和歐美、蘇聯比,但在亞洲則是頂呱呱的老大水平,。日本發動戰爭時,很多亞洲國家還出處於殖民地狀態,根本就沒有什麼軍隊,即便是亞洲大國也是屬於初期工業革命時期,軍隊素質和武器裝備和日本比顯得有點原始,日本的野心也就進一步的增加了。日本在接觸到希特勒後,臭味相投,希特勒的雄心大志自然使日本的野心更加膨脹,和希特勒、墨索里尼結成軸心國後,日本就等於是綁在了戰車上,它雖然是軸心國,但並沒有和希特勒墨索里尼手拉手的去作戰,它自有自己的戰場,並且是一場螞蟻吞大象式的戰爭,被大象踩死也屬於正常現象。

    日本發動了二戰後遭遇的抵抗超過了它的想象,盲目自信帶來的後果開始顯現出來。“北上”的失敗迫使日軍“南下”冒險,與英美的利益發生了碰撞。總的看日本二戰打響後,主動權就喪失了,開始被迫採取冒險行動。日本發動二戰時主要目的是明確的,就是能源,石油是主要目的,因此,日本製定了兩個作戰方針,一個是“北上”,去挖俄羅斯的(蘇聯)西伯利亞的石油,第二個是“南下”南洋,去搶石油。而北上對日本最有利,德國正準備進攻蘇聯,蘇聯不好分身,於是日本在1939年5月~9月開始派出十萬精銳向中蒙邊境的海拉爾地區以南200公里的諾門坎地區試探性進攻,結果被蘇軍打敗了,這一仗也讓日本知道了老毛子的暴脾氣不好惹,於是日本知只能冒險南進。這一切的起因都是日本在中國戰場遭遇的頑強抵抗,打亂了日本的戰略佈署,日本根本就沒時間找油。日本只能是下南洋,而羅斯福中斷了對日本的石油供應(約80%),日本被逼的去偷襲珍珠港,於是太平洋戰爭爆發了,至此,日本徹底失去了掌握戰爭發展的主動權。

    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日是日本和美英利益碰撞產生的火花,南洋有英美的利益。南洋泛指中國江蘇以南沿海、馬來、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群島,中南半島沿海、馬來半島等地,而這裡自有英國、荷蘭以及美國的殖民地,所以日本進攻這裡也就等於是觸動了這些帝國的利益,比必然會招來美英等國的反對,日本顯然是清楚的,所以它才偷襲珍珠港,想把美國的太平洋艦隊消滅掉,以除後患,然後,它太低估美國的實力了,結果導致美國隊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結果大嫁家都知道了,日本最後無條件投降,現在成了美國的殖民地。

    日本二戰自發動戰爭就超過了它的想象,中國軍民的頑強抵抗徹底打破了日本的美夢,也打亂了日本的原定計劃,偷襲珍珠港也是日本迫不得已的選擇,而當美英等國的利益受到日本的侵略時,必然要出手,太平洋戰爭的爆發讓日本失去了戰爭主導權,全面開戰並不是日本所左右得了的,它只能是硬著頭皮應付,最後被徹底打敗,也只能選擇無條件投降。主動出手到開戰後逐步陷入被動應戰,這一切從日本發動戰爭時就已經註定它的失敗了。

  • 3 # 艦艏行處是長城

    一是島國的宿命論。資源不發達,地震多發,導致日本節約的習慣,充滿危機感的行為方式,國家層面對大陸的覬覦,有機會就尋求大陸領土,這魚當年英國的需求比較相似,導致英法一直戰爭不斷。

    二是對自身實力的錯誤判斷。日本文化、政治、技術為外來型,誰打怕他學誰,國家基本是落後、抄襲、強大、找事、被打趴的迴圈播放模式,最後捱了原子彈,妄圖以小作坊式工業對付美國的流水線,然後肯定死翹翹了。

    三是缺乏掌握全域性的戰略家。首先是政治家,以二戰為例,都是大本營左右政府,天皇被裹挾。其次是軍事家,例如山本五十六,不僅是冒險,還是短視,非要拉美國下水。所以日本人出匠人,出最好的員工,他們自殺也不會去反抗,但強人、大帝,不行!安倍比起其他老大,太水,身體還不好。

    不過,日本昭和時代的國家整體主義,加日本人的吃苦耐勞,對國家發展還是非常有幫助的,包括戰後的團塊一代,讓日本騰飛。但是,新生代成長在泡沫經濟後,不想過的太辛苦,連結婚生子都放棄,日本成了低慾望社會,社會沒有了前進的動力。

    日本右翼團體長期以來一直鼓吹:日本年輕人只考慮自己,太過個人主義,失去了日本人原先所具有的順從、自律的集體精神,這種精神支援下的日本人應該總是把國家利益擺在個人利益之前。

    鼓吹啥說明缺啥,所以日本在走下坡路了。又要抄襲了!

  • 4 # 鬼影問道化真身

    自從日本出現在東方史冊上以來,日本成為東方最強大的國家,也就是二戰前夕了。當時的情況是:

    1,歐美列強大打出手,無暇過多顧及亞太地區。即便是在亞太駐紮了一些散兵遊勇,其實力也微不足道。

    2,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已離亂了近百年。華人心散亂,軍閥割據,民國政府貪腐嚴重。中國處於事實上的分裂狀況。

    這種中國羸弱,日本強盛的局面,可以稱為曠古未有。這對於日本來說,是一個幾千年難等到一回的天賜良機。

    3,蘇聯由於要與納粹德國死磕,已將遠東兵力調空。可以說此舉讓日本沒有了後顧之憂。

    當外部的制約力量全部消失後,日本內心的貪慾就主導了日本的國策,稱之為利慾薰心也不為過。

    被貪婪、慾望衝昏了頭腦的日本,已陷入了瘋狂,當時的日本,上至天皇,下至百姓,都支援全面戰爭,所謂反戰的日本人只是極少數而已!

    在千年難得的機遇的誘惑下,在舉國貪慾的推動下,日本發動全面戰爭,也就成為順成章的事情了!

    日本之所以最終戰敗,主要原因是:

    1,殺戮太重,多行不義,違背了人類的基本道德,所以不得人心。失人心,違天道,失敗是必然的。

    2,日本戰線太長,日本國力不夠,長期支撐大規模戰爭的能力不足,久戰必敗。

    3,日本人自視過高丶目空一切,過高的估計了自己,過於藐視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日本,居然歷經八年也打不垮歷史上最為衰敗的中國。就連到手的華北地區,也被八路軍奪回了一大半。

    日本八成的戰力,被釘死在中國戰場上,這極大的消耗了日軍的實力,也為聯合國軍圍剿日軍,贏得了時間。

    4,德國、義大利這兩個法西斯國家的敗亡,使得日本要迎戰所有的聯合國盟軍。大勢已去的日本,戰敗已成定局。

    日本發動戰爭是錯誤的選擇,害人害己。如果日本人總是找理由去為自己脫罪,而不認真反省,吸取教訓,也許日本將來還會再次慘敗。

    失敗者,如果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失敗,那以後就還會失敗。

    勝利者,如果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勝利,那以後也會失敗。

  • 5 # 唐朝的長老

    日本當時比較發達

    落後就要捱打,那麼發達呢?其實在歷史上所有的國家只要發達起來了多多少少都會開疆拓土的,日本也不例外。由於當時的日本發展迅猛,武器先進,所以完全有能力去侵略別的國家,所以日本很自信的發起了二戰時期的全面戰爭,小編認為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日本國土面積太小

    隨著日本的發展和人口的不斷增多,日本的用地面積越來越緊張了,同時日本火山頻發,地震不斷,還有其他很多的地質災害對日本生存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隱患。所以日本如果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要開疆拓土,而開疆拓土的方式只有戰爭;

    日本資源緊缺

    日本的資源是極少的,所以日本是一個很依賴進口的國家。物以稀為貴,人最想得到的就是最缺的東西了,日本無法從本國開採資源,那麼如果要得到大量的資源就只能透過進口或則掠奪別人的資源了,如果有能力掠奪的話日本肯定會掠奪的,事實證明日本就是這麼幹的;

    帝國主義的侵略性

    日本從明朝時期就不斷的對中國實施侵略了,明朝的戚繼光可以作證,因為戚繼光在明朝抗擊倭寇非常有名,倭寇就是現在的日本了。如果日本這個國家從古至今從骨子裡都是一個喜歡侵略的國家,不然即便是你再強大,再缺資源也未必會透過戰爭去獲取哇!所以說日本這個民族太好鬥了,我們應當牢記歷史教訓,時刻提防日本這個好戰的民族。

  • 6 # 曾雲金飛馬

    一首先,日本的軍事實力在當時是比較強大的,海軍艦艇的噸位數已經到達世界前幾位。而且自從甲午海戰後,曰本海軍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以清政府賠款2億4千萬兩白銀給日本,倒致日本經濟實力增強,再接連著幾次戰爭曰俄戰爭,日朝戰爭,日德戰爭等,日本都是取勝方,這必將倒致日本的野心膨脹,也致使日軍方不可一世,認為自己的軍事實力已經鮮有對手。

    二接著1927年洩露的日本政府秘密計劃“田中奏摺"上明確表明“曰俄戰爭即是中日戰爭,如欲控制中國,必首先打敗美國。如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如中國被完全征服,那其他小亞細亞,印度,南洋等必向我投降"。雖有人說此件為偽造,而隨之後來日本也是一步一步與此計劃趨同。

    三日本人口當時約有7000萬,按當時的日本工業發展水平和農業生產,以及其島嶼的生產資料和各種能源,日本本島是養活不了這麼多人的,他為了國民的生活和生計,必走向侵略領土的道路,而其政策已經深入日本本國民眾之心,也可以說,日本發動全面戰爭也是日本全體國民的必然選擇。

    四當日本與德,意簽署瓜分世界的協議,日本已經沒有了能夠減緩或重新理智審視此協議的時間與條件,曰本軍政府裹挾著為全體國民謀取幸福的幻象,踏上了給世界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的戰爭道路。同時也給日本國民帶來深度的災難。

    二戰的歷史告訴我們,走以軍事武力擴張的道路必將失敗,我們應警惕軍國主義勢力抬頭。

  • 7 # 小小小百科全書

    從中日甲午戰爭開始到二戰的爆發。日本可以說是在一步步的蠶食著中國。實際上日本所做的一切都是源於一個神秘的計劃。那就是日本的“大陸計劃”。所謂的大陸計劃就是獨霸亞洲計劃。日本人把該計劃分為四步,第一佔領臺灣,第二佔領北韓,第三佔領東北,第四佔領中國。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義一召開“東方會議”,會議制定了《對華政策綱領》。田中義一層對日本天皇說過“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這實際上就是日本野心最直觀的展現。

    而二戰時期日本也是按照“大陸計劃”一步步開始做的。九一八事變是日軍侵華戰爭的開端也是日本實施大陸計劃的第一步。佔領東北之後日本侵略者發動的“華北事變”又是他們侵略計劃的第二步。實際上從戰爭開始初期甚至更久遠之前,日本就已經策劃好了一系列的吞併行動。全面發動戰爭是日本計劃好的事情。這個並不是因為一時興起的決定。

    日本之所以如此迫切的想要佔領中國實際上和日本的地理位置是分不開的。從甲午戰爭後日本擊敗清政府成功踏上了最後一班通往列強之路的火車。至此以後日本的實力開始飛速增長。但伴隨著日本的快速發展,日本猛然發現自身的侷限性實在太大了。一個小小的島國事根本沒有什麼發展空間的。日本需要的土地能源物資等等日本都無法滿足自身的發展需求。所以為了發展壯大日本就參考了英國的崛起之路。但當時整個世界的殖民地都已經被西方列強給瓜分了。日本只好把目標瞄準自己的鄰居中國。

    原本的八國聯軍侵華和一戰時期日本都是和大家一起掠奪中國。雖然也能獲得不少的利益。但對於日本的來說還是不夠。所以二戰爆發後日本開始貪婪的掠奪資源和土地。當時的中國羸弱不堪,日本認為可以很輕易到吞併中國。但實際上二戰不僅是日本的機會。同時也是強國再次瓜分世界利益劃分勢力範圍的機會。在利益妥協之下世界分為兩大陣營。原本中國面對日本的侵略沒有絲毫還手之力。但是後來有了盟國的支援後終於有了抵抗的勢力。而日本由於國力的問題只能速戰速決。一旦戰爭陷入僵持階段那麼日本必敗無疑。

    但事實證明當時的中國雖然弱小,但在國際為難之際並不缺乏捨身報國的血性。雖然中國被打的很慘,但也死死的拖住了日本大部分的軍事力量有效的策應了主戰場的勝利獲得了戰爭的勝利。而日本只能以悲劇收場。

  • 8 # 戰術狐a

    島國的資源和土地滿足不了

    日本的擴張,以及既得利益

    者的貪慾,所以日本法西斯

    主見掌權,怎樣達到上述目

    的呢,搶,掠奪是最快速,

    且成本對於貿易來說是最低

    的,因為大部分鬼子的生命

    對於軍部來說,是不值錢的

    ,所以,戰爭就發動了。

  • 9 # 燒死的火

    日本是個自然條件惡劣的島國,國土狹小、資源貧乏,腳下地震不斷,四周白浪滔天,經常遭到巨大海嘯的襲擊,那些可怕的火山更是一個噩夢,不知什麼就會爆發。生活在這種環境下的日本人有著與生俱來的危機感,擔心隨時會遭遇滅頂之災。而島上資源匱乏,無法供養人口,也難以發展畜牧業,導致人民普遍營養不良,長得矮小猥瑣,被稱為倭奴。所以尋找適合生存的土地一直是日本人的夢想,而富庶遼闊的中國大陸一直令他們垂涎三尺,在古代就想把這片沃土佔為己有,唐朝時就侵略中國的野心並付諸行動,結果提到了鐵板,在白江口被唐朝打得打敗,從此明白了他們的野心只是一個幻想,此後幾百年裡韜光養晦,膜拜學習中央王朝,努力發展自己。直到十六世紀,自覺羽翼豐滿的日本再次亮出刀鋒,橫掃北韓直逼大陸,結果仍然鎩羽而歸,只能退回島上閉關自守。

    十八世紀以後,西方崛起,東亞衰弱,中國在鴉片戰爭中被西方徹底擊敗,淪為半殖民地,日本也被“黑船”轟開了國門。面對弱肉強食,列強爭霸的世界局勢,日本把抵禦強國,劫掠弱小作為發展國策,在尊王攘夷口號下實施明治維新。維新派思想家吉田松蔭就提出了佔領臺灣、北韓、滿洲、庫頁島、菲律賓的戰略。明治維新後,日本走上工業化之路,國力逐漸增強,先後在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中戰勝中國和俄國,成為東亞霸主,並將臺灣和北韓納入版圖。

    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時,日本基本實現了工業化,躋身世界列強,他們將目光轉向了滿洲。本來日本對於能否拿下滿洲是有疑慮的,但日本戰略家石原莞爾認為只需要亮一下竹刀就能打敗幾十萬東北軍,果然,日本在9.18事變中輕易得手,佔據了東北。侵略東北的成功,刺激了日本軍國主義的胃口,他們想故伎重演一口吞下整個中國。儘管石原莞爾認為侵佔東北已經到達了日本當時國力的極限,不能再繼續擴張,然而被貪婪沖毀了理智的東條英機等人根本無視事實,悍然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美英等囯起初想將禍水引向蘇聯,對日本綏靖,不斷提供戰爭資源。日本也確實有北進戰略,其最強大的戰略集團關東軍就是準備用來進攻蘇聯的。日本在侵華同時對蘇聯進行戰略試探,結果在諾門坎碰了壁,北進衝動被遏制。

    隨著對華戰爭的擴大,日本的資源趨於枯竭,而當時亞洲的石油、橡膠等戰略資源都控制在英美荷蘭等囯手中。日本北進受阻後,開始蠶食英美的利益,歐戰爆發後更是侵入中南半島,與西方勢力發生了直接衝突,英美開始對日本進行經濟制裁。日本為此與美國展開了多輪談判,但帝國主義國家在利益爭奪中是沒有妥協餘地的,美國強硬要求日本,把從中國和中南半島撤軍作為解除制裁的前提,可日本又怎麼肯吐出已經吞進嘴裡的肉?然而在美國經濟制裁的絞索下,日本戰爭資源已經枯竭,戰爭機器即將停擺,而在北方,蘇聯自顧不暇,不可能對日本形成威脅,所以日本孤注一擲,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自此,日本與中國和英美荷蘭展開了全面戰爭。

  • 10 # 小南京

    、日本地方小,而且又處在太平洋地震帶中,他們沒安全感,日本人早就想擴大自己的地盤,而且在亞洲。

    2、日本需要廉價的原材料和廉價的勞動力。 日本是一個相當小的島國,並沒有多少用於工業生產的原材料金屬礦石 - 所以日本想將中國變成自己的生產中心。

    3、經濟危機正是這場和平的導火索,經濟危機使得日本少量企業破產,銀行開張,不計其數的人死於飢餓、疾病,這個島國初次瀕臨全民暴亂的邊緣,所以日本軍隊的主宰認識就更強了,想經過和平來轉變災難,所以開端四處侵略,但是這場和平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棚種植蔬菜,長期遇到低溫寡照,這該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