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五柳傳承
-
2 # 羅西小南多
菲律賓是位於東南亞,卻是西方人起的名字,讓我們看看到底怎麼回事?麥哲倫於1519年向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提出透過向西航行也可以到達“香料群島”,查理五世對此很感興趣!贊助麥哲倫一個小型艦隊去茫茫大海中尋找西方人魂牽夢繞的香料。經過千難萬險,於1521年3月16日,麥哲倫終於繞過南美進入太平洋併到達一片美麗的群島,麥哲倫為了紀念查理五世的兒子即菲力二世,而給這些群島命名為“菲律賓”。這就是菲律賓的由來!菲律賓這個名字是西方文明擴張時期起的,至今已經叫了將近500年,更改起來有一定難度,但相信菲律賓人民的智慧,可以很好的處理該問題的!
-
3 # 國際視角淺說
如果菲律賓自己不提起,估計世界上很多人都忘了“菲律賓”是殖民者賦予的稱號。這次改名就是因為菲律賓總統杜特爾在主持一次活動中說到菲律賓無可奈何用的這個名字,還表示沒有關係,可以換掉這個名字,自己想把國名改成馬哈利卡共和國。“馬哈利卡(Maharlika)”在菲律賓語中代表貴族和自由人,在馬來語中有著尊貴與和平的意思。
1521年,葡萄牙探險家麥哲倫帶領西班牙船隊發現了菲律賓,開始了西班牙人對菲律賓的殖民。1543年,西班牙探險家比亞洛博斯為當時的菲律賓諸島命名為“菲律賓群島”。在後來的300多年中,這一名稱覆蓋了所有的島嶼,所以菲律賓人認為這個名字具有殖民主義色彩。
世界上有很多被殖民的國家在獨立之後都改為舊名或者重新命名,菲律賓要改名也不是什麼值得爭議的事情,都是菲律賓自己的事情,改名這事我們就當做一個飯後談資。但是要明白最終要的一點,改名沒有錯,不改名也不為過,即使改名了,不只是菲律賓人,全世界的人都需要很長時間去適應。
-
4 # 蘇綻
菲律賓改國名,這還是幾百年以來的頭一遭。近日,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宣稱或將菲律賓改為馬哈利卡,訊息一出,立即引來國際熱議。
菲律賓也的確算一個可憐的國家,其歷史比較短暫,在古代只建立過一個很小的蘇祿蘇丹國。在其他更長的時間,菲律賓則先後是西班牙、美國、日本、美國的殖民地。而就算這個蘇祿蘇丹,也僅僅只是菲律賓其中一個小島上建立的國家,並不能完全代表菲律賓。所以,杜特爾特即便想為菲律賓改名字,也找不到一個合適的詞語,於是才出現了這麼一個“馬哈利卡”的“國名”。
不過,杜特爾特為菲律賓改名的意願是不錯的,這樣似乎可以進一步強調菲律賓的自主性,加深菲律賓的國民自豪感。但是另一方面,“菲律賓”對於菲律賓人而言已經深入人心,杜特爾特試圖為其更名並不那麼容易。
在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所有被殖民的國家都對殖民者深惡痛絕。在菲律賓那片國土上,大多數地方在歷史上並沒有建立過什麼國家。只有當西班牙人到來以後,菲律賓才真正建立起了一個像樣的國家。並且,西班牙人為菲律賓還帶來了文化,開化了菲律賓。從這裡來講,西方殖民者對於菲律賓是有貢獻的,大量信仰基督教的菲律賓人,並沒有將曾經的被殖民史看做是菲律賓的恥辱,也就自然不會認為“菲律賓”這個名字有問題了。比如,菲律賓與曾經的宗主國美國之間的關係,還依然非常好。
-
5 # 高峰軍事觀察
不管杜特爾特更改國名的初衷是什麼,個人認為,改名字對菲律賓來說沒有什麼特別重要的意義。但是如果杜特爾特願意,以他當前的影響力是可以實現的。
從字面意義說,“菲律賓”這個名字具有殖民主義色彩,葡萄牙探險家麥哲倫1521年帶領西班牙船隊發現了菲律賓,開始了西班牙人對菲律賓的殖民統治。西班牙探險家比亞洛博斯1543年,為當時的菲律賓諸島命名為“菲律賓群島”。“馬哈利卡”在菲律賓語中代表貴族和自由人,在馬來語中有著尊貴與和平的意思。
但問題是,更改國名能改寫幾百年的被殖民被奴役的屈辱血淚歷史嗎?能洗脫菲律賓歷史烙印嗎?答案是不可能。
“馬哈利卡”在菲律賓語中代表貴族和自由人,但菲律賓現在並非貴族也不是自由人。因為菲律賓仍然以美菲安全條約作為自己的基礎安全保障,在尋求美國庇護的同時,也被自動捆綁在美國的亞~太戰車上。一個自己國土上有外國駐軍的國家,怎能稱得上貴族和自由人?
一個正常的現代國家叫什麼名字,用什麼文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讓自身強大起來,讓國傢俱有戰略獨~立性。
相對於菲律賓,日本的名字是自己起的,也是歷史文化的傳承,但現在卻是美國全球和亞洲戰略的附庸。南韓把首都漢城改名為首爾,把漢字改為方塊字但是依然無法擺脫儒家文化圈,也無法擺脫美國的戰略控制。
-
6 # 大國縱橫
之所以杜特爾特希望改名,是因為菲律賓這個名字帶有濃重的殖民色彩。菲律賓這個名字的起源要追溯到16世紀,當時西班牙人入侵菲律賓,入侵者為了表示對該國王儲腓力二世的尊重(西班牙語譯為費利佩),將這個地方命名為“費利佩群島”,之後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這個名字從本質上講就是殖民者的名字,有菲律賓人認為,作為一個主權國家,菲律賓已經獨立幾十年了,依然頭頂菲律賓這個帶有濃厚殖民色彩的名字,這顯然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因此,他們希望找到一個真正反映國家願望、表達菲律賓人價值觀和自主性的新國名,不僅能斬斷殖民主義的紐帶,更能增進民族認同感,推動國家向前發展。
另外,這也和杜特爾特的個人執政理念有感,在杜特爾特看來,以前菲律賓雖然已經獨立,但依舊是美國的附屬品,這樣不利於菲律賓自身的發展。因此,菲律賓杜特爾特上臺後,菲律賓的外交政策愈加獨立,一改之前菲律賓依附於美國的態勢,改為在中美之間玩中立和平衡。杜特爾特個人也曾表示:“我們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希望美國尊重我們的國情”。
不過,更改國名現在只是杜特爾特個人的一廂情願,根據2017年的一項民調資料,83%的網友反對更改國名,支援改名的僅有9%。從這個調查結果看,菲律賓人好像並不關心這件事,有人認為,這根本就是瞎折騰,與其在這方面費時費力費錢,不如好好發展本國的經濟,多關注一下民生問題。
另外,從改名的程式上看,改名必須修憲,根據菲律賓憲法規定,修憲必須經由四分之三的國會議員投票贊成,再由憲法大會提出修憲方案,最後交由全民公決。這裡面困難重重,就看杜特爾特的決心和毅力了。
-
7 # 老鱷魚觀天下
杜特爾特終究和別的總統不同,敢於面對菲律賓曾經屈辱的歷史,並想要為菲律賓更名,欲改為“馬哈利卡”,這樣的做法必將會千古留名,被載入國際史冊!
有人曾經說過,忘記歷史就等於背叛,其實就是這樣的,如果你忘記曾經的屈辱,就不知道上進,居安不思危,必將還會再次捱打。
菲律賓這個名字,來自於西班牙人,是因為西班牙殖民了菲律賓才有了菲律賓這個名字。現在杜特爾特想要改名,就是希望現在的菲律賓不要活在被殖民的屈辱之下,在杜特爾特的眼中,他們是“貴族”,是“自由人”,更說明杜特爾特的對侵略者和殖民者的仇恨。杜特爾特此舉,也是為了告誡個別國家,別妄想軍事控制菲律賓,更不要企圖殖民菲律賓,不然菲律賓就會起來反抗!
杜特爾特如果真的把菲律賓改為“馬哈利卡”,一定會得到菲律賓國內的大力支援。我相信,任何一個國家的人民,都不願意被殖民,更不願意被侵略。我相信,任何一個華人,都渴望國家領土和主權的完整性。我相信,任何一個華人,都是渴望自己,不希望被壓迫的。
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這種為國為民的做法,一定會受到菲律賓人民的追捧。所以,只要杜特爾特願意,那麼改名一定會取得成功! -
8 # 寧靜觀世界
客觀地說,菲律賓改國名很難成功。
當地時間2月11日,杜特爾特表示,有朝一日可能將菲律賓國名改為“馬哈利卡”。杜特爾特的理由是:“菲律賓”含有殖民主義色彩,而“馬哈利卡”表示“貴族”或者“自由人”。
下面不妨分析什麼難以成功:
一、“菲律賓”國名的歷史1521年,葡萄牙Nautilus麥哲倫在環球航行中發現如今的菲律賓島。1543年,西班牙佔領並移民居住在該島,而西班牙探險家比亞洛博斯將該島的中部諸多島嶼,用當時西班牙王子菲利普二世的名字命名為“菲律賓”,以示慶賀。
之後的300多年來,隨著西班牙殖民勢力的擴大,周圍的眾多島嶼一併歸屬了西班牙,其“菲律賓”這一名字也隨之覆蓋全島。
然而,在1898年菲律賓推翻西班牙殖民統治後,卻依舊將“菲律賓”國名沿襲下來,特別是1946年,菲律賓第二次獨立後,依然沿用該國名至今。也就是說,“菲律賓”這一國名擁有近500年的歷史。從1898年至今,雖然菲律賓歷經多屆總統,但都在沿用“菲律賓”作為自己執政時期的唯一國名。
如今,杜特爾特在演講中說:那是麥哲倫用西班牙二世的錢發現的土地,我們被無可奈何地稱之為“菲律賓”。
二、更改國名的起因1978年,當時的菲律賓總統馬科斯曾經希望將“菲律賓”國名改為“馬哈利卡共和國”,併發起了一場運動,然而,卻未獲透過。總統馬科斯
2017年6月7日,在菲律賓獨立日的前夕,一名議員再次發起更改國名的提議,該名議員向眾議院提交了相關議案,建議組建“重新命名”委員會,來商議更改國名的可行性。
該名議員給出的理由是:菲律賓需要一個真正體現自己國家民族精神與價值的名字,必須徹底掃除殖民主義的陰影,而“菲律賓”卻是一個被殖民化的名字。
該名議員來自菲律賓極右翼反對黨,該反對黨在菲律賓屬於極少數的政黨,基本沒有什麼影響力,因而最終也被擱淺。該議員
三、更改國名的程式沿用了近500年的國名,倘若更改,首先需要經過國會3/4的議員投票贊成,再交由憲法委員會提出修憲意向,之後由全體公民公投裁決。
當年總統馬科斯欲更改未成功,直接原因就是被公民否決了。特別是老一代菲律賓人,他們歷經獨立後的美國、日本再美國的統治,雖然被殖民,但在馬科斯時代,這些老年人未過上愜意的生活。
而2017年6月,菲律賓的有關機構根據那位議員更改國名的提議,組織了民意調查,其結果是,84%的菲律賓人選擇了“否”。當年的菲律賓民眾
所以,無論總統還是無名望的議員,同樣的提議,在民間就直接pass掉,其可行性很小。
四、從文化與成本上菲律賓歷經西班牙、美國以及日本的殖民,近500年的交叉統治,導致文化語言多元化,加之90多個民族的裹挾,外來文化已經深深與本民族的文化滲透交織在一起,根本無法釐清。
而將“菲律賓”這種西方化的國名改為本民族的“馬哈利卡”,那麼,作為東南亞“紐約”不夜城的馬尼拉,是否也要皈依民族化的名字?而英語作為菲律賓的官方語言又該怎樣替換?
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其投入的成本與後果可想而知。五、杜特爾特的的執政風格其實,杜特爾特任職以來,以“敢說敢做”聞名於世,特別是與西方做的某些切割,確實體現出杜特爾特與前任大相徑庭的風格。
特別是國內的緝毒反恐風暴,杜特爾特留有“鐵腕治國”之稱。
雖然菲律賓之國名西方化,但是,杜特爾特不依附西方的立場也是很鮮明,上任以來,推行的獨立自主與“鄰居”為友的外交政策,給菲律賓國內帶來不菲的成績。
杜特爾特在不同的場合多次表示:我們不再是西方的殖民地,而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希望得到尊重。所以,此次杜特爾特提出更改國名,是作為一個民族主義情結的宣洩,是杜特爾特改革發展策略的輿論導向,從中釋放出的是秉承獨立自主外交方針的堅定信心,是號召民族凝聚力的表述,同時也是提升杜特爾特支援率的一個策略。雖然更改國名與杜特爾特的執政理念與風格是等量齊觀並行不悖的,但是,更改國名並非易事,特別是對於菲律賓這樣一個國家而言,其投入的時間財力物力與內外諸多因素,實在是很難成功的。不過,世界上卻有許多國家更改了國名,其中以非洲國家居多,不過,他們並沒有從根本上脫離貧窮與落後。最近有一個國家為了加入北約,改了國名,那就是原來的“馬其頓”,現如今稱之“北馬其頓”。
-
9 # 兵器世界
很多國家都在糾結自己的國家名稱,除了近幾天沸沸揚揚的菲律賓,還有馬其頓和白羅斯等國,原因也各有差異但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國家繁榮,相比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和家族利益,毫無節操地抱美國大腿的阿基諾三世,杜特爾特有著一顆為菲律賓著想的心這是毋庸置疑的,他提出更改國名有著利於本國發展的特殊用意,因此成功的機率非常之高。
菲律賓這個名詞來自於歐洲殖民者,它是當地人民被奴役的代表,以此為國名就無法徹底改變歐洲對菲律賓施加的影響。菲律賓群島自從被麥哲倫發現就從未擺脫歐洲的殖民,1521年麥哲倫以歐洲節日名稱將菲律賓命名為“聖拉扎拉斯群島”,不過由於它併為建立對這一地區的統治,這個名稱很快被遺忘了。1541年西班牙開始統治部分菲律賓島嶼,並根據王儲菲利普二世的名字將其命名為菲律賓,這個名稱在1898年美西戰爭後被作為國名使用,1946年菲律賓擺脫美國統治時也沒有改名。
說到這裡不難明白杜特爾特改名的目的就是尋找菲律賓的傳統,這有點類似於南韓日本文化立國的國策!李氏北韓的世宗李祹時期開創一種名為“訓民正音”的文字,這就是今天仍在使用的高麗文,經過李承晚和朴正熙幾代人的推行最終成為北韓民族的文字。為了以文化立國南韓拼命擺脫漢族文化的影子,將首都從漢城改為首爾就是很好的例子,此外日本也在拼命強調文化立國。杜特爾特肯定就是受到文化立國的影響,決心讓菲律賓徹底擺脫對西方文明的依賴。
今天的菲律賓文化制度高度西化,但眾所周知菲律賓一直被西方和日本當作棋子,在經濟上也是被剪羊毛的物件!尤其是對待菲律賓國內分裂主義的態度,讓杜特爾特極度不滿,它作為棉蘭老島最大城市達沃的市長,對當地伊斯蘭分裂勢力深惡痛絕,更對西方打著人權的大旗干預菲律賓內政的行為不滿,因此它很希望透過挖掘本土文化,與西方國家保持距離,最好能像日本南韓那樣建立繁榮的經濟和獨具特色的本土文化。(菲律賓也有自己的特色)
新國名“馬哈利卡”在菲律賓的當地語言中代表富貴和自由,正好代表了杜特爾特對祖國的兩個期待。他上臺伊始不斷採取騎牆政策,在東西方勢力之間尋找平衡,根據實際需要自主選擇外交路線,謀求國家利益最大化,同時擺脫美菲安全條約的限制,使得菲律賓真正實現經濟與外交的自主,這是他的施政策略也是菲律賓未來的走向。從杜特爾特2016年當選總統時的1450萬張選票可以看出,他的期望符合廣大菲律賓人的利益,更改國名應該會順利很多。
(麥克阿瑟光復菲律賓)
菲律賓擺脫西方文化圈會有什麼阻力呢?首先美國和歐洲都不可以它這麼做,但也無可奈何啊!菲律賓對西方的依賴已經達到歷史最低而且還在持續降低,尤其是杜特爾特反毒戰爭和反恐行動引發西方人權調查,更讓杜特爾特下定決心與西方了斷!但是他要面對來自東南亞的阻力,比如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兩國,它們就像希臘恐懼馬其頓更改國名一樣,不願意看到馬哈利卡的出現。(今天的菲律賓保留著麥克阿瑟登陸的塑像)
上文已經提到,馬哈利卡實際上是馬來語的詞彙,杜特爾特強調菲律賓是馬來文化的一部分除了要遠離西方之外,還有靠東南亞更近的目的,這就讓馬來西亞感到來者不善了。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存在領土爭端,就是馬來西亞在加里曼丹島的兩個州之一“沙巴州”。
14世紀菲律賓出現第一個國家“蘇祿”國,加里曼丹島上也出現了“渤泥”國,此國是今天汶萊的前身,蘇祿甚至曾經為大明朝與大清朝的藩屬國之一。在渤泥國的一次內亂中蘇祿幫助該國國王平定叛亂!也由此獲得了沙巴地區的土地作為答謝!後來蘇祿在殖民大航海時代中逐漸沒落,先後被西班牙和美國殖民統治,而近代化之後沙巴併入了大英帝國的北婆羅洲殖民地,蘇祿國的核心巴拉望島併入了美國的屬地菲律賓。
那麼問題來了,在封建時代已經併入蘇祿的沙巴州究竟屬於誰呢?儘管這塊土地原本是汶萊政權的,但那是7個多世紀以前的事情了!菲律賓認為蘇祿是該國的前身,沙巴理應屬於菲律賓,馬來西亞當然不幹,它認為在殖民主義時代沙巴被租借給英國,在1888年蘇祿國正式放棄沙巴,作為英國保護國北婆羅洲的一部分理應由馬來西亞掌握,而今天菲律賓全國上億人口中有86%屬於馬來族,一旦以馬來文化立國肯定會索要沙巴州,在東盟內部頗具影響力的馬來西亞不會讓杜特爾特順利更名馬哈利卡的。因此說如何打破馬來西亞的阻力才是杜特爾特要面臨的首要問題,
-
10 # 超然視野
菲律賓更改國名其實也沒有什麼難以想象,畢竟菲律賓這個國名是殖民時代的產物,改了可以讓菲律賓的國民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上升,不改也無可厚非,畢竟已經使用了這麼多年,雖然是殖民地時代的產物,但如今已經深深地印在菲律賓人的心目中!
在我們周邊有一個國家就曾經將自認為有影響他們民族主義的地名改了過來,那就是被稱為東亞的奇葩國家南韓,當時的南韓首都成為漢城,這個名字已經伴隨著這個城市數百年,但南韓人認為將首都稱為漢城,有一些影響他們懷疑一切的自信心,因此南韓的首都變成了“首爾”,而非至少的“漢城”!
不過這麼多年過去了,南韓的首都和國運似乎也沒有多大改變,當然南韓人的自信或許有那麼一點改觀!
因此對於菲律賓更名,並不存在太多的難度,無非是更改一個稱呼而已,菲律賓難道一改名就會脫胎換骨嗎?很顯然也是不可能的,若這樣的改名能讓國家強大起來,我想全世界各個國家都會樂此不疲的頻繁改名!
2月11日電 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11日表示,由於“菲律賓(Philippines)”這個名字具有殖民主義色彩,他很可能會將菲律賓的正式名稱更改為“馬哈利卡(Maharlika)”,意思是“貴族”或“自由人”。
回覆列表
這要看民眾對國家的關注程度,以及政府做愛國主義宣傳的力度,菲國本以外來民為主,國家和民族凝集力鬆散,安享現狀者應為主體,管它殖民者或自由者,統統與己有關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