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炒米視角
-
2 # 饞嘴肥貓鏟史官
史書上確實有李逵這麼個人物,不過與《水滸傳》中所記載的那個粗魯豪放,義薄雲天的黑旋風完全是兩個形象。
給大家講講歷史上真實的李逵是個怎樣的人。
南宋徽宗年間,發生了舉世震驚的“靖康之恥”,當時這個李逵還在密州做了個小武官――樂將節級,和守衙節級杜彥、小節級吳順在一起。他們三個是意義相投,關係不錯。《三朝北盟會編》中有這樣的記載:當時鎮守密州的知州名叫趙野,是開封人,宋高宗登位後,趙野被起用為密州知州。
金兵南侵,宋朝一片混亂,三人就想趁機謀亂。杜彥就說:
杜彥這麼一搞,李逵和吳順再四處一竄掇,趙野聽到他們謀叛的訊息,就慌忙逃走。杜彥、李逵和吳順就成功地奪取了密州的軍政大權。杜彥自稱知軍州事,成功接管了密州。
趙野沒逃多遠,李逵和吳順率人追到了張倉鎮,把趙野和他全家老小都捉了回來。捉回趙野,杜彥就人模狗樣地坐在堂上,開庭審判他。
――《三朝北盟會編》卷一百十四。
趙野無言以對,杜彥就下令把他釘在木驢上。
杜彥手下的眾黨羽一擁而上,把趙野用長鐵釘釘住趙野的手足在木驢上,又推出譙門殺掉了。把首級掛在市集上示眾,拿個竹笠蓋在上面。
趙野在《宋史》中也是有傳記的,政和二年的進士及第,歷任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起居舍人兼太子舍人、中書舍人、給事中、大司成、刑部尚書、翰林學士。
宣和七年的時候,趙野任尚書右丞,升左丞。靖康初年,成為門下侍郎。後又任為北道都總管、提舉嵩山崇福宮、宣撫司,負責守銜東京。東京城破後,趙野出任密州知州。
趙野的官風還不錯,老百姓見了他悽慘的遭遇,無不為之垂淚。
杜彥和李逵、吳順把趙野的家產、奴僕和丫頭都分了。與李逵和吳順兩位小弟分了。 又在密州城中抓壯丁,臉了刺字,充為軍士。
建炎三年三月,盜賊宮儀率匪眾圍攻打安邱縣。 安邱縣令派人到密州來求救。 杜彥正準備率兵去救。李逵和吳順則表示反對,說:“儀眾甚盛,未可與戰。”
但杜彥不聽,說:“見敵不擊,何以威眾?” 於是他就親自率部出發,前往安邱。
到了潑石橋,與宮儀的匪軍相遇,兩軍廝殺。但杜彥率領的這支烏合之眾不是對手,被打得大敗。
杜彥逃回到了密州,但李逵和吳順卻下令關閉了城門,不許杜彥進入。
李逵和吳順兩在城頭上數落譏諷杜彥。杜彥打算帶著這群敗軍陣歸來的騎兵另尋出路。 可是,但騎兵卻背叛了他,趁機做亂,改為擁護李逵。
李逵和吳順城中打開了城門,收納了這些騎兵,卻把杜彥殺了,把腦袋掛在了城頭上示眾。
李逵就這樣接替了杜彥的位子,也自稱為知軍州事。
建炎三年,金兵南下。 國難當頭,必須全國統一戰線、一致對外。 宋高宗趙構就把以往的那些反對宋朝的武裝,號召到身邊,共同抗金人。
宋高宗發給李逵的敕書和發給宮儀等人的是一樣的。敕書是這樣說的:――《三朝北盟會編》卷一百二十九、
宮儀率領的匪幫堅持抗金,他率領部眾,與金兵殊死搏殺,雖屢戰屢敗,卻不肯投降。
李逵和吳順就沒那麼堅定了。
建炎三年閏八月,金兵來到,招降李逵和吳順招降。
李逵和吳順密謀說:他們決定,誰強就投降誰。
於是,金兵就集中兵力對付宮儀。 盤石河和九仙山兩場大戰,宮儀兵敗,全軍潰散,先逃往海州,繼爾退守楚州,最後去了真州。
――《三朝北盟會編》卷一百三十一
李逵和吳順投降以後,在金軍帳下效力,但兩人卻又彼此間發生了分歧和矛盾,吳順抓住機會,殺死了李逵。
這就是史書上的李逵,與《水滸傳》中的形象完全不同。
但密州三兄弟的交情和梁山好漢的情誼一樣,都虛偽而做作,是為了利益,一旦翻了臉,所謂的兄弟手足情深實際上連狗屁都不如。
-
3 # 邏輯文史游
邏輯文史姨作為文史領域的愛好者,答題和論述的水平多少還是和科班出身的大佬們有一定差距的。但拿考證小說人物這一方面來講,大多數人不知道為什麼總覺得只要歷史上出現了和小說裡同名並且時期相近的人,就一定是小說人物的原型,邏輯文史姨覺得這種論述和你去查度娘沒啥區別,所以以下所有人的回答,我都不贊同!
《水滸傳》中的李逵嗜殺、殘忍,但對於宋江是絕對的忠義,因此歷史上只要符合這種性格的人,就可以歸作是李逵的原型之一。但從施公取材的時間段來說,我們最好能在北宋期間去尋求李逵的原型,SO我們還是應該從當年宋江起義的小部隊中找尋資料。可惜的是,《宋史》中關於宋江起義的文字描述實在是太少,並且不同人物傳記中有關宋江起義的片段互相之間也互有矛盾。但可喜的是,在《宣和遺事》中,宋江起義的三十六個頭領首次被提及了姓名,在南宋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贊》中又把這些人物的綽號和贊詩寫了出來,其中黑旋風李逵的名字赫然在列,其贊詩也很有意思:
風有大小(在一些版本中也被寫成“旋風黑惡”),不辨雌雄;山谷之中,遇爾亦兇。那麼關於李逵的介紹也就只有這短短的四句話了,他究竟長什麼樣,拿的什麼武器,行過什麼善做過什麼惡都沒有記載。要知道歷史上倘若宋江起義真的存在,那他的規模也很小,對北宋的打擊是微乎其微的,自然修史人也不會把他們放在眼裡。
那麼我們可以簡單多龔開的贊詩進行一下解析,通常認為,這詩的意思就是說李逵這人性格暴躁,像風一樣變化無常,殺人不分男女,精彩在深山老林裡行兇。但邏輯文史姨認為詩中的李逵性格暴躁是真的,可這個“不辨雌雄”除了說無辜男女外,會不會和他的外貌或性格有關呢?
趙佶這個皇上當得也是不情不願,所以他上位之後依然還是把文藝工作放在了首位,自然對百姓的關照就少了許多。既是如此,他身邊的佞臣們為了討好他就大力的壓榨百姓,百姓苦不堪言卻又無能為力,一些性情剛烈的人就會代表人民揭竿而起,自然這些人就會成為絕望百姓眼中的偶像。顯然,宋江這夥人就很有可能充當了這麼一個角色。
威風歸威風,宋江等人的起義終究是以卵擊石,自然朝廷不會把他們放在眼裡,但起義軍頭領們的英姿,他們的故事定能被百姓記住,所以,我們發現在《水滸傳》問世之前民間就有不少水滸人物故事和水滸戲了,這些故事的角色或許更接近宋江起義軍頭領們的本來面目。在各類元雜劇水滸戲中,李逵出人意料的“參演”了多部戲,並且李逵的形象,也一直在改變。
最初,李逵並非是一個喜歡殺人滿臉橫肉的惡棍形象,他與燕青合演的戲不少,前期二人都是風流公子哥的形象,這個時候的李逵能作詩、能品茶、能賞花、能和小姑娘打情罵俏。所以我們我先在南宋末期到元朝中期左右,關於李逵的戲都很“小清新,比如《黑旋風詩酒麗春園》、《黑旋風窮風月》、《黑旋風大鬧牡丹園》等故事中的李逵皆風流倜儻。那麼邏輯文史姨推測,龔開贊詩中關於李逵的那句“不辨雌雄”更多層面是在說李逵的外貌和性格,或許人家是在說他細皮嫩肉,偏偏儒雅如女子一般,所以才有時候分不清你是男是女呢~
當然說他細皮嫩肉是絕對意義上的褒揚,但在後期元雜劇中,李逵的形象開始無限度的和《水滸傳》中的形象接近,變成了一個手拿大斧,蠻不講理的莽漢形象,所以無論是《黑旋風雙獻頭》,還是《梁山泊黑旋風負荊》,這裡面的李逵已經變成了不可愛也不迷人的反派角色了,顯然施公給李逵的設定,就是參照這個時期的他了。中的他都無限接近於小說中的人設了,當然施公創作也就自然而然選取了黑化後的李逵了。
所以歷史上的李逵還真可能是個儒雅之士人,就看什麼時候磚家能發現李逵的墓了。
我是來給李逵“洗白”的~
-
4 # 歷史雨仔很危險
根據有關記載,涼山的早期名稱是庫業澤,這裡的地理位置是特殊的,前者都是草入侵者的聚集地。幫手劉邦登上帝位的彭越,以前便是鉅野澤附近的漁民。說到宋江,歷史書上有很多人。只有根據“宋史”記載,宋江並沒有在涼山展開。他真正的起義地在豫北,後來又變成了山東南部和蘇北。他沒有108個人,加上36個人。讓我們不感到驚訝的是,當時最初的叛軍大多是幾十人,而數百人卻很少。
無論宋江叛亂分子有多少,他們的戰鬥力都是絕對兇猛的。史書上說,宋江個36人的隊伍曾經抵抗過數以萬計的敵軍。想想看,36人到數萬人,武俠小說不敢這樣寫!那些敵人真的這麼弱嗎?小編輯認為這裡的估計或誇張元素佔多數,36個人對成千上萬人使用的計劃仍然有獲勝的可能,如果成千上萬的人對它有一點點的吸引力。
當然史乘上說最初宋江仍是投降了,只是他不是火急的想被招撫,而是小說裡的吳軍師,真實的關鍵人物吳加亮被捕了。實際的宋江投降也是最後的手段。投降後,宋江在得知他被他們欺騙的路上,所以他們再次領導起義,但為時已晚,反對派已經意識到了,所以他的起義被消滅了。歷史告訴我們,除了宋江哥哥,還有其他幾個不同於《水滸傳》英雄的角色。比如,李逵、“水滸傳”在他脾氣暴躁的同時,也成了英雄。但真正的李逵並不是英雄,他在山東諸城投降後,成了宋衛兵的一員,但最終向金國投降。真是投降投出癮來了!
位於京陽港的武松的歷史原型其實是一個人。這小我私家便是蔡京(北宋權相)的兒子,老蔡這兒子沒學到一點老子的好,還特地持強凌弱欺侮國民,所以人送外號“蔡虎”。起初也是宋江脫手經驗了他一頓,才演變為小說裡武松打虎一說。《施耐庵》根據這36位英雄,創造瞭如此壯觀的水滸世界,真的很棒。這次起義,也是中國歷史上所有農民起義的縮影,告訴世界,只要日子一天天過去,誰想過流亡生活?
-
5 # V587累
李逵是中國古代小說《水滸傳》中的一個人物,外號“黑旋風”,排梁山英雄第二十二位,是梁山步軍第五位頭領。為人心粗膽大,率直忠誠,仗義疏財。祖籍沂州沂水縣百丈村人,又叫李鐵牛;膚色黝黑,性格暴烈,心粗膽大,因為打死了人,逃了出去,遇到赦宥,被戴宗留在江州當牢子。為了解救宋江和戴宗,李逵與眾人大鬧江州,上了梁山。慣使一雙板斧。梁山受招安後,隨軍征討遼國、田虎、王慶、方臘;戰事結束後被封為鎮江潤州都統制。因宋江飲高俅等奸臣送來的毒酒中毒後,擔心李逵再次起兵造反覆仇,便讓李逵也飲下毒酒,李逵隨後身亡。這只是小說水滸傳中杜撰的人物!
但在歷史記載中,確實有李逵這個人物!據《三朝北盟會編》記載,建炎元年(1127),密州軍卒“有守衙節級杜彥、樂將節級李逵、小節級吳順三人者,因民洶洶,遂謀作亂。”他們起兵趕走知州,由杜彥取而代之,“而逵與順左右之。”
在南宋初年,密州(今山東諸城)有個軍卒,名喚李逵,官為樂將節級。也就是宋軍或地方政府中的低階軍吏,相當於現今的段股級左右。樂將,可能是衙門中的樂隊頭目。他和吳順跟隨守衙節級杜彥起兵造反趕走了知府,自立為王。後南宋朝廷詔安,命杜彥為知府領兵鎮壓同為地方亂軍首領的宮儀!建炎三年(1129)三月,李逵和杜彥產生矛盾,一怒之下和吳順殺死了杜彥,李逵自封為知州事。因南宋戰亂不止,宋高宗無力剿匪,只好敕諭李逵等山東割據勢力!
同年八月,金軍進攻密州,在密州和宋軍大戰,李逵、吳順竟然領兵不動,私下和與金將約定,金軍勝則降金,結果宋軍大敗,李逵等人如約獻城投降了金兵。金兵命李逵為密州知府,就這樣李逵做了金朝的犬牙。後與吳順因為爭權奪利,被吳順領兵將李逵殺死在密州!以叛將之名終了一生。
-
6 # 影視猴子
我們都知道,《水滸傳》的一百單八將中,有一員大將叫黑旋風—李逵。
《水滸傳》中對其的描述是
“黑熊一身粗肉,鐵牛似遍體頑皮,交加一字赤黃眉,雙眼赤絲亂系。怒發渾如鐵刷,刷猙獰好似狻猊。天蓬惡煞下雲梯”。
性格耿直、脾氣火爆,但是非常忠心、嫉惡如仇。
而在《三朝北盟會編》中也有關於李逵的記載,真實的李逵究竟如何呢?
《水滸傳》中的李逵,李逵生得粗壯黝黑,綽號“黑旋風”。因為打死了人逃遇赦宥,留在江州當牢子。因性格魯莽,生了不少事端。初與宋江結識時,因宋江想要吃鮮魚,而聽說魚伢主人來了才能賣,便大發脾氣,與張順打了起來。還有李逵在柴進府上暫住時,殺了高廉的妻舅,害柴進入獄。還有元宵佳節,宋江等人去東京看燈時,宋江等與名妓李師師見面,李逵見了大怒,先打翻在附近的楊太尉,又放火併大鬧。幸得梁山軍馬到城下將眾人護送出城。
但是《水滸傳》中李逵也很忠勇,剛結識宋江不久,宋江就被捕送上了斷頭臺,當時李逵並不知梁山泊的義士們有所行動,孤身一人便敢於劫法場救人。在得知母親被虎所食時,為替母報仇,怒殺四虎,可見其勇。還有他非常忠心,宋江在飲下毒酒後,怕他作亂,也騙他飲下了毒酒。而他得知後說“生時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個小鬼。”可見其忠。
而且《水滸傳》中李逵雖然如“黑旋風”一般,只要一刮起來便六親不認,但他卻還保有一絲善良,在得知冒充者李鬼家有90歲老母時,放下了對他的殺念,讓他回去侍奉老母。而且在“雙獻頭”情節中,聽說宋江強搶民女,就要殺了宋江,後來得知是他人冒充後,便殺了冒充者,同時向宋江負荊請罪。由此事可以看出,李逵既嫉惡如仇,又能知錯改錯。
而在歷史上,真的有一個名叫李逵的人。在《三朝北盟會編》的記載中,李逵也同為牢子,與吳順、杜彥一起起事,謀逆作亂,霸佔密州,因朝廷無暇顧及而盤踞於此,再後來金軍攻宋時,不僅袖手旁觀,還投降金軍,講密州拱手送上,成為了一個叛國者。還殺死了與自己一起起事的杜彥,是一個不忠不義之人。最終被另一個同伴所殺,落得悲慘下場。
由此可見,《水滸傳》中的李逵與歷史上的真人除了同位牢子這一點相像之處,其他方面天差地別,尤其是性格上,一個忠勇、一個奸猾,一個嫉惡如仇、一個賣國求榮,一個為兄弟死而無憾、一個落井下石,由此可以判斷,水滸中的李逵只是來自於民間傳說,與歷史所載的李逵,基本沒有任何聯絡,不可講二人混為一談。
-
7 # 行話歷史
在《水滸傳》中,對李逵進行了比較大的藝術加工,把李逵塑造成了一個偏向於正面的歷史人物,雖然表現的他魯莽,暴躁,而且打起架來管不住,但是其實是更想突出他忠誠坦率,而且粗中有細。
但是,行話不這麼認為,而且真正的李逵形象,就是一個欺軟怕硬,撒潑無賴的莽夫。
1,心狠手辣
對,李逵這個人確實是心狠手辣,你說李逵當時砍殺官兵,我們可以說他還有一定的正當理由,但是砍殺老百姓呢,滅人家扈三孃的滿門呢?甚至連美髯公朱仝照顧的小孩子都不放過。這種人,哪怕不用窮兇極惡來形容他,心狠手辣也絕對沒有冤枉他。
我甚至覺得,在某種程度上,李逵和被殺死的潑皮牛二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只是牛二運氣不好,更傻一點而已。
2,欺軟怕硬
你要說他心狠手辣,人家倒是有時候也挺乖,他心狠手辣的人,都是那些打不過他,或者手無寸鐵的老百姓,在真正的強者面前,一點都不敢橫。
首先是武松,燕青等一號人,李逵根本不敢招惹,對於燕青,一口一個小乙哥,乖的像個寶寶,殺了美髯公朱仝的孩童,美髯公朱仝找他尋仇,嚇得李逵躲在別人家不敢出門。
這時候的狠勁蕩然無存,說其是個小人,欺軟怕硬之徒不為過。
3,厚黑大成加舔狗
你能想象一個彪形大漢賣萌賤笑麼,嗯,李逵真的可以,不得不說,李逵人家厚黑學學的好啊,交朋友從來只交對自己有用的朋友。
宋江,吳用,公孫勝等等,李逵的那個乖巧啊,不管你叫黑廝,黑殺才,人家答應的非常快,原因在於要巴結這些人。如果時遷敢說個這,估計直接被打死了。
宋江把李逵當作金牌打手,也自然願意維持這種關係,都不是啥好人。
魯智深等自然不屑於和這樣的人接觸,如果最初碰到的不是鎮關西,可能被打死的就是李逵了。
-
8 # 驀然相逢
歷史上,真的有一個名叫李逵的人。
在《三朝北盟會編》的記載中,李逵也同為牢子,與吳順、杜彥一起起事,謀逆作亂,霸佔密州,因朝廷無暇顧及而盤踞於此,再後來金軍攻宋時,不僅袖手旁觀,還投降金軍,講密州拱手送上,成為了一個叛國者。還殺死了與自己一起起事的杜彥,是一個不忠不義之人。
最終被另一個同伴所殺,落得悲慘下場。 由此可見,《水滸傳》中的李逵與歷史上的真人除了同位牢子這一點相像之處,其他方面天差地別,尤其是性格上,一個忠勇、一個奸猾,一個嫉惡如仇、一個賣國求榮,一個為兄弟死而無憾、一個落井下石,由此可以判斷,水滸中的李逵只是來自於民間傳說,與歷史所載的李逵,基本沒有任何聯絡,不可講二人混為一談。
-
9 # 使用者王者孝
《水滸傳》是藝術作品,它的故事和人物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所以關於李逵的原型只能在歷史上的農民起義軍中,在封建社會倍受壓迫的貧苦農民中,在近代歷史上的貧苦農民中,在自已的周圍的百姓或者朋友中。
毛澤東指出:中華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勞著稱於世,同時又是酷愛自由,富於革命傳統的民族。《水滸傳》的許多個牲不同的英雄,都體現了這種酷愛自由、富於革命傳統的中華民族的精神面貌。一批來自社會最底層的英雄人物,如李逵、阮氏三雄,李俊、李立、張順、解珍、解寶以及石秀、顧大嫂等等。他們革命性和反抗性很強烈,可以說梁山起義的核心、骨幹和先鋒。
《水滸傳》中的李逵,是這類英雄的代表。小說集中了歷史上的被封建地主階級壓迫的廣大貧苦農民的誠實、純撲,粗獷、實在而不拘小節的特點。而《水滸傳》中的李逵具有山東大漢的特點。他出身貧苦農民,家有一老孃,哥哥在地主家做長工。在當時歷史條件下,農民的生活狀況和《水滸傳》中的李逵的生活狀況差不多。因此,決定了農民的性格和反抗精神;決定了農民間的團結互助,相護摻扶的階級友愛精神;歷史的侷限性,決定他們魯莽、散慢。李逵的原形就是歷史上的農民。
至於亂殺無辜是農民起義軍客觀存的缺點,作者在《水滸傳》中,體現在李逵身上,是說亂殺無辜會給起義軍帶來不利影響。歷史上的朱元璋、李自成的起義軍基本上杜絕了亂殺無辜的現象。
五十年代的時候,山東農民和闖關東到東北的山東人,還遺有《粱山好漢們遺蹟。他們的性格特點和李逵差不多,貧苦農民出身,沒上過幾天學,上有老,下有小;辦事誠實不會撒謊,純樸,路遇不平上去就打;兩個人誤會,以武論輸贏,打的鼻青臉腫握手言和,然後把灑論兄弟,這叫不打不相交。
歷史上的李逵就是廣大貧苦農民。
-
10 # 一半秋色
《水滸傳》中李逵是個有血有肉,莽撞粗魯,皮糙肉厚,嗜殺成性的黑大漢,他平生最大的愛好有兩個,一個是喝酒吃肉,一個是殺人。
這兩大愛好,如果讓李逵忍痛放棄一樣的話,估計他會放棄喝酒吃肉,因為李逵太愛殺人了,他生命裡缺不了殺人,他是天生的嗜血狂魔,只有鮮血才能激發他的興奮點,只有殺人才能獲得快感和成就感。
李逵殺人只圖個手順,殺紅了眼之後,不管男女老幼,見一個殺一個,見兩個殺一雙,“一斧一個,排頭兒砍將去”,誰礙事就殺誰,所以李逵殺的很多是無辜的百姓和無聊的看客。
為了賺朱仝上梁山,李逵一斧頭剁了四歲的小衙內,連一絲憐憫之情和懺悔之意都沒有。
三打祝家莊之前,李逵自告奮勇地要去掃蕩祝家莊,“要將這個鳥莊上的人都砍了”,還說“閒了多時,不曾殺得一人”,這不是李逵說大話嚇唬人,而是內心最真實的意思表達。
李逵就是為殺人而生的!
那麼,歷史上有沒有李逵這個人呢?歷史上的他是不是殺人狂魔呢?還真有!
南宋初年,密州有個軍卒叫做李逵,後來他與另外一個軍卒杜彥一起造反,二人帶著兩百來人殺了守將,奪了城池,杜彥做了密州長官。
然而,李逵心懷不滿,後來殺了杜彥,奪了他的位子。不久之後,金兵殺了過來,李逵又順勢投降了金人,做起了漢奸。
李逵是個漢奸,怎麼看怎麼不對勁,這與《水滸傳》中的好漢形象差的也太遠的吧!後來,有人分析,這款李逵只是碰巧重了名,不是李逵的歷史原型。
那麼,真正的李逵歷史原型又是誰呢?真實的李逵來自於元雜劇中,他完全是一個藝術形象,是經過多次加工的“人物”。
康進之《李逵負荊》裡,李逵是文弱書生,他來到梁山之後,眼見到處是青山綠水,綠樹蔥蔥,一派欣欣向榮,心情大好,遂賦詩一首:
和風漸起,暮雨初收。俺見楊柳半藏沽酒市,桃花深映釣魚舟。更和這碧粼粼春水波紋縐,有往來社燕,遠近沙鷗。好一幅絕妙的春景圖!這哪裡是李逵?分明是李煜。
到了《黑旋風仗義疏財》裡,李逵又做了一首詩,“都巡倚勢攢傢俬,賣免官糧娶豔姿。要問夜來端的事,梁山寨上喚山兒”。
這首詩比之上首,意境要差的很遠,很有草莽之氣,不過倒與李逵的個性很吻合。
然而,《水滸傳》中的李逵卻是個文盲,大字不識一個,幼兒園都沒上過,名字估計都不會寫。
看來,施耐庵筆下的李逵,在元雜劇形象的基礎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造,把李逵塑造成了有血有肉、個性鮮明、路見不平一聲吼的黑旋風了!
回覆列表
歷史上真實的李逵是個“反面典型”,和把兄弟發動兵變、殺大哥、投降金朝、卻又被想上位的兄弟給砍殺了。可謂既不忠也不義。
當然這個李逵只是恰好也在宋朝,恰好與《水滸傳》裡的李逵同名同姓而已。《水滸傳》裡的李逵只是一個藝術形象,而且隨著角色的變化,已經無法確定原型是誰了。
根據《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裡記載,建炎元年(1127年),趙構被金兵追著跑。於是就起復了原刑部尚書、翰林學士趙野去當密州知州,讓他抵抗下金人的兵鋒。
趙野跑到密州才發現,原來密州遍地土匪。自己這個知州差不多可以算個光桿司令。但是畢竟文人,有腦子。於是他就下令收編綠林好漢。可是趙構被金兵追得緊,就逃得什麼都顧不上了。於是趙野一看皇帝都跑了,趕緊也跟著撤退,也準備帶著兵馬撒丫子逃跑。
“有守衙節級杜彥、樂將節級李逵、小節級吳順三人者(“節級”大家都懂,低階軍官,小頭目的意思。)因民洶洶,遂謀作亂。”然後杜彥就殺死了趙野,自稱“知密州事”。自己當了老大,李逵就成了老二,吳順就成了老三。
到這個階段,歷史上的李逵還真和《水滸傳》裡的李逵有點相似之處。但是大哥不是宋江,後面的路也就完全走反了。
事實上此時的杜彥、李逵等人就事實上割據了密州,而且時刻準備擴大地盤。但是杜彥一幫人畢竟不是正規行伍出身,真正打仗實際上還是不行的。
建炎3年(1129年)3月,杜彥不聽李逵等人勸說,去“平方臘”去了。當然方臘早幾十年要被平了。杜彥去平的是另一股割據安丘的勢力宮儀,但結果大敗而歸。
能者上,不能者下,杜彥被憤怒的李逵、吳順殺死,李逵代替杜彥當了老大。但是不久後,宮儀被南宋招安了,被命為濟南知府。趙構同時也派人招安李逵,誇揚他們守土功勞,激勵忠誠報國,但是就是沒錢沒實惠。這還真怪不得趙構,趙構被金兵追得當褲子了,而且趙構為人小氣,在歷史也是出名的。賞給別人半條褲子的事情經常發生。
所以到了金兵再次南犯的時候,宮儀帶兵與金兵激戰。而李逵和吳順則作壁上觀。其實這也沒問題,等他們都打得差不多兩敗俱傷的時候,你正好出兵坐收漁翁之利便可。
但是結果是,李逵和吳順是看誰贏,就投降誰。可想而知,宮儀大敗。李逵和吳順竟然就恬不知恥地投降了金兵。密州丟失,南宋防線逐步萎縮至楚州。
然而投降了金朝,李逵和吳順這兩位好兄弟也沒有沒夠好好相處,仍然重複上演了杜彥之事。吳順要上位,那麼殺李逵,他眼也沒眨一下。
這位著名的李逵不但砍了自己的大哥,還被自己的小弟給砍死了,更關鍵的是叛將之名無處洗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