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小知

    趙國先祖造父因受周穆王寵幸而被命令為其駕車,好像很造父一個族長混的好差是不是?周王的給人的賞賜也太埋汰人了。

    後來也因為造父的功績其家族被封到趙城,而使趙氏第一齣現,並且其後人一直在周王室中任職。

    晉國大夫時期

    西周末年趙氏在傳到子叔帶手中,因不滿周幽王的荒唐而帶領族人離開周王室轉投晉國公室。

    他能瓜分晉國的原因,一方面因為擁立晉文公有功而進入核心,更重要的是晉國公室一直內亂,導致公室衰微,使得大夫家族強於晉國公室。後來趙氏在於其它家族的權力鬥爭中勝出,並聯合魏、韓倆家瓜分了晉國。

  • 2 # 豹眼看歷史

    《史記•周穆王傳》記載:周穆王的車伕造父,善於養馬馴馬御馬,那可是真伯樂。發現並馴養了八匹千里駿馬獻給周穆王。穆王很高興,讓造父御車,經常去西天與西王母瑤池相會。一次,徐偃王造反,車伕造父駕著馬車日行千里,趕回朝廷,發兵平定了叛亂。造父平叛有功,將趙城(今山西洪洞縣)封給造父,造父及子孫隨以趙氏為姓,造父被視為趙氏之始祖。

    造父本姓贏,伯益之後。在遠古時代,只有有頭有臉的人才有姓,一個車伕還姓贏,有些奇怪。不然,養馬駕車是手藝活,何況在冷兵器時代,馬匹戰車都是重灌備,級別不高,但崗位重要,位列卿士,屬於國家正式幹部編制。現在習慣把司機稱作司機幹部或許源於此。孔子曾曰過: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說的就是駕車雖是下等的工作,但畢竟是士,好歹是個幹部,只要工資高,我就幹。有些工作,儘管給的錢不少,不是幹部崗位,那也不能幹,此所謂“有所為,有所不為”。

    既然這份工作還不錯,又深得領導信任,趙氏子孫就在朝廷一代代的靠著這份手藝,悠哉悠哉的生活著。

    一晃到了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時候。周幽王是官N代的浪蕩子弟,一心貪玩,不打理工作。靠本事吃飯的趙氏七世孫趙叔帶看不下去了,就帶著一家老小“去周侍晉”。畢竟是天子身邊的人,伺候過大老闆的,也算是空降晉國,這得是多大的榮耀啊。地方領導自然高配安置工作,趙氏子孫在晉國混得相當可以。

    轉眼到了公元前661年,晉獻公當政,趙氏十二世孫趙夙已經是軍事將領了。協助晉獻公滅掉耿,霍,魏三國,因軍功居偉,晉獻公將耿封給了趙夙。

    公元前655年,晉公子重耳出奔,趙夙之子趙衰相隨,是所謂的“五賢士”之一。晉文公當政後重賞功臣,趙氏從此崛起。趙衰是有頭腦的人物,頗受晉文公器重。當時周王室衰微,各諸侯國不貢朝廷。趙衰建議晉文公“尊重”周王室。此可與三國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有一比,這讓晉國站在了道義的制高點,成就了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的事業。

    公元前621年,趙衰之子趙盾掌中軍,一家專政,趙盾弒其君。後被屠岸賈誅殺趙氏全家,這就是“下宮之難”。當時還發生了“趙氏孤兒”的故事,這是《史記》司馬遷濃墨重彩記載的最長的故事,沒有之一,那是相當的感人,有興趣可以去看看。這可不是後來大宋朝那個老趙家“狸貓換太子”的故事,但有一拼。

    直到晉景公時,才得以翻案,趙氏孤兒趙武重新被重用為卿大夫。趙武是著名的軍事家,外交家,鞠躬盡瘁的賢臣,官至正卿。

    晉平公時趙,韓,魏,智,範,中行氏六卿相互傾軋。後來趙氏滅掉了範,中行氏。

    公元前453年,趙氏聯合韓魏滅掉了智氏,晉國公室名存實亡。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趙籍,韓虔,魏斯”為諸侯。

    公元前376年,趙敬侯,韓哀侯,魏武侯瓜分了晉國公室。三家分晉,晉國玩完了。

  • 3 # 欲雲談史論今

    按《史記·秦本紀》記載,趙國之祖為商紂王大臣飛廉。飛廉有兩個兒子:惡來與季勝。惡來是商紂王的忠臣,在周武王東征之時被殺,其後人被遷至犬丘(今甘肅天水一帶),在春秋時期發展成秦國。季勝則追隨潮流,在這一歷史大動盪時期主動投靠了周人。所以到了季勝兒子孟增之時,得到了周成王寵幸,在周王室走向了穩步上升的道路。

    孟增之孫造父,因為駕駛戰車技術出眾,成為了周穆王的御用“車伕”(當時的稱呼應該是“御戎”)。傳說中周穆王得到了八匹駿馬,由造父駕駛馬車,四處雲遊天下。但後來淮夷人崛起,在徐偃王率領下向宗周鎬京大舉進犯,一度攻擊到黃河邊。此時,周穆王正在西遊崑崙山,與西王母會面。聽聞淮夷人作亂,周穆王命造父駕車返回,一日千里以救亂。最終,憑藉造父的高超駕駛技術,周穆王及時趕回了宗周。

    因為這一功勞,造父被封趙城(今山西洪洞趙城鎮)。聯想到飛廉就葬在霍太山,造父被封趙城很可能是他主動請求來守祖先葬地的。造父之族,從此被稱為趙氏。

    在周宣王時代,趙氏一族的奄父再次被王室重用為“車伕”,常年跟隨周宣王南征北戰。公元前789年,姜氏之戎入侵周王畿,與周王師戰於千畝(此千畝應該位於宗周鎬京附近)。由於臨時召來的“南國之師”(來自於江漢之間的諸侯之師)水土不服,迅速被姜戎衝潰,造成了周王室軍隊的大潰敗。王師戰敗,御駕親征的周宣王也深陷亂軍之中,眼看就要命喪疆場!關鍵時刻,西周“車神家族”的奄父充分發揮他神乎其技的駕車技術,攜帶周宣王逃離了戰場,讓周天子僥倖撿回了一條性命!

    算上造父,這已是趙氏家族第二次拯救周王室了!

    作為多次拯救周王室的功臣,趙氏一族在王室長期得到了重用,可趙氏後人又怎麼會到晉國去呢?

    《史記·趙氏家》記載,因為周幽王無道,奄父之子叔帶離開了周王室投奔了晉國,跟隨晉文侯。

    這一記載雖然簡單,但給後人留下的疑點卻是不少。

    首先,在當時的晉西南一帶,分佈著眾多諸侯國。趙氏封地趙城附近,就有一著名的諸侯國——霍國。為什麼叔帶要投奔晉國而不是霍國?

    其次,叔帶投奔晉國的時間段,大致是在周幽王統治時期內。不光是趙氏,後來在晉國呼風喚雨的範氏之祖杜伯後人,也幾乎是在同一時期逃到了晉國。但在此時,晉文侯剛剛推翻了叔父殤叔、奪回君位,可以說是立足未穩。晉文侯究竟有何吸引人之處,值得趙氏這樣的顯赫家族前來投奔?

    這些疑問的答案,也許與晉文侯本人的經歷密切相關。

    公元前785年,晉穆侯去世,其弟殤叔篡位,晉文侯姬仇被迫“出奔”。可史書中說晉文侯“出奔”,卻並未記載他出奔到哪去了。以常理推斷,晉文侯很有可能是逃到了周王畿內,向周宣王尋求幫助去了。晉殤叔自立為君,並不符合宗法制,因此晉文侯期待周王室能助他一臂之力,幫他奪回君位。

    可惜的是,此時周宣王也到了晚年,年老體衰,政事多有失誤,根本無暇去幹涉晉國內政。晉文侯在周王室等待了四年,遲遲等不到周宣王的確切答覆。公元前782年,周宣王不幸去世,也讓晉文侯依靠周王室的希望化作了泡影。無依無靠的晉文侯沒法,在公元前781年回到晉國,依靠自身之力殺死了殤叔,奪回了屬於自己的君位!

    雖然王室沒幫上忙,可晉文侯這四年的時間並非沒有一絲收穫。也許就是在這一時期,他先後結識了範氏之祖隰叔和趙氏之祖叔帶,成為了好友。就是這種相知與相識,促成了範氏與趙氏投奔到了晉國。

    但在趙氏投奔晉國後,晉國也遭遇了多次內亂。

    公元前771年,西申國聯合犬戎滅了西周,天下大亂。在此混亂之時,晉文侯機靈地投靠了周平王,並以擁護周平王的名義,在汾河流域大肆黨同伐異,兼併了大量小國,讓晉國迅速強大起來。

    不幸的是,晉文侯再強大,也逃不過一死。

    在公元前746年晉文侯去世後,晉國陷入了長達六十七的曲沃與晉侯之爭。趙氏投奔晉國,原本就是因為晉文侯。那麼在曲沃與晉侯之爭中,趙氏到底是站在哪一邊呢?

    趙叔帶投奔晉國後,經五世而至趙夙。公元前661年,晉獻公決心要滅耿國、霍國、魏國,讓趙夙為自己駕車,親征這三國。由此可見,趙氏投奔晉國後,依然是以祖傳技藝闖天下,替晉國國君當“車伕”。晉獻公成功地滅掉這三國後,就把趙夙封到了耿地。

    趙夙能被晉獻公如此信任,可以推斷在曲沃與晉侯的內亂中,趙氏很早就已投靠了曲沃。這在趙氏一族的發展歷程中,這是極為關鍵的一步。

    趙夙之後,趙氏家族又出現了另一位關鍵人物,就是趙衰。趙衰與趙夙,有說是兄弟,也有說是父子或祖孫。但不管是哪一種關係,趙衰都是趙氏在晉國發展史上的一重大轉折點。趙衰不再是以“車伕”身份得到晉君啟用,而是以謀臣身份正式踏入了晉國政壇的核心圈。趙衰長期追隨晉文公,因為年齡相仿,與晉文公幾乎成了無話不談的兄弟。晉文公回國後,因功而被晉文公提拔為卿士,奠定了趙氏一族發展壯大的最堅實基礎。

    趙衰的作用,不但是與晉文公關係密切。他的一生堅持與人為善,好讓不爭,多次辭讓了國君的提拔重用,使得趙氏一族在晉國博得了極好的人緣。趙氏的好人緣,在他兒子趙盾身上體現得更加明顯。趙盾之所以能戰勝晉文公第一謀臣狐偃之子狐射姑成為正卿,就是因為晉襄公太傅陽處父的諫言。而陽處父不但曾是趙衰部下,也是被趙衰推薦成為晉襄公太傅的。趙衰的好人緣,讓他在晉國享有“冬日之日”的美譽。這種美譽,讓後來成為正卿的趙盾受益良多。

    趙衰與趙盾父子的強大,讓趙氏迅速在晉國成為了數一數二的大家族。此後,雖然趙氏也經歷了諸如“下宮之役”的劫難,但憑藉趙氏的龐大勢力,趙氏最終“春風吹又生”,又躍居成為六卿之一,並最終瓜分了晉國!

    趙氏一族從周王室“車伕”到參與瓜分晉國的經歷,正應了陳涉那句名言:“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 4 # 漩渦鳴人yy

    你別小看了車伕這個行業,在春秋時期,或者是在西周的時候,那時候駕駛車馬的那些人都不是平凡人。

    孔子曾經說過君子六藝,其中御就是君子六藝的其中之一,也就是駕駛馬車。

    在古代,由於馬蹬並沒有大規模的進行生產,所以大規模的訓練騎兵部隊就成為了一個難題。當然也別跟我說在這之前騎兵部隊根本不能存在,或者是騎兵的雙手,只能夠有一隻手拉著馬韁,人馬一體,沒聽說過嗎?遊牧民族天生與馬匹之間的親密度,這一點是沒有人可以否定的,你能夠說馬蹬的出現大大削弱了騎兵的訓練能力,使得騎兵能夠大規模的湧現出來。

    在這之前,中原地區的人,由於很少和馬匹接觸也不知道嗎?究竟該怎麼樣去訓化,所以這個時候的馬匹和普通的牛啊,驢啊之類的畜生一樣,都是用來拉車的,拿車的話,車子本身體積龐大,駕駛起來特別的簡便,而且不需要有太多的技術含量,所以普通的人稍微去學習一下基本上就知道了,學習駕駛車輛的技術,就好像我們現在必須要學一本駕駛證一樣,對於當時的人來講是一個很普遍的事情。

    但是隨著這些戰車加入到戰爭裡面,這些車輛所承載的意義就不同了,在春秋時期如何衡量一個國家的戰鬥力,萬乘之國,就是說你一個國家有1萬多輛戰車的話,那說明你這個國家實力最強。

    一直到了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時候,趙氏子孫看見了周王朝可能要衰弱的跡象,因此去投靠了晉,晉當時是一箇中原大國,但是很顯然,此時此刻,周王朝的威儀仍然存在,能夠從周王朝的周天子身邊來到這麼一個國家,受到了很高的待遇,並且此時此刻已經進入了春秋初期,晉國一開始春秋初期最著名的事情就是一個國家滅了55個國家。

    如此強悍的戰鬥力,沒有強大的戰車部隊配合,那是不可能的,靳國作為早期的中原大國,能夠擁有如此強大的戰鬥力,跟他早期海納百川的胸懷也有關係。當然趙氏子孫有沒有替晉國打造一支強大的戰車部的實際中沒有明確的記載,但是我相信這個技術應該是帶給了晉國。

    時間一直往後延伸,延伸到了一個叫做趙衰的人,那個人才是趙氏子孫,真正能夠登上歷史舞臺,站在歷史前列的一個人,這個人幹了什麼事情,她把所有的政治資本全部投給了晉文公,晉文公在公子的時候並不被人看好,沒事兒,我幫他,我替他造,是晉文公逃了,我追上去,我幫她一路上打點這什麼東西,晉文公回來了,我就在他身邊坐大成,他把一生都投給了晉文公,不然晉文公也給他豐厚的回報,也就是趙氏子孫成為了晉國的大家族之一。

    經過時代延續,一直到三家分晉,趙世子孫徹底脫離晉國統治,自成一家,我想當時的人應該不覺得驚訝,為什麼戰車之上,也許從我們現在這個時代來講很難理解,但是對於當時的人來講,這再簡單不過了,你敢說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你敢說波音公司,你敢說那些軍事工廠那些軍事企業不強嗎?肯定強啊,人家就是生產高尖端武器的,在那個時代戰馬或者是戰車就是高尖端武器。

  • 5 # 平沙趣說歷史

    關於趙國王室的起源,《史記·趙世家》開篇就說“趙氏之先,與秦共祖。至中衍,為帝大戊御。其後蜚廉有子二人,而命其一子曰惡來,事紂,為周所殺,其後為秦。惡來弟曰季勝,其後為趙。”

    也就是說,秦國和趙國的王族具有共祖,那就是蜚廉,蜚廉有兩個兒子,惡來是秦國王族祖先,季勝是趙國王族的祖先,這兄弟倆生活在商朝末期和西周初期。

    《史記·秦本紀》也記載:“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孫曰女修······蜚廉生惡來。惡來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紂。周武王之伐紂,並殺惡來。是時蜚廉為紂石北方,還,無所報,為壇霍太山而報,得石棺,銘曰:‘帝令處父不與殷亂,賜爾石棺以華氏’。死,遂葬於霍太山。”

    惡來因為追隨商紂王對抗周武王,在武王伐紂時被殺,他這一脈也被周王室貶為奴隸,給周王室養馬,然而,惡來的弟弟季勝卻在周朝混得風生水起。

    季勝應該是較早投靠了周王室,仍然保留貴族的身份,季勝之子孟增還獲得周武王之子周成王的信任,獲得皋狼的領地,孟增以所居之地為號,稱皋狼。

    皋狼的孫子造父就是題主所說的周穆王車伕,乍一看,車伕跟今天的司機一樣,地位不算太高,可我們要注意的是,造父是周穆王的車伕,周穆王,那可是天子,天下共主啊!

    而且造父駕車是祖傳手藝,他有多位先祖給最高領導駕過車,費昌曾為商湯(商朝建立者)駕車,中衍曾為帝太戊(商朝君主)駕車,現在是他重振家族威名的時候了。

    據《史記·趙世家》記載,造反給周穆王的馬車安了四輪驅動(得驥、溫驪、驊騮、騄耳之駟)然後帶著周穆王西巡狩,樂而忘歸,造父這個老司機駕車,不僅快,還穩,周穆王向西巡視,開心的很,據說他還跟西王母見過面。

    不過周穆王再怎麼忘歸也得歸,因為徐國反了,徐國國君公然稱王,即徐偃王,直接挑戰周王的權威,周穆王必須迅速返回宗周,組織軍隊平叛。老司機造父再一次出手,一日千里以救亂。

    因為這次立功,周穆王將趙城封給了造父,造父以此為氏,即趙氏,造父也被視作趙姓的始祖。

    造父的後人仍然幹著車伕的祖活,到周宣王時期又出了一個老司機,就是奄父,其名公仲,在千畝之戰時給周宣王駕車。

    雖然周宣王是西周中興之主,但其晚年獨斷專行,對外戰爭屢戰屢敗,千畝之戰就是以周朝戰敗告終,周朝喪南國之師,損失慘重,幸好奄父技術好,駕著車幫助周宣王逃脫。

    周宣王已經是西周的倒數第二任周王了,他的兒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周幽王,當然,是惡名。

    《史記·趙世家》載:“奄父生叔帶。叔帶之時,周幽王無道,去周如晉,事晉文侯,始建趙氏於晉國。”

    奄父的兒子叔帶見周幽王無道,覺得周朝遲早玩完,就跑去了晉國,給晉文侯當小弟,從此趙氏就在晉國紮下了根。

    問題來了,當時諸侯國那麼多,齊、魯、宋、衛等都是有名大國,為什麼叔帶就一定要去此時並不強大的晉國呢?

    對於這次關係到趙氏命運轉折的搬家事件,史書沒有太多記載,我們只能從叔帶的新老闆晉文侯的經歷推測一二。

    晉文侯,名仇,因為他出生那年他老爹晉穆侯隨周宣王討伐條戎,慘敗而歸,就將剛出生的長子命名為仇,並將其立為太子,以示覆仇之意。

    晉穆侯的兒子似乎總跟戰爭有關,後來晉穆侯率軍討伐北戎,一戰大勝,回來後次子出生,高興的晉穆侯為其起名“成師”。

    晉國大夫師服認為國君兩個兒子的名字完全相反,成師的名字比哥哥好得多,但他不是太子,這豈不是昭示著晉國後來必有禍亂?我們不清楚師服是怎麼從名字看出端倪來的,不過晉國後來的確是大亂了,這場大亂,也是趙氏命運的第二次轉折點。

    晉穆侯去世後,按規矩自然是太子仇繼位,可意外出現了,晉穆侯的弟弟殤叔自立為君,太子仇無奈出逃。

    《史記》沒有記載太子仇逃到哪裡,不過接下來提到一句“殤叔三年,周宣王崩”,按照常理推測,被篡奪君位的太子仇跑到周王畿尋求周天子幫助是最正常的,所以太子仇應該跑到了周王畿。

    不過此時的周王室連遭慘敗,周宣王又垂垂老矣,無心也無力幫助太子仇復位,太子仇在周王畿待了三年,周宣王去世了,周幽王繼位,但仍然沒有出兵幫助太子仇復位。

    一年後,無奈的太子仇帶著自己招攬的人馬回國奪位,襲殺殤叔繼位,是為晉文侯。

    合理猜測一下,晉文侯能夠招攬足夠人馬回國奪位,再加上其繼位後的一系列舉動,這個國君的個人魅力應該是不小的,能力也足,有眼光的賢士會把他當作一個可以投靠的老闆,而晉文侯在周王畿待了四年,期間交往認識了叔帶,並被叔帶認準。

    在周幽王上位後,許多有識之士都看出了王室的危機,開始謀求自保,周幽王的叔叔鄭桓公就把鄭國從周王畿附近東遷到了東虢國和鄶國之間,叔帶也逃離王室,投奔他心目中的明主晉文侯。

    晉文侯十年(前771年),犬戎破鎬京,周幽王身死,西周滅亡。

    周幽王死後,其子宜臼和其弟餘臣均被擁立為王,周平王與周攜王並立,宗周已經陷於犬戎之手,周平王在關中無法立足,想東遷卻連護衛都不足,關鍵時刻,晉文侯、鄭武公(鄭桓公之子)和秦襄公合力護送周平王東遷,秦襄公因此被立為諸侯。

    十年後,晉文侯親手替周平王解決掉了最大隱患周攜王,功勞大大的,晉文侯不僅獲得了周平王的大量賞賜,還獲得了代王征伐的大權,扛著這杆大旗,晉文侯在汾水流域不斷擴張,晉國的領土和實力都在快速增強。

    然而,當晉文侯去世,其子晉昭侯繼位,師服的預言逐漸變成現實。

    晉昭侯繼位之初,就把叔叔成師封於曲沃,號為桓叔,即曲沃桓叔。曲沃是晉國大邑,比國都翼城還大,這在那個尊卑有序的年代簡直是自亂尊卑。這一年,是前745年,兩年後,鄭國的鄭莊公(鄭武公之子)在母親的施壓下,把弟弟段封到了京城,京,也是比鄭國國都還大的城。

    同樣的開始,不同的結局,鄭國的共叔段政治手腕遠不如哥哥鄭莊公,被鄭莊公捧殺二十二年,最後舉兵奪取君位,卻被鄭莊公輕而易舉地擊敗了,不得不流亡國外,這就是《左傳》中的名篇——《鄭伯克段於鄢》。

    晉國的劇本跟鄭國結局是反過來的,過程也曲折離奇得多。曲沃桓叔受封時已經五十八歲了,跟了哥哥大半輩子的他精通政治權謀,侄子晉昭侯在他面前不過一個娃娃,他輕而易舉就招攬住了晉國的人心,晉國之眾皆附焉,如此人傑,怎會屈居人下?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晉國要亂了,禍亂的根源,就在曲沃。

    禍亂很快爆發,晉國大臣潘父弒殺晉昭侯,欲迎立桓叔,桓叔也帶著人馬來了,但卻被翼城的同宗打得大敗,灰溜溜地跑回曲沃,積蓄實力去了,翼城有驚無險地度過了第一關。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翼城畢竟是正統大宗,雖然形勢危急,但卻撐了好幾回合,晉昭侯對曲沃桓叔,晉孝侯對曲沃莊伯,晉鄂侯對曲沃莊伯,晉哀侯對曲沃武公,晉小子侯對曲沃武公,晉侯緡對曲沃武公。歷經近70年的內亂,曲沃武公最終完成曲沃代翼,攻滅晉侯緡,並賄賂周釐王,由此曲沃武公被立為晉君,更號曰晉武公。

    晉武公去世後,其子詭諸繼位,即晉獻公。此時春秋時期的特徵逐步顯現,禮崩樂壞已成定局,春秋三小霸全部去世,第一位霸主齊桓公也已經開始稱霸,耽誤七十年的晉國卻在晉獻公的帶領下不斷擴張,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在齊國鞭長莫及的中原北部迅速發展。

    在晉獻公手下,趙氏再一次出現在世人面前,只不過,這一次他們不再是幹著祖活的車伕,而是殺敵萬數的將軍。

    叔帶奔晉後,經五世而至趙夙,趙夙是晉國大將,在晉獻公時期率軍攻滅耿國、霍國和魏國,由於戰功卓著,趙夙被封到耿地,趙氏正式成為晉國的大夫家族。

    從晉獻公對趙夙的器重來看,要說趙氏在曲沃代翼中支援翼城或者保持中立,可能性是不大的,最可能的是趙氏在很早就投靠了曲沃,甚至可能在“晉國之眾皆附焉”的時候,趙氏就成了曲沃桓叔的馬仔。

    趙夙只是個開始,在他的孫子趙衰手中,趙氏更上層樓,趙衰本人也成為輔佐晉文公稱霸的五賢士之一,名留青史,稱趙成子。

    趙衰是晉文公當公子時的好友,晉獻公的兒子很多,趙衰在為服侍哪個而煩惱,史書記載他特地為此進行了占卜,占卜到侍奉公子重耳時,結果吉利,他就去侍奉重耳。

    從後來的情況來看,這次占卜是完全準確的,可人生哪一帆風順,想要見到彩虹,就得先經歷風雨。趙衰選擇了公子重耳,但公子重耳的君位之路卻非常艱辛,流亡19年方才成為晉侯。趙衰一路相隨,多次獻計助重耳脫離險境,晉文公繼位後,第一時間封趙衰為上卿,封原地。

    趙衰去世後,其子趙盾繼位,也就是趙宣子,趙氏的勢力迎來第一次巔峰。趙盾獨攬晉國朝政數十年,還留下了“趙盾弒其君”的記載,被弒的的君是晉靈公,弒君者是趙穿,趙盾的堂弟,史官追根溯源,把賬算到了趙盾頭上。

    晉靈公死後,晉成公上臺,他是晉文公的兒子,晉靈公的叔叔,他同意了趙盾改革假公族大夫制度的建議。曲沃代翼後,晉國為了避免公室爭奪繼承權的內亂,一旦確立繼承人,其餘國君直系親屬需要離開晉國,這就導致“晉無公族”現象的出現。

    可沒有公族,國君的直屬領地怎麼管理呢?那時候郡縣制才開始有點影子,官吏制度則連影子都沒有,國君直屬領地的管理方法還是靠分封制下的層層分授。假公族大夫,就是以卿族的宗子代替國君掌管城邑,也就是代理公族,可假公族大夫畢竟是別的家族的人,國君這樣等於是往外分封領土,一代代下來,直屬領地越來越小,國君的實力也越來越弱,為晉國公室的最終結局埋下了伏筆。

    所謂盛極而衰,趙盾死後,趙氏家大勢大,不僅威脅到了國君權力,同時也跟其他卿族鬧得很不愉快,晉成公之子晉景公聯合其他卿族對趙氏展開清算,趙盾家族幾乎全滅,僅剩下一個孤兒趙武,他的故事後來被加工成著名的趙氏孤兒。

    另外趙氏還有一支政治勢力存在晉國,那就是當年趙穿的後人,他們世襲邯鄲大夫,又稱邯鄲氏。

    趙武時代趙氏起死回生,而晉國公室在短暫的因卿族制衡獲得權力後,隨著卿族越發強大,公族卻越發頹廢,儘管晉國仍然是春秋時代最強大的國家,但國君的地位已然受到威脅,他們的統治已經完全依賴於卿族,衰敗只是時間問題。

    自從晉文公之後,先後有十數個家族擔任過晉國的卿,經過殘酷的政治鬥爭乃至戰爭兼併,最後脫穎而出的是三大家族,也就是大家熟悉的趙氏、魏氏和韓氏。

    韓趙魏三名選手出爐之前,還有一個更有分量的選手——智氏,可惜智氏被三家聯合擊敗瓜分,至於晉國公室,他們就如逐鹿中原的鹿一般,不管鹿死誰手,鹿是一定要死的。

    前403年,周威烈王命趙氏、魏氏和韓氏為諸侯,趙氏終於完成了從卿向國君的轉變,中國歷史也從春秋時期進入到戰國之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真空吸盤有哪幾種?試闡述它的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