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洪歌

    我來回答。

    首先說一下,這個題目有點偏頗,歷史上明朝的皇帝不全是胖子,比如武宗朱垕照、光宗朱由校、思宗朱由檢,而清朝的皇帝也不全是瘦子,比如太祖努爾哈赤、太宗皇太極、高宗弘曆、仁宗顒琰。當然,從明朝皇帝胖子比例高、清朝皇帝瘦子比例高的角度說,題目也沒有錯。

    看過去的皇帝模樣,完全是依照畫像來的,但畫像不是照片,其寫真程度真的不敢恭維。以明朝為例,朱元璋被畫成了地包天,不管他本人是不是,畫成這樣子也算是畫師活膩味了(肯定是後面補畫的,或者民間畫像,朱老大本人絕對沒看過)。不過,明朝皇帝懶政者多,又喜歡錶現為雍容華貴,畫師刻意畫的胖一點,略顯富貴罷了。反過來說,清朝皇帝勤政者多,這個時期畫師的風格與明朝相比,寫真度提高不少(跟現在比還是有差距),從人物畫像上看,更接近人物本身。

  • 2 # 陳參

    因為沒有兩朝皇帝的身體健康資料,只能根據已知的歷史事實來推測,我認為明朝皇帝比較胖,清朝皇帝比較瘦,應該有三個方面的因素:

    第一,遺傳因素。兩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和努爾哈赤相比,朱元璋就此努爾哈赤胖!關於朱元璋真實長相,我認為北京故宮收藏的朱元璋畫像,不是真正的朱元璋本人,而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朱元璋畫像,才是朱元璋本人。在此不作過多論述。遍觀兩朝帝王畫像,很明顯看得出來,明朝皇帝是比清朝皇帝胖的,這是其一。另外之所以說是遺傳因素,還有一個年齡可以用來佐證,明朝皇帝年齡最大的是朱元璋,活了71歲,請注意朱元璋是壽寢正終老死的!而努爾哈赤活了68歲,卻是被袁崇煥的大炮打傷致死的!清朝皇帝年齡最大的是乾隆,活了89歲。明朝壽命最短的是天啟朱由校,活了23歲。天啟可不是貪女色折了壽數,天啟不愛女色,愛做木工活,按說這個愛好不至於對身體有害,但是他卻只活了23歲。再看清朝最短壽的皇帝,是清穆宗同治,愛新覺羅載淳,眾所周知同治是嫖娼染上梅毒而死,只活了20歲。明朝共16位皇帝,平均年齡為53.5歲。清朝共12位皇帝,平均年齡為42.2歲。所以據此得知,明朝皇帝比清朝皇帝胖,是遺傳所致,胖子一般容易得三高,從而引發各種病症,所以壽命較短。

    第二,生活習俗不同,大家知道明朝皇帝是漢族人,而清朝皇帝是滿族,在當今社會生活習慣沒有多大差別。可是在幾百年前差別是很大的,就好比現在生活在東部沿海地區和西部大山深處的窮苦地區之差別,中原漢族是靠耕種維持生活,而幾百年前的滿族卻是靠狩獵維生的,儘管後來清朝得了天下,但是騎射的習俗還是要比明朝皇族要強很多的。運動肯定不容易發胖,反之,胖子也不愛運動。這也應該是明朝皇帝比較胖,而清朝皇帝比較瘦的原因之一。

    第三,皇位之爭所致,愛歷史的人都知道,明朝的帝位之爭,是不能和清朝比的。看過清宮電視劇的都能說上幾段,四阿哥,十四阿哥,八阿哥,九阿哥等等,都是為了爭奪繼承皇位,明朝沒有這麼多的爭鬥,即便爭,也是文爭,而清朝皇子們除了暗爭,還要比試騎射的,話又回到運動和胖瘦的關係上來了,為了帝位,練好騎射肯定是有幫助的!說到底還是生活習慣吧。

  • 3 # 榮耀歷史

    從明清兩代的帝王畫像確實可以看出明朝的皇帝多為胖子,只有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總、明熹宗朱由檢等稍微正常一點,而且不僅僅是畫像,明仁宗朱高熾、明神宗朱翊鈞都是在史書上面掛上名的大胖子。

    而清朝的皇帝從畫像來看,努爾哈赤、皇太極偏胖,雍正稍胖,其他人都比較正常。

    為什麼明朝皇帝胖子偏多,清朝皇帝比較正常呢?

    皇帝天然具有胖的條件

    飲食方面:山珍海味,大魚大肉,想吃什麼就有什麼,而且按照中國古代人的飲食情況來看,高熱量食品佔據主角,天天這麼吃發胖是大機率事件。

    運動方面:明朝皇帝的活動區域基本上就是紫禁城,明朝那幫受程朱理學影響深厚的大臣們天天盯著皇帝,出了紫禁城一步都是了不得大事。其他運動就更少了,萬曆想在宮中騎馬都能引起大臣們的死諫,在他們眼中安安分分端坐在御座上處理政務的皇帝才是明君。

    另外皇帝連站著的機會都很少,到哪兒都只有他坐著,別人站著的份,而且走路的機會更少,宮中行走都有御輦。

    如此養尊處優的生活,怎麼可能不發胖?

    清朝皇帝的優勢

    清朝皇帝養尊處優的生活並不比明朝皇帝差,但是他們有一個巨大的優勢。

    他們是遊牧民族入關,馬上得天下,同樣也很崇尚武力,所以他們經常有圍獵的集體活動。

    康熙年間,每年都會去木蘭圍場狩獵,騎馬奔騰,也算是一項運動。

    雍正執政13年從未跨入木蘭圍場,全部在京城處理政務,從影象上看雍正明顯偏胖,到底有沒有這方面的原因就不好說了。

    另外清朝皇帝一直重視旗人的騎射能力,平日裡騎馬射箭還是少不了的,所以整體來看明朝的皇帝胖子偏多,清朝偏少。

  • 4 #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總體來說,明朝皇帝還真多是“重量級”的,但其中的四位例外,自幼喪母的弘治皇帝、英年早逝的正德皇帝(下江南遊龍戲鳳那個)、木匠皇帝明熹宗、與北京城共存亡的天啟皇帝。不過,按多數算,還是偏向於肥頭大耳的畫風,個個腆著大肚子。

    當然,鞋拔子臉的太祖朱元璋除外。

    甚至,明仁宗朱高熾還是“胖”死的,魂斷於肥胖引起的併發症;還有著名的“宅男”,幾十年都不上朝的萬里皇帝,很大程度也是因為身體過於臃腫,糖尿病導致腿部潰爛,真是行動不便。

    然而,接班的清朝皇帝,則是另一種畫風了。還記得小時候跟我媽看電視劇,我媽媽經常說——“這些演皇帝的,一點都像,按照故宮裡的老畫像,除了開國的那兩位,其他的皇帝,都長得像小老鼠”。

    客觀看,對比28年不上朝,40年間只出過一次紫禁城的萬曆、閉門修行煉丹的嘉靖,就工作量和運動量而言,清朝的皇帝也很難發胖。

    作為中央集權的頂峰,大清國把所謂的“朕即朝廷”,發展到了極致,當皇帝的事無鉅細都要“親力親為”,控制的極其細微。畢竟,在滿族人口不佔優勢的情形下,一旦控制的不夠到位,漢人隨時可能伺機造反.....一想起這個,真是又緊張又缺乏安全感,就怕監視的不到位,一下子被轟出山海關。

    比如,清代雖然有軍機處和內閣大學士,但是他們沒有權力發出命令,只是負責提供諮詢和建議,草擬口諭的“御用工具”,沒實權。此情此景下,大小事都需要皇帝親自做決斷、下指示,如果皇帝哪天歇了,中央就會癱瘓。

    清朝的皇帝全年只有4天的假期——元旦(農曆正月初一)、端午、中秋、萬壽(皇帝自己的生日),甚至除夕都是個工作日。

    所以,皇帝凌晨四點就起床,每天還是有管不完的事兒。尤其像雍正這種”工作狂”,還經常自己帶頭,強迫大臣們跟著一起加班,有時候回覆的硃批,寫的比奏摺本身都長,想想就累得慌。

    (乾隆皇帝的硃批,很認真的領導工作作風,並非只是全天花心思,跟後宮的各族妹子們鬥智鬥勇)

    這麼高強度的工作量,換了誰也很難做到“心寬體胖”。

    而且,這種“勤政”的工作作風,也是從小開始養成的。皇子們自打青少年開始,就被從早到晚的折騰,給成年後的高強度工作量鍛鍊適應力。

    清朝吸取明亡教訓,加上自己少數民族出身,自尊特別強,生怕給個扣個沒文化的帽子,所以特別重視皇家子女教育。

    整個封建社會,清代皇子算是課業負擔最重的一個群體。

    他們學年齡開始早、學習時間長、規矩嚴、課程多。清朝皇子從6歲起,每天早上4,5點就出動,去上書房“學文化”,直到下午3點,全天學習時間一直保持在10個小時左右。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北京凌晨4、5點的冬天,寒風凜冽,離天亮還有3個多小時,幾歲的小孩就被無情的拎起來,準備去上課了。

    學習內容,除了傳統的儒家經典,滿,漢文學習,還被培訓詩文書畫。

    每週會再加開“體育課”,學習騎射、摔跤等“武藝”。此外,課堂規矩還特別多,罰抄500遍這種都算是毛毛雨。而且,一年僅僅放5天假,跟皇帝爸爸/爺爺比,多了個自壽(自己的生日),甚至除夕都要正常上課....

    根據康熙皇帝自己的回憶,他從五歲開始就這麼過的,從不間斷,被學業曾經累得咳血。他老人家坐了龍庭後,堅持每天下早朝去檢查皇子們的功課,拿出書來隨便一點,讓皇子們挨個輪流背誦所學內容。背的不捋順的後果十分嚴重,這種家長查作業的形式,一直傳承到了慈禧,她作為“親爸爸”,就經常去檢查少年光緒的課業。

    很顯然,年少時在上書房經歷的高強度學業壓力,加上坐龍廷後的工作量,要想發胖,還是很難的。

    還有一點很值得注意,清朝皇帝非常推崇戶外活動。光是康熙、乾隆、嘉慶三帝就先後來圍場舉行“木蘭秋獮”105 次之多,期間只有雍正皇帝工作實在太忙,沒等騰出時間,就駕崩了。不過,他老人家卻在遺囑中特別強調了“後世子孫,當遵皇考所行,習武木蘭,毋忘家法。”

    直到清朝後期,道光為了“節約”,秋獮之禮逐漸廢止。

    那麼問題來了,從道光開始,皇帝不鍛鍊了,怎麼還是沒發胖呢?

    可以說,道光前的皇帝瘦,是鍛煉出來的“精瘦”;之後的呢,多是營養不良,餓瘦的。

    像道光穿補丁衣服,捨不得吃雞蛋,皇后生日殺了一口豬給上千人做“肉絲打滷麵”等膾炙人口的傳聞,這裡就不多贅述。就說光緒和溥儀,這兩位比較近的。比如,《宮女談往錄和溥儀自己寫的《我的前半生》裡面,都抱怨過,當了皇帝,也不能在吃上隨心所欲,甚至連“吃飽飯”都困難。

    《我的前半生》中,溥儀不僅生動的描述了自己被故意餓肚子,還提到了前任——光緒皇帝,聽說他小時候吃不飽飯,太后堅持祖制,必須得讓小孩子捱餓,以至於少年光緒要經常偷偷的跑到太監的房間裡幹吃饅頭。還有溥儀的妹妹金韞穎,在上世紀接受採訪時,也在鏡頭裡回憶過作為皇家子弟,會被刻意“餓”的經歷。

    (溥儀的兄妹都是典型的“紙片人”,據他們自己的解釋,都是小時候“餓”出來的)

    這也屬於清帝國在總結前朝的滅亡原因上升華出來的管教模式,“餓小孩”,旨在要加強對皇族下一代的教育。

    不過,說當皇帝的每道菜不能吃超過三口,這個貌似沒有特別可以信服的證據。畢竟,皇帝的飲食喜好也算不上什麼秘密,透過這種手段保密,實在顯得太天真了。

    況且,皇帝使用的餐具,多是銀質的,製作毒物時往往殘留有硫、砷等重金屬,遇到銀質器皿,非常容易顯性。加之,還有試毒的宮女太監這道“人肉防線”,根本沒有必要搞這種“一道菜只能吃三口”的玄乎套。

    總之,自律的人和被監視約束的人,都屬於很難發胖的人群。因此,不管清朝國運的盛衰變遷,但皇帝們卻總是一如既往的“紙片人”。

  • 5 # 秉燭讀春秋

    在我們印象中,明朝皇帝多是大胖子,清朝皇帝多是瘦子。

    比如明成祖朱棣的長子、朱元璋的孫子明仁宗朱高熾,他是一個300多斤的大胖子;還有被闖王李自成燉成“福祿宴”的福王朱常洵,他足有400斤重,夠闖王一個營計程車兵吃一頓。

    △明仁宗朱高熾

    清朝多是瘦子,比如道光皇帝,他就是一個乾巴老頭;慈禧的老公咸豐也是一個瘦子,他是被女人掏空了身體。

    咸豐的兒子同治也是如此,光緒和溥儀都是瘦子,尤其是溥儀,三連任皇帝,竟然沒有一兒半女。

    △道光皇帝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其實這和開國皇帝制定的相關國策有關。

    先說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

    我們都知道,老朱從小家貧,7歲死了父母,12歲沿街乞討,16歲出家當和尚,可以說吃遍了苦受遍了難。

    1368年,40歲的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他決心不讓子孫後代再吃苦。

    老朱的觀點是:“我吃了苦再不能叫兒子們吃苦!”

    尤其是對皇太子愛護有加,老朱雖然冷酷暴虐,但是個老腦筋的人,遵守傳統宗法,以嫡長子為貴,所以對長子朱標呵護備至。

    朱標沒吃過苦,他在明朝皇帝中不是最胖的,但一定是中上胖的皇帝。

    到了明成祖朱棣奪了侄子朱允炆江山後,他比老爸有過之而無不及。把長子朱高熾當儲君對待,朱棣親自出徵,他的長子朱高熾在家監國,講真這是老爸為兒子打工。

    事實卻如此,朱棣是死在北伐路上的,真正做到了“天子守國土”的諾言。

    老爸死後,朱高熾做了不到一年的皇帝就去世了,原來他太胖突發心肌梗塞死了。

    明朝皇帝對待皇長子基本延續老朱的遺囑,“太子穩國家才穩,太子乃國家根本也”,所以明朝皇帝大多是胖子。

    △福王朱常洵

    清朝皇帝為何多瘦子呢?

    清朝開國皇帝努爾哈赤,以“十四副鎧甲”起兵反明,他帶領八旗軍一點點開疆拓土,逐漸蠶食明朝的國土。換言之,清朝最初的家底是從大明偷來的。

    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努爾哈赤好比是一個騎馬搶劫的賊,他要偷富貴人家的東西,假如他或者後代子孫太胖,他們如何偷竊呢?

    努爾哈赤去世時,其中一個遺囑就是告誡子孫後代不忘祖輩櫛風沐雨拼搏的艱苦。

    清朝立國後,每逢重大節日,都要為祖先祭祀胙肉,也就是“白水煮肉片”。

    祭祀結束後,皇帝子孫都要吃這種沒有任何佐料的肉,目的就是保持祖輩艱苦奮鬥的作風。

    清朝皇帝最初選擇皇太子是以才能為標準的,也就是能騎馬射箭帶兵打仗為首選,後來進關後才被同化,逐漸接受了漢族傳統宗法繼承製——以嫡長為貴。

    清朝是遊牧民族奪取的政權,立國的國策就是能夠騎馬射箭。

    皇帝如果太胖,打仗時馬能跑得起來嗎?

    這好比是一匹馬馱著楊貴妃,一匹馬馱著道光皇帝,請問哪匹跑得更快呢?

    知道乾隆為什麼不發展火器嗎?

    他就是因為怕八旗軍使用火槍而變得懶惰太胖,如此惡性迴圈,更沒人練習騎馬射箭了,八旗軍的優良傳統就徹底丟了,所以乾隆壓制火器的發展。

    火藥是中國發明的,火槍卻始於西方,中國只是把火藥變成了煙花,西方把火藥變成了武器,這就是東、西方的差距。

    乾隆這種想法在當時來說是有利的,但是對於長遠的中國發展是有害的。

    由此造成的惡果很快顯現出來,道光稱帝后,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了大清的國門,道光再節儉再減肥也沒有了用處了,騎馬射箭被歷史遠遠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火器時代。

    △溥儀

    從道光以後皇帝們急劇消瘦下來,多數是做末世狂歡縱慾過度而消瘦的。

  • 6 # 小小看歷史

    有過仔細觀察的人也許就會發現,明朝的很多皇帝都是大胖子,而在清朝呢?很多皇帝都瘦子,同時透過觀察皇帝們的畫像似乎也可以找到答案,明朝的皇帝大多數是虎背熊腰,感覺不僅是伙食好,基因也是無比的強大啊,看著就知道是重量級的人物,而清朝的皇帝呢?多數都很清瘦,而且很蒼傷,看上去有點弱不經風,柔弱不堪,那麼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呢?難道真的是基因強大,肥胖早就是先天註定的東西?

    其實這還真的跟民族,生活習慣有著必然的關係,明朝的開國皇帝是朱元璋,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漢人,對比清朝的皇帝,努爾哈赤是滿人,自然所建立的清朝也是滿清,而滿人呢?和漢人不一樣,漢人是種地為生,而滿人是以打獵為生,經常要騎馬射箭,射騎之術是必修之課,而在清朝可以當上皇帝的人必然也是射騎之術一流的人,試問如果一個三百斤的胖子跟你說他的射騎之術一流,你會信嗎?

    所以射騎之術要到達頂峰,你的體重必須要和速度完美的結合,所以無論是努爾哈赤還是福臨,或者是康熙皇帝,幾乎都是偏向瘦子的體型,雖然瘦,但是他們依舊很健壯,而對於自己的後代,滿清的祖宗早就已經定下了規矩,雖然統一了全國,但是自己的看家本領射箭騎馬之術依然不能丟了,所以在電視上看到很多清廷的電視劇,每年都會進行狩獵大賽,又眾多的皇子參加,所以任何一位清朝的皇帝都不敢有絲毫的懈怠,由此可見,清朝的皇帝瘦一方面源於民族特色,一方面是介於祖宗的規矩。

    那麼明朝的皇帝為何會多數都很胖呢?根據記載朱元璋的孫子明仁宗朱高熾,就是一個三百多斤的大胖子,其實普通人兩百多斤就已經很胖了,而三百多斤就真的是非常的胖了,其實他們的胖一方面和朱元璋有關係,一方面和生活的富足有關係。朱元璋可以當上皇帝真的是他自己都想不到,小時候朱元璋連飯都吃不飽,等到二十多歲了,還在外面乞討為生,甚至多次差點被人給殺了,而就在朱元璋當上了皇帝之後,自然是恨透了這樣的窮苦的日子,所以朱元璋就決心不能讓自己孩子在吃苦沒有飯吃的苦了。

    所以啊,吃得好的話誰長不胖呢?天天都是山珍海味,過的生活也沒有什麼壓力,想不胖怕是都難,而明朝在朱元璋開國的時候已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後來的皇帝們自然都是享福的,所以,受到朱元璋的影響,讓後代吃得好的祖宗家訓一代一代的繼承了下來,加上生活的富足,自然而然就導致多數的皇帝胖了。

  • 7 # 李青蒿

    從兩朝各皇帝的畫像對比來看確實是如此,明朝皇帝普遍比清朝的皇帝要胖一些。一個人的身材與遺傳因素和飲食習慣有關係,這個有趣的現象就是與兩朝皇帝的飲食習慣和遺傳基因有關。

    關於朱元璋的長相在歷史上是一個疑問,關於朱元璋的長相我更偏向於以下這幅圖,而不是傳聞中那樣尖耳猴腮的模樣。這是為什麼呢?看一看朱棣的長相就知道了,一般來說兒子都會遺傳父親的基因。

    如果朱元璋真如傳聞中那樣,父子之間差的也太多了。關於朱元璋尖耳猴腮的模樣,多半是被後世醜化的。

    從這幅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朱元璋是一個身形龐大的模樣,明朝皇帝之所以有那麼多胖子與朱元璋的基因有一定的關係。

    經常運動

    自宋朝起中國就有了一日三餐的習慣,往後的朝代延續了下來,只要不是家中特別貧苦的都會有一日三餐的習慣。

    朱元璋是一個農民出身,由於元末局勢混亂他經過太多親人朋友被餓死的情況。因此他對他的後代也格外的照顧,明朝的子孫基本上不用做什麼事也能夠有衣食無憂。

    中國是一個農耕文明且崇尚儒家文化,對習武的重視程度一般沒有那麼看重。在這種情安逸的情況下,又有遺傳的基因在裡面所以明朝的皇帝才會那麼多胖子。而清朝的皇帝不同他們是遊牧民族出身,也是靠騎馬射箭打得天下。他們在得到天下之後為了防止後代過得太過安逸,留下了一些規矩對他們做出限制。

    比如騎馬射箭,這是每一個滿族子弟都要練習的課程。他們往往每天凌晨4:00就要起來練習文化課,這一練就會練到下午。

    一到下午他們還要進行騎馬射箭,他們一天大半都沒有自由的時間。有了足夠的運動量下,他們想胖也胖不起來。

    飲食習慣

    再有一個就是飲食習慣的原因,滿族人雖然已經漢化了可是依舊沒有改變他們的飲食習慣。

    滿族人之前是遊牧民族靠打獵捕魚為生,食物資源沒有中原文明那麼豐富,在沒有足夠的食物下一天只能夠吃兩餐。

    他們在入主中原之後繼承了這個習慣,他們的飲食觀念是要想活得長久就只能吃七分飽。

    康熙就很看不慣漢族官員一天吃三餐的習慣,他認為這是不合理的飲食習慣,不過他對此也沒有作出強制改變。

    滿族是一個比較尊重自己傳統的少數民族,祖先認為不能荒廢祖技騎射他們就限制火器的發展。祖先認為不能夠吃得太多,他們在有了優越的條件下也還是非常的尊重傳統。

    這個傳統被他們嚴格的執行,他們的子孫後代從小就被規定不能吃得太飽。往往他們還沒有吃飽的情況下,這會被身旁的傭人拿走食物,飲食受到了限制想胖也胖不起來。

    清朝皇帝之所以比明朝皇帝要瘦一些的原因是,他們有足夠的運動量。加上飲食的習慣不同,導致了這樣的偏差。

  • 8 # 七彩飛揚說歷史

    中國古代王朝更替頻繁,皇帝產生了幾百位。由於古代沒有攝像技術來記錄皇帝的長相,也只能依靠畫家的畫像來記錄皇帝的相貌,這些畫像與皇帝本人是非常接近的。現在留給世人的,彷彿是皇帝畫像中明朝皇帝很多是胖子,而且是超胖。滿清的皇帝都是瘦子,超級精瘦,這是為什麼呢?現在一一道來

    皇帝伙食因素

    明朝是皇帝朱元璋建立的,由於他出身於乞丐,吃的東西就很隨意,不會挑食。所以,明朝皇帝從朱元璋開始,伙食都是很隨意,不講究科學飲食和營養搭配。基本上都是什麼都吃,從不挑剔。如朱元璋就是一個典型的吃貨,人生哲言就是,能人就是能吃。所以,明朝皇帝基本上如同一個暴發戶一樣,大吃大喝,毫無挑食,基本也吃胖了。

    清朝皇帝作為皇帝,飲食方面不會差,為什麼這麼瘦。這還是說說清朝皇帝喜歡吃的“滿漢全席”。滿漢全席是清軍入關,當了中原皇帝,從漢人,尤其是江南的漢人與官僚階級學習飲食。

    當時,江南美食眾多。現在說食在廣州,但是以前食在江浙的揚州。當時清朝京官下江南視察,揚州人琢磨上什麼菜令領導滿意呢?最後,就弄了一個滿族的飯菜和漢族的飯菜都有大宴席。在滿漢全席中,菜的品種非常多,不下百種。京官吃了感覺不錯,回去一說。清朝皇帝也覺得自己也要下江南,親自品嚐一下。在江南,皇帝的御膳廚房把這個做菜的菜譜學會,滿漢全席也就這樣傳播開了。

    滿漢全席中菜品繁多,馬馬虎虎有數十種,多的上百種。當時清朝皇帝為了防止有人在飯菜裡下毒和刺殺,對飲食規定很多。即使是皇帝再喜歡的菜,都是每一次最多夾兩次。為了營養的均衡,每到菜皇帝也是吃一口,不管喜歡吃還是不喜歡吃,都要吃一口。這樣能保證皇帝不偏食,營養均衡。由於吃得比較精緻,皇帝很難胖起來。

    運動因素

    明朝皇帝處在時代是比較尷尬。由於唐朝之前許多王朝都是漢人建立的,那時朝廷都是流行尚武之風。皇帝喜歡到處征戰,喜歡打獵。但是,明朝皇帝基本不出京城,如萬曆皇帝、嘉靖皇帝,幾十年都不上朝,根本不用說運動,走路都不想多走。在明朝中最瘦的皇帝就是永樂皇帝,喜歡打仗,騎著馬到處跑。但是,一到兒子朱高熾就不行,胖得如皮球。

    清朝皇帝是女真族的後代,騎著馬的民族,很尚武力。滿清皇帝為了避免被漢化,失去戰鬥力,在每年都會搞大規模閱兵和狩獵活動。皇帝每天都制定嚴格的運動要求,由於經常運動和鍛鍊身體,身材保持得很好。

    勤政的因素

    明朝皇帝很多都是比較懶,很懶得上朝處理政務。除了朱元璋、朱棣、崇禎皇帝之外,很多是遊手好閒。如喜歡玩木工活的、煉丹的、到處玩耍的。由於愛吃不愛運動,不勞動,沒有體力上消耗自然也很容易胖。

    清朝皇帝都是非常勤政。在清朝,封建皇權高度集中,皇帝一個人擁有全部大權,工作任務比較重。如一個清朝皇帝,必需早上五點起床,晚上十二點之後才睡覺,辛苦勞作,自然容易瘦。

    後期製作

    明朝是漢族人統治的皇朝。漢人講究就是一種齊人之福,認為人胖一些,就代表有福氣。如唐朝就是以胖為美。尤其是朱元璋由乞丐變皇帝的暴發戶,這一種觀念就很強。胖一些,也是國家福氣象徵。在漢族文化看來,皇帝是一個國家象徵,接近外國使者是很瘦的模樣,代表一個國家窮。所以,畫工在為皇帝畫像的時候,也會畫得胖一些,畫得有福氣一些。這就是明朝皇帝整體看起來比較胖的原因。相反,清朝就沒有這一種觀念,所以皇帝都是比較接近於真實身材。

    本文筆者是歷史文化愛好者,渴望與喜歡歷史文化的朋友探討問題,在寫作道路上共同成長共同進步,請點“關注”。

  • 9 # 揚生解史

    錯覺的關係,因為清朝皇帝戴的是大斗笠,顯瘦。而明朝皇帝的CROWN偏小,戴上後把耳朵以上的頭部繃緊了,所以看起來就顯胖了。

  • 10 # 七個名字真不容易

    因為明朝除開太祖成祖以外,明朝皇帝的命運就是待在皇宮裡,想出個門,大臣們就跟死了全家亡了國一樣,清朝皇帝們就不一樣了人家想去哪就去哪,幾下江南也沒關係,都是聖主明君,人家還建了好多圓子,經常打個獵,太聖主明君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港、魯能、國安、蘇寧、恆大爭霸,你覺得哪隻球隊奪冠的可能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