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夏日常生活
-
2 # 未央看視
曹操、劉備、孫權三位老闆都是對人才非常渴望的。
特別是曹老闆,在《三國演義》中,一次又一次不遺餘力地表達自己對人才的欣賞和渴望,比較典型的一次甚至不惜綁架了徐庶的媽媽,來逼迫已經成為劉備軍師的徐庶跳槽到自己這裡,從此貢獻了“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典故。
但是奇怪的是,曹老闆從來沒有去挖過諸葛亮,甚至連欣賞之意都沒有表達過,只是在諸葛亮火燒新野後說了一句“諸葛村夫,安敢如此!”。
這是為什麼?為什麼曹老闆願意費勁巴拉地去挖徐庶卻不挖諸葛亮呢?
一,
之前聽過一個觀點是曹操的智囊團已經人才濟濟了。
雖然諸葛亮出山時,曹操的首席謀士郭嘉已經病故,但是曹氏集團,仍然擁有荀彧、荀攸、程昱、賈詡這樣的一流智囊,所以對人才的需求並不那麼強烈。
我認為不對。
大家注意下,徐庶和諸葛亮這兩個人是前後腳成為劉備的軍師的,相隔時間大概也就是三顧茅廬那幾個月,挖徐庶之前,曹操智囊團也是已經人才濟濟了,但為啥曹操聽說徐庶是劉備軍師時還是要吼吼地要挖他呢,所以我認為這個觀點不成立。
二,
難道因為資訊受阻,沒人在曹操面前給諸葛亮“背書”嗎?
徐庶和諸葛亮這倆人原來是老同學,在當劉備軍師之前,曹操對他們二人都不認識,所以是不存在徐庶大名鼎鼎而諸葛亮默默無聞這樣殘酷的對比的。
相反,徐庶和諸葛亮相比,應該是徐庶更沒名氣。因為徐庶有過前科,之前曾經殺過人犯過罪,還易名叫“單福”,所以他的行事自然比諸葛亮要低調神秘多了。
那是誰推薦了徐庶呢?是曹操的謀士程昱。
操曰:"徐庶之才,比君何如?"昱曰:"十倍於昱。"
曹操問,徐庶的才能跟你比,怎麼樣啊?程昱給出了一個驚人的答案:徐庶比我強十倍!程昱真是又謙虛又有才,居然還能把才能給量化了。這就不難理解曹操為啥看重徐庶要挖他了。
但是,諸葛亮同樣有人背書啊!
為諸葛亮打廣告的正是跳槽後的徐庶。
庶曰:亮字孔明,道號臥龍先生。有經天緯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計,真當世之奇才,非可小覷。”操曰:“比公若何?”庶曰:“庶安敢比亮?庶如螢火之光,亮乃皓月之明也。”
相對比程昱對徐庶的“量化”式誇獎,徐庶對諸葛亮的誇獎感性多了,但同樣很到位,各種排比、比喻這種修辭手法都用上了。諸葛亮是明月,我是螢火,我怎麼敢跟他比!
可見,諸葛亮並不缺別人推薦(而且諸葛亮的營銷團隊超強的,以後一定要細細講講。)
三,
那差距到底來自於哪裡呢?!
有一種可能性,是曹操不喜歡諸葛亮這種畫風的人。
我不是說曹操不喜歡智商高又工作勤奮的人哈,我是說諸葛亮身上的某些特點是曹操很反感的——那就是高調外加嘴炮技能MAX。
這個答案可能聽起來比較搞笑。
但事實就是每個人確實都是有自己的的喜好和厭惡的,有些人可能就是不喜歡內向安靜的人,也有些人可能就反感能言會道的人。曹操也是人,對人才也會有自己的喜好選擇。曹操身邊有幾個輕狂且愛打嘴炮的文人,比如輕度患者孔融,中度患者楊修,重度患者彌衡,曹操都極其厭惡。前兩個都被曹操幹掉了,最後一個,曹操使了一招借刀殺人,送到荊州結果了彌衡。
來,咱們看一下諸葛亮早期的畫風。
諸葛亮自號臥龍先生,好為《梁父吟》,躬耕南陽尚未出山時,就自比管樂。
諸葛亮在出山之前,很會為自己打廣告立人設,常常跟別人說自己的才能比得上“管、樂”。管、樂即管仲和樂毅。
管仲相桓公,霸諸侯匡天下;樂毅扶弱燕,下齊國七十城。兩個人一文一武,一個治世能臣,一個軍事奇才。
把自己比作這樣的曠世能人,有好處也有壞處。
好處是,就好比寫新聞起了個酷炫的標題,更能抓人眼球,起到了廣泛傳播的效果。事實也證明,這事確實傳播很廣,水鏡先生知道,老同學徐庶知道,劉備知道,東吳的張昭知道,曹魏的王朗也知道,可見諸葛亮自比“管樂”這事兒在當時是很出名的,凡是稍微打聽說過諸葛亮的,都會知道。
壞處就是這樣確實會引起一部分人的嘲笑和質疑。例如諸葛亮遊說東吳時,張昭就懟過諸葛亮,他說:我老早就聽說你自比管、樂,劉豫州也說自從得到了先生就如魚得水,但為什麼你們現在還是被曹操打得望風而竄呢?
多麼一針見血地質疑啊!雖然當時諸葛亮憑藉三寸不爛之舌暫時回懟了這個問題,但之後若諸葛亮沒有用一生去展現相匹配的才能,那就真的就成了一個笑話了。
可見諸葛亮在外人眼裡是從不隱藏自己的才華,總是高調示人,能言善辯的人。而這樣的人是曹老闆所不喜的。
四,
還有一個原因,兩個推薦人程昱和徐庶在曹操心目中的分量不同。
程昱是曹操身邊的資深謀士了,且在曹操多次征戰中和曹操配合默契,兩人心有靈犀,互相欣賞和信任對方。而徐庶當時是曹操陣營的新人,且又因為答應過劉備到了曹營“終身不設一謀”,所以肯定是表現平平,曹操對他的信任度自然不能跟程昱相比。那這倆人分別誇獎的人自然在曹操心裡的分量就不一樣了。
另外,也沒有好的方法去挖諸葛亮。
能挖到徐庶,是因為徐媽媽就在曹操地盤,曹操容易拿來要挾。而當時諸葛亮的親戚都在南方,曹操抓捕不到。而且就算能抓到,我覺得曹操也不會再這樣挖人了,因為前一次雖然徐庶真的挖來了,但最後徐媽媽還是覺得愧對兒子的名節而自殺了,好好的一個挖人搞得如此尷尬!徐庶也“心在曹營心在漢”,所以挖徐庶實在太失敗,體驗感太差,我想曹老闆短時間內對挖謀士也喪失了興趣。
五,
說到這兒,其實都是因為曹操不招諸葛亮,但是,如果歷史重寫,曹操聽說諸葛亮後,也同樣欣賞他,並也像劉備一樣,早早就對諸葛亮禮賢下士,發放offer,諸葛亮會選誰呢?
我想他還是會選劉備。
原因可以用賈詡當年勸張繡選擇投降曹操而不是投降袁紹時的話來解答:
“紹強盛,必不以我為重,操雖弱,得我必喜。”
-
3 # 金陵城中最明亮的少年
明亮耀眼,金陵少年,自來作答。
曹操是甚重者,其謂人之重此遠勝備,如袁紹之謀士陳琳,一篇討賊檄罵曹老祖八代。袁紹敗,陳琳獲,如得曹操之用,聞之徐庶之才,即欲以庶弄回本營。聞慈無雙,便與太史慈寄信矣,又羽則更無論矣,曹老可謂賢如渴。然則,其何以不請亮出?一,曹操下,不同備,經緯天地之才者亦多。若荀彧荀,曹操之何。嘉郭奉孝,曹操之良。昱程仲德,曹操之平。又荀攸、劉曄等,畫策亦當世頂尖。故於操之,諸葛亮非必不可闕者,荀彧、嘉皆嘗與操謀過大略,荀攸程吳又可為行兵之主,曹操在智者真之無敵天下。故,曹操既無大必請諸葛亮矣,可代品多。
二,曹操在其目中,託名漢相,實為漢賊,亮以漢為正統,欲復漢業,不肯助操為虎作倀,有違亮德志,亮不肯出山助操。太祖嘗謂徐州屠城,不得不使諸葛亮父攜避荊,操行治,而備施仁,操形事與諸葛亮心義不符。
三、於吾人之心中,諸葛亮是個無所不能者也,天文地理,軍事政治,文科學幾件精,而我皆當知其不可者,頗上但羅貫中妄意包裹出之形象也,所以飾備黨之一手而已,所見己之持正之心。
四、諸葛亮時頭不鳴,方當“臥龍”,亦今之宅男”。日種豆南山下,夜讀書,觀八卦,晨起為辟穀,閒時尋庶,孟公威等失意人士,不及官遞書求舉賢薦能,更不譁然大名度。
-
4 # 讓子彈飛呀66
說起曹操,大家都很熟悉,在《三國演義》中曹操剛開始也胸懷大志,想為朝廷做事!但是,在討伐董卓的時候,曹操看到了天下諸侯就是為分天下,控制天下,爭奪地盤!從這是曹操就改變了自己!
曹操從一開始就看出了劉備擁有心懷天下的志向!所以,在劉備尋得徐庶做自己的軍師,並且在新野大敗了曹操,所以,曹操就看出了徐庶的才能!就著辦法挖走徐庶。斬斷劉備的臂膀。至於諸葛亮,曹操當時認為他只是山野村夫,沒有什麼才能,在說,這個時候曹操已經擁有了天下的三分之二,擁兵幾十萬,收下謀士眾多,戰將如雲,對人才的渴望,也沒有那麼強烈了!所以,就沒想過挖走諸葛亮!
-
5 # smile1426888
1.首先地理位置不允許,曹操在北方,而諸葛亮在江南一帶,在當時看來,想挖走諸葛亮並非易事
2.曹操生性高傲,在他看來,諸葛亮只不過是個山野村夫,不值得自己去挖,根本不瞭解諸葛亮
3.徐庶多次幫劉備打敗曹操,曹操綁架其母威脅徐庶並不是為了重用他,是為了削弱劉備的勢力,更何況,曹操手下人才濟濟,根本就不缺像徐庶這樣的謀士,他手下的謀士並不比徐庶差,有的更勝一籌
4.諸葛亮與曹操有不共戴天之仇,曹操屠殺徐州,諸葛亮母親遇難,不可能跟隨曹操的
5.劉備的“仁政”更符合諸葛亮的追求,而曹操是一位梟雄
6.劉備是皇室血統,打著“興復漢室”的旗號,名正言順。曹操是曹賊,曹阿滿,是名不正言不順。諸葛亮是支援劉備的,不可能追隨曹操。
-
6 # 老白的歷史課
怎麼挖,難道把諸葛亮那早逝的老母親挖出來?
曹操就算是想挖人,也無從下手。
而且估計挖徐庶都是臨時起意,全是程昱在起鬨,誇徐庶之才,十倍於自己,又出主意綁票人家老母親。
說實話,曹操真不缺人,謀士苟彧,苟攸,賈詡,陳群,劉曄,都是一流的人才,多一個徐庶不多,少一個徐庶不少,主要就是為了削弱劉備。
而且這種計策太陰了,用多了不得被人罵死,偷個徐庶的老母親,結果人家自盡了,得到了徐庶的身體卻得不到他的心,反而讓徐母成就美名,顯得自己多麼卑鄙!
而且要是繼續多幹幾次,估計全天下讀書人都知道曹操不要臉,愛偷人老母親,估計就沒人願意主動投靠了。
而且諸葛亮一個種地的農民,要名氣沒名氣,要戰績沒戰績,還愛吹牛自比管仲,樂毅,曹操信你個鬼,也就劉備這種啥都沒有的才主動送上門去!
曹操是喜歡人才,曾經派蔣幹去招降周瑜,派人送當歸給太史慈,這是建立在周瑜平定江左,太史慈在北方亦有勇名,沒名氣的人曹操是不會主動上的。
蔣幹見周瑜應當在赤壁之戰前,孫策死去,初曹公聞瑜年少有美才,赤壁戰後周瑜那是名動天下,用腦袋想都知道沒有勸降的可能,更別說年少有美才,肯定是赤壁戰前周瑜名動江南之時。
正史中曹操也沒主動挖徐庶,而是長阪坡之戰俘虜了徐庶老母,徐庶才主動辭別劉備的,就徐庶這孝心,肯定剛投劉備就把他母親接來了。要是長阪坡劉備保護好徐庶母親,他也不會走,蜀漢就又多了一位名臣了!
-
7 # 穿插游擊隊
眾所周知,曹操惜才、愛才。
官渡之戰前夕,袁紹手下的謀士許攸來投,曹操當時正在洗腳,聽聞此事鞋都沒來得及穿就跑出去迎接。許攸非常感動,當即就給曹操獻上一計,讓曹操火燒烏巢,抄袁紹的後路。正是有了許攸的謀略,曹操才能在官渡之戰以少勝多。
劉備在駐防新野時,得到了一個叫徐庶的謀士。徐庶,字元直,潁川(今河南省境內)人,他與諸葛亮是至交,胸中頗有韜略。在沒有徐庶之前,劉備根本就沒有打過勝仗,有了徐庶之後,劉備大破曹仁三萬大軍,揚眉吐氣了一把。
曹操為了打敗劉備,設計挖走了徐庶。徐庶在辭別之時,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說此人比自己還要厲害許多倍。
既然諸葛亮比徐庶還要厲害,為什麼後來曹操沒想過去挖諸葛亮?如果挖走了諸葛亮,曹操很有可能統一天下。如此看來,曹操不挖諸葛亮,實在是失策。可事情真這麼簡單嗎?
曹操的政治考量
曹操不是不知道諸葛亮的名聲。
在火燒博望坡之前,曹營裡曾開內部會議。曹操的頭號謀士荀彧提起諸葛亮——
“此人為襄陽名士,複姓諸葛單名為亮,才能勝我數十倍”,“劉備英雄,今更兼諸葛亮為軍師,不可輕敵。”
緊接著,剛剛被迫過來的徐庶說——
“今玄德得諸葛亮為輔,如虎生翼矣······亮有經天緯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計······庶安敢比亮?庶如螢火之光,亮乃皓月之明也。”
諸葛亮在荊州早就小有名氣,他與當時荊州名士司馬徽、龐德公等結交,成功的塑造了自己的人設——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這種人設深入人心,當諸葛亮後來去東吳,就有東吳的謀士拿他自比管仲、樂毅來嘲笑他。但這也從側面說明,諸葛亮的自我營銷相當成功。
曹操可能懷疑諸葛亮,但他不可能會懷疑荀彧的話。
荀彧出身潁川士族,從小就廣交四方豪傑,且飽讀詩書,據說他12歲時就可以把《論語》《春秋》等古籍背得滾瓜爛熟。荀彧加入曹操集團時,被曹操比喻為神機妙算的張良。而現在這個“張良”口中的諸葛亮,才能超過他自己十倍,可見這個諸葛亮絕非浪得虛名,而是有著經天緯地的大才。
新版《三國》截圖,曹操
而且,荀彧推薦過的人都很靠譜,例如荀攸、郭嘉、司馬懿、戲志才,都為曹操打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
因此,曹操是肯定相信諸葛亮的才能的。既然認可,那為什麼不去挖人呢?
曹操是一代梟雄,他對政治本質的洞察相當精準,因此他在用人上有自己的深謀遠慮。
三國時期,得士族者得天下。當初,漢武帝創立的察舉和徵辟,其中前者為重。察舉,就是每年每個郡國向中央舉薦孝和廉各一人,到京師之後,要依其科目與被舉人的學藝不同,由公府分別加以考試,然後量才錄用。被舉薦的人,大多為州郡屬吏或通曉經書的儒生。寒門子弟讀書、接觸經典的機會自然少得多、也不被人所識。久而久之,仕途就幾乎被地方上的名門望族獨佔和壟斷。
東漢末年,經過幾代人的積累,名門望族名望更甚,擁有了各種資源,更加強大的力量和勢力,若要爭奪天下,甚至統一天下,士族是不得不依靠的力量。
當時,曹操有河北大族、潁川荀氏、河內司馬氏等士族支援;孫權有顧雍、陸遜、朱治、張昭等豪族相挺;袁紹本身就是四世三公的家族出身,自身就是豪族,門生故吏遍天下。
荀彧只是客觀評價諸葛亮的才能,卻並沒有一句話建議曹操把此人挖來,共襄偉業。曹操是何等聰明之人,他能聽不出來此中的玄機?
曹操自身出身不高,他既不是袁紹這樣的四世三公出身,也沒有劉備的皇叔身份。為了提高自己的號召力和影響力,他就必須得到士族的撐腰。荀彧代表了潁川荀氏,他的投奔意味著潁川荀氏棄袁紹而支援曹操。荀彧給曹操推薦的人才,無一不是出身士族,例如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等。
可以說,曹操集團的基本盤就是潁川士族,再加上其他幾個士族,例如武將夏侯惇夏侯淵兄弟,曹仁,曹洪兄弟等,他們就來自於各個大大小小計程車族。
諸葛亮有不世之材,但諸葛亮與荊州士族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如果諸葛亮加入,則潁川士族的利益必然要被分一塊出去,荀彧自己可以不在乎,但他必須要照顧到潁川士族的安定和團結。
如果潁川士族內部出現分裂,或者潁川士族選擇拋棄曹操,結果必然是曹操與潁川士族兩敗俱傷。這樣的結局,荀彧肯定是不允許出現的。
所以,荀彧沒有向曹操提出挖諸葛亮的請求,曹操也自然心領神會。況且,曹操身邊已經謀士如雲,且都是一流人才,沒有必要為了一個諸葛亮,得罪自己的基本盤。
新版《三國》截圖,荀彧
諸葛亮的性格
曹操是個心高氣傲、常常自我陶醉的人,諸葛亮也是,他一邊耕田一邊自比管仲、樂毅。管仲,樂毅是什麼人?一個開國宰相,一個柱國將軍,要跟這兩個人相提並論,至少你也得先做了官,才有可能取得超越他們的成績。可是諸葛亮還未做官就如此自誇,可見其自我陶醉。
徐庶臨行去曹營之前,特地去拜訪了諸葛亮,跟他說劉備是一支潛力股,一定要儘快買入,還希望諸葛亮在劉備來的時候給一點好臉色,“望公勿推阻,即展平生之大才以輔之”。
不料,諸葛亮卻擺出一副臭臉,“君以我為享祭之犧牲乎!”然後也不顧朋友之情,拂袖而入,讓徐庶尷尬得只好上馬啟程。
看來,諸葛亮是堅持要當那種看穿紅塵,決意不肯入仕的世外高人。但實際上,他在等一個機會,一個能讓自己大展身手的機會。曹操那邊謀士如雲,而曹操本人也是能力極強者。
諸葛亮的性格,使他只能選擇劉備。
第一,劉備是漢室宗親,且一直為了漢室的復興而奮鬥。諸葛亮是尊重法統的人,只有跟著劉備,才能夠確保自己的事業是偉大而正義的。
第二,劉備身邊將才不少,例如關羽、張飛、趙雲等,但一直缺少第一等的謀士。這就使得劉備的奮鬥毫無章法可言,成天被曹操趕著跑。諸葛亮一加入劉備陣營,就是首席軍師,沒有任何謀士可以與其相提並論。這樣的平臺,曹操也好,孫權也好,顯然都是無法提供的。
從三顧茅廬開始,劉備就已經洞悉到了諸葛亮的心理需求,就算是後來挖到了龐統,劉備也不敢把臥龍、雛鳳放在一起。他讓諸葛亮留守荊州,自己帶著龐統去西川,直到龐統死了,才敢把諸葛亮調過來。
這就是人際關係上的“互補定律”,那些在興趣、性格、專長、觀點等方面存在差異的人,當他們的需要和滿足途徑正好構成互補關係時,會像磁鐵的正負極一樣,產生強烈的相互吸引關係。
比如說,一個人如果打算籌辦一個企業,那麼他一般會選擇與擁有自己所缺乏的才幹和能力的人合作。如果自己善於經銷,那麼就會選擇精通會計的人合作。兩者正好能取長補短,各得其所,有利於事業的發展。
劉備就是這樣的企業家,他所需要的正是諸葛亮這樣的運籌帷幄的總經理,自己可以把所有的事情都放心的交給他。而諸葛亮也需要劉備這樣的企業家,給予自己最大的尊重和權力,讓自己不受限制的發揮才幹,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挖諸葛亮需要籌碼
最後,即使曹操想挖諸葛亮,他也沒有籌碼。
曹操當年怎麼挖關羽的?按正史記載:建安五年正月,曹操擊破徐州,劉備北奔,關羽歸降。
關羽跟劉備與張飛等失散了,關羽帶著劉備的夫人沒有地方去,這個時候只能暫時的投靠曹操了。對於關羽,這是權宜之計,他必須要安頓好大嫂。而曹操留住關羽的籌碼,就是他的大嫂。
曹操又是怎麼挖徐庶的?演義中說,曹操扣住徐庶的老母親,偽造徐母信件,勸徐庶棄暗投明。而在正史中,曹操確實在長坂坡抓了徐庶的母親,但沒有做出偽造信件逼徐庶跳槽的事情。徐庶是自己為了保全母親的性命,主動選擇的。無論演義還是正史,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曹操手上有徐庶的籌碼——他的母親。
但是,曹操完全找不到可以挖諸葛亮的籌碼。諸葛氏是琅邪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衛戍京師的長官)。諸葛亮父母早逝,諸葛亮與弟弟諸葛均被叔父諸葛玄收養,而諸葛玄當時為豫章太守。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荊州牧劉表。建安二年(197年),諸葛玄病逝。
諸葛亮和弟弟都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陽,隱居鄉間耕種,維持生計,這就是“諸葛村夫”的由來。
諸葛亮還有一個哥哥諸葛瑾,是孫權麾下重要謀士,深受孫權器重。後來擔任長史和司馬。
諸葛亮與襄陽名士黃承彥交好,後來黃承彥將自己的女兒黃月英許配給諸葛亮。諸葛亮算是跟荊州士族搭上了關係,他的名聲也漸漸的在上層圈子裡傳開。
再者,諸葛亮是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的,曹操如果要挖諸葛亮,必定要付出比三顧茅廬更大的誠意。曹操可以禮賢下士,可以愛惜人才,但他絕對做不到比三顧茅廬還要有誠意的事情出來。三顧茅廬之所以成為佳話,就是因為沒有幾個雄主能做到像劉備這樣,甚至關羽、張飛都看不下去。
曹操自知挖不來諸葛亮,便有心除掉他。當夏侯惇請戰去打劉備時,曹操一口答應,並說“汝早報捷書,以慰吾心”。
他沒有提一句,你要是見到諸葛亮,就勸他投奔,也沒有提,你不要傷害諸葛亮,要把他帶來見我,這等於是默認了夏侯惇可以殺掉諸葛亮。
曹操對於諸葛亮,最終還是選擇了忽視。他們將成為一生的敵人,共同譜寫出三國這段壯闊的史詩。
參考資料:1、陳壽《三國志》2、羅貫中《三國演義》3、盧弼《三國志集解》
END
-
8 # 為she著迷
曹操要的是名士,早在大漢朝就要把名氣打的響亮,起碼也要在一州之地位列前茅。
諸葛亮一開始裝比歸隱來著,誰知道他,後來劉備來了,荊州一派不斷吹給吹起來的。
而且諸葛亮最大的能耐在管理、後勤、輔政。
劉備陣營裡,第一個厲害的謀士就是徐庶,然後是龐統、法正。
諸葛亮一開始的發展路線根本不是“名士”,也不是謀士,壓根就不是曹操的菜。
而且曹操陣營裡有諸葛亮型的人才,比如荀彧,不僅有,而且很多,個個都比諸葛亮名氣響亮。
所謂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曹操要的是有名望的人來投靠,讓自己的名字更有號召力,有沒有真才實幹不重要,我要的就是流量,反正人才已經夠多了。
不是早期跟隨的,就算後來加入,基本也沒啥實權。
況且諸葛亮也不可能去曹魏。
他看上劉備,就是看中了大耳朵對漢室的“忠心”。
諸葛亮一開始的人設,就是玩的“忠”,怎麼可能去曹操那裡呢。
而且自古忠臣不事二主,去了還不是當鳳尾,實在沒有必要。
回覆列表
說起曹操,相信大家絕對不會感到陌生。他是一位雄才大略的人,手下能人眾多,但是這個人有個眾所周知的缺點就是多疑,若不是這個缺點,或許他早就一統天下也未可知。但他也真的是一個愛惜人才的人,手下有很多出色的謀臣,像郭嘉,荀彧等,武將更是數不勝數。不知道大家,反正小編一直心中都有一個疑惑。
那個時候都說,臥龍鳳雛得一便可得天下,那像曹操這麼愛惜人才的人為什麼沒有去招攬諸葛亮呢?這是怎麼回事?然後小編翻遍了資料,才大概總結出這麼幾個看法。下面我們我們一起來探討以下吧。首先得說一說,諸葛亮所在的地方不在曹操的地盤之內,因此好像曹操並沒有必要去冒險招攬諸葛亮。
再說了當時曹操手底下文臣那麼多,也不缺諸葛亮這一個了。最重要的是,他可能會認為諸葛亮一介山野村夫或許名氣都是靠別人吹出來的,根本沒有實戰經驗,這樣一個只有虛名的人,曹操才不會冒險去招攬他呢。再有就是諸葛亮的稱號是臥龍,這是曹操不能接受的,因為曹操雖然愛惜人才,但也是一個習慣俯視天下的人物,他不認為有人可以高過自己。
想當年,曹操挖徐庶的時候,最起碼徐庶有戰績,他讓曹操吃虧了,所以曹操看到了他的才華,反觀諸葛亮卻不一樣,他出道之前好像只有虛名並無實際戰績,所以這也是曹操不會冒險招攬諸葛亮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曹操生性多疑,因為諸葛亮和劉表是親戚,劉表是諸葛亮的姨夫。
但是,有著這層關係,劉表都沒有用諸葛亮,曹操自然也不會輕易就用諸葛亮。其實說起來的話,諸葛亮跟隨劉備也是一個意外,因為,你看啊,有勢力的曹操不來招攬諸葛亮,自己的姨夫也不搭理自己,自己的表弟諸葛瑾則是在輔佐孫權,也沒有舉薦自己,只剩下了劉備是能讓自己一展才能最合適的人選。
而在諸葛亮追隨劉備,盡顯才能之後,或許曹操這個時候也想挖牆腳,但是諸葛亮已經和劉備好的跟一個人一樣了,不可能再分開,所以曹操這時候挖牆腳也沒什麼用了。不過也正是諸葛亮追隨了劉備,所以才有三國鼎立的精彩,要是諸葛亮真的被曹操請走的話,或許曹操很快就能一統天下了,也就沒有三國鼎立的局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