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鄭桂軍zgj
-
2 # 尋根拜祖
被張元一戲稱為“望柳駱駝”的吉頊,在歷史上名氣不大,做過幾個月的宰相,是一個充滿爭議的人物。《舊唐書》將他歸為酷吏,《新唐書》則將他與裴炎、李昭德歸為一類。後人基本採信《新唐書》說法,認為吉頊有貢獻,但德行也有虧缺的地方。
題幹所言之事,記載於《資治通鑑》:
他日,頊奏事,方援古引今,太后怒曰:"卿所言,朕飫聞之,無多言!太宗有馬名師子驄,肥逸無能調馭者。朕為宮女侍側,言於太宗曰:"妾能制之,然須三物,一鐵鞭,二鐵楇,三匕首。鐵鞭擊之不服,則以楇楇其首,又不服,則以匕首斷其喉。"太宗壯朕之志。今日卿豈足汙朕匕首邪!"頊惶懼流汗,拜伏求生,乃止。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匹烈性獅子驄,五人能夠馴服。武則天卻說,只要三樣東西就能馴服它:鐵鞭子、鐵棍子和匕首!先用鞭子抽,不服就用鐵棍打頭,再不服就用匕首割它喉管!
武則天面露猙獰地對吉頊說:你想弄髒我的匕首嗎?吉頊頓時汗流浹背,跪倒求饒,武則天也就饒過了他。
武則天為啥發這麼大脾氣?拿舊事威脅自己一手提拔起來宰相?
起因是吉頊與武懿宗在朝堂上,為了趙州抗擊突厥的勝利而爭功勞。吉頊當時的身份是趙州刺史,武懿宗是神兵道行軍大總管,其實,在這次戰鬥中,兩人表現得都不夠光彩。
吉頊先是以不善軍事為由,不肯領命,在武則天強壓下,不得已去了趙州。到了趙州,這夥計一個士兵也招不上來。光桿司令怎麼打仗,還是武則天厲害,她讓太子李顯遙領元帥之職,這下老百姓立刻積極起來,一下子招了好幾千人。
吉頊顯得很無能,武懿宗的表現則是混蛋一個,到了趙州聽說突厥兵勢很盛,沒敢打,就先往相州逃跑,糧草、兵器丟了一地,損失慘重。
這場戰爭其實是靠靖邊道副總管婁師德,和魏州刺史狄仁傑打贏的。戰鬥結束後,武懿宗來了精神頭,他對被突厥脅迫參戰的當地同胞大開殺戒,甚至向朝廷提出,將這些人滅族!當然,武則天沒同意,也沒追究武懿宗的責任。
首功的婁師德和狄仁傑都沒說話,次要功勞的吉頊,和屠殺同胞的武懿宗倒是爭得面紅脖子粗!
吉頊被人稱作“望柳駱駝”,他長得人高馬大,而且口才極好。他還有一個特點,膽子大,敢說話,連犯龍顏的話都沒少說。
武懿宗呢,長得乾巴瘦小,而且駝背,也沒那口才,只是仗著武家人身份,囂張慣了。
想想這是什麼畫面?兩頭搶食的惡獸,一頭是高大威猛的老虎,一頭是瘦弱貪心的土狗。武懿宗那個窘迫心情吶,無法表達!這時候,武則天突然蹦出來拉偏架了,一句話把吉頊嚇半死!老虎雖兇,也兇不過“母”的啊!
武則天這麼做是不是太過分了?武懿宗是你侄子,吉頊還是你的大臣呢,皇帝如此明目張膽拉偏架,未免太小氣了吧!
原因就在吉頊得罪了武則天,武則天正想找藉口收拾吉頊呢!
打敗突厥回朝後,吉頊當眾大肆宣傳,趙州老百姓聽到太子掛帥,如何踴躍報名參軍的盛況。這讓包括武則天在內的武家人很不爽。
武則天跟兒子們的關係很微妙,君臣關係第一位,母子關係第二位;政治利益先行,家人親情置後。所以,她非常忌憚別人與太子站在一個戰豪。
吉頊不但明目張膽力挺李顯,還跟狗似的狂咬武懿宗,武則天惡從膽邊生!倘若吉頊不知退,以女皇的心狠手辣,匕首肯定立馬紮在吉頊身上!
那麼,吉頊是那匹難以馴服的獅子驄嗎?起碼在擁立李唐的立場上是這樣的。
吉頊毫不隱瞞他“抑武興李”的立場,史書也承認,吉頊是第一個明確提出復立李顯的大臣。而且他利用跟張宗昌的良好關係,讓二張勸武則天立李顯。
所以,吉頊其實是李唐復興的大功臣,甚至是第一功臣!
那麼,歷史為什麼留下了吉頊德行虧缺的記錄呢?
第一件事就是存在爭議的劉思禮謀反案。劉思禮是箕州刺史,擅長相面,有一天這傢伙大放厥詞,說洛州錄事參軍綦連耀有天子相。
這個找死的言論被吉頊知道了,他很害怕,不敢隱瞞,向來俊臣做了彙報。來俊臣一看有“大活”,樂蒙了,不光把案子審理了,還順便搞了點“副業”。他以對劉思禮包庇的欺騙手段,讓劉思禮滿口亂咬,扯進來一大批人!
來俊臣一直就這麼幹的,捕風捉影,捏造事實,擴大案情,他好邀功請賞。不知道吉頊怎麼得罪了來俊臣,作為首告,來俊臣不但隱瞞了他的功勞,還把他也捎帶進了謀反案。
吉頊沒等來俊臣下手,趕緊向武則天告發。結果真相大白,來俊臣在吉頊的鼓動下被武則天處死。
《舊唐書》的記載有出入,說當初案件擴大化,就有吉頊參與,他甚至參與了審訊。將他歸為酷吏,就是這個原因。真相如何,不得而知!
第二件讓吉頊留下詬病的是,他其實是個極善於投機的小人。證據就是,吉頊是武則天男寵張宗昌、張易之的爪牙,對武則天雖有諫言,但主體是奉承。
吉頊曾在臭名昭著的控鶴府就職,這個機構就是武則天縱情享樂的汙垢之地。這就難怪吉頊敢如此明目張膽力挺李顯了,本質上他是武則天心腹,所以恐嚇歸恐嚇,該提拔還得提拔。
因而,不少史學家認為,吉頊挺李顯,就是政治投機,沒那麼偉大。這就是大家提到恢復李唐的功臣時,幾乎很少人知道吉頊的原因。其實,他是大功,首功!
不過說實話,我倒覺得吉頊被斥為投機分子,有點牽強。真正的投機,應該是在探知武則天真實想法後,再邀功請賞,吉頊提出這個想法時,武則天尚處於搖擺中,他的提案是有危險的!哪有投機分子冒這麼大風險的?
所以,“抑武興李”應該視作吉頊一貫的政治主張,而不是投機!
事實上,吉頊為了實現他的理想,多次跟武則天談恢復李唐的重要性,是匹“頑固”的“獅子驄”!
也因此,吉頊深深得罪了武家。在做了不到一年宰相後,他被武家告發其弟“冒官”,受牽連被罷相,貶為琰川尉,不久病逝。
-
3 # 春秋風雲
吉頊一生運氣很好,年青時,身為翼州長史的父親吉哲為他強擇了一門婚事,欲娶南宮縣丞崔敬的長女為妻。之所以說強擇,是因為作為名門望族的崔氏瞧不起默默無聞的吉姓。吹吹打打的迎親隊伍來到崔府,崔夫人母女抱頭痛哭,就是不肯上轎。在一旁的小女兒急了:得罪長史大人後果不堪設想,既然姐姐不嫁,讓我代嫁好了。於是,吉頊不僅挽回了面子,還娶到了更年青更漂亮的娘子。後來,吉頊又高中進士。公元699年,武則天設了控鶴府,封男寵張易之為控鶴監,吉頊因與張易之交好,也被引入控鶴府,與銀青光祿大夫張昌忠,殿中少監田歸道,鳳閣舍人薛稷,正諫大夫員半千,夏光侍郎李迥秀一同擔任控鶴府內供奉。吉頊的才華得到武則天賞識,被倚為心腹。當年臘月,吉頊升為天官侍郎,加授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成為宰相。吉頊兩次成功進諫讓他贏得殊榮。第一次勸諫武則天誅殺酷吏來俊臣,武則天認為來俊臣於國有功,不肯殺他。吉頊乘武則天遊園的雅性,一針見血地勸諫:“殺一個萬民痛恨的國賊有何不忍?”,武則天權衡利弊,殺了來俊臣。第二次勸諫張氏兄弟吹武則天的耳邊風---迎回廬陵王,結果起了很好的作用。公元690年9月,武則天稱帝,改唐為周,大肆重用武姓宗親。其中有一個堂侄叫武懿宗,生得短小猥瑣,性情陰狠毒辣,沾姑母的光,歷封河內郡王,濟州長史,左金吾大將軍。其父武元忠高宗朝時封倉部郎中。此人膽小怕死,卻又好喜貪功,距敵七百里就倉惶逃跑,致使軍隊損失慘重。唐人張元一有詩諷他:
長虧輕短劍,蜀馬臨街騙。
去賊七百里,隈牆獨自戰。久視元年(公元700年)的一次朝會上,吉頊和武懿宗相爭與突厥的戰功,他仗著人高馬大的優勢逼視矮小的武懿宗,又仗著滔滔不絕的口才壓制武懿宗,表面上武懿宗受到羞辱,實則連帶武則天下不了臺。武則天急忙制止,心裡十分窩火:當著朕的面竟敢輕慢武姓子弟,今後怎能倚靠此人?過了幾天,吉頊又到女皇跟前奏本,正引經據典講得興起,武則天打斷他的話,怒道:“你所說的朕己經聽夠了,不要再說了!昔年太宗皇帝有一匹獅子驄,性情剛烈,無人能馴。我當時侍奉太宗,要三樣東西馴服它。它不聽話就用鐵鞭抽它;再不聽話就用鐵棍敲它的頭;還不聽話就用匕首割它的喉。你難道有資格弄髒朕的匕首嗎?”,吉頊聽出了“卿豈足汙朕匕首邪”的份量,才知道武則天動了雷霆之怒,忙伏地求生、叩頭不已。
後來,嫉恨吉頊的武姓勢力揭發其弟冒官,他也因此受牽連被貶為琰州尉,又改為安固尉。不久,死在安固尉任上。公元710年,李旦專門下詔,說他學識深廣,作風優良,善於擔當等等,追封他為左御史臺大夫。
-
4 # 平沙趣說歷史
簡單來說,武則天是在威逼吉頊(xū)。
吉頊是洛州河南人,身長七尺,而且智商情商都很高,為人陰狠敢言,天生就是混官場的料,我們也可以從史冊中窺探到他對時局的鑽研和把握。
吉頊的出身算起來不錯,他的父親吉哲曾任冀州長史,這不是個實職,沒有法定權力,但長史相當於刺史的秘書,跟刺史的關係很密切,冀州的各級官吏也很給吉哲面子。
眼看著吉頊長大了,該成親了,吉哲想與南宮縣丞崔敬結親,可崔敬官位雖低,出身卻很高,在那個看重門第的年代,他看不上吉家,不肯答應婚事。吉哲可不是善茬,靠著手中的關係逼迫崔敬同意。
可崔家長女不想嫁給吉頊,抱著母親大哭,就是不肯出門。崔敬的小女兒見狀急了,對母親說道:“父親有難,做女兒的理應捨命救解,姐姐不嫁,我嫁。”於是崔氏出門登車,代姐出嫁。
從這裡可以看出,吉頊陰毒多半是從其父身上學來的,而且吉頊在果決方面更甚其父。
吉哲後來官至易州刺史,因受賄落馬坐,按律當死,吉頊一眼看中救父親的關鍵——找一個能夠撬動法律的人說情,找誰呢?吉頊找到了皇帝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
吉頊見到了武承嗣,隻字不提救父一事,只是跟武承嗣介紹自己有兩個妹妹很漂亮,願意送給大王為妾。武承嗣被說得心癢,就答應了,派人去把兩位美人接到府上。
吉頊的兩個妹妹在武承嗣那裡一連三天都不說話,武承嗣疑惑了,問她們原因,兩人回道擔心父親死罪,武承嗣為搏美人一笑,當即上書請求赦免吉哲的死罪,還升了吉頊的官。
對於武承嗣來說,這只是一件小事,礙於身份,吉頊不能很輕易地讓他去做,但武承嗣的侍妾可以,吉頊這種隔山打牛的方法也說明了其智商夠高。
不過吉頊並沒能仗著武承嗣的勢力平步青雲,他仍然在中層官職兜兜轉轉。他像一條毒蛇一般,蟄伏著尋找獵物,那種能夠讓他一舉高升、進入最高統治者視線的獵物。
直到生命中的最後幾年,吉頊才找到這個獵物——天命造反。
這起發生於神功元年(697年)的政治事件有三個核心人物,包括宣揚造反者、告密者和審理者,之所以不直說名字,是因為在不同的史書中,具體人物是不一樣的。
先說宣揚造反者,這是一致的,箕州刺史劉思禮吃了熊心豹子膽,宣揚洛州錄事參軍綦連耀有天子之命,吉頊得知此事後,選擇了告發,可怎麼告發,告發後吉頊做了什麼?
據《舊唐書》記載,吉頊不僅告發,還跟武則天堂侄河內王武懿宗一同審理此案,並以減免死罪為誘惑,讓劉思禮大肆攀咬朝士,製造了一場大規模冤案,宰相李元素等三十六人被滅族,《舊唐書》因此把吉頊放入《酷吏傳》。
據《新唐書》記載,吉頊只是告發,並沒有參與審訊,製造冤獄的是武則天委派的武懿宗。
據《資治通鑑》記載,吉頊連告發都是間接的,他向來俊臣報告劉思禮謀反一事,來俊臣向武則天舉報,武則天派武懿宗查案,製造冤獄。來俊臣後來還曾想獨吞功勞,把吉頊一併定為叛逆亂黨,幸虧吉頊機靈,上書辯解,這才沒被做掉,來俊臣作為武則天的紅人,自然還是穩如泰山。
不管過程如何,因為這次告發,吉頊高升了,升任右肅政臺中丞,進入武則天視野。
很快,吉頊保報仇的機會來了,同年來俊臣下獄,被法司判處死罪,武則天卻不想殺他,遲遲不肯批覆。吉頊及時補了一刀:“國蟊賊也,尚何惜?”(一個國賊,殺就殺了!)
武則天於是下定決心,處死來俊臣,吉頊因此成了武則天的心腹,並不可避免地捲進了武則天晚年的儲君風波。
雖然吉頊把妹妹嫁給了武承嗣,可他的心卻是向著李唐皇室的,積極擁護太子李顯,有能讓太子表現的機會,他一定讓太子出出風頭。
比如聖曆元年(698年),突厥入寇,吉頊被任命為相州刺史,在招兵過程中,吉頊因不通武事,沒招到人。不久武則天命太子遙領元帥之職,當即便有數千人應募。吉頊回朝後,在朝堂上把這事大說特說,誇讚太子的影響力。
其實我嚴重懷疑這是吉頊故意給李顯加光,不過這也表現出他是堅定的太子黨,由此引發了武氏諸王的集體怨恨,這成了他從巔峰跌落的導火索。
回朝後吉頊就沒出去了,被好友張易之安排進了新成立的控鶴府。眾所周知張易之是武則天的男寵,也是武則天最為信任的心腹之一,但他能力不足,為人幹練又與其交好的吉頊正好補齊短板,於是這哥倆好的很。
在張易之的幫助下,聖歷二年(699年)年末,吉頊升任天官侍郎,加授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成為唐朝宰相。
當上了宰相,吉頊更有機會面見女皇了,也更有時間在女皇面前說太子的好話了,武氏諸王的怒火自然是越燒越旺。偏偏吉頊的把柄好不少,武氏諸王抓住他幫弟弟冒官一事,把他從宰相大位拉下來,直接貶到琰川尉,可謂直接從天上掉到地下。
當了不到一年宰相就被貶,吉頊心情也是很鬱悶的,不過他沒機會東山再起了,在被貶後不久他就去世了。
至於武則天提陳年舊事,這事記載在《資治通鑑》。
太后以頊有幹略,故委以腹心。頊與武懿宗爭趙州之功於太后前。頊魁岸辯口,懿宗短小傴僂,頊視懿宗,聲氣凌厲。太后由是不悅,曰:“頊在朕前,猶卑我諸武,況異時詎可倚邪!”他日,頊奏事,方援古引今,太后怒曰:“卿所言,朕飫聞之,無多言!太宗有馬名師子驄,肥逸無能調馭者。朕為宮女侍側,言於太宗曰:‘妾能制之,然須三物,一鐵鞭,二鐵楇,三匕首。鐵鞭擊之不服,則以楇楇其首,又不服,則以匕首斷其喉。’太宗壯朕之志。今日卿豈足汙朕匕首邪!”頊惶懼流汗,拜伏求生,乃止。諸武怨其附太子,共發其弟冒官事,由是坐貶。這裡算是細節細化吧,吉頊因為幫太子說話,被武懿宗搶了功勞,吉頊不服,跟武懿宗在朝堂上爭功。
武懿宗身材矮小,在魁梧的吉頊面前天然矮上一籌,尤其吉頊口才也很好,氣勢上完全是碾壓他,但這讓武則天看了很不爽:朕還活著呢,就敢這麼欺侮武氏,更何況以後!
這種怒氣延續到吉頊下次上書,武則天直接讓他閉嘴,並講了自己跟唐太宗的故事:對付“獅子驄”,可以用鐵鞭、鐵錘和匕首。
武則天的意思她自己已經說了:“今日卿豈足汙朕匕首邪”(今天你夠資格弄髒我的匕首嗎?)吉頊一聽就嚇得跪地求饒。
武則天見目的達到,也沒為難他,但對吉頊的態度應該是轉變了,不然也不會貶官貶得那麼狠。
武則天在唐太宗的後宮長達12年,卻幾乎沒有留下任何記載,唯獨這個獅子驄的故事是最富於細節的。很顯然,武則天講這個故事不是要講自己當年的八卦秘史,而是為了嚇唬吉頊,告誡他對武氏客氣點。換言之,這個故事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女皇藉此表達的意思,這是以皇權威壓臣下,而不是以故事勸人。
-
5 # 老衲侃春秋
吉頊早年參加科舉,以進士及第,累遷至明堂尉。史載他“陰毒敢言事”,就是說他生性陰毒,但敢於進諫。
公元697年,箕州刺史劉思禮自稱善於相術,稱洛州錄事參軍綦連耀有天子之命。這樣的言論在當時如同謀反。
吉頊得知此訊息後,覺得這是一個升官發財的好機會,他立即來到京城,把情況告訴了酷吏來俊臣,並讓他向朝廷告發。
來俊臣一看,這是千載難逢的不世之功呀,這個好東西豈能讓別人一同分享,他想將功勞據為己有。要獨吞功勞只有一個辦法,對於訊息的提供者,那是自然不能留的。於是開始羅織罪名,準備加害吉頊。
吉頊一看,自己冒這麼大的風險報告的事情,到最後不但沒有功勞,還馬上要變成同謀犯了,他豈能善罷甘休。於是趕緊將此事報告了朝廷。
這樣一來,他這位告密者就等於曝光於天下了。但那也比蒙上不白之冤要強呀!他終於盼到了面見女皇武則天的機會。在女皇面前,他報告了實情,這才倖免於難。
由於這件事情的糾纏,倆人從此結下了死仇。
來俊臣因作惡多端,加上又得罪了太平公主,後來被下了獄,被法司判處死罪。
武則天知道後,心想,這可是當年維護自己政權的最得力的干將呀!所以對此判決始終猶豫不決,遲遲不肯批覆。
當時,吉頊正擔任右肅政臺御史中丞。他隨武則天遊園,趁機進諫道:“天下臣民皆對陛下不肯處死來俊臣感到疑惑。來俊臣誣殺忠良,罪惡如山,乃是一個國賊,殺之何惜!”
正是他的這一席話,起到了一錘定音的作用,女皇終於下定了決心處斬了來俊臣。
吉頊與張易之關係非常好,在這位男寵的大力舉薦下,吉頊最後終於當上了宰相。
當了宰相,那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於是開始飄飄然起來。在朝堂上說話聲音也有力了,辦事膽子也大了起來。
吉頊身材高大,走路時喜歡高昂著頭,視高而望遠,被人稱外號“望柳駱駝”。
吉頊拜相後,曾與河內王武懿宗在御前爭功。吉頊體格魁梧,且又能言善辯。他怒視著矮小駝背的武懿宗,聲色俱厲,毫不相讓。
這個武懿宗是誰?難道就這麼囊康?
其實說起這個武懿宗來,真的也不是一般人,他不但是女皇的宗親,也是個殺人不眨眼的硬茬子,從他辦和親大使楊齊莊的案子,大家就能看出端倪。
武懿宗,其性情殘暴,善於誣陷別人;加之其身材短小,腰背彎曲,相貌醜陋,為世人所不齒。
雖然自身能力欠缺點,但有個好背景呀。他和女皇武則天是宗親,靠著這層關係, 一步步升官進爵。
武則天稱帝,改唐為周,大肆提拔武氏宗親,於是武懿宗被順利的封為河內郡王,之後累遷濟州長史、左金吾大將軍。
武后稱帝的周朝時,當時的和親大使楊齊莊,出使到匈奴,和他們商談和親之事。但誰知沒有談成,東突厥的默啜可汗帶兵率眾南侵,深入到趙(今河北趙縣)、定(今河北定縣)等州。楊齊莊他們來不及撤走,就被匈奴裹挾了。
當匈奴大軍將要到趙州時,遇到了同樣淪於敵營的襄公段瓆。段瓆召呼楊齊莊一起逃走,楊齊莊由於害怕沒有及時逃跑。
就這樣段瓆順利的逃脫了,他歸來後,不但沒有受到責罰,相反,女皇還賞賜了他許多東西,並恢復了他原來的職務。
後來經過千辛萬苦,楊齊莊也從敵營那裡順利逃脫,迴歸了朝廷。
先回來的是官復原職的待遇,這後回來的就沒有那個待遇了,武則天下令,把楊齊莊交由河內王武懿宗進行審訊。
審訊時楊齊莊說了軟話:"以前是有人給我看相。算出我的官階達到三品,有刀箭交加的危難。我逃出的時候曾被追趕,刀砍箭射而未死,才算逃脫出來,希望得到憐憫。”
綿羊落到豺狼的手裡還能有什麼好結果!在性情殘酷而又陰毒的武懿宗面前,一切的辯解都是蒼白的。
審理的結果是,武懿宗把卷宗上報朝廷,並附上自己的建議,說楊齊莊在淪落敵營時曾猶豫動搖過,請求殺了他。
皇帝下敕依準,於是把他拉到天津橋南的衛士鋪鼓格,把他手腳分扯開綁在上面,命令段瓆第一個舉弓射他,三箭全中,又命段瑾再射,也射中,最後下命諸司百官一齊射,楊齊莊頓時如同刺蝟,但仍然在喘息著微微扭動。
這時武懿宗一步上前,用刀插進他的胸口,一直豁到陰部,然後又剖出心來拋在地上,那心在地上還呼呼嗒嗒地跳動著。
武懿宗就是這樣的殘忍狠毒!
但這時野心膨脹的吉頊卻不管這些,他覺得自己很得女皇的寵,他覺得自己連酷吏來俊臣都能擺平,何況你一個武懿宗?
在和武懿宗爭鋒時,由於武懿宗個子矮小,站在吉頊面前就像豺狗面前的小貓,顯得十分勢單。
這次他真的沒有把控好,打狗還要看主人,那武懿宗畢竟是宗親,你吉頊只不過是女皇豢養的奴才而已,最後惹惱了女皇。
武則天勃然大怒,道:“吉頊在朕的面前,尚且如此輕視我武氏子弟,這種人以後豈可依靠?”
幾日後,吉頊又到御前奏事,援引古今例證,話還沒有說完,便被武則天打斷。
武則天怒道:“你所說的,朕已經聽夠了,你就不要再多說了。昔年太宗皇帝有一匹獅子驄,性烈無比,無人能夠馴服。朕當時侍奉御前,曾對太宗說:‘我能馴服此馬,但需鐵鞭、鐵楇、匕首三物。先用鐵鞭抽打,不服便用鐵棍敲擊它的腦袋,再不服便用匕首割斷它的喉管。’如今你是不是也想試一試朕的匕首啊?”
吉頊一聽,嚇得汗流浹背,馬上撲通一聲跪倒在地,磕頭如搗蒜。
這一比全都顯示出來了。貓——豺狗——老虎。武則天,那就是真的母老虎呀!在她面前,吉頊真的就是一隻可憐的小豺狗而已!
結語:
愛臣太親,必危其身;人臣太貴,必易主位。
明主之所導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殺戮之謂刑,慶賞之謂德。(《韓非子·二柄》戰國·韓非)
以上韓非子所論都是君主的御臣之道。寵臣過於親近,必然會危及君主;大臣地位太尊貴,一定會改變君主的權位。
所以和他們保持若即若離的狀態,讓他們永遠摸不透君主的心思,才是君主一個不錯的選擇。
君臣之間除了保持適當的距離,再就是作為明君來講,控制臣下的,不過是兩種權柄罷了。這兩種權柄就是刑和德。
什麼叫刑、德?回答是:殺戮叫做刑,獎賞叫做德。
做臣子的害怕刑罰而貪圖獎賞,所以君主親自掌握刑賞權力,群臣就會害怕他的威勢而追求他的獎勵。
君主要牢牢把政權掌握在自己手裡,不讓寵臣擁有過多的權力,否則自己會死的很慘。
作為臣子,吉頊得到的已經很夠了,都到了位極人臣的地步。但他不知進退,恃寵而驕,自然要得罪女皇。要擺不正自己的位置,那就可能有禍了。
好在女皇及時出手,在他覺得最炙手可熱的時候,給他澆了一盆冷水,如果他還不知進退,那命運是很悲慘的。好在吉頊聽了武則天的話以後,如菩提灌頂,適可而止,終於保住了暫時的榮華富貴。
但權力這個東西,就是讓人那麼上癮。後來吉頊還是那麼囂張,那麼故態復萌,最後因為他弟弟的事情而被罷了官,這隻能說是咎由自取了。
參考資料:
《隋唐嘉話》唐·劉餗
《舊唐書·吉頊傳》宋·宋祁 歐陽修
《資治通鑑》宋·司馬光
回覆列表
武則天是把吉頊當做心腹近臣的。一次吉頊和武懿宗在武則天面前爭功,到底是誰在趙州打突厥的功勞大?兩人吵吵嚷嚷。吉頊身材高大,能言善辯;而武懿宗身材矮小還駝背,形象猥瑣。吉頊怒視著武懿宗,聲色俱厲,明顯武懿宗落了下風。
武則天不高興了:這個吉頊咋回事,在朕的面前竟敢如此輕視我武氏宗族的人,這樣的人以後能靠得住嗎?
吉頊也是囂張,打狗還得看主人呢,你也不看看武懿宗是誰,人家可是喊武則天姑姑的。你在主子面前弄得人家的侄兒下不來臺,這是犯了大忌啊!
沒過幾天,吉頊又向武則天奏事,他不知道武則天氣兒還沒消呢。滔滔不絕,引古論今。武則天心裡的火苗子直往上竄:別說了,夠了!你可知道當年太宗有匹名馬獅子驄?肥壯性烈,沒人能駕馭得了。我當時是太宗的侍奉宮女,用三樣東西就能制服獅子驄,鐵鞭、鐵錘、匕首。鐵鞭打不服,就用鐵錘砸馬頭,還不服就用匕首割斷喉嚨。太宗都讚賞我的壯志。你吉頊覺得今天值得我玷汙匕首嗎?
吉頊嚇得滿身大汗,趕忙跪地求饒。武則天才打消了心中的怒火。
吉頊其人,在武則天朝做到宰相,極力抑武擁李,因其弟作偽官被貶後死去。後人對其褒貶不一。《舊唐書》把他劃到“酷吏”中;《新唐書》則以其宰相的身份與裴炎、劉禕之、魏玄同、李昭德四人合為一傳。
唐睿宗李旦評價他:“吉頊體識宏遠,風規久大。嘗以經緯之才,允膺匡佐之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