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幣有喜事
-
2 # 感知未來生活
5G牌照的發放,對通訊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這不僅僅是為了5G商用,更賦予了多重目的。比如為了利用5G技術推動經濟結構創新、促進經濟增長、幫助華為中興、結交愛立信諾基亞,分化高通英特爾……甚至可能是為了給股市提供新的活力。真正目的是什麼,大家就見仁見智了。
不管怎麼說,相比中國最早的5G商用規劃,差不多提前了整整一年,利好整個5G產業鏈。
工信部此前釋出的《5G經濟社會影響白皮書》給出權威答案:按照2020年5G才大規模商用算起,預計2020年至2025年期間,中國5G發展將直接帶動經濟總產出10.6萬億元,直接創造經濟增加值3.3萬億元,造就直接就業崗位達310萬個。
那麼,如今5G牌照的正式發放,具體會給5G產業鏈的哪些環節帶來正面影響呢?
一、產業全景:從鋪設到終端應用的5G生態鏈
對通訊全產業鏈的投資週期進行拆解,從技術實現到推廣商用可分為三大階段:
①建設期:涵蓋無線接入網與承載網的建設,無線接入網包括宏基站主裝置及其電力配套、鐵塔等,承載網包括SDN/NFV、傳輸網裝置與IDC/CDN;
②運維期:主要是電信服務外包;
從技術特點和產業變遷角度看,我們認為在5G時代將出現5個方面的投資熱點:新頻段、新空口、新構架、新場景、新業務。
①新頻段:5G採用高頻段拉昇高頻PCB材料的市場需求。
高頻PCB:電磁頻率較高的特種電路板,廣泛應用於通訊基站的建設。5G超密集組網和MassiveMIMO技術帶來基站數量和天線用量劇增,雙輪驅動高頻PCB需求量劇增。
②新空口:MassiveMIMO是5G關鍵技術,預期將匯入濾波器、聯結器、天線陣子、導熱材料的增量需求。
濾波器:主要應用於基站的射頻前端。5G時代,為滿足有源天線的重量和尺寸要求,陶瓷介質濾波器具有高抑制、低損耗、溫度漂移特性好、體積小、重量輕的特點,有望取代金屬腔體濾波器成為新主流方案。
聯結器:射頻聯結器主要用於電纜介面。5G時代的資料傳輸速度是4G的十倍以上,並採用了波束賦形技術,5G對射頻聯結器高資料流量的要求,將為各個射頻聯結器生產廠家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天線振子:天線振子為天線上的元器件,具有導向和放大電磁波的作用。5G時代基站數量劇增和MassiveMIMO技術驅動天線振子“量價齊升”。
導熱材料:5G時代的移動終端和基站均對電磁導熱產品產生大量的增量需求,疊加工藝升級趨勢將帶來單機價值量的顯著提升,進而推動導熱材料產業市場規模迎來高速增長。
基站分散式電源:5G時代,運算量的上升驅動基站裝置AAU和BBU功率單扇區輸出功率提升,引發基站供電功率大幅上漲,刺激基站電源的擴容需求。
光器件:光器件泛指光模組、光晶片等電子元件。5G基站傳輸架構由原來的前傳和回傳兩級演變為前-中-後三級,帶來光器件的用量提升。而MassiveMIMO技術對高速率光模組需求將進一步推動其價格上漲。
光纖光纜:5G基站超密集組網將帶來光纖光纜用量激增。
網規網優:5G的超密集組網將催生海量通訊服務需求,網路組網和最佳化服務市場有望迎來春天。
④新場景:5G的密集組網的形式對整合化有更高的要求,產品部件化、模組化,基於成本推進代工模式將是趨勢。
小基站和室分裝置:5G將採用“宏站+小站”的組網模式。眾多室內應用場景如辦公室、電影院等的需求將刺激小基站和室內裝置用量提升。
⑤新業務:AI、雲、邊緣計算、物聯網、大資料等技術融合進行垂直行業應用,帶來應用終端更迭的需求。
物聯網模組:車聯網通訊模組,智慧製造、智慧交通、教育及醫療等產業網際網路領域通訊模組。
邊緣計算晶片:邊緣計算作為5G催生的新興產業,採用網路、計算、儲存、應用核心能力為一體的開放平臺,將依託5G大頻寬、低時延的特性,廣泛應用於物聯網領域,驅動邊緣計算晶片的海量需求。
二、5G產業鏈分析
5G上游主要包括無線裝置(基站天線、射頻模組、基帶晶片、小基站等)、傳輸裝置(光器件與光模組、光纖光纜、SDN/NFV解決方案等);中游主要是運營商;下游包括終端裝置(可穿戴、車聯網、VR/AR等)及一些應用廠商。目前還處於5G建設期階段,上游受到5G網路架構變革在材料和技術上有新選擇,上游行業處於重塑階段。
①無線側:AAU結構變革推動核心部件升級
無線側零部件用量提升的同時面臨材料創新升級。5G的基站天線採用MassiveMIMO技術,將4G時期的無源天線+RRU的配置,改進成了有源天線(AAU)。同時,5G要求峰值速率更高,天線通道數從4G時期4T4R變為64T64R,複雜程度提高,產業鏈環節中天線振子、PCB板以及射頻模組中濾波器、PA在用量提升的同時材料方面相應變革。
②傳輸側:網路架構變化提升光器件用量
光模組用量增加且速率提升。5G時代的網路結構相比4G有所調整,5G在無線側將原來的BBU拆分為CU和DU,原BBU的非實時部分被分割出來定義為CU(集中處理單元),負責非實時協議和服務;BBU處理物理層協議和實施服務的功能重新定義為DU(分佈單元),負責處理時延敏感的資訊。
光模組增加推動上游光器件行業需求量擴大。光模組上游主要是光器件包括:光晶片、光纖聯結器、光分路器/隔離器、光鐳射器/探測器、光纖介面卡、陶瓷套管/插芯等。光模組增長提升上游光器件需求的同時,光模組速率要求更高,對光器件的效能要求也會相應提高。
光纖光纜方面,5G基站密度加大光纖光纜用量相對比4G多。但是疊加移動FTTx建設接近尾聲,光纖光纜行業面臨5G需求不明朗,同時光纖光纜價格競爭劇烈,市場前景有待觀察。
覆盤3G/4G生命全週期,回溯產業鏈投資軌跡
①傳輸網、無線網結構化支出呈現不同的投資規律;
②主裝置商營收呈現穩定增長的特點,零部件商的受益時點則有先後;
③5G時代終端的成長將從“價”的增長邏輯切換成“量”的增長邏輯,出貨量增長曲線會更加陡峭。展望5G建設我們預判:5G初期將與4G建設協同演進,5G的建設週期較4G持續時間更長;5G基站數量將達4G的1.3至1.5倍,單基站造價達21萬元,5G投資規模將達1.2萬億。
中國5G正處於建設期
根據每一代通訊技術發展歷程,我們將5G的發展階段分為規劃期、建設期、應用期。
①規劃期:標準制定(2017-2020)
5G標準由各國研究機構、運營商、裝置製造商、標準組織參與技術研究、開發實踐和標準制定。根據3GPP此前公佈的5G網路標準制定過程,5G第一階段啟動R15為5G標準,於2018年6月完成,本階段完成獨立組網的5G標準(SA),支援增強移動寬頻和低時延高可靠物聯網,完成網路介面協議。第二階段啟動R16為5G標準,預計2019年12月完成。
②建設期:(2019-2025)
4G時代,全球運營商資本開支在2015年達到高峰,2018年4G建設尾期達到底部,2019年5G建設元年,運營商資本開始將回升。2019年三大運營商總資本開支預計為1945(移動計1585億),其中5G建設預計投入246億。由於5G三大場景在技術上難度不同,標準制定在2019年基本完成,5G場景較4G更廣泛、複雜,建設週期預計有5年。
5G應用伴隨建設推進,三大應用場景應用將逐步落實。目前5G小規模試點部署的優勢首先將透過eMBB業務面向移動網際網路,例如以人為中心的4k/8k,360影片帶來的沉浸式娛樂消費;2022年後隨著基站和下游應用終端數量增加,低時延場景技術成熟度提高,運營商將關注低時延和高可靠的網路建設,工業網際網路、車聯網等場景的應用將使得5G價值得到充分發揮。
5G將同時帶動資訊產業和其他垂直行業發展
5G不僅能在全球科技發展中提升自身的競爭力,也將成為經濟疲軟狀態下有力的抓手。據中國信通院測算,預計5G在2020-2025年將拉動中國5G帶動中國數字經濟增長15.2億元,其中資訊產業增加值增加3.3萬億元,而帶動其他垂直產業(車聯網、工業網際網路、醫療)增加值增加11.9萬億元。
產業發展的動力
①政策:5G是數字化革命良機,政策方面有望持續加碼
從政策角度看,2019年國家對5G有望持續加碼。全球經濟長期疲軟,各國政府希望藉由高科技產業帶動全行業發展,帶動經濟走出低谷。5G被各國寄予厚望,被認為是打通各行業進入數字化革命的良機。
目前,中國已經將5G商用步伐作為2019年重點工作之一。工信部在5G應用場景的超高畫質影片、車聯網等方面釋出產業支援政策。同時地方級政府高度關注5G程序,截至5月10日,中國已有5省5市釋出5G商用基站建設目標(2020-2022)數量達到53.22萬個,全國24個省份已經打通5G電話,意味著這些省份已經具備支援5G手機接入端到端5G網路能力。
②供給端:運營商資本開支計劃決定5G發展程序
運營商投資是5G發展重要的驅動力之一。目前中國4G滲透率已達到75%,4G成為運營商“現金牛”業務,藉助4G帶來充足的現金流,國內三大運營商緊鑼密鼓進行5G實驗及網路建設。2019年發放5G牌照,2020年5G實現大規模商用:
中國移動建設計劃:2018年初-2019年進行5G規模試驗,2019年底-2020年完成5G網路預商用和商用,形成面向運營的技術體系、面向友好的業務體驗測試,開展規劃、組網、建設工作。
中國電信建設計劃:2017-2018年已開展小規模外場試驗,進行無線組網方案與能力試驗,結合終端原型機進行系統試驗和業務演示;2018下半年到2019年開展規模及預商用試驗;2020年是實現重點城市重點區域規模部署5G網路建設,並開展商用。
中國聯通建設計劃:2018-2019年初,實驗室和外場組網驗證;2019年-2020年初,網路規劃,試商用建設和行業應用推廣。
全球移動資料業務流量出現爆炸式增長,4G承載能力不足影響新應用發展。根據思科資料,2021年,全球資料量將達到49EB,是2016年7倍,影片業務成為資料流量增長的動力來源,流量的快速增長使得4G體驗速率下滑,同時受限於4G頻寬能力不足,4K/8K,360度影片無法實現。
產業環境與產業競爭
日、韓、中、美、歐引領5G發展
全球5G建設有序開展,南韓美國已宣佈開啟5G商用。中國通訊技術經歷“2G跟隨”、“3G突破”、“4G同步”在5G時代達到全球第一梯隊。目前全球5G發展主要由日、韓、中、美、歐引領。
南韓:4月3日,南韓三家運營商正式推出5G商用服務,由此正式成為全球首個商用5G的國家。同時計劃在2019年下半年開始全國商用部署5G網路,同時推出具備5G毫米波工作頻段的智慧手機。
北美:4月3日,Verizon率先在明尼阿波利斯和芝加哥商用5G。4月9日,AT&T宣佈將其5G網路部署再擴充套件7個城市,AT&T在美國共有19個城市部署了5G網路。T-Mobile將在今年下半年商用5G。Sprint今年5月商用5G。
中國:按照之前的規劃,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2020開始進行5G正式商用。
日本:計劃從2020年春季開始陸續推出全面eMBB服務。
歐盟:歐盟主導了5G標準程序,大部分歐洲國家計劃在2020年啟用5G。
全球裝置商CR5超60%,國內裝置商競爭優勢凸顯
全球通訊裝置商經歷數十年變革,形成寡頭壟斷市場,CR5超60%。裝置商直接向全球運營商提供通訊裝置,是全球競爭的主要戰場,也是產業鏈最重要的環節。
隨著每一代通訊制式變革,早期裝置商(如阿爾卡特、朗訊、北電網路、諾基亞等)經歷多輪併購重組整合到愛立信、諾基亞。國內裝置商華為和中興在國際巨頭角逐中佈局3G,4G時代逐步興起,與諾基亞、愛立信形成四足鼎立格局。
在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短期內不改全球裝置商大格局。貿易反全球化趨勢愈演愈烈,2018年4月以來以中興和華為為首的國內廠商面臨海外壓力不斷。中興禁令解除後,2019年5月15日美國BIS將華為列入“實體名單”,當即有部分美國企業停止對華為出貨。
華為在美國在經歷中興禁購事件後,華為加大關鍵晶片的存貨量,同時啟用海思保證部分晶片持續供應。華為在5G領域領先2-3年,優勢歐洲市場影響可控,短期內貿易戰不改全球裝置商大格局。
通訊產業鏈全球分工明確,禁購同時影響中美兩國。華為核心供應商92家中33家來自於美國,佔核心供應商36%,其中大多為晶片供應商。中國企業大量採購同時給美國晶片帶來豐厚利潤,在通訊產業鏈全球化生產下,禁購同時影響中美雙方,因此,美國商務部發布從5月20日起90天內暫停執行“禁令”。
裝置商競爭格局出現新變化,三星成為5G裝置商新進入者。從5G最新訂單情況來看,華為訂單數量最多,5G基站出貨量超過10萬。三星在5G時代成為裝置商新進入者,目前主要供貨與南韓電信運營商,發貨量3.6萬。
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全球5G仍然如期推進,其對於構建智慧物聯產業的競爭力來說意義重大,而隨著5G進展和全球格局的變化,不僅僅是5G裝置投資,產業鏈重構帶來的上游自主可控與包括手機、物聯端、智慧汽車為代表的5G終端產業創新正進入實質階段,面臨投資機遇!
全球5G如期推進,中美博弈帶來產業鏈重構和自主可控新機遇。工信部頒佈5G商用牌照,意味著包括2.6GHz產業鏈在內外場規模技術方案已經成熟,可以投入規模商用,產業鏈在國內市場龐大需求驅動下進入新一輪資本開支週期,傳輸網與IP承載網也將迎來大規模的擴容與升級,主裝置商與上游供應商在未來5年將持續受益。
面對來自外部環境的技術封鎖,國內龍頭廠商在網路側核心領域已完全實現了自主可控,非核心部分的備貨和替代方案也很充分,5G網路建設不會受到影響。手機射頻前端目前還需依賴海外方案,安卓系統的禁令也將影響海外市場,但國內大量相關工作已在進行,有望在短期取得突破,總體風險可控。
國內上游自主體系化工作有望加速完善。5G首次構建完整的物聯網網路(CT)基礎設施,連線終端價值量將大幅提升。5G三大應用場景,mMTC和uRLLC都是面向物聯網的新場景,將推動移動網際網路向萬物互聯時代轉變。物聯網發展路徑“連線—感知—智慧”,第一個階段首先是聯網終端的放量,2018年中國M2M連線數共計6.7億,成為全球最大的M2M市場。
全球運營商逐步退出2G轉向4G,2019年是5G啟動元年,物聯網將由LPWAN向LTE/5G高速率轉變,物聯網終端模組和資料的單體價值都將大幅提升。邊緣計算將為物聯網提供全新的IT支撐。
看好車聯網、以PC/pad為代表的消費電子、以POS/自動販賣機為代表的電子支付、空港物流領域資產追蹤、工業互聯和醫療等物聯網應用的發展。5G助力手機產業鏈開啟新空間。根據IDC,2018年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為14.07億部,同比下降3.7%,手機行業步入成熟期,進入存量競爭時代。同時IDC預測,2019年5G手機滲透率僅0.5%,而到2023年,5G手機出貨量將達總出貨量的26%,5G手機將引領全球使用者換機潮。國內三大運營商正在積極推進5G試點,2019年國內將有20個城市享受5G覆蓋。各家手機廠商也在同時搶跑5G賽道。
據GSA,截止至2019年4月底,全球共公開宣佈的5G手機共16款,其中中國廠商4家,在5G首次參與標準制定,將獲得更多話語權。從技術的角度看,5G手機面臨多重挑戰:由於複雜性更高,晶片將是5G手機的核心難點;同時射頻數量和難度加大,對手機散熱要求也更高,提升對手機散熱模組的需求。
5G將推動手機產業鏈的發展,為產業帶來新的增長空間,同時中國廠商有望獲得更多的話語權。5G助力智慧駕駛產業步入量產前夕。
從網路端看,5G網路切片與邊緣計算能力使智慧駕駛成為可能,5G的邊緣計算實現在網路邊緣完成資料分析處理,滿足智慧駕駛低時延要求;而網路切片能夠根據業務需求和資料優先順序來分配網路滿足需求。
從車企端看,多家車企推出電動化平臺,基於同一平臺可提高新車型開發效率,縮短研發週期,實現零部件共享,降低生產成本,核心零部件成本逐步下降,網際網路公司也相繼釋出應用平臺。
車路協同將是智慧駕駛全面實現的必經之路,首先,對多種交通場景,單車智慧有侷限性;其次,自動駕駛商業化需要成本可控;再者透過車路協同,可以幫助車輛做出最優決策。透過集約式的建設智慧道路,能夠實現給車路減配,實現大規模智慧駕駛落地。
5G商用落地,將帶動實體產業的創新,5G手機、5G火車站、5G地鐵站、5G自動駕駛示範區等一大批5G應用領域的創新產業將迅速發展並落地。
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釋出的《5G產業經濟貢獻》稱,在經濟社會直接貢獻方面,預計2020年至2025年期間,中國5G商用直接帶動的經濟總產出達10.6萬億元,直接創造的經濟增加值達3.3萬億元;間接貢獻方面,預計2020年至2025年期間,中國5G商用間接拉動的經濟總產出約24.8萬億元,間接帶動的經濟增加值達8.4萬億元;就業貢獻方面,預計到2025年,5G將直接創造超過300萬個就業崗位。
-
3 # 追逐夢想開花
5g的到來,是否會讓儲存空間變得不重要?
恰恰相反,5G的到來對資料備份有著更高的要求。因為資料的儲存不能一直用傳輸過程中的狀態來儲存,它始終必須有一個落腳點。那麼這個落腳點是誰?
中心化的時代,由中心資料庫承擔了這個落腳點的責任。有了中心點這一明確的座標,所有的電子計算機都可以連線它來獲取固定的資料,我們要做的就是維護中心點的安全和拓展資料傳輸的通道。
而題中所述,去中心化的時代將會改變中心化儲存的架構,消除原有瓶頸。理論上來說,文中所述的狀態是利用閒置資源樹立起多個“移動中心”,從而分擔固定中心的壓力,實際上還是沒有擺脫中心化模式的結構。
另外,由於要樹立起多個“移動中心”,因此實際上它對閒置資源是有要求的。最起碼要求閒置資源要足夠穩定、連結通道足夠寬大。
其次,如果是在雲端拼裝多個閒置資源點來形成一個“移動中心”,那麼裡邊就有兩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個是需要更高層、更靈活、更安全的資料架構來完成資料梳理和傳輸,否則資料要從哪個移動中心點調取都不知道。
一個是要解決資料重複儲存或有效備份的問題,否則一旦某一個移動中心點臨時下限,而它又儲存著唯一的一份資料,那麼在它上線之前誰都無法調取它的資料;又或者為了解決臨時下線的問題,多個移動中心重複儲存資料就會造成網路資源浪費的現象。
無論是哪個原因,都無法真正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因此,單從上面的一些簡單現象分析就能看出,實際上這所謂的去中心化結構是會對儲存資源有著更高的要求的。
那麼回到5G時代的中心化結構上。5G解決了什麼問題?其實就是資料傳輸速度加快。打個比方,以前每秒傳輸100MB,現在5G每秒傳輸1GB(假設)。它是如何實現的,它不是提升了資料的傳輸速度,而是提升了資料的傳輸和接收容量。
因為資料傳輸是透過物理手段實現的,它在屬性上就有一定的限制。衛星廣播每分鐘就發出固定頻次的訊號,再快就不行了。在這有限的傳輸頻次裡,如何提高資料傳輸速度?無疑是透過增加每次訊號的資料容量最為划算。以前一次訊號傳100MB資料,現在一次傳1GB(假設)。所以人在感官上就感覺到5G的傳輸速度加快。
在這個過程中,對資料的打包處理和發射,以及接收和解析,就需要更高效能的硬體來完成。大量資料在儲存硬體裡快速地調取、寫入、傳輸、消除……這實際上就是變相的要求儲存硬體有著更高的穩定性,否則寫著寫著硬體就燒掉了。
如果採用去中心化的儲存結構,會有更多龐大的臨時資料在儲存硬體裡進進出出,更是加速了硬體的損耗,你說他是不是對硬體和資料儲存結構有著更高的要求?
5G的來臨,的確能豐富商家的服務手段,提升人們享受服務的感官體驗。如果說,以前2G時代只能發短線,發個彩信都夠嗆;而到後來的4G時代能夠聽音樂、看影片,打打小解析度的手機遊戲。那麼到了5G時代能夠幹什麼?說不定你打一場遊戲錢就可以先看一場畫面精美的3D電影作為開場白,遊戲中的人物細節能夠雕刻得細緻入微;看影片同時能夠載入更多的高效表情,人物特效,等等等等。這些都是5G能帶給我們的美好想象。
但是想象也是需要建立在實際基礎上實現的,並不是說它好它就能憑空出現。就比如坦克再硬,它也是建立在裝甲材料足夠堅固的基礎上的,而不是靠信仰的想象。所以5G時代並不是說能立馬解決現有的難題,而是建立在現有的基礎上再提出更高的要求,說不定它還會給現有問題增加更高的負荷,直到倒逼技術做出更好的改善。
作者:區塊鏈八卦姐
隨著5G時代的到來,應用變得越來越豐富、使用者數量也越來越多,這就導致資料成幾何級增長。據IDC預測,全球資料圈將從2018年的33ZB增長到2025年的175ZB。我國資料量預計到2025年,將增長至48.6ZB,佔全球資料圈的27.8%。資料爆炸增長給本地儲存帶了巨大壓力,儲存系統已經不堪重負,處於崩潰的邊緣。此外,在5G技術的催生下,各種複雜的業務和應用場景將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包括雲VR/AR、智慧安防、車聯網、智慧城市、智慧製造、無人機、軟體定義廣域網+網路附加儲存(SDWAN+NAS)、無線Mesh產品、邊緣計算模組等。應用的多樣化和場景的複雜化,對儲存架構的可用性、安全性提出新的要求。傳統儲存架構在實時性任務能力、服務能力、支撐能力的提升上都存在天花板。同時資料遷移帶來業務中斷風險。集中式儲存的更新換代意味著資料搬遷。以CRM業務系統為例,承載1000萬用戶的CRM系統1PB資料需遷移1年,需100多位工程師保障,割接時長達到100小時,伴隨不可預測的業務中斷風險。顯然,5G時代引發的資料爆發式增長,將對儲存容量能力和整個業務應用的連續性執行帶來極大壓力。業界認為,傳統儲存被動解決問題的方法越來越行不通,擺脫困境的唯一出路就是徹底改變儲存架構,並採用新型的的儲存技術來滿足業務需求。新時代下儲存應該從中心化走向去中心化面對海量資料的處理,只有去中心化才能消除瓶頸進一步提高可靠性。應對複雜多變的資料環境過程中,去中心化儲存正在成為當下新時代企業儲存需求的新寵。2015年,Protocol Labs協定實驗室釋出的IPFS打響了未來去中心化儲存之爭,一度成為區塊鏈行業中最受青睞的技術之一。隨後,去中心化儲存概念得到廣泛認可,Sia、Storj、Maidsafe、Genaro等專案相繼推出,讓市場又掀起了一股去中心化儲存風。總的來說,這些去中心化儲存專案希望利用閒置的頻寬、儲存、計算等資源,並透過跨平臺、低功耗的技術,以及節點就近點對點訪問的智慧排程技術,提供實現更快、更易擴充套件、更環保的計算資源。
回覆列表
這個是沒有太大影響!5G網路速度的提高,手機的作業系統和應用程式也會變得更加複雜,對儲存的要求會更高,現在的手機已經往8G+256G上走。8G+256G的意思:8G是指執行記憶體,手機的作業系統和應用程式,還有程式產生的實時互動資料都存放在這裡,256G是存放大的影片或者檔案。前者要求儲存速度跟上5G的速度,不單是要求快,而且要求可靠性很高,儲存也一樣要求足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