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歷說史
-
2 # 小小七9527
漢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也是中國歷史上封建王朝最傑出的君主之一。自漢武帝開始,大破匈奴,遠征大院,征服西域,也收復了越南,還吞併了北韓。也正式的江西與納入中華的版圖。奠定了西漢王朝最強盛的局面!
漢武帝用人破舊創新,唯才是舉!再位期間還兩次發詔書求賢!在以前的風陣體之下,很多人都是用自己熟悉的親信。還論資排輩,想要晉升必須要一步一步的爬誰都不能壞了規矩。但是漢武帝不同只要是有才華的人。他照樣是求賢若渴,敢於提拔,而且也不問出聲,例如:衛青和霍去病都是從奴僕中出來的!衛青和霍去病,一個是帥才,一個是將才。匈奴也被他們打得到處亂竄,活生生打出一條河西走廊!
而且漢武帝不僅僅是優秀的政治家,也是一個愛好文學的詩人,也留下了一些詩詞作品。
漢武帝擴大了中華的版圖,又派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絲綢之路等等,可以說他的豐功偉績是空前的大。只是在晚年因為巫蠱之禍留下了一些負面的汙點。這些的巫蠱之亂也使得漢武帝失去了很多的親人,太子劉據以及劉據的三子一女,全部因巫蠱之亂而遇害。這也是漢武帝非常後悔的一件事!漢武帝也能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重新對朝政做了一些息兵養民,輕徭薄賦的政策,也為後西漢孝宣中興的強盛奠定了基礎!
漢武帝並不是一個殘暴的君主,他征戰四方也是為了國家,常年受到匈奴等地的騷擾,也只好把他們全部都打殘。漢武帝的豐功偉績可以說很多帝王都比不上!
-
3 # 佰鑫麵筋機械
漢武帝(前156一前87),即劉徹。西漢皇帝。前156一前87年在位。景帝之子。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用法術刑名;頒行“推恩令”,削割據勢力;官營鹽鐵貿易,平抑物價;治理黃河,興修水利,移民屯邊,行“代田法”;派張騫等出使西域,任用衛青、霍去病等大破匈奴,設郡縣於雲南、貴州,將漢朝推向全盛時期。能詩善賦,原有文集兩卷,亡佚。
漢武帝時期的西漢帝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在中國歷史上,也是比較強盛的時期。在歷代王朝的歷史上,有“漢唐盛世”之說。這裡的“漢”,主要是指的漢武帝時期。人們又常常把漢武帝和秦始皇相提並論,因為中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是秦始皇創立,由漢武帝鞏固下來的。他在位54年,實行了許多新的措施,使西漢王朝出現了空前未有的繁榮景象。
劉徹是漢景帝的兒子,漢高祖的曾孫,公元前156年生於猗立殿,他7歲時被立為太子,16歲時即皇帝位。儘管漢武帝即位時還很年輕,可是他很有一套治國的辦法。他即位不久,就下了一道詔書,讓丞相、御史、郡守、諸侯王等人推薦賢良方正。詔令一下,各地推舉了不少讀書人,有100多人被選送到中央政府。漢武帝親自策問他們的治國安邦之道。其中有一個叫董仲舒的,在對策中提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這種主張恰好符合漢武帝統一天下的願望,因此,漢武帝大為稱讚,丞相衛綰也向漢武帝上了一個奏章,指出各地派來的賢良方正,有的是法家一派的,有的是縱橫家一派的,還有其這各派的,這些人不但不能治理好國家,而且各立一說,會把朝庭擾亂,應當一律不用。漢武帝接受了董仲舒和衛綰的建議,只把公孫弘,莊助等幾個儒家學派的留下,其餘的人一律不加任用。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墨黜百家,獨尊儒術”。從此,儒家作為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對整個封建社會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漢武帝在解決整個社會問題上,也很敏銳和果斷。他懂得要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首先要提高生產,增強經濟能力。他一方面穩定個體小農經濟,宣佈“重本輕末”的政策;另一方面則對地主的兼併和不法行為加以限制。同時他還注意興修水利,先後修了引謂入河,引汾入河,引斜入渭等渠道,這樣既可通航,又可灌溉田地。在他即位後的20年裡,又實施了新財政政策與新經濟政策;整理幣制,將貨幣的鑄造和發行,直接控制起來;廢銷各種雜劣銅錢,統一推行“五銖錢”。實行鹽鐵官營,設立鹽官和鐵官。控制與經濟命脈有關的大手工業和大商業。這些政策的實行,充裕了漢王朝的財政。
漢武帝由於中央集權大大加強,國家的經濟實力空前雄厚,為了維護北方邊境地區的生產和人民的生活,漢武帝決定改變漢初以來對匈奴的和新政策,進行一場反擊匈奴的戰爭,並於公元前127年、121年、119年對匈奴發動了3次大規模的戰役。這3次戰役都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給匈奴貴族以致命的打擊,基本上解決了匈奴的威脅,保障了邊境地區人民的安居生產。但這些戰爭消耗了國家的財富,使廣大人民增加了徭役之苦,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他為了聯合西域,共抗匈奴,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溝通了同西域的聯絡,開闢了“絲綢之路”,開創了中原和西域各地文化、物產交流的新紀元。不但促進了亞洲各地經濟和生產的發展,也促進了歐亞之間的聯絡。
公元前88年,漢武帝70歲時,開始考慮自己的後事。他叫畫公畫了一張“周公背成王朝諸侯圖”送給霍光,意思是讓霍光輔佐他的小兒子劉弗陵作皇帝。為了防止太后專權,漢武帝又殺死了劉弗陵的母親鉤弋夫人。漢武帝安排好後事以後,不久就死去了。
武帝雄才意欲何?文武兼資振古國。
紹發華統彰九野,敢擊匈奴正六合。
悔過曾使眾心恪,富民又啟譜新轍。
風雨茂陵依舊在,春秋千古瓠子歌。
-
4 # 一笑讀史
漢武帝是個殘暴的皇帝嗎?這個問題,我來回答,我以為,漢武帝不是一個殘暴的皇帝。
漢武帝,名劉徹,生於公元前157年,死於公元前87年,是西漢第七位皇帝,他是漢景帝劉啟的兒子。
漢武帝在位期間,讓西漢王朝達到了輝煌繁榮的頂峰,具體可以從以下方面反映出來。
一、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武帝聽從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把儒家學說作為思想的正統,一改春秋以來的”百家爭鳴“,多種思想共同參政的局面,這是一種與時俱進的新思想。它維護了封建統治秩序,神化了專制王權,因而受到中國古代封建統治者推崇,成為兩千多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正統和主流思想。
二、察舉制夏、商、西周實行「世卿世祿制」。到春秋戰國時,統治階層改革舊有制度,更為了富國強兵,破格任用一些地位低下而才幹出眾的人。在漢武帝時,為了適應國家統治的需要,建立了一整套選拔官吏的制度,名為「察舉制」。同時,他在教育上第一次以太學的方式對人才來進行培養,促進了國家的發展。
三、開疆擴土漢武帝在秦朝幅員遼闊的基礎上,有意識的把當地的國土向外擴充套件,除與匈奴長年交戰外,還破閩越、南越、衛氏北韓、大宛,又鑿空西域、開絲綢之路,並開闢西南夷。
四、建元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這種紀元方式更有利於史官清晰地記載歷史。
五、罪己詔漢武帝胸懷寬闊,敢於自我批評,他的罪己詔讓人明白,皇帝也有犯錯的時候。
結語:武漢帝卓越的治世之才廣泛的贏得了後世的讚譽,毛主席曾說:漢武帝雄才大略,開拓劉邦的業績,晚年自知奢侈、黷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詔,不失為鼎盛之世。而毛主席用“秦皇漢武”來顯示他是與秦始皇並肩的偉大帝王,而漢朝成為世界上當時最先進、最繁榮的國家,也是跟他的雄才大略分不開的。
-
5 # 不愛小說愛歷史
漢武帝殘不殘暴,當從歷史的評價中去找尋答案!史記是這樣記載的:“餘從巡祭天地諸神名山川而封禪焉。入壽宮侍祠神語,究觀方士祠官之言,於是退而論次自古以來用事於鬼神者,具見其表裡。後有君子,得以覽焉。至若俎豆珪幣之詳,獻酬之禮,則有司存焉。”從太史公筆下我們可以看出司馬遷對武帝的評價是抑多褒少的。我們在來看看《漢書》記載:“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遂疇諮海內,舉其俊茂,與之立功。興太學,修郊祀,改正朔,定歷數,協音律,作詩樂,建封禪,禮百神,紹周後,號令文章,煥然可述,後嗣得遵洪業,而有三代之風。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儉以濟斯民,雖詩書所稱,何有加焉。”從中又可以看出,班固對武帝還是比較推崇的。多疑,是大多數皇帝共有的一個性格缺陷,結合武帝一朝,其實是武帝內心思想的一個轉變過程,前期的表現是一改漢朝對匈奴的和親政策,使用武力將漢的疆域國力推向頂峰。前期有個外部強敵還好,而後期當外部勢力瓦解,武帝多疑的性格缺陷則又把他自己推向了暴戾的邊緣。正所謂人無完人,武帝自然不是一個無理殘暴之人。
-
6 # 大餘維克
我們國家所謂的“漢唐盛世”。其中的“漢”就是指漢武帝的早中期,這時經過以民休息的“文景之治”,已經超過當時之前的歷史最高水平,天下大冶,漢武帝是治世明君,殘暴無從談起。答案是否定的。
如果漢武帝中晚期若不是有匈奴入侵!可能當時的盛世水平,就是二千多年後的今天,乃然是無法企及的,至於“削藩”中的“推恩令”以及殺鉤弋夫人這是為了統治中央集權。這是封建王朝的一種手段。談不上什麼殘暴不殘暴。說白了這就是人家的家事。
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是因為儒家思想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符合封建社會的統治利益!而儒家思想的確為漢朝的統治帶來了強有力的效果,漢朝延續了407年。這足以說明儒家的“王道”是符合當時的治世理念
武帝中晚年,由於漢匈的長期戰爭,的確給老百姓帶來了災難,三代皇帝積累的財富,在短短十數年期間,全部用光,
從另一角度講,它的長期效應卻是值得的,沒有了邊患,打通了西域通道,老百姓在長期以來得到了安定!所以漢武帝不但不是殘暴的君主,而是“雄主”和“明君。”晚年,他覺得自己窮兵黷武。還向全國公佈“罪已紹”來檢討自已的得失,說明他是一個拿得起,放得下的皇帝。漢武帝的統治,被稱為“強漢”,影響深遠,是所有後世統治君王難以企及的高度?
-
7 # 迷萌樂
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他在治國理政,強國富民方面很有能力,被稱為是文治武功的千古一帝。但他也是一位很殘暴的皇帝,他的殘暴體現在他亂殺無辜上,他動不動就滅人九族,實在是太殘忍了。他做過的這樣四件事,就證明他是暴君的鐵證。
首先一件,就是漢武帝把漢代的第一大狹郭解殺了。郭解是一個性格爆躁,熱血心腸的大俠,並且還是一位很講道理的人,曾經他的侄子借他的名義欺負別人,最後被別人殺了,後來,此人親自來向他解釋,他放過了他,埋葬自己的侄子,得到了人們的稱讚,對於這樣一位大義之人,卻由於官員的忌憚,認為他挑釁官府的權威,告知漢武帝,於是漢武帝就找個理由把他殺了。還有一殘忍的事是,漢武帝把漢代的四大名將殺了,並且還滅了九族,曾跟隨他南征北戰,戰功顯赫的公孫敖、趙破奴、李廣利和荀彘都被漢武帝滅了滿門。而這些將領都沒有犯死罪,可是兇狠的漢武帝都把他們的全族都絞殺了。
還有一件殘忍的事是,對司馬遷處以宮刑。名將李陵曾是漢武帝的心腹大將,很善於對戰匈奴,常會以少勝多,可突然有一次,匈奴大軍攻過來,在加上軍隊裡出了一個奸細向匈奴告密了,導致李陵被活捉了,漢武帝聽到後大怒,司馬遷是李陵的好友,為他辯解了幾句,後來證實李陵投降了匈奴,漢武帝就給司馬遷處以宮刑。另有一件事,可以把漢武帝推到暴君的極端。晚年的漢武帝迷信巫蠱之術,他常會幻想別人會用巫蠱之術來害他,後來丞相的兒子被告與漢武帝的公主通姦,這件事牽連了好幾萬人,連太子和皇后都被逼自殺了,差不多有十幾萬人死於此事中。
所以,以上事情,就足以證明漢武帝是一位暴君了。
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他在治國理政,強國富民方面很有能力,被稱為是文治武功的千古一帝。但他也是一位很殘暴的皇帝,他的殘暴體現在他亂殺無辜上,他動不動就滅人九族,實在是太殘忍了。他做過的這樣四件事,就證明他是暴君的鐵證。
首先一件,就是漢武帝把漢代的第一大狹郭解殺了。郭解是一個性格爆躁,熱血心腸的大俠,並且還是一位很講道理的人,曾經他的侄子借他的名義欺負別人,最後被別人殺了,後來,此人親自來向他解釋,他放過了他,埋葬自己的侄子,得到了人們的稱讚,對於這樣一位大義之人,卻由於官員的忌憚,認為他挑釁官府的權威,告知漢武帝,於是漢武帝就找個理由把他殺了。還有一殘忍的事是,漢武帝把漢代的四大名將殺了,並且還滅了九族,曾跟隨他南征北戰,戰功顯赫的公孫敖、趙破奴、李廣利和荀彘都被漢武帝滅了滿門。而這些將領都沒有犯死罪,可是兇狠的漢武帝都把他們的全族都絞殺了。
還有一件殘忍的事是,對司馬遷處以宮刑。名將李陵曾是漢武帝的心腹大將,很善於對戰匈奴,常會以少勝多,可突然有一次,匈奴大軍攻過來,在加上軍隊裡出了一個奸細向匈奴告密了,導致李陵被活捉了,漢武帝聽到後大怒,司馬遷是李陵的好友,為他辯解了幾句,後來證實李陵投降了匈奴,漢武帝就給司馬遷處以宮刑。另有一件事,可以把漢武帝推到暴君的極端。晚年的漢武帝迷信巫蠱之術,他常會幻想別人會用巫蠱之術來害他,後來丞相的兒子被告與漢武帝的公主通姦,這件事牽連了好幾萬人,連太子和皇后都被逼自殺了,差不多有十幾萬人死於此事中。
所以,以上事情,就足以證明漢武帝是一位暴君了。
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他在治國理政,強國富民方面很有能力,被稱為是文治武功的千古一帝。但他也是一位很殘暴的皇帝,他的殘暴體現在他亂殺無辜上,他動不動就滅人九族,實在是太殘忍了。他做過的這樣四件事,就證明他是暴君的鐵證。
首先一件,就是漢武帝把漢代的第一大狹郭解殺了。郭解是一個性格爆躁,熱血心腸的大俠,並且還是一位很講道理的人,曾經他的侄子借他的名義欺負別人,最後被別人殺了,後來,此人親自來向他解釋,他放過了他,埋葬自己的侄子,得到了人們的稱讚,對於這樣一位大義之人,卻由於官員的忌憚,認為他挑釁官府的權威,告知漢武帝,於是漢武帝就找個理由把他殺了。還有一殘忍的事是,漢武帝把漢代的四大名將殺了,並且還滅了九族,曾跟隨他南征北戰,戰功顯赫的公孫敖、趙破奴、李廣利和荀彘都被漢武帝滅了滿門。而這些將領都沒有犯死罪,可是兇狠的漢武帝都把他們的全族都絞殺了。
還有一件殘忍的事是,對司馬遷處以宮刑。名將李陵曾是漢武帝的心腹大將,很善於對戰匈奴,常會以少勝多,可突然有一次,匈奴大軍攻過來,在加上軍隊裡出了一個奸細向匈奴告密了,導致李陵被活捉了,漢武帝聽到後大怒,司馬遷是李陵的好友,為他辯解了幾句,後來證實李陵投降了匈奴,漢武帝就給司馬遷處以宮刑。另有一件事,可以把漢武帝推到暴君的極端。晚年的漢武帝迷信巫蠱之術,他常會幻想別人會用巫蠱之術來害他,後來丞相的兒子被告與漢武帝的公主通姦,這件事牽連了好幾萬人,連太子和皇后都被逼自殺了,差不多有十幾萬人死於此事中。
所以,以上事情,就足以證明漢武帝是一位暴君了。
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他在治國理政,強國富民方面很有能力,被稱為是文治武
-
8 # 毛驢兒談歷史
不是暴君。我們把“天下百姓”和“文武官吏”分為兩部分看,就可以判斷出一個皇帝是否殘暴。
殘害百姓者――暴君,誅殺大臣者――不算暴君
漢武帝在位54年,修了53年陵墓,這就是他浪費民財民力的最大汙點。
在西漢末年,天下大亂,赤眉軍攻入長安,而面對軍費壓力,赤眉軍大肆挖掘茂陵(漢武帝陵寢),據說打開了墓葬,光搬運寶物就用了十幾天,可見,寶物之多!
唐朝末年,黃巢起義,這個黃巢盜挖了不少墓葬,其中就大力氣挖掘漢武帝的茂陵,之後搬運裡面的寶貝,用了3天。
而經歷2000年盜掘,考古專家本以為茂陵已空,沒有什麼可勘探的價值了!但是,之後驚奇的發現,之前被大規模盜掘的僅僅是茂陵陪葬品的一部分。
由此可見,漢武帝的陵墓之大,所藏寶物之多。可是並有聽說他在修建陵墓期間,有任何的強徵豪取的行為。那麼我們就可以認為,給他幹活兒的人,還是有工資可以拿的,不敢說有多少,至少是能夠養家餬口吧。
所以在對待天下百姓這方面,漢武帝不是殘暴的。
有人歷數漢武帝四大過錯:
1、迷信神鬼之說,渴求長生不老,浪費了大量財力用以煉丹求道。
“有錢難買我願意”這是千古不變的真理。漢武帝沒有實行暴政去搜刮民財,渴望長生也無可厚非,根本與殘暴搭不上邊。
2、閹割司馬遷。
搞笑了,這也能算作殘暴嗎?辱罵皇上這是多大的罪過?自己心裡沒數嗎?你就是罵鄰居王大爺,他老人家也得敲你兩柺杖不是。(何況司馬遷自己都沒說啥)
3、窮兵黷武,好大喜功。連連發動對匈奴的進攻。既浪費了國力,又沒有達到目的。晚年疑心深重,殺害了太子。使得西漢由此走向衰落。隨意殺戮大臣,人心分崩離析。
晚清倒是沒有進攻過誰,只忙著賠款割地了。說漢武帝疑心重,殺太子、殺大臣。這就是我一開始說的,他們這是“皇權鬥爭”,沒有真正的誰對誰錯。皇帝誅殺大臣毫不留情,可是後來的王莽、曹操之類,殺起皇室人員來也不見有一絲的仁慈之心。
4、巫蠱之禍。
說起來,這與第三點是一件事。
綜上所述,我認為漢武帝的過錯只能說是“失德”絕不是“殘暴”。
-
9 # 許願的泥菩
說漢武帝殘暴,更多的都是用其晚年的事來說的。主要說的也就那麼幾件事:
第一個巫蠱之禍;第二個對匈奴連年征戰,窮兵贖武;第三個自制力極差,不辨是非。
我們逐一說一下這幾個。
先說巫蠱之禍,這個最主要的是還是在爭奪太子之位,既然攪到這裡面了,那就沒有什麼好壞之說,只能說是自己站錯了隊伍,歷史上因為太子之位爭奪而出事的官員多的事,裡面有好的,也有壞的。
再說說對匈奴的連年征戰,窮兵贖武。其實歷史上所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好像想法都一樣:在自己有生之年,替子孫後代把所有的隱患都除掉,然後,子孫後代接手王朝之後,安安穩穩的當個皇帝就行了,沒有那麼多危險。秦始皇這麼想的,漢武帝這麼想的,唐太宗這麼想的,朱元璋和朱棣就更不用說了。漢武帝經過前期對匈奴的用兵,已經傷了匈奴的元氣,但是他的威脅依然存在,仍是漢朝的大患,所以為了子孫後代著想,必須要徹底消滅匈奴。為什麼這麼說呢,從漢武帝殺死他的寵妃就可以知道,為了防止在他走後後宮干政,從而影響繼位的皇帝的政策。
至於最後的兩個事,懶得去說了,沒什麼可說的。但要依次就定其是暴君,感覺怎麼都站不住。
所有的皇帝在老年的時候都是一樣的。到了老年基本錯誤不斷,各種原因交織,導致其不管是做事,還是思考問題,都有點偏執,甚至是瘋狂。其實關於漢武帝,個人覺得,在霍去病和衛青相繼去世之後,其已經死了一大半了。兩個都有他親自培養,一步一步帶起來,猶如其左膀右臂的將領相繼去世,可能他已經知道屬於自己的時代過去了,剩下的只是在硬撐而已。
不管我們現在在這邊怎麼評論,都無法全面的複述當時的情況,都是我們的猜測,因為我們繼不是皇帝,對其當時的情況也不清楚,對事件的瞭解也不清楚,所有的都是基於我們自己的想法和帶有他人想法的記錄。所以,說其是暴君也罷,說其是雄主也罷,但是其在位時的各種舉措,影響了我們千年的歷史。
-
10 # 陳佐基
漢武帝不是殘暴帝王,而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有功於社稷的皇帝。他少年登基,即位之初便想有所作為,當時由於受到其祖母竇太后的制約,他的許多治國施政方略難以施行,雖然此時他年紀尚輕,但武帝表現出了極深的城府,他一面放慢了改革步伐,一方面對祖母及一幫老臣表現得尊重有加,有效地緩解了與祖母為代表的朝庭保守派之間的矛盾,鞏固了自己的皇位,體現出了少年武帝高超的政治智慧。在竇太后去世後,武帝立即著手推行一系列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的重大變革。他採納儒生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讓儒家思想成為西漢王朝主流意識形態,使儒家思想在此後2000多年裡一直受到封建統治階級的頂禮膜拜。不僅如此,漢武帝一改西漢建立以來奉行對匈奴的和親政策,舉賢不避親,重用軍事才能出眾的衛青、霍去病,對匈奴發起重兵征討。在軍事上沉重打擊匈奴的同時,漢武帝還注重政治和外交手段多管齊下,對匈奴勢力進行分化瓦解,消除了西漢王朝最大邊患,保證了北部邊疆的長治久安。與此同時,為保證中央政府的權威,漢武帝還成功抑制了各地藩王勢力,他巧妙地施行“推恩令”,此舉既有效地分散了各藩王的領地和軍事力量,使各藩王無力與中央政府抗衡,為國內穩定創造了條件,又避免了其父漢景帝時期“七國之亂”的歷史重演。縱觀漢武帝半個多世紀的執政生涯,晚年雖然釀成了巫蠱之禍,導致了逼死皇后及太子的冤案,但這改變不了漢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帝王的歷史事實。
回覆列表
漢武帝並不像史書上吹噓那麼英明,而且後期非常殘暴。漢武帝追求的,就是唯我獨尊,誰不聽話就打誰,誰敢冒犯就滅誰。漢武帝自尊心極強,而且好大喜功,喜歡濫用武力,動不動就把人滅族,只是前期比較幸運,有一批良臣名將,衛霍大敗匈奴,成就了漢武帝的千古威名。後期沒了這些良臣名將,他的昏庸殘暴,識人用人水平低下的缺點,就暴露出來了。他只是因為愛夫人,就重用夫人的親戚,衛霍就是這樣才當上將軍的,李廣利也靠他姐給漢武帝寵幸,才得以當將軍,不幸的是李廣利平庸之極,打仗不行,葬送十萬漢軍,還敢無恥矇騙漢武帝,再增兵十幾萬大軍才打贏,但傷亡慘重,比起衛霍差太遠。漢武帝如此寵信李廣利,還給他封侯,可李廣利最後還投降匈奴,可謂天大諷刺。但另一位真的忠臣良將李陵是被迫,而且還是假意投降匈奴,漢武帝卻又不辨是非,大怒下令滅李陵全族,司馬遷為李陵辯解求情,也給漢武帝下獄判死,司馬遷不想死,為寫完史記,迫不得只好選擇宮刑,漢武帝發現了司馬遷寫史記,居然有罵他的,大怒之下就燒了史記,幸虧有備份。如果漢武帝前期還有點英名君主範,後期簡直是老糊塗,昏君暴君,晚年的巫蠱之禍,牽連極廣,被冤殺枉死者數萬人,幾乎都快把自己子孫殺光,也害死不少良臣,搞得全華人心惶惶。漢武帝獨尊儒術,極力打壓其他學說,毀掉很多文化典籍。漢武帝開疆拓土,完成大一統,加強中央集權有功,但晚年的昏庸殘暴,窮兵黷武,民生凋敝,烽煙四起,差點就亡秦覆轍,只是他又幸運地幡然醒悟,恢復休養生息。歷史上還有一個人的性格,跟漢武帝非常相似,就是隋煬帝楊廣,一樣志向遠大,雄霸天下,但都是過於心急,同時搞太多事,窮兵黷武,反倒落得身死國滅,還要給詆譭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