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最美的現在
-
2 # Leo李老師
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孩子心理健康的培養上我們可能會做的一些傷害孩子的行為。
現在越來越多的關於家庭中的一些事情出現在網路中,大家對於各種奇葩帶孩子也都已經見而不奇了,這裡呢李老師就不再去進行一一的列舉了,可能大家都會在各類的文章、小影片等自媒體的平臺上看到這些。
但是最近網路上發生了一件事情讓我陷入了沉思,相信大家都有了解到這件事,一位媽媽在餐廳用餐的時候,由於孩子著急上廁所,就用餐廳的小碗接了孩子的小便,並且還得意洋洋的發到自己的朋友圈讓朋友圈裡的人去進行有獎競猜。後來這位涉事的媽媽被所在的醫院開除了。這也算是就是有個簡單的結束。
人們在痛訴和譴責這位媽媽的倫理道德的同時,也對其對於孩子的教育提出來了質疑,我覺得大家對她教育孩子的質疑是完全有必要的,同時作為一個教育者,在譴責這位家長的同時我也覺得孩子是可憐的,因為這我母親的行為正在“欺負”自己的孩子,從身體上和心靈上的那種欺負。
首先,孩子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和完整的個體,有著其獨立的人格,有著其獨立的思考、獨立的想法,當然,也有著其獨立的尊嚴,不管孩子在什麼情況下,家長讓一個不小的孩子當眾小便,並且還小在兒童專用的碗裡,這就是沒有尊重孩子的尊嚴,這種不尊重孩子尊嚴的行為就是很明顯的“欺負”孩子。欺負他小、欺負他不懂的反抗。
其次,孩子已經成長到一定的程度,他的社會性和價值觀等很受家長的影響,家長允許其小便在碗裡,讓孩子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很容易就因此而變得扭曲,孩子會覺得這樣是可以的,這樣是被允許的,我可以因為我自己的一些事情來不管不顧別人的感受,這樣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很容易就會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這種的影響從孩子心理上來去產生,也是“欺負”孩子的一種很明顯的方式。
所以,我們很多時候的一些不經意的一些行為很容易就對孩子產生比較大的影響,而這種影響很可能會發生在我們認為是對孩子好的情況下,並且會對其進行不斷的強化。Leo老師這邊關於這些行為進行了簡單的梳理,大家快看下自己有沒有類似行為吧。
1、強勢的語言,孩子必須照著家長的做。
如果家裡的媽媽/爸爸,有一個比較強勢,孩子對所其所有的語言指令等都言聽計從,並且在家長面前表現的很乖巧懂事,家長讓做什麼就去做什麼的話,這樣的話,我們就要考慮一下了,孩子是真的懂事還是僅僅是因為怕我們。孩子的行為只有發自內心的行為才是他想做的事,如果孩子在家裡養成這種唯家長是從的性格的話,那麼他走進社會後會很容易被其他孩子所欺負。
2、隨時的吼孩子和打孩子。
現在很多家長都是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出現類似的行為,吼孩子、大孩子等行為的出現,並且不分場合的來去進行,大街上、商場裡、飯桌上、臥室裡,只要家長願意,家長就會利用自己的權威來去震懾孩子,這種行為就是典型的“欺負”孩子,欺負孩子的小,“欺負”孩子的弱。
3、嚴格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不允許孩子的反駁
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總會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認識等,同時對於不同的事也有著自己不同的認識,孩子可能會在發生一些事情的時候說出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家長這個時候不允許孩子的表達的話,孩子很容易形成軟弱、膽怯等的性格,孩子長期生活中在這種“壓迫”的環境下也是對孩子的一種“欺負”。
4、不尊重孩子的隱私。
剛剛舉得例子就是典型的不尊重孩子隱私的行為,孩子的隱私包括生理隱私和心理隱私,生理隱私就是孩子的身體部位等是不能隨意的露到外面的,同時心理隱私就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一些自己的小秘密,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多少都有一些自己的隱私,我們不能隨意去公佈孩子的隱私,這樣會讓孩子對自己的父母失去信心,父母在其心中的地位也會不斷縮小。
5、拿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的比較
很多家長都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家的孩子去進行做比較,隔壁家的小孩已經成為了家長口裡的好孩子,可是家長所不知道的是這樣說對於孩子影響,孩子的心靈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孩子的不自信與怯弱都是家長這樣“欺負”的結果。
孩子聽話、懂事一定是孩子聽正確的話,懂得也是正確的事,這樣才能夠保證孩子的安全健康的成長,尊重孩子的性格,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獨特性和差異性,真正的保護他們的身心靈的成長,這樣才是對於孩子的好。
-
3 # 超音速秒殺小子
對孩子大喊大叫,控制不住情緒應該是很大的傷害了。情緒控制對於我們成年人來講是一個嚴肅的話題,我們經常會把最壞的情緒分享給最親近的人,有些時候對孩子的打罵也只是因為在生活中受了委屈或者工作中的不如意,孩子的一點點不聽話就會引爆你一天的壞心情,可是多數情況下,孩子是最無辜的接受了你的壞情緒。初為人母,儘量做到不把壞情緒發洩到孩子身上
-
4 # 吃貨胖小芬
1、錯誤的餵奶方式
有的媽媽在給寶寶餵奶的時候,喜歡躺著睡覺,尤其是晚上睡覺的時候因為媽媽躺著睡餵奶會很容易睡著,乳房如果堵住嬰兒口鼻,發生呼吸困難,新生兒無法推開而缺氧導致窒息,造成生命危險。不僅如此還容易養成寶寶含著乳頭睡覺的不良習慣(乳頭含得過久也容易導致乳頭破裂)。
2、給寶寶掏耳朵
很多家長在為寶寶洗完澡之後,都會很習慣性的用棉籤幫寶寶掏耳朵怕寶寶耳朵裡有水。用棉籤掏耳朵不僅會導致耳屎栓塞發炎,還有可能使耳鼓破裂。
實際上,耳道並不需要人工清潔,少數人可能會受到耳屎堆積的困擾但只需滴幾次過氧化氫滴耳液或礦物油即可,甚至用橄欖油就可以解決。
3、幫助寶寶剪指甲
剪指甲是一個注意衛生的好習慣,能夠有效的防止細菌滋生。但是很多家長過於頻繁地為寶寶修剪指甲,這樣會使指甲向肉裡生長,嚴重時可能引起骨質發炎或潰爛最終導致截肢。
即便是常見的指甲向肉裡生長,也可能需要移植指甲或烙燒指甲根部阻止其反向生長因此在為寶寶修剪指甲的時候不要縱向修剪指甲兩側或將指甲剪得過短。
4、給寶寶通鼻孔
寶寶鼻腔略感不適,整天嚎啕大哭,有些父母就會噴鼻腔噴霧劑來使寶寶舒服點,由於過度使用鼻腔噴霧劑會導致鼻腔腫脹充血,甚至影響血壓,因此鼻腔噴霧劑或滴劑都是不被推薦長期使用。
下次鼻腔堵塞時,去藥店買鹽水噴霧劑即可,鹽水可以溼潤乾燥的鼻腔而舒緩鼻腔充血,並且沒有副作用。使用抗組織胺劑或用蒸汽蒸臉也可以稀釋鼻腔中的黏液。這是更健康合理的辦法,爸爸媽媽們可要記得。
5、給寶寶洗私處
寶寶們在很小,大小便都不能自理的時候,不講衛生肯定是健康的隱患,滯留在肛門周圍的糞便會引起各種瘙癢炎症,但瘙癢的感覺也可能由過度擦洗所致。當你過多地用紙擦或水洗肛門時,其自然油脂就會被去除無餘,導致乾燥瘙癢。
寶寶長大以後同樣情況也會發生在他的陰莖周圍,過度清潔可能會使你的陰毛向肉中生長並引發小膿瘡。你應該小心而不是粗暴地清洗。這需要父母慢慢的引導。
結語:在照顧寶寶的過程中,還有很多要注意的事情,媽媽們慢慢的來學習今天咱們說的這些事情以後媽媽要留意哦!
-
5 # 童惠家園
一週歲後寶寶開始有自我意識,也就開始性格的形成和塑造,3到12歲是寶寶性格形成和發展最關鍵的階段,在寶寶性格形成時期,以下幾種行為會傷害到寶寶:
1、當眾揭短 再小的寶寶也會有自尊,當眾揭短會給寶寶留下心理陰影,會造成性格內向、情感脆弱,特別是本身性格就內向的寶寶,不良語言的刺激會強化這一特點。
2、非打即罵 打罵寶寶,既傷身又傷心,很容易造成寶寶的叛逆,不利於良好性格的養成。父母應該首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避免急躁,心平氣和地與寶寶耐心交流。
3、進行體罰 有些寶寶因為哭鬧不聽話,父母會對他們進行體罰,比如關到陽臺、黑屋、門外,長時間不給進屋,導致寶寶晚上睡覺時委屈地哭泣或做惡夢。這樣的做法可能讓寶寶以後變得很膽小、怕事。
4、家庭氛圍 有些爸爸或媽媽,在寶寶的成長、家庭和事業中,承擔過多的責任,變得負能量滿滿態度非常的消極,比如在家裡各種的抱怨、大呼小叫,甚至稍有不順心的就會拿寶寶當出氣筒,這些寶寶都會看在眼裡,會讓他感覺不快樂,很難養成樂觀開朗的性格。
總之,父母的言行舉止在寶寶性格的養成過程中有很大的影響,希望父母能夠開心生活、快樂工作,有時間多陪陪寶寶。
-
6 # 聽王叔叔講故事
父母哪些行為會傷害到孩子?
王叔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當眾責罵、吵架、哭窮
有些家長會在孩子不聽話或者犯錯的時候,當眾大聲呵斥孩子,當眾批評只能讓孩子暫時懾於壓力,不敢抵抗,更重要是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這樣一來就容易變得自卑,不願意和人交流。
家長經常在孩子面前哭窮,日子久了會給孩子帶來更多的自卑、無助和匱乏感,沒有安全感。
如果家長還經常在孩子面前吵架,那麼傷害就更大了,家長吵架直接痛擊到孩子的內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安全感,長期在吵架的氛圍中孩子性格也一定有所缺陷,比如會比較自卑、敏感、膽怯。
二,溺愛(溺愛即溺殺)
有的家長愛子心切,當孩子在與同伴交往中受委屈,不分青紅皂白,馬上上前保護而不去了解原因,過分溺愛,長期以往,所教育出來的兒童只追求自我感知的滿足,代人缺乏真誠,極少考慮他人感受,不會明辨是非、缺乏責任感。另外過分溺愛保護,將剝奪孩子能夠獨立自主的機會,長期下來孩子就失去了獨立自主的能力。無原則給予,會令孩子覺得任何事物都是很易容就可以得到,缺乏為生活奮鬥的體驗,受挫能力差。下面略舉兩點——
2.1 過度滿足孩子
孩子想要什麼都滿足他,這會讓他從小就覺得所有東西來的可容易了。 當父母的要學會對孩子說不,要讓他覺得所有的東西都是來之不易的,要透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小時候一哭父母就滿足他,那長大後呢?社會可不會慣著他。
2.2 孩子犯錯,家長不批評指正
孩子犯錯,我們總覺得他小,不懂那麼多大道理,等他長大了就好了。可是真的長大了就好了嗎?犯錯了就算孩子小我們也要指出來和他交流慢慢讓他改正,要不然隨著他的成長他會覺得他做的那些都是對的,他的價值觀會被扭曲。
三,暴力,非打即罵
暴力型性格的父母有一個很突出的特點,就是常常選擇暴力行為來解決問題,這樣的行為表面上看是暫時把問題解決了,但本質上卻加深了問題的嚴重性。在暴力型性格的父母身邊長大的孩子,常常不懂得用理智的方法去解決矛盾,他們在不斷被暴力侵害的過程中也只學會了以暴制暴,既容易傷害自己也容易傷害他人。
四,夫妻失和,冷戰
整天吵吵鬧鬧的環境,對孩子的成長不好,但是父母鬧冷戰,家裡冷冷清清,夫妻二人都不理會孩子,這也是不行的。孩子經常生活在這樣的家庭環境裡,對於孩子的成長也會造成負面影響,即使是夫妻鬧矛盾,總得管孩子啊,怎麼可以把孩子放一邊不管呢。長期處於這樣的環境,孩子會自閉,自卑,膽怯,或者乾脆叛逆。
五,失約,不守信用
我們要做個守信用的父母,給孩子做個好榜樣。對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我們答應了就必須兌現承諾。不合理的,就給孩子講明白,讓孩子趁早打消念頭。慢慢讓孩子明白,哪些事情該做,哪些事情不能做。父母的行為也讓孩子明白,做人主要講信用,不能亂許諾。如果父母經常失信,將會傷害到孩子的心靈,也會給孩子不好的示範。
六,庸俗,虛榮,攀比
很多父母總覺得別人的孩子又聽話,又懂事,自己的孩子什麼都不是。總喜歡和孩子說:“你看,誰誰考試又得100分,你呢,格都不及”“誰誰經常幫媽媽做家務,你呢,懶死了”。其實父母又何嘗會想到,當你拿孩子和別的孩子作比較時,你的孩子也學你,把你和別的父母在比較呢,你沒有誰家的父母能掙錢啊,自己的媽媽沒有誰的媽媽年輕漂亮啊等等。對孩子要富養。這裡的‘’富‘’,指的是見識和眼界,是精神上的富足。父母是孩子最初和最好的老師。如果一味在孩子面前做物質上的攀比虛榮,孩子肯定也會變得庸俗和虛榮。
【如有疏漏,敬請斧正!
-
7 # 依心媽媽
一些媽媽由於沒有經驗,在照顧寶寶方面卻在不知不覺中總是會做出一些讓寶寶受到傷害的事情:
1、錯誤的餵奶方式
有的媽媽在給寶寶餵奶的時候,喜歡躺著睡,尤其是晚上睡覺的時候因為媽媽躺著睡餵奶會很容易睡著,乳房如果堵住嬰兒口鼻,發生呼吸困難,新生兒無法推開而缺氧導致窒息,造成生命危險。不僅如此還容易養成寶寶含著乳頭睡覺的不良習慣(乳頭含得過久也容易導致乳頭破裂)。
2、給寶寶掏耳朵
很多家長在為寶寶洗完澡之後,都會很習慣性的用棉籤幫寶寶掏耳朵怕寶寶耳朵裡有水。用棉籤掏耳朵不僅會導致耳屎栓塞發炎,還有可能使耳鼓破裂。
實際上,耳道並不需要人工清潔,少數人可能會受到耳屎堆積的困擾但只需滴幾次過氧化氫滴耳液或礦物油即可,甚至用橄欖油就可以解決。
3、幫助寶寶剪指甲
剪指甲是一個注意衛生的好習慣,能夠有效的防止細菌滋生。但是很多家長過於頻繁地為寶寶修剪指甲,這樣會使指甲向肉裡生長,嚴重時可能引起骨質發炎或潰爛最終導致截肢。
即便是常見的指甲向肉裡生長,也可能需要移植指甲或烙燒指甲根部阻止其反向生長因此在為寶寶修剪指甲的時候不要縱向修剪指甲兩側或將指甲剪得過短。
4、給寶寶通鼻孔
寶寶鼻腔略感不適,整天嚎啕大哭,有些父母就會噴鼻腔噴霧劑來使寶寶舒服點,由於過度使用鼻腔噴霧劑會導致鼻腔腫脹充血,甚至影響血壓,因此鼻腔噴霧劑或滴劑都是不被推薦長期使用。
下次鼻腔堵塞時,去藥店買鹽水噴霧劑即可,鹽水可以溼潤乾燥的鼻腔而舒緩鼻腔充血,並且沒有副作用。使用抗組織胺劑或用蒸汽蒸臉也可以稀釋鼻腔中的黏液。這是更健康合理的辦法,爸爸媽媽們可要記得。
5、給寶寶洗私處
寶寶們在很小,大小便都不能自理的時候,不講衛生肯定是健康的隱患,滯留在肛門周圍的糞便會引起各種瘙癢炎症,但瘙癢的感覺也可能由過度擦洗所致。當你過多地用紙擦或水洗肛門時,其自然油脂就會被去除無餘,導致乾燥瘙癢。
寶寶長大以後同樣情況也會發生在他的陰莖周圍,過度清潔可能會使你的陰毛向肉中生長並引發小膿瘡。你應該小心而不是粗暴地清洗。這需要父母慢慢的引導。
6、過度清潔面板
很多家長都會有意識的讓寶寶從小就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這很正確。但透過調查,將近半數的男人使用洗手間卻不洗手,這當然不是衛生之舉。但還有一些人,反覆洗手仍覺得沒洗乾淨,不停地搓洗直至面板表層受損,神經末梢受到刺激,導致面板腫脹發癢。
過度愛乾淨可能造成體表自然油脂缺失,引起各種面板問題。比如一天之內洗臉多次可能使臉部面板乾燥,促使油脂分泌得更加旺盛,引起毛孔堵塞產生痤瘡。記住每天洗澡不要超過一次,並儘量使用不含酒精的洗護產品。也不要用粗糙的搓澡巾瘋狂搓洗面板,面板每秒都會脫落上千個細胞,因此體表有脫落物是很正常的。
7、用力刷牙齒
寶寶長大到一定年齡,牙齒也慢慢的張出來了,從小養成早晚刷牙的習慣是非常好的但是很多孩子都誤以為越用力牙齒就刷得越乾淨。其實,刷牙不應太用力,否則會損害牙釉質及牙齦組織,用力刷牙還會磨損覆蓋在根部的牙骨質,導致牙齒敏感、腐爛或畸形。如果幾個月後,一個新牙刷被你蹂躪得毛刷紛飛,破損不堪,那顯然是你用力過猛。
刷牙力度正確的話,一支牙刷應在使用6個月後還平整如新。刷牙的具體方式和力度應諮詢牙醫。使用牙線剔牙是明智之舉,但不包括勒緊牙線在牙齦上拉鋸,其實,只需將牙線緊貼牙齒一側上下移動將食物碎屑移除即可。
8. 過早豎抱寶寶
豎抱的姿勢會增加寶寶脊柱的壓力,而寶寶頭部的重量基本全部壓在頸椎上。
3個月以內的寶寶脊柱和頸椎都非常柔軟,長期豎抱會容易造成頸椎的損傷和使脊柱出現不正常彎曲,最終導致畸形。
月子裡的寶寶必須是橫抱的,而且要托住寶寶的頭和頸。
滿月後,我們就可以豎著抱寶寶了:可以讓寶寶趴在大人肩膀上,大人托住寶寶的頸背,以減少對脊柱的壓迫。千萬不要一隻手托住寶寶屁股,這樣的坐姿抱法,會增加寶寶脊柱的壓力,對頸部和軀幹肌肉發育都不好。
9. 抱不離手
很多家長為了寶寶容易入手,常常會採用抱睡。其實抱睡,除了影響孩子進入深度睡眠。更嚴重的是,抱睡時寶寶身體脊柱處於彎曲狀態,長期如此,養成依賴性後難以矯正,影響正常生長髮育。
10. 過早讓寶寶坐立
寶寶的生長髮育是遵循一定規律的:“三翻、六坐、八爬......”因為坐姿對脊柱要求非常高。6個月時,寶寶的脊柱才發育到相應的狀態,足以承受身體的重量。過早的讓寶寶坐,脊柱會變得脆弱並影響發育,甚至彎曲變形。
如果孩子6個月以後還不會坐怎麼辦呢?其實每個孩子的發育情況都不盡相同。如果寶寶的生長髮育指標都正常,家長也無需過於擔心。
此外,也不應讓寶寶過早地站立。因為正常情況下,7個月左右,寶寶才能伸直自己的膝。過早站立,寶寶容易形成X形腿或O型腿。
另外,家長還要慎用揹帶。因為揹帶會使寶寶脊柱保持垂直的姿勢,使脊柱受鐓壓和扭曲,這也是不利於寶寶脊柱發育的。
10. 過早讓寶寶坐嬰兒推車
6個月內的寶寶骨骼柔軟,背部肌肉也缺乏力量,支撐不住身體的重量,如果長時間坐嬰兒車,不僅可能駝背或脊柱側彎,還會影響內臟器官發育。
11. 長時間玩電子產品
寶寶煩躁的時候,家長總喜歡拿ipad、手機等哄小孩。久而久之,寶寶就變成一個小手機迷,趴在床上或長久坐著低頭玩。
這種不正確的姿勢無形中會增加脊柱和頸椎的負擔,時間長了就會造成寶寶駝背和高低肩,還會導致頸椎病、近視眼的形成,因此,家長們一定要及時糾正。
12. 拔蘿蔔
有的爸爸用雙手握著5歲寶寶的下巴,往上提拉,就像拔蘿蔔一樣將寶寶懸掛在空中,想這種方式既可以逗寶寶開心還可以長高個;甚至提著轉圈。
這種方式其實是讓寶寶置身於危險當中,極容易由於頸椎牽引過度導致寶寶脊椎變形。
以上的各種行為,其實生活中不少的家長都喜歡用各種招式、姿勢,讓寶寶體驗到快樂,如果你曾經使用過這種方式,請放下你手中的孩子,這些動作會傷害到寶寶
-
8 # cola麻麻的日常
一、一味地否定
孩子的思想肯定和大人是不同的,如果媽媽 一味地否定孩子,讓孩子跟著自己的思路走。會使孩子失去他本身的創造性會磨滅他的天性。對他的成長是很不利的。
二、過分寵溺
覺得孩子是全家的心肝寶貝,覺得孩子幹什麼都是對的,哪怕孩子在家沒大沒小衝撞爸媽,打罵爺爺奶奶大人都以微笑誇讚對待。長期以往孩子就會缺失是非觀,他覺得他所有的行為都是值得被稱讚的,他最大。慢慢地就會成為一個討人厭的熊孩子,在外面也會肆意的胡作非為。
三、父母當著孩子面吵架
父母是孩子的避風港,父母的爭吵氛圍和兇狠的話語會使孩子害怕,不安缺少安全感。會影響他的身心健康,嚴重的甚至會引起孩子的自閉,自卑和社交能力。
所以各位寶媽,一定要為了孩子好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要讓自己的情緒影響到孩子。
回覆列表
科學佔據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育兒領域也是如此,隨著科學的發展,很多老的育兒觀念不斷地被推翻重建,在生活中也有一些老的育兒觀念我們無法判斷對錯,下面幫媽為大家羅列了常見的有爭議的觀念,對於這些,我們看看專家怎麼說:
1、新生兒喝水
老觀念:新生兒在兩餐間要喝水,喝水有利於降火和緩解便秘,對寶寶身體有諸多好處。
專家:寶寶出生6個月內不需要喝水,寶寶的奶粉、母乳中含有足夠的水分。
2、抱孩子的姿勢
老觀念:孩子年齡較小時不能將孩子豎起來抱,容易對孩子脊柱造成壓力,影響發育。
專家:孩子的發育跟抱孩子的姿勢關係不大,主要是看寶寶腦袋、臀部、脖子等的受力和支撐,如果受力均勻,怎麼抱都沒問題。
3、寶寶光腳
老觀念:光腳容易寒氣入體,使寶寶容易生病。
專家:光腳可以防止扁平足,同時鍛鍊寶寶的感官平衡能力,讓寶寶走路更穩。
4、寶寶穿紙尿褲
老觀念:寶寶穿紙尿褲容易得尿布疹,且會導致O型腿。
專家:寶寶得尿布疹主要是寶寶臀部清潔不當導致的,只要做好護理,便不用擔心寶寶會得尿布疹等疾病。另外,紙尿褲的材質是比較柔軟的,不會影響寶寶的腿部發育而導致O型腿,寶寶O型腿主要是鈣、鎂等營養元素的缺乏導致。
5、寶寶吃雞蛋
老觀念:寶寶每天早上要吃兩個雞蛋,雞蛋含有豐富的營養元素,可促進寶寶健康成長。
專家:雞蛋中含有大量膽固醇,食用過量並不能被寶寶充分吸收,且會導致寶寶對其它食物和營養元素的攝入減少,不宜吃太多。況且,年齡較小時寶寶腸道功能較弱,多吃會造成消化不良。
6、孕期喝米酒、吃薑片
老觀念:米酒和薑片可以驅寒,在懷孕期間應多喝,以防著涼感冒。
專家:孕期或哺乳期媽媽不能接觸酒精,米酒中含有酒精成分,對寶寶身體有害,會影響寶寶智力發育。孕期也不能吃過於辛辣的食物,以防上火、便秘等。
7、哺乳期喝水吃肉
老觀念:哺乳期應少喝水,多吃肉。哺乳期喝太多水會導致水腫,多吃肉可以使奶水變濃,孩子吃了才不會餓。
專家:哺乳期補水太少不利於乳汁的生成,吃太多油膩物對媽媽的胃不好,影響消化,應配合蔬菜水果,保證營養均衡。
8、給寶寶把屎把尿
老觀念:孩子出生應及早把屎把尿,讓孩子養成習慣,而且容易清理。
專家:把屎把尿的姿勢對寶寶的生長不利,甚至還會導致寶寶肛裂,應在孩子年齡稍大以後,讓孩子學習如廁。
9、衝奶粉
老觀念:天氣寒冷時要用熱水,避免寶寶拉肚子。
專家:衝調奶粉的水不應過熱,水太熱會破壞奶粉的營養成分,天冷時可適當上調溫度,一般45°即可。
10、給寶寶擦爽身粉
老觀念:寶寶大小便後要擦爽身粉,使寶寶身體乾燥舒服。
專家:頻繁使用爽身粉,特別私密部位的使用可能會使其進入體內,引發炎症。
11、用鹽水為寶寶洗舌苔
老觀念:用鹽水為寶寶洗舌苔可以增大寶寶胃口,而且可以消毒殺菌。
專家:寶寶一歲以內不能接觸食鹽,食鹽入胃會增加寶寶的腸胃負擔。
11、睡覺為寶寶綁腿
老觀念:寶寶睡覺時要把腿綁起來,預防O型腿。
專家:綁腿會限制寶寶正常活動,給寶寶帶來不適感,還會影響寶寶骨骼發育,嚴重者還會導致殘疾。
12、寶寶穿衣
老觀念:寶寶身體較弱,平常應多穿衣服。
專家:寶寶活動容易出汗,穿太多衣服反而容易感冒,寶寶沒我們想象的那樣弱小,寶寶日常可遵循“三分飢三分寒”的原則,一般而言,寶寶穿衣服的厚度與大人差不多或稍厚即可。
13、寶寶吃零食
老觀念:寶寶喜歡吃零食則可以多吃,吃零食還可預防飢餓。
專家:寶寶零食中含有多種新增劑,營養價值不高,吃多了對身體有害。
14、冬天給寶寶洗澡
老觀念:冬天太冷,不能給寶寶洗澡,以防感冒,長時間不洗澡也無大礙。
專家:寶寶新陳代謝快,若長期不洗澡,寶寶的汗液、面板分泌物等會刺激寶寶面板,容易發生感染。應及時為寶寶洗澡,在洗澡時注意保暖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