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濤聲依舊3833
-
2 # 80GROZA
甲午海戰過去了120多年,針對當年決定中國命運的那次海戰,後人們也對其失敗的原因做出過很多的總結,比較主流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清政府腐敗無能,把本該給海軍的60多億兩白銀軍費,挪用給慈禧過生日,致使海軍裝備更新不及時,沒錢向國外購買武器和彈藥。反觀日本,明治維新後舉全國之力發展海軍,使日本海軍實力快速的追上中國並超過中國。
二.黃海海戰是日本預謀已久的一場針對北洋的海軍的殲滅戰,得到了日本全國上下的支援,而北洋艦隊,從開戰時就一直處於被動的地位,戰役中也沒有得到中國其他海軍力量的支援,可以說北洋艦隊是用一支艦隊的力量來對抗日本整個國家的海軍。
三.戰術思想保守,開戰伊始,北洋艦隊擺出的是“人”字型隊形,這種隊形可以發揚北洋艦隊前主炮的威力,而日本則使用一字長蛇陣,充分發揮了側面快速炮的威力,機動力強,能取得瞬時以多打少的局面。根據這種戰術,北洋艦隊並沒有做出相應的調整,一直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有人說日本艦隊打斷了北洋艦隊旗艦的訊號旗,致使無法正常聯絡,個人而言,只是當做對“浴血奮戰”的北洋將士的愛護,並不敢苟同。首先旗語並不是苟唯一的溝通方式,其次,戰場“代理人”制度已經沿用了很久,北洋艦隊的將領大多留過洋,不可能不知道有這樣的制度存在。(所謂的“代理人”制度就是當指揮員犧牲或是不能指揮的時候,由下一級指揮員接替指揮,比如連長犧牲了,由排長指揮戰鬥,排長犧牲了,由班長指揮戰鬥。)
下面我來說說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清政府對“維新運動”舉棋不定,左右搖擺,沒有對維新運動給予足夠的支援,錯失了大把的發展時間。
其次,到了後期的清政府已經喪失了對軍隊的領導權,曾經“驍勇善戰”的“八旗子弟”,已經曾為“提籠架鳥”的紈絝子弟,國防主要依靠,快速發展崛起的漢人武裝集團,對這些武裝集團,清政府是矛盾,既不能讓他們一家獨大,又要依靠他們抵抗外辱,適當的平衡掣肘就成為常態,所以那些“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的事就太正常了。
-
3 # 皮蛋合作社
我不認為北洋海軍有獲勝的可能:
甲午戰爭,說起來是中日大戰,不如說是北洋一家和日本的戰爭。
日本集全國之力,為了打垮中國,甚至向西方銀行借錢做軍費,說實話,要是這一仗北洋打贏了,日本國內就完蛋了。
更何況,在北韓,清朝的陸軍已經一敗塗地了。
說到底,還是一支封建軍隊無力挑戰一支半封建軍隊,跟武器無關(恕我直言,日本軍隊直到二戰結束,都是一支披著現代軍隊皮的封建軍隊)。
-
4 # 青衫素人
假設黃海海戰,北洋艦隊也有速射炮且與日軍數量相等,雙方除速射炮數量相同,彈藥相同外,其餘全部按歷史來是否有勝算?
個人愚見,先不談能不能贏,這個假設根本就不成立。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明確幾個前提。
第一,北洋海軍所有的的軍艦加在一起都不足以裝備一百多門中口徑速射炮。
↑被稱為薄皮大餡的三景艦,側舷一堆中口徑速射炮,雖然比不了定遠,打起濟致靖經來這種落伍的輕型巡洋艦就像餓虎一樣遊刃有餘。
稍微懂一點海軍史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八大遠外加廣甲、廣丙、廣乙、超勇級兩艘撞擊巡洋艦基本上都沒有什麼改裝空間,也就是說無法加設炮位。
為此,我參考了日本在甲午戰後俘虜鎮遠艦的改裝,小日本俘虜了鎮遠艦後,在原有的武備基礎上,在兩舷耳臺架設了兩門6英寸(152mm)阿姆斯特朗型速射炮,並將首尾兩門原有的150克虜伯架退炮替換成了6英寸速射炮。雖然改裝後的鎮遠側舷火力較原版更加兇猛,但這樣改裝的結果就是犧牲了305毫米主炮向後射擊的能力。
↑日本海軍俘虜鎮遠後,在兩舷增加了兩門6寸炮
既然鎮遠的150毫米副炮能夠替換成152毫米速射炮,那麼鎮遠的姐姐定遠也能如此改裝。
致遠級穹甲巡洋艦和經遠級裝甲巡洋艦的改裝空間也不大,最多也就是把原有的150毫米克虜伯炮替換成4.7寸(120mm)阿姆斯特朗速射炮,最多加裝幾門88毫米、47毫米小口徑速射炮,其中中口徑速射炮數量並沒有任何實質提升,而47毫米小口徑速射炮打一下魚雷艇、炮擊灘頭還可以,打擊吉野這種新式軍艦,基本上跟撓癢癢沒什麼區別。而且致遠級和經遠級到了1894年這個年代,已經落伍,總體實力並不如日軍一大批1890年後才下水的新軍艦。
濟遠就更尷尬了,全艦才三門主副炮,頂多也是把150炮換成120速射炮,航速到了1894年也衰退的厲害,十分感人。
平遠、超勇、揚威、廣甲、廣乙、廣丙、威遠也是如此,比致遠級經遠級強不了哪去,也沒有什麼改裝空間,而且平遠、超勇揚威、威遠的航速實在感人。
即便如此,北洋海軍整體的中口徑速射炮也沒有日本聯合艦隊多。
第二,如果非要按照題目的假設框架來看,除非北洋海軍新購軍艦,否則中口徑速射炮的數量根本達不到聯合艦隊的數量。
由於在中日問題上,英法德美列強持觀望態度,所以根本就無法向英法德美購買新式軍艦。而當時,願意賣給清政府軍艦的,只有南美小國智利。
既然買新式軍艦,就不得不提白朗古·恩卡拉達號穹甲巡洋艦,也就是那艘智利坐地起價賣給清政府的軍艦。這艘軍艦的武備採用了2門8寸(203mm)速射炮,10門3寸速射炮,除了航速比吉野慢了半節,其火力、防護均在吉野之上,作戰能力並不弱於定遠級鐵甲艦。由於智利政府坐地起價,購買軍艦的事最後也就不了了之。
除此之外,智利提出賣給清政府另外一艘軍艦也都效能不俗。
卜拉德號一等鐵甲艦,排水量7000噸,裝備了4門239毫米主炮,整艘艦相比較定遠級來講,整體的佈置火力比較均衡,除了防護能力、主炮火力不如定遠級之外,其他各項指標均比定原級要好。
所以清政府一旦買了這兩艘軍艦,再結合題目中的假設,那麼整個戰局將會發生質的變化。起碼由於恩卡拉達和卜拉德的加入,日本整個第一遊擊隊再也無法橫行霸道了。
結合上邊的前提,再回過頭看題目,北洋艦隊會打贏嗎?
很明顯,我個人覺得依然打不贏。
如果不買恩卡拉達和卜拉德,北洋海軍的軍艦實力並不強,定遠級鐵甲艦很強,結果被日軍魚雷艇偷襲,遭到重創後被迫充當水炮臺。它的妹妹鎮遠艦也好不到哪去,竟然觸礁重創,而它的管帶林泰增竟然憤然自殺。
致靖經來四艦的實力也不強,就算加了速射炮,四艦的火力仍然無法和日軍的千代田、吉野、三景艦等一大批新式巡洋艦相抗衡。經遠為了掩護妹妹來遠退場,乾脆被吉野單獨打了十八分鐘。
濟遠管帶方伯謙和廣甲管帶吳敬榮臨陣脫逃,濟遠逃跑途中竟然撞傷友艦,作為軍人,方伯謙被處斬實在罪有應得。
平遠也好不到哪去,平遠的防護、火力都沒有什麼太大的亮點,航速慢的感人。
廣乙在豐島海戰中雖然作戰英勇,但由於寡不敵眾遭到重創,管帶林國祥為避免資敵,下令焚燬。林國祥在方伯謙被處斬後,以守備銜接任濟遠管帶。
廣丙和廣乙一樣,說是魚雷巡洋艦,其實就是放大版的魚雷艇,自然無法和日軍一大票的三四千噸巡洋艦相比。
而且以當時大清國的國情,黨派鬥爭白熱化,為了拖李鴻章下馬,某些人拒不出兵,眼睜睜看著炮臺上的淮軍被全殲,又眼睜睜的看著日軍將炮臺調轉炮口轟擊港內的北洋海軍,據說這種人居然也有人給他豐碑、歌功頌德,這簡直是一種諷刺。
翁同龢更是拒絕給海軍撥款,各路援軍也是心懷鬼胎,這樣的戰爭,根本不是海軍打贏就能扭轉局面的。就像王者榮耀,輔助打的再好,隊友不給力一樣贏不了。
更何況,歷史根本沒有假設。
-
5 # 林林老闆
我先從一個小例子說起吧,甲午之戰,鄧世昌要撞沉吉野未果,定遠卻被擊沉,鄧與眾官兵掉落水中,鄧拒絕獲救而決意殉國,甚至他的愛犬大狼狗要咬住他的衣衫施救,也被他推脫,終於就義殉國。
這個故事令人感佩。但是,誰知道北洋條例是明確禁止攜帶或餵養寵物上艦的呢?
我無意指摘英雄,我只想說明這麼一個事實,甲午之敗,我們缺的,只是速射炮嗎??
日本圖我中華久矣,於戰前反覆偵探我軍,對北洋諸艦和諸港,地形火力,主官兵力均詳錄並分發到自家軍官,又一再演練戰法,摸索出成熟預案。而我們呢??
日軍號令嚴明,軍紀軍容整肅,出戰前,充分掌握敵情,前敵指揮各軍官士兵對戰法預案充分掌握。而北洋呢?官兵嫖娼聚賭者有之,倒賣軍械者有之,艦長包妾夜不歸艦者有之,甚至還有抽鴉片的,所謂現代軍隊,軍法軍制卻基本還是老套,軍官貪汙空餉更是蔚然成風。請問這樣的軍隊乍麼打仗??
人家天皇都克省用度,全民為建軍縮食籌支。我們呢?太后壽誕,光緒大婚,費用奢糜任意挪用軍費,又兼官場內耗,翁某任戶部掌財權,出於私黨之爭,卡得北洋艦隊連彈藥都更新不上。
戰前,我滿朝權貴對日本,都是盲目自大,空口狂吠,而缺乏清醒認識,更沒有科學正確的應戰方略與準備。
請問,這樣的大清,這樣的北洋,面對蓄謀已久,厲兵秣馬的日本,豈有不敗之理?難道僅僅是因為沒有速射炮嗎?
-
6 # 重頭再來162179559
不單是速射炮的原因,好象白洋艦隻都是重型艦,速度與靈活性相對差些,調個頭都會比日艦慢很多,要配備的是一支既有重炮艦又有快速炮輕型艦,再加上魚雷快艇的混編艦隊,勝負的天平就可能逆轉。至於彈藥不足的說法應該不是主因
-
7 # 薩沙
既然是假設,那麼我們認為北洋水師至少不會打輸,最起碼是個平手。
黃海海戰,聯合艦隊為什麼大佔上風,主要依靠的就是中口徑速射炮。
當時日軍所謂的三景艦,也就是松島、嚴島、橋立三艦都是主力。
而他們都配備法國造320mm迦納主炮1門,用來對付定遠號和鎮遠號鐵甲艦。
然而,這些巨炮根本就沒有作用。
實戰中,他們射速非常慢,命中率低,根本沒有作用。
比如松島號320毫米主炮只開炮3發,嚴島號5發,橋立號4發,命中率都是0。
相反,聯合艦隊得以擊沉、重創北洋水師的中口徑速射炮,就完全不同了。
還是以這三艘艦為例,松島號120毫米速射炮彈發射了410發,嚴島號516發,橋立號731發!!!
後來日方估算,日軍火炮命中率大概是百分之十幾。
也就是說,這三艘軍艦一共發射1800多發速射炮彈,其中約有200發擊中北洋水師。
即便是120毫米的炮彈,威力也是相當大的。除了無法擊沉定遠號和鎮遠號鐵甲艦以外,其他所有北洋水師軍艦,包括也有較強裝甲的來遠號和經遠號裝甲巡洋艦,也是撐不住的。
更別說防禦力很爛的致遠號、靖遠號穹甲巡洋艦,其他的軍艦就更別提了。
相反,相比聯合艦隊速射火炮的威力,北洋水師主力艦全部沒有速射火炮,只有同口徑老式火炮。
然而,實戰中,他們射速很低。
濟遠艦上的德國顧問哈富門回憶:濟遠艦海戰中一共發射了35發150毫米口徑炮彈。
這個數量,還不到敵人主力艦120毫米速射炮的發射數量的十分之一。
這還打個屁啊!
等於你打別人1拳,別人打你10幾拳,你不死就有鬼。
但是,如果北洋水師大量換裝速射炮,尤其是在定遠號、鎮遠號兩艘大型主力艦安裝大量速射炮,情況又會不同。
我們知道,日軍軍艦雖然有航速和火炮的優勢,防禦卻並不強。
除了三景艦算是裝甲巡洋艦(和來遠、經遠號差不多),其餘基本都是穹甲艦,防禦力薄弱,這才在海戰中也吃了虧。
以防禦力最強的松島號為例,它中彈很少。
相比定遠號、鎮遠號都被擊中一二百發炮彈,松島號只中彈13發。
即便如此,松島號也負了重傷,死亡35人。
如果北洋水師普遍裝備速射炮,那麼松島號中彈就可能提高數倍,不被擊沉也會徹底失去戰鬥力。
自然,北洋水師的軍艦都是老艦,比如來遠號、經遠號、致遠號、靖遠號、濟遠號都只是各有2門150毫米火炮,全部換裝也沒有多少。他們加在一起,相當於松島號一艘軍艦(12門120毫米速射炮)。
但即便如此,這也可以使得北洋水師火力提高几倍。
這樣一來,無論如何,北洋水師總體火力提高至少二三倍,火力差距大大減少了。
要知道,黃海海戰結局是:北洋艦隊共損失超勇、揚威、致遠、經遠、廣甲五艦。其餘軍艦大多重傷。
不過,超勇、揚威、廣甲都是非常弱的軍艦,擊沉與否無關大局。
只有致遠、經遠被擊沉,才是傷筋動骨的大損失。
但日軍損失也不輕,多艘軍艦重傷。
松島被打得完全喪失了戰鬥力,直到11月尚未修復。吉野號等多艦重傷。
另外赤城、比睿、西京丸都是重傷,但也是弱艦,無關大局。
其實,黃海海戰北洋水師雖很慘,但聯合艦隊也有一定損失,只能說聯合艦隊大佔上風而已。
如果北洋水師在現有基礎上,僅僅花費幾十萬兩白銀換裝和加裝速射炮,就會大大拉平差距。此戰中,日軍可能就會有幾艘軍艦也被擊沉,大家相差不大了。
-
8 # 愛投資的大熊貓
都是瞎扯淡,鉅艦大炮主義,就是從中日甲午海戰之後開始的,戰前對海軍戰艦用大口徑巨炮為主,還是小口徑速射炮為主有爭議,等甲午一戰打完,全世界海軍統一開始列裝鐵甲鉅艦搭載大口徑巨炮,中小型戰艦速射炮戰法直接被掃入歷史的垃圾堆。
-
9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這個假設的牽涉面就很廣了。如果北洋艦隊的火炮、彈藥這些海戰的基本元素髮生如此大的變化,那雙方的準備、戰術,甚至開戰時機的選擇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怎麼可能其他條件都不變化呢?
假設如題中所問,只是添加了速射炮,其他什麼都不改變,那黃海大戰的結果一定會更慘。
就舉一個例子:北洋水師的命令是保持艦首對敵。而速射炮這些中口徑火炮都是安裝在側面。這個命令幾乎等於放棄使用速射炮。
因此,假設只添加了速射炮,而其他什麼都不變,這一定是不會發生的。因為丁軍門不傻。
裝備變了戰術不變,真當我北洋將領是傻的!因此,我大膽修改下題,假如北洋水師有速射炮,其他情況下雙方可自由發揮(且都沒有什麼超神級偶然因素出現),那結果會如何呢?
結果可能會好一些,但失敗依然難以避免。
軍艦設計理念的代差,不是多安裝幾門火炮可改變的鐵甲艦時代的艦船的技術革新,主要上是裝甲和火炮的博弈。
在19世紀70年代,大口徑火炮的技術得到了巨大的飛躍。因此,當時海軍界流行了一個想法:小船拉大炮。即巡洋艦上安裝巨炮,也能擊沉主力艦。
北洋水師的巡洋艦中,致遠、來遠等就是在這個理念下設計出來的。他們設計之初,假定的任務就是用大炮來擊沉敵軍的主力艦。
可是,這個思想在後來慢慢被淘汰。因為這個理念實在有些不倫不類:對於主力艦,你即使火炮威力大,但射速慢,在當時原始的火控系統下,擊中敵艦的機率實在太低;對於巡洋艦,則顯得單艦威力過猛,不易命中的弱點。
因此,這段時間設計的巡洋艦,算是不倫不類的“主力艦剋星”。
這種尷尬的局面在19世紀80年代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變。
由於中口徑火炮射速的極大提高,巡洋艦可以安裝許多速射炮。這些速射炮無法擊穿定遠、鎮遠這樣主力艦的裝甲,但對付巡洋艦綽綽有餘。在當時火控系統還比較原始的情況下,這種巡洋艦堪稱:“巡洋艦殺手”。
日軍吉野等戰艦也是這個設計思想的產物。
把一艘已經服役的戰艦推翻其原先的設計理念,大修大改,這在今天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又何況當時呢?
“致遠”這樣的戰艦本就是在“小船大炮”思路下設計出來的。即使安裝了速射炮,也不倫不類,這種設計思路的代差。以大清的工業能力,還不如花銀子直接再買船。因此,即使你霸蠻,強行安裝了許多速射炮,艦船的其他效能恐怕要付出幾倍的犧牲!
以大清當時的工業能力,還是饒了老佛爺吧,要北洋水師有相當的速射炮,還不如要大清乾脆直接購置軍艦!
參戰雙方的實力差距比想象的還要大即使我們帶幾個工程團隊穿越回去,幫大清成功大改,那結果如何呢?也不行。
大東溝海戰中的對比是:
噸位: 北洋 3.4496萬噸 聯合4.0849噸
人數: 北洋 2000 聯合 3500
航速 : 北洋15.1 聯合16.4(第一遊擊隊19.4)
如果考慮到北洋水師成軍早,軍艦損耗大,可能相關差距會更大。
更重要的,我們再細看雙方軍艦的具體引數:
可以說,北洋水師所依賴的主力艦定遠、鎮遠優勢明顯,但其餘各艦差距很大。在實際作戰中,日軍確實沒有辦法奈何定遠、鎮遠,但面對其他北洋戰艦優勢明顯。
這個差距,絕不僅僅是速射炮而已!
大東溝海戰晚打一點,差距更大日軍在大東溝海戰中,拿定遠和鎮遠辦法不多。但是,這只是日本海軍並未準備妥當!
日軍可是一直盯著假想敵北洋水師動態的,北洋水師的實力變化牽動著日本的總體戰略。
如果北洋水師擁有大量速射炮,或實力大幅度變化,日本會從戰略上調整攻略。
事實上,1894年,甲午戰爭之前,日本剛剛訂購了兩艘主力艦。這兩艘主力艦如入列,定遠、鎮遠就徹底落伍了!(因為日本已經認識到1888年的新一輪裝甲革命的影響)。
從那是的大清來看,能給你補齊炮彈,用好煤保持動力就不錯了,似乎沒有想過添置軍艦,尤其添置主力艦吧。
雙方統治集團總體水準差距,決定了大東溝的結果。一場戰役的勝負,或許常具有偶然性。但大東溝這種國運級別的較量,其勝敗是雙方領導集團長期博弈的結果。不是單單速射炮就能解決的。
-
10 # 西府趙王爺
十九世紀,中國還處於清政府的腐敗統治之下,清政府曾派遣一部分留學生前往發達國家學習,其中鄧世昌,林永生也在其列,回國後加入了清政府組建的北洋艦隊。清政府購得鎮遠艦,定遠艦等艦船極大的武裝了北洋艦隊,大大提高了其軍事能力,之後便消極提升艦隊戰力。
而日本積極發展海軍,更是以鎮遠,定遠為目標,日本海軍實力迅速提升。甲午中日戰爭的前期,清政府與日本還是可以抗衡的,但日本不斷髮展擴充海軍軍備,更是進購了當時先進的速射炮,終於在黃海海戰之中,擊潰北洋艦隊。當時情況看來,雙方裝備的差距似乎是造成中國甲午中日戰爭失敗的原因,如果雙方裝備相同中國同樣可不可能戰勝日本呢?
當時清政府閉關鎖國,根本看不到世界的發展進步,只是一味的閉塞自守,而日本卻更好的吸取了世界的進步果實。
正如歷史中講到,當清政府不再進購新的軍艦的時候,世界的艦載火炮發生的革命性的改變,日本更是進購近一百五十門速射炮,而北洋水師僅七門,實力的絕對差距,而在黃海海戰中,鎮遠,定遠,等艦相繼沉沒,而日本吉野等艦則是遭受重創卻沒有沉沒。如果清軍也有150門速射炮,哪是不是就能改變戰局?
答案是否定的,炮一樣,炮彈可不一樣,即使有相同的裝備,同樣的艦艇而火藥上的差距同樣是較大的。
當時日本軍艦使用的炸藥是苦味酸炸藥,遠比中國使用的黑色火藥更加強烈,冰心的父親曾在淶遠號軍艦上服役說到,“日本的炮彈讓鋼板都燃燒了”。日本所用的這種黃色火藥屬於當時日本呢高度機密,更是在日俄戰爭中建功。
那好吧,咱們再把彈藥也給添上,如題中所說,兩方除速射炮數量相同,彈藥相同外,其餘全部按歷史來。會不會嬴?
答案是否定的!
火力上來了,但是航速慢,北洋的軍艦沒人家塊,更沒人家靈活。更可悲的是,北洋軍內部腐敗,居然還有濟遠管帶方伯謙和廣甲管帶吳敬榮臨陣脫逃這樣的事件發生,請問這樣一隻軍隊配贏嗎?
當士氣等因素基本相同時,實力就佔了巨大的決勝性,反過來,當實力相當時,士氣同樣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而日本從被中國壓制到可以抗衡中國,無疑士氣要超過清朝,中日兩國同樣向現代化方向邁進,中國卻輸了。
故,即使裝備一致,中國同樣不可能戰勝日本。
回覆列表
沒有勝算。
一個國家的軍隊能不能打勝仗,起決定因素的往往不是軍隊數量和武器裝備,而是國力和士氣。
大清王朝垂垂老矣,外表看起來很龐大,但是內部已經腐朽中空了,官僚腐敗墮落,國民貧困羸弱。老百姓的生活普遍很苦,衣衫襤褸,面帶菜色,吃了上頓沒下頓,成天為了生計而做牛做馬,很多人活的如同牲畜,還要遭受大小官僚的各種壓迫欺凌和苛捐雜稅,可以說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痛苦不堪。君視民如草芥,民視君如寇仇,在這種情況下,老百姓心裡巴不得清政府趕快倒臺,又怎麼會盡心盡力去保衛國家,作為士兵都是百姓子弟,當兵不是迫不得已就是為了混口飯吃,誰會真正去為皇帝老兒賣命,所以說打起仗來自然士氣低落,戰鬥力不強。
反觀日本,明治維新以後國力猛增,國民經濟得到大跨越大發展,經濟軍事基礎都得到很大發展,整個國家發展勢頭強勁,國力蒸蒸日上,國民群情振奮,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軍隊士氣高昂,拼死效力,戰鬥力十分強悍。
一個國力蒸蒸日上,士氣旺盛,一個垂垂老矣,士氣低落,兩相對比,高低立現,勝敗還沒開戰就已經決定了。所以清朝艦隊即使武器再好,也不可能取勝。軍艦再多,炮彈再好,射速再快都沒有用,因為起決定因素的始終是人,清軍就算能夠多擊沉幾艘日艦,但絕不會改變戰爭的結果,因為日本絕不會認輸,他一定會更加兇猛反撲,因為他根本看不起清政府,他早就已經看透了清政府的本質,那就是外強中乾,不堪一擊。